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规划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顶层设计
十四五顶层设计内容
十四五顶层设计内容1. 引言十四五顶层设计是指中国政府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期间(2021年至2025年)所制定的国家发展战略和目标。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介绍十四五顶层设计的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
2. 经济发展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
重点包括:2.1 高质量增长中国将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同时,加强创新驱动和科技进步,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2.2 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将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发展。
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移等措施,实现区域经济差距的缩小。
2.3 开放型经济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加强与国际经济组织和主要经济体的合作,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3. 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之一,包括教育、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
3.1 教育优先中国将继续实施教育优先战略,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3.2 就业促进中国将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就业创业。
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推动灵活就业和新型职业形态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3 医疗卫生改革中国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加强医疗资源配置和分配,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
3.4 文化体育兴国中国将加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推动文化创新和产业发展,增强国家软实力。
4.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将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4.1 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将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4.2 数字经济发展中国将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快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高校发展规划与战略领导能力建设
深远 的理性 思考 , 显 出鲜明 的时代特 征 , 彰 科学发
展观成为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 的崭新 的思维理念 , 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 十分重要 的指 导意义。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 , 科学发展 观强调发展 的整体 性、 协调性 、 可持续 性 、 开放性 , 注重 人在发 展中 的
( 分校或 学院 ) 战略及
职能层( 职能部 门) 战 略。从战略实施 的时 间长短来看 ,学校发 展 战略可 以分为 以下三 种类型 : 短期 战略 ( 时间跨
问 内教育 事 业 发 展
的顶 层 设 计 和 战 略
部署。高校发展规划集 中体现高校的发展战略思
考 。高等学校的 “ 十一五 ” 事业发展规划要体现 战略
一
是 战略分析 . 对特定战略时期学 校内外条件 的综
的要求 ; 四是更 加注重 高等 教育 的持 续性 , 着眼未
来, 引领未来 ; 五是更加注重 高等 教育 的多样性 , 开 放办学 , 不断满 足人 民群众多样化 的教育需求 。因
合调查 、 评价 和预测 , 主要包括 环境 ( 外部 环境 ) 分
一
、
高校发展战略与战 略领导
关 于战略 , 在管理 学领域 , 以从 五个角度 来 可 理解 : 其一 , 略是一种具有 统一性 、 合性 、 战 综 连续
高校发展战略的 内容构成。 一个 完整的学校 发 展战略应 当由以下几部 分内容构成 : 外部环境 与内 部条 件分析 ; 明确 的战 略使命 和 目标 ; 务范 围与 业
一
领域 ; 战略原则、 方针与途径 ; 战略行为方式、 对策
与措施等 。 高校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 。一是全 局性 。即以
发展战略的制定原则 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顶层设计(Top-down)最初是作为工程学概念被引进的,其定义是:从最高端向最低端、从一般到特殊展开系统推进的设计方法,它为将复杂程序设计破解为功能描述、反思推进和重新调整提供了一个规范方法。
顶层设计被广泛运用于不同的领域,其定义因对象不同而不同。
一个有代表性的定义是:顶层设计方法实质上是将系统理念贯穿于该系统内的各子系统之中,在顶层设计中,系统理论首先得到阐述,但它不是对第一级子系统的详细说明。
每个子系统同样需要向更细化层面延伸与提炼,直到阐明系统的基本要素为止。
纵观各家之言,我们认为,顶层设计就是自上而下、自高端至低端层层系统推进的设计方法。
具体讲,顶层设计就是用系统方法,以全局视角,对各要素进行系统配置和组合,制订实施路径和策略。
(一)顶层决定性顶层设计的核心、生长点、逻辑起点都在顶层,顶层定位或顶层确认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整个设计体系,高端决定低端,顶层决定底层。
顶层定位关键在于确定整个设计的核心理念以及由核心理念衍生的顶层目标。
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合规定、合逻辑地演绎出二级系统与二级目标,二级系统与二级目标拓展为三级系统与三级目标,如此层层下推,直至最基础的“实施”层面。
子系统同样需要顶层设计,需要理念定位和目标定位。
从全域设计的构成内容看,顶层设计一般包含架构主体设计、制度设计、文化设计和实作设计。
不论那类设计都必须与顶层规定紧密扣合,体现顶层理念,实现顶层目标。
顶层定位一旦确立,整个设计便有了“魂”。
顶层定位不是凭空想象的结果,也不是思辨的产物,更不是长官意志的决断,它是或被历史或被实践或被文化所证明、所认同的公理,即顶层定位的假设是能够被证明的,其定义是公认的,其内涵的外化条件是现实的和可实现的。
(二)整体关联性顶层设计十分强调大系统与子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
Top-down一词的英文本义就有系统间的严密对接、有机组织与程序操控之意,强调系统的完整性和整体规划,将复杂的、零乱的东西系统化。
十四五顶层设计内容(一)
十四五顶层设计内容(一)
十四五顶层设计内容
引言
•十四五规划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纲领,为未来五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了总体目标和方针政策。
