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的是实验③④,①②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错误;
B.对比实验③④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错误;
C.实验②和④证明燃烧需要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③④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省略实验①也强探究燃烧的条件,故正确;
D.实验④中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
【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
1.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错误;B、碱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OH的水溶液是碱性溶液,正确;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错误;D.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电灯亮时发光、放热,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故选B
B、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故B正确;
C、实验过程中,右边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说明只有水不能使铁钉生锈,左边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不能说明需要氧气参加,故C不正确;
D、食用油在汽油中溶解的远比溶解在水中的多,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D正确。故选C。
【点睛】
燃烧条件:物质是可燃物、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有氧气参与,金属生锈的条件是有水、氧气参与。
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金刚石、石墨、碳60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D、酒精能和水任意比例混合,用水只会增大火的燃烧面积,反而更危险,正确做法是用湿抹布或者细沙盖灭,D选项错误。
选B。
12.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可使用楼内电梯逃生
B.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详解】
A、电解水所得到氢气和氧气;故A正确;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只生成水,不产生空气污染物,故B错误;
C、空气中不含有氢气,故C错误;
D、由于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是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用氢气代替化石燃料不会加剧温室效应,故D错误。故选A。
7.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3.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
A.隔离空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温度D.开辟运输水的道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隔离可燃物。选B。
考点:灭火的原理。
点评:灭火的原理有:1、隔离空气;2、隔离可燃物;3、降低可燃物温度。
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
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变的,所以A错误;
B、木船燃烧必须有充足的可燃物,船上的枯枝和油都是可燃物,所以B正确;
C、东南风加大了空气的流动,增大了单位时间内氧气的浓度,致使木船越烧越旺,所以C正确;
17.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对比可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故选C。
15.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水中不含氧气,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故A正确;
B、①说明白磷的着Baidu Nhomakorabea点不高于80℃,故B正确;
编号
A
B
C
D
实验
设计
实验
目的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度的影响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详解】
A、热水中溶液变红色的速率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故A正确;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物质的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故加入菜叶是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A选项错误;
B、蜂窝煤的多孔可以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煤燃烧的更充分,减少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B选项正确;
C、高层建筑起火,千万不能乘电梯,因为建筑起火很可能造成断电,而且电梯间的通道往往是浓烟和火焰的集中的地方,C选项错误;
【详解】
A、X是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物质Z是二氧化碳,虽然为含C化合物,但因结构、组成、性质都与无机物相似,故列为无机物;W是水,属于无机物。故A说法错误。
B、X是甲烷,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B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故C说法正确。
D、X是甲烷,甲烷是可燃性的气体,在点燃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故D说法正确。
D.将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高楼住宅发生火灾,不能使用楼内电梯逃生,以免被困其中,故选项错误;
B、可燃物燃烧除要达到着火点外还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错误;
C、着火点不能改变,水灭火是降低周围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
D、将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故选项正确。故选D。
D.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
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用于人工降雨、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睛】
有机物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的有机化合物的简称,而无机物与有机化合物对应,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5.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用湿布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
B.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C.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一次性餐盒降解是分解生成了易挥发性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C。
1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燃烧
2.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
B.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
D.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
【答案】B
【解析】
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正确;B、对于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不能降低,错误;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而降低肥效,故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正确;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质,故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正确。故选B。
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如皋是国内首个“联合国氢经济示范城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可以制氢气
B.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会污染环境
C.空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为0.94%
D.用氢气代替化石燃料会加剧温室效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A、根据水的电解产物分析;B、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进行分析;C、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D、根据温室效应的成因进行分析。
10.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福尔马林浸泡鱿鱼 B.用明矾净水
C.品红在水中扩散 D.一次性餐盒降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理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
A、福尔马林浸泡鱿鱼,福尔马林有毒与鱿鱼成分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正确;
B、用明矾净水是利用明矾与悬浮杂质形成胶体,发生了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
D、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正确;
故选:A。
9.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加油站内禁止接打手机
B.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答案】A
【解析】A、加油站内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可燃性的气体,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接打手机会产生电火花,所以应该杜绝一切明火,正确;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以防发生火灾,错误;C、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错误;D、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是:必须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故选A。
D、因为木船连在一起,一旦起火,没法及时隔离,造成全部起火。
故选:A。
14.如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的是实验①②
B.对比实验③④说明燃烧的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C.省略实验①也能探究燃烧的条件
D.实验④中现象为白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五氧化二磷
C、烧杯中的热水不仅能提高温度,还可以起隔绝空气的作用,故C不正确;
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故D正确。故选C。
16.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
【答案】A
【解析】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这是正确的逃生做法,故A正确;B、煤火取暖时不应紧闭门窗,以防煤气中毒,故B错误;C、燃气泄漏时不应点火检查,以防爆炸,故C错误;D、森林游玩时不应乱扔烟头,以防火灾,故D错误。
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油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4.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Z、W是有机物
B.X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0%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
D.点燃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此分析有关的问题。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X、分别是Y是甲烷和氧气,生成物Z、W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 CO2+2H2O.
