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类及其效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2
成员国经贸政策的自主权相应受到约束
区域经济一体化之前,各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基本具有自主性,但在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内,区域性国际协调渗透至各成员国经贸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成员国自主的经济权。
增强成员国自身的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发展速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世界贸易总量的增长;
01
一体化加快技术开发的向外扩散,使区内、区外国家得益,提高世界的科技开发水平。
竞争加强效应 关税同盟建立后,促进了商品流通,可以加强竞争、打破独占,使各国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经济福利因此提高。
投资刺激效应 随着市场的扩大,风险与不稳定性降低,会吸引成员国厂商增加新的投资;另外,为了提高竞争能力,原有的厂商也会增加投资,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可能吸引更多的区外投资。
垂直一体化 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组成的一体化。如北美自由贸易区。
按一体化的范围大小划分
部门一体化 是指区内各成员国的一种或几种产业(或货物)的一体化。
全盘一体化 是指区域成员国的所有经济部门加以一体化。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体化的内部影响 1、促进了集团内部贸易的增长 ⑴通过取消关税、非关税壁垒,形成区域性的统一市场; ⑵集团内部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经济依赖加深,贸易环境改善 。 50年代至70年代,共同体内部贸易额占成员国贸易总额的比重从30%提高至50%。80年代,欧共体工业生产增长了20%,区内贸易额从1982年的55%上升到1988年的62%。1992年欧洲统一大市场建成后,欧共体内部贸易的增长更快。
区域经济一体化使贸易更多地趋向于区域内部,减少与区外非成员国的贸易。 欧共体对美国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比重均有下降。
国际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980年,美国总统里根就提出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设想。 1988年1月2日,美、加两国正式签订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建立美加自由贸易区,1989年1月1日正式生效。 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
(三) 关税同盟
典型:东非共同市场
共同市场特征: (1) 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商品的自由流动,还实现了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2) 为实现上述要素的自由流动,各成员国之间要实施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间接税制度,并且协调各成员国之间同一产品的课税率;协调金融市场管理的法规、以及成员国学历的相互承认等等。 (3)共同市场的建立需要成员国让渡多方面的权利,主要包括进口关税的制定权,非关税壁垒,特别是技术标准的制定权,国内间接税率的调整权,干预资本流动权等等。
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5个创始成员国外,文莱在1984年独立后即加入东盟,越南于1995年加入东盟,1997年缅甸和老挝加入东盟,1999年4月,柬埔寨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后一个加入东盟的国家。东盟10国的总面积有4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3亿(1998年统计数字)。观察员国为巴布亚新几内亚。东盟10个对话伙伴国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欧盟、印度、日本、新西兰、俄罗斯、韩国和美国。
(Preferential Arrangement):是指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的形式,对全部或部分商品规定较为优惠的税率。
英帝国特惠制最为典型
(二) 自由贸易区
典型:北美自由贸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在一体化组织参加者之间相互取消了商品贸易的障碍,成员经济体内的厂商可以将商品自由地输出和输入,从而真正实现了商品的自由贸易。 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各成员经济体之间的自由贸易,并不妨碍各成员经济体针对非自由贸易区成员国(或第三国)采取其他的贸易政策。 为区分来自非成员国和成员国的产品,以保持各国对外关税的有效性,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特点及其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特点及其影响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从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来看,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1.优惠贸易安排。
这是市场经济一体化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优惠贸易安排成员国间通过协定等方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规定其特别的优惠关税。
2.单一商品的经济一体化。
是指把某一特定工业部门置于一个超国家的高级管理机构控制之下。
其权力包括为所有成员国规定生产配额,为多余工人的重新培训提供必要的资金,并且制定一些规则来防止不公平的竞争。
例如,欧洲煤钢共同体、美加汽车产品协定、非洲木材组织等。
3.自由贸易区。
是指成员国之间废除全部贸易障碍,实现贸易自由化,但各成员国享有自决权。
例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区。
4.关税同盟。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完全取消关税等贸易壁垒,在各成员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关税同盟类似于自由贸易区,前者与后者不同的是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商品,采取共同关税,实行统一对外贸易政策。
例如,东非共同市场。
5.共同市场。
是指以关税同盟作为基础,不仅在成员国间消除贸易障碍,实行贸易自由化,而且还允许技术、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流动,并制定共同的经济政策。
