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鱼类的饵料、食性及其研究方法2
鱼类增养殖讲义
《鱼类增养殖》讲义绪论绪论重点鱼类增养殖学-掌握鱼类增养殖业简史-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鱼类增养殖的成就-掌握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了解我国鱼类增养殖存在的问题-掌握我国鱼类增养殖的发展趋势-掌握水产养殖业面临21世纪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强劲挑战-了解加快渔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了解一、鱼类增养殖业与鱼类增养殖学我国的鱼类增养殖业包括养殖和增殖二个部分:鱼类养殖包括池塘养鱼、河道养鱼、湖泊水库养鱼、稻田养鱼、工业化养鱼、港养、海水网箱养鱼等;鱼类增殖包括天然水域(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与海域等)鱼种人工放流增殖、水域养殖环境保护和自然增殖等。
鱼类养殖包括以下四个阶段:①通过鱼类人工繁殖取得鱼苗;②鱼苗经过数十天至数月培育成鱼种;③鱼种经过数月或经1~2年养成食用鱼;④食用鱼经挑选培育成供繁殖用的亲鱼。
池塘养鱼则完整地包括上述四个生产阶段;而河道、湖泊和水库养鱼、港养往往由池塘供应鱼种,养成食用鱼。
至于鱼类增殖中的鱼种人工放流,其鱼种来源也是由池塘养殖供应。
鱼类增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鱼类增养殖学科的发展,相继建立起: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水产增养殖学、特种水产养殖学、海水鱼类增养殖学等学科。
由于这些学科的基本原理相同,故合并为一门学科——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以研究养殖对象的生态、生理、个体发育和群体生长为基础,研究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养殖和增殖技术等的一门科学。
学科性质:应用科学鱼类增养殖学研究的目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我国水域的鱼类资源,提高单位面积鱼产量和经济效益,为人类提供优质的鱼体蛋白质。
二、鱼类增养殖业简史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技术精堪,是世界上养鱼最早的国家。
1.甲骨卜辞证明我国殷商时代即开始在池塘中养鱼。
2.公元前460年左右的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养鱼史上有名的始祖范蠡就著有《养鱼经》,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著作。
(鲤鱼养殖场、繁殖、养殖密度)。
浅谈鱼的食性和钓鱼用饵技巧_[标签-饵料种类]_2021-04-13
浅谈鱼的食性和钓鱼用饵技巧从鲤鱼、鲫鱼、草鱼喜欢吃一些高等植物碎屑和甲壳类生物;鲶鱼、翘嘴喜欢吃活鱼、活虾等得知,鱼的杂食性和肉食性都是天生的,了解到这一点对于我们选择饵料有不小的帮助。
但是这一点对我们钓鱼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了解到鱼的后天食性,因为这鱼儿为了生存而决定的食性。
因此对我们用饵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鱼有尝新的兴趣就如神农尝百草一样,没有这种大胆探索鱼就会在新环境中饿死。
尝新是不会多吃的,就如神农尝百草一样,一次吃太多,没准一不小心吃到了毒药,我们就没有伟大的神农氏了。
一种新的钓饵下水,鱼在不太饱的情况下会去吃上一点的。
商品饵,加台钓的神奇就在于:只要鱼尝一口就会送命。
二、鱼对食物有祖传记忆越低等的生物祖传记忆越多,鱼天生就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三、什么食物易获得,越喜欢吃我们姑且认为只要是有机物,鱼都爱吃。
如果假定成立,那么在有机物里越有营养价值,越易消化,越没毒情的鱼就越爱吃。
很难想像,鱼会吃又干又硬,营养低,又难消化的干了的芦苇叶子碎(这是我亲眼所见)。
但这里面又有必然的道理:容易获得,没毒,营养会比其它树叶要好。
鲜干芦苇都是牛羊等牲畜的食物。
这是小坑鱼类最易获得的食物。
所以只要有芦苇叶子碎漂流的地方都是上好钓点。
另外小坑鱼类最易获得的食物莫过于打窝料了,有疯狂的钓鱼者动辄上百斤花生麸打窝,大量的鱼给引来,总会有鱼吃钩的。
因为钓饵比窝料好,鱼有尝新和吃营养高的食物的习性。
所以就有了只用花生麸钓鱼的钓鱼者,鱼获不比用商品饵的差(比较稳定)。
也有钓者在开口饵(花生麸)的基础上加口感好,营养高的东西,鱼获也高(程宁的理念)。
四、活饵活饵(小虾,红虫,水蚯蚓,小蝌蚪,蚊子幼虫等等)都是些高营养的东西,鱼类最喜爱经久不变。
如果是肥水塘,很多虫类大量繁殖,商品饵在这些地方大大降低功效。
鱼有探知哪些东西能吃不能的能力,食物有其天然的香气和味道,鱼是很容易探知的。
用台钓的方法,多打杆做窝,鱼诱来了,必吃钩。
鱼类的四大主要食性:滤食性、草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
鱼类的四大主要食性:滤食性、草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
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
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随着鱼体的生长,鱼的食性开始分化。
当鱼类度过了幼年期后,便会开始出现明显的食性分化。
成年鱼类的食性,因鱼的种类不同而异。
不同鱼类会具备不同的食性,同时也因此而改变其生活的水层。
根据鱼类采食食物对象的不同,固有的食性主要分为滤食性、草食性、杂食性、肉食性四大主要食性鱼类。
1.滤食性鱼类浮游生物食性,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鱼类,代表鱼种:鲢鱼(白鲢)、鳙鱼(花鲢)、䱗条等。
