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5篇
![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7c9c3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4.png)
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5篇《草船借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用“委托”“轻易”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5个生字。
(三)采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四)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查字典自学本课生字、生词。
2.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一)让学生初读课文,标清自然段序号,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二)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生字。
1.指导读准字音。
本课虽然只有5个生字,但这几个字的读音都特别容易读错。
教师在教学时应逐个指导学生读准。
2.指导区分字的结构。
本课的生字有几个也比较难记,教师可以用以下的方法教学生进行识记。
(1)加一加:所谓“加一加”的方法,就是用同学们所熟悉的两个字相加,组成一个新字。
如:“督”,就是“叔”和“目”组成,但要记住,这个字是上下结构。
又如:“惩”,就是“征”和“心”组成,这个字也是上下结构。
再如:“饮”就是“饣”字边,加上一个“欠”字,这个字是左右结构。
(2)换一换:如:“寨”与“赛”的字形相近,它们上半部分相同,“寨”的下半部分是把“赛”下面的“贝”换成“木”。
(3)组一组:如:“罚”是由三部分组成,上面是“罒”,下面由“讠”和“刂”组成。
3.指导理解词意:(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理解词意,要使学生掌握: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迟延——耽搁,拖延。
才干——办事的能力。
甘受——心甘情愿的接受。
惩罚——严厉地处罚。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8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c7562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f.png)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8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3、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汲取胆量和智慧,挑战自我。
【教学重难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复习1、齐读课题。
2、提问:⑴ 主要人物是谁?跟诸葛亮有关系的几个人物是谁?⑴ 这篇文章讲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天气怎样?回来时如何?⑴ 借箭时,船怎样受箭?⑴ 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非常准确地概括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板书:神机妙算)二、新授1、老师就这些内容(幻灯中提示的课文借箭的因素)让同学们会去思考。
为什么诸葛亮能够神机妙算?你怎样看诸葛亮这个人,老师让同学们感悟诸葛亮其人,准备了吗?2、提出要求:同学们,可以谈上几句,也可以谈上一段,还可以谈上一篇,听到别的同学的发言也可以随时补充,发表自己个人见解。
3、浏览课文,整理思路、内容,准备汇报:4、学生汇报,教师适当予以引导,补充,点拨并板书,随即进行朗读训练:⑴ 诸葛亮和鲁肃笑着说的话。
⑴ 周瑜与诸葛亮,鲁肃与诸葛亮之间的对话。
⑴ 教师引导学生从善知人,知天文,懂地理,巧筹划四方面去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
5、学完课文,你还有哪些发现和见解?6、小结:诸葛亮靠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在谈笑风生中,轻松获得十万支箭。
又不至于和周瑜发生正面冲突,顾全了孙刘联合的大局。
【板书设计】草船借箭知天文神机妙算晓地理能力+自信=成功善之人巧筹划【课后作业】1、必作:自述课文或编课本剧。
2、选作:写一写《小议妒忌》。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妒忌、神机妙算”等重点生字词,了解故事情节以及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圈点勾画的方法,提高对文本的解读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草船借箭教案(优秀7篇)
![草船借箭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80272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c.png)
草船借箭教案(优秀7篇)《草船借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4个生字,会写“商议、探听、推却”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抓住课文中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能按事情的发展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清事件发展的因果。
教学准备:大字课文(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部分影像资料ppt教学过程: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1、观看赤壁之战影像资料,了解相关人物形象。
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成功,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和周瑜为主的课文。
2、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二、初读课文,审题激趣。
1、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2、解决生字词障碍。
妒忌(jì):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周瑜:三国时东吴的名将,总督东吴兵马。
诸(zhū)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才干:办事的能力。
军令状:接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处罪。
惩(chěng)罚(fá):严厉地处罚。
鲁肃:字子敬,三国时东吴的名将。
罪(zuì):作恶和犯法的行为。
甘受:心甘情愿地接受。
幔子:帐幕。
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处。
翎(líng)毛:鸟翅上、尾巴上的长羽毛。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师: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怎么样借箭?用什么借?最后借到箭了吗?2、师:我们把草船借箭事情发展的过程分为原因、准备、过程、结果,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周瑜设套三天赶造十万支箭草船借箭的准备:二十条快船草人军士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回南岸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3、师:据此提纲给本文分段:一(1、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四、熟读课文,总结全文。
2023最新-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
![2023最新-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b3327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d.png)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教学设计的过程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解构,从而确定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顺序。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5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等奖,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3.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教学重点: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
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教师准备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三国,导新课师: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书或电视剧吗?(看过)那你最喜欢三国里的那些人物?(学生发言)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诸葛亮,谁能说说喜欢他的理由吗?(学生各抒己见)如: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等。
今天咱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诸葛亮有关。
板书: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大多数同学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故事和人物有些初步了解。
