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8章高等教育出版社,屈婉玲,耿素云张立昂主编PPT课件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第8章课件PPT,高等教育出版社,屈婉玲,耿素云,张立昂主编

离散数学第8章课件PPT,高等教育出版社,屈婉玲,耿素云,张立昂主编
17
证明
(2) 假设存在x1, x2∈A使得 由合成定理有 f g(x1)=f g(x2)
g(f(x1))=g(f(x2)) 因为g:B→C是单射的, 故 f(x1)=f(x2). 又由于f:A→B是单射的, 所 以x1=x2. 从而证明f g:A→C是单射的. (3)由(1)和(2)得证. 注意:定理逆命题不为真, 即如果f g:A→C是单射(或满射、双 射)的, 不一定有 f:A→B 和 g:B→C都是单射(或满射、双射)的.
16
函数复合与函数性质
定理8.2 设f:A→B, g:B→C (1) 如果 f:A→B, g:B→C是满射的, 则 fg:A→C也是满射的 (2) 如果 f:A→B, g:B→C是单射的, 则 fg:A→C也是单射的 (3) 如果 f:A→B, g:B→C是双射的, 则 fg:A→C也是双射的 证 (1) 任取c∈C, 由g:B→C的满射性, b∈B使得 g(b)=c. 对于这个b, 由 f:A→B的满射性,a∈A使得 f(a)=b. 由合成定理有 fg(a) = g(f(a)) = g(b) = c 从而证明了fg:A→C是满射的
4
实例
例1 设A={1,2,3}, B={a,b}, 求BA. 解BA={ f0, f1, … , f7}, 其中 f0 = {<1,a>,<2,a>,<3,a>} f1 = {<1,a>,<2,a>,<3,b>} f2 = {<1,a>,<2,b>,<3,a>} f3 = {<1,a>,<2,b>,<3,b>} f4 = {<1,b>,<2,a>,<3,a>} f5 = {<1,b>,<2,a>,<3,b>} f6 = {<1,b>,<2,b>,<3,a>} f7 = {<1,b>,<2,b>,<3,b>}

离散数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全整套电子讲义幻灯片(最新)

离散数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全整套电子讲义幻灯片(最新)
(3)至于p为0即“我期终考了年级不是前 10”时,无论q为1或为0,即无论"我老妈 奖励1000元"或不奖励,都不能说老妈的 话是假的,故善意的认为pq为1均为1
1.1 命题及联结词
定义1.5双条件:当p与q值相同时,pq为1,不同 为0。 称p当且仅当q
“普通老师赚了100万当且仅当他 中了100万的彩票”, 普通老师赚了100万 普通老师买彩票中了100万大奖
故pq为0
1.1 命题及联结词
定义1.4条件式当p是1 ,q是0时,pq为0,即 10为0,其他情况为1。 p称为前件,q称为后件
(1)当p为1即“我期终考了年级前10”
q为0即“我老妈没有奖励1000元” 这时老妈的话为假,即pq为0 (2)当p为1即“我期终考了年级前10” q为1即“我老妈奖励1000元” 这时妈妈的话就对了,即pq为1
由于所有内容(整数,实数,字符,汉字,图片,声 音,视频,网页,……)进入电脑后,全是01组成的字 符串,从而都可以用布尔运算即逻辑运算实现,命题逻 辑成为计算机的基础。
命题逻辑将数学由连续变到离散,由高数进入离散。
Google采用逻辑运算进行搜索:数字之美 吴军 杨圣洪 000100010001110000 两者对应位置与运算。 离散数学 100100000000100001
陈述句(6)的正确性,到2018年12月时能确定的,若届 时建成了则它是对的、为真命题,否为假命题。
1.1 命题及联结词
对错确定的陈述语句称为命题。如:
(7) x与y之和为100,其中x为整数,y为整数 (8)1加1等于10 (7)的对错不确定。当x为50、y为50时是对的,当x为 51、y为52时是错的。 (8)的对错是不确定的,为二进制时正确,当为八进制、 十进制时是错的,因此这两个陈述句不是命题。 (9)青枫峡的红叶真美呀! (10)动作快点! (11)你是杨老师吗? 这三个语句不是陈述语句,因此不是命题。