吃食浮游生物的鱼类,大多是以滤食方式摄取(比如鲢鱼鳙鱼),以咬食方式来吃食浮游生物的鱼类较少(比如小杂鱼)。
鲢鱼(白鲢)鲢鱼和鳙鱼即属于滤食性鱼类的典型鱼类,中上层鱼类和许多小杂鱼大多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
其特点是口大,鳃细长、密集。
这种特点有助于鱼类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鲢鱼食物以浮游植物为主,以浮游动物为次;鳙鱼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以浮游植物为次。
鳙鱼(花鲢)浮游生物以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为主,浮游生物就是漂浮在水体中的细小的物质,这些物质有动物性质的(浮游动物),比如轮虫,桡足类虫,枝角类虫,小蚊虫等。
也有植物性质的(浮游植物),比如藻类物质,植物的碎屑,小颗粒状的种子等。
(䱗条)滤食性鱼类之中还有一种以腐泥沉渣碎屑为主食的鱼类,代表鱼类:鲴鱼、鲮鱼、梭鱼、鲻鱼等。
(鲴鱼)这类腐食性鱼类主要以水底和泥中的动物和植物尸体为食,同时也采食底栖藻类和无脊椎动物等,理论上又归划于同鲢鳙鱼的类似滤食性鱼类。
鲴鱼、梭鱼和鲻鱼即属于此类。
(鲮鱼)鲮鱼,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的一种,热带鱼类,种类很多,俗名土鲮、雪鲮、鲮公、花鲮。
又名雪魿(《纲目拾遗》),魿鱼(姚可成《食物本草》),土鲮鱼(《本草求原》)等。
鲮鱼大致分为麦鲮,泰鲮,土鲮三种。
(梭鱼)梭鱼为近海鱼类,喜栖息于沿海、江河的入海口或者咸水中,亦能进入淡水。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第六章 鱼类的饵料、食性及其研究方法
•(3)生态效率 • 在食物网中,当能量从一个环 节转入下一个环节,后一营养级所 获得的能量大约只有前一营养级能 量的10%,大约90%的能量损失掉 了,这就是著名的“百分之十定
能量金字塔
•三、鱼类的食性类型 • 鱼类的食谱是十分多样的; • 通常鱼类具有某种特定的食性类型, 这与鱼类的摄食器官的形态以及捕食 方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
• 鱼类对食物具有—定的选择能力,这 种选择能力是依据鱼类对饵料生物的一 定需要和环境中这种饵料生物多寡、可 获得的程度来决定的。这两种情况称为 鱼类对饵料生物的喜好性和易得性。
•四、鱼类食性的更替现象
•(一)随鱼类体长的变化 随着鱼类的生长发
育,体长逐渐增大,口器发育完善,对于食 饵的种类组成和个体大小的要求发生变化。
•2.刮食性鱼类 鱼类以独特的牙齿和口腔 结构,专门刮食岩石上的生物,特别以门
•3. 捕食性鱼类 以其游泳迅速、牙齿锐利为特点, 能迅速、准确追食猎物并一口吞入胃中,如带 鱼、海鳗。
•4.吸食性鱼类 它们以特化的口腔形成圆筒状, 专门将食物和水一同吸入口腔中,造成吸引流, 将小型的动植物饵料吸入胃中,如海龙、海马 等。
•
五 点 斑 鲆
条 鳎
何 氏 鳐
中 国 团 扇 鳐
齐 氏 魟
• (3)以游泳性鱼类为食,如带鱼、蓝点马鲛等。 •3.杂食性鱼类 以植物性或动物性饵料为食, 口型中等,两颌牙齿呈圆锥形或臼齿状,鳃耙 中等,消化管长度小于食植性鱼类,如小黄鱼 等。
尖 头 黄 鳍 牙
•(二)依据鱼类所摄食食物的生态类型划分 (3类)
•依据鱼类摄食的特点可以有以下五种划 分方法: •(一)依据鱼类所摄食的食物性质划分 (3类) •1.草食性鱼类 •以水生植物性饵料为食。分4种情况: •
鱼类养殖中的饵料类型与投喂方法
鱼类养殖中的饵料类型与投喂方法在鱼类养殖中,饵料的选择和投喂方法是关键的因素,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鱼类养殖中常用的饵料类型以及适宜的投喂方法,帮助养殖者提高养殖效益。
一、饵料类型1. 活饵活饵是指在养殖水体中直接投放的活动生物,如浮游生物、水蚤、水蚯蚓等。
活饵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为鱼类提供全面的营养。
但是,活饵存活能力一般较弱,需要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定期添加新的活饵。
2. 干饵干饵是将活饵加工成干燥的形式,便于运输和储存。
常见的干饵有鱼粉、虫粉、豆粉、玉米粉等。
干饵具有较长的保质期,能够提供饵料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但营养价值相对活饵较低。
3. 饲料颗粒饲料颗粒是将各类饵料加工成不同大小的颗粒,便于鱼类食用。
常见的饲料颗粒有粉状、颗粒状、颗粒状等不同规格。
饲料颗粒具有均匀分布、易于观察摄食量、减少污染等优点。
二、投喂方法1. 定时投喂定时投喂是指按照固定时间间隔投喂饲料。
选择定时投喂可以让鱼类形成规律的进食习惯,提高鱼类的采食率。
投喂时间应尽量避免在鱼类活动频繁的时间段,避免鱼类因为紧张而减少进食。
2. 定点投喂定点投喂是指将饵料投放在特定位置,使鱼类围绕某个区域摄食。
选择定点投喂可以减少饵料浪费和水质污染,提高鱼类的利用率。
投喂点的选择应根据鱼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合理布置,避免过于密集或过于分散。
3. 饵料悬浮投喂饵料悬浮投喂是指将饵料均匀地撒在水体中,使其悬浮在水中,鱼类自由采食。
选择饵料悬浮投喂可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减少底部积聚的饵料残渣。
悬浮投喂的饵料应根据鱼类的食性和口齿情况,选择适合的饵料颗粒大小。
4. 饵料沉降投喂饵料沉降投喂是指将饵料投放在水体的底部,鱼类通过探头进食。
选择饵料沉降投喂可以满足底栖鱼类的取食需求,避免上浮鱼类无法取食的问题。
投喂的饵料应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避免过于浮沉不定的情况。
总结:鱼类养殖中的饵料类型和投喂方法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和鱼类的健康。
006——【鱼类诱食剂】(转)
006——【鱼类诱食剂】(转)【鱼类诱食剂】——《垂钓宝典》之饵料篇-001渔夫注:80年代早期人们钓不上花白鲢来的缘由是尚不知道大蒜味、酸味对花白鲢有诱食作用,随着鱼类饲料的研发进步、鱼类诱食剂已经广泛应用于鱼类饲料的生产中;为什么鱼儿对颗粒饲料疯抢、那就有诱食剂的功劳,商品饵中最值钱的部分也就是其添加的鱼类诱食剂。