老师抓住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更能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下面再请大家自由的读读课文找出借箭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
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1.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汇报交流(1)理清借箭的`原因(1—2自然段)经过(3—5自然段)结果(6—9自然段)(2)、概括课文大意。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3750a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f.png)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1【单元目标】第五组课文重在读懂“名著中的人物”。
阅读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栩栩如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课目标】1、读准读通课文内容,了解故事脉络。
2、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内心,初步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指导方法】抓因果读故事,抓语言观内心【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背景了解人物关系,导入课文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三足鼎立而相互讨伐。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
(随机板书背景图)今天我们共读名著《三国演义》中记述的孙、刘联军内部发生的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
二、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故事脉络。
指导梳理故事脉络: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谁?故事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围绕“箭”他们分别做了什么?相机板书:周瑜逼箭诸葛亮借箭鲁肃助箭曹操防箭诸葛亮交箭2、运用抓前因后果法读懂故事摘读故事开头结尾,说说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板书前因后果)理解“妒忌”:(1)词意: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换词比较:羡慕预设: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应从情节入手。
不能简单地认为周瑜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圈套陷害诸葛亮就是整个事件的起因,它只不过是展开矛盾冲突的契机。
周瑜为什么要跟诸葛亮过不去呢?很显然,诸葛亮因“挺有才干”而遭妒忌,这才是事情的真正起因,抓到了这点,才能抓住本质感受人物形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6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605fe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11.png)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6篇)《草船借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及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1)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出示歌词:(3)学生阅读歌词,说说对这首歌的了解。
(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4)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教师评议并梳理词意: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
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地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于四时的变化。
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世人下酒闲谈的材料。
(5)问题交流:歌词里说“浪花淘尽英雄”,你最崇拜《三国演义》中的哪个英雄?(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相机呈现三国人物形象。
(6)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节选自《三国演义》的一篇课文《草船借箭》。
(板书: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学生阅读,师生交流。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了解。
《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2b74cf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0.png)
《草船借箭》教案关于《草船借箭》教案集合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船借箭》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草船借箭》教案篇1学习目标:⒈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准读通课文。
⒉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领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⒊理清课文顺序,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领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改写的课文《草船借箭》。
板书课题。
二、解释题意,了解时代背景。
⒈谁知道箭是什么样子的?板书剑字,这个剑和箭一样不一样?周瑜问诸葛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你知道吗?⒉谁知道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三国指哪三国?(出示地图)它们分别由谁统治?⒊草船借箭的故事,讲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干什么的.?⒋当时,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史称三国鼎立。
周瑜、诸葛亮怎么会走到一起的?⒌师出示多媒体边简介背景: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草船借箭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三、读通读准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⒈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借箭的过程是哪一部分?剩余部分分别讲什么?①生自由读书。
②指名回答。
师板书:起因、准备、经过、结果。
教师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四、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
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
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师生读书)⒉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总是周瑜问,周瑜说?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最新6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最新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de134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8.png)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最新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新课1、谈话:今天老师和想和大家一起来说说三国,同学们可将自己知道的三国人物、故事、歇后语等和大家分享。
2、导入话说诸葛亮舌战群儒之后,周瑜妒忌他的才干想借机陷害,于是就有了尽人皆知的三国故事——《草船借箭》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回顾旧知1、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让我们先来回顾本文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借造箭来陷害),经过是(诸葛亮巧用草船向曹军借箭),结果是(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2、课文写谁借箭?(诸葛亮)相机板书——读三国——三、浏览全文。
你认为文中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精彩表现?请在文中快速找出来。
(神机妙算)神机妙算的意思是指有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来决定策略。
