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定性分析物理实验报告
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光谱分析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使用光谱仪进行光谱分析,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详细讲解了实验步骤与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光谱,得到了它们特有的光谱图,同时对于光谱产生的原理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引言:光谱分析是基于物质吸收光能带来的特定能量跃迁,通过分析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可以得到物质的光谱特征,从而用于物质的鉴定和定性定量分析等方面。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光谱仪对不同材料进行光谱分析,探究其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进一步了解光谱分析的应用。
方法与步骤:1.实验器材准备:光谱仪、样品(例如金属样品或化合物溶液)、光源、计算机和相关软件等。
2.样品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制备所需样品。
3.光谱仪的调试:启动光谱仪,并根据相关要求进行调整和校准,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4.样品光谱测量:将样品置于光谱仪的样品台上,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和光强设置,点击“开始”进行光谱测量。
5.数据分析与保存:根据实验要求,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保存相应的光谱图和数据文件。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不同材料的光谱图像,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与讨论。
对于金属样品而言,我们发现了金属元素各自的光谱特征线,这些特征线可以用于金属的鉴别和分析。
而对于化合物溶液样品,我们发现在特定的波长下,溶液的吸收峰强度会有所变化,通过量化这些变化,我们可以进行溶液的定性定量分析。
本实验结果表明,光谱分析在物质鉴定和定性定量分析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光谱资料丰富,能够提供大量有关物质组成和结构的信息,为科学家们在实验室研究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工具。
结论:光谱分析实验通过使用光谱仪测量不同材料的光谱图,得到了它们特有的光谱特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光谱分析在物质鉴定和定性定量分析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王五,赵六.光谱分析及其应用.化学通讯,20XX:20-25.。
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光谱分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光谱分析引言:光谱分析是研究材料和物体的光谱特性的一种方法。
通过将光线分离为不同波长的成分,我们可以分析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光谱分析在化学、物理、天文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光谱分析的方法探究不同物质的光谱特性,并了解光谱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材料与方法:1.实验仪器:光谱仪、光源(例如白炽灯、氢灯等)、不同材料(例如氢气、氧气、干净的玻璃片等)2.实验步骤:a.打开光谱仪并预热,调整光对准器使得光束准确地进入光源。
b.依次放入不同的材料,记录下光谱图。
c.分析光谱图,探究不同波长的光的强度分布以及可能的起因。
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首先使用白炽灯作为光源,并将玻璃片放置在光谱仪的光路上。
当观察到光谱图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连续的彩虹色带。
这是因为白炽灯发出的光是由连续的波长范围所组成的。
接下来,我们用氢气和氧气填充两个不同的容器,并将它们放在光谱仪的光路上。
观察到的光谱图显示出了不同的特征性线条,这是因为氢和氧分子的能级结构限制了它们可能吸收和发射的光的波长。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光谱图中的强度分布。
在白炽灯下观察到的光谱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红色光的强度随波长的增加而增加,而蓝色光的强度随波长的减小而减小。
这是因为白炽灯主要发射红光和蓝光,并且它们在可见光谱范围内具有不同的波长。
在氢气和氧气的光谱图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不同波长的光的强度分布不同。
这反映了氢和氧分子的能级结构,不同的能级跃迁导致了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和发射。
通过光谱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不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例如,通过观察到特定波长的光谱线条,我们可以确定氢气和氧气的存在。
光谱分析还可以用于判断材料的纯净度,例如观察到特定的光谱线条可能意味着材料存在杂质。
结论:通过光谱分析的实验,我们了解了不同物质的光谱特性,并通过光谱图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了不同波长光的强度分布。
光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在物质分析、结构研究以及其他相关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光谱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光谱仪器对物质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进行测量和分析,探究不同物质在可见光范围内的特征光谱并研究其应用。
实验器材:1. 光谱仪器:利用光栅原理进行光谱分析的仪器。
2. 小样品盒:用于放置待测样品的盒子。
3. 可见光源:作为样品激发光源。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光谱仪器放置于无干扰光线的环境中,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b) 确保光源的稳定性和光强,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c) 调整光谱仪器的光栅角度,使其处于最佳状态。
2. 测量吸收光谱:a) 将待测样品放置于样品盒中,确保样品与仪器之间的光路畅通。
b) 打开光谱仪器并选择吸收模式,调整光谱仪器的参数如波长范围和扫描速度。
c) 通过光谱仪器的显示屏,观察和记录样品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光谱。
3. 测量发射光谱:a) 将待测样品以固、液体或气体形式放置于样品盒中。
