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abharlann Baidu
(四)动作电位的特点
1.“全或无”现象
– 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就会达到锋值,其幅度不会 随着刺激的增强而增大,即动作电位要么不产 生(无),一旦产生就会达到最大值(全)。
2.不衰减性传导
– 动作电位一旦在细胞的某一局部产生,就会以 非常快的速度向整个细胞膜扩布,其幅度不会 随着传导的距离延长而减小。
3.脉冲式
– 超极化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变大,表示细胞抑制;而去极化时细胞 膜两侧的电位差变小,表示细胞兴奋。
(二)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1.静息电位产生的前提条件 • 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不
均和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有关,即静息 电位的产生两个前提条件:
– 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即存在浓度差,在安静状 态时,在膜内的K+浓度是膜外的30倍,而Na+在膜 外的浓度是膜内的12倍左右;
• 我们把能使细胞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称为 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TP)。
• 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必要 条件。
– 阈电位的数值通常比静息电位小10~20mV。
• 一般来说,细胞兴奋性的高低与静息电位和阈电位的差 值呈反比的关系,即两者的差距越大,细胞越难兴奋, 兴奋性就越低,而两者的差距越小,细胞越易兴奋,兴
• 当促使Na+内流的浓度差和阻止Na+内流的电位差,这两种拮抗力量相 等时,Na+的净内流停止,此时膜电位达到峰值。
• 因此,可以说动作电位的峰值相当于Na+内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 位。
2.复极化过程 • 当膜电位达到峰值时,细胞膜的Na+通道迅速关闭,而K+通道开放,于
是细胞内的K+顺浓度差向细胞外扩散,导致膜内负电位增大,直至恢复 到静息时的数值。
•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是指可兴 奋细胞在受到有效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 基础上,细胞膜产生的一次快速的可传播 的电位变化。
• 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不同,是一个电位连 续变化的过程,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
(二)动作电位的 形成过程
• 在给神经纤维一 次有效的刺激后, 示波器上会显示 出一个动作电位 的波形,即在受 刺激局部的细胞 膜上产生了一次 快速的,连续的 电位变化。该电 位变化主要由两 部分构成:锋电 位和后电位。
• 静息电位的大小,主要由细胞内外K+的浓度决定。
– 通常,细胞内的K+浓度变动很小,因此造成细胞内外K+浓度差改变 的主要是细胞外的K+浓度。如细胞外K+增高,会使细胞内外K+浓度 差减小,从而使K+外流的动力减小,K+外流减少,最终导致静息电 位减小。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一)动作电位的概念
• 带正电荷的K+外流时肯定会吸引带负电荷的蛋白质 同行,但此时的细胞膜对大分子的蛋白质没有通透 性,所以这些蛋白质分子会被阻隔在细胞膜内表面, 而外流的K+在蛋白质分子的吸引下排列在膜的外表 面,形成了内负外正的电位差。
• 可见,K+外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
• 实验所述,静息电位是一个稳定的电位差,即K+外流最终 会达到平衡。
– 电位幅度小呈衰减性传导,其幅度能随着传播
(二)兴奋的传导 • 动作电位(即兴奋)一旦在细胞
膜上某一点产生,就会沿着细胞 膜传播,直到整个细胞膜都产生 动作电位,这种动作电位在同一 个细胞膜上的传播称为传导。 在无髓鞘的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 • 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称 为神经冲动。如果动作电位在两 个细胞之间的传播则称为传递。
(三)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l.去极化过程 • 当细胞受到刺激时,使受刺激的局部细胞膜上少量Na+通道开放,此
时Na+会顺着浓度差少量内流,引起细胞膜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某 一程度时,膜上大量Na+通道开放,于是细胞外的大量Na+顺浓度差和 电位差向细胞内迅速扩散,导致膜内负电位减小,直至膜内电位比膜 外高,形成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状态。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 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细胞始终存在着电, 我们把这种电现象称为生物电现象。
• 生物电是一切活细胞存在的基本生命现象, 也是生理学重要的基础理论。它主要包括静 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两部分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一)静息电位的概念
•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是指细胞 处于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 差。它是一切生物电产生或变化的基础。
• 如果刺激造成的电位变化达不到阈电位水 平,细胞就不能产生动作电位,仅仅只在 受刺激局部的细胞膜产生一种幅度较小的 去极化反应,我们把这种称之为局部反应 (local response),通常由阈下刺激引起。
• 局部反应的特点:
– 不是“全或无”式的,局部反应的大小可随阈 下刺激的增强而增大
– 可以总和
– 因为K+逐渐外流,它会形成的内负外正的电场力,而这种电场力 会阻止带正电荷的K+向外流,随着K+逐渐外流,浓度差会逐渐减弱, 而电场力会逐渐增强,当促使K+外流的浓度差形成的扩散动力与 阻止K+外流的电场力达到平衡时,K+外流停止,K+的净通量等于零, 即达到稳定的静息电位。
– 由此可见,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达到平衡时的电位,所以又称 为K+的平衡电位。
有髓鞘的神经纤维上:跳跃式传导
四、细胞兴奋后 兴奋性的变化
• 当细胞受到有 效刺激产生兴 奋时,细胞的 兴奋性将发生 一系列有规律 的周期性变化, 依次为:
– 绝对不应期
– 相对不应期
– 超常期
– 动作电位不会发生重合或者叠加,它们之间总
三、兴奋的引起及传导
(一)兴奋的引起
– 当细胞受到刺激时,首先是受刺激局部的细胞膜上少量的Na+通 道开放,引起少量的Na+内流,使细胞膜缓慢的去极化,只有当 膜去极化达到某一电位值时,才会使大量Na+通道激活,从而引 起Na+大量内流,使细胞膜快速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即细胞兴奋。
– 细胞膜在不同的状态下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安静 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通透性较大,对Na+、Cl通透性很小,而对蛋白质负离子不通透。
2.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 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K+的浓度差,并且细 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因此K+在浓度差的驱使下, 从细胞膜内向细胞膜外扩散,即K+外流。
• 机体细胞静息时膜两侧的电荷都是呈内负外正的分布。生理 学中,通常规定膜外电位为0,则膜内电位值就是负值了。
• 静息电位的大小通常只看静息电位负值的绝对值,如从- 70mv变化到-90mv称为静息电位的增大,反之为变小。
• 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两侧内正外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 而把细胞膜两侧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反极化。 • 静息电位的增大为超极化。 • 静息电位的减小称为去极化。 • 细胞去极化后向着静息电位的方向恢复称为复极化。
• 如此一来,一部分Na+在去极化中扩散到细胞内,并有一部分K+在复极 过程中扩散到细胞外。这样就激活了Na+ - K+依赖式 ATP酶即Na+ - K+ 泵,于是钠泵加速运转,将胞内多余的Na+泵出胞外,同时把胞外增多 的K+泵进胞内,以恢复静息状态的离子分布,保持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AP上升支
AP下降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