四、品读感悟“神机妙算”。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有着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和预见性呢,请同学们小组内读课文5~9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小组学习)汇报:a、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那么这样的天气会不会是巧合呢?(当然不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b、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3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老师认为这个句子不够简练,直接改成:直到第3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3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请同桌互读这两段话,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交流,指名说)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对天气了如指掌,熟知天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9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27db9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8.png)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9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处罚、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过程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式课堂教学,检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从文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互相解决。
预习要求:1、收集关于《三国演义》的有关资料,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
2、通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3、自主阅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对人物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一、自学质疑:㈠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
(出示课题后齐读)2、学生简介收集的背景资料: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二)引导质疑: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二、点拨新授(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2、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
文章主要写了逼亮造箭、准备借箭、草船借箭、借箭成功等内容。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
1、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
《草船借箭》教案五篇范文
![《草船借箭》教案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18dabf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f.png)
《草船借箭》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草船借箭》教案精选《草船借箭》教案三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草船借箭》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草船借箭》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借箭的经过,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能试着评论历史人物。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弄清借箭的经过。
【教学难点】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师: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谁知道三国指的是哪三国?生: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
师:魏、蜀、吴三国并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为什么是三国鼎立?看老师画图。
(师边画边讲)刘备联合孙权师:曹操刚打败刘备,又要进攻孙权。
因此,孙刘两家联手要抗击曹兵。
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奉命来东吴帮助作战,遇到大将周瑜。
周瑜对诸葛亮是什么态度呢?谁知道?生:周瑜妒忌诸葛亮。
师:周瑜让他几天之间造多少箭?生:让他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师:这可能吗?生:不可能。
师:诸葛亮草船借箭(板书课题)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那么诸葛亮找谁借箭?怎么借箭?结果如何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三、细读课文1、指名读1、2自然段:师:哪一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生:第1自然段。
师:周瑜为什么要妒忌诸葛亮?生:因诸葛亮挺有才干。
师:齐读这一段,注意挺和很这两个词要读得语气重一些。
(生齐读)师:周瑜是怎样提出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事的?诸葛亮是怎样做的?默读第2自然段。
(周瑜借公事陷害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满口答应,并立下军令状。
)师: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他以为他的阴谋已得逞了。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b6b08c7fd5360cbb1adb11.png)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借助络等信息手段,初步了解有关三国的知识(人物)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心中国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乙方一方,称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课文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背景下发生的。
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就设了一个计谋,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只用了三天就借到了十万支箭。
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确智慧非凡。
__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在整个事件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弄清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这篇__不同于一般的讲读课文,因为它有很深厚的历史背景,所含概的知识面特别广,所涉及的人和事也很多,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课文内的知识,而应跳出书本,采集各方面的信息来丰富学习内容。
三、教学对象分析:根据小学生具有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上浏览的能力和一定的文字处理能力。
互联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超文本结构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探索式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从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
让学生在积极动手、动脑、动口中自己阅读、思考、质疑达到获知、探索问题之目的。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探求问题来引导学生在自主中学习,思考质疑,运用多媒体引导创新。
原来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式教学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全新形式。
《草船借箭》教案(通用5篇)
![《草船借箭》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d2294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1.png)
《草船借箭》教案《草船借箭》教案(通用5篇)《草船借箭》教案篇1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延迟、探听、私自、军令状、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故事的起因部分。
教学过程:一、了解《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二、介绍背景,引出新课。
三、板书课题,质疑。
四、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上面问题。
五、学生自读课文,同桌检查认字及自读课文情况。
