现代艺术欣赏与评论论文
3000字艺术类论文
3000字艺术类论文篇一:美术鉴赏3000字论文美术鉴赏必要性. 大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就是要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
故艺术非专科,乃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也。
晚近世变多端,人事繁琐,逐末者忘本,循流者忘源,人各竭其力于生活之一隅,而丧生其人生之常情。
于是世间创立“艺术”为专科,而称专长此道者为“艺术家”。
盖“艺术”与“艺术家”兴而艺术始衰矣!出“艺术”之深宫,辞“艺术家”之尊位,对稚子而教之习艺,执途人而与之论美,谈言微中,亦足以启发其生知之本能,而归复其人生之常情。
是则事事皆可成艺术,而人人也皆得为艺术家。
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的这段话讲的非常深刻,艺术应该是属于全民的。
而现今艺术的创造却被集中在艺术家身上,这并不利于大学生们艺术素质和审美观的提高。
普通高校加强美育,主旨是在“育人”,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
审美观是关于美、审美、美的创造等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大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就是要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由此可知大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程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就更应该实现美术鉴赏课程在大学里的普及。
这里的普及不能单单只是书本、字面上的普及,而是真正让大学生实现在精神上的普及,真正的了解学习美术鉴赏课程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能真正的看透一些问题。
那么以下这些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到学习美术鉴赏这门课程的必要性。
一美术是一种文化,而我们大学生有发扬这种文化的义务。
大多人以为“美术”就是“画画”,这是一种误解。
在“五四”运动前后,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主张,他所说的“美育”,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举凡一切能引起人们审美活动的“术”,都属“美育”范畴,而“美育”中的“美术”还包括了文学、音乐、舞蹈在内。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论文一:对达芬奇《蒙娜丽莎》的艺术鉴赏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而他的作品《蒙娜丽莎》则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幅画作是一幅肖像画,绘制于16世纪初期,目前收藏在法国卢浮宫。
通过对《蒙娜丽莎》的深入观赏,我们可以欣赏到达芬奇在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上的独特魅力。
首先,在绘画技巧方面,达芬奇运用了光与色彩的巧妙组合,使得画面显得十分生动。
画中女子的面部充满了光影效果,而眼神中的微笑更是达芬奇的创作精髓所在。
他通过运用细腻的笔触和渐变的色彩,使得画中的蒙娜丽莎仿佛具有生命力,能够和观者进行交流。
此外,达芬奇还巧妙地运用了透视法,使得画面具有深度感,使蒙娜丽莎的形象更加立体。
其次,在表现手法方面,达芬奇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展示了他对人物心理的独特洞察力。
在画中,蒙娜丽莎的面容表情并非丰腴的微笑,而是一种微妙的、难以捉摸的神秘微笑。
这种表情使得观者难以揣摩她内心的情感,给了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这种不确定性与神秘感正是达芬奇追求的目标之一。
他通过巧妙挑战传统肖像画表现方式,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得观者能够在作品中感受到蒙娜丽莎内心深处情感的种种可能性。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蒙娜丽莎》中感受到达芬奇对于自然界的赞美和对于人类美的追求。
画中的蒙娜丽莎身着一袭华丽的礼服,头戴一顶菊花装饰的帽子,这些细节展示了达芬奇对于细节的精心雕琢。
同时,画中的背景正是美丽的自然风景,这个细致描绘的背景象征着达芬奇对于自然世界的热爱与崇敬。
达芬奇通过这幅画作将人类的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传递出对于真实与理想的追求。
总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一幅艺术品,它展示了达芬奇卓越的绘画技巧和对于艺术的深刻把握。
通过细腻的绘画技巧、神秘的表现手法以及对于自然与人类美的追求,达芬奇创造出了一幅极具魅力和内涵的杰作,给观者带来了无尽的欣赏乐趣。
论文二:对梵高《星夜》的艺术鉴赏梵高是19世纪后期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而他的作品《星夜》则是他在画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的代表作。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
(未细分论题)
对于现代人来说,艺术已不是奢侈品,而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艺术
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以此来表现作者的观点和创意。
对于观众或欣赏者来说,欣赏艺术也是一种沟通方式。
细读艺术作品,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创作者,也可以了解到
自己,了解自己的思想和内心世界。
在艺术鉴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例如可以从色彩学、构图学、
线条学等方面来分析和解读一幅画作。
当我们能够看到画作中的线条、颜色和形状时,自
然而然地会去考虑创作者的主题和意图。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慢慢的去琢磨,深入了解,才
能达到对作品的深度理解和感悟。
艺术的崇高之所以能感染我们,正是因为它具有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
这些艺术元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作品,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意义和精神内涵。
同时,艺术也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从而从中汲取生命的智慧和启示。
最后,艺术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形式。
在艺术鉴赏中,我们需要重视传统艺术与
当代艺术的结合,不断挖掘和创新。
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在整个鉴赏学习过程中,带着真诚的态度,认真的去感悟和理解艺术,才能真正的体
会到艺术所带来的美好与乐趣。
现当代艺术思潮探析论文