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最典型的例子。
6.经济同盟。
各成员国间不但商品与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移动,建立对外共同关税,还要求各成员国制定和实行统一的货币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与社会政策,通过实行统一的经贸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并使之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
例如,欧洲经济共同体。
7.政治同盟或完全经济一体。
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形式也是其最后阶段。
在此阶段,区域内各国真正成为一个国家,一体化中央当局不仅统制货币与财政政策,而且还有一个中央议会,它拥有一个国家政府的全部权力。
欧洲经济共同体1988年提出在1992年实现“大市场”的目标,就是向这种一体化方向发展。
另外,还有些区域性集团组织形式,例如,东南亚联盟就是一个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合作的组织。
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模式及其效应研究
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模式及其效应研究地区经济一体化是一种跨越地域、旨在促进经济交流和合作的发展模式。
它包括多种形式,如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货币联盟等。
该模式的实施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具有诸多的优点和挑战。
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模式1、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开放市场的地区经济一体化模式。
与其他经济体授权在双方之间相互自由交换货物或服务相比,自由贸易区没有创造一个新的内部市场。
相反,它只是减少了各自的壁垒,以提升贸易和合作。
自由贸易区可以发挥通关,环保标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合作作用,进而实现各方的经济发展。
2、联合市场联合市场形成一种单一市场,在其中各个经济体在人员和商品市场中互通。
这意味着大量的合并商品和服务供应者和消费者,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
经济体具有更自由的流入和流出,领先企业可以扩大市场,并利用它的优势来提高效率。
3、货币联盟货币联盟是一种形式的货币集成。
这是捆绑在一起的一组经济体,共享相同的货币。
这使得贸易和经济合作变得更加高效和低成本。
同时,货币的集成也使得货币的政策具有更多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支持联盟国的经济。
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效应1、弹性地区经济一体化可以使经济体所面临的外部冲击变得更具有弹性。
通过打破根深蒂固的体制壁垒,降低货物流通的成本并促进流动性的扩大,经济体可以更好地吸收外部的冲击。
此外,联合保险和共同投资的方式还可以共同处理可能出现的影响。
2、就业机会地区经济一体化可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由于合并和制造复杂程度等方面的变化,领先企业必须扩大市场份额,并在新市场中扩充经营范围。
这种转移可以促进工业化、数字化等样式的地区发展。
3、远程市场地区经济一体化为企业扩大海外市场提供了条件。
随着自由贸易区和其它市场的盈利增加,商品停留在当地的时间就会减少,供应链将优化,更多的商业集群将因此形成。
这使得供应链和商业生态系统更具优势,并使这些企业更具竞争力。
三、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挑战1、经济体利益分配不公地区经济一体化在整体上可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增加,但却对各知识孤岛所造成的利益分配不可预见的不平等状况,因此各方需要在协商中制定基于共同利益的一块方案,以便跨越较大的经济差距,从而促进更加成功的合作。
国际贸易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三)协议分工理论(小岛清)
协议分工理论认为,按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分工,可 能会导致各国企业的垄断和集中,影响共同体内部 分工的协调与贸易的发展。如果要完全实现规模经 济利益,必须进行成员国之间的协议分工。
共同市场的典型例子:
欧盟(1992年实现共同市场) 南方共同市场(在建) 安第斯共同体(在建)
经济与货币联盟
经济与货币联盟是指在实施商品、服务、生 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同时,统一各成员国的货 币和汇率,并对包括货币金融、财政在内的 各种经济政策进行协调和统一,从而将一体 化的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 整个国民经济的一种区域经济组织。
关税同盟典型的例子:
欧盟(1968年实现关税同盟) 安第斯共同体(1992年实同盟)
共同市场
共同市场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方之 间,不仅完全取消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 立了共同对外关税,实现了自由贸易;而且 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 自由流动。
➢建立关税同盟前:A国自己生产X产品 ➢A国和B国建立关税同盟后:A国从B国进口X产品 ➢贸易创造效应: A国:消费者福利提高
B国:生产增加 C国:出口可能增加 全球: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贸易转移效应
建立关税同盟前 X产品在A国的价格 B: 26× (1+40%)=36.4美元
建立关税同盟后 X产品在A国的价格 B: 26美元
(一)关税同盟理论(范纳、李普西)
完全形态的关税同盟应具备三个条件:
完全取消参加国之间的关税 对来自非成员国或地区的进口设置统一的关税 通过协商方式在成员国之间分配关税收入
关税同盟的建立对成员国及非成员国的影响:
1、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2、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3、关税同盟的其他效应
第8章地区经济一体化
地区经济集团的种类:三种分类方法
按照经济一体化的程度:6种类型
优惠贸易安排
特征:通过协定或其他的形式,对全部商品 通过协定或其他的形式, 通过协定或其他的形式 或部分商品规定较为优惠的关税。 或部分商品规定较为优惠的关税。 典型代表: 1932英联邦特惠制度、始于1975 年地洛美协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由贸易区