六、学习故事的起因部分。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内容,板书课题。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认识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的是谁和谁的事?在诸葛亮和周瑜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呢?(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课题。
二、回顾课文开头部分。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意欲加害诸葛亮,于是请诸葛亮到军中议事,周瑜是怎样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的?我们一边观看录像一边回顾。
2、三天之后造箭情况如何?(如期如数交付曹操)。
周瑜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却在三天之内借到了十万支箭,那么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三、体会借箭之法。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借船、借人、借一江大雾)2、周瑜看到十万支箭后长叹一声,说——(板:神机妙算)3、什么叫“神机妙算”?(指导朗读。
)四、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哪里呢?1、最先算到了什么?当时雾大吗?从哪读出的?出示句子: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从哪读出雾大?是啊,前人就曾有篇《大雾垂江赋》为证,感兴趣的同学下去可以读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感受一下当时雾之浓之大。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整理53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整理5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f01c5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8.png)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整理53篇〕篇一:《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的7生字,并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才能和综合才能。
教学重点: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局部:课前预习在教学之前先布置预习作业。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掌握生字的音序,部首以及在新词中的解释;并给难以理解的词句标上记号。
2,考虑课后作业。
3,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学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搜集,整理有关信息。
如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明白的词句。
第二局部:课堂导读〔第一课时〕一,解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并及时进展正音。
注意以下读音:擂应读léi 丞应读chěng2,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考虑后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做出答复。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周瑜要逼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为什么诸葛亮敢立下三天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为什么诸葛亮要把船排成“一字儿”并连接起来为什么曹操不用火箭为什么诸葛亮要请鲁肃一起去“借箭”诸葛亮怎么知道第三天会有大雾对于学生答复不出来的问题,老师相机进展解答。
二,深读课文〔25`〕1,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局部〔第二自然段〕,理解事情起因,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通过前面的阅读,大家知道周瑜为什么要诸葛亮负责赶造十支箭吗〔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要陷害诸葛亮〕周瑜是怎么把这个任务交给诸葛亮的,诸葛亮又是怎么把这个任务接下来的,让我们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局部。
在读的过程中要想想,从他们的话语中表达了他们的什么意思。
从周瑜的“水上交战,有什么兵器最好”“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托。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等语言,体会周瑜外表客气,暗藏杀机的阴险心理;从诸葛亮“用箭最好”,“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只要三天”,“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等语言,体会诸葛亮胸有成竹,沉着不迫的大度心理。
《草船借箭》教案(3篇)
![《草船借箭》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bce19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5.png)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草船借箭的历史背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积累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草船借箭的智慧和谋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草船借箭的历史背景。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 感受草船借箭的智慧和谋略。
2. 学会生字词,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如“赤壁之战”、“桃园结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检查字音,纠正学生的错误。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语调、节奏。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2)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3)诸葛亮借箭的方法是什么?(4)草船借箭的结果如何?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
2.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
3. 提问:从课文中,你感受到了诸葛亮怎样的品质?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诸葛亮具有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心胸宽广等品质。
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三国人物,并说明原因。
2. 引导学生思考: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布置作业1. 复习课文,背诵课文。
2. 查找关于草船借箭的历史资料,撰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草船借箭的智慧和谋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6e19d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c.png)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推却、轻易”等词语造句。
(2)紧扣课文语言,感知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3)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1)联系上下文,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认识文中的人物。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及复述,加深认识人物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觉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2)激发学生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难点、关键: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2、交流资料:(1)你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2)你读过《三国演义》吗?你知道其中的哪些故事?你喜欢其中的哪些人物?教师总结:(课件出示)《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
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
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诸葛亮是被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来歌颂的,作者对他是崇敬和赞美的,特别对他的智慧,更是着力进行渲染。