b) 打开光谱仪器并选择发射模式,调整光谱仪器的参数如波长范围和扫描速度。
c) 通过光谱仪器的显示屏,观察和记录样品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发射光谱。
4. 实验数据分析:a) 对于吸收光谱,根据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推测样品中存在的吸收物质以及其浓度。
b) 对于发射光谱,根据发射峰的位置和强度,推测样品中存在的发射物质以及其性质。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地获取并记录了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数据。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对样品中的物质进行了分析和推测。
在吸收光谱中,我们观察到了一些特征吸收峰。
根据这些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我们可以推测样品中存在的吸收物质及其浓度。
这对于分析样品组成、质量和纯度具有重要意义,并在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在发射光谱中,我们观察到了样品中的发射峰。
通过这些发射峰的特征,我们可以推测样品中存在的发射物质及其性质。
这对于材料科学、能源研究和光电子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光谱分析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析手段,不仅可以用于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还可以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机制。
光谱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熟悉光谱仪器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3. 学习利用光谱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谱法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现象来分析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方法。
根据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或发射特性,可以识别和定量分析物质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 吸收光谱法:当一束单色光通过物质时,物质中的某些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导致光强减弱。
通过测量光强随波长的变化,可以确定物质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2. 发射光谱法:当物质受到激发时,分子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然后返回基态并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
通过测量发射光的光谱,可以确定物质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荧光光谱仪、比色皿、移液器等。
2. 试剂:待测溶液、标准溶液、空白溶液、酸碱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吸收光谱法实验(1)配制标准溶液:根据实验要求,准确配制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
(2)测量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将标准溶液置于比色皿中,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3)绘制标准曲线: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将待测溶液置于比色皿中,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5)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根据待测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找对应的浓度。
2. 发射光谱法实验(1)激发待测物质:将待测物质置于荧光光谱仪的样品室中,使用激发光源激发物质。
(2)测量发射光谱:记录激发后的物质发射的光谱。
(3)分析发射光谱:根据发射光谱的峰位、峰强和峰形,确定物质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吸收光谱法实验(1)标准曲线:绘制了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浓度曲线,线性关系良好。
(2)待测溶液的浓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为X mol/L。
物质光谱的定性分析报告和三棱镜折射率随光谱波长变化的规律研究(华工大学物理实验参考)
实验24 《光的色散研究》实验提要实验课题与任务《光的色散研究》实验课题任务是:当入射光不是单色光并且入射到三棱镜上时,虽然入射角对各种波长的光都一样,但出射角并不一样,明确折射率也不一样。
对于一般的透明材料来说,折射率随波长的减小而增大。
如紫光波长短,折射率大,光线偏折也大;红光波长长,折射率小,光线偏折小。
折射率n 随波长λ又而变的现象称为色散。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设计出《光的色散研究》的整体方案,内容包括:写出实验原理和理论计算公式,研究测量方法,写出实验内容和步骤,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展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做好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果,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也可按书写科学论文的格式书写实验报告。
设计要求⑴ 通过查找资料,并到实验室了解所用仪器的实物以与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找出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推导出计算公式,在此根底上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⑵选择实验的测量仪器,设计出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
⑶ 掌握用分光计测定三棱镜顶角和最小偏向角的原理和方法,并求出物质的折射率。
⑷ 用分光计观察谱线,并测定玻璃材料的色散曲线λ~n ; ⑸应该用什么方法处理数据,说明原因。
⑹ 实验结果用标准形式表达,即用不确定度来表征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实验仪器给定分光仪、平面镜、三棱镜、高压汞灯、钠光灯实验提示最小偏向角min δ。
与入射光的波长有关,折射率也随不同波长而变化。
折射率n 与波长λ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色散曲线。
本实验以高压汞灯为光源,各谱线的波长见附录。
用汞灯的光谱谱线的波长作为数据,测量其通过三棱镜后所对应的各最小偏向角,算出与min δ对应的n 值,在直角坐标系中做出三棱镜的λ~n 色散曲线。