把鱼类诱食剂应用到垂钓活动中、肯定有一定的效果,但绝不可将其效果神秘化和扩大化,试问清水菜与加了味精的菜到底有多大的区别?本帖为渔夫转帖,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可以阅读和了解,进行深入的研究那就没有必要了,市场上对鱼诱食的复合小药非常多、直接购买就行,但这些产品往往是宣传的成份远远优于实际使用,故要客观地对待、即信而不迷信氨基酸类鱼类诱食剂氨基酸分D型、L型和DL型,作为鱼类诱食剂来讲,L型比D型的诱食效果高一倍。
1.L-丙氨酸(L-α-丙氨酸)L-丙氨酸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属于甜味型氨基酸,甜度约为蔗糖的70%。
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乙醚,由蚕丝蛋白质水解制成。
制作鱼类诱食剂时建议添加量为0.04-lg/kg,除对虹鳟鱼之外,几乎对所有的海、淡水鱼类及水产动物都具有诱食性。
销售单位:化学试剂商店(5-20g/瓶)、食品添加剂商店。
2.L-精氨酸白色结晶性粉末,水溶液为强碱性,由胶原蛋白质分离制得,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微溶于乙醇。
对鲤鱼、鲫鱼、鲂鱼和大麻哈鱼有诱食作用。
鲶鱼有暂时性忌避反应。
制作钓饵时建议添加量为:0.3-1.5g/kg。
销售单位:化学试剂商店、食品添加剂商店、饲料公司。
3.L-天冬氨酸(L-氨基琥珀酸)无色透明至白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酸味型的氨基酸,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和酸、碱及食盐水中。
不溶于乙醇和乙醚。
对牙鲷有诱食效果,对其他鱼类诱食效果不明显。
销售单位:化学试剂商店。
4.甘氨酸(氨基乙酸)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用明胶水解经分离制成,甜味型氨基酸。
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乙醚。
基本鱼饵性质和钓鱼小药(太齐全了)!☆☆☆☆☆
基本鱼饵性质和钓鱼小药(太齐全了)!☆☆☆☆☆基本鱼饵性质和钓鱼小药,太齐全了!鱼饵钓鱼小药· 2015-12-04 13:23基本鱼饵性质:拉丝粉、小麦蛋白:增加饵料的持钩性,能使饵料蓬松减轻比重,钓各种鱼适用。
雪花粉:增加饵料的雾化效果,减轻饵料的比重,改善饵料的适口性,主钓鲫、鲢、鳙鱼用,钓鲤慎用,否则易招小杂鱼。
☆☆☆☆粘粉:增加饵料的粘度,可与拉丝粉,雪花粉共同来调整饵料的物理状态。
成品饵:丸九的饵很好,价格奇高,太不厚道,带表作:天下无双、荒食、丸5,黄鲫。
老鬼饵料用着不错,国内老大,工薪一族的首选,其带表作:老鬼918:开创钓鱼革命的先锋,家喻户晓,比重轻,雾化快,诱钓鲫鱼效果显著。
老鬼5号鲫:改善饵料状态的利器,特别是饵料开的稀了,可直接添加。
速攻2、野战918:比重大,舞化合适,是野钓鲫鲤草鳊的好帮手。
蚯蚓:主钓鲫鱼,野钓很好用,但天热不如面饵好用。
蚕蛹粉:有特殊的惺味,鲤鱼较喜食。
☆☆☆☆☆虾粉:增加饵料的惺味,天冷气温低时,加虾粉可增加咬钩率,主钓鲫鲤、罗非,但要注意添加量---小杂鱼多,就少加,否则适得其反;钓小鱼多加,钓大鱼少加;气温低多加,气温高少加。
红虫:冬季天冷气温低鱼不爱活动时最好用,很难找到冬季比红虫更好用的饵。
黄豆面:黄豆炒香磨碎,天然香饵,鲫鲤草鳊鲢鳙均爱吃,有一定的粘性,雾化性一般。
红薯:蒸,煮,烤均可,水库钓大鲤的利器,不散化,防小杂鱼。
红薯面:有红薯的特有甜味,水库钓鲫鲤草鳊鲢鳙均可用,比重大,雾化很好。
蚕豆粉:适合传统钓鲫鱼,雾化极差,不适合台钓加用。
麸皮:小麦的外皮,散化效果很好,炒香后适合钓鲤、草、鲢鳙添加。
嫩玉米沥:适合夏秋专钓鲤、草鱼。
老玉米粒、小麦:适合长期在水库钓大鱼打大窝用,用时最好采用橡皮船送窝,送钩抛竿钓。
玉米面:可炒、蒸、煮,适合钓鲫鲤草鳊鲢鳙,雾化散化性一般。
面粉:极难雾化散化,主要用来增加饵的粘度。
☆☆☆☆☆红糖、蜂蜜:用来改善饵料的适口性,钓鲤最好用。
淡水鱼类食性的分析方法
淡水鱼类食性的分析方法记得在一本杂志上曾经看到过,一位外国钓鲤鱼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钓鱼人应该象鱼一样思考”。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他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鱼类是水生动物,它在水中生活,而我们钓鱼人见到的只是一些表象的东西。
于是,有的鱼人就通过人类的推理方法,去推断鱼的生存方式。
近而得出,在我们人类看来十分合理的,而又符合人们生活规律的结论来。
比如在用饵方面就有:春荤、夏素、秋吃肉;在选钓位方面就有:钓铧尖、钓水草、春天要把暖窝找等等。
这些都是人们在长期的钓鱼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般性的规律。
而在具体的钓鱼过程中,往往出现与之相左结果,特别是在鱼饵方面。
鱼友们经常会有这样抱怨:这鱼饵就连我闻了都想吃一口,可鱼怎么就不吃呢-----!起初,我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时甚至气的把和好的鱼饵,使劲抛到水中转身离去;有时,恨不的自己变成一条鱼,跃入池中看看这鱼到底想吃什么!好在我是学农学的,对小动物有所了解,后来经实践发现,自己对鱼的食性分析方法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我们必须站在鱼的角度来思考,才能真正地了解它们。
经常在一些地方看到关于鱼饵方面的配方-----秘方,把它拿到池中一试,往往没有如其所说的那样有效,相信朋友们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吧,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就是我们脱离了鱼的具体生活环境,而主观的去认为鱼应该吃什么,如若沉迷于此道而不能自拔,就会象有的鱼友那样,到处寻找鱼饵秘方、满池子要鱼饵,结果最终也没有获得一种使自己满意的鱼饵来。
