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基本任务
心理学要点笔记(最全)
![心理学要点笔记(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3e157f778762caaedc33d48a.png)
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除此之外,心理学还研究个体行为、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心理学科的性质: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是一门中间〔边缘〕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1)个性心理倾向性〔最活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如有的人在物质需要方面追求强烈,有的人更注重精神与成就的需要等。
(2)个性心理特征〔最稳定〕指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
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气质有好动与喜静、暴躁与温和之别,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等。
真题: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后者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简答〕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布洛卡心理状态是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阶段(1) 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或现象〕的主要物质基础。
知 觉 概 述
![知 觉 概 述](https://img.taocdn.com/s3/m/805745e055270722182ef74f.png)
观察力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 主动知觉事物的能力。这是一种善 于发现事物典型特征的能力。观察 力对人的工作、学习和成就具有重 要意义。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8
心理学
5
1.2 知觉的基本特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 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标示出来。其实 质是旧经验与新刺激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联系,以保证 理解的全面和深刻。在理解过程中,知识经验是关键。
当第一次看图所示的隐匿图形时,人并不是消极地观 看图片上的黑白斑点,而是力求理解这些斑点的关系,提 出种种假设,对它做出合理的解释。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6
1.2 知觉的基本特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恒常性 使人在不同的条件下,仍然产生近似实际的正确认识,这对正常的生活与工作是必要的。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7
1.3 观察和观察力
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知觉事物 的过程。观察过程总是与积极的思维联系,所 以它有时也被称作思维的知觉。
(一)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需要和兴趣,有目的地把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 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一般来说,人们总是把自己要对待 的那些刺激作为对象,把暂时或当时不打算对待的刺激作为背景。
图中,若以黑色部分作为知觉对象,看到的 是两个人脸的侧面影像;若以白色部分作为知觉 对象,看到的是一个花瓶。
知觉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心理活动,它产生于在感觉的基础上 对物体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处处表现出人的主观 因素的参与。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a15202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5.png)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
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统1)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
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
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第一章 心理学的对象
![第一章 心理学的对象](https://img.taocdn.com/s3/m/2c762d9a51e79b8968022606.png)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获得心理学的入门知识,对心理学的整体概貌有所掌握,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懂得心理现象的各种表现和作用,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自觉深入地学习和运用心理学理论。
(一)记忆目标1.说出心理学的概念,界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2.记住科学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奠基人和标志性事件。
3.列举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阐述其基本观点。
4.简述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二)理解目标1.从整体上把握心理现象的结构,说明心理现象的各种表现和作用。
2.解释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应遵循的原则。
3.充分认识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分析、综合目标1.分析心理学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2.严格分清心理学与唯心主义、封建迷信的本质区别。
3.树立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观念。
二、教学要点1.由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直接影响着心理学任务的规定,也影响着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原则及方法,所以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心理学的概念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这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
2.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及西方心理的主要学派等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理解较难,讲授时要注意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详略得当、深入浅出,以便于学生掌握。
3.在进行“为什么研究心理学”内容的教学时,可联系中小学教师的具体工作,结合当前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的时代要求,用实例说明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现实意义,以提高学生学习心理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阐明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中,可重点介绍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等教师易在工作中使用的方法,为师范生在将来的教育实践中运用这些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建议1.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结合教学中、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阐明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基础复习知识点
![心理学基础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0b8e60e0740be1e650e9ac3.png)
2012年心理学基础复习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任务、方法·研究对象(P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
·基本任务(P19):(一)描述描述,即对心理事实用科学语言予以叙述,以便人们认识它;只说明事实的真相,不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
科学不同于艺术描述,它强调确定性、精确性。
(二)解释解释是对个体行为作进一步分析,探索产生该行为的可能原因。
人的心理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包括某种特定性格的形成和改变,都必定依存于一定的条件。
找出这些依存条件及其内在的关系和联系,才能对心理现象的所以然给予科学的解释。
(三)预测预测是根据现有的资料,估计将来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心理学不是算命学,但心理学能够运用科学分析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预知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的发展趋势、表现特点等。
这并不神秘,因为心理活动也罢,心理特征也罢,都依条件而发生和变化,掌握了这种关系,就可能预测未来。
(四)控制研究心理是为了有效地调控人的心理,使之利于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健全发展,这是心理学的根本任务。
