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降解农药

合集下载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研究进展

药污染的一个有 效方法。本文综述 了环境 中降解农药的微 生物种类、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 理 、 自然条件 下影响微 在 生物降解农药的 因素及农 药微 生物 降解研究方面的新技 术和新方法。
关键 词 微 生物 ; 生物 降解 ; 农 药 降 解 ; 农 药 文 献 标 识 码 : A D : 1 . 9 9ji n 0 2 —14 . 0 0 0 .0 OI 0 3 6 /.s . 5 9 5 2 2 1. 30 6 s 中 图分 类 号 : Q 9 8 1 X 9 3 . : 5 2
3 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因素
3 1 微生 物 自身的 影响 .
微 生物 的种类 、 代谢 活性 、 适应 性 等都 直接 影 响 到对农 药 的降解 与 转 化 。已经 证 明 , 同 的微 生 物 不 种类 或 同一种 类 的不 同菌株对 同一 有 机底 物或 有毒 金 属 的反 应 都 不 同 。Ku r _] 究 了 B cl s ma 等 l研 5 aiu l
才 扬保 直
 ̄1 3 3 6 2 0 ,6) — 9 0 (: 2
Pat rt tn lnP o co ei
微 生 物 降解 农 药 的研 究进 展
杨 明伟 , 叶 非
( 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 ,哈尔滨 摘要 10 3 ) 5 0 0
在农药的微 生物降解研 究中, 离构建一种由天然微 生物构成的复合 系, 分 将其 应用于被 污染的环境是 消除农
a d me h d r u n t o swe e s mm a i e n t i p p r rz d i h s a e .
Ke r s mir o g n s ; b o e r d t n; d g a e p sii e ; p si i e y wo d c o r a im i d g a a i o erd et ds c e tcd s

微生物对环境中农药的降解与去除

微生物对环境中农药的降解与去除

微生物对环境中农药的降解与去除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物质,虽然能有效地保护农作物免受虫害、病害和杂草的侵害,但也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农药残留在土壤、水体以及食物中可能会危害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健康。

因此,寻找一种能够降解和去除环境中农药的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微生物在环境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们可以通过降解和去除农药来减轻其对环境的影响。

微生物降解是指微生物利用农药分子作为其生长和代谢的底物,将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

而微生物去除则是指微生物通过吸附、转化、活性代谢等方式,将农药从环境中去除。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制。

微生物在降解农药时主要通过酶的作用,将农药分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

这些酶通常是由微生物自身产生的,特定的酶用于特定类型的农药分解。

例如,农药降解微生物能够产生的酶包括脱氯酶、脱甲基酶、氧化酶等。

这些酶能够将农药分子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达到降解的效果。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微生物去除农药的方式。

微生物通过吸附农药分子表面,改变其化学性质,从而降低其在环境中的毒性。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吸附农药分子后,通过代谢将其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

通过这些方式,微生物能够有效地从环境中去除农药。

许多微生物被发现具有降解和去除农药的潜力。

一些细菌和真菌,如假单胞菌、芽孢杆菌和拟青霉等,被广泛应用于农药污染的生物修复和生物处理。

这些微生物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降解和去除,对多种类型的农药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此外,一些微生物也可以与其他生物和植物协同作用,提高农药的降解效果。

除了微生物降解和去除农药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减少农药的环境影响。

例如,通过合理的农药使用和施用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浓度,可以有效地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通过选择和使用天敌和生物控制剂,可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并降低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微生物在环境中降解和去除农药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微生物对农药降解的生态影响

微生物对农药降解的生态影响

微生物对农药降解的生态影响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物质,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

然而,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为了减少这种危害,科研人员发现微生物在农药降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将农药降解成无害物质,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对农药降解的生态影响。

一、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制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它们具有较强的代谢能力,可以利用农药作为碳、氮、磷等元素的来源,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将农药分解成简单的无害物质。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过程主要包括吸附、降解和转化三个阶段。

首先,微生物通过细胞表面的吸附作用将农药吸附到细胞表面;然后,利用细胞内的酶将农药降解成较小的分子;最后,将这些分子转化成对环境无害的物质,如水和二氧化碳。

二、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生态影响1. 减少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农药可以有效地减少农田和水体中的农药残留量,降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农药残留会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作用,破坏生态平衡。

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可以有效地清除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

2. 提高土壤肥力:微生物降解农药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养分,如氮、磷等,可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参与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循环,对维持土壤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3. 促进植物生长:微生物降解农药释放出的养分可以为植物提供养分来源,促进植物的生长。

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微生物降解农药可以为植物提供养分,增加植物的抗病能力,提高产量。