•本文将围绕十四五顶层设计内容展开,探讨其中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举措。
一、经济发展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推动数字经济转型升级
3.加强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
4.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二、生态环境保护
1.推行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
2.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3.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
4.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
三、社会领域
1.促进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2.推进教育现代化和职业教育改革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4.深化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改革
四、农村农业发展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改革农村土地制度
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4.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五、国防和军队建设
1.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2.提升军事科技和作战能力
3.加强军队组织体制改革
4.维护国家安全和边境稳定
结论
•十四五顶层设计内容涵盖了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领域,旨在促进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实施这些重要举措将为中国带来更加可持续、高质量和公平的发展。
•在未来五年,我们期待目睹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作者:庞立平来源:《领导之友》2014年第04期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了30多年了,开始由基层冲动推进了改革,中间又有高层顺应形势部署了改革,在上下的互动中,我们走上了曲折前进的改革之路。
现在思考未来改革的路径和路线图,我认为改革总体应该进入到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的新阶段。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所谓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就是要以全局视角对改革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协调各种关系,确定目标并为其制定正确的战略、路径,从而提高效益,降低风险和成本。
强调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的意义其一,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步骤、改革的内容必须由高层统一安排和部署,不能自行其是搞改革。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广、社会领域广泛、情况十分复杂的国家,重大改革必须坚持“自上而下”的基本路径。
中央要加强对改革全局、改革进程的指导和调控,有力推动改革。
我们讲“宏观调控”,不能只局限于经济活动,对改革活动也应该进行宏观调控,即要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其二,我国各个领域的改革必须相互衔接和配套,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都要互相协调。
此次改革称为全面改革,强调改革的五位一体,就内含总体推进、协调推进的意思。
解决任何一个难题,都需要综合措施。
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的,没有户籍制度、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等方面保障,农民工成为新市民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缺乏就业、住房、社保、人口管理等方面支撑,“异地高考”的阳光便难以照进现实;少了工资制度、税收调节、分配秩序、公共财政等方面创新,收入分配改革就会步履维艰;欠缺法制规范、行政整合、信息公开等配套政策,食品安全就会出现“七八个部门管不了一只鸡、十几个单位管不好一桌菜”的怪事。
老百姓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这些改革难题说明,没有全面改革的统筹谋划,没有各项改革的协同推进,就难免顾此失彼、相互掣肘。
一些地方改革久议不决,一些部门改革决而难行,一些领域改革行而难破,莫不与此有关。
发展规划: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顶层设计
、
云 : “凡 事 预 则 立 , 不 预 则 废 。 ”
如 同新 生 事 物 , 它 的 重 要 性 和 功 能
1 高 校 领 导 统 一 思想 , 重 视 开 高 校 领 导 只 有 统 一 思 想 , 高 度 重 视 性 是 需 要 人 们 在 思 想 和 认 识 上 有 个 . 展 发 展 规 划 工 作 。 《高 等 教 育 法 》 学 校 的 发 展 规 划 作 , 才 有 可 能 切 接 纳 的 过 程 。这 就 需 要 高 校 领 导 和
动 学 校 事 业 的 发 展 是 发 展 规 划 部 门
调 、 检 查
工 作 程 序 对 外 予 以 公 布 , 让 广 大 师 普 遍 采 用 的工 作 方 式 。 如 苏 州 大 学 作 , 并 善 加 强 了 与 社 会 各 界 的 交 往 合 作 ,把 到 启 发 , 生 了解 每 项 发 展 规 划 上 作 的 过 程 、 结 果 , 使 师 生 员 工 随 着 时 间 的 逐 步 校 友 董 事 会 和 学 校 发 展 咨 询 委 员会 进 高 校 发 推 移 , 不 断 提 高 对 学 校 开 展 发 展 规 交 由其 发 展 规 划 工 作 部 门 负 责 ,利 化 、科 学 化 的开 展 。
维普资讯
从 事 发 展 规 划 工 作 的 人 员 切 实 注 重 通 , 借 助 “外 力 ” 的 积 极 参 与 ,延 想 性 、 前 加 强 宣 传 和 沟 通 工 作 ,把 发 展 规 划 用 “外 脑 ” 的 智 慧和 力 量 ,பைடு நூலகம்以 此 推 定 后 , 注 部 门的工作 职责和 具体 工作 内容 、
维普资讯
0山Z卜 o o Z一 0∞一 ∞∞ o
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发展规划
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科技创新不断涌现,国家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但与此同时,我国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如资源环境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强化顶层设计能够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利益。
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可以统筹全国资源,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避免各自为政、各自谋利的情况发生,将各方的智慧和力量集中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之下。