特征:成员国相互取消了关税和数量限制。 成员国相互取消了关税和数量限制。 成员国相互取消了关税和数量限制 局限性:贸易偏转 典型代表:1960年成立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1966年成立的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和1994 年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等。
欧盟是在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欧盟是在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是目 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集团,其成员国共有25个 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集团,其成员国共有 个: (1957) 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 ) 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 堡; 1972-1973)英国、丹麦、爱尔兰; (1972-1973)英国、丹麦、爱尔兰; (1979-1981)希腊; )希腊; (1985-1986)西班牙、葡萄牙; )西班牙、葡萄牙; (1994-1995)奥地利、瑞典、芬兰; )奥地利、瑞典、芬兰; (2005)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拉脱维亚、立陶 )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拉脱维亚、 爱沙尼亚、塞浦路斯、捷克、斯洛文尼亚、 宛、爱沙尼亚、塞浦路斯、捷克、斯洛文尼亚、马 耳他。 耳他。
主要内容:
经济全球化的两个趋势决定了区域经济一体 化的重要性
节目安排:
地区经济一体化集团的概念 经济学效应 地区经济一体化现状:主要组织介绍
第1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含义:也叫国家/区域经济集团:指有一定地缘关系 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和 政治利益,通过签订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制定 共同的行动准则和协调一致的政策,甚至通过建立 起各国政府一定授权的共同机构,实行长期而稳定 的超国家的经济调节,达成经济乃至政治上的联盟。 成员国一体化的过程 制度安排的结果 特点: 契约型 互惠性 区域性 排他性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分类及
关税同盟的建立对欧共体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1)贸易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欧共3)共同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4)在统一关税的推动下,共同体成员国的 国际分工和专业化不断加深,规模经济扩 大,提高了欧共体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分类及理论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类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原因
1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 通常是指一些地缘邻近的国家或地区,在 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了谋求本地区的共 同利益联合起来,在彼此自愿地约束自己 的部分经济主权甚至相互对等地分享或让 渡部分国家主权的条件下,通过签订协议、 规章组建国际调节组织和实体,使部分或 全部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使资 源在成员国内得以优化配置,实现产业互 补和共同经济繁荣的过程。
8
二 、欧洲经济一体化
(一)欧洲共同体——欧 洲联盟 (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三)欧洲经济区的建设
9
推动欧洲走向统一与联合的政治因素
(1)战后对德国问题的处理成为欧洲各国普 遍关心的问题。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也是欧洲各国的宿敌。 (2)二次大战给西欧各国以沉重打击,使其 经济实力和地位下降,战后靠美国援助恢复经 济,在政治上成为美国的小伙伴。 (3)随着苏联的强大和其在东欧势力范围的 扩大,使西欧各国感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对付 “共产主义威胁”。
17
4.欧洲联盟的起步
欧洲联盟包括欧洲政治联盟和欧洲经济与货 币联盟两部分,它大大扩展了欧共体的活动 领域,同时也赋予了欧共体的结构和决策体 制以新的特征。在政治联盟上,马约对有关 共同外交和安全问题,对法律和内务方面的 合作做出了规定。在经济联盟上,马约规定 在欧共体内建立内部大市场,实现商品、劳 务、资本、人员的自由流动;实现共同的竞 争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共同的区域政策; 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略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经济效应
略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经济效应一、前言: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市场日益开放,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越来越密切,地区经济一体化成为了当前世界经济的重要趋势。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两个角度出发,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经济效应,旨在为相关决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特点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共同制定经济政策,消除经济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开展经济合作和竞争,以达到共同利益和共同发展的目的。
具有以下特点:1.协调发展。
一体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趋同。
2.互利共赢。
在合作的过程中,各方在利益上的分配和互惠共赢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3.共同挑战。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一体化国家和地区可以组成一个有竞争优势的强大联盟。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宏观经济效应1.促进经济增长。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推进能够促进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的增长。
2.进一步开放市场。