4. 保护生物多样性:农药残留对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危害,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微生物降解农药可以减少农药对土壤生物的危害,保护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5. 减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农药残留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降解农药的微生物资源开发及应用研究

降解农药的微生物资源开发及应用研究

降解农药的微生物资源开发及应用研究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物质,也是保障农作物高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但是,长期以来,不正当的使用和管理,使得农药污染一直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中的重要问题。

如何有效地降解农药,减少相关污染,成为了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探讨方向。

其中,利用微生物资源进行农药降解是目前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一、微生物资源在农药降解中的重要地位微生物是指大小仅为微米级别的各种生物体,如细菌、真菌、病毒等。

具有代谢活性、适应能力强、环境适应性广等特点,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各种生物多样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药降解领域,微生物资源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地位。

一方面,微生物能够降解多种农药,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另一方面,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能够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降解反应,如不同的温度、酸碱度、气氛等。

因此,微生物资源在降解农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微生物资源的种类和来源1.细菌:细菌是微生物资源中的主要代表,具有种类繁多、适应能力强等特点。

常见的降解细菌包括土壤细菌(如绿脓杆菌、假单胞菌等)、水生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弧菌等等)和产氨细菌(如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等等)。

2.真菌:真菌是典型的微生物资源,具有菌丝发达、代谢能力强等特点。

常见的降解真菌包括腐生真菌(如白僵菌、木棒菌等)和土壤真菌(如根瘤菌、薄殼瘤菌等)。

3.病毒:病毒作为一类微生物,通常未被研究的对象,但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降解农药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4.其他:除了以上几类微生物资源,还有其他微生物资源,如藻类、原生动物等,这些微生物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生态系统中,发挥其在降解农药中的重要作用。

三、微生物资源在降解农药中的应用研究1.降解机理的研究:降解农药是一项复杂、有机的生物化学过程,在探讨微生物降解机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生物学特性、理化条件、营养物质等。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综述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综述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综述一、本文概述农药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农药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不仅影响土壤和水质,还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研究和开发有效的农药降解技术成为了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对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技术进行综述,探讨其原理、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农药残留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介绍农药微生物降解的基本原理,包括微生物降解的类型、降解过程中的关键酶和降解途径等。

分析影响农药微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如微生物种类、环境因素和农药性质等。

接着,综述国内外在农药微生物降解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降解效果、降解机制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成果。

展望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概览,为农药残留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也期望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关注农药微生物降解领域,共同推动该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二、农药微生物降解的基本原理农药微生物降解的基本原理主要涉及生物催化过程,这一过程由特定的微生物群体通过酶的作用,将农药分子分解为较小、无害或低毒的化合物。

这一生物过程包括酶与农药分子的相互作用,导致农药分子结构的改变,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简单的无机物。

在农药微生物降解过程中,关键的步骤是农药分子与微生物酶之间的识别与结合。

微生物通过分泌特定的酶,如水解酶、氧化还原酶和裂解酶等,这些酶能够攻击农药分子的特定化学键,导致其结构破坏。

例如,某些水解酶能够水解农药中的酯键或酰胺键,而氧化还原酶则能够氧化或还原农药分子中的特定官能团。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能力与其遗传特性密切相关。

微生物通过基因编码产生特定的降解酶,这些酶对农药分子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催化活性。

随着环境适应性的演化,一些微生物能够产生多种降解酶,以适应不同种类农药的降解需求。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研究进展一、简述农药作为现代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防治病虫害起到了关键作用。

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会导致环境污染,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寻找一种高效、环保的农药降解方法显得尤为迫切。

微生物降解农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微生物降解农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农药分解为无毒或低毒物质的过程。

这种降解方式具有高效、环保、低成本等优点,且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已有多种微生物被证实具有降解农药的能力,如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分泌特定的酶类,将农药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从而实现农药的降解。

随着研究的深入,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逐渐得到揭示。

研究者发现,微生物降解农药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生物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等。

这些反应能够将农药分子转化为更易降解的小分子物质,进而被微生物完全利用。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效率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pH值以及农药的种类和浓度等。

关于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研究者通过筛选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株、优化降解条件以及研究降解过程中的关键酶类等方面,不断提高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效率。

一些研究还关注于将微生物降解农药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环保、安全的解决方案。

尽管微生物降解农药具有诸多优点,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某些农药分子结构复杂,难以被微生物完全降解;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也可能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效果。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以期为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微生物降解农药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农药降解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微生物降解农药将在未来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 农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农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农药残留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农药残留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农药残留摘要:农药在人类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因由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健康造成的威胁与伤害等问题值得关注。

本文综述了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农药降解菌种类及获得途径、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因素、微生物降解农药应用和展望。