心理学要做的工作,就是通过控制影响心理的因素来控制心理;减少心理因素的消极影响,增强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
·方法(P21):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观察法可分为客观观察法和自我观察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心理学的实验法主要有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形式。
3.调查法调查法的主要特点是,以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针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方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调查者本人作调查,也可以向熟悉被调查者的人作调查。
调查法可以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两种。
4.测验法这是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如测验量表),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1.1心理学概述
![1.1心理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8961d0014791711cc79179f.png)
第一章绪论【内容提要】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在本章中,要明确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阐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原则、任务和领域;介绍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阐明心理学与教师职业的关系,以帮助和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育目的。
【学习目标】1.识记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和方法。
2.理解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任务;和领域。
3.理解掌握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
4.理解掌握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知识。
5.能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应用有效的心理辅导技术。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学习心理学,科学地解释心理现象,对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重要的意义;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能帮助人们运用这些规律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为不同领域的实际生活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艾宾浩斯(1850~1909)曾说: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却只有一段短暂的历史。
心理学的思想源远流长。
自有人类以来,人们就关注心理现象并且试图解释。
“心理学”一词源于希腊语,由“psyche”(灵魂)和“logos”(学问)所组成。
心理学是研究灵魂的学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
而后,心理学一直在哲学领域内发展,是哲学的组成部分。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1832~1920)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对感觉、知觉、注意、联想和情感展开系统的实验研究。
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冯特因此也被视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随后,他还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学杂志《哲学研究》,出版了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原理》。
冯特的工作对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划时代的意义。
知识链接冯特冯特是实验心理学的创建者,是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奠基人。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考试必备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考试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995dcfd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1.png)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与研究程序: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程序包括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与其研究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做出结论。
2.观察法的优缺点:优;被视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可作为前期研究。
缺: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3.个体研究法与其优缺点:个体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优: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
缺:所收集的材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4.调查法与其优缺点: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方法。
优: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
缺点: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5.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思想: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和社会性,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使其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6.精神分析学派的价值和局限:不仅在精神病治疗中继续得到应用,而且对个性冬季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作用。
局限:弗洛伊德宣扬泛性论,忽视了社会文化的影响。
7.简述脑和智商的关系:脑为智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和基础,而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又塑造了天才的独特的脑的结构8.简述脑潜能的开发途径:a 大脑的潜能的发挥有无限的的空间B挖掘大脑的潜力。
9.脑的性别差异:A成熟时间上B智力方面 C脑结构上D大脑左半球受损后,女性不如男性明显10.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A按性质:原则性和非原则性B表现形式:双趋动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和双避动机(既怕学习又怕老师),趋避动机(既想当干部又怕耽误学习)1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一种力求成功的动机,二种避免失败的动机12.学习动机与其基本结构:是激发个体学习活动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心里状态。
一是认知的内驱力,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三附属的内驱力13.动机和行为效果的关系:一是取决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取决个体行为的质量14.马斯洛的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积极意义:A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B是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C揭示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
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基础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基础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557a0a0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3.png)
基础心理学绪论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1.1研究对象,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1.2研究内容,1.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于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2.需要的动机: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3.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和情感是伴随知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4.人格和能力:一个人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他的心理活动的动力上,也表现在他的能力和人格上,人格又是气质和性格组成的。
