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发展路径探析
中小学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实践路径
中小学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实践路径1、“素质”与“素养”的区别:林崇德在“序”有一段文字作了阐述,要点是:“素质”的主体是“教育”,主要是指“身心特征和基本品质结构”;而“素养”的主体则是“人”或“学生”,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由此,是否可以这样考虑:提出“素养”,主要是要回答“培养出来的人究竟是什么样”,而“素质”则侧重于“学校提供什么来塑造人”,两者的立足点、出发点不一样。
这里蕴含的深层意思,可以用“哥白尼式的革命”来描绘。
受教育后的“人”的表现,成为关键所在。
应该关注的是:“受教育后学生能表现什么”,而不再是“我能给他们什么”,这里面的细微但深刻的差别,需要引起关注。
2、“核心素养”的演变:作者介绍了比较典型的“德性论”(代表传统的理论)、“能力论”(以四个学会为核心的工业时代的认识)、“素养论”(90年代后,世界各国关注和研究,代表后工业时代的认识),结论是:核心素养“受到当代世界的普遍重视”、“对它的界定总体上一致但也略有差异,体现了民族特色”、“这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其形成是个人与社会协同作用下的渐进过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有的素养”、“核心素养的架构应兼顾个体与符号(工具)使用、自我发展,基于社会之间的关系”。
3、“核心素养”的概念:作者得出的“核心素养概念的定义”就是:“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拒绝接受适当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环境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须要的必不可少品格与关键能力。
它就是关于学生科学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建议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高度关注学生在其培育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有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就是一个充斥终身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动态优化过程,就是个体能适应环境未来社会、推动终身自学、同时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核心素养不仅能推动个体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构成较好的社会。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背景下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探析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背景下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探析一、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在教师能力要求中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开始逐渐融入信息技术。
教育部门提出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教师必须要具备的一种素养。
这是因为信息技术已经深度融入到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在教师的能力要求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融入信息技术。
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外拓展活动等。
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积极融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实施能力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实施能力。
教师要能够熟练操作教学所需的信息技术设备,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施。
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能够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方式来实施教学。
3. 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要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
教师要积极参加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4. 学生指导能力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学生指导能力。
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更要善于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信息技术使用观念,防止信息技术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5. 教学评价能力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评价能力。
教师要能够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评价工作,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1. 开展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和学习。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困境及出路探析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困境及出路探析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下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
现阶段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困境,需要我们正视并寻找出路。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出路。
1.教师素养不足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批判性思维。
现实情况是,许多老师对核心素养教育概念理解不够深入,缺乏教学实践经验,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
这就造成了教师素养不足的困境。
2.教学资源匮乏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要求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科融合和跨学科学习。
目前教材和教学资源并不完全适应核心素养教育的需求,很难满足学生多方面、全面发展的需求,教学资源匮乏成为了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
3.评价机制不完善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
目前的评价机制依然偏向于成绩导向,注重考试分数,导致学生追求短期成绩,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这种评价机制的不完善,成为了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一个困境。
二、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出路教师是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实施者,提高教师素养是解决核心素养教育困境的关键。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提升其教学能力和素养水平。
也可以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和福利,激励教师更好地投入到核心素养教育中。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我们需要更新教学资源,提供更多适用于核心素养教育的教材和教学工具。
可以通过开展教材改革,注入更多新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也可以加大对教学设备和技术的投入,提供更多适用于核心素养教育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新版】
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也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也认为:“从学科角度讲,要为素养而教,学科及其教学是为学生素养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科而教。
”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题的“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下面从三个角度就核心素养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育科研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交流。
一、教师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一词首次出现是在教育部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文里。
东北师范大学的邓涛教授认为“核心素养 = 必备品格 + 关键能力”。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生核心素养有较强的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它决定着学生一生发展的长度和宽度。
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为了应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相应的需要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
那么,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素养呢?我认为应该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教科研工作中,面对复杂情景时,能够处变不惊、沉着应对,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和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
它将深刻地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生活方式,并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教师职业生涯的高度和人生阅历的厚度。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一)教学研反思流于形式教学研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为思考对象,并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一般分为理性思维、自我觉察和实践反思三个层次,这是一个从认知到元认知的过程,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