关键词: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降解机理;基因工程菌0.前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药尤其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依然是目前保证农作物增产、稳产的重要的和有效的手段,很多农药喷施到农田后,只有5%左右的农药到达目标害虫,而95% 的农药残留在水体、土壤和农业生态系统中,它会通过食物链的富集,最终进入到生物体内,严重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

因此,对环境修复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微生物降解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相比,具有投入低、治理效果明显、不易产生副作用、可恢复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特点,被公认为是一种低成本的环境友好型去除污染物的方法。

微生物降解的两大主体是微生物和植物,而微生物以其代谢方式丰富多样、底物范围广的优点成为生物修复技术中的主力军。

1.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微生物降解农药机理可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共代谢作用,有些合成的化合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若有另一种可供给的碳源和能源的辅助基质存在时,它们则可被部分降解,这个作用称为共代谢作用;另一类是矿化作用,是指微生物直接以农药作为生长基质,将其完全分解成无机物、CO2和H2O 等。

矿化作用是最理想的降解方式,因为农药被完全降解成为无毒的无机物。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途径大致分为两种: 酶促途径和非酶促途径。

酶促反应即是微生物本身含有可降解该农药的酶系基因,通过氧化、脱氢、还原、水解、合成等作用直接作用于农药。

或者,虽然不含降解该农药的酶系,但在农药胁迫下,微生物的基因发生重组或改变,产生新的降解酶系。

非酶促反应是指微生物活动使环境的pH 发生变化而引起农药降解,或产生某些辅助因子或化学物质参与农药的转化。

微生物降解农药时的生化反应有:(1)还原反应,包括了硝基还原、还原性脱卤、醌类还原等。

微生物对农药降解的影响研究

微生物对农药降解的影响研究

微生物对农药降解的影响研究农药是为了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侵害而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

然而,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微生物对农药降解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农药降解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于农药降解的影响。

一、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制微生物是一类生活在土壤、水体和根际等环境中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

它们具有多样的代谢途径和酶系统,能够利用化学物质进行能量代谢和生长。

微生物通过降解农药的机制主要包括酶催化、代谢和吸附等过程。

酶催化是微生物降解农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微生物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将农药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进而进行能量代谢和生长。

不同类型微生物产生的酶具有不同的特异性,可以降解不同类型的农药。

代谢是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另一种机制。

微生物利用其代谢途径中的化学反应将农药分解成能够利用的代谢产物。

这种代谢过程往往需要多个酶的参与,微生物根据不同的农药类型选择适合的代谢途径。

微生物还能通过吸附的方式降解农药。

吸附是指微生物表面的一些特异性结构或基因与农药分子结合,使其无法发挥原有的功能。

通过吸附作用,微生物可以使农药失去活性,从而实现降解效果。

二、微生物对农药降解的影响微生物在农药降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微生物能够加速农药的降解速度。

由于微生物具有多样的代谢途径和酶系统,可以快速将农药分解成较简单的物质。

这不仅能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潜在危害,还能促进土壤中其他生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微生物的活动可以提高土壤中的农药降解能力。

微生物通过对农药的代谢和吸附作用,减少了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

同时,微生物的存在也为其他有益微生物提供了生长和繁殖的环境,增强了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然而,微生物对农药降解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不同类型的农药对微生物的降解效果有差异。

有些农药对微生物的毒性较高,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降解能力,从而降低了降解效果。

其次,环境因素对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影响非常重要。

微生物降解农药

微生物降解农药

摘要:综述了在环境中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在自然条件下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因素及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文章认为,在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中,应重视自然状态下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过程,分离构建应由天然的微生物构成的复合系,利用微生物复合系进行堆肥或把堆肥应用于被污染的环境是消除农药污染的一个有效方法。

关键词:微生物生物降解农药降解农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第一次“绿色革命”为人类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作为主要技术之一的农药为粮食的增产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因为农药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省时省力等优点,因而在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但农药的过分使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仅1985年,世界的农药产量为200多万t[1];在我国,仅1990年的农药产量就为22.66万t[2],其中甲胺磷一种农药的用量就达6万t[3]。

化学农药主要是人工合成的生物外源性物质,很多农药本身对人类及其他生物是有毒的,而且很多类型是不易生物降解的顽固性化合物。

农药残留很难降解,人们在使用农药防止病虫草害的同时,也使粮食、蔬菜、瓜果等农药残留超标,污染严重,同时给非靶生物带来伤害,每年造成的农药中毒事件及职业性中毒病例不断增加[3~6]。

同时,农药厂排出的污水和施入农田的农药等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

农药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给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不良后果,农药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因此,加强农药的生物降解研究、解决农药对环境及食物的污染问题,是人类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这些农药残留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大气及农产品中,难以利用大规模的工程措施消除污染。

