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上海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精品
八年级沪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沪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dede22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c.png)
八年级沪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运动1. 长度测量- 长度的单位可多啦,像米(m)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就像玩数字游戏,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 测量长度得用尺子,正确使用刻度尺很重要。
首先得看零刻度线有没有磨损,量程够不够,分度值是多少。
测量的时候,尺子要放正,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读数的时候得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呢。
比如说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结果得写成1.23cm这种形式,最后的“3”就是估读出来的。
2. 时间测量- 时间的单位有秒(s)、分钟(min)、小时(h),1h = 60min,1min =60s。
我们可以用停表来测量时间,停表有大盘和小盘,大盘读秒,小盘读分,读数的时候可别弄错了。
3. 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就叫机械运动。
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得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改变。
比如说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人,以汽车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人就是运动的。
-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是v = (s)/(t)(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速度的单位有m/s和km/h,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很特殊的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地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就不一样了,速度是变化的,我们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的公式也是v=(s)/(t),不过这里的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二、声现象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就像敲鼓的时候,鼓面振动发出声音。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可能还在传播哦。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沪教版(上海)物理 八年级上册 各课同步知识点清单(12份)
![沪教版(上海)物理 八年级上册 各课同步知识点清单(12份)](https://img.taocdn.com/s3/m/5e8c052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10.png)
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
①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②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均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
①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关。
②大小:15℃空气中声速为340m/s 。
③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
的传播速度。
即: V
固>V
液
>V
气。
4.回声
①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来然后在进入人耳,此时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②区别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到达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这就要求发出声音的人至少距离障碍物17m远
③回声的应用
[1]加强原声:如在教室内讲话比在旷野听起来响亮
[2]金属探伤:如探测金属制品内是否有气泡
[3]测距
5.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音→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上海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
![上海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94d856c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f.png)
上海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学习科学的基础之一。
上海八年级的物理课程内容较为丰富,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和技能。
本文将对上海八年级物理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物理学的含义和特点;2.物理学的基本单位和量的名字、符号及其换算。
二、运动学1.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描述;2.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3.曲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5.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图像表示。
三、力学1.力、质量、重力和弹簧弹力的概念;2.牛顿第一定律及其应用;3.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4.牛顿第三定律及其应用;5.静力平衡条件和应用;6.动力学的基本定律。
四、能量和功1.能量的概念及其单位;2.动能和势能的概念;3.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和应用;4.功的概念;5.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
五、电学1.电荷的概念和性质;2.电场的概念和性质;3.电势能、电势和电势差的概念及其计算;4.电路的基本要素;5.电阻、电流和电压的概念;6.欧姆定律及其应用;7.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
六、光学1.光的传播方式;2.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现象;3.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及其成像规律。
七、热学1.热的概念及其性质;2.热的传递方式;3.温度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4.热量和焓的概念;5.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以上是我根据八年级物理教学大纲,对其知识点进行了梳理。
这些知识点都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好这些知识点,可以为学生后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应该注重习题的练习,通过练习,培养对物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希望本文能够对八年级物理学习有所帮助。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eec502af7ec4afe04a1df8a.png)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
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上海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上海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55448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f.png)
上海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初中八年级的物理知识点是物理学中的一些基础内容,它们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上海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一、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传播的能力。
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透明介质(如空气、水晶、玻璃等)中传播。
光线的传播具有直线传播性和光速不变性的特点。
二、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反射面时,按一定规律反向传播的现象。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我们可以推导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公式。
当光线从稀介质(如空气)射到密介质(如水、玻璃)中时,还要注意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三、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上发生偏转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我们可以推导出“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的公式。
当光线从稀介质射向密介质中时,会发生向法线方向偏转的现象,反之亦然。
四、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不同频率的光线经过光密介质(如棱镜)后,由于折射率不同而产生不同偏转角度的现象。
由于光的频率和波长之间有确定的关系,因此,颜色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彩虹现象。
五、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具有传播的能力。
它可以在空气、水、固体等介质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系数。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六、声音的反射和衍射声音的反射和衍射是声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声音的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后,按一定规律反向传播的现象。
