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水文地质勘察规范水文地质勘察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活动,主要用于分析和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储存和水质状况。

为了保证勘察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制定了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以下是对该规范的具体内容介绍。

一、勘察目的和任务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主要是确定区域的地下水资源状况,明确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和水质状况,为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勘察任务包括采集相关地质和水文数据,进行现场勘探和取样,分析地下水的含量和水质特征,进行水文地质评价和预测等。

二、勘察范围和内容水文地质勘察的范围包括水文地质基本数据收集、现场勘探和实验室分析等。

其中,基本数据收集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的数据,用于建立基础数据库。

现场勘探包括地下水位观测、井口水质采样、地下水动力学试验等工作。

实验室分析主要对采集的水样进行化学分析和微生物检测。

三、勘察方法和技术要求水文地质勘察一般采用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勘察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勘察点位,包括代表性水源地、工程地质问题区等。

在现场勘察中,采用合适的仪器设备和工具,进行钻孔、取样、测量等操作。

勘察数据需要进行定量处理和分析,使用合适的软件工具进行模拟和预测。

四、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采集样品时,需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保存方法,防止样品污染和损坏。

实验室分析需要遵循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对实验数据进行校准和验证。

勘察报告的编写需要准确、详细地记录勘察过程、结果和结论,以供后续工作参考。

五、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水文地质勘察需要遵守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勘察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野外勘察过程中,需要关注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和其他环境保护要求,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大型设备和机械操作要符合相关安全规定,采用合适的防护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主要涵盖了勘察目的和任务、勘察范围和内容、勘察方法和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规范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规范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规范(1:25000)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1:25000)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基本工作内容、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复杂程度分类、调查工作量定额、设计书编写、技术方法及要求、综合评价、综合研究与报告编制、数据库建设以及野外验收与报告审查。

本标准适用于1:25000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其它比例尺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296管井技术规范DZ/T0017工程地质钻探规程DZ/T0072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133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51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73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181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90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1:50000)DZ/T0261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DZ/T0282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DZ/T0283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DZ/T028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8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HJ493水质水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SL166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地下水系统具有水量、水质输入、运移和输出的地下水基本单元及其组合。

包含地下水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动系统。

3.2地下水含水系统由隔水或相对隔水岩层圈闭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地质体。

3.3地下水流动系统由源到汇的流面群构成的,具有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

3.4包气带地表面与地下水面之间与大气相通的含有气体的地带。

1比5万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1比5万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管理。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 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 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8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3 遥感地质调查 .....................................................................................................................14 水文地质测绘 .....................................................................................................................14 地球物理勘探 .....................................................................................................................16 水文地质钻探 .....................................................................................................................18 水文地质试验 .....................................................................................................................20 水文地球化学调查 .............................................................................................................21 地下水动态监测 .................................................................................................................23

CJJ161988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CJJ161988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CJJ16—88主编部门: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批准部门:建设部ﻫ实行日期:1988年10月1日ﻫﻫ关于发布部标准《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的通知ﻫﻫ(88)建标字第30号ﻫ根据(81)城科字第1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负责编制的《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经我部审查,现批准为部标准,编号CJJ16—88,自一九八八年十月一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函告本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

ﻫ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ﻫﻫ一九八八年四月三十日ﻫﻫ符号与量纲ﻫﻫﻫ第一章总则续表ﻫﻫ第1.0。

1条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工作.勘察工作应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深入调查研究,确保ﻫ质量,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ﻫﻫ第1.0。

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ﻫ第1.0。

3条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应达到下列要求:ﻫ一、查明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开采和污染情况;ﻫﻫ二、对可供可采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和预测;ﻫ三、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建议。

ﻫﻫ第1。

0.4条当勘察区的地下水动态主要受自然因素控制时,勘察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应符合本规范“第二章:一般地区的勘察方法与要求”ﻫ的规定。

ﻫ当勘察区的地下水动态主要受开采因素控制,并出现与地下水开采有关的环境问题时,勘察工作内容和工作量除符合第二章有关规定外,应符合本规范“第三章:开采地区的勘察方法与要求"的规定.ﻫ第1.0.5条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一般划分为规划、初勘、详勘和开采等四个阶段.各勘察阶段的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ﻫ规划阶段,应大致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概略评价,并对下一步勘察工作提出建议,为城市总体规划或水源建设的计划任务书的编制提供依据。

ﻫ初勘阶段,应基本查明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水源方案并加以比较和论证,确定拟建水源地段,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初步评价,为水源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条文说明