实际上,在自然界主要依靠微生物缓慢地进行降解,这是依靠自然力量、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理想途径。

但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影响着农药生物降解的可否和效率。

近年随着对农药残留污染问题的重视,科学家们对农药生物降解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明。

微生物对土壤农药残留的降解与解机制分析

微生物对土壤农药残留的降解与解机制分析

微生物对土壤农药残留的降解与解机制分析农药的使用在现代农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农药残留问题也引发了广泛关注。

土壤是农药的重要储存和转化介质,微生物对土壤农药残留的降解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分析微生物对土壤农药残留的降解机制,以期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农药残留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制微生物降解农药是通过微生物菌群中一系列特定的酶的活性参与完成的。

微生物降解农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1. 非特异性酶降解:一些广谱酶在降解农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脱氯酶和氧化酶可以降解多种有机氯农药,抗性酶可以降解多种有机磷农药。

2. 特异性酶降解:有些微生物通过产生特异性酶来降解特定的农药分子。

这些酶通常与农药分子的结构特征高度吻合,从而具有高效降解的能力。

3. 协同作用:微生物之间通过协同作用来降解农药。

例如,一些微生物可以分泌酶来降解农药的酯基,而其他微生物则可以利用这些酯基作为能源,形成共生关系,提高农药降解效率。

二、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因素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菌群多样性: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对降解农药起着重要作用。

菌群的多样性越高,就意味着对不同种类农药的降解能力也更广泛。

2. 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活性,从而促进农药的降解。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都会对微生物降解农药产生不利影响。

3. pH值:不同微生物对pH值的适应能力不同,因此土壤的酸碱度对微生物降解农药也有一定影响。

适宜的pH值能够提供有利于降解酶的活性的环境。

4. 表面活性剂:土壤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促进农药与微生物的接触,提高降解效率。

适量添加表面活性剂有助于提高农药残留的降解速度。

三、微生物降解对土壤农药残留的治理意义微生物降解农药对于土壤农药残留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1. 降解能力:微生物降解农药是一种天然的解决方法,能够将农药降解为无害的物质,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土壤农药残留降解途径

土壤农药残留降解途径

土壤农药残留降
解途径
土壤农药残留降解途径
土壤农药残留降解途径是指土壤中存在的农药残留物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逐渐降解的过程。

这些过程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土壤污染治理和农药残留物的环境风险评估。

首先,土壤微生物是最重要的降解农药的生物途径。

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能利用农药残留物作为碳源和能源,通过代谢作用将其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将有机磷农药降解为无机磷酸盐,从而减少了其对环境的潜在危害。

其次,土壤中的化学反应也是农药残留降解的重要途径之一。

土壤中的氧化、还原、水解等化学反应可以改变农药的结构和性质,进而影响其环境行为和生物活性。

例如,一些农药在土壤中会发生水解反应,使其变为更容易降解的代谢产物。

此外,土壤物理过程也对农药残留的降解起着一定的作用。

土壤中的渗透、扩散和吸附等过程可以改变农药残留物在土壤中的分布和迁移,从而影响其暴
露和降解速度。

例如,土壤中的吸附作用可以减少农药残留物与土壤水分的接触,从而降低其降解速率。

最后,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氧气和光照等也会影响农药残留的降解途径。

这些因素可以改变土壤中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化学反应速率和物理过程的强度,从而对农药残留的降解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综上所述,土壤农药残留降解途径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涉及到土壤微生物、化学反应、物理过程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降解途径对于农药残留物的环境管理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染防治策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化学农药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机制

化学农药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机制

化学农药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机制
化学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是微生物对化学农药进行分解、转化和无害化的过程。

微生物具有分解、转化和无害化化学物质的机制和能力,这些机制包括细胞内的酶、微生物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化学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氧化作用:微生物通过氧化还原酶对化学农药进行氧化,使其变得更加不稳定,从而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还原作用:某些微生物可通过还原酶将化学农药中的某些基团还原成更加易分解的形式。

水解作用:微生物可通过水解酶将化学农药中的酯、酰胺等基团水解成更加易分解的形式。

脱卤作用:微生物可通过脱卤素酶将化学农药中的卤素原子脱掉,从而使农药变得更加不稳定。

脱氨基作用:微生物可通过脱氨基酶将化学农药中的氨基基团脱掉,从而使农药变得更加不稳定。

化学农药的微生物降解对于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微生物降解机制有助于开发更加环保、安全的化学农药,同时也有助于开发新的微生物资源,用于化学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农药自然消解,微生物降解农药反应