现在,我就把一种比较另类的方法介绍给朋友们,也许会让同志们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尽快摆脱紧随人后问这问那的窘竟。
首先,我要从原理讲起,也许枯燥了点,希望朋友们能看下去。
在以前我的《鱼人》文章中,简要地说过关于鱼与其所处生态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在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体系中,能量是逐级传递的,就是说鱼必须在这一体系中,通过吃别的生物或有机物而获得能量。
如果我们找到鱼在这个体系中所吃的食物,那不就是找到了最对口的鱼饵了吗?道理如此简单而已,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寻找水中鱼儿所吃的食物呢?当然,我们是钓鱼人,没有必要把它搞到原子水平,而只要通过细致的观察,来了解所垂钓水域的生态基本构成就可以了。
鱼类饲料种类及投喂方法
鱼类饲料种类及投喂方法文章来源:华隆鱼饲料/ 1、鱼类饲料营养要素(1)蛋白质蛋白质是鱼类饲料中最主要的营养物质。
鱼类对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要求较高,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要求饲料中含粗蛋白质20%~40%。
鱼类对饲料中粗蛋白质的需要量因鱼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别。
动物食性鱼类(如鳗鲡)对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较高,植物食性鱼类(如草鱼)要求最低,杂食性鱼类(如鲤鱼、鲫鱼)介乎两者之间。
即使同一种鱼类,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也有所不同。
鱼类的年龄越小,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要量越多;年龄越大,则需蛋白质越少。
鱼类对饲料中所含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程度,由于种类、水温、摄食量及饲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别。
鱼类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强,特别是对动物性蛋白质的消化率大都在80%以上。
在植物性饲料中,采用粗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大豆、豌豆、扁豆、花生麸等投喂鲤鱼,也可获得较高的消化率。
(2)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饲料中所含的蛋白质都不能直接被鱼类消化吸收,必须经过酶的作用,把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才能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在鱼体内重新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常用饲料中蛋白质分解后的氨基酸有20多种,其中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亮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苏氨酸10种氨基酸是鱼类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彼此协调,促进鱼体的生长发育。
若组成比例均衡、适当,则饲料蛋白质转化为鱼体蛋白质的数量大,增重效果好。
因此,鱼用饲料除了要考虑蛋白质的含量外,还应十分注重必需氨基酸的平衡。
(3)脂肪据研究,在鱼用饲料中添加适量脂肪,可以提高饲料的可消化能量,减少蛋白质饲料用量。
投喂含有脂肪的饲料,尤其在越冬前投喂脂肪含量较高的饲料,可以减少越冬低温期鱼类死亡。
但在饲料中过量添加脂肪,会使鱼体内脂肪大量积累,出现肥胖病态而使其商品档次下降,影响食用价值,甚至会引起鱼体水肿及肝脏脂肪浸润等疾病。
鱼类诱食剂钓饵制作秘诀
鱼类诱食剂钓饵制作秘诀新华书店鱼类诱食剂——钓饵制作秘诀产品描述作者简介书摘媒体目录前言第一章常见鱼类及食性一、常见淡水鱼类及食性(一)滤食性鱼类鲢鱼鳙鱼(二)草食性鱼类草鱼鲂鱼(三)杂食性鱼类鲫鱼鲤鱼罗非鱼淡水白鲳(四)肉食性鱼类鳜鱼乌鳢虹鳟鱼青鱼鳗鲡二、常见海水鱼类及食性(一)软骨鱼类豹纹鲨铰口鲨三齿鲨乌翅真鲨狭纹虎鲨鸢鲼鸭嘴鹞鲼蓝斑条尾魟短吻鲀赤鱼工(二)硬骨鱼类裸胸鳝毒鮋蓑鮋花鲈石斑鱼黄鹂无齿鳕狮鼻鲳鳢千年笛鲷紫红笛鲷长鳍笛鲷黄梅鲷四带胡椒鲷军曹鱼黄姑鱼白姑鱼大黄鱼小黄鱼鲵鱼带鱼比目鱼银鲳篮子鱼刺尾鱼豆娘鱼豹纹鳃棘鲈侧牙鲈绒鱼燕鱼波纹唇鱼斑石鲷鳂鱼鳃斑盔鱼布氏弯牙海鳝黑线小鲈拟雀鲷鞍斑锦鱼横带唇鱼鲐鱼羊鱼蜊鱼(三)有毒的鲍形目鱼类红牙鳞纯妪鳞鲀黄边副鳞纯缰纹多棘鳞纯黄鳍多棘鳞纯角鳞纯黑边角鳞纯绿拟鳞纯圆斑拟鳞鲀圆斑疣鳞鲀叉斑锉鳞鲀波纹钩鳞鲀拟态革鲀金边凹纹鳞纯杜氏前孔鲀纹腹叉鼻纯黑斑叉鼻鲀星斑叉鼻鲀突吻箱鲀蓝箱鲀斑点箱鲀刺鲀横带扁背鲀凹鼻鲀第二章鱼类的摄食生理和摄食行为一、鱼类的视觉二、鱼类的嗅觉和味觉三、鱼类的侧线觉四、鱼类的听觉五、鱼类的口六、鱼类的摄食行为七、影响鱼类摄食的因素(一)鱼病对鱼类摄食的影响(二)溶解氧对鱼类摄食的影响(三)水温对鱼类摄食的影响(四)繁殖期对鱼类摄食的影响(五)饱食度和饵料适口性对鱼类摄食的影响(六)水质对鱼类摄食的影响- 第三章鱼类诱食剂的种类一、氨基酸类鱼类诱食剂二、核酸类鱼类诱食剂三、糖类四、有机酸类鱼类诱食剂五、脂肪族含硫化合物鱼类诱食剂六、其他化学合成鱼类诱食剂七、天然鱼类诱食剂八、甜菜碱第四章钓饵制作材料一、赋形剂二、黏合剂三、分散剂四、着色剂(一)常用合成色素(二)拼色方法五、漂白剂第五章钓鱼饵料的制作方法一、面食钓饵的制作方法二、面食钓饵制作方法实例三、糟食钓饵的制作方法13例四、特种钓饵的制作方法第六章钓饵评价一、钓饵的色二、钓饵的香三、钓饵的味四、钓饵的形五、钓饵的质感六、贮藏问题第七章天然钓饵一、植物性天然钓饵二、动物性天然饵料及其捕获、养殖方法三、如何利用天然饵料制作个性化钓饵附录:蚕蛹、蚯蚓和蝇蛆的氨基酸比率参考。
鱼类的食性是如何区分,你弄清楚了吗?