用同一个三棱镜测出钠光谱谱线的最小偏向角,计算相对应的折射率,用图解插值法即可在三棱镜的色散曲线上求出钠光谱谱线的波长。
教师指导(开放实验室)和开题报告1学时;实验验收,在4学时内完成实验;提交整体设计方案时间学生自选题后2~3周内完成实验整体设计方案并提交。
光谱分析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光谱仪(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等)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学会如何通过光谱分析技术来鉴定物质、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并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光谱分析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电磁辐射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的分析方法。
当物质与电磁波相互作用时,会发生能量转移,从而产生吸收、发射或散射现象。
通过分析这些现象,可以获得有关物质的定量和定性信息。
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于物质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吸光度来定量分析物质的浓度。
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基于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通过分析红外光谱中的吸收峰来鉴定物质的结构。
3. 荧光光谱仪:基于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和荧光发射特性,通过分析荧光光谱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三、主要仪器设备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3. 荧光光谱仪4. 标准样品5. 待测样品6. 空白溶液四、实验内容和原理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实验- 原理: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吸光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 步骤:配制标准溶液,测量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测定待测样品的浓度。
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实验- 原理:根据红外光谱的吸收峰位置和强度,鉴定物质的结构。
- 步骤:将待测样品制成薄片,进行红外光谱扫描,与标准光谱图进行比对,鉴定物质的结构。
3. 荧光光谱仪实验- 原理:根据物质的荧光发射光谱,研究物质的性质。
- 步骤:将待测样品制成薄片,进行荧光光谱扫描,分析荧光光谱,研究物质的性质。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实验数据:- 标准溶液浓度:C1, C2, C3, ...- 吸光度:A1, A2, A3, ...- 标准曲线:y = ax + b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实验数据:- 待测样品红外光谱图3. 荧光光谱仪实验数据:- 待测样品荧光光谱图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实验结果:- 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² > 0.99。
光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使用光谱仪进行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光谱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原理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现象,通过分析其光谱特征,实现对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根据光谱产生的原因,光谱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原子光谱:由原子外层电子的跃迁产生,如发射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
2. 分子光谱:由分子内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产生,如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
3. 固体光谱:由固体中电子、离子、晶格振动等产生,如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等。
本实验主要涉及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光谱特征,实现对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光谱仪样品池、氢氘灯、钨灯等。
2. 试剂:荧光黄、水、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铁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激发光谱测定(1)将荧光黄溶液倒入样品池,设定激发波长范围为200-500nm,步长为5nm。
(2)打开氢氘灯,调整光谱仪至激发光谱模式,记录荧光黄溶液的激发光谱。
(3)根据激发光谱,确定荧光黄溶液的最大激发波长。
2. 发射光谱测定(1)根据最大激发波长,设定发射光谱的检测范围为最大激发波长两侧各100nm,步长为5nm。
(2)打开钨灯,调整光谱仪至发射光谱模式,记录荧光黄溶液的发射光谱。
(3)根据发射光谱,确定荧光黄溶液的最大发射波长。
3. 物质定量分析(1)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铁溶液。
(2)按照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测定方法,分别记录各溶液的光谱。
(3)根据标准曲线法,确定各溶液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1)荧光黄溶液的激发光谱在440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发射光谱在540nm处出现最大发射峰。
(2)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铁溶液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分别与荧光黄溶液的光谱相似。
光谱科学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光谱分析技术,了解物质的光谱特性,掌握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学会运用光谱技术进行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光谱分析是研究物质的光学性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物质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波长、强度和结构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状态等信息。