农药自然消解,微生物降解农药反应

农药自然消解,微生物降解农药反应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农药自然消解:微生物在农药降解中的关键作用在现代农业中,农药的使用是保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摘要:本文介绍了有机物的性质、污染状况及处理方法;以多环芳烃和农药为例阐述了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较多的几种生物难降解污染物微生物处理技术的进展,并对今后的几个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有机物降解作用1 引言有机污染物是指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以及脂肪等形式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质及某些其他可生物降解的人工合成有机物质为组成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酚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氯代脂肪族化合物和腈类化合物等。

目前,由于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达标排放,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使我国水体和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的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

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水质为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32%和27%。

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

而农业土壤中15 种多环芳烃(PAHs)总量的平均值为4.3mg/kg,且主要以4环以上具有致癌作用的污染物为主,占总含量的约85 %,仅有6%的采样点尚处于安全级。

而工业区附近的土壤污染远远高于农业土壤: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塑料增塑剂等,这些高致癌的物质可以很容易在重工业区周围的土壤中被检测到,而且超过国家标准多倍。

处理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可分为三大类[1]:物理方法:主要有吸收法、洗脱法、萃取法、蒸馏法和汽提法等;化学方法:如光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湿式氧化法、以及声化学氧化法等,这一方法应用较多;生物方法:包括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降解三类技术。

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具有无可比拟优势:(1)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彻底分解成CO2和H2O,永久的消除污染物,无二次污染;(2)降解过程迅速,费用低,为传统物理、化学方法费用的30%~50%;(3)降解过程低碳节能,符合现在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

微生物降解农药

微生物降解农药

摘要:综述了在环境中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在自然条件‎下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因素及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文章认为,在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中,应重视自然‎状态下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过程,分离构建应‎由天然的微‎生物构成的‎复合系,利用微生物‎复合系进行‎堆肥或把堆‎肥应用于被‎污染的环境‎是消除农药‎污染的一个‎有效方法。

关键词:微生物生物降解农药降解农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第一次“绿色革命”为人类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作为主‎要技术之一‎的农药为粮‎食的增产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因为农药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省时省力等‎优点,因而在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但农药的过‎分使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仅1985‎年,世界的农药‎产量为20‎0多万t[1];在我国,仅1990‎年的农药产‎量就为22‎.66万t[2],其中甲胺磷‎一种农药的‎用量就达6‎万t[3]。

化学农药主‎要是人工合‎成的生物外‎源性物质,很多农药本‎身对人类及‎其他生物是‎有毒的,而且很多类‎型是不易生‎物降解的顽‎固性化合物‎。

农药残留很‎难降解,人们在使用‎农药防止病‎虫草害的同‎时,也使粮食、蔬菜、瓜果等农药‎残留超标,污染严重,同时给非靶‎生物带来伤‎害,每年造成的‎农药中毒事‎件及职业性‎中毒病例不‎断增加[3~6]。

同时,农药厂排出‎的污水和施‎入农田的农‎药等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

农药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给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不良后‎果,农药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因此,加强农药的‎生物降解研‎究、解决农药对‎环境及食物‎的污染问题‎,是人类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这些农药残‎留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大气及农产‎品中,难以利用大‎规模的工程‎措施消除污‎染。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
农药在人类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因由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健康造成的威胁与伤害等问题值得关注。

本文综述了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农药降解菌种类及获得途径、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因素、微生物降解农药应用和展望。

微生物降解农药机理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共代谢作用,有些合成的化合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若有另一种可供给的碳源和能源的辅助基质存在时,它们则可被部分降解,这个作用称为共代谢作用;另一类是矿化作用,是指微生物直接以农药作为生长基质,将其完全分解成无机物、CO2和H2O等。

矿化作用是最理想的降解方式,因为农药被完全降解成为无毒的无机物。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途径大致分为两种:酶促途径和非酶促途径。

酶促反应即是微生物本身含有可降解该农药的酶系基因,通过氧化、脱氢、还原、水解、合成等作用直接作用于农药。

或者,虽然不含降解该农药的酶系,但在农药胁迫下,微生物的基因发生重组或改变,产生新的降解酶系。

非酶促反应是指微生物活动使环境的pH发生变化而引起农药降解,或产生某些辅助因子或化学物质参与农药的转化。

更多的固体废弃物安全小知识尽在,在这里大家会了解到什么是微生物降解,知道微生物降解的优点是什么。

蔬菜中农药残留降解方法

蔬菜中农药残留降解方法

蔬菜栽培种植与储藏运输阶段,因为对农药的依赖性较强,且使用缺乏科学和理性,致使蔬菜中农药产生残留,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与农药污染导致的中毒问题频繁出现,对人们饮食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放心菜、健康菜逐渐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现阶段,蔬菜中农药残留降级方法通常包含物理、化学与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是以基因工程与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通过运用微生物与酶学方法达到降解效果。