鱼类的食性是如何区分,你弄清楚了吗?一、淡水鱼类的栖居水层鱼的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就四大家鱼而言,它们的栖居水层就有不同:鲢鱼生活在水体上层,性情急躁、活泼,行动敏捷。
鳙鱼、鲂鱼和鳊鱼生活在水体中上层,性情温顺,活动迟缓。
草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或有水草的池塘边,性情活泼,游泳能力强。
青鱼、鲤鱼和鲫鱼则栖息在水体底层,它们喜欢觅食污泥中的螺、蚌、昆虫和水蚯蚓等水生动物。
鱼的种类不同,适宜生长的水域不同,摄取食物的水层也不同。
水域可分为上、中、下三层。
鲢鱼,鲌鱼,鳙鱼多在水的上层寻找食物,草鱼,鳊鱼,多在水的中层找食物,鲫鱼,鲤鱼,青鱼,鲶鱼在水的底层摄食。
二、淡水鱼类的幼鱼食性大多数鱼类的幼鱼食性基本相同。
从鱼卵中孵出的鱼苗都以卵黄囊中的卵黄为营养。
幼鱼开食时,觅食小型的浮游生物以及豆浆、熟蛋黄水等。
随着小鱼的生长,开始觅食大型的浮游生物、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水生生物以及人工投饵。
三、淡水成年鱼类的食性随着鱼体的生长,鱼的食性开始分化。
成年鱼类的食性,因鱼的种类不同而异。
根据鱼类采食食物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种:1.浮游生物食性: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鱼类。
鲢鱼和鳙鱼即属于此类鱼,中上层鱼类和许多小杂鱼大多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鲢鳙是浮游生物食性的典型代表。
其特点是口大,鳃细长、密集。
这种特点有助于鱼类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鲢鱼食物以浮游植物为主,以浮游动物为次;鳙鱼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以浮游植物为次。
浮游生物以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为主,浮游生物就是漂浮在水体中的细小的物质,这些物质有动物性质的(浮游动物),也有植物性质的(浮游植物)。
如藻类物质,植物的碎屑,小颗粒状的种子,以及小蚊虫,轮虫,桡足虫,枝角类虫等。
其实,吃食浮游生物的鱼类很多,大多是以滤食方式摄取(如:鲢鱼,鳙鱼),小杂鱼是以咬食方式来吃食的。
2.底栖(水底)生物食性:以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鱼类青鱼和鲤鱼即属于此类鱼。
鱼类的食性-2
精品课程-鱼类学教学课件鱼类的食性第一节鱼类食性的类型及其变化◆鱼类从环境中摄取食物,关系到鱼类的生存、生长、发育和繁殖。
掌握鱼类食性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测定鱼类食性的方法,对于增养殖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鱼类的食性与咽齿和鳃耙有直接关系◆食性类型根据各种鱼类脱离幼年时期后所摄取的主要食物,可将鱼类的食性分为以下类别:食性类型-按饵料生物的生态类群划分① 浮游生物:鲢、鳙② 底栖生物:青鱼、鲤、鲫③ 游泳动物:鳡、鲌类④ 周丛生物和碎屑:鲴类⑤ 水生植物:草鱼、团头鲂、鳊食性类型- 按所吃食物类群的广狭划分① 广食性:杂食性鱼类→摄食和消化器官不特化② 狭食性:多为只食植物性或只食动物性食物的种类→摄食和消化器官特化。
当外界环境条件变化时,一般较难适应。
③ 单食性:仅食动物或植物中的一定类群青鱼→螺类草鱼→水草凶猛鱼类→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
摄食方式1. 掠食:凶猛鱼类的摄食方式2. 滤食:以鳃耙过滤浮游生物。
呼吸不停、水流不止、滤食不息3. 啃咬:食固着或附着的水生植物和藻类4. 刮食:刨刮着生生物。
刨刮痕迹→ 种类和大小5. 翻掘:将可伸缩口和吻部伸入泥中,翻起泥和食物,再拣食6. 吮吸:水+ 食物。
摄食效能低1、草食性以摄食水生高等植物为主,也摄食附着藻类和被淹没的陆生嫩草及瓜菜叶片等,如草、鳊和团头鲂等。
东方欧鳊2、浮游植物食性以摄食浮游藻类为主,典型的如鲢,这类食性的鱼,鳃耙的滤食性能最佳。
鲢3、鱼虾类食性以摄食鱼虾类等游泳生物为主,有的甚至捕食较大的哺乳动物。
这类鱼通常游泳活泼,口裂大、牙齿锐利,而且性格凶猛,所以又称凶猛鱼类,如海洋中的噬人鲨,淡水中的鲸、鳜、鲶和狗鱼等。
鲨4、底栖动物食性以摄食底栖的无脊椎动物为主,如青鱼以螺蚬为食,铜鱼等以水生昆虫、水蚯蚓、淡水壳菜等为主。
这类鱼有的采食底面上的动物,有的挖食埋栖在底泥中的动物。
圆口铜鱼5、浮游动物食性以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枝角类为主。
饵料讲解科学钓鱼教案
饵料讲解科学钓鱼教案钓鱼是一项古老而又受欢迎的活动,它不仅能让人们放松心情,还能提供新鲜美味的食材。
在钓鱼中,使用合适的饵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科学钓鱼教案,讲解如何选择和使用饵料。
一、了解钓鱼的基本原理在选择饵料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钓鱼的基本原理。
钓鱼的目的是引诱鱼儿上钩,而饵料就是用来吸引鱼儿的食物。
鱼儿通常喜欢吃活动的、有香味的食物,因此选择合适的饵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选择适宜的饵料1. 蚯蚓:蚯蚓是最常见的饵料之一,它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能够吸引多种鱼类。
使用蚯蚓时,可以将其剪成小段,提高钓鱼的效果。
2. 蚂蚱:蚂蚱是一种活泼的昆虫,常常被用作饵料。
它具有较强的香味和振动能力,能够吸引大多数鱼类。
3. 麦片:麦片是一种常见的饵料,它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容易被鱼儿消化吸收。
可以将麦片用水泡软后,制成小颗粒,增加钓鱼的效果。
4. 鱼饵:鱼饵是专门为钓鱼设计的饵料,它具有较强的香味和味道,能够迅速吸引鱼儿。
可以根据不同鱼类的口味选择相应的鱼饵。
三、正确使用饵料1. 选择合适的饵料量:使用过多的饵料会使鱼儿吃饱而不上钩,而使用过少的饵料则会导致鱼儿不感兴趣。
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饵料量,一般情况下,每次投放的饵料量不宜超过鱼儿一次进食的量。
2. 技巧:使用活饵时,要注意保持饵料的活动性,可以通过轻轻晃动鱼竿或拉动鱼线来模拟饵料的活动。
使用麦片等颗粒状饵料时,可以在饵料中加入一些水,增加其粘性,提高吸引力。
3. 换饵:如果钓鱼的效果不好,可以适时更换饵料。
有时鱼儿对某种饵料产生了厌倦感,换上新的饵料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结:饵料在钓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合适的饵料能够有效提高钓鱼的效果。
在选择饵料。
鱼类饵料、食性和肥满度
③食高等水生维管束植 物:如草鱼(咽喉齿发 达,肠管发达)
④食碎屑、腐殖质:如 鲻鱼、梭鱼(具有发达 肌胃,肠管发达)
2.动物食性
①食浮游动物:鳀鱼、黄鲫等 (鳃耙较多,消化管较长)
②食底栖动物:鲆鲽类、魟鳐 类等(牙齿形状多样)
③食游泳动物:带鱼、蓝点马 鲛等(牙齿锐利,肠管短,游 泳能力强)
(二) 依据所摄食饵料种数划分
1、 广食性鱼类 大黄鱼 100种左右,带 鱼40-60种 2、 狭食性鱼类 烟管鱼、颚针鱼、海龙、 海马(口器和消化功能 特化)
(三) 依据摄食方式划分
1、 滤食性鱼类(过滤细小的动植物为食,口大,鳃耙密, 牙齿弱,如鳀鱼)
2、 刮食性鱼类(牙齿、口腔结构独特,专门刮食岩石上 的生物,门牙发达,如鲀科鱼类)
含脂量是鱼体内储存脂肪的含量,也是反映鱼 类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水域摄食营养情况的一个指 标,它比肥满度更为准确。鱼类含脂量的测定方 法通常有目测法、化学测定法和比重估计法三种.