现实中,大部分教师的反思仅仅是对教育教学过程的一种描述。
比如说:课堂氛围不活跃,下次要注意创设情境;有学生在睡觉,应该及时提醒她;这节忘记讲某个知识点了,下次补上。
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师知识特征与发展
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师知识特征与发展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学生核心素养不仅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是他们未来适应社会和终身学习的关键。
在这一背景下,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其知识特征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师知识特征与发展,以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界定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义,明确了核心素养对于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教师知识特征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教师在知识结构、知识更新、知识应用等方面应具备的特征。
接着,本文深入探讨了教师知识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包括教师自我学习、同伴互助、专业研修等多方面的途径。
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师知识特征与发展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教师知识特征与发展的认识,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贡献力量。
二、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在探讨教师知识特征与发展之前,我们需要先深入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
学生核心素养,简而言之,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应当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品质与知识。
这些素养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更是他们未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竞争的关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这些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应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持续地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
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是现代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学生还应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劳动教育教师_专业核心素养与发展路径
劳动教育教师_专业核心素养与发展路径劳动教育教师: 专业核心素养与发展路径引言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教师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的角色。
劳动教育教师不仅需要熟悉各类劳动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核心素养。
本文将探讨劳动教育教师的核心素养和发展路径,以期给劳动教育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一、专业核心素养的必要性1.1 师德修养作为教师,师德是劳动教育教师最基本的素养。
师德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爱护和关心上,更要体现在对劳动教育发展的责任与担当上。
劳动教育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规范意识,注重品德修养。
1.2 劳动技能劳动技能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对于劳动教育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只有熟练掌握各类劳动技能,教师才能在实践中指导学生,使其真正掌握劳动过程,培养劳动能力。
1.3 创新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劳动方式和技术总是在不断更新,劳动教育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和高质量的劳动教育。
1.4 组织管理能力作为劳动教育教师,不仅需要教会学生劳动技能,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精确掌握劳动过程的时间节点和资源管理,保证劳动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专业核心素养的发展路径2.1 学科知识的积累学科知识是劳动教育教师的基础,劳动教育教师应该加强学科知识的深入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专业视野,提高自己在劳动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水平。
2.2 教育理论的学习与运用劳动教育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教育理论,指导学生的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3 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分享劳动教育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总结、反思和分享,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效果。
2.4 培训与研修的参与劳动教育教师应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研修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探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探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核心素养是指一种广泛涵盖思维能力、价值观与道德观念、社交能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基本素养,是人们在不同场合和不同领域中发挥作用的综合能力。
教师作为社会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理解出发,探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及教师培养核心素养是21世纪社会和职业中必要的综合能力,它是当代人需要具备的思维、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素养等多方面的素质。
教育,作为社会中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要负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而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教师应首先具备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方能更好地贯彻教育理念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的核心素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是教师完成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基础。
2.社交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是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联系的桥梁。
3.价值观与道德观念:教师的品德操守、法律意识、公民意识、环保意识等应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4.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整能力:教师需不断地反思自身教学和管理行为,及时调整策略,不断完善保持个人素质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不断提高教学和管理能力,充分发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自身的优化与成长。
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途径和支持,有利于提升教师素质,增强教师的核心素养。
以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1.进修与学术研究:参加各种进修班、研修会、研讨会、教学研究会等,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最新的学科进展。
2.评价与反思:建立教学档案,开展个人教师评价与专业发展计划,制定个人教学目标,持续反思、深化教育教学理念,推进个人专业成长。
3.师德建设:教师应坚守职业道德标准,恪守职业良心和责任,树立职业操守标准,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和修养,扮演好社会的引领者和楷模。
4.教学实践探索: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实行“学以致用”,将自身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具备批判思维、创新思维、沟通协作、问题解决和终身学习等能力的综合素养。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的意义、原则和实施方法。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有许多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
其次,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
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对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的原则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首先,教师要发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其次,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符合他们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
