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并购的案例分析中粮收购蒙牛共60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粮并购蒙牛

中粮并购蒙牛

中粮集团并购蒙牛集团案例分析一、企业背景与并购背景1.1 企业背景1.1.1 中粮集团企业背景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成立于1949年,经过多年的努力,从最初的粮油食品贸易公司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在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贸易、生物质能源开发、食品生产加工、地产、物业、酒店经营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成绩卓著。

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拥有四家香港上市公司,三家内地上市公司。

凭借其良好的经营业绩,中粮持续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中粮”产业链及所占比重1.1.2蒙牛集团的企业背景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于1999年初,总部设在和林格尔县,拥有总资产超过80亿元,职工近3万人,乳制品年成产能力达500万吨。

到目前为止,包括和林基地在内,蒙牛乳业集团已在全国15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200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产品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据2006年9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大企业集团首届竞争力500强”,蒙牛乳业集团位居第11位,名列全区和全国同行业之首;在2006年首届“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中,蒙牛乳业集团位居亚洲乳制品企业第3位(前两名为日本企业)。

令据最新公布的2007年全国大企业集团500强,蒙牛乳业集团跻身第237位,比上年度提高了50个位次。

1.2并购背景在经历了三聚氰胺行业地震和特仑苏造骨蛋白风波的阵痛之后,中国乳业“大佬”蒙牛乳业近日迎来希望之光——中国最大的粮食集团中粮集团和私募基金厚朴基金联手,注资61亿港元,获得蒙牛乳业20%的股权。

纵向并购案例分析--中粮收购蒙牛

纵向并购案例分析--中粮收购蒙牛

宁高宁:“中粮是国家类的企业,在食品和粮食的领域里面,国内具有领导 地位的乳品企业,放在一起对整个行业,对乳品行业,对食品行业,包括对 公司未来的发展,中粮公司和蒙牛公司的发展带来很多变化。”
乳业巨头蒙牛牵手中粮后第一件事即是谋划进军奶源上游
• 蒙牛挺进西 南争夺奶源
• 中粮整合上 游路线初现
• 眉山基地 设计能力为日
1
体制考虑: 民企→
奶源控制
2
好朋友: 私人关系
3
好投资: 蒙牛霸主
地位
整个奶制品行业都受到了三聚氰胺的影响,例如“伊利” 虽然身为A股乳品行业老大,但伊利股份(600887.SH)还是被三聚氰胺“折磨”得苦不堪言:
股价从14元跌至最低不足7元,短短一个月内跌幅高达50%。 伊利股份总股本为7.99亿股,其中7.27亿股为流通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仅占总股数的
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 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
致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
转变的原因:
1. 宁高宁 2. 中国食品业:
a) 加值能力不足,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b) 食品行业的企业规模偏小,以中小型企业居多 c) 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原料损耗严重 3. 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国企的努力
20
宁高宁
5
2007年行业简介
并购 前
并 购 中
并 购 后
再思 考
• 国内共有奶牛1470万头,农户210万户,产量3684万吨。 • 企业1600家,其中产值500万以上的700家,加工能力9000万吨。 • 原奶供应70%为奶贩子。
2000-2007年乳制品加工企业基本情况(500万元以上)
6
37
行业简介
• 投资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获得 优质奶源供应

强强联合的例子

强强联合的例子

强强联合的例子【篇一:强强联合的例子】在经历了一天的“停牌之谜”后,中国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02319.hk,以下简称蒙牛乳业)于2009年7月6日晚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称,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国粮油食品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集团)与私募股权基金厚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厚朴投资)共同投资61亿港元成立新公司(中粮与厚朴分别持股70%和30%)入股蒙牛乳业。

相关交易完成后,新公司将持有蒙牛乳业20%的股份,成为蒙牛乳业的第一大股东,而中粮集团将成为蒙牛乳业的实际控制人。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食品行业中最大的一宗股权交易。

一、强强联合对蒙牛乳业的战略意义成立于1999年的蒙牛乳业以持续的科技创新投入和出色的营销手段实现了快速增长。

2002年其营业收入突破21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成立时的第1 116位跃升至第4位;2006年其营业收入飙升至162.46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上升为第2位;2007年9月发布业绩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00.21亿元,首次跃居国内同行业首位。