而声音的衍射是指声波穿过狭窄洞口或经过边缘时,会使声波向四面八方发散。
七、声音的共鸣共鸣是指同一频率的声波在共振腔内交替加强和减弱的现象。
共振腔的大小可以影响共振频率,因此,各种乐器的音调也是由其共鸣腔的大小、形状和材料等决定的。
八、简单机械简单机械包括杠杆、轮轴、斜面等,它们可以利用力的平衡来实现工作的效果。
在物理学中,我们也称这种机械为“简单机”。
上海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上海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f80015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5.png)
上海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作为学习物理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为了帮助八年级物理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本文将对上海八年级物理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供学生们参考。
一、物理量和单位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和能量,为了研究物理现象,人们引入了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
物理量指物理学中用来描述物理现象的量,单位则是用来量度物理量的标准。
下面列举八年级物理中常用的物理量和单位:1.长度:米(m)2.质量:千克(kg)3.时间:秒(s)4.速度:米/秒(m/s)5.加速度:米/秒²(m/s²)6.力:牛(N)7.功:焦耳(J)8.功率:瓦(W)二、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八年级物理中常用的机械运动知识点: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
3.抛体运动:从起点抛出物体,在经过一定时间后,物体到达最高点,接着落回地面。
重力加速度是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一般称为g。
三、功、能量和动量功、能量和动量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物理运动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1.功:力在物体运动方向上做的功,可以用来描述能量的转化和传递。
2.能量:物体拥有的能够产生物理变化的物理量。
3.动量: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热学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热学现象和热现象变化的规律。
下面列举上海八年级物理中常用的热学知识点:1.温度: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
2.热量:物体的内能转移到其他物体的能量。
3.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的传递过程。
五、光学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下面列举上海八年级物理中常用的光学知识点:1.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约为3×10⁸米/秒。
沪教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教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bc2742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4.png)
沪教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教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二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初级阶段,涵盖了许多基础概念和原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沪教版初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 摩擦力:物体表面间的接触力,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2. 运动学- 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用距离除以时间表示。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是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以恒定速度沿直线运动。
- 变速运动: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 3. 能量和功- 能量:物体具有做功的潜在能力,包括动能、势能等。
- 功: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功。
-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是做功快慢的量度。
#### 4. 简单机械- 杠杆:利用杠杆原理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 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 轮轴:一种固定轴的杠杆,可以改变力的作用点。
#### 5. 流体力学-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 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
#### 6. 热学基础-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体积膨胀的现象。
#### 7. 电学基础- 电荷: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 电流:电荷的流动,用安培表示。
- 电压:单位电荷通过导体时所做的功。
-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 8.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沿入射光线的相反方向返回的现象。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上海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上海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cd5104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b.png)
上海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上海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概述一、引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这是他们首次系统地接触和学习物理知识。
上海初二物理上册的教材主要围绕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的基础概念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二、教材结构上海初二物理上册通常分为以下几个单元:1. 力学基础2. 力和运动3. 能量与功4. 热学初步5. 光的传播6. 简单的电现象三、知识点详细概述1. 力学基础- 质点和质量的概念- 长度、时间的测量- 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 牛顿运动定律的初步介绍2.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特点- 力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3. 能量与功-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 功率的定义- 能量守恒定律- 势能、动能的基本概念4. 热学初步- 温度的概念及测量-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热量的计算- 热膨胀与冷缩5.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反射定律及其应用- 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光的色散6. 简单的电现象- 静电现象- 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认识- 简单电路的组成-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四、实验操作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初二物理上册的实验主要包括:- 测量物体的质量、长度和时间- 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测量功和功率- 观察和分析热传递过程- 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 搭建简单电路并学习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五、结论上海初二物理上册的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了物理学的基础框架,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能够建立起对物理世界的初步认识,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附录为了便于学生复习和教师教学,教材通常会附有各单元的总结、习题和实验指导。
这些内容有助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了上海初二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概述,并未包含具体的教学计划或习题。
沪教版(上海)物理 八年级上册 各课同步知识点清单(12份)
![沪教版(上海)物理 八年级上册 各课同步知识点清单(12份)](https://img.taocdn.com/s3/m/4da9a49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b.png)
2.3透镜成像1.透镜①透镜的种类[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②透镜相关的几个概念[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4]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③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凸透镜:2.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是:带刻度的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和火柴,实验时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首先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实验时先在带刻度的光具座上固定凸透镜,然后调整蜡烛的位置,最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为止,并观察像的性质,同时在光具座刻度上读出此时的物距和像距,并和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作比较得出结论。
