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随后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影响,从而加深对近代中国历史的理解。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战争的经过、战争的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的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楚。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反侵略斗争的历史意义可能还不够重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理解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侵略,坚持民族独立和尊严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结果2.《马关条约》的影响3.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和中国人民的反抗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人民如何反抗列强的瓜分。

3.讲授法:教师讲解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2.课件: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的课件3.视频:甲午中日战争的战斗场面4.图片: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甲午中日战争的战斗场面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的过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设计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的危害;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氟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 5 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讲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实力迅速发展,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对外扩张的欲望十分强烈。

而且日本自古以来便觊觎朝鲜半岛,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不少人士都大力鼓吹“征韩论〃。

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强迫朝鲜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随后列强纷至沓来,到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缔结,朝鲜的门户全面开放,从此引发了朝鲜深重的民族危机。

全琫准(1854年〜1895年),是朝鲜西南部全罗道古阜郡人,自小生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他,深刻地体会到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对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认识到推翻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的必要性,很早就萌发了反抗的意识。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通过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后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揭示了当时中国面临的危机和民族矛盾的加剧。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事实,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的了解可能较为肤浅。

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关键信息,进行历史评价。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战后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当时中国面临的危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战后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

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本质。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的历史背景,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基本情况,准备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甲午中日战争的短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后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案例一、授课内容简介本课程将围绕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以及战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展开。

通过对这场战争的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在近代所面临的严峻外部挑战,以及民族危机的加深。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困境与出路。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和结果。

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重大影响。

认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和危害。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历史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富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马关条约》的内容。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

难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理解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四、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历史中的重要内容,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大大加深。

教材通过对战争的详细阐述和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描述,展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严峻局势,为学生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五、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内容,初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基本史实。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图片等资料,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观点,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方式讲授法:讲解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重要知识点。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七、讲授新课内容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以及清政府在战争中的失败,导致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对于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对于中国的民族危机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对于中国的民族危机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瓜分中国的狂潮对于中国的民族危机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进行系统的讲解。

2.讨论法:引导学生对于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的狂潮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战争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2.参考资料: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的狂潮的相关论文、书籍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甲午中日战争的纪录片,使学生对于战争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进行系统的讲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对于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的狂潮进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关系。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秀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秀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秀教案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2.能力目标分析《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前后知识比较的能力;简析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提高分析史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甲午中日战争(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与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这一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这场战争的起止时间、主要战役分别是什么?英雄人物是谁?1894—1895年。

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

英雄人物:邓世昌。

2.《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主要代表、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1895年;日本马关;李鸿章。

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瓜分中国狂潮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契机是什么?《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 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二、合作探究1.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为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狂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旅顺战役、威海溃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认识到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认识到台湾是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观念。

【教学重点】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瓜分狂潮。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甲午中日战争1.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

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3.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

这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夺取了制海权。

4.日本分两路入侵。

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

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

旅顺守将徐邦道血战四天,因寡不敌众而战败。

日本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的大屠杀,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揭示了当时中国面临的危机和困境。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甲午战争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事件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的残酷、列强的侵略本性可能缺乏直观感受,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列强对中国进行瓜分的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侵略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和瓜分的残酷。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2.教材:准备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步骤。

4.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甲午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提问:“你们知道甲午战争吗?它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甲午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重点讲解《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提问:“《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甲午战争的背景和历史原因。

2)了解甲午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3)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技能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献资料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崛起和现代化进程的兴趣和探究欲。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1)学习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2)学习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2. 难点:1)如何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2)如何启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崛起和现代化进程的探究欲。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自然发问的方式,调动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你们知道甲午战争是什么吗?它对中国的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二、讲述甲午战争(15分钟)1. 甲午战争的背景和原因1)中日两国在朝鲜半岛上的势力范围发生了冲突。

2)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向中国宣战。

2. 甲午战争的经过1)甲午战争分为海战和陆战。

2)中国军队在此战中战败,战争双方签订和平条约。

3. 甲午战争的影响1)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意识到自己与西方列强的差距。

2)甲午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起点。

三、讲述列强瓜分中国(20分钟)1. 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和原因1)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2)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剥削。

2. 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1)西方列强开始向中国施加压力。

2)列强各自在中国设立势力范围,对中国进行瓜分。

3. 列强瓜分中国的结果1)中华民族的狂潮被更加激发。

2)列强的瓜分并没有使中国完全亡国,反而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四、练习与检验(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掌握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3)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剖析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运用历史地图、时间线等方式,展示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3)采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探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爱国情感;(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3)引导学生反思历史,汲取历史教训,珍爱和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3)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2. 教学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及其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关系;(2)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内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3)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分组讨论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全班讨论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关系。

4. 案例分析:(1)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典型战役;(2)分析列强在中国瓜分过程中的具体举措;(3)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教训;(2)引导学生反思历史,珍爱和平;(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2. 知识掌握:检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3. 历史观树立: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5课。

教材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一段悲壮的历史。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甲午战争的背景、战争的经过、战争的结果以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所认识。

但学生对于甲午战争的细节和影响,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了解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危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

2.难点:甲午战争的细节和影响,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共同分析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图片、视频、相关论文和书籍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 教材分析本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过程以及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认识到战争对中国的严重损失和民族危机,从而加深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和中国的民族危机。

但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详细过程和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认识战争对中国的严重损失和民族危机。

3.理解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战争对中国的严重损失和民族危机。

3.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史料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史料,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史料,如书籍、文章、图片等。

