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 《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与文学

——评莫言的小说《蛙》

中文与传媒系(10)级汉语言文学(2)班冯娟娟学号:1002010209

概要:小说选择以计划生育作为题材,把写作笔触伸向最广大的农村——高密。讲述了姑姑传奇的工作生涯以及关于这个农村人对于计划生育实施的种种态度。小说以独特的书信和戏剧的构思,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地方的种种民俗民风,通过关于写小说主人公的前妻和“代孕”陈眉的事情,也暗含了对生命的尊重以及重大的人性问题。

关键词:生命的膜拜政治下的生命文学的真实

这部号称“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①的小说,不论在出版时间上还是在创作目的上,都从某个程度上对中国历史的一种回顾和反思,在这个意义上,莫言戏称自己被”妖魔’化了。“批评家在评论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时情可偏、理需正,我的写作始终是对中国读者的一种致敬。”在莫言看来,作家有权利也有责任书写个人、民族乃至社会的疼痛。”这部小说将笔触伸向了波澜不惊的生育史,描写了不同阶段的生育状况,作者没有完全采用写实主义手法将实时阐述清晰,而是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起先看到这部作品的名字时,就有些懵,尤其是第一遍看完这部小说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作者凭借什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以“蛙”来命名。后来接触了有关他的其他作品,才慢慢理解,对于像《蛙》这样的小说,故事怎么讲要比讲什么显得更为重要。“蛙”谐音可为“娲”“娃”,如果说这是一部历史的著作,那么我觉得更贴切的来说,是一部关于生命的著作,只不过这些生命,来的有点不同寻常。

全书共分五部分,分别以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友人杉谷义人的五封信为引线,引出的是蝌蚪对姑姑种种经历的回忆,这些内容看似为杉谷义人提供的平实素材,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一部精彩的“原小说”。而小说的最后一部分则跳出了蝌蚪的叙述,向人们呈现了一部九幕话剧,将作品推向巅峰之时爽利结尾,使人们久久停留在高峰的阅读体验中。而小说、信件和戏剧三位一体的融合,更加扩大了小说的表达空间。从这样的结构上来看,小说《蛙》显然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的故事来讲,一则讲述了蝌蚪的姑姑作为一位计划生育工作者的种种经历,另一则作者试图将这个故事写成一部优秀的话剧剧本,以剧本的形式呈现出来来突出某个主题。我将从以下三点来阐述我对于这部小说的理解:

1、一种对生命的膜拜

《蛙》中姑姑的原型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一位优秀的、从医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一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悲剧色彩。在高密,经过她的手诞生了多少新的生命,所以她被乡亲们视为“送子娘娘”,她是个隐去了年龄和辈分的圣母级人物。可后来,她又不得不在自己无奈的叹息声里中止一个个幼小生命的成长发育,被视为杀人的魔王。她珍视、敬畏生命,对强制性人工流产的做法有意见却无能为力,内心遭受了痛苦的折磨和煎熬,而姑姑从本性上说是对生命充满了尊重和关爱,当她看见新的生命诞生时的那种喜悦,对新生儿那种独有的爱怜,都体现了对于生命的热爱和欢欣。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便是蝌蚪,为了自己的前途,让自己的前妻王仁美流产,结果导致前妻的死亡。莫言曾说蝌蚪的身上有自己的影子,“他其实是50年代中国男性以及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在自我剖析和反思中萌生了对生命的期待与虔敬。”在以后的岁月里,蝌蚪常常也为自己前妻的死懊悔不已,后来关于小狮子找陈眉“代孕”蝌蚪和姑姑也不再说什么。尤其是姑姑,在年老的时候,似乎也改变了曾经“固执”的看法,对这些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说年轻时对新生命的摧残过多,那么现在便也是一种支持,年轻时的无奈和工作的热情,年老时对世事的理解和政策的实施,让她也多了几

分宽慰和理解。小说塑造了很成功的姑姑的形象,前后两种近乎截然相反的性格反应,在当今,仍值得我们去回味去反思去总结那些血的历史教训。我说,它是对生命党的一种膜拜,这种膜拜,来自于姑姑年轻时对生命的热爱对计划生育的无奈以及年老时对于“代孕”的默许,这种膜拜来自于蝌蚪本生的忏悔。

2、政治下的生命

“毛主席说”的盛行,在全国范围内蔓延,也深入到每个中华儿女的心灵。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在相对落后的农村,依然严谨,可见其思想的根深蒂固。只要是毛主席说的,就必须得服从并贯彻执行。这在姑姑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对于隐瞒的,她挨家挨户的查,尤其是王胆,那样的穷追不舍只为做好计划生育的工作,可以说这是一种执着和负责,但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捍卫。不轻易诞生一个生命,诞生的生命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享受公民拥有的权利。政治压抑了生命的诞生,生命反抗了政治的压制,结果必定是悲剧,这部小说在第四部就涉及到了”生命政治“方面的内容。小说第一部分结束于“文革”时期对姑姑进行批斗时,会场冰面的断裂,“许多人,落到了冰水中”。第二部分则以蝌蚪的第一任妻子王仁美被姑姑强行流产,最终母子死在手术台上为结尾。而小说第三部分则以由于姑姑不断追逐“超生游击队”王胆,最终造成后者因早产而死亡收束。从前三部分以“死亡”为结尾的安排来看,小说讲述的似乎就是中国社会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生命”开始逐渐被“政治”所掌控,妇女们生育的要求不断受到以姑姑为代

表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压制,“政治”开始根据自己的需要掌控整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并由此造成“生命”不断被抑制以致死亡的过程。故事进入第四部分后,结局开始不再突显死亡,转而书写“生命”的诞生。单从这样的结构安排来看,作者似乎通过小说前三部分关于死亡的书写,表明“生命”在一九五七年之后,逐步受到“政治”的种种压制。而第四部分则以一个计划外婴儿的诞生,暗示“生命”开始在新世纪摆脱了“政治”的压制,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复苏”。然而,小说在第四部分不再以姑姑为主人公,而是以小狮子为主人公,描写了小狮子趁蝌蚪不备,找陈眉代孕的事为线索展开叙述。虽然蝌蚪刚开始反对,但是后来想到前妻王仁美,也就接受了这样的事实。由原来的“政治帮凶”到现在的支持,是一种对生命戕害的厌恶,对冷酷制度的反抗,对政治压制下新生命的同情以及忏悔。

3、文学的真实

小说试图把这件事与文学融合在一起,并以戏剧的形式展现出来。在结尾处,留给读者的印象依然是余音绕梁。小说的真实来自于取材的真实,小说的文学。来自于写作手法的后现代。这是一部反映现实生活却又高于现实生活的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