凸透镜成像的五种情况图示成像规律总结:[1]二倍焦距处为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2]焦点处是成实像与成虚像的分界点,但焦点处是不成像点;[3]物在焦点外,物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像距也越大(即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4]物在焦点内,物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小,像距也越小(即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5]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注意事项:a)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b)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蜡烛在焦点以内;烛焰在焦点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3.视力的矫正①人眼的构造人眼的主要构造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沪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e12b94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e.png)
沪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将对沪教版初二物理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复习和回顾。
1. 运动与力-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速度、加速度。
运动的表达方法: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
- 力的概念与特性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状态(静止→运动/速度改变)或形状(变形/破裂等)。
力的特性:大小、方向、作用位置。
-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要么保持静止,要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力与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力的大小计算公式:F = ma。
-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对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物体运动的变化。
3. 电学基础知识- 电荷与元素电荷电荷的性质:正电荷、负电荷。
元素电荷的概念:带电粒子的基本电荷量。
- 静电现象静电的产生方式:摩擦、接触、电感应等。
静电作用:相互吸引、相互排斥。
- 电路基础概念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体、电阻等。
闭合电路与断开电路。
4. 简单电路- 并联电路与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描述: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I = U/R。
5. 光的基本性质-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波前传播。
-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现象和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镜面反射和 diff 反射。
-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的比值。
折射现象的规律: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通过对沪教版初二物理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为学习进一步的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习和巩固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成绩和科学素养。
上海市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上海市八年级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96df5e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8.png)
上海市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物理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验的自然科学,对于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有很好的解释,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物理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深入。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上海市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一、力学1.牛顿第一定律:如果有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合力作用,那么它就会以恒定的速度运动或静止。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到的合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一对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彼此两个物体上。
4.动量定理: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的动量变化等于合力作用的时间与合力的大小的乘积。
二、热学1.热量:体系的热能变化量。
2.热传递方式:热传递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实现。
3.热力学第一定律:体系的内能变化等于吸收的热量减去对外界做功的量。
4.热传导:热量从高温区流向低温区。
三、电学1.电荷:一个物体上的电子数目。
2.电场:在电荷周围存在一个电场,用来描述电荷在各个位置上的作用力。
3.电场力:在电场中,一个电荷上的电场力与电场强度成正比。
4.电流:同一时间内电荷通过横截面的量。
四、光学1.反射:当光线遇到一个有光反射能力的物体,光线会改变方向并返回原来的方向。
2.折射:当光线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个现象叫做折射。
3.光的速度:光的速度在真空中为3×10^8米/秒。
4.光的色散:当光线通过不同的介质时,会因为产生不同的折射率而分离出不同颜色的光。
五、声学1.声波:当物体在震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振动,这些振动以压缩波的形式传递,就形成了声波。
2.声音的原理: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3.共振:当一个物体处于自然频率的振动时,另外一个与其相似的物体也会发生共振。
4.声音的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而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要比空气中快得多。
以上就是上海市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当然每种知识点都有更多的细节和衍生知识,需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去深入了解和掌握。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2d144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2.png)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沪科版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回声测距离:2s=vt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振动可以表达意见要点:1一切表达意见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出现物体的振动暂停,出现也暂停疑点:1一切正在表达意见的物体都在振动,液态,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1声的传播须要介质2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声音的介质存有:液态,气体,液体3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声源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叙述,它的大小等同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作声速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声速与无为的温度有关。
通常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慢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开拓:1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落抵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存有17m离2回声的作用:①强化原声;②声源定位;③声源测距3回声测距离:2s=vt第二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要点:1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听见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感官神经→产生感官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出现受损,就可以并使听力下降,叫作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托付给感官神经,人可以稳步听见声音;如果耳蜗,感官中枢或与感官有关的神经受侵害,听力可以减少,甚至就是失去,叫作神经性耳聋,通常不容治好。
沪教版(上海)物理 八年级上册 各课同步知识点清单(12份)
![沪教版(上海)物理 八年级上册 各课同步知识点清单(12份)](https://img.taocdn.com/s3/m/d1b5002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b.png)
3.2 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①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长度叫做路程
②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速度
①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时间内运动路程大则运动快
[2]相同路程比时间,通过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速度
[1]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
速度公式为:v=s/t;