其次,强化顶层设计能够提高决策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通过顶层设计,可以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减少决策的迟疑和混乱,提高决策效率,避免资源的盲目投入和浪费,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再次,强化顶层设计能够提高国家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可以引导和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发展规划对于我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学术界、社会组织等各方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确保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强化顶层设计还能够推动改革开放和各领域的创新发展。
发展规划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指导,可以为改革开放提供方向和动力,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各领域的创新发展,推动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制定发展规划时,需要充分倾听各方意见,积极吸纳建议。
政府部门要与企业、学术界、社会组织等各方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了解各方需求和诉求,形成共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
此外,政府部门还要强化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发展规划的贯彻执行。
制定发展规划后,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体系,对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加以改进和完善,确保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
最后,制定发展规划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推动我国发展规划与国际接轨。
高校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思路
高校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思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高校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的关键。
实施高校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我们从战略规划、组织架构、技术架构、资源配置等方面来探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思路。
一、战略规划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首先需要明确战略规划。
高校信息化战略规划应当紧密结合高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改革规划等相关规划,确立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和发展方向。
在战略规划方面,需要明确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愿景和使命,明确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路径和发展重点。
也需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高校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与高校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形成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思路。
二、组织架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还需要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
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信息化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职责和权限,确保信息化建设与高校整体管理相协调。
组织架构方面,需要建立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小组,设立信息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等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领导和协调管理。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化建设运行机制。
建立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管理、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等机制,完善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与运行机制相融合,确保信息化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技术架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技术架构。
技术架构是指在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应用系统架构和基础设施架构,推动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全面运用。
技术架构方面,需要结合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明确信息化应用系统和基础设施的优化规划和建设方向,确保信息化技术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
在应用系统架构方面,需要统筹规划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相关系统的建设和集成,确保信息化系统的完备性和协同性。
顶层设计与文山学院的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 4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17 90 (0 10 0 1 — 5 692 A 64— 20 2 1 )5— 13 0
一
、
战略设计与规划对大学发展的意义
而来 。最初 的 卡 内基 技 术 学校 是 一 所 行业 学 校 ,经 由三 次大学 战略 规 划 的顺 利 实 施 ,今 天 的卡 内基 一
从而成功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的成功案例表 明,大 学发 展 战略规 划对 于新 建 本 科 院校 的跨 越 式发 展 具 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卡 内基 一梅隆大学 由钢铁 大王 卡内基捐资创建 ,经历三个 发展 阶段,即卡内基技
术学 校一 卡 内基技 术 学 院一 卡 内基 一梅 隆 大学 演 变
收 稿 1期 :2 1 0 2 5 t 0 1— 8— 6