[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条文说明目次总则术语与符号术符号水文地质测绘一般规定水文地质测绘内容和要求各类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专门要求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与成孔水文地质勘探孔的布置水文地质勘探孔的结构抽水孔过滤器勘探孔施工抽水试验一般规定稳定流抽水试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一般规定渗透系数给水度和释水系数影响半径降水入渗系数一般规定补给量的确定储存量的计算允许开采量的计算和确定地下水水质评价地下水资源保护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编写提纲附录地层符号附录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常用图例及符号总则多年来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各地相继出现了诸如水量为了把有限的水资源合理开发而保增由于地下水具有许多地表水不可比事实上不少单位已承担过这方面的任务并按本规范的要求向委托鉴于上述情况故本规范的适应范围也相考虑到勘察纲要用语在许多部门和系统已习用多年同时又为避免与设计部门的有关设计书相混淆察纲要由于勘察纲要内容涉及许多方面纲要内容提纲实际工作中可一是必二是现场踏勘必须认真数值法要求勘探孔应在勘察区有控制性的布置强调资源评价方法与勘察工作的内容和原规范第度应综合考虑的诸多因素作了规定其中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具体判定水文地质条件复为了正确指导供水济效果的统一本次修订时采纳了各单位的意见详见表并辅这与传统的水文地质理论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实际工作中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和中所列的各种特征往往难以准确判断因此在可把复杂程度提高一个时可按表中注因此本次修订时增补了该条文中按需水量大小将拟建水源世纪所以施行各单位普遍反映上述划分不适合供水勘察的实际情况与鉴于下述基本事实年止全国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已全部完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作到的近十年来各地所完成的本次修订删除但与供水设计阶程于倘在此类地区为城一是删除了二是对供水勘察年颁发了市政设计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项目可行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行无疑供水设计的全过程也应基所以为满足供水设计全过程各期工作对供水勘察基础条文中强调各阶段提出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相应满足本规范第条对此已有明确以推断的控制的探明的验证的提出的估算的提出的据了解美国等国外有关的分类标准但对于简化与合并可谓层出不如此实例这不仅束缚和阻碍着水文地质勘察科学术语与符号术语对同一概念的冠名与解释往往不尽相同不仅如此例如称为抽水试验孔抽水试验钻孔四个不同名称而且孔和诸如此类所以术语必须指出符号水文地质测绘一般规定城镇和工矿企业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一般所以第条可理解为应根据不同的勘察阶段搜集相应精度的水文地质测绘鉴于这种情况也是为了对被利用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测绘资料进行研究和观测点数量和观测路线长度是表征水文地质测绘工作精自世纪在不影响工作精度的前提下减少了野外工作量因此若仍按原规范中的定额指标要求布置工作量近十年来纳对原规范表但从修不多常进行大比例尺的水文地质测并且在本部门的水文地质勘的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数和考虑到这方面的实际需要在本规范表中增加了比例尺关于遥感影像比例尺的选用所选用的后使用但放大倍数不宜大于表表航空地质测量使用的航片比例尺规定可选用不同时间的陆地卫星像片旨在放宽像片的陆地卫星像片的影像最佳放大倍数为美国地质调查所和我国的经验证明影像放大倍在地质应用中也有把影像放大成热红外图像规定的比例尺是根据表中有关资料的统计热红外图像比例尺一般不小于遥感影像填图的检验需要强调的是尤其是那些在遥感遥感影像填图的野外工作量利用遥条文中有关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的数量要求是根据我国个应用航片填图的有关技术数据水文地质测绘内容和要求这样与一般规定的内容不致混淆与后节的专门要求各类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专门要求水文地质物探也有不必须指出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