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精品教案
第13课 五四运动 公开课教案 八上历史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教材分析:五四运动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深入人心,人们的思想获得解放,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思想进一步得到传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导火索、时间、地点、主力、口号和发展等情况)。
2.分析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3.通过对学生、工人和商人爱国行动的学习,感悟五四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中国青年是怎么做的?你从他们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精神?指出当代青年在国家和人民出现危难时的担当和责任感,那在100多年前,国家面临危难时,当时的青年们又是怎么做的呢?一、国家耻辱—五四运动的导火线1、教师:中国在1917年加入协约国,还先后派出14万劳工“以工代兵”,积极参与一战。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对巴黎和会充满了怎么样的期待?中国人民的心情是怎样的?材料一:中国代表团来到巴黎,发誓要寻求收复山东,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这次巴黎和会召开时,中国可以挽百十年国际上之失败,使中国能够与英法美并驾齐驱。
—1919年1月5日上海《民国日报》期待:收复山东,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挽百十年国际上之失败,使中国能够与英法美并驾齐驱。
心情:喜悦对未来充满期待教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9页回答: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结果怎样?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一、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二、废除“二十一条”三、收回青岛主权结果: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教师:想一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弱国无外交3、教师:请同学们自主思考: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巴黎和会的消息传到中国,中国人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巴黎和会的消息最后传到这里时,我们都感到非常震惊,中国没有太阳升起,甚至连国家的摇篮也给偷走了。
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教案】【统编版】1
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教案】【统编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统编版教材《中国历史》第13课中,深入探讨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和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五四运动爆发背景、主要经过、各阶层人民参与情况,以及这场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并掌握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能力。
3. 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和影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历史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一事件对中国影响,从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背景:讲述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民族危机加深等情况,引导学生解五四运动爆发背景。
(2)过程:详细讲解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具体情况,让学生解五四运动主要经过。
(3)影响: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推动作用,以及在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方面历史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阶层人物,模拟五四运动中游行示威活动,体验当时氛围。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五四运动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13课五四运动2. 内容:(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民族危机加深(2)过程: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3)影响: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和影响。
(2)谈谈你对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历史地位认识。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
(2)示例: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一次伟大革命,它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五四运动理解程度,以及对课堂活动参与度。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课教案_1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五四精神的实质。
二、能力和方法1、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结合文中所给的史料,培养学生从历史史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五四运动作出价值判断,由此感受到民族精神的觉醒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并由此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难点:理解五四精神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本课第一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概述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重点叙述了北洋政府和日本签订的“二十条”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所受到屈辱。
第二目“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讲述了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第三目“五四精神”,讲述了五四运动的所体现的精神和影响。
教学过程:(上课伊始,播放ppt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四运动的浮雕间,并引入课题,1919年五月四日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
那么五四运动一场怎样的运动呢?它为什么会发生呢?它体现了什么精神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回顾这段历史吧!一、探源五四在我们走进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1、国际方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
主要体现在它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设问]:通过教材第二三段小字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提示]: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对、自由、平等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在时间上相隔不久,学生可能会对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产生困惑。
此外,学生可能对五四运动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学加以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与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教学课件:包括历史图片、视频、问题引导等3.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4.历史资料: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知识面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巴黎和会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经过,包括学生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场景。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主力、结果及其意义;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3.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概况。
教学难点:对五四运动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请看大屏幕(展示出五四青年节图片),同学们,作为初二学生,我们已经步入青少年时期,六一儿童节渐渐远离我们,张开双臂迎接我们的是五四青年节。
每年到了五月四日,我们都要举行纪念、庆祝活动,今年我们中学也在5月4日举办了大型诗歌朗诵比赛。
我们只是知道五月四日被定为“青年节”。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呢?它与什么事有关呢?是什么时候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的呢?这些问题,我们学完这一课大家就会明白。
好,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新课——五四运动(板书)。
2.朗读本课学习目标,翻开导学案,通过上节预习课,下面请师徒互批导学案,让同学找出错的及时纠正。
3.过渡语:一战结束后,英法美日等战胜国,在1919那件1月到6月召开了巴黎和会,究竟这次会议与本课有什么关系。
4.情境一:寻源五四。
由小组成员组织演绎再现史实。
解决第一个问题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小组展示巴黎和会的情况。
(1)中日辩论的焦点问题是什么?(2)“巴黎和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问题:消息传到国内后,那应该是怎样一种情况呢,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是你一名当时的青年学生,你的想法如何?观看短片。
同学们,看完短剧,结合资料我们可以得知关于五四运动的哪些情况?5.情境二:图说五四。