现当代艺术思潮探析论文现当代艺术思潮探析论文预读: 摘要:一种美术思潮的兴起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在本质上(它是社会审美理想变迁在美术领域的表现.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Hofman),主要从事在公共空间创作巨大造型物的艺术项目.其作品为人们广泛认知,材料的大众化阻挡不了其作品的宏伟.他的作品使用特定的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用当地的志愿者可以轻而易举收集与雕塑.雕塑材料当地化也是作品的核心.其经典作品即是以浴缸鸭为造型创作的巨型橡皮鸭艺术品“大黄鸭”.“大黄鸭”的问世引发了人们对艺术思源的争议和反思.一种观点认为:“大黄鸭”仅仅是对浴缸鸭的大,是扩大尺寸的复制而已,虽然霍夫曼在扩大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想法,但整体而言,其创作艺术手段不新.另一种观点从作品独创性中思想与表达方法的原则出发,认为“大黄鸭”虽然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艺术价值也确实会影响到创造性的判断,但艺术价值和创造性毕竟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一、现代艺术的开放性表达方式现代艺术很多时候被称为表现艺术,表现艺术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艺术的展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博物馆、美术馆之中,观念艺术、行为艺术等等已不在将展示限制于室内或者场馆之内.艺术的主要特征不再是空间的阐释,而是一种人的活动,所以艺术家的活动成了决定性的主题和内容.笔者认为艺术品展示形式的开放程度日益深化是由于艺术品的内涵有了本质的转变.艺术品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及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生产力的发展使艺术从最初的实用工具中解脱出来,逐渐成为代表人类思想意识最高境界的结晶产物.艺术家们不再是”作品”的制造者,相反他们追求从作品中的解脱.并以此深化作品的含义,揭示那些超出作品以外的意义层面.他们希望使艺术创作过程体现在最终的作品之中,因此,艺术作品的展示的开放性越来越强.二、现代艺术的社会化倾向——趣味性群众对“大黄鸭”这样开放性的艺术作品持不同观念的看法.有的人对就为看一只大黄鸭的举动非常不解,还有人表示:“完全搞不懂观赏点和兴趣点在哪里”.然而在当代艺术中,更多的艺术设计是表现出对社会、人性等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而所面对的观众也不再局限于艺术圈中,而是更广泛的人群.这也要求当代艺术的展示以更加通俗,有趣的形态呈现出来.因此,根据一些作品的展示需求,博物馆之类的展示场地在已不能满足艺术品本身的需求.艺术已经变成了一种大众文化.这样的艺术品已经不再需要人们隔着玻璃橱窗才能观看,因为艺术品本身就来自于人们的生活用品.当代艺术品的价值不在价值本身,而在于那些超出作品以外的意义的同时,人们自身的意识也发生了改变.人们从关注”物的价值”发展到关注”艺的价值”,又从“艺的价值”发展到关注“人性的价值”也算是观念的一种飞跃.展示也从“为了展示而展示”转变为“为了意识而展示”.大黄鸭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不仅是对时代认识世界观念的普及关联也是人们生活状况美好和欣荣的一种表现力.对策展人来说,当代艺术或者行为艺术不能以传统的眼光来衡量,而应该表达艺术家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对于观看者来说,虽然体会和解读的东西都不同,但明星都来拍照了,也体现了它的视觉震撼,就是很成功的.因此不管是大黄鸭还是其他艺术形式,能够打动人的情感往往是最质朴、简单的,因为每个人都有童心向往.对于大黄鸭本身来说,它没有地域限制,大家都不陌生,因此能走向世界,让众人获得简单的快乐.相信对于创作者来说,他本身也是一个追求童真快乐的人,借此获得了认同和成功,他自己也收获了更大的快乐.”三、从现代艺术的创造性与其展示方式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带来的“小黄鸭”艺术形式,虽然从世人的角度看,只是把现成的生活物品放大再摆到人们生活中去引起世人关注的,但事实上这却改变了人类对艺术乃至对世界艺术的整个看法,人们开始质疑传统价值观念和艺术创作模式的必要性.艺术来源于生活,创超于生活.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是自发和天然的,无须专门训练,更没有艺术家和非艺术家之别.但后来就有了分工,艺术成了一项专门的工作,也因此有了专门的关于艺术的标准.显然,这种分工和标准是以往制度的产物.有碍于健全的人性发展.如果在社会条件改变的情况下,仍然把这些已有的标准当成至高无上的法则要人们遵守,就太不合理了.从弗洛伦泰因•霍夫曼的思想中我们不难理解现代设计之后所产生的各种艺术,如“行为艺术”“大地艺术”“影像艺术”等等其中意义,因为艺术的价值在于思想,不在于他的形式,不在于他的地点,也不在于他的形态.正是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对艺术内在所发生的转变有了新的阐释才使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此时的艺术已经摆脱了其“形”的限制,艺术品完全可以存在与人的观念之中,当态度成为形式的时候,艺术品的形式已不在需要固定的地点和具象的形体,已不受材料,时间空间所限制,艺术品已经抽象到时空,时间当中了,就更不用说展馆场地的限制了.总而言之,我们知道艺术品的展示绝对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条件,它与艺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而艺术的发展又与其社会相关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技术,政治环境,自然因素都是导致艺术发展变迁的元素.今天的艺术品,真正的价值已不在艺术品的外观,对于人们精神方面的感知才是艺术品的真正灵魂所在.艺术要深入生活,源于生活才更具生命力.。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美术鉴赏课程论文篇11、形与神在艺术史上的源流。
形与神的关系在美术史上一直是一个连续讨论的问题。
关于传神论早在汉代就有了萌芽,其代表就是刘安《淮南子》中支出作画勿“谨毛而失貌”,而当时著名的画家王延寿则表示作画要“随色象类,曲得其情”.这些说法和观点影响到了后来的艺术工作者,并且为之后的“以形写神”的论点打下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而到了东晋时期,绘画艺术由“自发”转向“自觉”,而陶瓷雕塑也不例外,典型就是顾恺之的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以神造形”“,传神写照”等论点,这些论点无不显示出形神合一的理论特色,自此以后,形神合一作为中国美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来确定。
经历南北朝的青白瓷、唐朝的唐三彩、宋朝的五大名窑等的发展,在中国文化整体大兴盛的前提下,艺术下的形神合一体系也到了又一个大总结的时期而代表就是唐代的张彦远所说的“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这样理论的完整化更是让中国的美学“气韵”表现形式更为人们所重“,气韵”也成为一件优秀艺术品不可缺少的条件。
再加上当时儒家内敛化和佛道“虚无”思想的影响“,气韵”说更是得到了文人士子们的支持成为之后艺术品的必须要求,甚至于到了后来有“得意忘形”的说法。
这些传统的艺术要求对于陶瓷造型同样有效,甚至于其更多的保留在历代陶瓷艺术中,一直到现在“形神合一”都是陶瓷雕塑审美的基本原则。
2、陶瓷雕塑中“形神合一”表现。
陶瓷雕塑其本质是一种三位体系的雕塑艺术。
所以体、形是“实”,神是“虚”.对于陶瓷创作者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体与形,在现有的技术利用,使外部空间与雕塑实体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在观察周围环境的情况下,进行一种合理的嵌入式的艺术,所以在一定形式上说。
即精神之最高境界“始于形似,止于神似”.最后,在外部环境、雕塑实体与内在精神的三位一体的统一。
而这些在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陶瓷雕塑也可看看出来,如在临潼的兵马俑中就很好地做到了三位一体,一方面利用大规模陶俑数量和军阵的.整齐划一的气势进行了与周围环境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契合,再这样契合的情况下,甚至于是它们创造了一个外部环境,用这个适宜的外部环境下雕塑实体的精致程度也是无与伦比的,二者以军阵为桥梁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其单个的军人精神与整体的军阵是精神融为一体,这样的一体化程度结果就是内在精神的直接显现,在显现的过程中又坚持了单个的军人精神。