离散数学教程PPT课件

离散数学教程PPT课件
A=B C或A=B C或A=B C,则公式A是n+1层公式, n max( i, j)。
例(1)p q r (2)r q p q p
第23页/共292页
1.2 命题公式及其赋值
( p q) r
p:2是素数,q:3是偶数,r:2是有理数 p:2是素数,q:3是偶数,r:2是无理数
例2.等值等价式p q p q q p
等值演算的应用: 1.验证等值式 ( p q) ( p r) p (q r) 2.判定公式的类型 ( p q) p q,( p ( p q)) r, p ((( p q) p) q) 3.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判断问题
甲、已、丙3人根据口音对王教授是哪人进行了判断: 甲说:王教授不是苏州人,是上海人 已说:王教授不是上海人,是苏州人 丙说:王教授既不是上海人,也不是杭州人
例:1.如果3+3=6,那么雪是白的。 2.除非我能工作完成了,我才去看电影。 3.只要天下雨,我就回家。 4.我回家仅当天下雨。 p→q的逻辑关系为q是p的必要条件或p是q的充分条件。
第15页/共292页
1.1 命题和命题联结词
5).等价词 由命题p、q和 组成的复合命题记作p q,读作“p当且仅当q”。 是自然语言中的“充要条件”,“当且仅当”的逻辑抽象。
1.3 命题公式的等值式
定义1.设A和B是两个命题公式,若A B为重言式, 则称公式A, B是等值的公式,记作A B。
例1.证明(p q) (q p); p p p.
注意: 和 的区别 是公式间的关系符号,如:p q 是命题联结词.p q
第28页/共292页
1.3 命题公式的等值式
1.1 命题和命题联结词
例:1)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面积大。 例 q2:): 22p6:6海 9洋 9。 。的面积比陆地的面积大。 r3:)火火星星上上有有生生命命。。 s4:)三三角角形形的的内内角角和和等等于 于118800。 。 55))你你喜 喜欢 欢数学吗吗?? 66))我我们 们要 要努 努力力学学习习。。 77))啊啊, ,我 我的 的天天哪哪!! 88))我我正 正在 在说 说谎 谎。。

《离散数学概述》PPT课件

《离散数学概述》PPT课件

同 子代数 种
的 积代数 同
类 商代数 型
的 新代数系统
22
半群与群
广群 二元运算的封闭性
结合律
半群
交换律
交换半群
单位元 交换律
独异点
每个元素可逆 交换律

交换独异点 实例
Abel群
生成元
Klein群 循环群
有限个元素
有限群
编辑ppt
实例
n元置换群
23
图论
图论是离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应用数学的重要分支。
由于在计算机内,机器字长总是有限的, 它代表离散的数或其
它离散对象,因此随着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离散数
学就显得重要。
编辑ppt
5
离散数学的内容
数理逻辑: “证明”在计算科学的某些领域至关重要,构 造一个证明和写一个程序的思维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组合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计数或枚举对象。
编辑ppt
20
代数系统
近世代数,……,是关于运算的学说,是关于运算规则 的学说,但它不把自己局限在研究数的运算性质上,而 是企图研究一般性元素的运算性质。
——M.Klein
数学之所以重要,其中心原因在于它所提供的数学系统 的丰富多彩;此外的原因是,数学给出了一个系统,以 便于使用这些模型对物理现实和技术领域提出问题,回 答问题,并且也就探索了模型的行为。
1736年是图论历史元年,因为在这一年瑞士数学家欧拉(Euler) 发表了图论的首篇论文——《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无解》,所以人
们普遍认为欧拉是图论的创始人。
1936年,匈牙利数学家寇尼格(Konig)出版了图论的第一部专 著《有限图与无限图理论》,这是图论发展史上的重要的里程碑 ,它标志着图论将进入突飞猛进发展的新阶段。