[2]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它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①图a为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s-t)图像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s=vt,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函数图像是正比例函数图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该直线的倾斜程度反映了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直线的倾角越大,表示运动速度越大
②图b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v-t)图像
由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恒定的,所以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t轴的直线。
直线与时间轴的距离反映了速度的快慢。
4.变速直线运动与平均速度
①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
②平均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v =s/t;。
八年级上海版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海版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7c6068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3.png)
八年级上海版物理知识点作为物理科目的一门基础课程,八年级上海版物理知识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系统地讲述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光学、机械、电学、能量等多个领域。
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科目,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光学知识点光学是物理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性质。
在八年级上海版物理知识点中,有关光学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是光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理解光学知识的重要前提。
其中,光的直线传播是指光线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遵循的直线路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从介质的界面反射回来的现象。
在学习中,需要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定律,并能够应用它们进行问题解决。
1.2.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光线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因介质密度的改变而发生偏转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也是光学中的基本现象之一。
在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基础上,还需要了解全反射现象,并掌握其应用。
1.3.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是光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光线通过透镜或反射镜形成的像。
在学习中,需要掌握透镜和镜子的成像规律,并能根据规律进行问题解决。
2. 机械知识点机械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
在八年级上海版物理知识点中,有关机械的知识点主要包括:2.1. 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是机械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指的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在学习中,需要了解物体重力势能、动能、机械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其应用。
2.2. 物体的平抛运动物体的平抛运动是机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状态。
在学习中,需要掌握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能够解决有关平抛运动的问题。
3. 电学知识点电学是研究电、电场和电荷的分布规律、电路的设计与分析等内容的学科。
沪教版(上海)物理 八年级上册 各课同步知识点清单(12份)
![沪教版(上海)物理 八年级上册 各课同步知识点清单(12份)](https://img.taocdn.com/s3/m/b1e2550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0.png)
3.1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①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②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着。
2.参照物
研究物体运动时,事先选定的衡量被研究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的、作为参考标准的物体
①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物体,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为研究方便,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②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况也不同,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①运动是绝对的: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②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平常说某物体静止,是它相对于所选参照物而言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③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某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况也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上海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
![上海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960c6c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0.png)
上海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涵盖了能量、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多个领域。
作为八年级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点,下面是上海物理八年级知识点的总结。
一、机械基础1. 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由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三个参数确定。
位置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加速度则是指速度的变化率。
在物理里,我们还需要区分匀速和变速两种情况。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或所受合力为零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合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其中F为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彼此施加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如,当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被施加力的物体也同样会向施加力的物体反施加同一大小的力。
二、机械能1. 动能动能指物体由于其速度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K=1/2mv²。
2. 势能势能指物体在某些特定位置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p=mgh,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高度。
3.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指出,物体受到合外力的作用,其动能的变化量等于合力对物体所作的功。
计算公式为ΔK=W,其中K为物体的动能,W为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4.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内,机械能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三、热学基础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指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度量单位进行表示。
热量是指物体在温度差的作用下所传递的能量,单位为焦耳。
2. 热能传递热能传递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等几种方式。
其中,热传导指的是物体内部的热能传递;热对流则是指物体内部流体的热能传递;热辐射则是指通过电磁波向外传递的热能。
上海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上海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3004a8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0.png)
上海八年级物理知识点上海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能量、势能与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等,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在物理领域,重点在于基本物理概念的学习和能量的转化等方面。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重量与质量重量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是一个力的概念。
可以用天平来测量。
重力作用在物体质心上,同时也是作用在地球中心上的,其大小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计算得出。
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性质,其大小不会改变,可以用天平或电子秤进行测量。