光谱分析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原子光谱、分子光谱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分子光谱仪、标准样品、待测样品等。
2. 试剂:无水乙醇、乙腈、丙酮、苯、甲醇、正己烷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与标准样品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备成待测溶液。
2.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将待测溶液置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并与标准样品进行比较,确定物质的浓度。
3. 红外光谱分析:将待测样品与标准样品分别进行红外光谱扫描,比较其红外光谱图,确定物质的官能团和分子结构。
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将待测样品与标准样品分别进行原子吸收光谱扫描,比较其吸光度,确定物质的浓度。
5. 分子光谱分析:将待测样品与标准样品分别进行分子光谱扫描,比较其光谱图,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状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确定待测样品中各物质的浓度,并与标准样品进行比较,得出待测样品的组成。
2.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待测样品中各物质的官能团和分子结构,并与标准样品进行比较,得出待测样品的组成。
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结果:通过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确定待测样品中各物质的浓度,并与标准样品进行比较,得出待测样品的组成。
4. 分子光谱分析结果:通过分子光谱分析,确定待测样品中各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状态,并与标准样品进行比较,得出待测样品的组成。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中,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和分子光谱等多种光谱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实验二光谱定性分析
实验二光谱定性分析由于光谱定性分析方法比化学定性分析方法灵敏、快速、简单以及所需样品少等优点,所以被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的目的:(1)掌握定性分析的方法及仪器的使用;(2)定性分析黄铜中所含的杂质。
一、原理将少量的分析样品放在火焰、电弧或电火花等光源中激发,从而发射出代表每一元素的辐射,用摄谱仪拍摄光谱,从光谱底片中查找某元素所产生的特征谱线,来识别该元素的有无,这就是光谱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检查样品中是否含有某一种或某几种元素的分析,叫指定分析;另一类是检查全部所有组成元素的分析,叫全分析。
原则上讲,元素周期表中的九十余种元素都能利用其特有的光谱来进行定性分析,但实际上,有些气体元素的原子很难激发,故一般能分析的元素有七十几种。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等一些激发势能较低的元素,用火焰光源便能激发,多数元素可用直流电弧、交流电弧及高压火花等光源进行激发,这些光源有两个职能:⑴提供足够的能量,使样品转化为蒸气状态而进入放电间隙中;⑵提供高速运动的粒子,用以碰撞蒸发出来的原子,使其获得足够的能量而受激。
实际上蒸发和激发的两个过程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一般采用交流电弧光源的定性分析最为方便,而且它具有与直流电弧相近的灵敏度,在我们的实验室中,就采用交流电弧作为激发光源。
光谱定性分析的关键在于认识元素的光谱线,每一种元素都有很多光谱线,在进行定性分析时,要选择所谓“灵敏线”,这些线也就是“最后线”,就是当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少而最后消失的几条谱线(灵敏线不一定是这个元素的最强线)。
定性分析就是利用灵敏线来进行分析的。
仅在底片上找几条灵敏线,还不能肯定该元素的存在,因为可能在灵敏线位置上(或附近)有其它元素的谱线发生重叠干扰,故选择分析线时,要注意两个原则:⑴灵敏;⑵不重叠。
二、仪器与装置31WII平面光栅摄谱仪,9W测微光度计,8W光谱映谱仪三、实验内容与方法在定性分析时,将铜棒表面用砂纸摩擦干净后,直接作为上下电极进行激发。
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验题目】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目的】1、把握光谱定性分析的一样原理和方式。
2、把握光谱定量分析的一样原理和方式。
3、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的利用方式。
【实验原理】但当原子受到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历时,原子由于与高速运动的气态粒子和电子彼此碰撞而取得了能量,使原子中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十分不稳固的,在极短的时刻内便跃迁至基态或其它较低的能级上。
当原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基态或其它较低的能级的进程中,将释放出多余的能量,这种能量是以必然波长的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的,其辐射的能量可用下式表示:△E=E2-E1=hv谱线波长:λ=c/v每一种元素因其原子结构不同,受激发后都能够产生自己的特点光谱,每一种元素的特点光谱通常包括有很多谱线,谱线的强度各不相同。
一个试样如含有假设干种元素,谱线上就有这假设干种元素的特点光谱,特点光谱的条数多少与各元素含量高低有关。
当某元素含量降低时,其光谱中的弱线接踵消失,而不被检出。
最后消失的几条谱线叫“灵敏线”定性分析一样只需找出某元素的灵敏线即可确信该元素的存在。
光谱分析依照这些元素的特点光谱就能够够准确无误的辨别元素的存在(定性分析),而这些光谱线的强度又与试样中该元素的含量有关,因此又可利用这些谱线的强度来测定元素的含量(定量分析)。
当温度一按时,光谱线的强度与试样中该元素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以下体会公式:I=a C blgI=blgc+lga【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IRIS INTREPIDⅡ XSP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直读仪。
(2)试剂:氩气;未知样品;钙、镁保准储蓄液:100ug/mL;蒸馏水。
【实验内容与步骤】1、定性分析按仪器操作规程,设置仪器参数,点燃等离子体,运行全谱命令,对未知样品进行分析。
仪器要紧参数:高频功率,1150W;冷却气流量,15L/min;辅助气流量,/min;载气压力,25psi;蠕动泵转速,120r/min;溶液提升量,min。