2.准备PPT,展示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3.分组学生,准备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甲午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呈现(10分钟)介绍甲午战争的经过,包括战争的主要战役、双方军队的实力对比等。

通过呈现战争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和损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包括民族危机、经济困境等。

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战争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关于甲午战争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标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邓世昌的主要事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基础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理解《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相关图片,播放相关录像片断以及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初步培养历史感知和历史想象能力,培养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2.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学习“三镜法”来分层次、有梯度地探究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断,提供相关图片和动态地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自然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去感知和体验,通过讨论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法学法】“三镜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

【授课过程】[导入新课]由当前世人关注的钓鱼岛问题,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主题一国之难主题二国之魂主题三国之耻主题四国之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用望远镜整体纵观甲午中日战争●主题一国之难——甲午中日战争1.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战争的一般方法。

2.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3. 学生自学《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说出战争中主要的战役。

(多媒体演示战争的简单经过)4. 学生自学说出战争的结局。

二、用显微镜聚焦甲午中日战争的重要节点●主题二国之魂——邓世昌血染黄海1.播放《甲午风云》片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战后的瓜分中国狂潮。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结果,认识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战争的具体经过和战争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认识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

2.难点: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战争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战争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战争课件、战争相关资料、历史地图等。

2.学生准备:预习战争相关内容,了解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战争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关键事件。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战争中的关键问题,如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设计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的危害;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讲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实力迅速发展,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对外扩张的欲望十分强烈。

而且日本自古以来便觊觎朝鲜半岛,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不少人士都大力鼓吹“征韩论”。

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强迫朝鲜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随后列强纷至沓来,到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缔结,朝鲜的门户全面开放,从此引发了朝鲜深重的民族危机。

全琫准(1854年~1895年),是朝鲜西南部全罗道古阜郡人,自小生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他,深刻地体会到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对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认识到推翻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的必要性,很早就萌发了反抗的意识。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初二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初二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初二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课标要求:明白甲午中日战争的要紧战争;列举《马关条约》的要紧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明白《马关条约》的要紧内容;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的阻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式示意图》,猎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通过《甲午风云》影片片段的展现,使学生切身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加强情感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入侵、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危害和阻碍邓世昌与黄海海战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阻碍和“门户开放”的实质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狼烟在东方升起》的片段点题——甲午中日战争通过分析“天际沦落人”的漫画以及日本的大陆政策的材料,得出结论: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全然缘故全然缘故:日本称霸世界的野心。

过渡:战争需要一个契机,阅读教科书第一自然段得出结论。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过渡:日本蓄谋已久,预备充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对立即到来的战争毫无防范,预示着这场战争的结局。

中国败,日本胜。

战败确信要付出代价。

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阻碍(板书)阅读《马关条约》的内容,通过列表比较法,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对比分析《马关条约》的阻碍。

割地:领土进一步沦丧,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清政府陷入严峻的财政危机。

开放通商口岸:入侵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通商口岸示意图比较)开设工厂: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资本输出的概念说明,材料辅助)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1、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过渡:还有没有比这更严峻的阻碍呢?引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列强以此为契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畴”识图《时局图》和列强划分“势力范畴”示意图猎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列强瓜分中国,在中国划分“势力范畴”,强占海湾,而且以做中国债主,抢夺路权、矿权和开办工厂等方式,在中国投资,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过程与方法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1.教师展示地图:出现清国、朝鲜、日本。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学生回答: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教师讲解: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断,并提供相关图片和动态地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自然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2、教师导学质疑,在演示课件的同时,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和中国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闻回顾出示2019年4月21号南海演习的幻灯片,彰显我国的海上实力,然而近代我国却有海无防,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这节课我们就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中华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展示课题)[讲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1、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及幻灯片展示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展示材料: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

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目标 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2.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1.黄海大战。

2.《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教学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2.《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导入1(歌曲导入) 《七子之歌•台湾》中唱到:“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
导入2(温故式导入)近代的中华民族可谓多灾多难,饱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西方列强发动的哪两次侵略战争?同学们知不知道,在中国近代史上,侵略中国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是哪个国家?这个国家对中国发动了怎样的侵略战争?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课堂探究板块一甲午中日战争
(1)(观察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哪些?
(2)李鸿章认为中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备投入不足,军事力量不如日本。

你是否同意李鸿章的观点,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平壤战役;黄海大战和威海卫战役。

(2)不同意。

清政府的腐朽造成了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

过渡语: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板块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阅读材料:
材料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三、澎湖列岛……
第四款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兵费,该款分作八次交完……
请回答:
(1)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

上述材料出自哪个条约?这个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2)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答案:(1)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

(2)第一,日本占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便利了日本对我国东南沿海的侵略,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第二,二亿
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第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

第四,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过渡语:《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美国、沙俄等帝国主义国家也不甘示弱,纷纷到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板块三瓜分中国狂潮
出示(课件展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要求看图说出有哪些国家参与了对中国的瓜分?从图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认识?
答案:美国、英国、沙俄、德国、日本、法国等。

中国几乎被列强全部瓜分,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结束语: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此后,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致使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

板书设计
当堂达标1.“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
尽。

”有此场景的史实是(C)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黄海大战
D.义和团运动
2.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是(C)
A.平壤战役
B.黄海大战
C.威海卫战役
D.旅顺大屠杀
3.曾经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的国家是(C)
A.葡萄牙
B.英国
C.日本
D.美国
4.在近代,开放杭州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D)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教材图片分析 1.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大战中,指挥致远舰撞击敌舰,最后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

2.时局图:《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处于种族灭亡的危机关头。

史料积累“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出行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康有为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