进行科学的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 。 “ 顶层设计” 是源于现代工程学的一种现代设计 理念 、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是以系统思想,自上 而下的总体构想 和战略设计 。把这一理念引入社会
领域 ,主要 指从 高 端 开 始 ,站 在 战 略制 高 点 上,统
作者简介 :杨爱 民(9 1 , , 16 一) 女 彝族 ,云南文 山人 ,文 山学院教授 ,硕士 ,主要从 事高等教 育研究 ;黄 清 (96一 , 16 ) 女 ,壮族 ,云南富宁人 ,文 山学 院图书馆馆员 ,主要从事信息管理工作。
13 1
第2 4卷
文 山学 院学 报
21 0 1年开放 的动态系统 ,欲达到期
望 的系统 目标并 实 现 有 效 的 系统 控 制 ,必 须 依 据其 发展 目标 、发展 要 素 和 所 需条 件 ,对 学 校事 业 发 展
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加强顶层设计的思考
顶层设计不能脱离地方实际,必须充分考虑地方特点和差异,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当前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加强顶层设计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如研究深度不够、实证研究不足等。
展望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如何加强顶层设计,为全面深化改革提 供更有力的支持。
研究目的与意义
探究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加强 顶层设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分析当前顶层设计方面存在的 问题及其原因
提出加强顶层设计的对策建议 ,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 供参考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数据来源于相关政府部门、学术期刊、报纸、网站等
02
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及其 影响
02
03
增强创新能力
鼓励创新思维和开放理念,推动顶层 设计的创新和突破,提升改革发展的 动力和活力。
加强顶层设计的实施监督
强化监督意识
增强对顶层设计的监督意识,明确监督职责和责任,提高监督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
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顶层设计的监督机制,明确监督内容和标准,加强监督 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严格问责制度
强化政策统筹机制
加强政策统筹,建立健全政策制定、实施和 评估的协调机制,确保政策之间的协同性和 有效性。
提高顶层设计的能力水平
加强研究与学习
提高决策者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加强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团队的学 习和培训,提升顶层设计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01
拓展视野与思维
拓宽决策者的视野和思维,引导其从 全局和长远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前瞻 性和战略性。
什么是“改革顶层设计”
龙源期刊网
什么是“改革顶层设计”?
作者:
来源:《中国科技术语》2011年第02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反复提到加强“改革顶层设计”这一全新的概念。
我们知道,顶层设计这一概念来自于“系统工程学”,其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
换句话说,在系统工程学中,顶层设计是指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蓝图”,总的特点是具有“整体的明确性”和“具体的可操作性”,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按图施工”,避免各自为政造成工程建设过程的混乱无序。
从工程学角度来讲,顶层设计是一项工程“整体理念”的具体化。
例如,要完成某一项大工程,就要实现理念一致、功能协调、结构统一、资源共享、部件标准化等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视觉出发,对项目的各个层次、要素进行统筹考虑。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这一工程学概念被西方国家广泛应用于军事与社会管理领域,是政府统筹内外政策和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
从我国目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顶层设计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完善,要求我们政府在改革与发展中必须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谋划新的发展蓝图。
浅析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
浅析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摘要】“顶层设计”在十二五计划中首次被提出,在当今中国改革面临进一步深化的时刻这个词被领导人多次反复地强调,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入发展的阶段。
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和教训要求我们不仅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更要有统筹全局,全面规划地宏大眼界。
本文立足十八大反复强调的“顶层设计”详细地阐述其构建、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顶层设计;底层设计;改革十二五计划中出现了“顶层设计”这个工程学上的专业词汇,在之后的建设方案中,“顶层设计”迅速地在中国社会中传播。
国家领导人和决策中逐渐地加强了对顶层设计的重视,在改革开放30年中,我们的改革在带来成绩的同时引发出了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党和国家领导人认为我们应当减小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应该统筹全局,全面规划,以高姿态来对待中国今后的改革目标、方向和方法。
一、“顶层设计”的概况及其紧迫性1.概况“顶层设计”原是系统工程学中的一个专业词汇,在十二五规划地报告中被引用指出中国当前的改革应当注重“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指在改革的过程中要自上而下,一改以往自下而上传统,不仅要“摸着石头过河”,更要站得高看的全,在中央的角度,立足整体做出全面的改革措施。
“顶层设计”要求改革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统筹规划,站在战略高角度统领全局发展。
“中央关于这一概念的基本一致表述是‘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要全面神话改革开放。
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名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总的来说,推进“顶层设计”就是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建设,就是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论“顶层设计”的四个关键问题