离散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配套PPT课件屈婉玲耿素云张立昂

离散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配套PPT课件屈婉玲耿素云张立昂
15
子群判定定理2
定理10.6 (判定定理二) 设G为群,H是G的非空子集. H是G的子群当且仅当a,b∈H 有ab1∈H.
证 必要性显然. 只证充分性. 因为H非空,必存在a∈H. 根据给定条件得aa1∈H,即e∈H. 任取a∈H, 由e,a∈H 得 ea1∈H,即a1∈H. 任取a,b∈H,知b1∈H. 再利用给定条件得a(b1) 1∈H,即 ab∈H. 综合上述,可知H是G的子群.
13
10.2 子群与群的陪集分解
定义10.5 设G是群,H是G的非空子集, (1) 如果H关于G中的运算构成群,则称H是G的子群, 记作
H≤G. (2) 若H是G的子群,且HG,则称H是G的真子群,记作
H<G.
例如 nZ (n是自然数) 是整数加群<Z,+> 的子群. 当n≠1时, nZ是Z的真子群.
11
实例
例 5 设G是群,a,b∈G是有限阶元. 证明
(1) |b1ab| = |a|
(2) |ab| = |ba|
证 (1) 设 |a| = r,|b1ab| = t,则有
(b1ab)r (b1ab)(b1ab)...(b1ab)
r个
b1arb b1eb e
从而有t | r. 另一方面,由 a = (b1)1(b1ab)b1可知 r | t. 从而 有 |b1ab| = |a|.
实例: <Z,+>和<R,+>是无限群,<Zn,>是有限群,也是 n 阶群. Klein四元群是4阶群. <{0},+>是平凡群. 上述群都是交换群,n阶(n≥2)实可逆矩阵集合关于矩阵乘法 构成的群是非交换群.
5
群中元素的幂

离散数学_高等教育出版社配套PPT课件_屈婉玲_耿素云_张立昂ch6

离散数学_高等教育出版社配套PPT课件_屈婉玲_耿素云_张立昂ch6

AB = AB = A
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广义运算
1. 集合的广义并与广义交 定义6.10 广义并 A = { x | z ( zA xz )} 广义交 A= { x | z ( zA xz )} 实例 {{1}, {1,2}, {1,2,3}}={1,2,3} {{1}, {1,2}, {1,2,3}}={1} {{a}}={a}, {{a}}={a} {a}=a, {a}=a
| A B C |
= 1000(200+166+125)+(33+25+41)8 = 600
14
6.3 集合恒等式
集合算律 1.只涉及一个运算的算律: 交换律、结合律、幂等律
交换 结合 幂等 AB=BA (AB)C =A(BC) AA=A AB=BA (AB)C= A(BC) AA=A AB=BA (AB)C =A(BC)
25
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法 能够判别元素是否属于给定的集合 能够判别两个集合之间是否存在包含、相等、真包含等关 系 熟练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普通运算和广义运算) 掌握证明集合等式或者包含关系的基本方法
26
练习1
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为真 (1) (2) (3) {} (4) {} (5) { a, b } { a, b, c, {a, b, c}} (6) { a, b } { a, b, c, {a, b}} (7) { a, b} { a, b, {{a, b}}} (8) { a, b} { a, b, {{a,b}}}
注意 和 是不同层次的问题
4
空集、全集和幂集
1.定义6.4 空集 :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 实例: { x | xR x2+1=0 } 定理6.1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证 对于任意集合A, A x (xxA) T (恒真命题) 推论 是惟一的 2. 定义6.5 幂集:P(A)={ x | x A } 实例:P()={}, P({})={,{}} 计数:如果 |A|=n,则 |P(A)|=2n. 3. 定义6.6 全集 E:包含了所有集合的集合 全集具有相对性:与问题有关,不存在绝对的全集