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促进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降低贸易壁垒,因此跨境商品和服务流通更便捷,价格更透明,市场效率更高。
3.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跨境投资和劳动力流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优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4.增强稳定性。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增强整个区域的稳定性,减少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
5.推动经济深度融合。
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推动各国和地区之间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全球经济的整体发展。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微观经济效应1.促进企业创新。
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提高产业协同效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集群,提高产业内的投入产出效率和协同效应。
3.扩大市场规模。
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扩大市场规模,使得企业的销售和利润更稳定,并且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地区发展的促进效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地区发展的促进效应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一种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通过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扩大市场规模等途径,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效应。
首先,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贸易自由化,为地区经济发展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区域贸易协定等形式,各国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得到了逐步降低,贸易自由化的程度不断加深。
这样一来,地区内企业将能够更加轻松地进入其他成员国市场,获取更多的商机和合作机会。
同时,贸易自由化还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将不得不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推动地区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鼓励资本流动,为地区经济注入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随着各国之间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资本流动得到了极大的便利。
例如,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设立了共同的金融机构,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这些机构为跨境投资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机会。
通过资本的流动,地区内的企业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到外部资金,实现扩大生产规模、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的目标。
同时,资本的流动也为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加快了交通、能源和通信等领域的发展。
此外,区域经济一体化还可以促进人才流动,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而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人才的流动变得更加便利。
在区域一体化的框架下,各国之间加强了人才培养、交流和合作。
例如,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推行人才签证制度、设立人才引进项目等方式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提高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人才的流动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合作,推动了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
然而,区域经济一体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一体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最新版区域经济一体化
❖ 总之,欧洲统一市场旳建立对于欧洲经济 来说是有利旳,但对非组员国向欧盟国家商品 和劳务出口、间接或直接投资也许会产生某些 不利影响。
8.3.2 北美自由贸易区旳发展
北美自由贸易区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 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旳自由贸易区。
组员国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日 本、加拿大、韩国和东盟六国(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以及文莱); 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1991年11月加 入);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1993年11 月加入);智利( 1994年加入);秘鲁、俄 罗斯、越南(1998年11月加入)。共21个组 员。
协定签订
2、北美自由贸易区旳经济影响 (1)对自由区内三国旳影响
北美自由区也会有“贸易发明”和“贸易转 移”旳双重成果。
由于墨西哥劳动力相对富余而资本相对缺乏, “贸易发明”会更多地来源于资源禀赋不一样 而出现旳比较优势。自由贸易之后,美国、加 拿大将向墨西哥出口更多旳资本、技术密集型 产品,墨西哥可以向北方两大工业发达国家出 口更多旳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加之间则可运用
第六次扩张:2007年1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两国加入欧盟