论“顶层设计”的四个关键问题作者:张岭泉来源:《人民论坛》2012年第20期“顶层设计”到底指什么?如何在深化改革的语境中认识这一来自中央的战略性提法?我们有必要沿着四个关键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梳理,澄清并厘定其内涵,构建对这一关键词以及衍生理论和制度设计的科学认知。
问题一:为什么要引入“顶层设计”?“顶层设计”作为一种战略思路被引入到改革话语体系中是有其宏观背景和具体情境的。
关于当前要进一步深化的改革,其中有三点是已经基本达成共识的:第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渐进式的改革已经遭遇挑战。
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当前的改革已经涉入“深水”区,之所以要在重点领域推进改革其根本目的固然在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还在于重点领域目前的利益格局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症结,已经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越来越突出的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
这些问题已经不是“渐进式”和“修补式”措施能够解决得了的。
第二,伴随着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诸领域的体制建设和运行模式已经逐渐明朗,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整体布局已经日渐清晰,制度建设积累的结果以及可供借鉴的发展经验都表明,“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深化改革的需要,科学系统的整体设计已经迫在眉睫。
第三,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到今天,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诸领域的体制运行和要素互动已经系统化和网络化,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接下来的改革就越来越像一项系统的“网络工程”,要实现整体的良性运行,必须要有能够贯彻总体战略价值和理念的“蓝图”,能够实现“自上而下”的整体的、系统的、把控全局的设计,用以指导实践,这就是“顶层设计”之所以被引入高端战略构思的主要原因。
从中央的视角来看,“顶层设计”意味着一种态度和理念:从态度上讲,“顶层设计”意味着改革势在必行,政府责无旁贷,要担负起“总设计师”的角色;从理念上讲,“顶层设计”意味着科学发展观在治国方略上的具体呈现,那就是在尊重基层创新的基础上,科学地设计改革的蓝图要高瞻远瞩并从全局着眼。
“顶层设计”与中国未来改革
“顶层设计”与中国未来改革“顶层设计”的科学内涵“顶层设计”首见于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
在201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就“顶层设计”这一概念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使用,作出了一个全面而科学的表述,概括起来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导方针,明确指出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实践中不断开拓科学发展之路。
二是基本内容,主要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从党和国家全局出发,提高辩证思维水平、增强驾驭全局能力,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协调好,同时要抓住和解决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关系民生的紧迫任务。
三是实现路径,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
“顶层设计”的这三层含义,本质上是改革理念、改革方法的突破,在我国目前的“现实语境”中,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一是要明确改革发展的价值,即通过科学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二是要提高“辩证思维水平”,从战略高度把握改革的大局和重点;三是要强化制度建设,保证制度平衡;四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民生和服务推进经济持续增长;五是推进以“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为核心的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
因而,所谓改革的“顶层设计”,实际就是对未来中国改革的整体谋划,也是从人民的最高利益出发,站在国家的层面,对制约我国未来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进行顶层判断,提出解决的整体思路和框架,以此作为规范各类具体改革的标杆,作为制定具体改革政策的依据,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改革的阻力,降低改革的风险,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
“顶层设计”整体谋划中国未来改革“顶层设计”在社会发展和管理领域的运用,也可以理解为政府“战略管理”。
改革的“顶层设计”就是要从政府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使改革与发展按照我们的预期目标迈进。
战略目标明确中国未来改革路向。
“十二五”规划重新提出“顶层设计”的问题,其实质是明确未来改革的正确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 高校形势报告
中国式现代化高校形势报告一、引言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高等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高校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以及如何更好地适应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与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在高校领域,中国式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培养: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科学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高校加强基础研究和高精尖技术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3社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高校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保障。
4国际合作: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高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高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高校需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市场需求。