离散数学离散数学第8章 一些特殊的图 PPT课件

离散数学离散数学第8章 一些特殊的图 PPT课件

在23岁时,他发表了他还是一个17岁的孩子时作出的“奇怪的发 现”,…即《光线系统理论》第一部分,这是一篇伟大的杰作,它对于 光学,就象拉格朗日的《分析力学》之于力学。
哈密尔顿最深刻的悲剧既不是酒精,也不是他的婚姻,而是他顽固地
相信,四元数是解决物质宇宙的数学关键。…从来没有一个伟大的数学
家这样毫无希望地错误过。
2
1
3
4
(2) 有限面与无限面:面积有限的区域称为有 限面(或内部面),否则为无限面(或外部面) 。 上图中,面4是无限面。
7/1/2020 9:05 PM
第四部分:图论(授课教师:向胜军)
24
(3) 面的次数等于面边界的边数(注意:悬挂边算2 次),记为deg(R).
(4) 平面图中面的次数之和等于边数m的两倍,即
d(u)+d(v)≥n-1 则G是半哈密尔顿图。
注意:
此定理条件显然不是必要条件,如n≥6的n边形,对于 任意不相邻的顶点u, v, d(u)+d(v)=4,4<n-1,而n边形显 然有哈密尔顿通路。
7/1/2020 9:05 PM
第四部分:图论(授课教师:向胜军)
18
哈密尔顿图的充分条件
❖ 设G是n(n≥3)阶无向简单图,若G中 任意不相邻的顶点对u,v均满足: d(u)+d(v)≥n 则G是哈密尔顿图。
a
bc
d
e
f g
h
i j
k
l
ba
d
g
e j
f
l
b
a
c
d
g
j
i
e
h
f
k
7/1/2020 9:05 PM

精品课程《离散数学》PPT课件(全)

精品课程《离散数学》PPT课件(全)

言1
为什么学习离散数学?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的理论基础,所以又称为计算机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
它以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和相互间的关系为主要目标,其研 究对象一般是有限个或可数个元素,因此它充分描述了计算 机科学离散性的特点。
离散数学是什么课?
真值为1
25
1.1 命题符号化及联结词
以下命题中出现的a是给定的一个正整数: (3) 只有 a能被2整除, a才能被4整除。
(4) 只有 a能被4整除, a才能被2整除。
解: 令r: a能被4整除, s: a能被2整除。 真值不确定 (3)符号化为 s r (4)符号化为 r s
真值为1
26
19
1.1 命题符号化及联结词
3.析取词 设p,q为二命题,复合命题“p或q” 称为p与q的析取式,记作p ∨ q,符号∨称 为析取联结词。 运算规则:
p 0 0 1 1 q 0 1 0 1 p∨q 0 1 1 1
20
1.1 命题符号化及联结词
析取运算特点:只有参与运算的二命题全为假时,运算结果才 为假,否则为真。 相容或:二者至少有一个发生,也可二者都发生 排斥或:二者只有一个发生,即非此即彼 例如: (1)小王爱打球或爱跑步。 设p:小王爱打球。 q:小王爱跑步。 则上述命题可符号化为:p ∨ q (2)张晓静是江西人或湖南人。 设p:江西人。 q:湖南人。 则上述命题就不可简单符号化为:p ∨ q 而应描述为(p∧ q) ∨( p∧q)(也可用异或联接词∨)

(1)星期天天气好,带儿子去了动物园; (2)星期天天气好,却没带儿子去动物园; (3)星期天天气不好,却带儿子去了动物园; (4)星期天天气不好,没带儿子去动物园。