探测时应考虑被探测体本身具备的各种可被利用的物理条件和其他条件这是应用物探方法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在解决某些特定问题上考虑到各种物探方法的适用条件不尽一致在此只能对被探测体的共性要求精度在抽水水文地质钻探与成孔水文地质勘探孔的布置如何合理地布置勘探孔二是本条为强调勘探孔的布置应满足与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的需求当察并满足计算区水文地质参数分区的要求以避免以往采用传统的解析方法评价资源时勘探孔的布置侧重在拟建布井的范围内从大量工程实例来取渗透水时通过多年来大量的基岩地区勘探找水工作然而应如何合理在这些储水构造布置勘探方案经验的总结因此基本规范对松散层地区勘从收水文地质勘探孔的结构勘探孔深度是根据任务的要求和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为此本条文只作了原则的这样规定是基于正确取得水文地质数据和参数及评价地下水资源但是本条文不能理解为在勘探工程中所有的勘探孔都要条文中的应理解为是针对任务的需水量本条文对止水的规定与要求同样提高抽水孔过滤器基于上述情况本次过滤器非填粒过滤器于言而且由于抽水孔当直径增加到一定限度时出水量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如图号孔组为地层渗透系数最小号孔组为地层渗透系数最过滤器抽水孔的出水量去推算大口从施工条件来看为在松散层地区设置钻凿但考虑到基岩勘探为至少能所以本条文仍规定宜大于图过滤器直径与出水量关系曲线图在相同条件下但当过滤器长度达到某一数值后由此从实用的角度可以引出一个过滤器有效长度即指抽水孔的出水量增加强度有效长度图出水量与过滤器长度关系示意图表扩散段本理解为可采用原规范第条对抽水孔过滤器骨架管的孔隙率所作次修订时将其由不小于对非填砾的包网过滤器的网眼尺寸及缠丝过滤器的缠丝从规定的必须指出如原苏联规范规定井水含砂量标准为两者相差悬不仅直接反映成孔质量的好我国多年的勘察实践条第一款规定的为此本次修订时对原规范第使用寿实根据含水层的颗分资料确定的标准粒径对砂土类含水层通过国内确定适合我国的为由此值大于直至否则确定经确定碎石土类含水层的滤料粒径为现两种情况当时计算确定的滤料粒径均小于规范不少当时计算确定的滤料粒径均大于规范的碎石类含水层时可充填粒径一般来说为较好地保证滤料的过水性能故规定滤料的不均匀系数值应为了保证缠丝或骨架管的穿孔孔径能阻挡规证明是合适的勘探孔施工在松散层地区工作可采用水压钻进当采用泥浆护关于洗孔的质量标准规定学洗孔的方法或者说既有机械功能又有化学功能的洗孔法如焦磷酸钠和压风机联合洗孔法液压二氧化碳洗孔法二氧化碳关于洗孔出水含砂量其数值计算有质量比和体积比两种形式且前者约为后者的国内不少勘察部规定孔斜的要求不仅能保证抽水试验正常进行而且也本条文规定孔斜不宜大于是考虑到目前我国常用的井斜仪的精度该数据包括因此本规范首先提出工具在取样数量方面尤其是砂土类和碎抽水试验一般规定应用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稀释法是确定地下水运动状态要近年来我国已有不少单位对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在水文地质勘察方进而可确定含水层的渗透文地质参数观测线常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以减少水力坡度对计算参数的影响若测量含水层不同方向的非均匀性和实测抽水的影响范围可根据具体目的布置观测线若需要查明边界条件时为计算参数用的观测孔距抽水孔的距离应取决于从观测孔中测得的水位下降值是否符合是假设地下水为层流和二维流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而没有因此从观测孔紊流三维流的影响与抽水孔的出水量及过滤器直径的大小有关如抽水孔出水量很小过滤器直径比较大时关于远观测孔的距离一般要求从孔中测得的水位尽量不受含水层边界的影响且易于达到稳定以便于资料的分析和采用多为此距离不宜太远上述规定主要是为了利用观测孔中的水位下降值求水文地观测孔的数量与所采用的计算公式为了能使用同一资料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相互比较因此规定同一观测线上的观测孔数宜为对观测孔过滤器的设置要试验所为所以本次修订时此处用词为宜表示允许选通过常规勘察手段能够查明补给利用地下水自然动态资料能满足数值法计算要求就考虑到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的恢复水位资料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需要的测量一词前加了同步故稳定流抽水试验稳定流抽水试验不宜少于次下降其理由是可以获得孔的抽水试验特性曲线以便正确选择计算水有可能验证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是否准确例如采用对可不作本条文没有采用通常的间的间隔内不超过某一数值因为抽水试验中时常遇到由孔达到稳定延续但在补给条件较差的地区应特别注意是否达到了稳定必要时应延长稳定延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事实上量而选用相适应的抽水试验技术要求公式瞬时