在短短10年时间里,蒙牛乳业从注册资本为900万元的一个乳业末流企业,发展为总资产达60多亿元,拥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三大系列300多个品种,产品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蒙古、东南亚、美国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其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和骄人的业绩为世人惊叹。

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老大,蒙牛乳业此次牵手中粮集团对其自身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缓解资金紧张,充实公司资本。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使蒙牛乳业自食其果,经营上遭遇到了滑铁卢,公司订单大跌,加上撤销下架产品以及在处理原奶和恢复产品销售宣传活动时产生的成本,蒙牛乳业2008年亏损4.617亿元。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各乳制品企业充分意识到了奶源的重要性,开始在奶源上“大下功夫”。

然而,奶源建设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且周期较长、风险较大,加上2009年年初特仑苏“omp”事件的影响,蒙牛乳业的财务状况开始恶化,资金比较紧张。

第八章资本决策案例——蒙牛

第八章资本决策案例——蒙牛

会计小组作业
总资产与现金状况比较
总资产对比:
现金对比:
160
141
140
132
118
120
113
102
人 100
97

币 80
78 75
亿
元 60
61 55 48 49
40
40
23
20
70 62
60
50

41
民 40

亿 元 30
30 28
22
20
18
16
16
13
12
10
10
10
8
4
0
Y2009
Y2008
6月蒙牛正式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大陆乳制品企业,按照19 倍的市盈率,以每股3.925港币的价格发行,公众超额认购达206倍。蒙牛筹集资金额达13.74亿 港币,上市当天,涨幅达24.2%,当日成交量达到16.91亿港币。
9月蒙牛成功吸引了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分拆出来的鼎晖投资,以及英国联邦投资与商 联保险合资的英联投资三家海外战略投资者的注资2600万美元。3家投资机构经过此次入 股后,共持有蒙牛乳业32%的股份。2003年这3家机构又同时增资3500万美元。这些国际 金融资本的注入,使蒙牛的股权结构更合理,管理更加规范。
Y2007
Y2006
Y2005
Y2004
Y2003
蒙牛 伊利
0
Y2009
Y2008
Y2007
Y2006
Y2005
Y2004
Y2003
蒙牛 伊利
在总资产相近的情况下,蒙牛从2006年起现金余额一直高于伊利,体现了健康稳健的财务政策。 2009年蒙牛现金余额甚至高出伊利21亿人民币,为伊利2009年现金余额的1.5倍。

财务管理论文(中粮并购蒙牛案例分析)

财务管理论文(中粮并购蒙牛案例分析)

.高级财务管理结课论文论文题目:中粮并购蒙牛的案例分析年级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摘要在国资委积极推进国企改革的今天,作为迄今为止食品行业第一大收购案——中粮集团收购蒙牛乳业显然成为国企集团转型的典型代表。

基于这一背景,仅从杠杆收购的角度,分析了其对此次收购可行性和收益性的影响。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可以为今后国企的整合并购提供一些经验和思路。

关键词: 中粮蒙牛并购一、中粮并购蒙牛背景介绍(一)、主并企业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又是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

中粮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是中国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最悠久和实力最雄厚的企业,几十年来一直是我国小麦、玉米、大米、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贸易的主导者。

中粮集团目前旗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等九大业务板块,拥有中国食品(HK0506)、中粮控股(HK0606)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屯河(600737)、中粮地产(000031)和丰原生化(000930)和吉生化(600893)等六家内地上市公司。

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集团有效地利用自身遍及世界的业务网络来组织、调配各项经营资源,取得稳健快速的业绩增长,且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二)、目标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2319HK,简称蒙牛乳业),连续第三年稳坐中国乳业头把交椅。

蒙牛乳业创立于1999年8月,为完全由自然人发起的一家民营企业,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市场上市(股票代码2319 HK),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乳制品企业。

公司在全国15个省级行政区建立了约30个生产基地,带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新增奶牛110万头,产业链条辐射200多万农牧民。