2019离散数学-耿素云PPT(第5版)1.1-2.ppt

2019离散数学-耿素云PPT(第5版)1.1-2.ppt

p q
p q p q
q p q p p q q p q p
18
注意: pq 与 qp 等值(真值相同)
联结词与复合命题(续)
5. 等价式与等价联结词“” 定义 设p,q为二命题,复合命题 “p当且仅当q”称 作p与q的等价式,记作pq. 称作等价联结词. 并规定pq为真当且仅当p与q同时为真或同时为 假. 说明: (1) pq 的逻辑关系:p与q互为充分必要条件
解令 (1) (2) (3) p:王晓用功,q:王晓聪明,则 p∧ q p∧ q p∧ q.
12
例 (续)
令 r : 张辉是三好学生,s :王丽是三好学生 (4) r∧s. (5) 令 t : 张辉与王丽是同学,t 是简单命题 . 说明: (1)~(4)说明描述合取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5) 中“与”联结的是两个名词,整个句子是 一个简单命题.
15
联结词与复合命题(续)
4.蕴涵式与蕴涵联结词“” 定义 设 p,q 为二命题,复合命题 “如果 p, 则 q”
称作 p 与 q 的蕴涵式,记作 pq ,并称 p 是蕴涵式
的前件, q 为蕴涵式的后件 . 称作蕴涵联结词,
并规定,pq为假当且仅当 p 为真 q 为假.
16
联结词与复合命题(续)

6
命题与真值
命题: 判断结果惟一的陈述句 命题的真值: 判断的结果 真值的取值: 真与假 真命题: 真值为真的命题 假命题: 真值为假的命题 注意: 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都不是命题 陈述句中的悖论以及判断结果不惟一确定的也不是 命题
7
例 下列句子中那些是命题?
(1)
2 是无理数.
真命题 假命题 真值不确定 疑问句 感叹句

离散数学(第2版)

离散数学(第2版)
该教材分为6大部分共19个章节的内容,主要包括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组合数学、图论、初等数 论。此外,在每一章节下还设有习题。
成书过程
修订过程
出版工作
《离散数学(第2版)》由屈婉玲、耿素云、张立昂担任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1章~第5章、第14章~ 第18由耿素云完成,第6章~第13章由屈婉玲完成,第19章由张立昂完成 。
离散数学(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材目录 05 教材特色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学资源 06 作者简介
《离散数学(第2版)》是由屈婉玲、耿素云、张立昂主编,201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 本科生离散数学课程教材,也可以供其他专业学生和科技人员参考。
2015年3月24日,该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
内容简介
《离散数学(第2版)》分为6大部分共19个章节的内容。此外,在每一章节下还设有习题。 第1部分数理逻辑:主要包括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命题逻辑等值演算、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一阶逻辑基本 概念、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 第2部分集合论:主要包括集合代数、二元关系、函数。 第3部分代数结构:主要包括代数系统、群与环、格与布尔代数。 第4部分组合数学:主要包括基本的组合计数公式、递推方程与生成函数 第5部分图论:主要包括图的基本概念,欧拉图与哈密顿图,树,平面图,支配集、覆盖集、独立集、匹配与 着色。 第6部分初等数论:主要包括初等数论 。
作者简介
屈婉玲:女,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算法设计与分析、 软件形式化方法方面的研究。获得2004年度北京市优秀教师奖 。

数学离散数学PPT课件

数学离散数学PPT课件
(b) 对公式 A: F(x, y)∧M→F(u, x)中的 F, 欲代以 B: G(x1)∨H(x2, s)→H(t, x2), 则只需x , y , u不是B内的约 束变元, 而且s , t不是A内的约束变元。 代入结果为 (G(x)∨H(y, s)→H(t, y))∧M→(G(u)∨H(x, s)→H(t, x))
第22页/共41页
表 1.7 -1 含有量词的永真公式概要表
第23页/共41页
谓词演算规则
1、代入规则 2、替换规则 3、对偶原理
第24页/共41页
1. 代入规则
(i)自由个体变元的代入:在一公式中, 任一自由个体变元 可代以另一个体变元, 只需该个体变元出现的各处都同样代入, 且代入的变元不允许在原来公式中以约束变元出现。 例: 在公式xP(x, y)∨Q(w, y)中, 将y代以z, 则得xP(x, z)∨Q(w, z), 将y代以w, 则得xP(x, w)∨Q(w, w)。 所得公式称为原公式的代入实例。
1.后边的r个自由变元 不允许在原公式中以约束变元出现; 2. F(x1,x2, …, xn)中的变元也不允许在代入的公式中以约束变元 出现。
第26页/共41页
例: (a) 对公式(P→Q) (P∨Q)中的P代以xP(x), Q代以S(x), 得
(xP(x)→S(x)) (xP(x)∨S(x))
Q4
xP(x) xQ(x)
E14
第31页/共41页
(b) 证明
x(P(x) Q(x)) x(R(x) Q(x)) (R(x) P(x))
证: 根据CP规则, 上式等价于
x(P(x) Q(x)) x(R(x) Q(x)) (R(x) P(x))
而 x(P(x) Q(x)) x(R(x) Q(x))