除此之外,套袋技术的运用能够对蔬菜中农药残留进行有效降解。

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农药各不相同的理化性质对农药残留进行降解。

通过相关研究得知,沸水、光照、碱水等均会对静置一天之后等各不相同的处理方法的运用,能够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一定的降解与去除。

其中,运用沸水进行降解的效果较为明显,对甲胺磷、久效磷与毒死蜱农药的降解去除效率依次为94.3%、、81.7%、88.6%。

使用食盐水、碱水、椰子油洗涤剂、清水对蔬菜进行浸泡处理,对乐果与甲胺磷农药的降解去除效率依次为73%、58%、85%、42%,市场销售的普通洗洁精,降解去除效率同样能够达到51%-66%范围区间之内。

现阶段,蔬菜中农药残留降解使用较多且效果明显的方法主要包括清洗、去皮以及烹饪。

物理方法操作简便,不过也存在相应的问题与不足,农药残留降级的整体效果会受到浸泡时间、清洗次数、处理方式等的各不相同而产生各不相同的结果。

与此同时,以上方法同样会对蔬菜的营养价值与品质与口味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除以上方法之外,其他领域的方法也在蔬菜农药残留降级中进行尝试使用。

比如,活性炭对甲胺磷农药残留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能够防止浸泡冲洗产生的二次污染。

针对黄花与番茄进行实践研究得知,套袋能够有效降低农药残留,不过栽培种植流程相对较为复杂繁琐。

除此之外,超声波洗涤方法在农药残留降解中得到关注与使用,因为振动频率与强度较高的优势特点,能够使农药分子快速分离,能够对普通冲洗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化学农药微生物降解

化学农药微生物降解

农药结构
• 农药的基团和分子结构决定其在微生物环境中的降解行为 。农药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其溶解性、分子排列和空间结构 、化学官能团、分子间的吸引和排斥等特征, 并因此影响 农药能否被微生物所摄取。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农药结构
高分子化合物比分子 量小的化合物难降解, 空间结构复杂的比结 构简单的较难降解, 与生命物质的分子结 构相似度高的物质越 容易被微生物降解。
– 非酶促形式指的是微生物通过代谢改变农药的环境离子浓度、pH 等物理、化学性质,从而间接促使降解农药的过程。
微生物降解农药时, 并不只是进行单一的反应,多数情况下是多个反应协同作用 来完成对农药的降解过程。 Wang 等研究了Ochrobactrum tritici pyd-1 降解甲氰菊酯的途径,该菌通过水解羧 酸酯键将甲氰菊酯分解为2,2,3,3-四甲基环丙烷甲酸和3-苯氧基苯甲醛,3-苯 氧基苯甲醛氧化为3-PBA,3-PBA进一步代谢为4-羟基-3-苯氧基酸,4-羟基PBA 被氧化原儿茶酸和p-苯二酚,原儿茶酸通过邻位裂解,p- 苯二酚进一步降解为 1,2,4- 苯三酚。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
• 微生物对于农药的降解可分为酶促和非酶促反应。 – 酶促反应是指微生物以胞内酶或分泌的胞外酶直接作用于农药, 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如氧化、脱氢、还原、水解、合成等反 应,最终将农药完全降解或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无毒或毒性较小 的化合物的过程。 • 酶促反应是微生物降解农药的主要形式,微生物本身含降解农 药的酶系基因,或本身虽无该酶系基因,但是经诱导或环境存 在选择压,基因发生重组或改变产生了新的降解酶系。 • 主要生物化学作用有: 脱卤作用、氧化还原作用、脱烷基作用 、水解作用、环裂解作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综述了在环境中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在自然条件下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因素及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文章认为,在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中,应重视自然状态下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过程,分离构建应由天然的微生物构成的复合系,利用微生物复合系进行堆肥或把堆肥应用于被污染的环境是消除农药污染的一个有效方法。

关键词:微生物生物降解农药降解农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第一次“绿色革命”为人类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作为主要技术之一的农药为粮食的增产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因为农药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省时省力等优点,因而在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但农药的过分使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仅1985年,世界的农药产量为200多万t[1];在我国,仅1990年的农药产量就为22.66万t[2],其中甲胺磷一种农药的用量就达6万t[3]。

化学农药主要是人工合成的生物外源性物质,很多农药本身对人类及其他生物是有毒的,而且很多类型是不易生物降解的顽固性化合物。

农药残留很难降解,人们在使用农药防止病虫草害的同时,也使粮食、蔬菜、瓜果等农药残留超标,污染严重,同时给非靶生物带来伤害,每年造成的农药中毒事件及职业性中毒病例不断增加[3~6]。