纵向并购案例分析--中粮收购蒙牛62页PPT

纵向并购案例分析--中粮收购蒙牛62页PPT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纵向并购案例分析--中粮收购蒙牛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Than

中粮集团融资并购蒙牛乳业案例分析

中粮集团融资并购蒙牛乳业案例分析

中粮集团融资并购蒙牛乳业案例分析中粮集团融资并购蒙牛乳业案例分析一、引言近年来,中国乳业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作为中国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蒙牛乳业一直以来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随着乳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亟需进一步优化经营战略,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于是,中粮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粮食食品生产销售企业之一,看到了与蒙牛乳业合作的机会,通过融资并购的方式实现了两家企业的强强联合,为乳业市场带来了新的变革。

二、中粮集团的背景和动机中粮集团,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最大的粮油企业之一,旗下涵盖了农产品生产、保税贸易、物流、金融等多个领域。

该集团一直以来在食品加工业领域处于优势地位,是中国乳品加工业中的领导者。

然而,面对乳业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中粮集团意识到自身的规模和资源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需要通过外部资源整合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同时,中粮集团也看到了蒙牛乳业在中国乳业市场中的领导地位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认为与蒙牛乳业合作是一个可行的战略选择。

三、蒙牛乳业的背景和优势蒙牛乳业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最早进入乳业市场的企业之一,其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乳业市场的领导者。

蒙牛乳业以高品质的产品和强大的品牌认知度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一直以来以“科技,质量,服务”作为核心竞争力。

然而,蒙牛乳业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生产成本的增加、市场份额的争夺等,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四、中粮集团融资并购蒙牛乳业的过程中粮集团融资并购蒙牛乳业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谈判和洽谈阶段:中粮集团与蒙牛乳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商务洽谈和谈判,包括确定合作意愿、商讨合作条件等。

2. 尽职调查阶段:中粮集团对蒙牛乳业进行了详细的尽职调查,了解其财务状况、市场竞争力、管理团队等情况,以评估并购的风险和潜力。

3. 融资和并购阶段:中粮集团通过各种方式,如发行股份、借款等,筹集资金用于并购蒙牛乳业。

企业并购案例尽职调查及效应分析

企业并购案例尽职调查及效应分析

中粮集团并购蒙牛案例分析引言:中粮集团有限企业(简称“中粮”、“中粮集团”, 英文简称COFCO)于1952年在北京成立, 是一家集贸易、实业、金融、信息、服务和科研为一体旳大型企业集团, 横跨农产品、食品、酒店、地产等众多领域。

1994年以来, 一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

蒙牛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旳乳制品生产企业, 蒙牛是中国大陆生产牛奶、酸奶和乳制品旳领头企业之一, 1999年成立, 至2023年时已成为中国奶制品营业额第二大旳企业, 其中液态奶和冰激凌旳产量都居全中国第一。

中粮和蒙牛, 一种是中国粮食食品界旳龙头老大, 一种是中国奶制品领域旳头把交椅。

两者之间旳一举一动不仅吸引着无数国人旳注意, 更牵动着中国经济旳神经。

实际上, 作为国内食品行业龙头老大旳当家人, 宁高宁在资本运作和产业链整合方面旳长袖善舞是有口碑旳。

其入住中粮之后, 继续着他旳并购与整合旳风格, 将中粮打导致一种“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帝国, 不过在乳业领域, 中粮一直没有很大旳动作。

而中粮假如当真收购蒙牛, 这将会完毕宁高宁旳食品产业帝国在乳业方面最重要旳一块拼图。

中粮集团并购蒙牛乳业究竟是我旳一厢情愿还是两大巨头旳最终归宿?这种大胆猜测与否具有操作上旳可行性?下面我将对次并购行为进行分析。

一.中粮集团旳乳业发展战略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为数不多旳食品企业, 中粮集团确立了“集团有限有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旳发展战略。