离散数学之命题符号化 ppt课件

离散数学之命题符号化 ppt课件
是合式公式 (2) 若A是合式公式,则 (A)也是合式公式 (3) 若A, B是合式公式,则(AB), (AB), (AB),
(AB)也是合式公式 (4) 只有有限次地应用(1)~(3)形成的符号串才是
合式公式 说明: 外层括号可以省去
25
合式公式的层次
定义 (1) 若公式A是单个的命题变项, 则称A为0层公式. (2) 称A是n+1(n≥0)层公式是指下面情况之一:
17
联结词与复合命题(续)
4.蕴涵式与蕴涵联结词“”
定义 设 p,q为二命题,复合命题 “如果p,则q” 称作p与q的蕴涵式,记作pq,并称p是蕴涵式 的前件,q为蕴涵式的后件. 称作蕴涵联结词, 并规定,pq为假当且仅当 p 为真 q 为假.
18
联结词与复合命题(续)
pq 的逻辑关系:q 为 p 的必要条件 “如果 p,则 q ” 的不同表述法很多:
共有 2 2n 个n元真值函数.
例如 F:{0,1}2{0,1},且F(00)=F(01)=F(11)=0, F(01)=1,则F为一个确定的2元真值函数.
33
命题公式与真值函数
对于任何一个含n个命题变项的命题公式A,都存在 惟一的一个n元真值函数F为A的真值表. 等值的公式对应的真值函数相同. 下表给出所有2元真值函数对应的真值表, 每一个含 2个命题变项的公式的真值表都可以在下表中找到.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耿素云、屈婉玲、张立昂,离散数学(第五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令 f:A→B, f()=f0, f({1})=f1, f({2})=f2, f({3})=f3, f({1,2})=f4, f({1,3})=f5, f({2,3})=f6, f({1,2,3})=f7
11
解答
(2) 令 f:[0,1]→[1/4,1/2], f(x)=(x+1)/4
(3) 将Z中元素以下列顺序排列并与N中元素对应:
22
10
解答
(1) A={,{1},{2},{3},{1,2},{1,3},{2,3},{1,2,3}}. B={f0, f1, … , f7}, 其中 f0={<1,0>,<2,0>,<3,0>}, f1={<1,0>,<2,0>,<3,1>}, f2={<1,0>,<2,1>,<3,0>}, f3={<1,0>,<2,1>,<3,1>}, f4={<1,1>,<2,0>,<3,0>}, f5={<1,1>,<2,0>,<3,1>}, f6={<1,1>,<2,1>,<3,0>}, f7={<1,1>,<2,1>,<3,1>}.
|A|=m, |B|=n, 且m, n>0, |BA|=nm A=, 则BA=B={} A≠且B=, 则BA=A=
5
实例
例1 设A={1,2,3}, B={a,b}, 求BA.
BA={ f0, f1, … , f7}, 其中 f0 = {<1,a>,<2,a>,<3,a>} f1 = {<1,a>,<2,a>,<3,b>} f2 = {<1,a>,<2,b>,<3,a>} f3 = {<1,a>,<2,b>,<3,b>} f4 = {<1,b>,<2,a>,<3,a>} f5 = {<1,b>,<2,a>,<3,b>} f6 = {<1,b>,<2,b>,<3,a>} f7 = {<1,b>,<2,b>,<3,b>}
定义8.2 设F, G 为函数, 则 F=G FG∧GF
如果两个函数F 和 G 相等, 一定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1) domF=domG (2) x∈domF=domG 都有F(x)=G(x) 函数F(x)=(x21)/(x+1), G(x)=x1不相等, 因为 domFdomG.
4
从A到B的函数
6
函数的像和完全原像