目前欧盟盟歌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旳《欢乐颂》, 铭言为“多元一体”,5月9日为“欧洲日 ”
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成为一种涵盖27个国家总人 口超过4.8亿、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2万亿美元 旳当 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旳国家联合 体。
1、北美自由贸易区旳产生过程 (1)美加自由贸易阶段
1965年美加两国旳《汽车自由贸易协定》 1989年1月1日生效旳美加《自由贸易协定》
4.区域经济一体化2
区域经济集团的特点
成员资格的区域性。但近年来出现了“ 1、成员资格的区域性。但近年来出现了“跨区 域经济集团” 跨区域双边自由贸易区” 域经济集团”和“跨区域双边自由贸易区”, 使这个特征不太鲜明了。 使这个特征不太鲜明了。 内部的开放性。 2、内部的开放性。 对外的排斥性。 3、对外的排斥性。 利益的放大性。 4、利益的放大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出发 点是谋求使每一个成员方能获得比单独一方更 大的利益。 大的利益。
澳大利亚、 【成员】21个(1999年6月):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 成员】 个 年 月):澳大利亚 文莱、加拿大、 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墨西哥、 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墨西哥、 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 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 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和越南。 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和越南。 【主要活动】APEC成立以来,为各成员提供区域经济、科 主要活动】 成立以来,为各成员提供区域经济、 成立以来 贸易和发展等方面多边合作的机会, 技、贸易和发展等方面多边合作的机会,交流各成员在这些领 域内的经验,促进本区域的共同发展。 域内的经验,促进本区域的共同发展。 【同我国的关系】我国作为主权国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 同我国的关系】我国作为主权国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名称,台湾和香港作为地区经济分别以“中国台北” 的名称,台湾和香港作为地区经济分别以“中国台北”和“中 国香港” 的名称同时加入APEC。台湾的所谓“外长”和“副 国香港” 的名称同时加入 。台湾的所谓“外长” 外长”不得与会,只能派与经济有关的部长与会。 外长”不得与会,只能派与经济有关的部长与会。
阿拉斯加落 基 山哈得湾五大湖墨西哥湾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可以分为一般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后者比前者反映了更紧密的地区经济依赖和协作。
大量的和重要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都是经济一体化组织。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大大推动了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相互协助制定经济政策和措施,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根本特征是“对内自由贸易,对外保护贸易”,因此,它对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必然是双重的,既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消极影响将会变得越来越突出。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影响(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自由贸易思想的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区域内奉行自由贸易原则,清除各种贸易壁垒。
自由贸易政策实施所带来的各种好处将有助于成员国增强自由贸易意识,同时区域内部保护贸易的约束机制对于成员国内部贸易保护主张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
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示范效应。
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约束效应。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三)区域谈判与多边谈判具有重要的“协同作用”(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为多边贸易谈判提供经验和技巧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消极影响(一)区域性经济集团都实行对内自由贸易、对外保护贸易的贸易政策,这种“内外有别”的政策明显背离多边贸易体制的非歧视原则,形成保护主义的贸易壁垒。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贸易转移效应”,背离比较优势原则,对区域外的国家造成损害,往往导致区域内外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使世界贸易组织经常处于“救急”状态。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增加了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力量,抑制了竞争,削弱了WTO 体制的作用。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把各国追求自由贸易的目标由多边贸易协定转向区域性一体化组织安排,不利于WTO 体制发挥作用和进一步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壹
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它是共同市场和经济共同体向超国家一体化的宏观协调机制发展的具体步骤,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
贰
其内容是,在实行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包括货币、财政、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政策,以及有关贸易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政策,并拥有一个制定这些政策的超国家的共同机构。
完全经济一体化组织一般有共同的组织管理机构,这种机构的权力以成员国的部分经济决策与管理权限的让渡为基础。
1