董事长宁高宁对这个战略进行理解释: 所谓“有限”, 就是中粮此后不搞过度多元化, 集团旳第一要务是发展好主营业务。

所谓“有关”, 就是中粮旳业务虽然有分类和多元, 但行业之间要具有有关、协同性, 要有逻辑关系, 能互相支持, 形成合力。

而“专业化”则是每一种业务单元要形成自身发展目旳和行业竞争战略, 寻求符合自身发展旳商业模式, 在所在行业中形成行业领导地位。

中粮旗下食品业务覆盖了包括粮油、面粉、糖、番茄制品、冷鲜肉、罐头酒类和休闲食品在内旳产业链, 但却一直没有染指乳业。

纵向并购案例分析--中粮收购蒙牛共62页

纵向并购案例分析--中粮收购蒙牛共62页
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纵向并购案例分析--中粮收购蒙牛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谢谢!
62

中粮兼并蒙牛疑点分析

中粮兼并蒙牛疑点分析

中粮兼并蒙牛疑点分析“关于现金的问题去年年报显示英国留学网蒙牛现金储备约12亿元;过一段时间将发中报现金储备至少32亿元以上.”牛根生在沟通会上说“这是与中粮集团合作之前蒙牛现金储备就已多了很多.”牛根生的一番话意在澄清外界关于蒙牛因资金链紧张而出售股权的传言.另一个关键点在于中粮集团方面.针对记者问及中粮集团认购蒙牛股权的40多亿元资金来源时英国留学网宁高宁没有正面回答.他仅表示日本留学网“使用的是自有资金韩国留学网肯定不用通过搞股票.”这是否意味着中粮集团将从账户上拿出40多亿元现金支付给蒙牛?此外新加坡留学网这一笔巨额并购资金是否需要通过国务院国资委的审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出国留学网作为主角之一的厚朴基金并没有出现在沟通会现场.由于当事方缺席.这使得外资PE是否是幕后推手的传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悬疑一】三大股东的“套现冲动”中粮集团入股蒙牛刚落锤.关于牛根生等管理层为何让出第一大股东的质疑声四起.根据协议.中粮集团联手厚朴基金以61亿港元收购蒙牛乳业20.03%股权.其中.认购新增发的10%股权花费约30.58亿港元.另外30.58亿港元将涉及蒙牛“三大股东”的套现.即老牛基金、金牛乳业、银牛乳业.在收购前.蒙牛乳业的股权结构为:银牛乳业持股8.49%、金牛乳业持股7.93%、老牛基金持股3.84%、牛根生个人持股4.4%、牛根生其他一致行动人持股3.7%.上述交易完成后.在前三大股东中.老牛基金彻底退出蒙牛乳业.银牛乳业持股降低为5.78%.金牛乳业持股降低为2.11%.牛根生个人持股3.96%.“这是自1999年蒙牛成立以来.牛根生及其团队最大的套现行动.”证谋管理咨询公司首席分师冀书鹏表示.“而通过增发新股.蒙牛乳业将获得30.58亿港元的现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相关资料显示.蒙牛乳业的“三大股东”早几年分4次大规模套现.据记者了解.2002年.蒙牛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金牛乳业;同时蒙牛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银牛乳业.在蒙牛上市前.金牛乳业和银牛乳业分别持有蒙牛21.1%和44.8%的股权.2008年8月.蒙牛公告.金牛乳业、银牛乳业各自与摩根斯坦利签订配售协议.以125514万港元分别配售该公司5700万股.占蒙牛已发行股本的3.65%.同时.上述净配售价相当于蒙牛当年8月1日每股23.6港元的收市价折让约6.69%.2005年6月.在机构投资者减持的同时.金牛乳业、银牛乳业出售了约1.216亿股.套现约6亿港元.当时蒙牛方面表示.套现是为了增加现金流.改善蒙牛管理层及员工生活.2006年7月.金牛乳业、银牛乳业以每股9.2港元的价格配售6600万股股票.再次套现6.1亿港元.配售完成之后.金牛乳业所持股份由13.3%下降到11.12%.银牛乳业所持股份由18.51%下降到15.84%.到2008年8月配售之后.金牛乳业持股比例降至7.93%.银牛乳业在蒙牛的持股比例降至8.49%.据初步统计.自从2005年至2008年.