3、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个和诸葛亮有关的故事——《草船借箭》二、检查预习1、简介故事背景(先让学生交流资料,然后教师出示课件总结)。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18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9b8bc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4.png)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1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18篇),欢迎大家分享。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1创造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顺序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创造出发点:草船借箭的经过。
创造训练点:认识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胆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创造训练策略:引导法、自学法,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
教具准备:《草船借箭》录像幻灯片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内容:二、三、四段。
重难点:草船借箭的经过,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过程: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造教育渗透点一、复习前文导入新课1、周瑜怎样为难诸葛亮?2、诸葛亮又是怎样做的?回答:1、三天造十万支箭。
2、立下军令状。
二、复习导入,保持思维的性。
讲“借箭准备”紧扣妒忌与才干1、周瑜为什么这样做?2、诸葛亮是怎样做的?3、哪些词句可以看诸葛亮挺有才干?(自有妙用)1、自由读课文思考,找出周瑜为难诸葛亮的词句,在书上做记号。
(故意延迟,不给齐练)2、体会心情,自读自练。
3、读诸葛亮说的话,体会心情。
通过读讲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实质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三、学习“借箭经过”突出“神机妙算”20`1、指名读机关句子,诸葛亮是怎样做靠近水寨。
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2、鲁肃怎样说的?说明什么?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
3、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
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4、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样做的。
5、小结1、自由读课文,用“—”划出诸葛亮做的、说的。
《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092e1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e.png)
《草船借箭》教案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篇一创造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顺序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创造出发点:草船借箭的经过。
创造训练点:认识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胆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创造训练策略:引导法、自学法,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
教具准备:《草船借箭》录像幻灯片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内容:二、三、四段。
重难点:草船借箭的经过,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过程: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造教育渗透点复习前文导入新课1、周瑜怎样为难诸葛亮?2、诸葛亮又是怎样做的?回答:1、三天造十万支箭。
2、立下军令状。
复习导入,保持思维的性。
讲“借箭准备”紧扣妒忌与才干1、周瑜为什么这样做?2、诸葛亮是怎样做的?3、哪些词句可以看诸葛亮挺有才干?(自有妙用)1、自由读课文思考,找出周瑜为难诸葛亮的词句,在书上做记号。
(故意延迟,不给齐练)2、体会心情,自读自练。
3、读诸葛亮说的话,体会心情。
通过读讲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实质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三、学习“借箭经过”突出“神机妙算”1、指名读机关句子,诸葛亮是怎样做靠近水寨。
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2、鲁肃怎样说的?说明什么?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
3、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
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4、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样做的。
5、小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录像、幻灯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引导学生分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四、讲“借箭结果”突出周瑜的“长叹”1、指名读课文,诸葛亮借了多少枝箭。
周瑜是怎样说的?说明了什么?2、小结五、总结全文分清前因后果师述:借箭的表面原因实质原因表面结果实质结果,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文章,注意分清前因后果。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合集15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合集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2ac12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9.png)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合集15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认读本课“瑜、督”等生字,会写“妒、忌”等生字。
理解“妒忌、都督、委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__内容。
(3)理清__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过程与方法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语言文字,领略经典名著语言的魅力。
3.情感与价值从“草船借箭”这件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从“草船借箭”这件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书或电视剧吗?那你最喜欢三国里的哪个人物?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位三国里比较聪明的人物,他们就是周瑜和诸葛亮。
(板书:周瑜、诸葛亮)识记生字“瑜”和“葛”。
2.在他们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们快来看一下吧!(板书课题:草船借箭)二、检查预习情况1.介绍《草船借箭》的背景资料。
(学生汇报预习资料,相互补充。
)《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
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前发生的。
2.说说你了解的周瑜与诸葛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记住把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通了。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6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bcdfd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2.png)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6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擂鼓,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本课教学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例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你知道四大名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个小故事。
出示课件—封面。
二、了解写作背景大家课前一定收集了非常多的资料,谁愿意起来交流学生交流,老师相机出示课件。
草船借箭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你知道吗课件──背景资料。
三、结合预习,自读自悟文章最后写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那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大家拿出自学卡,小组间合作朗读课文,把难读部分多读几遍,讨论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
四、交流讨论结果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
教师相机简笔画画出大雾,二十条船,顺风顺水,草等。