思考题
1. 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及其划分、生态效率、 食物保障、饵料基础。
2. 鱼类的食性类型可以怎样划分? 3. 鱼类的摄食等级判断。 4. 掌握研究食性定量分析常用方法。 5. 饵料选择指数的涵义? 6. 鱼类饱满度及含脂量的含义。
1
2 3.0~3.5 3.6~4.0 4.0~4.5
一.食物链、食物网及其生态效率
❖ 营养级的表示
❖ 某种鱼类的营养级大小=该种鱼类混合食料的营 养级大小+1。
❖ 某种鱼类混合食料的营养级大小=Σ(鱼类各种食 料生物类群的营养级大小×其出现频率百分组成 %)。
❖ 渤海肉食性鱼类的营养级从1982~1983年的 3.9降至1992~1993年的3.73。
饵料篇-鱼类对饵料的需求
淡水鱼类食性分析及饵料选用方法无论在任何水域,鱼的食性都是是由其生活的水生环境控制的,鱼只能通过采食其所处的生态系统提供的食物才能生存下来。
钓鱼人可以从分析鱼所处的水域生物结构入手,得知所钓对象鱼的食性,采用相应钓法,运用更适口的铒料,钓到更多的鱼。
一直以来,大多数钓鱼人在铒料选择上都是凭经验,经验丰富的,会在相对少的时间内通过试用各种类型的钓铒,最终选定一种比较适合鱼饵-----,而那些初级钓手,就没有那么强的应变能力了,只好从书上或师傅那里得到一个神秘的方子,有时效果确实不错,但只要条件稍有变化,鱼口一变他们就没办法了。
“明明是秘传鱼铒,怎么就不上鱼了呢?”真是一头雾水!这些问题也常在竞技钓手中出现,他们在当地表现非常好,一旦远征往往取不上好名次,看他们的总结,最根本的失败问题就是在鱼铒上。
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经验型用铒方法,又快又准确的知道鱼的食性呢?我认为,办法就是从了解鱼所处的生态系统鱼的食物链构成着手。
近而准确获得鱼的食性,再有针对性的选用鱼铒,辅以适当的钓法,钓到鱼是没有问题的。
几年来,我在各种淡水水域试用这种方法,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所以我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大家。
一、鱼所处的生态系统分析首选明确的是鱼是水生有脊椎动物,生存在在一个完整的水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通过生存斗争,在这个系统中建立了一种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动态的平衡关系。
系统中所提供的食物决定了鱼的食性,鱼必须不断适应这个系统的变化才有机会生存下来。
其次,鱼所处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能量系统,各种生物通过食物链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受气候,地理,水质等自然因素作用,不同水域的生态系统的构成是有差别的,同一个水域在不同时期,它的系统构成也是不同的,正是因为有这些差别,同种鱼的食性在不同的池塘不同的时期是不完全相同的。
所以只要我知道了这个水域生态系统的不同特点,我们就可以准确地得知这种鱼的食性,也就是说,从水中其它生物身上我们完全知道鱼的食性,现在我们就从淡水鱼的生态系统出发,来了解鱼的食性。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第六章 鱼类的饵料、食性及其研究方法2
9选择指数 鱼类胃含物中某一食物Biblioteka 百分数与食饵基础中这一食物百分数的比
值。
E =Ri/Pi 式中 ,E :选择指数 ; Ri :食物中某成分的百分数; Pi :食饵基础中同一成分的百分数。
(1)样品应力求新鲜。 (2)样品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3)样品的数量。
(二)鱼类胃含物的分析
二、鱼类摄食等级的现场观察 一种常见标准:
00级:胃、肠内均无食饵存在 ; 0级:胃内无食物,肠内有残食; 1级:胃内有少量食物; 2级:胃内食物适量,或占1/2; 3级:胃内充满食物,但胃壁不膨大; 4级:胃内充满食物,胃壁膨大。
(二)定量分析 饵料生物个体计算法 、出现频率
法 、视野计算法 、记分法 、体积法、 重量法 、饱满指数、更替率(%)、选择 指数
1食饵生物个体计算法 以个体为单位, 计算鱼所吞食各种
饵料生物的数量。 简单的方法是以 + 表示存在 ; ++表
示较多 ;+++ 表示很多 ;++++ 表示极多。
2出现频率法
7. 饱满总指数与饱满分指数 ⑴饱满总指数与更正饱满总指数:
胃含物重量 ×10000/体重 胃含物更正重量 ×10000/体重 ⑵饱满分指数与更正饱满分指数:
胃含物某成分重量 ×10000/体重 胃含物某成分更正重量 ×10000/体 重
8更替率 (%) 指胃含物中各种类的更替。 更替率=(增补率+减失率)/2
4记分法 规定各食饵的分数, 如吃鱼类、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的饮食习性与饲料摄取途径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的饮食习性与饲料摄取途径水产养殖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其中养殖鱼类的饮食习性以及饲料摄取途径对于养殖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养殖鱼类的饮食特点及饲料供给的方法,以期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1. 养殖鱼类的饮食习性鱼类是杂食性动物,其饮食习性与其种类、大小、生态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养殖鱼类的饮食习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不同的鱼类对饵料的选择有一定的差异。
有些鱼类更喜欢动物性饵料,如虾、小鱼等,而有些鱼类则更倾向于植物性饵料,如藻类、水草等。
了解不同鱼类的选择性饵料有助于选择合适的饲料。