金牛乳业、银牛乳业共套现约27亿港元.再加上此次中粮集团入股.金牛乳业、银牛乳业再次套现约18亿元.金牛乳业、银牛乳业总共套现超过45亿港元.若交易最后达成.最新一次套现总金额约30.58亿港元.牛根生及其团队套现的动机及资金去向令人关注.在记者会现场.牛根生没有提到金牛乳业、银牛乳业的套现原因.但是.对于老牛基金的套现资金.牛根生表示.“我还不知道是9亿多港元.还没来得及算.最后拿回来多少资金.归到老牛基金做公益慈善事业.”【悬疑二】厚朴基金竟然现场“缺席”对于套现问题一笔带过之后.现场记者突然意识到.作为主角之一的厚朴基金竟然缺席.在短暂的40分钟内.记者提出的问题在宁高宁与牛根生之间游离飘忽.并没有得到正面回答.关于为何在此时选择中粮集团入股?牛根生说.“在股价10港元到12港元时.有几家投资者问我们缺不缺钱.我们不缺钱没有卖.后来到30港元时也没有卖.因为我们不愿意做对企业不利的事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证.当2008年8月蒙牛达到最高价26.3港元/股.随后在9月发生了三聚氰胺事件.此后.蒙牛一度降为最低每股6港元.业界多位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否意味着蒙牛在股价最高时没有及时卖出去.而现在蒙牛股价回升到19.10元时.牛根生认为出售时机已经来临?牛根生解释说.“关于收购的钱做什么.我跟宁总讨论得最多.一开始说.假如老股东不卖怎么办.能不能增发?”在经过多次谈判后.双方拿出了认购10%老股、增发10%新股的方案.对于新股发行的销售方面.厚朴基金负责包销.中粮集团与厚朴基金共同组建一家新的公司.中粮集团持股70%.厚朴基金持股30%.分别向蒙牛认购新股、向老股东购买现有股份.该公司在分别完成相关收购后.将持有蒙牛扩大后股本的20%.成为蒙牛的第一大股东.【悬疑三】牛根生将另起炉灶?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业内传言.1958年出生的牛根生曾打算在50岁退出蒙牛管理层.专心负责老牛慈善基金会的运作.老牛慈善基金会旗下拥有老牛投资基金.这家基金已经联合美国私募基金KKR和中国香港私募基金鼎晖投资了蒙牛现代牧业.此次套现的近9.55亿港元是否将继续用于其在现代牧业的投资.蒙牛方面没有表态.据牛根生介绍.三聚氰胺事发后.蒙牛从去年底到现在重点抓基地建设.推进现代化牧业的速度.发达国家的乳业公司都是上游养牛.一家养数百头牛.世界大品牌.无论是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是欧洲、德国、法国、荷兰、美国都是一样.“这个方面我们的力度会更大一些.”牛根生提到.以后蒙牛会加大力度建设现代化牧场.事实上.牛根生正在悄然加大运作蒙牛现代牧业公司.2008年9月1日.蒙牛现代牧业公司增资重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其中.KKR和牛根生旗下的老牛基金联合向蒙牛现代牧业集团投资2.5亿美元.其中KKR占1亿美元.在增资并完成重组后.蒙牛现代牧业计划未来在海外上市.据介绍.蒙牛现代牧业公司于2005年在马鞍山市成立.是一家大型现代化奶牛养殖企业.目前公司在全国各地已建成现代牧场4个.正在建设的牧场有3个.奶牛存栏数达2.6万头.根据公司规划.1年~2年.在全国各地兴建25个~30个现代牧场.使现代牧业公司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奶牛养殖技术最先进的奶牛养殖企业.在现代牧业的扩张中.不时出现蒙牛乳业的影子.2007年2月27日.河北张家口市政府与蒙牛乳业及蒙牛现代牧业签订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约11.46亿元.2007年.四川眉山市与蒙牛乳业、现代牧业集团签订协议.蒙牛乳业、现代牧业集团将投资6亿元.在眉山建设18万吨液态奶加工基地项目和万头奶牛示范牧场项目.2008年9月.蒙牛现代牧业在宝鸡投资.项目计划在2010年底前建成.总投资4.8亿元.据称.老牛慈善基金旗下的“老牛投资”投资了现代牧业.”老牛投资具体管理老牛慈善基金的对外投资.目前基金会一期规模为5亿美元.。