美术作品艺术评论范文(24篇)
美术作品艺术评论范文(24篇)美术鉴赏课走进大学校园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1、美术鉴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
人的全面发展,正如_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
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
这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
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我们大家熟悉的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他以中国的传统故事“愚公移山”为素材,重新创作的一件作品。
整幅作品,画家用不多的人物,造成群体性的场面的景象。
呼吁全国人民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打败_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当我们看到这件作品时,无疑会受到教育,会使我们产生一种爱国主义情感。
因此,通过美术鉴赏对美和艺术增进理解,无疑对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4、帮助大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通过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
如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
浅析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
浅析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篇一:艺术批评论文艺术批评艺术批评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艺术作品而言,艺术批评够作出深入的分析和判断,指出其艺术特色,揭示其审美意,评价其审美价值,使其审美潜能得封充分释放。
(2)对艺术创作而言,艺术批评能够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予以积极的推进。
艺术批评是艺术传播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之一。
能帮助艺术家更深刻地认识艺术规律,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所以贺拉斯把艺术批评比之为“磨刀石”,它虽不能直接切割东西,却可以使刀更锋利,使艺术创作更成熟。
(3)对艺术鉴赏而言,艺术批评能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性分析评价,加以正确的引导。
艺术鉴赏是一方个人的审美天地。
然而,与艺术作品之间深层审美沟通的建立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而艺术批评却可以实现对艺术作品的深层透视,将一般接受者难以达到的审美层面开掘出来。
艺术批评的理性深度可似为接受者的鉴赏活动带来宝贵的启示和实际的帮助。
重要文论一、中国古代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方法,知人就是了解作者,论世就是分析时代背景。
理解作者写作的“立意”,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作者在作品中透露的思想感情“逆行推理”,这就叫做“以意逆志”。
思无邪“思无邪”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文学创作理论上,孔子强调作者的态度和创作动机。
程伊川说:“思无邪者,诚也。
”也就是说要“修辞立其诚”,要求表现真性情,也就是诗人要有真性情,在庞杂的内容中实现“文以载道”,在客观效果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二是从思想上说,“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如司马迁在中所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这里要说,孔子认为这句诗可以包括全部意义。
邪和正,必要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仁”。
孔子所谓无邪就是指思想纯正而不歪邪,符合儒家的政治道德标准。
孔子对诗人也罢,还是读诗人也罢,他的主张就是“正”而“不邪”,这是不能分开的。
音乐上讲,要中正平和。
文学上讲,要委婉曲折而非过分直露。
关于艺术的论文4篇
关于艺术的论文4篇艺术体现和物化着人的一定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艺术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篇1:关于艺术的论文艺术观念与艺术表现摘要:在现代主义之后,艺术不再是拥有高超的绘画技能的代名词,西方教育界普遍将其定义成“视觉艺术”,使艺术外延到一切可使用的艺术手段和材料,艺术家充当思想家和科学家的角色得到延续。
自从1964年4月安迪沃霍尔在纽约首次举办的雕塑展上展出了他的著名作品“布里洛包装盒”后,在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阿瑟丹托的内心产生巨大的震动,在他的笔下,“布里洛包装盒”跨越时间、历史、地域的界限,成为推动艺术发展史进程的象征物,并发出“艺术终结了”的呼喊。
这种观念不断引发人们对艺术的定义及其本质的重新思考,如何平衡艺术品中的观念与技术成为艺术家们开始探索的新课题。
关键词:观念;艺术表现;时代语境;同一性促使我写这篇论文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笔者发现,在学习油画的过程中学生提问最多的问题就是油画的技法是什么?二是大多数人在看过越来越多的现当代艺术品后都会质疑,看似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艺术作品何以有如此成就?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查阅资料,从出现在现当代艺术转折点上的艺术品开始研究这个问题。
在过去7年的学院式教育环境成长过程中,我们更多接触到的是19世纪以前,更确切地说是梵高以前的艺术,对于梵高之后知之甚少,学院教育索性很少提及这段历史,学艺术的学生敏感一些的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这种空白感。
为了在艺术这条路上更好、更稳地走下去,我们不能跨越任何空白,这个空白或许会成为艺术道路上的阻碍。
因为20世纪的艺术完全打破了旧有的绘画模式,观念艺术的范围除了绘画还延伸到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环境艺术、大地艺术、行为艺术等等。
笔者希望可以通过对20世纪部分艺术的研究,解答艺术家是如何平衡艺术品的观念与技术,并达到一定艺术高度的问题。
整个20世纪发生了两次轰动全球的世界大战,一战造成了欧洲势力的衰弱和分裂,美日随之兴起,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艺术也随之发生变化。
艺术评鉴论文范文3篇
艺术评鉴论⽂范⽂3篇简论作⽂的点评艺术摘要:阐述作⽂教学过程中,⾯对学⽣作⽂中存在的问题,⼤致分三类评语来艺术地点评,尊重学⽣的⼈格,激发学⽣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作⽂点评艺术批语引导在语⽂教学过程中,“作⽂难”是⼀个⽼⽣常谈的话题,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师讲得很⾟苦,⽼师讲命题、讲⽴意、讲选材、讲语⾔、讲开头、讲结尾,总之,⽆所不讲,可谓⽤⼼良苦。
学⽣觉得⽆趣、还是不会写,⽆话可写。