五四爱国运动的过程。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1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 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
本课主要介绍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五四运动的起因,即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的过程,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抗议活动;以及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和进步。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认识到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其能够从多元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3. 引导学生学习五四运动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历史地图、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笔、历史课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出五四运动的主题。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五四运动的起因,即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 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抗议活动。
3. 阐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和进步。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五四运动是什么时候发生的?(2)五四运动的原因是什么?(3)五四运动中,哪些群体参与了抗议活动?(4)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什么意义?2. 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五四运动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过程: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和进步作业设计: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五四运动的时间轴,并简要描述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目标设定(一)课程内容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教材分析1.从教材地位的角度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的第二课,本课主要讲述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和历史意义。
本单元有三个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三部分内容关系密切。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一些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所以五四运动上承新文化运动,下启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近代反侵略斗争和近代化探索的继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近代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2.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分析:本课有三个子目: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爆发一目里包含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开始,五四运动的扩大则是继续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把过程分为两个子目讲述,有割裂之感,因而可把教材内容重新整合。
3.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分析:本课的内容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例如五四运动相关的史料很丰富,有利于学生学习多种史料互证等史料实证的方法;关于五四运动的影响众说纷纭,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再有就是五四运动中学生和工商各界体现出来的爱国精神,也很容易得到学生们的认同,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资源。
(三)学情分析1.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初二级的学生,他们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直观有趣的图片、视频、历史故事等,好奇心重,喜欢新颖的问题,因而适宜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新颖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课内容学生接触不多,大部分学生只对五四运动的名称有初步了解,但其背景、过程、性质、影响等都比较陌生,因而需要较多的资料和讲解帮助学生认识本课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的一章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主义革命的兴起有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复杂,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较多,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理解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爱国、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史料,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史料准备:收集与五四运动相关的史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课件准备:制作课件,展示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
3.学生活动准备: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五四运动的相关史料,包括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理解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五四运动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电影的方式,使学生直观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前因后果,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同时通过对电影精彩片段的品评,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理解五四精神,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激励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二)解读学习目标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2. 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
3、弘扬五四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勾画出五四运动的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四)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播放电影片段一:《巴黎和会的召开》品出历史味儿:1919年1月-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这场远在万里之外的会议却让中国社会掀起轩然大波!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巴黎和会有什么关系呢?展示电影截图图片,陈独秀与李大钊对话:“如果谈判成功,举国欢腾;如果失败,那积压了近百年的民族情绪,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得出结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拓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总结:弱国无外交,重点强调综合国力的弱!过渡:当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入国内的时候,举国沸腾,从而引发了这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爱国运动,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13.五四运动 教案 教学设计
13.五四运动【教材分析】五四运动是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使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真正彻底的革命力量所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下节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基础。
本课内容分为三目: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这三目明显是按时序安排的,即历史本身的发展脉络。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热情、有朝气、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也有对历史学习方法的强烈求知欲望,因此,应特别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同时注意培养论丛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基于核心素养的三维目标设计:(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课堂上以史料创设情境,以问题探究引发思考,实施分组教学、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有关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为以后学好历史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与难点】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生学情确定重、难点如下: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及重大意义难点:五四精神的理解【教学方法与手段】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本课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史料研读法、问题探究法等。