发射光谱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实验项目:发射光谱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实验题目】发射光谱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实验目的】1、掌握光谱定性分析的一般原理和方法;2、掌握光谱定量分析的一般原理和方法;3、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原子受到外部能量如被热能或电能作用时,会激发到不稳定状态。
激发态原子极不稳定,在短时间内会跃迁回基态或其他较低能级上,释放能量。
被激发的原子或离子产生线状谱线。
原子发射光谱线的波长反映的是单个光子的辐射能量,它取决于跃迁前后量能级的能级差,即:λ= hc/(E2 -E1)= hc/△E由于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故其发射光谱的谱线波长也不同,根据各元素的特征谱线,可判断相应的元素存在与否。
一个元素有很多谱线,期中最易激发的谱线称为该元素的“灵敏线”或“最后线”。
如为确定试样中某元素存在与否,只需根据几条灵敏线的出现与否即可作出判断。
这是发射光谱定性分析的依据。
谱线强度与试样中该元素的含量有关。
当温度一定时,谱线强度与元素浓度间的关系符合下列经验公式:I=ac blgI=blgc+lga此式是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仪器与试剂】仪器:ICP-AES光谱仪试剂:氩气;Ca、Mg标准贮备液(1mg/mL);纯硝酸;自来水;二次蒸馏水【实验内容与步骤】1、定性分析定性分析包括确定分析元素和分析谱线,通常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通过全谱谱图对样品中的元素进行更详细的了解,全谱谱图包涵样品中所有元素的所有谱线,样品的所有信息都包括在两张全谱谱图中(UV和Vis,以345nm为分界线),通过全谱谱图可以对未知样品进行定性分析,或证明某些元素的存在。
对于未知样品,首先点击“Run”选择“Fullframe”命令,获得样品的UV和Vis全谱,然后点击观测到的某条强谱线,用谱线库对其进行鉴定,同时寻找该元素的其他二级谱线进行辅助证明。
如果要证明某元素的存在,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可以先建立一个含有待测元素的方法,选择所需元素和相应谱线,然后准备一份含有待测元素的溶液,它可以是典型样品或合成样品,并运行全谱命令,得到的全谱谱图中就会将选定元素和谱线标记出来。
紫外定性实验报告
1. 理解紫外-可见光谱定性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紫外-可见光谱仪器的操作技能。
3. 通过紫外光谱定性分析,识别和鉴定未知化合物。
4. 熟悉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对紫外和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当不同波长的单色光通过被分析的物质时,物质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导致光的强度减弱。
这种吸收现象与物质的分子结构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吸收光谱来鉴定物质的种类。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通常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部分。
定性分析是通过比较未知样品的吸收光谱与已知化合物的标准光谱,确定未知样品的化学结构。
定量分析则是通过测量样品的吸光度或透光率,计算出样品中特定物质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 紫外-可见光谱仪- 紫外-可见光吸收池- 移液器- 电子天平- 烧杯- 试剂瓶2. 试剂:- 未知样品溶液- 标准溶液(已知浓度)- 水或其他溶剂1. 标准溶液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的标准物质,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
2. 未知样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的未知样品,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未知样品溶液。
3. 吸收光谱的测定:- 将标准溶液和未知样品溶液分别倒入紫外-可见光吸收池中。
- 将吸收池放入紫外-可见光谱仪中,设置合适的波长范围和步长。
- 测量标准溶液和未知样品溶液在各个波长下的吸光度或透光率。
4. 数据处理和分析:- 将测量得到的吸光度或透光率数据输入计算机,绘制吸收光谱曲线。
- 将未知样品的吸收光谱曲线与标准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进行比较,确定未知样品的化学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 在紫外-可见光谱仪上,绘制标准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观察其特征峰和形状。
2. 未知样品的吸收光谱曲线:- 在紫外-可见光谱仪上,绘制未知样品的吸收光谱曲线,观察其特征峰和形状。
3. 定性分析:- 将未知样品的吸收光谱曲线与标准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进行比较,确定未知样品的化学结构。
光谱定性分析实验报告
光谱定性分析实验报告1. 引言光谱定性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对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或发射光谱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物质的成分、性质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光谱定性分析的方法,对给定的几种物质进行鉴定和分析。
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 材料•溶液:待测物质溶液A、B、C、D•光谱仪:XX型光谱仪•试管:4个2.2 方法1.将待测物质溶液A、B、C、D分别取少量加入4个试管中;2.打开光谱仪,调整波长范围为可见光范围;3.依次将试管中的溶液放入光谱仪中,记录下每种溶液的吸收或发射光谱;4.根据吸收或发射光谱的特征,对每种溶液进行定性分析。
3. 实验结果3.1 溶液A的光谱溶液A在可见光范围内呈现出红色光谱,表明溶液A中存在某种物质吸收了其他波长的光,只能反射红色光。
3.2 溶液B的光谱溶液B在可见光范围内呈现出蓝色光谱,表明溶液B中存在某种物质吸收了其他波长的光,只能反射蓝色光。
3.3 溶液C的光谱溶液C在可见光范围内呈现出绿色光谱,表明溶液C中存在某种物质吸收了其他波长的光,只能反射绿色光。
3.4 溶液D的光谱溶液D在可见光范围内呈现出黄色光谱,表明溶液D中存在某种物质吸收了其他波长的光,只能反射黄色光。
4.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溶液A、B、C、D中分别存在某种物质,使得它们只能反射红色、蓝色、绿色和黄色光。
进一步分析这些物质的光谱特征,结合已知的化学物质的吸收光谱,可以进一步确定溶液A、B、C、D中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5. 结论通过光谱定性分析的方法,我们成功鉴定了溶液A、B、C、D中存在的物质分别为某种吸收红色、蓝色、绿色和黄色光的物质。
进一步的定性分析还需要综合其他实验数据和化学知识。