人的认识、情绪和情感及意志活动,我们把这三类心理现象称为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的本质4.1心理是脑的机能,也就是说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环节动物开始有了心理现象只具有某种感觉,心理发展处于感觉阶段。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有了很大的发展,它们有了各种感觉器官,能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对物体产生了整体的认识,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
灵长类动物不仅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而且还能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
人类有了语言能进行抽象思维,能透过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我们把人的心理叫做思维、意识、精神。
4.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但这种表现只能叫做感应性,而不能叫做心理现象,因为这种能力有一些植物也拥有。
无脊椎动物发展到了缓解动物阶段,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
他们能够对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自己作出反应,也就是说形成条件反射,我们可以把这种能力的产生看作是心理现象的标志。
心理学发展史7.1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在人性的善恶问题上,孟子主张所有人的都是性善的,荀子主张所有人都是性恶的。
世硕主张人性是有善有恶的。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70afd4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0.png)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
它探究人的思维、情感、行为和意识等方面,并解释其中的规律。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在一个宏观的层面上可分为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
本文将会探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并尝试解答为什么我们需要理解和研究人类的心理。
一、个体心理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个体心理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它关注个体的思维、情感、行为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
个体心理的研究对象包括认知、情绪、人格等方面。
通过对个体心理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的思维过程、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
首先,个体心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的智力和认知过程。
通过分析个体在不同认知任务中的表现,心理学家可以研究人类的注意力、记忆、学习、思维等认知过程。
例如,通过实验研究,心理学家可以发现人们的记忆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究记忆的神经基础和记忆的调控机制。
其次,个体心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的情感和情绪体验。
人类情感和情绪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影响着人们的情绪状态、行为选择、个人满意度等方面。
心理学家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操作等,可以对人类的情感和情绪进行测量和评估,并研究情绪与情感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最后,个体心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的人格差异。
人格是指个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质。
通过对人格的研究,心理学家可以揭示人的行为动机、行为方式和人生取向等方面的规律。
心理学家开展的人格研究,包括个体差异的测量、人格模型的构建和人格发展的研究等。
个体心理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
通过了解人类的智力、情感和人格,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挑战,改善个人的认知能力、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
同时,对个体心理的研究也对教育、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群体心理的研究对象和意义群体心理是研究社会集体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机制的学科,它关注群体中的认知、情感、行为以及群体之间的互动。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详细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ae79faed630b1c58eeb518.png)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
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
分别介绍如下:①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语言等。
②情绪和动机。
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
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的主观体验。
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③能力与人格。
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心理的差异性。
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作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它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
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3)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只是在电影和电视作品中接触过心理学。
那些心理学家们能够一眼看出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能够催眠,分析梦。
心理学在我看来,是很神秘的一门学问。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
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②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的任务有哪些2024
![心理学的任务有哪些2024](https://img.taocdn.com/s3/m/eb584a5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e.png)
引言概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致力于研究人类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
它的任务不仅局限于描述和解释这些心理现象,还包括预测和干预。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的任务,包括研究心理现象、解释心理过程、促进健康和幸福,预测人类行为和干预问题行为。
正文内容:1.研究心理现象1.1.感知和知觉:研究如何感知和理解环境中的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
1.2.记忆和学习:研究记忆的形成和存储,以及学习的过程和效果。
1.3.情绪和情感:研究情绪的产生和表达,以及情感对行为和健康的影响。
1.4.意识和自我:研究意识的本质和结构,以及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的发展。
1.5.人格和个体差异:研究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个体差异对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2.解释心理过程2.1.认知过程:研究思维、推理和决策的过程,探索人类思维的规律和机制。
2.2.动机和目标:研究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目标,以及如何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动力。
2.3.注意力和意识:研究注意力的调节和意识的内容,深入了解人类关注和意识的机制。
2.4.情绪调节:研究情绪的调节和管理,探讨情绪对心理健康和适应的影响。
2.5.社会认知:研究人类对社会信息的处理和理解,包括社会认知偏差和社会认知发展。
3.促进健康和幸福3.1.心理健康:研究心理健康的概念和评估方法,提出促进心理健康的策略和措施。
3.2.幸福感:研究幸福感的形成和提高,探讨幸福感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3.3.应对和适应:研究应对压力和逆境的方法和效果,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生活。
3.4.心理干预:研究心理干预的策略和效果,提供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支持。
3.5.人际关系和社交支持:研究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影响,探讨社交支持的重要性。
4.预测人类行为4.1.人类发展:研究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预测个体的发展轨迹。
4.2.性格预测:研究人格对行为的预测作用,提供个人行为和特质的预测模型。
4.3.判断和决策:研究人类判断和决策的方式,预测个体的决策倾向和效果。
心理教师必会知识点总结
![心理教师必会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b7bf57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f.png)