【点睛】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着火点不能降低,降低的是可燃物周围温度。
13.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解析】
【详解】
A.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的是实验③④,①②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错误;
B.对比实验③④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错误;
C.实验②和④证明燃烧需要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③④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省略实验①也强探究燃烧的条件,故正确;
D.实验④中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
【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
1.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错误;B、碱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OH的水溶液是碱性溶液,正确;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错误;D.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电灯亮时发光、放热,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故选B
B、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故B正确;
C、实验过程中,右边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说明只有水不能使铁钉生锈,左边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不能说明需要氧气参加,故C不正确;
D、食用油在汽油中溶解的远比溶解在水中的多,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D正确。故选C。
【点睛】
燃烧条件:物质是可燃物、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有氧气参与,金属生锈的条件是有水、氧气参与。
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金刚石、石墨、碳60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D、酒精能和水任意比例混合,用水只会增大火的燃烧面积,反而更危险,正确做法是用湿抹布或者细沙盖灭,D选项错误。
选B。
12.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可使用楼内电梯逃生
B.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详解】
A、电解水所得到氢气和氧气;故A正确;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只生成水,不产生空气污染物,故B错误;
C、空气中不含有氢气,故C错误;
D、由于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是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用氢气代替化石燃料不会加剧温室效应,故D错误。故选A。
7.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3.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
A.隔离空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温度D.开辟运输水的道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隔离可燃物。选B。
考点:灭火的原理。
点评:灭火的原理有:1、隔离空气;2、隔离可燃物;3、降低可燃物温度。
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
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变的,所以A错误;
B、木船燃烧必须有充足的可燃物,船上的枯枝和油都是可燃物,所以B正确;
C、东南风加大了空气的流动,增大了单位时间内氧气的浓度,致使木船越烧越旺,所以C正确;
17.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对比可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故选C。
15.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水中不含氧气,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故A正确;
B、①说明白磷的着Baidu Nhomakorabea点不高于80℃,故B正确;
编号
A
B
C
D
实验
设计
实验
目的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度的影响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详解】
A、热水中溶液变红色的速率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故A正确;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物质的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故加入菜叶是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A选项错误;
B、蜂窝煤的多孔可以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煤燃烧的更充分,减少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B选项正确;
C、高层建筑起火,千万不能乘电梯,因为建筑起火很可能造成断电,而且电梯间的通道往往是浓烟和火焰的集中的地方,C选项错误;
【详解】
A、X是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物质Z是二氧化碳,虽然为含C化合物,但因结构、组成、性质都与无机物相似,故列为无机物;W是水,属于无机物。故A说法错误。
B、X是甲烷,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B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故C说法正确。
D、X是甲烷,甲烷是可燃性的气体,在点燃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故D说法正确。
D.将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高楼住宅发生火灾,不能使用楼内电梯逃生,以免被困其中,故选项错误;
B、可燃物燃烧除要达到着火点外还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错误;
C、着火点不能改变,水灭火是降低周围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
D、将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故选项正确。故选D。
D.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
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用于人工降雨、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睛】
有机物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的有机化合物的简称,而无机物与有机化合物对应,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5.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用湿布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
B.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C.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一次性餐盒降解是分解生成了易挥发性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C。
1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燃烧
2.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
B.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
D.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
【答案】B
【解析】
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正确;B、对于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不能降低,错误;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而降低肥效,故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正确;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质,故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正确。故选B。
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如皋是国内首个“联合国氢经济示范城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可以制氢气
B.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会污染环境
C.空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为0.94%
D.用氢气代替化石燃料会加剧温室效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A、根据水的电解产物分析;B、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进行分析;C、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D、根据温室效应的成因进行分析。
10.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福尔马林浸泡鱿鱼 B.用明矾净水
C.品红在水中扩散 D.一次性餐盒降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理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
A、福尔马林浸泡鱿鱼,福尔马林有毒与鱿鱼成分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正确;
B、用明矾净水是利用明矾与悬浮杂质形成胶体,发生了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
D、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正确;
故选:A。
9.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加油站内禁止接打手机
B.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答案】A
【解析】A、加油站内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可燃性的气体,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接打手机会产生电火花,所以应该杜绝一切明火,正确;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以防发生火灾,错误;C、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错误;D、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是:必须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故选A。
D、因为木船连在一起,一旦起火,没法及时隔离,造成全部起火。
故选:A。
14.如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的是实验①②
B.对比实验③④说明燃烧的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C.省略实验①也能探究燃烧的条件
D.实验④中现象为白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五氧化二磷
C、烧杯中的热水不仅能提高温度,还可以起隔绝空气的作用,故C不正确;
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故D正确。故选C。
16.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
【答案】A
【解析】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这是正确的逃生做法,故A正确;B、煤火取暖时不应紧闭门窗,以防煤气中毒,故B错误;C、燃气泄漏时不应点火检查,以防爆炸,故C错误;D、森林游玩时不应乱扔烟头,以防火灾,故D错误。
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油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4.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Z、W是有机物
B.X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0%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
D.点燃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此分析有关的问题。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X、分别是Y是甲烷和氧气,生成物Z、W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 CO2+2H2O.
【点睛】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着火点不能降低,降低的是可燃物周围温度。
13.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