完全经济一体化的特点是就其过程而言是逐步实现经济及其他方面制度的一体化。从结果上看,它是类似于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2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经济一体化形式的比较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五、经济同盟
经济同盟的主要特点是成员国之间在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当汇率政策的协调达到一定的程度,以致建立了成员国共同使用的货币或统一货币时,这种经济同盟称为经济货币同盟。如“欧洲经济货币联盟”。
经济同盟意味着各成员国不仅让渡了建立共同市场所需要的权利,更重要的是成员国让渡了使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本国经济运行的权利。
02
如:早期的“东南亚国家联盟” 、美加汽车产品协定 、非洲木材组织
03
一、优惠贸易安排
二、自由贸易区
概念: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它是指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组成的贸易区域。自由贸易区内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行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同时,保留成员国各自的原有独立的对区外国家的贸易壁垒。
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效应与影响因素研究
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效应与影响因素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一体化成为各国之间加强合作、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更加深化了沿线各国在经济上的合作和联盟。
那么,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效应究竟有哪些?影响因素又有哪些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一、经济效应1. 市场扩大化效应区域一体化可以将各自经济体独立的市场集成为一个更大的市场,实现市场的扩大化。
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新者,并且节省生产成本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例如,亚洲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大大促进了该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合作,加速了区域法律标准和规章一体化,推动了经济持续发展。
2. 资源共享效应区域一体化可以整合各自的资源和技术,从而实现资源共享的效应,使得每个地区都可以获得最佳的资源和技术优势。
例如,欧洲联盟建立统一市场后,不同国家之间实行了资金、劳动力、技术、资本和自然资源的自由流通,使得各国能够更好地共享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 活力提升效应区域一体化的实现可以为全球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这是因为在区域一体化的框架下,人们将更容易找到商机和要素,并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商业活动和创新活动,推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4. 经济发展的催化作用区域一体化可以加强区域内和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例如,APEC (亚太经合组织) 在其领导下,各个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减少,企业可以更便利地购买和销售产品和服务,这也有助于他们拓展国际市场和促进创新。
二、影响因素1. 政策影响因素政策因素是影响区域一体化的关键因素,其目的是解决不同国家之间文化、政治和经济问题的差异,实现区域一体化的目标。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立场和发展的阶段不同,导致其在具体实施区域一体化时可能存在不同的想法和内部冲突,因此需要建立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框架。
2. 经济影响因素经济影响因素是另一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在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不同国家经济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对一种经济全球化带来负面影响。
CH6区域经济一体化课件
甲国 35元
贸易 乙国 26元
100%
丙国 20元
在甲国的价格=40元 在乙国的价格=40元
贸易创造效应 CH6区域经济一体化
结论1:
关税同盟后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提高了福利水 平,节约了资源;在同盟内创造和扩大了贸易, 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CH6区域经济一体化
分析结论: 建立关税同盟以后,甲国不再生产X产品,而
CH6区域经济一体化
5、经济同盟 是指在成员国之间不但废除了贸易壁垒,建立了统一的 对外贸易政策进口关税制度,实现了商品、生产要素的 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个成员方还制定和执行 了许多共同的经济政策,并采取某些社会政策和政治纲 领,从而将一体化的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派 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一种区域经济组织。 如,经济互助委员会(1991年解散);欧盟
支逆差问题。 (二)停滞阶段(70S中期~80S中期) 1974~75年的石油危机和1980S石油危机影响。 (三)动荡发展阶段(80S中期~ ) 1、经互会解体。 2、发展: ◎EU的不断扩大。 ◎NAFTA。1989年,签定美加自由贸易协定;1992年,墨西哥加入,
建立NAFTA,1994.1.1正式生效。 ◎东盟不断扩大。 ◎跨洲合作不断加深。APEC(18国),包括东亚、拉美洲,但它属
是从乙国进口,因此出现了新的国际贸易和国际分 工专业化: 1、从甲国来看,用较低的价格购买X商品,减少 了消费支出,提高了福利水平; 2、从整体来看,生产从高成本的甲转移到低成本 的乙国,节约资源,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 同盟国间的福利水平,即所谓的“贸易创造效应”; 3、对丙国来说,由于原来也不曾参与国际贸易, 所以建立同盟后对丙没有损失。
CH6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1.优惠贸易安排是经济一体化中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形式。
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的优惠关税。