纵向并购案例分析--中粮收购蒙牛-精品文档

纵向并购案例分析--中粮收购蒙牛-精品文档

• 监管部门监管不力
• 乳制品加工企业准入门槛 低
• 原料奶收购秩序混乱,对奶 站的监管缺失
2019年销售额
• 缺乏第三方检测和原料奶价
格形成机制 • 缺乏先进的原料奶收购标准
10
蒙牛的故事
11
蒙牛
并购 前
并 购 中
并 购 后
再思 考
蒙牛乳业于 2019 年成立,总部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和林格尔县 在短短 9 年的发展历程中,蒙牛乳业由中国乳业第 1116 位上升为数一数二的 领头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从无市场、无工厂 、无奶源、无品牌的不知名企业,发展成为在全国拥有 20 多个生产基地,拥 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奶粉、奶酪五大系列 200 多个品项的乳品集团 蒙牛乳业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乳品行业内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大型企业集
牛根生在谈话中告诉大家,蒙牛正在遭受 前所未有的危机,在遭受牛奶下架、股价 暴跌的连续打击之后,抵押给大摩的股份 大幅缩水,可能被外资恶意收购,说到动 情之处,老牛哭了。有媒体报道,现场的 柳传志等企业家当场就表示愿意出手相救, • 因为他们相信老牛的企业,相信老牛的为 人。 10月19日《牛根生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 事及长江商学院同学的一封信》。
团,在中国乃至东南亚市场上都有着广泛的品牌影响力
2019年销售额
12
多样化产品策略
并购 前
并 购 中
并 购 后
再思 考
13
牛根生
并购 前
并 购 中
并 购 后
再思 考
牛根生,伊利创始团队成员,蒙牛集团 创始人,老牛基金会创始人、名誉会长 ,被誉为“全球捐股第一人”,入选“ 影响中国生活方式10大人物”。 1958年,出生于呼和浩特。 1978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2019年,在伊利集团工作。从

中粮收购蒙牛的战略管理分析

中粮收购蒙牛的战略管理分析

战略实施方面存在的失误,以及注意问题1、杨文军辞任总裁,孙伊萍接任要点:组织设计(公司治理结构)人力资源公司的治理结构是从组织法人的角度对高层进行管理。

而企业的人力资源在现如今的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企业战略的实施占有重足轻重的。

该事例提示蒙牛注意的问题:孙跟杨相比,并不如杨对内部运作了解深入,但不否认孙有足够的能力领导蒙牛继续走向辉煌,对于孙接任需注意对高层组织结构整合性的规划。

2、宋亮认为:“大建工厂进行横向扩张的经营模式已经到头,将中粮在上游产业链的资源与蒙牛进行融合和协同。

”要点:建立合理的组织关系注意问题:沟通协调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模式,从理论的角度看,实际上是纵向一体化,参与或控制整个产业链。

全产业链要求在不同的产业链条之间相互协同、资源共享,共同提升。

从产业链条来看,需要构筑良好的产业协同的链条,不能掉“链子”,否则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对于中粮而言,多产业链的整合和运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全产业链”模式需要各大产业链条实现均衡发展,不能此强彼弱、分化明显,需要在从农产品原料到终端消费品,包括种植、采购、贸易和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生产、养殖与肉类加工、食品加工、食品营销等多个环节融合并均衡发展,再通过对全产业链的系统管理和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形成强大的整体竞争力。

否则,各业务链条之间的协同作用只会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形成“孤岛效应”,损耗资源。

战线过长,既是中粮的一个优势,也是劣势。

3、企业文化融合:蒙牛草根中粮央企4、丹麦阿拉福兹奶粉项目合作:蒙牛本土化、高效率,丹麦严谨导致文化管理冲突3、4要点分析:文化模式的倡导沟通协调组织设计(文化模式的倡导,改良性不足)注意问题:加强沟通(战略联盟之间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管理风格有很大不同,各合作方良好的沟通对联盟的成败有重要影响。

)5、营销机器:营销投入与奶源建设上失衡6、王丁棉:降低发展速度,产品质量控制不够5、6要点:标准与规范的设定生产系统的目标规划注意问题:短期业绩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精细化管理,稳扎稳打,精耕细作。