2科研创新的挑战: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高校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这给高校的科研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高校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效益。
3社会服务的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高校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资源保障。
高校需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拓宽社会服务渠道和方式,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4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高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高校需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管理经验,提高学校的国际化程度和办学水平。
顶层设计理念辨析:在大学战略规划语境中
统 开 发 的技 术 方 法 或 处 理 过 程 , 的 思 想 是 由 最 高 层 开 始 , 它
逐 步 向下 一 层 进 行 , 到 最 底 层 。 在 系 统 设 计 中 , 先 设 计 直 首
首 先 设 计 全 局 性 系 统 , 的是 产 生 “ 略 ” 需 要 的管 理 信 息 目 战 上 而 不 是 控 制 经 营 的“ 术 ” 息 ; 后 再 把 这 个 全 局 性 系 统 扩 战 信 然
本 文 以大 学 发 展 战 略 规 划 为 背景 , 过 论 述 顶 层 设 计 在 通
大学 发 展 战 略 规 划 中所 承 担 的角 色 , 顶 层 设 计 理 念 进 行 辨 对
析。
一
作 会 议 上 , 确 提 出 加 强 改 革 顶 层 设 计 , 重 点 领 域 和 关 键 明 在
环 节 取 得 突 破 。之 后 多 位 专 家 从 不 同 角 度 对 顶 层 设 计 的 解 读 , 其成 为政 治 领 域 的 热 门 名 词 , 至 出现 了 言 规 划 必 称 使 甚
顶 层 设 计 的倾 向 , 而 , 必 要 进 一 步 明 晰顶 层设 计 的 概 念 。 因 有 顶 层 设 计 (o —d w e in 在 工 程 领 域 是 指 一 种 系 tp o n ds ) g
( xO 0 0 q 9 21 5)。
21 0 1年 3月 , 十七 届 五 中 全 会 通 过 的 《 共 中 央 关 于 制 中 定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十 二 个 五 年 规 划 的 建 议 》 中有 “ 重
视 改 革 顶 层 设 计 和 总 体 规 划 ” 表 述 , 其 后 的 中 央 经 济 工 的 在
第3 2卷
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加强顶层设计的思考
关注和研究全球发展趋势,确保顶层 设计与国际规则、标准相衔接,提高 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 响力。
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标准制定, 推动顶层设计的成果在国际舞台上发 挥更大作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整合资源
它强调跨领域、跨部门的 资源整合和配置,以达到 最优效果。
高屋建瓴
顶层设计是一个高屋建瓴 的过程,旨在为决策者提 供明确、全面、可行的改 革方案。
顶层设计的基本原则
系统性原则
顶层设计应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 性和协同性,避免碎片化、零敲碎打 式的改革。
前瞻性原则
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为未来的发展 和挑战留有足够的空间和应对策略。
05
未来加强顶层设计的思 考与建议
不断完善顶层设计的理论体系
01
建立跨学科、跨领域的顶层设 计研究团队,引入多元化的理 论和方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
02
加强对改革发展趋势的预测和 研究,不断更新顶层设计的理 念和思路,确保其始终与时俱 进。
03
促进顶层设计与实践的紧密结 合,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完善顶层设计的理论体系。
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各领域的改革都在有序推进。经济 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改革的深入,面临的阻力也越来越大。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如利益 固化、制度瓶颈等。同时,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改革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可操作性原则
设计出的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 明确指导实践,为基层探索和创新提 供方向。
包容性原则
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和诉求,增 强改革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高校发展规划部门机构设置及运行模式研究
高校发展规划部门机构设置及运行模式研究摘要:发展规划是高校与发展的顶层设计,对于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首先综述了我国高校发展规划工作的研究现状,继而以39所“985工程”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机构设置,并对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运行模式进行了分类。
结果表明“985工程”高校的发展规划部门主要采用顶层设计为核心的模式以及顶层设计与重点建设相结合的运行模式。
最后,文章提出应确立高校发展规划的地位,明确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职责,虚实结合,采取有效的工作方式等建议。
关键词:“985工程”高校;发展规划;机构设置;运行模式一、引言发展规划是高校与发展的顶层设计,重在解决高校两方面的问题,即“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和“如何办成这样一所大学”。
它是一所学校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指南,制订并实施好发展规划,有益于更好地推进学校的发展,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大众化阶段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高校开始重视自身的发展和规划。
2003年1月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高等学校要精心制订“三大规划”(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规划),2003年7月,全国部分重点高校发展规划工作研讨会在厦门召开,高校发展规划工作全面铺开,高校纷纷开始设立专门的发展规划机构。
二、高校发展规划工作研究综述国外大学发展规划机构从20世纪60年代设立至今已经历了五十多年,从机构设置、职能定位、人员配备到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的体系。