最后,课堂教学要提倡合作学习。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教师应该创设合作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法要实施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注重情境创设。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实际案例、举办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某高中历史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 主题研讨、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 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得到了 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评价。
实践经验总结
经验一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关 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教学 重心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
经验二
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整合能力, 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教学能 力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汇报人: 2023-12-25
目录
• 核心素养概述 • 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
发展的对策建议 •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
发展的实践探索 • 结论与建议
01
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 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 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 和关键能力。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03
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教学
环境,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经验三
教师需要积极参与专业培训和教 研活动,与同行交流分享经验, 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
素养。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1 2
发展方向一
加强教师对核心素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提高教 师对核心素养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发展方向二
鼓励教师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实验,探 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 动,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
对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政策建议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01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体系,定期开展教师培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九大核心素养,如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世界理解等。
这是为了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而制定的,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并不尽如人意。
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依然严重,学生研究往往是被动的,不利于学生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
这导致教学效益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专业理念与师德包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尊重规律、因材施教、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等方面。
而教师的专业知识则包括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等。
因此,教师要不仅知什么,更要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
同时,教师的个人修养与行为也应该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研究,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2.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在学科方面,教师需要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以及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及XXX、少先队活动的联系。
此外,在学科教学方面,教师需要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具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开发的知识,以及根据学生研究具体学科内容时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教学的知识。
在通识性知识方面,教师需要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有关艺术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以及有关中国教育国情的知识。
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与发展路径
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与发展路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发展路径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专业素养更需具备全新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也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要求。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和发展路径。
一、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1.1 知识结构升级,跨学科素养在新时代,教师需要不断升级自己的知识结构,具备跨学科的素养。
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在多元化的教学背景下更好地指导学生。
1.2 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灵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支持教学。
1.3 人文素养和情感管理能力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有高尚的人文素养和出色的情感管理能力。
唯有如此,才能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启蒙者。
1.4 职业伦理和道德修养教育事业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教师更需要具备严谨的职业伦理和高尚的道德修养。
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为学生成为榜样。
二、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路径2.1 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引领者,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只有通过持续的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2.2 积极参与专业发展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科研究和教育实践,与时俱进,紧跟教育前沿,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2.3 强化团队合作教师需要善于团队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经验,促进专业成长。
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2.4 注重反思与自我成长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勇于接受反馈和建议,实现自我成长。
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
三、结语在新时代,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发展路径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只有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才能成为真正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教师。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背景下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探析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背景下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探析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指在信息社会背景下,人们必须具备的信息技术基本能力和核心素养。
而教师作为教育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以更好地应对信息化教育的挑战,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就此进行探析。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下,教师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这包括熟练操作电脑、使用办公软件、利用互联网资源等基本技能。
教师需要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类教育软件和多媒体工具,灵活地应用于教学中,并能够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信息搜集、整理、评估和利用等方面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海量的信息汇聚在互联网上,教师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筛选合适信息并加以利用的能力,以便为学生提供准确、权威的学习资源和资讯。