好不容易东拼西凑写了⼀篇,兴致勃勃地交上去,等发下来⼀看,批语却是:“内容空洞,语⾔唆”“选材缺乏新意”“缺少真情实感”“抄袭”等等之类的,好不容易激起的⼀点创作兴趣,被打击得七零⼋落。
于是,更不愿意写作⽂了,恶性循环也就开始了。
这就给语⽂⽼师提出⼀个问题:传授写作知识固然重要,但作⽂的评语也要讲究艺术,要能够对学⽣起到⿎励、引导的作⽤,能激发学⽣的创作欲望。
根据我⾃⼰粗浅的认识,我把可以激发学⽣写作兴趣的评语,⼤致分为三类:⼀、委婉类,⽤委婉的语⾔告诫学⽣如何⾛出写作的误区教师⾯对学⽣作⽂中的抄袭现象,往往很⽣⽓,就⽤最直接、最简明的“抄袭”或“不要抄袭”之类的批语完事,其中包含的⽼师情绪不⾔⾃明。
学⽣看到这样的批语就仿佛偷东西被别⼈当场抓住⼀般,感到⽆地⾃容。
在遇到作⽂课学⽣就会有“奔赴刑场”的恐惧,这样的⼼态如何能去学习呢?如果⽼师能⽤⼀种委婉的语⾔告诉学⽣该怎么做,效果会完全不同。
有⼀次,⼀个作⽂特别出⾊的学⽣在⼀篇题为《珍惜⾃⼰》的作⽂中,这样写道:对于我们的⽗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
⽆论他们有多少⼉⼥,我们都是独特的⼀个,假如我们先他们⽽去,他们的⽩发会从⽇出垂到⽇暮,泪⽔会使太平洋涨潮,⾯对这⽆法承载的亲情,我们敢说我不重要吗?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我们对于我们的⼯作,……我们的设想像珍珠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们把它⽤⾦线串起,我们的……⼀眼就可以看出是毕淑敏《我很重要》⾥的句⼦。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喜欢的艺术品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艺术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表达,是文化的载体,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在我个人来说,我最喜欢的艺术品是梵高的《星夜》。
这幅画作是梵高创作于1889年的一幅油画,目前收藏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星夜》以深蓝色为主色调,展现了一个寂静而宁静的夜晚景象。
梵高在《星夜》中运用了浓烈的笔触和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既静谧又动感的感觉。
画中的星空被细密的笔触描绘出来,星星闪烁,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憧憬。
天空中的月亮像一只神圣的灯笼,照亮了整个夜晚。
而画面中的村庄和教堂则被暗色的轮廓勾勒出来,给人一种安祥的感觉。
画中的一棵高大而苍劲的柏树也给人带来一种生命力的感觉。
这幅画作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形式表达了梵高内心世界的情感和体验。
梵高是一位独具才华的画家,他在晚年经历了精神困扰和孤独的日子,但他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呐喊。
《星夜》可以被视为梵高内心情感的一种宣泄,他把对自然界和生命的热爱和向往溶于画作之中。
除了艺术本身的美感之外,艺术作品还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
《星夜》是法国后印象派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代表了19世纪末法国艺术家在绘画中对自然界的独特表达方式。
后印象派画家追求生活的本真和感知的瞬间,他们将视觉体验与情感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星夜》还是梵高艺术创作风格的典型代表。
梵高的画作以其浓烈的色彩和独特的笔触著称,他用丰富的油画技法表达自己对自然和人类情感的感悟。
他用独特的形式和艳丽的色彩描绘出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我喜欢的艺术品《星夜》以其独特的美感和丰富的文化意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幅作品展示了梵高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对自然界和生命的热爱,也代表了法国后印象派和梵高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欣赏这幅画作,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以及艺术家对生活和情感的独特见解。
艺术展览评论文章范文
艺术展览评论文章范文艺术展览是一种将人与艺术作品相连的方式,通过观看、欣赏和思考,观众可以体验到艺术家用各种形式和表现手法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最近参观的一场艺术展览进行评论和分析。
这次艺术展览的名字是“静谧之美”。
展览的主题是探索自然的宁静之美。
整个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山水画艺术”、“摄影展示”、“花卉绘画”和“人物素描”,每个部分都以特定的艺术形式呈现了自然的静谧之美。
第一部分是“山水画艺术”。
这部分展示了艺术家们通过水墨和绘画的方式,将山水的壮丽和安宁表现了出来。
画家通过流动的笔触和饱满的色彩,创造出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画作品。
观众站在这些作品面前,仿佛置身于广袤山川之间,感受到宁静和和谐。
第二部分是“摄影展示”。
摄影作品通过瞬间的凝固,捕捉到了大自然中的平静瞬间。
观众可以看到湖水的倒影、树林中的一只小鸟、日出时分的海岸线等等。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静谧之美,也体现了摄影师对每一个瞬间的敏锐观察和捕捉能力。
第三部分是“花卉绘画”。
艺术家们通过色彩的运用和细致的描绘,将花朵的姿态和花瓣的细节表现得栩栩如生。
观众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花卉作品,每一幅画都散发着花朵的独特魅力。
这些画作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安静而美丽的花园,让观众感受到花卉的宁静和生命力。
最后一部分是“人物素描”。
这些作品通过艺术家的笔触,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宁静。
素描中的人物表情丰富多样,有的微笑,有的凝视远方,有的闭目沉思。
观众在观看这些作品时,会不由自主地体会到人物的平静和内心的深度。
整个艺术展览的布局和展示方式非常精心。
每个部分的作品和主题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和呼应,使整个展览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
展览的场馆也设计得非常美观,给观众提供了一个舒适和放松的空间。
参观完“静谧之美”艺术展览后,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整个展览所传递的宁静和平和。
通过观赏这些作品,我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也体味到了内心的宁静。
这次展览不仅给我带来了艺术上的享受,更是让我对大自然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现代设计艺术论文
现代设计艺术论文现代设计,现代主义设计,通常被称为“功能主义设计”,又称为“技术美”,或“机器艺术”。