6. 总结光谱定性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光谱特征,能够快速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光谱仪、调整波长范围,并结合化学知识对光谱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光谱定性分析物理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光谱定性分析物理实验报告篇一: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题目】红外光谱分析实验二、【实验目的】1.了解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2.掌握红外光谱分析的基础实验技术3.学会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样品测试4.掌握几种常用的红外光谱解析方法三、【实验要求】利用所学过的红外光谱知识对碳酸钙、聚乙烯醇、丙三醇、乙醇的定性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样品制备方法;并对其谱图给出基本的解析。
四、【实验原理】红外光是一种波长介于可见光区和微波区之间的电磁波谱。
波长在0.78〜300卩m通常又把这个波段分成三个区域,即近红外区:波长在0.78〜2.5卩m (波数在12820〜4000cm-1),又称泛频区;中红外区:波长在2.5〜25卩m(波数在4000〜400cm-1),又称基频区;远红外区:波长在25〜300卩m(波数在400〜33cm-1)又称转动区。
其中中红外区是研究、应用最多的区域。
红外区的光谱除用波长入表征外,更常用波数(wavenumber)c表征。
波数是波长的倒数,表示单位厘米波长内所含波的数目。
其关系式为:作为红外光谱的特点,首先是应用面广,提供信息多且具有特征性,故把红外光谱通称为"分子指纹"。
它最广泛的应用还在于对物质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
用红外光谱法可以根据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来推断未知物的结构,依照特征吸收峰的强度来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其次,它不受样品相态的限制,无论是固态、液态以及气态都能直接测定,甚至对一些表面涂层和不溶、不熔融的弹性体(如橡胶)也可直接获得其光谱。
它也不受熔点、沸点和蒸气压的限制,样品用量少且可回收,是属于非破坏分析。
而作为红外光谱的测定工具-红外光谱仪,与其他近代分析仪器(如核磁共振波谱仪、质谱仪等)比较,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便宜。
因此,它已成为现代结构化学、分析化学最常用和不可缺少的工具。
根据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谱图中每一个特征吸收谱带都对应于某化合物的质点或基团振动的形式。
光谱定性分析实验报告
光谱定性分析实验报告光谱定性分析实验报告引言:光谱定性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科学实验方法,通过观察物质在不同波长的光线下的吸收或发射特性,来确定其组成和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光谱定性分析方法,对几种常见物质进行鉴定和分析。
实验材料与方法:本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包括光谱仪、样品容器和光源。
首先,准备待测物质的溶液,并将其分别放入样品容器中。
然后,将样品容器放入光谱仪中,调整光谱仪的波长范围和光强度,以获取准确的光谱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样品A:经过光谱仪的测量,我们观察到样品A在波长为400-500nm的紫色光下发出强烈的蓝色荧光。
这提示我们样品A可能含有某种荧光物质,进一步的分析可能需要通过比对已知荧光物质的光谱数据来确定其成分。
2. 样品B:在波长为600-700nm的红色光下,样品B呈现出明显的吸收峰。
这表明样品B可能含有某种吸收特定波长光线的物质。
结合其他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样品B可能为某种有机化合物。
3. 样品C:样品C在波长为500-600nm的绿色光下显示出较强的吸收峰。
这提示我们样品C可能含有某种吸收绿光的物质。
进一步的分析可以通过与已知物质的光谱数据进行比对,来确定样品C的成分。
4. 样品D:在波长为400-500nm的紫色光下,样品D发出微弱的荧光。
这可能意味着样品D中含有一种具有荧光特性的物质。
进一步的实验可以通过测量其荧光的发射光谱,来确定其成分和性质。
结论:通过光谱定性分析实验,我们成功地对几种常见物质进行了鉴定和分析。
样品A可能含有某种荧光物质,样品B可能为某种有机化合物,样品C可能含有吸收绿光的物质,样品D可能含有具有荧光特性的物质。
进一步的实验和比对已知物质的光谱数据,可以进一步确定这些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实验的局限性与展望:本实验仅仅是对几种常见物质进行了初步的光谱定性分析,结果仅供参考。
在进一步研究中,可以采用更精确的光谱仪和更多的样品,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发射光谱定性分析
实验一发射光谱定性分析1.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是根据受激发的物质所发射的光谱来判断其组成的一门技术。
在室温下,物质中的原子处于基态(E0),当受外能(热能、电能等)作用时,核外电子跃迁至较高的能级(E n),即处于激发态,激发态原子是十分不稳定的,其寿命大约为10-8s。
当原子从高能级跃迁至低能级或基态时,多余的能量以辐射形式释放出来。
其辐射能量与辐射波长之间的关系用爱因斯坦——普朗克公式△E=E n-E i=hc/λ(1)式中,E n、E i为高能级和低能级的能量,h为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λ为波当外加的能量足够大时,可以把原子中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激发到无限远,使原子成为离子,这种过程称为电离。
当外加能量更大时,原子可以失去二个或三个外层电子成为二级离子或三级离子,离子的外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跃迁,辐不同,受激后只能辐射出特征光谱。
这种特征光谱仅由该元素的原子结构而定,与该元素的化合物形式和物理状态无关,这就是发射光谱定性分析的依据。
定性分析就是根据试样光谱中某元素的特征光谱是否出现,来判断试样中元素是否存都找出来,一般只要找出2-3条灵敏线,所谓灵敏线也叫最后线,即随着试样中该元素的含量不断降低而最后消失的谱线,它具有较低的激发电位,因而常常是用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是在同一块感光板上并列摄取试样光谱和铁光谱,然后在光谱投影仪上将谱片放大20倍,使感光板上的铁光谱与“元素光谱图”上的铁光谱重合。
此时,若感光板上的谱线与“元素光谱图”上的某元素的灵敏线相重合,即表示该元素存在。
还可以根据元素所出现的谱线,找出其谱线强度的最小级次,按表估计该元素的大概含量。
仪器:31WIA平面光栅摄谱仪,ADE-20型交直流电弧发生器,WTY型光谱投影仪,1.(1)31WIA电极用金属夹固定在电极架上,电极的位置可以上下、左右、前后移动。
在燃弧前,利用照光灯调节好电极的位置,使其光影间隙充满中间光阑,使分析隙(即电极间的放电区)其作用是使光源发出的光较多地进入狭缝,使狭缝各点上照度均匀,靠近电极架是第一透镜,它将电极成象(倒象)在第二透镜架上的遮光板上,第二透镜架上装有一遮光板称“中间光阑”,板上有六个不同高度的长方形孔,孔的高度由数字标出,中间光阑的作用一是用以调节电极间的距离,使每次测定总是截取光源同一部分,可保证弧光沿着光轴进入摄谱仪,二是起弧时,红热的电极辐射出连续背景,由遮光板遮去,仅使弧光通过遮光板上的孔而进入摄谱仪,第一、二透镜起聚光作用,第三透镜贴近狭缝,其作用是保证入射光束充满准直透镜,三只透狭缝是一个精密部件,由两片锋利刀片组成,谱线是狭缝单色像,狭缝的任何缺损和沾污会直接影响谱线轮廓和强度的均匀性,使用时要防止碰伤刀口,狭缝宽度最小不能低于2μm调焦目的是调节狭缝处于反光镜焦平面上,使狭缝成象清晰,由狭缝后面调节调节狭缝的倾斜角,使谱线平行于板移方向,以免两行光哈特曼光阑位于第三镜和狭缝之间,用于控制狭缝使在光谱板上得到不同高度、不同位置的光谱。