采用的学习方法有:自主学习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共青团团歌》教师活动:好一曲激情澎湃的青春之歌,在这首歌上为什么写上“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五四”指什么?学生活动预设:五四运动教师活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那段历史。
第13课 五四运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3课五四运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2.掌握五四运动中各派别的主张和代表人物。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五四运动的发生原因和主要内容。
2.四五运动中各派别的主张和代表人物,以及其影响与贡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课堂讲授(30分钟)1.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发生原因。
•辛亥革命以后,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中华民族面临巨大的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
•外部环境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的主权和利益遭受侵犯。
•火种:五四爱国运动。
2.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由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组成的双重性质。
•倡导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科学主义、新文化等思想。
•面向全社会,广泛吸纳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参与。
3.五四运动中的各派别和代表人物。
•爱国主义者:陈独秀、胡适、鲁迅。
•民主主义者:李大钊、蔡元培、闻一多、严复。
•工人阶级领袖:罗章龙、李仙洲。
4.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和贡献。
•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
•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培育了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
3. 小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五四运动中的代表人物进行研究,并撰写报告,介绍该代表人物的主张、贡献和影响。
4. 总结与展示(10分钟)让每个小组轮流发表自己的报告,并进行点评和总结。
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展望,强调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和启示。
四、拓展练习1.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和贡献有哪些?2.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出现了哪些新的思想和文化现象?它们又对中国有什么影响?3.五四运动的主张和实践在当今中国社会还有什么指导意义?五、教学反思本课采用课堂讲授、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介绍和代表人物的研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发生原因和主要内容,从而激发出对历史的认知和思考。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4.13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
本课设计中,以“寻源五四: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走进五四:北京学生的壮举”“见证五四:全国民众的斗争”“追忆五四:不同时代的声音”为框架,多层次、不同角度的再现五四运动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史料史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培养学生历史学习方法与能力的同时,注重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五四运动中标语、口号和斗争史实的了解,理解北京学生的爱国精神即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问题连续体理论落实。
此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本课设计了四个核心问题,“为什么会爆发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怎么推进的?五四运动的影响是什么?五四精神是什么?”通过这三个核心问题,再层层设问,使问题贯穿课堂始终,学生跟随问题设置,不断思考,迸发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与学的状态发生根本性转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和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中国近代史具有两条明显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本课内容在全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生情况: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所以结合智慧学伴的内容给学生进行了课前的检测,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听说过五四运动,知道爆发的时间和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决定,但对于五四运动的具体经过和历史意义不明确,所以根据检测结果,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方式: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启发探究教学模式。
运用文字材料、图片、节选视频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再结合问题导读、启发诱导、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在复杂历史现象中把握历史史实的能力。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智慧学伴辅助教学技术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视频三、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知识与技能知道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了。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八(上)历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通过学生自主搜集材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角色表演,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直观性和现实性。
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生:喜欢。
师:5月4日是我们中国的什么节日呢?生:青年节。
师:谁知道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吗?生:五四运动。
师:对,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
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
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为之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的足迹,领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讲授新课】出示课件1、指导学生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2、本节课内容分为四大板块:第一章雷霆之怒—五四运动的爆发第二章星火燎原—五四运动的扩大第三章历史新篇—五四运动的意义第四章薪火相传—五四运动的精神一、【第一章雷霆之怒—五四运动的爆发】(一)(课件出示一战结束后图片和巴黎和会情景图片)师过渡:1918年,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法国巴黎召开制裁以德国为核心的战败国的会议。
中国代表团作为战胜国之一,北洋政府也派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二)播放小视频《我的1919》.让学生观看视频,结合书中59页文字,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哪些正当要求?结果如何?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为什么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从问题1 引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一、导入新课出示周令钊1951年作品《五四运动》,赏析作品并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从第一个图片可以看出:释放被捕的学生,看第二个图片: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第三个图片: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3.归纳总结:请同学们快速熟悉教材60页,小组合作3分钟,讨论交流后回答。
阶段时间地点主力军口号结果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扩大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板块四:五四运动的评价1.根据课件中三幅图片概括总结其性质。
(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地反帝国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3)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2.根据材料分析其特点。
(1)6月3日上海机器纺纱等行业六七万工人大罢工(2)6月5日上海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罢市救国”等标语。
(3)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4)济南青岛烟台聊城泰安济宁曲阜临沂等地响应。
农民抵制日货和断绝粮源的斗争。