心理教师必会知识点总结在当今社会,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下面将从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理论、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技巧等方面,对心理教师必会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态、情感、行为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科学。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包括认知、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3.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探讨心理变化的原因,并指导实践。
4.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
5. 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心理学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 古希腊时期的心理学思想古希腊时期的心理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包括对心灵的本质、认识论、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思考。
2. 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主要包括启蒙时期的心灵哲学、德国心理学的崛起、实验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学的学科建制等。
3.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主要包括行为主义的兴起、认知心理学的兴起、神经心理学的发展等。
4. 当代心理学的新趋势当代心理学的新趋势主要包括积极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等。
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主张认为行为是对刺激的反应,强调外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2.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主张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信息的加工与处理过程,强调人的主观认识对行为的影响。
3.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主张认为个体的心理活动是在社会交往和学习中形成的,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4. 发展心理学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主张认为个体的心理活动是随着成长发展而发生变化的,强调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5. 人格心理学理论人格心理学理论主张认为个体的特质和行为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强调遗传和环境对个体特质的影响。
注 意 概 述
![注 意 概 述](https://img.taocdn.com/s3/m/6394483008a1284ac950433f.png)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5
1.4 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1.无意注意的概念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 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 注意。无意注意是一种初级的、 被动的注意,是人和动物共有 的。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最 初产生的是无意注意,而后才 产生有意注意。
6
1.4 注意的种类
8
1.4 注意的种类
2.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 明确活动目的和任务
2 培养间接兴趣
3 自觉与干扰做斗争
4 注意实际操作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9
1.4 注意的种类
(三)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关系及两种注意的转化
无论是有意注意还是无意注意,都是我们进行学习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但是它们的作用是 不同的。学生有许多知识是通过无意注意的渠道而获得的,但是无意注意使学生得到的知识往 往是东鳞西爪、不成体系的,只有有意注意才能使学生获得系统知识,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培 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4
1.3 注意的理论
(二)注意的资源分配理论
1973年,卡内曼(D.Kahneman)提出了注 意的资源分配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人同时进行两 项活动时,产生的问题并不是由于这两项活动的相 互干扰,而是进行两项活动需要较多的资源,只要 这些活动不超过资源总量,人就可以同时进行这些 活动。总的说来,注意资源在信息加工中枢的控制 下,可以分配给几项不太需要注意的任务,也可以 集中在一项需要较多注意的任务上。
2
1.2 注意的功能
(一)脑发育的特点
注意的选择功能主要表现 为人的心理活动指向那些有意义 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相 一致的事物,避开或抑制那些无 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 的刺激和信息。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https://img.taocdn.com/s3/m/47759fb2a76e58fafbb0033c.png)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
另一方面,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可以调节心理过程的进行, 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如人们的兴趣、动机不同,他们的 认识活动的指向、内容也有所不同;性格不同的人,其情绪表 现也不同。因此,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 联系、相互制约。
2.揭示心理规律 对心理学的研究不能仅限于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和测量,
而应从现象的描述进一步探求其规律。每当某种心理事实 的发生具有相应的条件时,这种心理事实就必然会出现, 也就是说,这种心理事实将合乎规律地发生。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2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2.揭示心理规律 例如,“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这是艾宾浩斯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心理学心 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多种多样,且非常复杂。心理学既研究个体的心 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与物理、化学等现象不 同,心理现象不具有形体性,它发生于人的内心世界,他人无 法直接对之进行观察,但是其发展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因 此,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2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3.揭示心理的机制 对心理机制的探讨往往离不开对与之相对应的生理机
制的探讨,但对心理机制的探讨和对生理机制的探讨毕竟 是属于心理学研究的不同层次,完全可以非同步地进行。 目前,在心理学中对思维的生理机制知之甚少,但这并不 影响人们对人类问题解决思维机制的研究。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2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1.确定心理事实 这四种倾向的组合就表现为成就动机的质的特点;而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1.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1.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6edea3eb9b89680203d82551.png)
第一章绪论[内容简介]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学生在校学习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对提高教育者的业务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工作者要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去检查自己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去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品德心理的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素养和教育艺术。
本章将要阐述的内容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以及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
学习者在本章应着重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及其确立标志;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在对教育心理学下定义之前,有必要首先了解国内外学者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