实验四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实验目的】1.学习原子发射光谱仪的摄
【实验步骤】 1. 将粉末试样装入下电极小孔中,为防止燃弧时试样喷溅,用干净小玻璃棒压紧,同时操作过程中要防止 试样污染。 2. 在暗室中将感光板装入板盒,切记勿把感光板装反方向,然后把板盒装在摄谱仪上,此过程切勿使感光 板曝光。 3. 摄谱 (1)摄谱条件:依据分 析试样所需的波长 范围选用中心波 长。照仪器说明书 给出指标,某中心 波长所对 应的光栅转角、狭缝调 焦和狭缝倾角 等设置仪器参数 (仪器操作详见 实验“铅锌 矿烟道灰中锗的 光谱定量 分析”后附录)。为消除二级光谱重叠,在第三聚光镜套上“1”号滤光片。根据样品情况确定工作电流和曝光 时间,制成记录表格(见表 5-6)。 (2)摄谱:在摄谱时,先把铁电极固定在电极架上,把哈特曼光栏置于 2、5、8 位置摄取铁光谱。然后 在光栏其余位置摄样品谱线。未知物的全分析需采用从低电流到大电流,短曝光时间和长曝光时间的分段 曝光方法摄谱。 (3)显影、定影
MPa;消解时间 8 min。 (2)Spectro Ciros-Vison SOP垂直观测型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德国斯派克分析仪器公司)。ICP 工作条件:高频电源入射功率1.0 kW;冷却气流量15 L ·min-1;辅助气流量0. 2 L·min-1;载气压力380 kPa; 样品流速1 mL ·min-1;进样时间30 s;积分时间3 s。 2. 试剂与标准溶液
表 定影液配方
水
600 mL
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 无水 Na2SO3 醋酸(28%)
240 g 15 g 48 mL (或冰醋酸 15 mL)
硼酸
7.5 g
明钒
15 g
加水至 1 L
试样制备:把待分析试样粉碎,用玛瑙研钵磨成粉末状待分析。 摄谱条件:中心波长 300 nm;狭缝宽度 5 m;中间光栏 3 mm;电极距离 5 mm。操作记录见表 5-6。
光谱分析实践报告范文(2篇)
第1篇一、引言光谱分析是一种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特性来研究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光谱分析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等。
本报告旨在通过光谱分析实践,了解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在物质鉴定中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光谱仪器的操作技能;3. 学会利用光谱分析鉴定物质。
三、实验原理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当物质受到一定波长的光照射时,物质内部的电子会吸收能量,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当电子从高能级回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能量,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电子能级结构,因此发射的光谱线也不同。
通过对比样品的光谱与标准物质的光谱,可以鉴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四、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光谱仪、光谱工作站、样品室、光源、光栅等;2. 试剂:标准物质、待测物质、溶剂等。
五、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物质和标准物质分别制成溶液;2. 仪器调试:开启光谱仪,调整光源、光栅等参数,使仪器达到最佳工作状态;3. 光谱采集:将样品溶液放入样品室,进行光谱采集;4.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光谱数据输入光谱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5. 结果分析:将待测物质的光谱与标准物质的光谱进行对比,鉴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样品制备:将待测物质和标准物质分别溶解于溶剂中,制成溶液;2. 仪器调试:调整光源、光栅等参数,使仪器达到最佳工作状态;3. 光谱采集:将待测物质和标准物质的光谱分别采集,并输入光谱工作站;4.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光谱数据进行基线校正、平滑处理等;5. 结果分析:对比待测物质的光谱与标准物质的光谱,发现待测物质与标准物质具有相似的光谱线,从而鉴定出待测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光谱分析实践,我们掌握了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了光谱仪器的操作技能,并成功利用光谱分析鉴定了待测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查询物质光谱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使用光谱仪器进行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3. 掌握光谱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谱分析是一种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特性,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根据光谱的类型,可分为吸收光谱、发射光谱、散射光谱等。
1. 吸收光谱: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某种物质时,物质中的某些特定能级的电子会吸收光子,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未被吸收的光通过物质后,光强减弱,形成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具有特征性,可以用于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 发射光谱:当物质中的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释放出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
根据激发态的能级,发射光谱可分为荧光光谱和磷光光谱。
荧光光谱具有时间短暂、强度较高的特点,磷光光谱具有持续时间较长、强度较低的特点。
3. 散射光谱: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某种物质时,物质中的分子、原子等粒子会对光进行散射,形成散射光谱。
散射光谱可用于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样品池、标准溶液、待测溶液等。
2. 实验试剂:无水乙醇、氯化钠、碘化钾、苯、乙醚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溶液的配制:按照实验要求,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标准物质,用无水乙醇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