定义8.5 设函数 f:A→B, A1A, B1B (1) A1在 f 下的像 f(A1) = { f(x) | x∈A1}, 函数的像 f(A) (2) B1在 f 下的完全原像 f 1(B1)={x|x∈A∧f(x)∈B1}
注意: 函数值与像的区别:函数值 f(x)∈B, 像f(A1)B 一般说来 f 1(f(A1))≠A1, 但是A1f 1(f(A1))
定义8.3 设A, B为集合, 如果 f 为函数, domf=A, ranfB,
则称 f 为从A到B的函数, 记作 f:A→B. 例 f:N→N, f(x)=2x 是从N到N的函数,
g:N→N, g(x)=2 也是从N到N的函数.
定义8.4 所有从A到B的函数的集合记作BA, 符号化表示为 BA = { f | f:A→B }
Z: 0 1 1 2 2 3 3 …
↓ ↓↓↓ ↓ ↓ ↓
N: 0 1 2 3 4 5 6 …
这种对应所表示的函数是:
8
例题解答
解 (1) f:R→R, f(x)=x2+2x1
在x=1取得极大值0. 既不是单射也不是满射的 (2) f:Z+→R, f(x)=lnx
是单调上升的, 是单射的. 但不满射, ranf={ln1, ln2, …}. (3) f:R→Z, f(x)= x
是满射的, 但不是单射的, 例如f(1.5)=f(1.2)=1 (4) f:R→R, f(x)=2x+1
3
函数定义
定义8.1 设 F 为二元关系, 若x∈domF 都存在唯一的 y∈ranF 使 xFy 成立, 则称 F 为函数 对于函数F, 如果有 xFy, 则记作 y=F(x), 并称 y 为F 在 x 的值. 例 F1={<x1,y1>,<x2,y2>,<x3,y2>}
F2={<x1,y1>,<x1,y2>} F1是函数, F2不是函数
x/2 若x为偶数 例 设 f:N→N, 且 f(x)x1 若x为奇数
令A={0,1}, B={2}, f(A) = f( {0,1}) = { f(0), f(1)}={0,2} f 1(B) = f 1({2})={1,4}
7
函数的性质
定义8.6 设 f:A→B, (1) 若 ranf=B, 则称 f:A→B是满射的 (2) 若 y∈ranf 都存在唯一的 x∈A 使得 f(x)=y, 则称 f:A→B
主要内容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函数定义 函数性质 函数运算 函数的逆 函数的合成 双射函数与集合的基数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8.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主要内容 函数定义与相关概念 函数定义 函数相等 从A到B的函数f:AB BA 函数的像与完全原像 函数的性质 单射、满射、双射函数的定义与实例 构造双射函数 某些重要的函数
是单射的 (3) 若 f:A→B 既是满射又是单射的, 则称 f:A→B是双射的
例2 判断下面函数是否为单射, 满射, 双射的, 为什么? (1) f:R→R, f(x) = x2+2x1 (2) f:Z+→R, f(x) = lnx, Z+为正整数集 (3) f:R→Z, f(x) = x (4) f:R→R, f(x)=2x+1 (5) f:R+→R+, f(x)=(x2+1)/x, 其中R+为正实数集.
是满射、单射、双射的, 因为它是单调函数并且ranf=R (5) f:R+→R+, f(x)=(x2+1)/x
有极小值 f(1)=2. 该函数既不是单射的也不是满射的
9
实例
例3 对于给定的集合A和B构造双射函数 f:A→B (1) A=P({1,2,3}), B={0,1}{1,2,3} (2) A=[0,1], B=[1/4,1/2] (3) A=Z, B=N (4) A [π , 3π] , B=[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