下面是本人为您整理的关于现代设计艺术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现代设计艺术论文第一篇中国的艺术设计兴起于对西方艺术设计的形式模仿,现如今要实现持续发展,须要发掘出内在的力量——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风格,可喜的是,现在涌现出的很多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都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不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风格,还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都为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具有中国元素的现代艺术作品都成为了当今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弄潮儿。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谈谈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现代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借鉴;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中国水墨画审美风格;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传统文化;留白;线描;水墨画一、现代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借鉴(一)传统绘画中“留白”技法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要的艺术手段和独特的创作形式,中国传统绘画从一开始就没有所谓规定性的视角,文人骚客作画只是兴致所至,没有空间局限,任意角度都可以对身临其境的自然景观进行描绘,在构图布局上讲究的是画面整体性的逸致和美感。
“留白”灵活自由的构图方式实现古代文人画家这些作画目的。
在现代平面设计的常用技法中,“留白”与“负空间”以及“空白”这些定义频繁出现,设计师通过对整体布局、空间空白、色彩渲染、尺寸字体等使用来定位视觉焦点,从而达到突出设计主体,夺人眼球,传播设计理念或者产品特色的目的,可见留白在平面设计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设计要素。
尤其是国际大牌产品在定位品牌文化时选择的设计通常看起来非常简单,简单背后却又直击人心,形成十分高级而简约的美感。
无印良品从创立品牌以来一直主张“less is more”的设计理念,这句话出自20 世纪30 年代的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就是尽可能地简化一切加诸在产品上的装饰,讲究回到物料最原始的本来面目,反而能够发现更多、更广阔的美感,这同时也是艺术史上极简主义的艺术追求,也体现了留白给现代设计所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
艺术评论文章范文赏析与分享
艺术评论文章范文赏析与分享【艺术评论文章范文赏析与分享】近年来,艺术评论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一种对艺术作品进行客观评价和深入探讨的方式,艺术评论既能够开拓观众的审美视野,又能够促进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传播。
本文将以几位优秀艺术评论家的文章范文为例,来赏析和分享他们对艺术作品的观点和感受。
1. “风景绘画中的意境”——李明艺术评论李明是一位在风景绘画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艺术评论家。
他通过描绘绘画作品中的意境来让观众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
在他最新的一篇文章中,他对一幅山水画进行了评论。
在这幅山水画中,作者通过精细的笔触和饱满的色彩表现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李明评论道:“画中的山水与现实中的山水相比,虽然并非丝丝入扣,却能够唤起观众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遐想。
这种意境的营造,使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宏伟和无限魅力。
”通过分析绘画技法和观察作者的意图,李明的评论不仅表达了他对画作的赞赏,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更加深入的欣赏方式。
2. “当代城市摄影的审美追求”——王婷艺术评论王婷是一位对当代城市摄影有深入研究的艺术评论家。
她关注的焦点是城市中的人与环境的关系,并通过摄影作品来表达摄影师对城市变迁的思考。
在她最新的一篇评论中,她选取了一组大城市的摄影作品进行了赏析。
王婷评论道:“这些作品表达了都市生活的繁忙与孤寂,通过镜头捕捉到了城市中的独特情感和氛围。
摄影师通过构图、光影和色彩的运用,展现出了都市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城市的情感。
”通过对摄影作品的分析和解读,王婷不仅提供了观众对城市摄影的新的视角,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摄影师的视觉语言。
3. “舞台表演艺术的力量”——陈伟艺术评论陈伟是一位专注于舞台表演艺术的艺术评论家。
他通过对舞台作品的观察和解读,来探讨舞台表演艺术对观众情感和心灵的触动。
在他最新的评论中,他选择了一部舞台剧进行了赏析。
陈伟评论道:“这部舞台剧通过精妙的编舞和演员们的出色表演,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人类内心的痛苦与追求。
艺术鉴赏论文1500字艺术的论文范文(精选5篇)
艺术鉴赏论文1500字艺术的论文范文(精选5篇)第1篇:艺术鉴赏论文1500字艺术的论文【关键词】艺术审美教育藝术实践一、艺术审美教育的现状近几年,高校都比较重视通过艺术审美教育提高非艺术类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力和修养,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现有的非艺术类学生的艺术审美教育教学方法还停留在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听一些比较枯燥的艺术审美知识,只注重从一种知识的角度去认识艺术,如果我们的课程只是能够看着或听着一些艺术作品,讲出一大堆艺术大师的人名、作品创作的背景等问题的话,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为这些内容无法令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部分学生完全没有进入到艺术审美的情趣、自我思考和创作的过程中。
美学知识和美学原理是开展艺术审美教育的基础,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艺术实践性越来越被重视,因此,艺术审美教育的培养方向就应该向实践培养出发,并结合美学知识和美学原理进行大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拓展,这样的模式才是艺术审美教育最成功的形式。
二、艺术审美教育和艺术实践的关系广义的艺术审美教育,内容有三点:文化知识的教育;艺术技能的教育;艺术行为的教育。
就艺术审美教育来说,无论哪点,都必需要通过“艺术的行为”来实现的。
但在非艺术类学生的艺术审美教育中,不难看出,我们注重强调艺术审美教育中的艺术文化知识,而忽略了艺术实践自身对于人的文化价值。
艺术审美教育是对生活在不断变革的社会中的“人”进行审美教育的工作,因此不能培养学生用其中一种固定的思维去进行艺术审美,不能考查学生记住了多少著名大师的名字和作品,而要通过学习,考查有没有激发起学生对艺术美和生活美的兴趣,有没有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健康的审美情趣,有没有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一个百花齐放、积极参与、互动性强和不断变化的艺术审美课堂才是我们所要的。
这些因素虽然产生的是一种“隐性”效果,可是对学生而言更能产生深刻印象的效果。
三、艺术实践的重要性艺术审美教育一定要从“课堂走向生活”。
分析艺术批评和现代美术欣赏论文
分析艺术批评和现代美术欣赏摘要:现代美术的含义是极其深刻的,所涵盖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它的深刻性与多元性对欣赏现代美术形成了极大障碍。
本案就此问题从艺术批评的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并系统阐述了当代艺术批评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与提高,以达到更好地对对现代美术进行欣赏之目的,真正促进现代美术之发展。