3.教学设计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改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支撑。
教师需要具备新型教学设计能力,包括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4.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及时了解新技术、新理念,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
5.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信息技术并非教学的终极目标,而是一种手段或工具,更重要的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融合,实现知识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需要具备整合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够将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入到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二、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对教师能力的提升意义1.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教师能够通过电子白板、智能课件等多媒体工具,直观地呈现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新教师成长路径初探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新教师成长路径初探高中英语新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教育情怀。
师德是教师的基本修养和职业素养,是教师在工作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新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还应该保持教书育人的初心,将教育事业视为一种高尚的职业和神圣的使命,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真心关爱学生,用心教育学生。
高中英语新教师还需要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优秀的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师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新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
教师还需要有创新意识,不断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和新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高中英语新教师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教育教学是一个团队的工作,需要教师与同事之间、与学生之间、与家长之间、与社会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新教师要善于与同事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形成良好的教育共识;与社会进行积极的互动合作,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教师还应该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高中英语新教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成长路径上,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树立正确的师德和教育情怀,提高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具备团队合作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只有不断努力和奋斗,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英语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高中英语新教师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含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内容为九大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世界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尽管我国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强调立德树人、力求让学生全面发展,但基础教育的现实并不尽如人意。
“应试教育”与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依然严重,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效益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此所谓“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轰轰烈烈”。
二、核心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1.专业理念与师德包含下面几个方面:(1)职业理解与认识方面要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2)在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关爱学生;(3)在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尊重规律,因材施教,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在个人修养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2.教师的专业知识包含下面几个方面:(1)在教育知识方面: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掌握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困境及出路探析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困境及出路探析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文化背景认知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着一些困境,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解决出路。
一、困境分析1. 教师素养不足在当前教育大环境中,教师的素养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的重要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如此。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上认知不足,缺乏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很多老师对于素养教育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上,忽视了语文素养教育的核心价值,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 教学资源匮乏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需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包括优质的课程教材、多样化的教学辅助工具等。
但目前许多学校的资源配置并不足够,导致语文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支撑,难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条件。
3.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当前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和电子设备获取信息,而传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二、出路探析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提高其素养对于素养教育的落地至关重要。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指导,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还可以通过教研活动、学科竞赛等形式,激励教师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学校可以加大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教学辅助工具和教学场所,增强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引入新的学习平台和教学模式,将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融入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3. 创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度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结合当下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爱好,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取生动、贴近生活的语文素材,通过多媒体、游戏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核心素养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五篇
核心素养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五篇核心素养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篇一在一年的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觉得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总结如下:一、积极投身于“课堂质量工程”活动中,争取本学期达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现在,“课堂质量工程”活动已开展得如火如荼,为改变观念,切实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真真正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争取本学期达标。
二、坚持参加中小学继续教育学习。
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
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
要想与时俱进,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就得坚持参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三、学习信息技术,动手制作较复杂的课件。