而我国高校的发展规划工作全面展开只有十年左右,教育部对高校发展规划工作没有固定的指导模式,对于任何一所高校来说,这都是一项新工作,处于探索阶段。
学者们对发展规划部门的职能定位与运行模式、现状与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于高校发展规划机构职能定位与运行模式的研究,张晓玲(2022)通过对国内10所高水平大学规划机构的职能定位进行调查,得出制订规划和研究学校发展是发展规划机构的基本职责,同时大部分学校的规划机构还担负决策咨询、高教研究、学科建设管理及211/985工程重点项目的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规划: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顶层设计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三个重大变革: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空前的高投入和重点扶持;高校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数百所高校的调整合并;1998年以来的高校大扩招所带来的高速发展与改革选择。
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潮流,推动我国高校以跨越式姿态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发展新阶段。
面对21世纪现代大学新的挑战与发展前景,我国高校急需总结经验,理清发展思路,设计前进路径。
遵循党的十六大精神,前瞻面对二十年的战略机遇期,如何抓机遇、创优势、出特色,高校战略规划的作用与地位不言而喻。
周济部长反复强调指出:“办学思想、宏观战略、从来都是决定性的,决定着前进的方向,决定着学校的发展,要以超常规的谋划赢得超常规的发展”,要认真思考“两个问题”、制定“三个规划”。
为此,各高校都在着手制定战略规划或修订已有的规划。
本文结合高校研究和制定战略规划的实际,谈谈对高校战略规划工作的初步认识。
一、战略规划是时代需要与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富有哲理的古训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兵无常势”;“取乎其上,仅得其中;取乎其中,仅得其下”。
90年代中,美国提出了制定教育发展规划的基本理念:适应社会,包容变化。
日本则提出了制定教育发展规划的基本理念:建立智慧型社会。
美国哈佛大学等著名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远景框架,并一以贯之;其制定的教育发展规划十分注重自身特色,力图保持优势,站在前沿,引领社会。
进入21世纪,全球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教育从人的谋生技能的培养,向人的谋生技能培养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以人为本”、“终身学习”正在成为各国公众的共识。
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跨阶段性的新变化:——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国家经济与社会重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高校发挥作用。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浪潮中,大学正在从社会与经济的边缘逐步走向中心。
——高等教育在总体规模上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社会和人民群众对高校需求旺,要求高,社会评价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以“一流”为目标取向,加强学科建设,在竞争中提升学术水平,已成为高校的共识与行动。
——由于形势与任务的变化,高校内部管理改革(包括师资选择、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等)正在进一步深化。
——大学生缴费上学,进校后自我塑造,自主性增强;推动大学教育内容、专业要求结构、课程设置体系、教学方式等不断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办学模式与培养渠道多样化;民办高校崛起,二级独立学院的模式等开始试行。
——办学经费的投入筹集来源变化,在资金仍然紧张短缺的情况下,急需进一步探索运用市场机制。
——大学的国际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开始显现。
前瞻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党的十六大提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正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
因此,高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龙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使高等学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加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教育部关于“深入领会十六大精神实质,一心一意谋发展、认真扎实定规划”的部署是十分正确的,亦充分显示了制定战略规划是时代需要与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
面对时代需要与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高等教育作为社会进步的“超前”事业,成果“滞后”的行业领域,必须通过战略规划来整理思路,“登高望远”,“取乎其上”,“未雨绸缪”。
分析高校规划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制约高校这项工作的开展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学校上下对战略规划的内涵和作用的认识问题;二是战略规划如何真正与实际工作结合的问题。
这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给予解决。
二、高校战略规划工作的理论浅析(一)战略规划的内涵和作用广义而言,规划是某工作领域中一定时段内发展诸因素的综合谋划与部署。
规划是系统工程,由全局性、前瞻性、动态性和科学性四要素构成。
规划是总体设计,包括:规模数量、水平质量、条件支撑、投入来源、制度保障的分项设计与综合。
规划的基本功能是定方位、绘蓝图、指路径。
规划的内容包括指导思想与背景、战略目标与定位、战略阶段与重点、战略措施与保障等方面。
规划的实质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纲领,决定高校在21世纪发展环境中如何办学,打造何种品牌;规划的目的是理清办学思路,主动适应,与时俱进。
回顾国际国内知名跨国企业制定规划的指导、牵引、规范作用的实践,我们认为:基于管理学原理而言,规划是战略管理—发展取向、目标管理—坐标设定、过程管理—保障实施的综合反映。
从认识论角度而言,规划不是前瞻认识的终结,而是思路,是理性的起步;规划是自身的大事,别人无法代替,照搬不来;规划是动态调整,是相对均衡;规划总是不完善的,既指导年度计划,但又要靠年度计划来调整、落实。
从功能作用而言,规划是先进理论、国家政策与单位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规划是实践的总结,给实践以指导,赖于实践来修正、丰富、实现;规划具有指导工作、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和凝聚人心的作用。