我国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比较流行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2)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并把心理科学知识用于教育领域的心理学分支,是一门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科学。
国外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较流行的有三种观点:(1)研究教育过程的行为的科学。
(2)研究教与学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
(3)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一门应用的学科,是一个知识的体系,而不是一门具有独特内容的学科。
尽管国内外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不尽相同,但综合起来考察,上述界说揭示出了教育心理学的以下基本含义:(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的心理活动规律;(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是通过考察教与学过程中人的行为来研究其心理的。
普通心理学(第二版)第一章
![普通心理学(第二版)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b323f1af33687e21ae45a951.png)
1.2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一)研究人的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 如认知过程、情感过程等。
以知觉过程为例,看到一个物体,先要用眼睛接受来自物体的光刺激,然 后经过神经系统的加工,把光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从而察觉到物体,接 着要将看到的物体从它的环境或背景中区分开来,最后要确认这个物体, 并叫出它的名称。这个过程几乎是在瞬间完成的,但用科学的方法可以把 它从时间进程中分离开来。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对科学地揭示心理 活动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1.3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五)工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它主要 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心理学基础,其内容包 括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 学、消费者心理学等。工业心理学除了研究人际关系、 人机关系、人与工作环境的关系外,还研究劳动作业 的内容、方式、方法与人的工作效能的关系问题。
1.3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六)临床心理学
是运用心理学原理诊断和治疗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分支。 临床心理学对具有心理障碍临床心理学的人进行评估
诊断和治疗,同时也对轻度行为和情绪问题进行处理, 主要工作方式包括与病人谈话、实施心理测验和提供 集体或个人的心理治疗。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2.1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人有生理需要,如困则睡、渴则饮、饥则食等,也有社会需要;人有物质需要, 也有精神需要,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正是在各种需要的 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动机。动机不同,人们对现实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方 式也不一样。
1.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2718c17fd0a79563d1e725b.png)
第1编绪论第1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1复习笔记本章重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过去与现在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sychology=“psyche”+“logos”,心理学是阐释灵魂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
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1.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包括三个大的方面:(1)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2)动机和情绪: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及其引起的主观体验。
情绪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3)能力和人格: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个体心理的差异性。
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为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
2.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1)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分为不同水平——简单层次、复杂层次。
(2)行为与心理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无法直接测量,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②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首先,心理支配行为。
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心理活动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行为的复杂性;其次,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确定心理事实 在质和量方面确定心理活动的具体事实是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的一
项工作。每一种心理事实都有质和量两方面的特点。例如,在研究学生 的成就动机时,研究者要确定成就动机具有哪些质和量方面的特点,学 生的成就动机包含回避失败倾向、学业达成倾向、克服困难倾向和社会 竞争倾向,这四种倾向的组合就表现为成就动机的质的特点;
因此,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
有趣的心理效应
1、鸟笼效应:
1907年,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 。一天,两人打赌。詹姆斯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卡尔森 不以为然:“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没过几天,恰逢卡 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一只精致的鸟笼。卡尔森笑了:“我只当它是 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就别费劲了。”
2、情绪和情感过程:伴随认知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感受 反应的是客观事物和主体需要之间的联系
3、意志过程: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不仅要认识他,还要改造他。这就要求人 们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完成计划的方式、方法,又要坚持不懈的克服种 种困难已达到预期目标,这类活动统称为意志行动。在意志行动中,与达到 预期目的及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活动就是意志过程。
有趣的心理效应
2、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 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 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 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 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 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 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 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 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是心 催理 眠学 ?就
学心理学 的人大多 不太正常 ?
1.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心理小测试:心理疲劳
1、疲劳症的早期是有信号的,你最近一个月有没有以下症状:
1、早晨懒得起床 2、公共汽车开来了,也不想跑着赶上 去 3、上楼时,常常绊到脚 4、不愿与上级和外人见面 5、写文章或报告时,总爱出差错 6、说话声音细而短 7、不愿与同事们谈话 8、总拖着脸 9、过分的想喝茶或者咖啡 10、不想吃油腻的东西 11、很想在饭菜上撒上辣味的调料 12、总觉得手脚发硬 13、眼睛睁不开 14、老是打哈欠 15、想不起朋友的电话号码
学习目标
第一节
➢ (1)认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2)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1.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学习重点
第一节
➢ (1)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2)熟悉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1.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对心理学的常见误解有哪些?
