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1、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等),一个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所生

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综合。

2、国民生产总值(GNP):指的是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得到收入总和。

3、中间产品:是指用来参加其他产品的生产过程的产品,如原材料、出口品等。

4、最终产品:是指已经退出生产过程,进入消费领域的产品。

5、总产值:指统计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值,即销售总收入。

6、增加值(又称附加值):指统计期内生产过程中的新增加值,即销售总收入与消耗的中间

产品的产值之间的差额。

7、GDP的统计方法:

生产(增值)法:只关注每一生产阶段上的增加值即新创造出来的产出(前面介绍过)支出法:只关注最终的销售额。既然任何一种国民产出最终都会以某种方式被购买,则我们把花费在最终产品或劳务上的所有支出相加,总额应该等于国民产出总价

值。

收入法:关注所有要素收入。收入是针对产出的生产而进行的支付,因此最终总收入应该等于总产出。

8、消费(C):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用于购买消费品方面的支出。包括购买耐用品和非耐用

消费品的支出。

9、投资(I):投资是指为了维持、形成和扩充生产经营能力而对资本品的购买及组合行为。

包括固定资产和存货投资。

10、政府购买(G):指各级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

11、净出口(NX):是指进口与出口的差额,或者说等于出口额减去进口额。

12、价格指数:是表示全社会物价水平的数量指标。常用的价格指数有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和GDP缩减指数(GDP deflator)。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综合反映各种消费品和生活服务价格的变动程度的一种经济指数。

GDP缩减指数:是一种反映经济社会各类型商品总体价格水平的价格指数。

13、名义GDP:指的是按照当年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14、实际GDP:指的是以先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15、国内生产净值(NDP):指的是GDP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国民收入(NI):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报酬总和。

个人收入(PI):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是指个人收入中扣去个人所得税后的剩余部分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消费函数(C):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2、储蓄函数(S):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3、平均消费倾向(APC):就是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

4、平均储蓄倾向(APS):就是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5、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

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6、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

时储蓄的变动情况。

7、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虽然也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不断下降,

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8、相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其主要论点是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

其论点可归纳为:消费的“示范效应”;消费的“棘轮效应”。

9、生命周期消费函数理论:消费者的收入及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同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不同阶

段有关。消费者会在很长的时间范围内规划他们的消费开支,以求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10、持久收入消费函数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当前收入或现期收入决定,

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

11、投资乘数:是指投资的变化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

12、政府购买乘数:表示政府购买的变动对于国民收入变动的倍增或倍减作用。

1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表示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倍增或倍减作用。

14、税收乘数:表示税收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倍增或倍减作用。

15、对外贸易乘数:表示的是出口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倍增或倍减作用。

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1、投资:指为了维持、形成和扩充生产经营能力而对资本品的购买及组合行为。

2、资本边际效率(MEC):又称为预期利润率,即为使得等式(3.1.2)右边所表示的投资

产生的所有预期收益和资本残值的现值之和等于该投资所购买的资本品总市值时的贴现率r。

3、金融创新:指的是金融体系内的制度变革和金融技术进步。

4、货币的交易需求:就是指个人或企业为应付日常的交易或日常的经济往来而持有货币。

5、货币的预防需求:是指为了应付未来不确定的各种意外支出而持有货币。

6、货币的投机需求:指个人和企业为了抓住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以获利而产生的持币要求。

7、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

第四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时所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2、实际资产效应:价格水平的上涨,金融资产的名义数量未变,但以货币实际购买力衡量

的实际资产的数量会减少,人们会减少消费。反过来,价格水平下降,人们会增加消费。

因此,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利率效应:价格的上升会导致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减少。反过来,价格的下降会导致

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增加,使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进出口效应:一国价格的上升,使得该国的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即净出口会减少,也

使得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5、总供给:是指在任一价格水平,经济社会中的所有企业所愿意且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的总量。

6、工资刚性:由于行业工会力量强大,降低货币工资将会遭到工会的强烈反对而难以实施,

因而货币工资呈现出只能提高而无法下降的特征

7、工资粘性:是指货币工资水平较为稳定,其变动很缓慢。

8、菜单成本:调整价格的成本。

9、市场出清:就是指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情形,这时没有超额供给。

10、总供给冲击:是指生产成本或生产率状况发生突变,从而使总供给发生急剧变动,导致

SAS曲线较大幅度移动。

11、价格粘性:是指产品价格的变动迟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