关键词:艺术批评现代美术欣赏方法对策一、艺术批评与现代美术的含义理性分析、判断与评价的艺术学科活动。
其从一定立场和观念为出发点,在对艺术作品进行比较与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作品的意蕴,重组作品内部各因素,并对作品与艺术历史、文化环境、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对作品的价值、意义、得失等方面作出评判,并表明由艺术作品所展现的艺术规律性。
艺术批评建立在艺术欣赏的条件之上,具有其实用性、科学性以及客观性的学科之一。
集中介性、接受性与创造性与一体,相互联系,共同构成艺术批评的特征。
艺术批评来自于艺术欣赏,经过了艺术创作、艺术欣赏的过程而发展起来的,但艺术批评只要形成,则会对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发生作用。
即艺术批评根据一定的社会理想,按照其特定的批评标准,来论断与鉴别艺术作品的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所以,可以得知,艺术批评与艺术欣赏之间联系是极其紧密的。
另外,现代美术又可被称作现代派美术,它有着自身独特的特征,与过去的或现在的任何美术流派都存在不同之处,它并非是由一些人构成的集团,不标明某一具体艺术主张,也不体现某种哲学观点。
广义上将,现代美术只是作为与过去的时代相对而言的“现代”,即凡是属于现在产生或流行的美术,都可以统一归于现代美术派别之中,这样理解显然是把现代美术具体的实际意义取消了,把当代的美术完全等同起来。
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现代派美术应是对其进行的狭义理解,它把现代新产生的、与传统相背离的或者存在差异的都归纳与现代美术派别的范畴之中。
现代美术之中有些与传统完全相背离,而有些又与传统有一定的联系,有的是抽象的、有的是具象写实的等等。
艺术论文范文800字
艺术论文范文800字在当代艺术的舞台上,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艺术界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交流与碰撞,这不仅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首先,现代艺术在形式上往往追求创新与突破,而传统文化则更注重传承与内涵。
现代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常常试图打破传统的框架,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
然而,这种创新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它往往伴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和再创造。
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们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同时,找到与现代审美相契合的表达方式。
其次,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也体现在主题和内容上。
许多现代艺术家开始关注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如民间故事、历史人物、宗教信仰等,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然而,这种融合并非没有争议。
一些批评者认为,现代艺术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有时会过度解构传统文化,导致作品失去了原有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此外,一些艺术家在融合传统文化时,可能会过于强调形式上的创新,而忽视了作品的深度和思想性。
面对这些挑战,艺术家们需要在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
一方面,他们应该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理解其精神内核,避免表面的模仿和简单的拼接。
另一方面,他们也应该敢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使作品既具有时代感,又不失文化深度。
此外,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
艺术机构、教育部门、媒体等都应该为艺术家们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和交流机会,鼓励他们进行跨文化的对话和合作。
同时,公众也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欣赏和理解现代艺术作品,认识到它们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过程,它既需要艺术家们的才华和勇气,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才能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创造出真正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
综合素质评价艺术欣赏范文
综合素质评价艺术欣赏范文
艺术欣赏是提高个人修养、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我们能够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体会艺术的魅力,领悟艺术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下面是一篇关于艺术欣赏的范文:
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无论是绘画、雕塑、建筑,还是音乐、戏剧、舞蹈,都是艺术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对生活的诠释和再现。
欣赏艺术作品,既可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也能领会作品所折射的时代特征。
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审美价值、思想价值和历史价值,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艺术欣赏不仅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用心体会。
面对一件艺术杰作,我们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用赏心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妙之处。
视觉艺术作品不仅看实物本身,还要洞悉作者用色、用线、用形体的独特手法;声音艺术作品不仅听声响本身,还要体会作者运用音调、节奏、力度等元素的独到之处。
从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出发,以同理心领悟作品的内在魅力,才是真正欣赏艺术的途径。
我们还要运用知识和想象力从多个角度解读同一件艺术作品。
同一件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正是这种差异和多元性,丰富了艺术欣赏的内涵和魅力。
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引人入胜、意犹未尽,可以带给人无穷的想象和遐思。
艺术欣赏不仅是文化修养的体现,更是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重要途
径。
让我们以高度的艺术修养和开放包容的胸襟欣赏艺术,用心感受艺术的魅力,领悟艺术的哲思,从而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
大学生艺术欣赏鉴赏论文范文