2. 待测溶液的配制:按照实验要求,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待测物质,用无水乙醇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待测溶液。
3. 吸收光谱测定:将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分别倒入样品池中,放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选择合适的波长,测量溶液的吸光度。
4. 荧光光谱测定:将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分别倒入样品池中,放入荧光光谱仪,选择合适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测量溶液的荧光强度。
5.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光谱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绘制光谱图,分析物质的组成和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吸收光谱分析:通过比较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的吸收光谱,可以判断待测物质中是否存在特定官能团或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光谱定性分析物理实验报告
篇一: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
红外光谱分析实验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2.掌握红外光谱分析的基础实验技术
3.学会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样品测试
4.掌握几种常用的红外光谱解析方法
三、【实验要求】
利用所学过的红外光谱知识对碳酸钙、聚乙烯醇、丙三醇、乙醇的定性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样品制备方法;并对其谱图给出基本的解析。
四、【实验原理】
红外光是一种波长介于可见光区和微波区之间的电磁
波谱。
波长在0.78~300μm。
通常又把这个波段分成三个区域,即近红外区:波长在0.78~2.5μm(波数在12820~4000cm-1),又称泛频区;中红外区:波长在2.5~25μm(波数在4000~400cm-1),又称基频区;远红外区:波长在25~300μm(波数在400~33cm-1),又称转动区。
其中中红外区是研究、应用最多的区域。
红外区的光谱除用波长λ表征外,更常用波数(wavenumber)σ表征。
波数是波长的倒数,表示单位厘米波长内所含波的数目。
其关系式为:
作为红外光谱的特点,首先是应用面广,提供信息多且具有特征性,故把红外光谱通称为"分子指纹"。
它最广泛的应用还在于对物质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
用红外光谱法可以根据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来推断未知物的结构,依照特征吸收峰的强度来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其次,它不受样品相态的限制,无论是固态、液态以及气态都能直接测定,甚至对一些表面涂层和不溶、不熔融的弹性体(如橡胶)也可直接获得其光谱。
它也不受熔点、沸点和蒸气压的限制,样品用量少且可回收,是属于非破坏分析。
而作为红外光谱的测定工具-红外光谱仪,与其他近代分析仪器(如核磁共振波谱仪、质谱仪等)比较,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便宜。
因此,它已成为现代结构化学、分析化学最常用和不可缺少的工具。
根据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谱图
中每一个特征吸收谱带都对应于某化合物的质点或基团振动的形式。
因此,特征吸收谱带的数目、位置、形状及强度取决于分子中各基团(化学键)的振动形式和所处的化学环境。
只要掌握了各种基团的振动频率(基团频率)及其位移规律,即可利用基团振动频率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来确定吸收谱带的归属,确定分子中所含的基团或键,并进而由其特征振动频率的位移、谱带强度和形状的改变,来推定分子结构。
五、【仪器与试剂】
1.仪器:spectrumone-b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美国铂金埃尔默公司)
2.试剂:碳酸钙、溴化钾、丙三醇、乙醇(均为分析纯);聚乙烯醇(化学纯)。
3.红外光谱仪(FT)的构造及工作原理(1)光源
红外光谱仪(FT)中所用的光源通常是一种惰性固体,用电加热使之发射高强度连续红外辐射,如空冷陶瓷光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黑体空腔光源被研制出来。
它的输出能量远远高于空冷陶瓷光源,可达到60%以上。
(2)迈克尔逊干涉仪
其作用是将光源发出的红外辐射转变成干涉光,特点是输出能量大、分辨率高、波数精度高(它采用激光干涉条纹准确测定光差,故使其测定的波数更为精确)、且扫描平稳、
重线性好。
(3)探测器
其作用是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特点是扫描速度快(一般在1s内可完成全谱扫描)、灵敏
度高。
(4)计算机
特点是各种数据处理快,且具有色散型红外光谱仪所不具备的多种功能。
(5)样品池
用能透过红外光的透光材料制作样品池的窗片,通常用Kbr或nacl做样品池的窗片。
(6)红外光谱仪(FT)的工作原理
FTIR是基于光相干性原理而设计的干涉型红外光谱仪。
它不同于依据光的折射和衍射而设计的色散型红外光谱仪。
它与棱镜和光栅的红外光谱仪比较,称为第三代红外光谱仪。
但由于干涉仪不能得到人们业已习惯并熟知的光源的光谱图,而是光源的干涉图。
为此可根据数学上的傅立叶变换函数的特性,利用电子计算机将其光源的干涉图转换成光源的光谱图。
亦即是将以光程差为函数的干涉图变换成以波长为函数的光谱图,故将这种干涉型红外光谱仪称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确切地说,即光源发出的红外辐射经干涉仪转变成干涉光,通过试样后得到含试样信息的干涉图,由电子
计算机采集,并经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吸收强度或透光度随频率或波数变化的红外光谱图。
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六、【试样的制备】
测定试样的红外光谱时,必须依据试样的状态,分析的目的和测定装置的种类等条件,选择能够得到最满意的结果的试样制备方法。
若选择的试样制备方法不合适,也就不能充分发挥测定的效力,甚至还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因而不能轻视试样的制备及处理方法。
这是因为要获得一个良好的光谱记录,除了与仪器性能有关外,还要受到操作技术的影响。
而在操作技术中,一是试样的制备及处理技术,一是光谱的记录条件。
所以,在红外光谱法中,试样的制备及处理占有重要的地位。
如果试样处理不当,那么即使仪器的性能很好,也不能得到满意的红外光谱图。
一般来说,在制备试样时应注意下述各点。
(1)试样的浓度和测试厚度应选择适当,浓度太小,
厚度太薄,会使一些弱的吸收峰和光谱的细微部分不能显示出来;过大,过厚,又会使强的吸收峰超越标尺刻度而无法确定它的真实位置。
(2)试样中不应含有游离水。
水分的存在不仅会侵蚀
吸收池的盐窗,而且水分本身在红外区有吸收,将使测得的光谱图变形。
(3)试样应该是单一组分的纯物质。
多组分试样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