生是心 ?心理
理学 医就
心理学就 是读心术 ?
1.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一、心理学到底是什么?
1、在汉语里,“心”是指心思,心意;“理”是指条理,准则。从字面 意思来解释,心理学可以说是关于心思,思想,感情等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英文是“psychology”,这个单词源于希腊文,由 “psycho”和“logy”两部分组成。“psycho”的意思是精神和心灵,即人 的心理;“logy”的意思是学问。“psycho”和“logy”组合起来就是关于 心理的学问,或者说是关于心理的科学。
1.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心理小测试:旋转的舞女
关于这张图片,如果您看见左面的这个舞 女是顺时针转,说明您用的是右脑; 如 果是逆时针转,说明您用的左脑。据说这 是耶鲁大学耗时5年的研究成果,并且只 有14%的美国人可以两个方向都能看见…
伪心理学:那些貌似科学但是却经不起科 学检验的学说。
3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
一方面,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如果没有对客观现实 的认识,个体就没有对外界事物的情感体验,没有对客观现实进行积 极、主动地改造的意志行动,那么人的性格、能力、信念、世界观等 就不可能形成;
另一方面,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可以调节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在心 理过程中得以表现,如人们的兴趣、动机不同,他们的认识活动的指 向、内容也有所不同;性格不同的人,其情绪表现也不同。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 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 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 了。
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 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 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
网课小要求:
1、课前十分钟进入直播课堂,严禁迟到、早退,观看人数和观 看时长全部都有记录。 2、课上认真听讲。准备两本作业本,一本笔记本、一本作业本, 原则上每节课都有作业,开学后统一上交,请认真完成。 3、视频出现卡顿等问题请先调整自己视频的清晰度或是声音, 无法解决请及时反馈。 4、课上问题没能及时解决的,可添加联系方式课后解决。
16、把脚伸到桌上 17、对烟酒过度嗜好 18、不明原因的肥胖或是体重下 降 19、容易腹泻或便秘 20、想睡觉,但上床后却不易入 睡。
如果你回答两个“是”,说明疲 劳是轻微的;如果有四个符合就 是中度疲劳,可以称为慢性疲劳 了;如果你有六个以上的症状, 那就是过度疲劳了,说不定已经 潜在的疾病,必须引起注意。
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然而,这个鲨鱼与鱼的 故事里真的只有懦弱吗?
相信每个人对于这个故事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慨.务
二、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个性心理包 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个性倾向性,另一方面是个性心理特征。
认知过 程
包括感觉和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
情绪和 情感过
程
意志过 程
愉快、满意、喜悦、难过、气愤、痛苦等 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
1.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二、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个过程 ①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②知觉:人脑对整体属性的反映,在感觉之上,又非简单的相加 ③记忆: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
个性倾向性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 信念和世界观
02 01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1.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性心理
1、个性倾向性 ①需要: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 ②动机: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 部动力 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并具有客观条件时,需要就变成了动 机。
2、个性心理特征 ①能力:有的人才华横溢,有的人能歌善舞等 ②气质:指人的脾气,秉性,如内向、外向、抑制、兴 奋 ③性格: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 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变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例如:助人为乐,自私自利等
思考:小猪、绵羊和乳牛的故事
从前,有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 牠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
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 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寓意: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 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 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
1.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1.1.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模块四:旅客心理活动认知
4.1旅客的心理需求和旅行需求的 表现
4.2旅客女队服务的期待和感知 4.3旅客的个体心理 4.4旅客的共性心理 模块五:运输安全心理学
5.1运输安全心理学概述 5.2生理心理与运输安全 5.3心理压力干预 附录1常用心理测试量表 附录2临床常用心理测量量表
1.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④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⑤想象: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 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 ⑥注意:对外界刺激信息的选择、指向和集中的过程共有的加工环节
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 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 ),出生于曼海姆市内卡劳镇,毕 业于海德堡大学,德国生理学家、 心理学家、哲学家。 威廉·冯特将内省实验法引入了心理 学。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 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 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 ,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 学科的标志。
思考:鲨鱼和热带鱼的实验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 后用强化玻璃隔开。
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 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 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 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 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 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