(二)高校制定战略规划的能力建设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的成长史,有的高校发展较快,后来居上;有的高校发展较慢,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否制定一个前瞻求实的发展战略规划,并持续地抓出实效。
要制定出一个好的规划,要求高校必须不断地加强和培育自身制定规划的能力。
这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制保障能力战略规划的制定涉及到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层面和学校发展的微观层面,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领域。
过去,战略规划一般是指定校办、高教所和学科办等管理机构牵头制定,作为一种临时任务,在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进入新世纪,许多高校把制定战略规划作为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大事来抓,从机制上保障战略规划的制定,这是十分正确的。
目前有许多高校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这项工作,如北京大学发展规划部、浙江大学发展规划部、上海交通大学发展规划处等。
2.协同能力学校上下对战略规划的内涵和作用的认识、对战略规划的重视和关心直接关系到战略规划制定的成败。
因此,战略规划的组织与制定者不能孤立地进行学术般的战略规划研究,必须促使全校的协同能力得到最大发挥。
具体而言,就是要激发师生员工的主人翁和参与意识;形成校内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全局观念;给予学校各级行政、领导人员、教师、职工、学生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的参与机会;激励全校上下产生对校内革新、创造精神与改变现状的责任感;增强全校上下对美好未来的信心。
3.技术能力战略规划过程是一个研究与决策的过程,不仅要求战略规划的组织与制定者具有战略规划方法方面的知识、数据储存和分析设备,掌握规划资料和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建立以事实为根据的决策、评估程序和校内传递战略规划信息的平台和机制。
4.决策能力一个战略规划要全面有效地实施,依靠于学校师生员工的团结奋斗,特别是党政领导班子的共识与持之以恒的行动。
其中,校长的责任尤为关键,在引导学校往理想的方向行进中起着突出的作用。
可以说,校长的责任感和校党政班子和校长的决策能力是一切战略规划活动的基础。
我国少数著名高校近二十年来之所以综合实力增强迅速,办学实力和学术水平提高很快,一个重要原因是在80年代初即确定了学校的发展定位,制定了一个好的战略规划,并一以贯之地贯彻执行,使学校在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这反映了规划的重要作用和力量,值得全国高校认真学习和借鉴。
(三)战略规划必须立足校情,切合发展实际在制定学校战略规划时,不仅要从时代特征、国家意志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走向、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而且要认真摸清学校的家底,分析学校自身的特点,找出优势和劣势,明确定位和目标,确立发展的战略思想,寻求战略规划真正与实际工作结合的连接点。
其核心是战略规划如何真正与实际工作结合。
对此,重庆大学在制定战略规划时,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战略规划与实际工作的更好结合,研究制定了一个战略规划和一个五年振兴行动计划。
振兴行动计划以“积极发展、打牢基础、把握节奏、追求跨越”为原则,突出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科研及基地建设、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五个方面的规划内容,分项确定发展指标。
为使振兴行动计划落实到实处,提出了九大工作措施,并力求各分项指标与年度工作安排相结合,以便贯彻实施和评估检查。
三、高校制定战略规划的基本要求(一)制定战略规划应主动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国家经济与社会重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高校发挥作用。
大学的发展不仅是大学自身的问题,而且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学校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必须充分体现服务于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服从于国家高等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不能仅仅着眼于学校自身的完善,为规划而规划。
以重庆大学为例,我们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时,充分研究了年轻的重庆直辖市地处我国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密集地区之间,是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主要枢纽,重庆市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对西部大开发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而我校作为直属教育部的国家重点大学,是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高等学校之一,也是重庆唯一一所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肩负着为西部大开发和重庆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贡献的双重责任,应该成为西部及重庆市人才培养与科技能力增强的知识源和动力源,并通过有效、强力的人才资源开发,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
为此,我们在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扎根重庆、立足西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思路,主动适应西部大开发和重庆直辖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走中央与地方共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使我校的战略规划尽量与重庆市的发展规划相呼应,与重庆市的中心工作相衔接。
如,为以汽车、摩托车为特色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库区可持续发展移民的研究等领域全面开展研究,在主动服务的同时,也为学科发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二)制定战略规划应着眼全局,突出重点,反映特色高校战略规划是一种带全局性的总体发展部署。
因此,其制定要在准确地把握学校生存和发展的背景,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抓住发展机遇,确立前瞻性的战略思想、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办学思路,提出长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
战略规划是学校成长的永恒主题,是头与身手的关系。
战略规划除了要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进行实事求是的校情分析,要把“把握趋势”与“校情分析”有机结合起来。
没有与学校历史现实工作的结合,就只能是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