大学生艺术欣赏鉴赏论文范文艺术教育在育人方面,特别是在大学生人才素质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艺术欣赏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艺术欣赏论文篇一:《试谈大学生艺术欣赏》悲剧和喜剧戏剧是综合艺术的一种,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
首先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通过舞台演出而诉诸观众感官的艺术形式,其中心是演员的表演。
因之,又被人称为“舞台艺术”或“演员艺术”。
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
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
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
在戏剧史上,根据悲剧所涉及生活范围的不同,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其一为英雄悲剧。
它往往表现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的重大题材。
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
其二为家庭悲剧。
表现家庭之间、家庭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其三为表现“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
与“小人物”相对立的是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有形与无形的巨网。
最后一种其表现的矛盾冲突贯串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展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
亚里士多德把悲剧定义为:是对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卡塔西斯(净化、宣泄)。
后世,很多美学家、戏剧理论家都曾从不同的角度确立悲剧的本质。
在悲剧中,人的欲望、情感、意志、能力都是历史的产物,体现着人类的本质力量,但都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磨难,甚至是厄运,而且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
这就构成了“历史必然的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
在这种悲剧冲突中,主人公不仅要同为其造成挫折、磨难的强大外在力量搏斗,往往还要同主体的内在本质力量进行搏斗。
尽管突然降临的悲剧性情境似乎是偶然的,但是,这种情境只是为主体行动安排的必要契机,而行动都是源于主体的自我意识,是主体为了极限发挥自身的潜能而做出的。
艺术作品评论文章范文
艺术作品评论文章范文艺术作品评论范文艺术作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媒介展示着创作者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一件名为《自由之翼》的雕塑作品进行评论,以展示其独特之处以及对我个人的影响。
《自由之翼》是一件由知名雕塑家张云鹤创作的作品,它采用铜材料打造而成,展示了一对展翅欲飞的鸟群。
整个雕塑高达2.5米,真实再现了鸟类振翅飞翔的姿态。
铜质的光泽给人一种坚实和永恒的感觉,彰显了自由与力量的本质。
首先,我对于《自由之翼》的审美感受是震撼和敬畏。
当我站立在这件雕塑前,我的目光被那些张开翅膀的鸟儿吸引住了。
我感受到了一种自由而壮丽的气息。
这些鸟儿仿佛要从雕塑中飞出,展现出了生命的力量和蓬勃的活力。
雕塑家用精湛的技艺将鸟儿的羽毛和翅膀雕刻得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触觉感受。
整个作品给人一种挑战重力、追求自由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产生了对于自由与冒险精神的思考。
其次,除了审美上的震撼,我对于《自由之翼》的观感还与其寓意密切相关。
对我而言,这件作品象征着渴望自由和追求梦想的勇气。
鸟儿翱翔天空的画面给予我一种鼓舞和启示,让我意识到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作品传递的信息是,只有勇敢地踏出舒适区,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自由的美好。
另外,这件作品还带给我一种跨越时空的感觉。
鸟儿所具有的飞翔能力使得它们可以观察到不同领域和地点的景色,并体验到多样的人生。
当我凝视着这件雕塑时,我感到仿佛自己也获得了鸟儿的视野,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这种体验引发了我对于探索未知和旅行的思考,我开始思考如何去开拓自己的眼界,尝试新的事物,以及如何通过艺术来触发这样的思考。
综上所述,艺术作品《自由之翼》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寓意带给我了深刻的震撼和启迪。
它通过雕塑的形式将鸟儿飞翔的姿态展现出来,传递出自由和勇气的力量。
这件作品引导我思考自由的含义以及如何追求梦想,并且激发了我对于探索和冒险的渴望。
我相信,《自由之翼》一定会给其他观众带来类似的影响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人误读的设计大师
【摘要】里特维德是一位关注社会,注重普通人生活的设计大师,尽管其设计中不断出现“革命性”手段,为社会中多数人服务始终是他的宗旨。
在大多数的后人对里特维尔德的评价中,总是离不开这样几句话。
设计师里特维尔德受《风格》杂志影响,设计制作出了《红蓝椅》这一作品,该作品是荷兰风格派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也让里特维尔德成为荷兰著名的“风格派”艺术运动的第一批成员。
然而,面对历史留下的种种线索,通过对时间、空间、人物的梳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不被人熟知的里特维尔德。
是一个和当今主流评价不相符合的里特维尔德,一个被巨大光环笼罩,被世人误读的“木匠师傅”—里特维尔德。
【关键词】红蓝椅风格派功能主义
简介及当今设计界的评价
里特维尔德,1888年出生,1964年去世,建筑家、
家具设计师,他出生于荷兰的乌特勒兹(Utrecht),父亲
从小就把他送去学做木匠,之后又让他学首饰设计,跟的
是一个叫做博吉的首饰匠从艺,1911年之后,他自己做家
具为生,并且利用业余时间跟建筑师克拉汉姆学习建筑设
计,1919年改行设计建筑。
从某种意义上讲,里特维尔德
更像一位设计导师,其设计更多的是在为同代或后世设计
师指明一种方向。
他的诸多旷世之作也就成为设计研习的
范本和参照。
《红蓝椅》是荷兰风格派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 是对蒙德里安的油画《红、黄、蓝构成》的立体化演绎。
它是家具设计师里特维德受《风格》杂志影响而设计的19l7~l9l8年他设计并制作了《红蓝椅》,并于次年成为荷兰著名的“风格派”艺术运动的第一批成员。
1924年,他设计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建筑施罗德住宅,手法与《红蓝椅》出于一辙,同时也贯彻着杜斯伯格的设计理论和蒙德里安的艺术理念。
这些比较主流的评价,真的是符合我们这位设计大师吗?里特维尔德的设计思想真的是用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来诠释风格派思想的?里特维尔德的作品红蓝椅和施罗德住宅,其设计思想来源于风格派大师蒙德里安?而且是蒙德里安绘画作品《红黄蓝构成》的立体表现?仅此以此两项设计作品,就足以奠定里特维德在现代设计中的
大师地位?带着众多的问题,我们继续发掘这位伟大的“木匠”
真实的一面。
还原一个客观真实的大师
里特维尔德简洁的设计观念契合了当时荷兰激进的艺术运
动。
虽然在红蓝椅设计后的第二年他就加入了风格派(De
Stijl)。
但是长久以来人们总喜欢把里特维尔德最著名的红蓝
椅称作对蒙德里安的油画《红黄蓝构成》的立体化演绎,但人
们同时也应该发现:红蓝椅制作于1917年与 1918年之间;而他的荷兰同乡的
那幅名画完成于1930年。
杜斯堡毫不隐讳地说:“我们的椅子、桌子、橱柜以及其它相应的物件都
是我们未来室内中的抽象雕塑”。
里特维尔德的设计思想是否就完全符合风格派
呢?