中粮集团入主蒙牛乳业杠杆收购研究

中粮集团入主蒙牛乳业杠杆收购研究

中粮集团入主蒙牛乳业杠杆收购研究作者:张喆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16期摘要:在国资委积极推进央企改革的今天,作为迄今为止食品行业第一大收购案——中粮集团收购蒙牛乳业显然成为央企集团转型的典型代表而其中的杠杆收购无疑是一大亮点。

基于这一背景,仅从杠杆收购的角度分析了其对此次收购可行性和收益性的影响。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可以为今后央企的整合并购提供一些经验和思路。

关键词:杠杆收购;现金支付;垂直一体化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197-011 案例介绍2009年7月6日晚,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2319.HK)发布公告称,世界500强企业中粮集团,携手厚朴基金,共同入股蒙牛。

至此,中粮收购蒙牛的大手笔,犹如一块巨石投入水中,激起乳制品业浪花片片。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

中粮集团目前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等9大业务板块,拥有中国食品(HK0506)、中粮控股(HK0606)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屯河(600737)、中粮地产(000031)和丰原生化(000930)和吉生化(600893)等6家内地上市公司。

厚朴基金是由高盛集团的中国合伙人方风雷创立于2007的一家私募股权公司, 长期专注于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着25亿美元的资产,高盛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为该基金提供支持。

2009年1月,厚朴基金曾以6.5亿美元的总价接手苏格兰皇家银行配售的中行H股股份。

2009年5月,厚朴基金牵头的财团以每股4.2港元全数接手了美国银行出售的135亿股建行H 股。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2319HK,简称蒙牛乳业),连续第三年稳坐中国乳业头把交椅。

2009年 7月,蒙牛乳业集团名列全球奶业公司第19名,代表中国奶业首次跻身20强。

会计实务:并购应力戒实“购”而虚“并”-0

会计实务:并购应力戒实“购”而虚“并”-0

并购应力戒实“购”而虚“并”近悉,国内食品业最大的国资企业中粮集团,联合厚朴基金,分别向蒙牛购买股份。

据了解,在分别完成相关收购后,中粮集团与厚朴基金将共持20%的有蒙牛股本。

相比之下,原董事长牛根生等一致行动人的股权则降至15.18%.迄今为止,这笔总价值相当于61亿港元的并购案例,在中国食品行业尚属最大宗并购案例。

 作为当今中国乳品业的主力之一,全球金融危机并未对蒙牛带来更多的”外生”压力,而蒙牛的压力恰恰是由自身所”内生”而出的。

无论是三聚氰胺事件,还是特仑苏牛奶的OMP物质安全性受到置疑,都使得蒙牛警醒,只有把住奶源关,才能够从根本上把住质量关。

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在国内收购,还是靠进口,都不如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踏实。

从经济学角度看,在”契约”方式缺乏效率的情况下,”产权”方式往往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道理谁都明白,但要将扩大奶源基地这件事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据悉,蒙牛自建牧场的资金缺口预计达120亿元。

然而,经过去年的一番”折腾”,蒙牛也的确伤了一些元气,去年的亏损已经超过了前年的赢利。

在这种情况下,要采取”产权”方式控制更多奶源,蒙牛的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借助中粮贵人相助。

从某种程度上讲,为了从产权上控制更多奶源,蒙牛的代价是将自身的很大一部分产权让予中粮,也就是以卖产权来增强买产权的购买力。

 应当看到,蒙牛的问题也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有一个长期发展战略的问题,而从长远来看,更要强调优势互补。

现在的问题是,除了在购买股份上”不差钱”,中粮还能够向蒙牛注入什么?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蒙牛依然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蒙牛猛牛。

 在当今世界,大大小小的并购案例层出不穷。

联合国发布的《2008年世界投资报告》表明,2007年全球仅跨境并购价值就达16370亿美元,如果算上境内并购则案例更多。

现在看来,其中的绝大多数的并购都伴随着产权买卖双方在经营上实现一体化,一方面是通过同行之间水平一体化来寻求垄断地位与规模经济,另一方面是通过建立上下游产业间的垂直一体化来实现优势互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