(5)不准在路行丐,免妨碍国人救国行动;罢市期内,无失窃之事五四运动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3.根据材料归纳其意义(1)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2)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3)五四运动后,更多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全国建立了许多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四运动》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始,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五四运动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并深入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新主义革命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新主义革命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分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分析五四运动中的典型事件,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3.学习资源:搜集与五四运动相关的资料,如历史文献、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五四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五四运动在中国新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
4.巩固(10分钟)针对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及时反馈,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分析五四运动中的典型事件,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4.13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教案(1)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理念落实课标理念,用好课本教材。
教材是课程理念的载体,是课堂教学依托,所以,在备课中教师必须围绕课程标准,充分研读教材,理清教材中各子目的逻辑关系,充分使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例如引言、正文、注释、相关史实、图片、材料研读等,并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以问题引领,引导学生更好的突破课文重难点。
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达标要求了解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时间、地点、领导者、主力、结果;阅读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和爱国学生奋起抗议的相关史料,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从五四运动的口号、参与者、斗争目标和结果等方面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受五四青年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材的内容和地位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第二课,课文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主线比较清晰完整。
本单元主要阐述近代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与发展。
从内容看,本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的宣传和铺垫的作用,而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下一课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所以,五四运动是近代反侵略斗争和近代化探索的继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和教师的讲述,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领导者、主力、结果;阅读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和爱国学生奋起抗议的相关史料,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通过阅读“材料研读”、提取《五四运动》《上海商人罢市游行》《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热烈欢迎》等图片信息,还原和感悟历史,分析和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感悟和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感受五四青年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精品教学课件
思考:你认为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爱国主义精神)
课堂总结
当堂训练
1.“这场运动之所以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 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对这场斗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更重要的是,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文中“这场运动”指的是( C )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②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
学习任务三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表现在哪里?
第13课 五四运动
学习目标
立足时空观念,利用图文史料了解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利用
时空观念 数轴知道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期。
2023年课程标准:
唯物史观 了解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爆发、口号、发展、初步胜利等基 历史解释 本史实;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①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
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 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 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做的都对,就犯法也可 以使得。”因此他坚持“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 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去尊判服罪。”
——梁漱溟《论学生事件》
思考:火烧赵家楼对不对?
学习任务二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学精神以及要从科学与民主的眼光对传统从新评
⑤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
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的这种要求之鼓舞。 ——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的内容。
上一课是新文化运动,
下一课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
它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因此,本节课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
这一节学好了,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又因为本节课抽象名词概念较多,与历史课所具有的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有所差别。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2.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资料收集
1.来源于我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节日有哪些?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战争的双方是协约国和同盟国,分别包括哪些国家。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
4.什么是五四精神?怎样弘扬五四精神?
◆动手制作
仿制五四运动时期标语和条幅、旗帜。
上面书写以下文字: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誓死力争”、“保我主权”。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枚徽章大家知道代表的是什么吧?对了,这是一枚团徽,拥有这枚团徽就代表了你是一个共青团员。
这个发旧的证件是团员证,也是团员身份的证明。
共青团员要过的节日就定在五月四号,叫什么节呢?那么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中国的青年节呢?什么是五四精神呢?让我们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来揭开谜底吧!
二、进入新课
(一)五四运动爆发
1.五四运动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月18日──6月28日),美、英、法、意、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所谓“和平会议”,帝国主义国家根本没有理睬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在和约中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全部让给日本。
列强出卖了中国的利益。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五四运动的爆发
A.时间:1919年5月4日
B.地点:北京
C.主力:学生
3.五四运动的口号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
C.“废除二十一条”
D.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扩大
A.时间:6月5日
B.主力:工人群众
C.地点:北京到上海
D.形势: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
2.结果
A.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B.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所提出的直接目标基本得到了实现。
取得了初步胜利。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意义
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地位)
2.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以天下为己任。
3.新旧民主主义的比较
A.新民主主义革命
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B.旧民主主义革命
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三、本课小结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