(1932年英联邦特惠制)2.自由贸易区(1960年英国提出建立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3.关税同盟(1993年以前的欧洲经济共同体)4.共同市场5.经济同盟(欧洲经济同盟)6.完全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建立超国家的管理机构,完全统一各国的财政、货币和经济政策,使用共同货币,在国际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1.贸易创造效应2.贸易转移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1.优化资源配置2.获得规模经济效应3.竞争效应加强4.减少行政支出5.增强集体谈判力量积极影响1.促进了区域内部的贸易自由化发展2.有利于区域内科学技术的协调与合作3.促进成员国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4.加强了区域贸易集团的经济力量5.有利于区域内国家吸引国际投资6.加速了区域内部的资本集中和垄断消极影响1.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减少对区域外国家的投资3.不利于多变贸易体制的改进和完善4.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2001年9月17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所在法律文件在日内瓦获得通过,标志着中国长达15年的“加入世贸”谈判宣告结束。
2001年11月11日中国政府代表签署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并向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递交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批准书。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1999.11.15 中美双方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达成协议。
《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简称华沙公约,1929)《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国际法协会制定《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美国商会,美国进口商协会和全国对外贸易协会等制定。
第三讲区域经济一体化
1.3.3共同市场
❖ 经济一体化的第三个层次被称做共同市场 (common market),在这种形式下,成员间的所 有内部关税都被取消,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外部 贸易政策,且成员国间要素流动的所有壁垒也均被 清除。成员间劳动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代表了更高水 平的经济一体化,但同时也意味着各国经济的国内 控制权受到进一步的削弱。
欧共体发展的挫折
❖ 欧共体在60年代所获得的成功的经济增长到70和80 年代就让位给了一系列的挫折与失望。1973~1974 年和1979~1981年的两次石油危机,再加上一段衰 退和通胀并存的时期,共同导致了欧洲经济增长的 放慢和失业率的攀升。欧共体实际GNP的年增长率 在1981—1985期间降到了1.4%。
❖ 1957年的罗马条约建立了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EC)。它在1958年1月1日正式开始 运作,并于1993年11月1日演变成为欧盟 (European Union,EU)。
1.3.4经济同盟
❖ 经济一体化的四种形式中最全面的一种形式是经济 同盟(economic union)。它除了具有共同市场的 所有特征之外还意味着所有成员国经济制度的一体 化与经济政策的相互协调。尽管相互独立的政治实 体依然存在,但经济同盟一般都成立有几个超国家 的机构,它们的决定对所有的成员都具约束力。
❖ 许多年来最卓有成效的一个自由贸易区是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EFAT),它由奥地利、 芬兰、冰岛、列支敦士登、瑞典与瑞士等国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可以分为一般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后者比前者反映了更紧密的地区经济依赖和协作。
目前大量的和重要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都是经济一体化组织。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大大推动了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但国内外对经济一体化尚无统一定义。
"经济一体化"这个词语的使用是近年出现的。
据专家考证,在1942年以前一次也没有被使用过。
到1950 年,经济学家开始将其定义为单独的经济整合为较大的经济的一种状态或过程。
也有人将一体化描述为一种多国经济区域的形成,在这个多国经济区域内,贸易壁垒被削弱或消除,生产要素趋于自由流动。
所谓"区域"是指一个能够进行多边经济合作的地理范围,这一范围往往大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地理范围。
根据经济地理的观点,世界可以分为许多地带,并由各个具有不同经济特色的地区组成。
但这些经济地区同国家地区并非总是同一区域。
为了调和两种地区之间的关系,主张同一地区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条件,消除国境造成的经济交往中的障碍,就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设想。
经济的一体化是一体化组织的基础,一体化组织则是在契约上和组织上把一体化的成就固定下来。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各国经济的一体化。
国际商品和劳务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加强了,跨国流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对外直接投资迅速扩大,跨国公司的活动日益频繁。
各国政府政策上的变化,特别是放开以前对外国公司封闭的产业,更强更广泛的区域贸易集团化运动,资金流动限制的取消,以及降低关税壁垒的长期影响,认同并强化了一体化的潮流。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1)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
(2)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3)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4)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与这四个阶段相对应,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根据市场融合的程度,分为以下六类:
1.优惠贸易安排。