交流学生更加明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以及对曹操的用兵多疑,鲁肃的忠厚老实。
(知人心)2、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密安排。
(知天文,晓地理)五、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反复请同学朗读,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学生交流高潮处,问:“此时,你最想对我们的诸葛亮先生说一句什么话?”课件──人物分析──诸葛亮──神机妙算。
六、出示《草船借箭》的地形示意图,再读全文,进一步领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七、体会课文写作特点小组讨论本篇课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
(人物对话表现人物特点)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哪对同桌想试试?真好,为你俩的勇气感到高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阅读能力。
本堂课我以读为“经”以探究为“纬”二者完美结合,奏响一曲妙不可言的语文“交响乐”。
学生由思而读,由读而思,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色彩,深刻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3.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教学重点]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
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教师准备: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揭示课题课件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哪些故事?哪些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长江边上,曾经有无数的英雄豪杰演绎了无数神奇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其中的一个经典故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三国演义》看书100页《资料袋》2.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下面再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借箭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
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汇报交流(1)理清借箭的原因(1—2自然段)准备(3—5自然段)经过(6—9自然段)结果(10)(2)概括课文大意。
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
三、略读“借箭原因”,体会人物内心。
1.通过课前的阅读,我们了解到周瑜妒忌诸葛亮,要陷害他。
那么周瑜是怎样把造箭的任务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又是怎样接下这个任务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1-2自然段,认真研究一下他们的对话,体会一下人物说话时的心理活动。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2.周瑜与诸葛亮在对话时,心中各自是怎样想的?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分角色朗读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我们共同体会周瑜的暗藏杀机、心怀鬼胎,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不动声色。
3.那么,“草船借箭”之后,周瑜对诸葛亮又有何评价呢?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出示句子:“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过他呀!”学生齐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借箭的经过”,看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板书:神机妙算四、合作探究,领悟神机妙算,感悟人物形象(一)请同学们用心读读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诸葛亮神机妙算,“算”到了什么?“算”的准不准?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在旁边作批注。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二)学生自主阅读后,把自己的读书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全班交流:诸葛亮神机妙算,“算”到了什么?算天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2.但是光读这句,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在读中悟出诸葛亮之所以敢立下军令状,是因为他在三天前就算准了这场雾。
)3.那么这场大雾有何妙用?请同学们具体说一说。
(因为大雾漫天,能见度很低,所以曹操看不见来兵有多少,又担心江边有伏兵,不敢轻易出兵,就只能用远距离的武器防御,这样诸葛亮才能达到草船借箭的目的。
)诸葛亮真聪明!怪不得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齐读。
算人。
1.算到了曹操谨慎多疑。
(1)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
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
(2)“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
‘雾这样大,曹操一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例示: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余地。
)2.算到了鲁肃不会告密鲁肃虽是周瑜的心腹,但生性忠厚老实。
就是因为诸葛亮对鲁肃十分了解,就算准了他不会告密。
(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3.是啊,你看,诸葛亮算得多准呀!了解鲁肃忠厚守信,特向他借船。
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
料到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曹操果然只叫弓弩手放箭,而且放箭如雨。
这样,诸葛亮就一定能够借到十万支箭。
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因此,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齐读。
算好了受箭的方式。
1.受箭方式是怎样的?“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就叫船上的兵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2.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一下:这种方式妙在哪儿?把二十条船横着一字儿摆开,受箭面积大,两面受箭,受箭数量多。
用青布幔子,箭射在上面就固定在布上,不会掉下去。
而且插上草人也可以把箭插得多一些,至少不会因达不到十万支箭而受罚。
3.你看,诸葛亮计算得多么准确,策划的多么周密!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齐读。
(四)小结。
1.其实,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前的瞬息之间,就已经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他想得那样周到,那样细致,那样准确,你们说诸葛亮他神不神?因此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齐读。
2.就在这看似平静、谈笑风生中,诸葛亮轻摇羽扇,轻松取胜。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五、总结全文,以读促读1.尽管诸葛亮想到周瑜要害他,尽管诸葛亮想到了三天后这场大雾,尽管诸葛亮想到了借箭的方法,尽管诸葛亮想了很多很多,但是我就觉得很奇怪,诸葛亮为什么不推辞呢?明明知道周瑜要陷害我,要我的身家性命,我干嘛还要替他借十万支箭呢?不接受不行吗?诸葛亮顾全孙刘联合抗曹的大局,避免和周瑜发生正面的冲突,同时也是要在心理上挫败周瑜,神机妙算,草船借箭,创造了军事战争史的一个奇迹。
2.你会怎样赞美诸葛亮?3.诸葛亮真的是神仙吗?据老师查阅的资料得知:1)诸葛亮之所以能预先得知三天后有大雾,是因为当时孙刘联军力量弱小,不宜久战,欲破强敌,须用火攻。
而火攻必须有东南风方可奏效。
因此,他必然密切关注气象,这就使他在借箭之前测知几天后必有大雾。
2)鲁肃肯施以帮助,除了因为他顾全大局,还有一个不被注意的关键原因是鲁肃不怕得罪周瑜:鲁肃旧日有恩与周瑜,周瑜将鲁肃引荐给孙权,两人交情非常深厚。
鲁肃深受孙权器重,在东吴位高权重,况且周瑜害人不是光明正大之举,因此周瑜不忍、不便、也不敢打击报复鲁肃。
3)曹操在雾天不敢出战,固然是由于他多疑,但还有重要原因:此前在三江口水战中曹军损兵折将,因水军战斗力孱弱,曹操只得坚守不出,加紧操练。
敌军忽然雾天前来挑战,通晓兵法的人都会断定这是诱兵之计,只宜坚守不出,放箭退敌。
即使诸葛亮处在曹操的位置上也会这么做。
由此,我们可以感悟到:诸葛亮卓越的指挥决不是来自上天的赐予,而是源于博大精深的知识,周全缜密的思虑谋划。
4.请同学们再次朗读一下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六、延伸阅读,课外拓展“草船借箭”,既为“借”,则有“还”。
那么,诸葛亮借来的箭怎样还给了曹操呢?周瑜真的服气了吗?他和诸葛亮之间还有哪些明争暗斗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三国演义》之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