电脑现已被运用到各行各业中,电脑的运用大大推进了社会的发展,效率的提高。
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驱课堂的能力,向40分钟要质量。
因而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生动课件使用,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而,学习信息技术,制作较难的课件是我的又一个发展规划。
四、提高自身素质,自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段。
教师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
教师既应该是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又应该是学科教学方面的专家。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得心应手的运用于教学活动中。
因此,自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段是我第四个发展规划。
五、一学期准备一节“公开课”,写一篇高质量论文。
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专业素养探析
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专业素养探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发展的需求,教师素养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特别是在当下知识爆炸、信息时代,教师专业素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作为教师,如何在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结合核心素养视域,对教师专业素养进行探析,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教师专业素养是指教师在专业领域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需的各种素养的集合。
具体而言,教师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素养: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理论功底深厚,对所教学科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能够运用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素养:教师需要具备优秀的教学技能,包括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活动以及评价学习成果等方面的能力。
3.专业发展素养: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教学实践,保持教学热情,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适应时代的发展。
4.教育情感素养: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情感态度,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关心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5.教育伦理素养:教师需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职业操守,遵循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和人格魅力。
以上这些素养的结合体就是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不断提高和完善的方向。
近年来,核心素养概念逐渐被提出,并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系列综合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跨文化能力、信息素养等。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下面将从核心素养的五大维度,分析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1.批判性思维: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需要深入理解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较强的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能够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式提问、多角度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发展路径探析
按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逻辑来分析,教师的核心素养决定着教学的核心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
达成,并将最终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那么,教师的核心素养是什么?依据国内外专家的观点,根据笔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践体会和认识,教师的核心素养应包括信念素养、专业素养和创新素养。
基于此,“十三五”时期,丰台区重新梳理了教师培训工作的思路,规划了研修路径。
建立教师的专业认同是基础
教师专业认同是指教师思想、行为和态度上理解、接受教师这份工作,并树立专业理想,形成专业信念和专业情操。
教师核心素养中的信念素养的形成就是在专业认同中完成的。
认同教师职业的价值,立志终生从教,能够在与学生互动中感受到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愿意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等都是专业认同的具体表现。
我们依据教师成长阶段设计培训课程,逐步帮助教师建立专业认同。
适应期是专业认同的关键期,我们设计了以“从学生到教师”“教师的关键品格是什么”“我是丰台教育的一员”“我要成为怎样的教师”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围绕新教师的身份转换、师德、归属感、职业生涯规划四个核心问题,
采取专家引导、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团队拓展等方式开展培训,引导新教师走好专业发展的第一步。
成长期的教师最需要的是与同行的切磋和历练,丰台区有针对成长期教师的“师慧杯”等比赛。
成熟期教师最需要的是跨越学科甚至学段的边界,在更宽广的领域形成专业学习圈,我们设计了“春雨计划”,针对区级骨干教师,依托六个师范大学作为培训基地,开展短期脱产培训。
养成教师的专业反思是关键
教师核心素养中的专业素养除了依靠在院校学习中打
下基础以外,还要在反思中不断丰富、深化和发展。
从教师专业反思的内涵分析,专业反思的起点是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参照点是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作为教师研修机构,我们要做的就是为教师提供这样的反思参照点。
在实践层面,丰台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录制了2000多节教学课例,搭建了丰台区骨干教师课例在线平台,为年轻教师的专业反思提供支持;市级以上骨干教师针对校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导师带教”项目、退休名优教师的“银龄计划”为不同层次教师提供了与高手切磋的专业反思机会;与北师大合作的“春风计划”是针对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的访学项目,由北师大的导师直接指导学员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春晖计划”将建设30个特级教师工作站,招募市区级骨干教师和
优秀青年教师形成研究共同体,将特级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梳理、推广,发挥他们在促进学科教师、区域教师专业反思方面的作用。
在理论层面,与北京教育学院合作的“丰台区中小学课程领导力整体提升”项目,旨在从课程理论的角度引导教师关注课程育人,提升课程意识和整体把握课程的能力;与北师大合作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项目,从教学的角度为教师们带来关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等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促进教师在此框架内的专业反思。
教师专业反思实际上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而不断
发展。
除了传统的学科课程以外,当前的课程改革还要求增加学生主动提出的、来自社会和生活实际的、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自主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丰台区在这个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在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上也初步形成一些经验,但仍需提升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以提高实施水平。
形成教师的专业自觉是目标
教??专业自觉是指教师对专业工作的目标、领域、策略和效果评估有清晰的认知,并能主动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积极投身于教师工作,并不断地调试与改进,科学而理性地解决教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反思持续地提升教育教学
质量。
“专业认同―专业反思―专业自觉”也是一个循序渐进、动态调整、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师核心素养中的创新素养也只有在专业自觉的状态下才有可能实现。
群体性研究有利于帮助教师形成专业自觉。
除了常见的学校备课组、教研组的校本研修之外,丰台区建设集群教师发展中心,构建跨校、跨学科、跨学段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特级教师工作站,构建以学科课程教学为主要研究范围的,跨校、跨学段的研究共同体;建设更多依托具体研究项目的共同体。
制度优化有利于保障教师形成专业自觉。
我们通过三个方面提供了保障:第一,在学分结构上,将校本研修和集群、集团研修的权重扩大到20学分,充分体现培训重心下移,
突出集群、集团、校本培训的个性化需求;第二,在学分赋分上,将传统的教研活动的权重与培训课程等值,将与教师日常教学、课程改革关联度最大的教研活动、研讨课的权重增大,减轻教师负担,切实做到研训合一;第三,在学分认定上,研制《丰台区中小学教师学习活动学分认定办法》,
鼓励教师自觉自愿地开展学习研究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凡是与教师工作有关的学习研究活动,能够提供相关证据的,均可以给予认定。
教师发展是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在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要达到提高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的目标,
研究教师发展规律,探析教师发展路径是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