其次,鱼类的饮食量与其生长阶段密切相关。
幼鱼期的鱼类由于身体较小,通常需要多次进食,而成鱼期的鱼类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摄取足够的食物。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合理调整饲料供给。
此外,水质的变化也会对鱼类的饮食习性产生影响。
一些鱼类对水温、水质的变化较为敏感,这些环境因素的改变可能会导致鱼类对食物的兴趣减弱,从而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效果。
2. 饵料摄取途径为了满足养殖鱼类的饲养需求,合理选择饵料并提供适当的饵料摄取途径非常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饵料摄取途径。
首先,自然饵料的利用是一种常见的饲养方式。
在一些自然水体中养殖鱼类,它们可以直接以水中的浮游动植物为食,这种方式具有较低的成本和环境影响,但生产规模相对较小。
其次,人工饵料是现代水产养殖中最常用的饲养方式之一。
人工饵料可以根据养殖鱼类的饮食习性和营养需求进行配方研制,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
常见的人工饵料有颗粒饵料、粉状饵料等。
在饵料摄取途径方面,可以通过在水中投喂或者使用自动投饵机等方式进行喂养。
此外,混养是一种有效的饵料摄取途径。
在水产养殖中,常常将鱼类与其他生物如藻类、虾类等混养,这样可以通过生态循环,使鱼类能够摄取到丰富的饵料,提高养殖效益。
总之,了解养殖鱼类的饮食习性以及选择合适的饲料供给途径对于水产养殖的发展至关重要。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课件-渔业资源与渔场学重点(专业知识模板)
2015渔业资源与渔场学重点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第二章鱼类的种群及其研究方法1.种群(必须掌握):在一个种的分布区内,有一群或若干群体中的个体,其形态特征相似,生态、生理特征相同,特别是具有共同的繁殖习性,即相同的遗传属性——同一基因库的种内个体群。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基因型集合。
3.群体(渔业管理的基本单元):可认为群体是种群之下的一个研究单位,指能够满足一个渔业管理模式的那部分鱼,可定义为一个群体。
(由随机交配的个体组成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生殖隔离,在遗传离散性上保持群体的形态、生理和生态性状的相对稳定。
)4.量度特征:量度特征又叫体型特征,主要是测量鱼体各有关部位的长度和高度,计算它们之间的比值, 主要项目有:全长与体长、头长与体长、体高与体长、吻长与头长、眼径与头长、尾柄高与尾柄长之比等。
第三章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1.鱼类的生命周期(掌握):指鱼类个体从受精卵发育到成语,直至衰老的整个一生的生活过程,又称之为生活史或个体发育。
(了解)早期发育:鱼类生命周期中的早期阶段,从鱼卵到幼鱼的几个时期。
是鱼类数量最大、死亡最多,数量变化率最高的敏感时期。
2.鱼卵基本结构(必须掌握):(1)卵膜:位于卵的最外层,保护卵细胞免受外界因素的伤害,并使卵细胞保持一定形状,对外界环境起隔离的作用,以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
(2)卵黄: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由卵细胞质的液泡酿造而成,是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卵黄的大小和胚胎发育时间的长短有关。
(3)油球:是许多种硬骨鱼类卵子的特殊组成部分,它是含有脂肪的,表面围有原生质薄膜的小球状体。
油球对于浮性卵不仅是营养的贮藏,还起到了“浮子”的作用,使卵子能经常保持在一定的水层;但对沉性卵只是营养的贮藏。
(4)卵质:就是卵子的细胞质,是构成卵细胞体的主要部分,是卵细胞营养和生命活动的中心。
卵质的多少决定了细胞的大小。
(5)卵核:又称生殖核或细胞核,卵裂、生长、新陈代谢都和核有直接关系。
论饵通卷
‖【论饵通卷】‖之一、一、鱼饵的概述:①、鱼饵的定义:鱼饵是指在垂钓中能够起到聚鱼作用或能够诱鱼上钩的一切可以使用的物质。
②、鱼饵的种类:鱼饵的种类主要有两种,即:天然鱼饵和人工加工或合成的鱼饵。
a、天然鱼饵:天然鱼饵也主要分为两种,即植物性鱼饵和动物性鱼饵。
植物性鱼饵包括有植物及蔬菜类的果实、花蕾、叶子和根茎等等。
动物性鱼饵包括有动物的内脏、脂肪、皮肉以及整体的幼小昆虫或爬虫、沙蚕、虾和小鱼等等。
b、人工加工或合成的鱼饵:这一类的鱼饵种类比较多,从原料来源上看,除了植物性和动物性之外,还有一些以矿物性物质为原料加工成的仿生饵。
③、商品饵的分类:将人工加工或合成的鱼饵转化成商品的,我们通常称之为商品饵。
按外形和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种:a、药米类:用药酒或含有诱鱼物质的其他液体来泡制出的粮食及其他植物种子;b、颗粒类:经过机加工而产生出的成型的鱼饵,包括砣饵等等;c、钓饵类:经过机加工而产生出的粉状或不成型的鱼饵,其原料大多都经过膨化处理后再合成;d、底窝料类:以粗饲料为基础的经人工加工或合成的鱼饵;e、改良剂类:以改善鱼饵状态或作用为目的的饵料添加剂,包括有拉丝粉、雪花粉、增白剂、膨胀剂和纤维素等等;f、诱食剂类:以改善鱼饵的适口性或增强鱼饵诱食作用为目的的饵料添加剂,包括有各类药酒、香精以及含有诱食作用的粉剂、液体和油脂等等。
二、鱼饵的常用原料概述:配制鱼饵可选用的原料极为广泛,下面我们就把在颗粒、钓饵和底窝料中常用的原料介绍一下:①、籽实类:籽实类原料的淀粉含量较高,蛋白质、氨基酸和矿物元素都比较低。
蛋白质含量在15%以下,氨基酸含量低且比例也不平衡,特别是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不足。
籽实类原料一般只作为饲料的能量原料使用。
