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新形势下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成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但不可回避的是当前的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已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笔者试图从目前中职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当前社会发展对中职人才的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入手,对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程体系课程改革专业技能课程模式就业
一、现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
1.现行中等职教课程体系与当前社会需求的矛盾
尽管国家大力支持中职教育,但目前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较差,教育教学机制落后、方法陈旧,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导致中职教育在良好政策环境下又陷入了招生困难,发展滞后。
(1)职业定向培训与职业变换之间的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职业变换频率提高了,社会要求中职毕业生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但是企业又青睐于具有某一工种和岗位的相当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经验的“专业人才”。
(2)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矛盾。学科知识是本专业比较系统的理论性基础性知识,技术知识是本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特定的技能性操作性知识,而只有被学生真正掌握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成为能力,知识才是有效和有用的。
(3)就业预备教育与升学预备教育的矛盾。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科学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社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出现多层化和学识高移化,也必然带来中等职业教育的多层化、高移化。
2.现行中职课程体系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专轻文的极端化。课改后专业技能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强化,但是不可忽视的又出现了另一种极端现象,有的学校又过于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甚至有完全放弃文化知识教学的趋势,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实施中我们也看到专业设置仍存在不合理现象,有的专业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不够,有的科目没有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有的教学内容陈旧,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与市场需求脱节,新知识、新技能技术没有及时反映到教学中。(3)实习场地严重不足。课改由于加大了实操技能训练的时间,对实习场地的要求更高了,我们对各学校的实习设备进行了统计,发现不少中职学校的实习设备配置都没有达到标准要求。
(4)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多是从文化课教师转岗而来或者是从企业聘请技术人员,前者的技能水平不高,对实际生产过程缺乏了解,也缺少企业工作经验,后者的动手能力强但讲授水平不高,也影响教学效果。
二、对新形势下的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1.新形势下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立足点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劳动者的
基本要求不仅仅具备一技之长。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变化周期的不断缩短及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劳动者工作流动与职业更换频率加快;而科学知识的综合化趋势,又使传统学科体系及行业的界限逐步被打破等等。基于这些因素,中职教育的课程改革的立足点应当定位于对中职人才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2.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内容及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变化,笔者认为要进行职教课程改革,必须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统一。
(1)学生“就业”与“后续学习能力”的统一。从社会长远发展来看,素质和能力强调的是“后续学习能力”,就业并非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是学生后续学习的一个起点。
(2)学生知识结构上“宽知识”与“专技能”的统一。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未来劳动者职业更换频繁,那些以单项操作技能为主的劳动者将不再适应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因而在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它应具有更宽的知识与技能面。
(3)专业设置“稳定”和“灵活”的统一。近年来,一些中职学校为适应社会的需求,盲目开设一些新型专业,而忽视优势专业的发展。
(4)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和就业—创业课程模式的统一。新时期需要更多有能力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因而把实践、创业课程应用于教学中已是中职学校必须进行的改革之一。
职业教育如果没有职业特色,就不能适应社会、市场高速发展的
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就很难在教学环节中落到实处。所以课程改革关乎中职教育的成败兴衰,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任重道远,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不渝。
(作者单位: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