重量是由质量×重力加速度求出的。
二、力的定义和力的合成力是指一种物理量,通过在物体上施加作用来改变其状态。
单位是牛顿(N)。
当多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会产生一个合成力,这个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可通过矢量图来进行计算。
三、电路的基础知识电路是指电流在闭合回路中所经过的路径。
电路中的元件包括导线、电阻、电源等。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源头,向电路中提供电荷。
电荷随着电流流动,其流量大小单位为安培(A),电压的大小单位为伏特(V),电阻的大小单位为欧姆(Ω)。
欧姆定律规定,当电压恒定时,电流大小与电路中电阻的大小成反比。
四、机械能的转化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两种。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大小等于1/2mv²。
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例如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机械能转化定理表明,当物体在不受空气阻力等消耗时,动能和势能之和等于常数即总能量。
如果有机械能损失,例如摩擦和空气阻力,总能量就不再是恒定的。
以上就是上海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理解物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建立适当的模型,进行有意义和系统的练习,从而逐步加强对物理学习的掌握。
同时,我们应当与老师和同学积极合作,共同学习并探讨问题,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希望各位同学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取得好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第一册目录让我们起航1 去物理之海冲浪2 有用的物理学3 测量的历史第一章声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2 声音的特质第二章光2-1 光的反射2-2 光的折射2-3 透镜成像2-4 光的色散第三章运动和力3-1 机械运动3-2 匀速直线运动*3-3 变速直线运动3-4 力力的图示3-5 重力力的平衡3-6 惯性惯性定律1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一、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它不仅有趣,而且十分有用。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三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们是意大利的伽利略、英国的牛顿、和美国的爱因斯坦。
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建立了相对论。
二、怎样学习物理(1) 勤于观察.勤于动手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物理规律,重大发明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思索而总结出来的。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观察、实验、看书、听课、都要多动脑子勤于思考,对于科学知识不满足于背诵条文,要力求理解,应该养成看、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物理知识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又要用到实际中去,为改善人们的生活,造福人类。
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忘记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没有物理学和其它科学技术的成就,能有我们今天的生活吗?不恰当地使用科技成果,是不是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三、阅读伽利略对摆动的探究讨论:a. 伽利略怎样观察吊灯的摆动,并发现了值得注意的现象。
b. 伽利略在在观察中推出了什么疑问?对于这些疑问作出了什么猜想?c. 伽利略怎样设法证实自己的猜想。
d. 科学家对于摆动规律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说明了什么?重要的物理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某一物理现象可能与某几个因素有关时,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从而考虑该因素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测量的历史一、测量的目的:为了进行可靠地定量比较。
单位:公认的比较标准二、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先规定它的单位,而长度测量是基本的测量。
要熟记下列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国际单位)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生活中单位:公里、里。
换算关系是:1Km=1000m=1公里=2里 1m=10dm1dm=10cm 1cm=10mm 1mm=1000um 1um=1000 nm2.正确使用刻度尺。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常见的还有:卷尺、直尺、三角尺、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等。
使用刻度尺时应做到“三会”。
(1)会观察: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又叫最小刻度)。
(2)会使用: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零刻线若磨损可以从其它刻度线量起)。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会读数、记录: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测量长度几种方法:普通方法:利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
如用刻度尺测课本的长或宽。
特殊方法:利用刻度尺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
如用积累法测细金属线直径。
还有积薄成厚法。
辅助工具法:利用三角板配合刻度尺测硬币的直径。
4、误差与错误:误差: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仪器本身不准确,一些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
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如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错误是由于操作者不当引起的,可以在测量中改正。
误差不等于错误。
三、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其他单位如日、小时、分等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2、打点计时器测时间: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计时装置,在交流电6~9伏条件下正常工作,振针每0.02秒打一个点,即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相邻2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2秒。
生活中用秒表、钟表测时间。
四、质量的测量1、定义;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任何物体都有质量。
2、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
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而变化。
3、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其他单位:吨、克、毫克,公斤、斤。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克=1000毫克 1千克=1公斤=2斤4、质量的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的是托盘天平,生活中常用的电子称、台秤、磅秤等。
5、托盘天平的构造如下图:6、天平的使用方法(1)要放置在水平的台面上。
游码要归零。
(2)调节平衡螺母(天平两端的螺母)调节零点直至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3)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
根据称量物的性状应放在玻璃器皿或洁净的纸上,事先应在同一天平上称得玻璃器皿或纸片的质量,然后称量待称物质。
(4)添加砝码从估计称量物的最大值加起,逐步减小。
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0.1克。
加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至指针再次对准中央刻度线。
(5)过冷过热的物体不可放在天平上称量。
应先在干燥器内放置至室温后再称。
(6)物体的质量 =砝码+游码(7)取用砝码必须用镊子,取下的砝码应放在砝码盒中,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点。
使用注意:1.事先把游码移至0刻度线,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左右平衡。
2.左放物体,右放砝码。
3.砝码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
在使用天平时游码也不能用手移动。
4.过冷过热的物体不可放在天平上称量。
应先在干燥器内放置至室温后再称。
5.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6.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7.加砝码应该从大到小,可以节省时间。
8.在称量过程中,不可再碰平衡螺母。
9.砝码若生锈,测量结果偏小;砝码若磨损,测量结果偏大 10.若砝码与要称重物体放反了,则所称物体的质量比实际的大。
7、测量液体的质量:A 、调节天平平衡在水平面上B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C 、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D 、液体的质量为M -mE 、整理仪器托平衡螺游底镊横梁标砝分度指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二、声音的特征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0dB 指刚刚引起听觉;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
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1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 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作声纳等等)2声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第二章 光 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