闪电椅“Crate”椅 1920年设计的一件儿童椅其实不然,大概很少有人知道,这位长久以来被认为是“建了一栋住宅的木匠”,在1964年去世之时其身后留下了超过215个家具设计,232个建筑设计,以及249个其它方面如室内、平面等设计。
再者对他最负盛名的设计,施罗德公寓进行一下分析。
人们看待这幢建筑,往往被他的外观所吸引。
然而人们对这幢建筑的描述:施罗得住宅用轻灵的手法表现出明晰的建筑主题,是荷兰风格派艺术在建筑领域最典型的表现。
虽然也有人批评它是一件摆设多于可用的建筑,过于抢挑客观性而忽略了其实用性。
但它却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参照物和先导。
可以看出里特维尔德设计的这一建筑,被人们当做好看却不实用的风格派“花瓶”。
甚至有后人批评;“它是一件摆设多于可用的建筑,过于抢挑客观性而忽略了其实用性”。
我觉得这是无知的人,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对里特维尔德作品的诽谤、侮辱。
在1924年修建施洛德住宅的时候,整个设计到施工工程从外到内都与委托人施洛德太太进行讨论,李特维德把空间分解成平面利用,以及无限座标空间的理念,结合使用者的习惯和对各种空间的要求,完成极简却又符合使用者所有需求的风格派机能住宅,被认为是当时欧洲最前卫的建筑。
此住宅的最大特点即在于施洛德太太主要活动的楼层─二楼,这里有餐厅,起居室,卧室,书房等区域,统统以不固定的墙壁切割空间,而是全部以活动的隔板做临时性的区隔。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施罗德夫人和她的三个孩子的生活、作息、学习,里特维尔德为了满足所有的细节和标准付出很多的注意,其中包括在墙上涂料颜色。
这样做的结果让建筑像一幅油画,但其实每块颜色都有着非常具体的原因。
例如,在门上有一个面涂成了黑色,因为它是最有可能被弄脏的地方。
施罗德住宅
施罗德住宅平面图
他作品中功能主义和理想主义与他的美学理想并存的特点被忽略了。
早在1915年到1925年间,里特维尔德已经为自己设定了工作目标。
首先,他认为建筑和设计应该帮助人们感受空间。
其次,他提倡使用规模生产的预制构件,以便让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此外,他提倡简洁设计,从而让人们从繁琐的装饰中解放出来。
通过对里特维尔德最富盛名的两个作品红蓝椅和施罗德住宅的分析,大家应该可以感觉到,世人对里特维尔德的误解有多深。
那么真实的里特维尔德应该是什么样呢?究其一生,他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什么?下面我来为大家揭开这个谜底。
里特维尔德把提供休息空间和清晰表达看成是室内设计中最主要的功能。
在一篇关于室内设计的文章中,他提出想达到这种简洁和明确,需要考虑很多影响甚至彼此矛盾对立的因素:功能与使用者的态度,开敞与围合,实体与空间,建造的可视性与空间序列的体验,日常维修费用与经济和建筑造价,实用方面与美观,色彩以及室内造型,手工建造与机器制造,个性化物品和规模生产物件,工业设计,家具和装饰等等。
里特维尔德认为“对一个室内设计而言,只有当设计者对这些可能性已经有了明确的态度,而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不再一直被提醒这些问题,它才称得上是一个好的室内设计。
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或者室内设计一定是一个清晰的选择,而不是在不同要求和矛盾之间徘徊不定的妥协”。
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里特维尔德坚定的现代主义姿态。
将居住方式、建筑与室内设计和居住者三者统一在设计师的判断中。
在里特维尔德讲述这番设计理念时,可能更多强调的是通过对建造技术本身各个方面的出色把握来感染使用或者居住这些设计的人,正如他自己作品实现的那样。
而这一点恰恰跟他的工匠背景有很深的渊源。
从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里特维尔德在预制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其作品有着强烈的社会意识。
里特维尔德对于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的积极提倡与他认为建筑和设计应该尽可能服务于大众的思想密不可分。
然而他在此方面所作的贡献却很少被提及,原因之一大概是他在这方面的尝试经常以失败告终。
他“失败”的原因在于他太过超前了。
他的想法对于工业来说还没有能力实现,而对于使用者来说还没不能接受。
同样的例子还有他设计的一整块材料通过适当的切割及冲压而制成的椅子,或者使用标准化设计的厨房及卫生间的住宅。
在他刚刚提出这些设想的时候,大都没有能够实现,而在很长时间之后才得以流行起来。
但是里特维尔德也承认使用预制产品也会导致建筑上千篇一律的乏味。
结语
晚年的里特维尔德接受了凡高博物馆的委托设计,但在设计初期他便去世了,博物馆仍旧按照他的图继续完成。
这位活跃了上个世纪近三分之二时间的现代主义阵营中的“木匠”,参与并领导了建筑历史上意义最为深远的功能主义运动,同时也预言并见证了现代主义建筑日趋走向死胡同。
然而人们对这位大师的误解确实如此的深。
而里特维尔德的设计思想以及他的“多才多艺”在建构上的表述,在很多方面超越了风格派和功能主义,在今天仍非常有重新思考的必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view/2426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