同时,农药厂排出的污水和施入农田的农药等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

农药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给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不良后果,农药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因此,加强农药的生物降解研究、解决农药对环境及食物的污染问题,是人类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这些农药残留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大气及农产品中,难以利用大规模的工程措施消除污染。

实际上,在自然界主要依靠微生物缓慢地进行降解,这是依靠自然力量、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理想途径。

但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影响着农药生物降解的可否和效率。

近年随着对农药残留污染问题的重视,科学家们对农药生物降解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明。

本文整理出了近年来对农药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提出存在的问题,建议有效的研究途径,旨在为加强农药的生物降解研究、解决农药对环境及食物的污染问题提供依据。

1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1.1 农业生产上主要使用的农药类型当前农业上使用的主要有机化合物农药如表1所示。

其中,有些已经禁止使用,如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还有一些正在逐步停止使用,如有机磷类中的甲胺磷等。

表1 农业生产中常用农药种类简表[7]人们发现,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代谢类型各异的、具有很强适应能力的和能利用各种人工合成有机农药为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的微生物,它们可以通过各种谢途径把有机农药完全矿化或降解成无毒的其他成分,为人类去除农药污染和净化生态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

1.2 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类群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藻类等[8,9],它们中有一些具有农药降解功能的种类。

细菌由于其生化上的多种适应能力和容易诱发突变菌株,从而在农药降解中占有主要地位[8]。

一在土壤、污水及高温堆肥体系中,对农药分解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菌类,这与农药类型、微生物降解农药的能力和环境条件等有关,如在高温堆肥体系当中,由于高温阶段体系内部温度较高(大于50 ℃),存活的主要是耐高温细菌,而此阶段也是农药降解最快的时期。

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把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CO2和H2O等无毒无害或毒性较小的其他物质[10,11]。

通过许多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已经分离得到了大量的可降解农药的微生物(见表2)。

不同的微生物类群降解农药的机理、途径和过程可能不同,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机理。

1.3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目前,对于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菌上,因此对于细菌代谢农药的机理研究得比较清楚。

表2 常见农药的降解微生物[11,12]细菌降解农药的本质是酶促反应[13~15],即化合物通过一定的方式进入细菌体内,然后在各种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最终将农药完全降解或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无毒或毒性较小的化合物的过程。

如莠去津作为假单胞菌ADP菌株的唯一碳源,有3种酶参与了降解莠去津的前几步反应。

第一种酶是A tzA,催化莠去津水解脱氯的反应,得到无毒的羟基莠去津,此酶是莠去津生物降解的关键酶;第二种酶是A tzB,催化羟基莠去津脱氯氨基反应,产生N-异丙基氰尿酰胺;第三种酶是A tzC,催化N-异丙基氰尿酰胺生成氰尿酸和异丙胺。

最终莠去津被降解为CO2和NH3[16]。

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系,有的是组成酶系,如门多萨假单胞菌DR-8对甲单脒农药的降解代谢,产生的酶主要分布于细胞壁和细胞膜组分[5];有的是诱导酶系,如王永杰等[17]得到的有机磷农药广谱活性降解菌所产生的降解酶等。

由于降解酶往往比产生该类酶的微生物菌体更能忍受异常环境条件,酶的降解效率远高于微生物本身,特别是对低浓度的农药,人们想利用降解酶作为净化农药污染的有效手段。

但是,降解酶在土壤中容易受非生物变性、土壤吸附等作用而失活,难以长时间保持降解活性,而且酶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差[8],这都限制了降解酶在实际中的应用。

现在许多试验已经证明,编码合成这些酶系的基因多数在质粒上,如2,4-D的生物降解,即由质粒携带的基因所控制[18]。

通过质粒上的基因与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共同作用,在微生物体内把农药降解。

因此,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人工构建“工程菌”来更好地实现人类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愿望。

1.3.1 微生物在农药转化中的作用(1)矿化作用有许多化学农药是天然化合物的类似物,某些微生物具有降解它们的酶系。

它们可以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源而被微生物分解利用,生成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

矿化作用是最理想的降解方式,因为农药被完全降解成无毒的无机物,如石利利等[19]研究了假单胞菌DLL-1在水溶液介质中降解甲基对硫磷的性能及降解机理后指出,DLL-1菌可以将甲基对硫磷完全降解为NO2-和NO3-。

(2)共代谢作用有些合成的化合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若有另一种可供碳源和能源的辅助基质存在时,它们则可被部分降解,这个作用称为共代谢作用,这一作用最初是由Foster等[12]提出来的。