下面介绍几种在鱼饵中常用的籽实类原料:a、玉米:玉米是最主要的能量饲料。
玉米中的角质淀粉在鱼类中的消化率很低,因此,在鱼饵中的玉米成分多用于担当载体的作用。
b、高粱:高粱的营养成分主要有粗蛋白质和粗灰分等,一般在草鱼、鲤鱼、武昌鱼和罗非鱼等食草性或杂食性鱼类的鱼饵中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印度洋中西部黄鳍金枪鱼的食物组成 (2008) 帆蜥;鲐;鹦鹉螺;虾;蟹;鱿鱼;杂鱼;鲣;沙丁 鱼;章鱼;鳞鲀;竹荚鱼;未辨认甲壳类
例2:黄海鳕鱼食物组成分析
鳀鱼;脊腹褐虾 ;叫姑鱼 ;玉筋 鱼;日本枪乌贼 ;对虾 ;黄鲫;小黄 鱼幼鱼,鱚,枪乌贼,鹰爪虾,火枪 乌贼,寄居蟹,鳕鱼幼鱼, 绵鳚,珊瑚类, 蚶, 牡蛎, 胡桃蛤 ,双喙耳乌贼, 中国毛 虾, 细螯虾, 日本鼓虾, 霍氏三强蟹, 海
二、鱼类摄食等级的现场观察
一种常见标准:
00级:胃、肠内均无食饵存在 ;
0级:胃内无食物,肠内有残食;
1级:胃内有少量食物;
2级:胃内食物适量,或占1/2; 3级:胃内充满食物,但胃壁不膨大; 4级:胃内充满食物,胃壁膨大。
三、鱼类摄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
鉴定食物团中的生物种类并列出名录。
2出现频率法 指某种饵料生物在所检测的胃含 物样品中出现的次数, 而不计算其总 数量, 最后求出食饵生物占全部检测 样品的百分比。
3视野计算法 分析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的方法。 0.1-0.2g 食糜; 稀释10倍摇匀, 吸取一 滴于玻片上, 在显微镜下计算20个视野。 可计算 3-5 次求出平均值。 表示相对数量的比较, 不反映鱼类个体 的大小和摄食的数量。
五、鱼类的饵料保障
鱼类的饵料保障是指水域中不仅具有为鱼 类所提供的饵料种类,而且具备保证鱼类可以 进食的条件。消化吸收这些饵料用以制造自身
的有机体,从而保证鱼体新陈代谢过程的顺利
进行,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称作饵料保障。
(一)影响鱼类饵料保障的生物因素 1.鱼类种间的食物关系 可通过食物种类、 摄食时间、摄食空间的分歧或生态位的分化来 协调。 2.鱼类种内的食物关系 种间关系的存在直 接依赖于种内个体间的关系。在种的形成过程
4记分法 规定各食饵的分数, 如吃鱼类、 头足类、虾类、蟹类, 据大小情况规 定1个分数范围, 然后按照整个胃含物 的饵料数确定分数。 对于觅食底栖动物的鱼类比较适 用。
5体积法 一般采用排水法测定胃含物的总体 积或分体积, 求出各种类型食物占有 的 百分比。由于繁杂, 采用此法的人 不多。
6重量法 (1)当场重量; (2)更正重量:首先统计出全部食物 团中各成分个体数( 残余个体也按完 整个体计之), 然后按预先测定的各成 分每个个体的平均重量, 换算出该种 成分全部个体的重量,即更正重量。
9选择指数 鱼类胃含物中某一食物的百分数与食饵基 础中这一食物百分数的比值。 E =Ri/Pi 式中 ,E :选择指数 ; Ri :食物中某成分的百分数; Pi :食饵基础中同一成分的百分数。
另一种公式 E=(Ri- Pi)/(Ri+ Pi ) 式中,E ——选食指数 ; Ri食物中某成分的百分数;Pi食饵基础中同 一成分的百分数。 参数值从-1.0(对某种饵料完全不选食或无 法获得) 至 +1.0(对某种满总指数与更正饱满总指数: 胃含物重量 ×10000/体重 胃含物更正重量 ×10000/体重 ⑵饱满分指数与更正饱满分指数: 胃含物某成分重量 ×10000/体重 胃含物某成分更正重量 ×10000/体重
8更替率 (%) 指胃含物中各种类的更替。 更替率=(增补率+减失率)/2 增补率 (%)= 新增种类的重量百分比 + 原有 种类所增加的重量百分比 减失率 (%)= 消失种类的重量百分比 + 原有 种类所减少重量百分比
(二)消化度系数的计算 鱼类的消化程度可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K=C/Q 其中,K为消化度系数;C为食物团更正重
量;Q为食物团实际重量。
(三)食饵密度指数的计算
在判断各类鱼类胃含物样品时,同时顾及该 食物成分的重量和出现频率的关系。将某一类 食物的重量(%)乘以该成分的出现频率(%),再 开平方,如下式:
中就形成了—定的种内关系。应该把这些特征
(二)影响鱼类饵料保障的非生物因素
可以归纳6个方面:
1.水温 3.波浪 2.光照 4.风力
5.海流
6.底质
第三节 鱼类摄食的研究方法
一、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一) 样品的采集
(1)样品应力求新鲜。
(2)样品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3)样品的数量。
(二)鱼类胃含物的分析
(四)摄食的昼夜变化 鱼类摄食的昼夜变化取
决于鱼类自身的生活习性,同时,又与饵料 生物的昼夜垂直移动有关。 鱼类并非在昼夜之间均匀地摄食饵料,
而是有规律进行摄食。
黄海的小黄鱼:从午夜前开始至翌日的
清晨激烈进食,饵料生物有小鱼、甲壳类和底
(五)随鱼类性别的不同而变化 某些不同性别 的鱼类在营养食物的要求上有差异,如黑海区 的鲟鱼,雄性个体摄食鱼类种类较多,而雌性 个体以鰕虎鱼和钩虾等为食。
(二)定量分析 饵料生物个体计算法 、出现频率 法 、视野计算法 、记分法 、体积法、
重量法 、饱满指数、更替率(%)、选
择指数
1食饵生物个体计算法 以个体为单位, 计算鱼所吞食各种 饵料生物的数量。 简单的方法是以 + 表示存在 ; ++ 表示较多 ;+++ 表示很多 ;++++ 表示极 多。
四、消化度和密度指数的分析
(一)消化度的等级划分
消化度是指饵料的消化程度,也就是鱼
类的消化能力大小。通过消化度可以判断鱼 类是刚进食或已经摄食过一段时间,或其消 化能力的强弱大小程度。
将消化管分前段和后段进行对照,通常对消化 度分三个等级:
Ⅰ级—食饵生物的个体外形较完整; Ⅱ级—食饵生物的外形不完整,已处于可分 辨的程度,属半消化状; Ⅲ级—强烈的消化,食饵生物已完全消化, 仅剩下难以消化的部分,如眼球、脊骨、耳 石、鳞片等残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