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可持续发展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必修三地理课程标准的三方面内容: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2)区域可持续发展 (3)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2、《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原因,森林、湿地等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 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流域发展农业的措施 ⑤区域工业区位因素(含部分产业转移)
3、试题特点:
①遵照课标和考试说明,不回避重点,不出偏题。 ②试题难度适中,问题区分度比较明显强调地理能力 ③重视图表数据的分析和应用,重视问题探究。 ④案例试题,内容全在教材之外,反对背书,提倡能力。 ⑤注重共性与个性问题的案例,反对套题。
二、课程标准的要求
“分析”和“了解”的要求不同。
分析——把事物、概念分解简单的组成部分,分别加以
考察,找出各自的本质属性及彼此之间的联系。
了解——清楚地知道
2、课标与教材(区域持续发展)的思路
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 之教学策略
一、2009年福建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1、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与必修三有关的试题):
图1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完成1-2题。
1.影响该生态产业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能源 B.技术 C.原料 D.市场
2. 该生态产业园区中(
)
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 B.技术协作带来了企业间的集聚
“必修3”教材的各个章节是直接以案例的形式呈 现的,是以案例为主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原理则 是隐含在案例中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 中,从中提炼出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因此其 实质是要求学生在前两个模块学习的基础上,能把“ 必修1”和“必修2”所学的地理基本原理与区域可持 续发展相结合,运用到一定区域的人类与地理环境协 调发展的实践中去。所以,地理“必修3”教材具有 较强的综合性,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 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图4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 走廊。完成7-9题。
7.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
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
C.常熟、张家港、大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
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37.(37分)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9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
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 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
(1)分别说出A、B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4分) A:高原 B:山地
(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10分) 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小;水流平缓。
(3)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11分) 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干湿季明显; 干季需要水源灌溉; 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雨季需要排涝;山区适宜建水库。
(4)分析甲国吸引 中国投资工业 的有利条件。
1、课标要求的特点
(1)案例教学:“以某区域为例,分析……”
高中地理新课程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 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对环境两个方面 阐述了人地关系,“地理3”则是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之上, 使学生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 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这一模块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由 于区域存在差异性,各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各有其特性。课程 标准和教材选择了“区域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流 域的综合开发问题”、“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发展”、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及其 产生的问题”等五个典型论题进行了剖析。各版本教材采用 不同的案例来呈现这五个专题内容。可以看出地理三模块是 典型的案例教学。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 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 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三、“案例的教学”
8.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 有利条件是( )
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9.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
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
1、课标要求的特点
(1)案例教学:“以某区域为例,分析……”
(2)问题探究:问题的“分析”和“了解”:
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 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又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 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C.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D.物质的循环
利用形成了
第一产业和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产业的
联系
图2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 情况。完成3-4题。
3.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4.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石油、煤、铁、水能 等资源丰富; 国家之间协作较好, 人均收入较高, 市场潜力较大; 水运便利(海运与河运); 政策支持。
一、2009年福建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2、试题中牵涉到高中地理必修三的内容:
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1~2题) ②资源的跨地区调配 (第3~4题) ③区域城市群的分工合作、产业升级(第9题) ④流域开发:流域自然条件分析;(第37题)
2、《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原因,森林、湿地等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 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流域发展农业的措施 ⑤区域工业区位因素(含部分产业转移)
3、试题特点:
①遵照课标和考试说明,不回避重点,不出偏题。 ②试题难度适中,问题区分度比较明显强调地理能力 ③重视图表数据的分析和应用,重视问题探究。 ④案例试题,内容全在教材之外,反对背书,提倡能力。 ⑤注重共性与个性问题的案例,反对套题。
二、课程标准的要求
“分析”和“了解”的要求不同。
分析——把事物、概念分解简单的组成部分,分别加以
考察,找出各自的本质属性及彼此之间的联系。
了解——清楚地知道
2、课标与教材(区域持续发展)的思路
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 之教学策略
一、2009年福建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1、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与必修三有关的试题):
图1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完成1-2题。
1.影响该生态产业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能源 B.技术 C.原料 D.市场
2. 该生态产业园区中(
)
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 B.技术协作带来了企业间的集聚
“必修3”教材的各个章节是直接以案例的形式呈 现的,是以案例为主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原理则 是隐含在案例中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 中,从中提炼出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因此其 实质是要求学生在前两个模块学习的基础上,能把“ 必修1”和“必修2”所学的地理基本原理与区域可持 续发展相结合,运用到一定区域的人类与地理环境协 调发展的实践中去。所以,地理“必修3”教材具有 较强的综合性,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 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图4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 走廊。完成7-9题。
7.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
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
C.常熟、张家港、大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
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37.(37分)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9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
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 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
(1)分别说出A、B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4分) A:高原 B:山地
(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10分) 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小;水流平缓。
(3)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11分) 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干湿季明显; 干季需要水源灌溉; 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雨季需要排涝;山区适宜建水库。
(4)分析甲国吸引 中国投资工业 的有利条件。
1、课标要求的特点
(1)案例教学:“以某区域为例,分析……”
高中地理新课程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 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对环境两个方面 阐述了人地关系,“地理3”则是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之上, 使学生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 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这一模块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由 于区域存在差异性,各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各有其特性。课程 标准和教材选择了“区域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流 域的综合开发问题”、“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发展”、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及其 产生的问题”等五个典型论题进行了剖析。各版本教材采用 不同的案例来呈现这五个专题内容。可以看出地理三模块是 典型的案例教学。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 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 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三、“案例的教学”
8.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 有利条件是( )
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9.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
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
1、课标要求的特点
(1)案例教学:“以某区域为例,分析……”
(2)问题探究:问题的“分析”和“了解”:
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 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又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 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C.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D.物质的循环
利用形成了
第一产业和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产业的
联系
图2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 情况。完成3-4题。
3.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4.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石油、煤、铁、水能 等资源丰富; 国家之间协作较好, 人均收入较高, 市场潜力较大; 水运便利(海运与河运); 政策支持。
一、2009年福建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2、试题中牵涉到高中地理必修三的内容:
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1~2题) ②资源的跨地区调配 (第3~4题) ③区域城市群的分工合作、产业升级(第9题) ④流域开发:流域自然条件分析;(第3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