如门多萨假单胞菌DR-8菌株降解甲单脒产物为2,4-二甲基苯胺和NH3,而DR-8菌株不能以甲单脒作为碳源和能源而生长,只能在添加其他有机营养基质作为碳源的条件下降解甲单脒,且降解产物未完全矿化,属于共代谢作用类型[5]。

关于共代谢的机理,现在还存在争论。

由于共代谢作用而推动的顽固性人工合成化合物的降解一般进行的较慢,而且降解程度很有限,参与共代谢作用的微生物不能从中获得碳源和能源,但是自然界中还是广泛存在着大量的具有共代谢功能的微生物,它们可以降解多种类型的化合物。

共代谢作用在农药的微生物降解过程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5,17,20]。

1.3.2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生化反应[10,12]氧化反应微生物体内的氧化反应包括:羟化反应(芳香族羟化、脂肪族羟化、N-羟化);环氧化;N-氧化;P-氧化;S-氧化;氧化性脱烷基、脱卤、脱胺。

还原反应还原反应包括硝基还原、还原性脱卤、醌类还原等。

水解反应一些酯、酰胺和硫酸酯类农药都有可以被微生物水解的酯键,如对硫磷、苯胺类除草剂等。

缩合和共轭形成缩合包括将有毒分子或一部分与另一有机化合物相结合,从而使农药或其衍生物物失去活性。

应该指出,在微生物降解农药时,其体内并不只是进行单一的反应,多数情况下是多个反应协同作用来完成对农药的降解过程,如好氧条件下卤代芳烃的生物降解,其卤素取代基的去除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发生:在降解初期通过还原、水解或氧化去除卤素;生产芳香结构产物后通过自发水解脱卤或β-消去卤化烃[6]。

1.4 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因素1.4.1 微生物自身的影响微生物的种类、代谢活性、适应性等都直接影响到对农药的降解与转化[21,22]。

很多试验都已经证明,不同的微生物种类或同一种类的不同菌株对同一有机底物或有毒金属的反应都不同[5,17,23,24]。

另外,微生物具有较强的适应和被驯化的能力,通过一定的适应过程,新的化合物能诱导微生物产生相应的酶系来降解它,或通过基因突变等建立新的酶系来降解它[10]。

微生物降解本身的功能特性和变化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1.4.2 农药结构的影响农药化合物的分子量、空间结构、取代基的种类及数量等都影响到微生物对其降解的难易程度[25~28]。

一般情况下,高分子化合物比低分子量化合物难降解,聚合物、复合物更能抗生物降解[10];空间结构简单的比结构复杂的容易降解[24]。

陈亚丽等[22]在试验中发现,凡是苯环上有-OH或-NH2的化合物都比较容易被假单胞菌WBC-3所降解,这与苯环的降解通常先羟化再开环的原理一致。

Potter等[29]在小规模堆肥条件下研究了多环芳烃的降解后指出,2-4环的芳烃比5-6环的芳烃容易降解。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通常可以降解天然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如木质素、纤维素物质等,从而促进地球的物质循环和平衡。

但目前的环境污染物大多是人工合成的自然界中本身不存在的生物异源有机物质,其中一些是对人类具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往往对微生物的降解表现出很强的抗性,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化合物进入自然界的时间比较短,单一的微生物还未进化出降解此类化合物的代谢机制。

尽管某些危险性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可能会经自然形成的微生物群体的协同作用而缓慢降解,但这对微生物世界来说仍然是一个新的挑战。

微生物通过改变自身的信息获得降解某一化合物的能力的过程是缓慢的,与目前大量使用的人工合成的生物异源物质相比,依靠微生物的自然进化过程显然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长期以往将会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6]。

因此,研究一些可以使微生物群体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降解生物异源物质能力的方法非常重要和迫切。

1.4.3 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包括温度、酸碱度、营养、氧、底物浓度、表面活性剂等[10,30~33]。

刘志培等[34]研究了甲单脒降解菌的分离筛选;程国锋等[23]研究了微生物降解蔬菜残留农药;钞亚鹏等[15]研究了甲基营养菌WB-1甲胺磷降解酶的产生和部分纯化及性质。

他们所研究的微生物或其产生的酶系都有一个适宜的降解农药的温度、pH及底物浓度,这与Thomas 等[31]、Donna Chaw 等[26]的研究结果一致。

莫测辉等[24]指出,堆肥中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的活性与氧的浓度和水分含量密切相关,当堆肥中氧的含量小于18%、水分含量大于75%时,堆肥就从好氧条件转化为厌氧条件,进而影响多环芳烃的降解效果。

Hundt 等[30]调查了biaryl 化合物在土壤中和堆肥中被细菌Ralstonia和Pickettii的降解和矿化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