即在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给予特别的关税优惠,这是经济一体化中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形式,典型的有1932年英国与一些大英帝国以前的殖民地国家之间实行的英联邦特惠制。
2.自由贸易区。
即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一个贸易区,在区内各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区内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留对非成员国的原有壁垒。
3.关税同盟。
即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同时协调其相互之间的贸易政策,建立对外的统一关税。
这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又更进了一步,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典型的有欧洲经济共同体。
4.共同市场。
即成员国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使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贸易自由化,而且实现技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典型的如欧洲统一市场。
5.经济同盟。
即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成员国之间不但实现商品
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起对外的共同关税,而且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典型的如目前的欧洲联盟。
6.完全经济一体化。
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成员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上完全统一,在国家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区域内商品、资本、人员等完全自由流动,使用共同货币。
经济一体化是关于成员间贸易壁垒的撤除和各种合作互助关系的建立。
贸易壁垒的撤除被称为一体化中"消极"的一面,合作关系的建立则被称为"积极的"一面,因为合作的建立往往要求参加者改变现有的制度或机构,或建立新的制度和机构以使一体化地区的市场能适当而有效率地运转。
在一体化的各种形式中,较初级的形式,如自由贸易区等主要是消极的一面,而较高级的形式,如经济同盟等则更充分地体现了积极的一面。
消极的形式比较易于达到,因为消除关税和数量限制易于做到,特别是在经过长期的多边贸易谈判后许多国家的关税水平本来就已经很低。
积极的形式不易做到,因为它要求采取某种形式的共同行动,而且要求在关税以外的领域合作,而金融、货币和雇佣等方面的合作往往涉及国家主权的协调等更深一层次的问题。
但对一体化的形式的划分只能是大体上的,实际上每个组织都不可能是标准的某种形式。
除以上分类外,近年还有学者根据成员国构成的不同,把经济一体化组织分为三类:
(1)发达国家型,即由发达国家组建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典型的如欧洲联盟;
(2)发展中国家型,即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如东南亚国家联盟;
(3)南北型,即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建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这三类组织虽然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目标、运行机制、发展历程等都有明显不同。
(二)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体制及特定意识形态的困扰,改革前劳动力使用一直被纳入严格的计划管理体制。
一方面,城市劳动力就业由政府统一安排,其就业具有充分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困户籍制度等而不能自由流动。
政府“充分就业”的理想目标在现实中逐渐演变为“低工资、广就业、低效率、少流动”的隐性失业模式。
经济体制改革后,上述状况有了较大改观,但人们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就业观念(如就近上班等),并没彻底改变。
相反,它在经济市场化及一体化过程中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
另外,从政府层面讲,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不无顾虑。
如果两地企业或两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在企业重组或区域优势重新整合时,地方政府往往有怕被对方吞并或利用的顾虑,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一大制约因素。
总之,这些与计划经济及地方利益密切相连的传统观念,制约了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依据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主体不同,其运行机制可分为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和自下而上的企业主导型。
在完全市场化的国家,经济发展主体是企业,在利润最大化动机驱使下,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企业之间会通过横向联合与纵向兼并,逐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同时,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自由流动,这就实现了区域之间的合理分工、资源优化配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目标。
在我国,由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较晚,在转型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仍束缚着人们的观念,表现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形成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经济一体化模式。
经济协
作区、经济联合体等一体化组织,虽然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但依然是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操作,企业表现出对政府的严重依赖,没有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完全的市场化机制在我国尚未形成,但区域经济一体化由政府具体操作,又往往容易退回计划体制模式。
因此,应该有一种针对我国特殊现实的企业、政府互动型的机制,即以企业为主导,政府给企业创造一种引导型的政策环境,即外生型与内生型相结合的一种模式,这样,才可能逐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