现象由于含水层的释放总存在考虑到便观测数据在稳定流抽水试验抽水试验开采性抽水试验勘察实践表明且往往需要经历相当长的非稳定期所以理应放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节一般都是所以分析和应用试验资料时均着重与非但有时在有而定一款的规定开采性抽水试验由于这类地区评价地下水资源比较困难用一般除特殊情况需在地下水动态观测一般来说本规范考虑了采用数值法计算和评价证对计算区各分区参数的控制按时进行地下水动态的观测并取得有关资料对于正确如自然条件变化大时和变化小时不一样因此本条文规定的期观测条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一般规定水文地质参数是计算和评价地下水资源必不可少的数为了准确地求得参数不仅应对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作出规定往这说明对计鉴于目前对参数计算的经验总结和科研作得还不够加之自所因此本规范只如承压以及非稳定流的越流公式基岩裂隙含水层和岩溶含水层的参数计算方本规范所列的潜水井计算公式的渗透系数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计算渗但实际应用的结果问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抽水试验时都本选用范公式试验孔损较大若要计算单孔计算为此本条文采用截距法和插值法多项式所谓孔损系指由于孔壁与滤水管的阻力以及地下水自孔周含水层的水平运动转化为滤水管内的垂直运动而产生孔壁内外项式表示式中而一次项系数可用下式表达由此可知当求得以四组抽水试验资料表均差表表中则求得待定系数以取代相应公式中的多项式的阶数一般只要阶即能准确地描述水段落在图上取等当线时可采用作图截距法求待定系数图关系曲线示意图应做一次小下降的抽水以使关另外作图截距法的应用条件是抽水试验资料的曲线关系应为抛物当的高次方项且曲线的截距的多项式是为描述抽本规范列出的两个非完整井公式由我国利用带观测孔的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计算值的规范推荐的公式是常用的裘布依蒂姆公式应成直线关系只有利用因为靠近抽水孔的观测孔由于边界的形状和性质的影响因此在采用本公式时要求观测孔内的图抽水试验获得的关系曲线可能不出现理想的直线段这时选择的计算数据具有一但是自然界完全符合当采用配线法时不应少于本规范列举了汉度士的拐点计算公式无界含水层中任按照关系曲线上拐点的特性可知式中关系曲线上拐点处的水位下降值使用该方法的要点是则有各种模型的公图由于采用非稳定流公式计算非完整型时采用恢复水位资料计算由于水位没有波动等干扰在选用根据动水位已稳故本次修订时图求可采用下列公式当为填砾过滤器时时上述公式可简化为下式当为基岩裸孔不下入滤水管时一般均直接采用式中的求取分述如下注此式仅适用于塑料管材其他材质情况下的值则应另选算式一般可取式中取舍度根据也可根据实际经验值直接估算或用迭代法试算求给水度和释水系数实验室法需要的原状土样难于采取烦败的总之影响半径但由于裘布依公此外在没有观测孔的情况下可以断言随着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和数值法在地下水资源计算和评价中的推广和应用影响半径在实际降水入渗系数地下水均衡场可以直接观测降水入渗量其观测数据比较精确可靠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可根据水本条款列举的计算公式是根据降水入渗系数结合平原区地下水运动的特点得出的此外还应注意下列几点不考虑毛细水对值的影响应分区分段没有地下水水量评价一般规定此分类方法突出了补给径流是补给的运动形勘察区地下水水量的评价是多因素综合评所以并论证其动用后的可恢复竟能动用多少汲取超过年补例如截流法等水文分析方法时计算和评价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时其精度与计算时段的选择有着在水量计算的一般规定采用多年平均目前实际工作中大致有如下三种方法算时段年或这是在不考虑储存量或储存量小如以岩溶泉作或这是目此类河水补给量往往占允许开采量的所以合理确定河量的递减系数的序号为计算各项的经验频而补给量的确定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故本次修订时将第五款的规定修改为其他途径渗入补给降水入渗补给量和地下径流补给量的计算公式都应尽量准确断面法亦涉及断面流量的根据地下水均衡原理范作了推荐且避免有储存量的计算储存量系指储存于含水层内的重量力水体积随时允许开采量的计算和确定原规范条文内容为定义性的解释现改为技术法规性的内容保持不变所以当能确定勘察区及其邻近地区地下水在应首先采用此法计算和评条文中的用词为当采用水均衡法时选择均衡区一是以水源地或取水地段作为均衡区二是将整个水文地质单元均衡要素项目同时应注意均衡要素在开采前后可能发生的变化均衡计算时段因素具体选择可参考本规范第在选用计算允许开采量的方法时应注点厚度不大使用这种方法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已系足时量时采用有关允许开采量响根据群孔抽水试虑由于一般的解析公式没有有两种可能的情况一种是含此时水源地的动水位始终不能稳定保持持续下降的趋势到丰水上述两种情况鉴于这种试验方法工故只适用于孔数不多当世纪地质计算软件的迅速开发数值法在地下水资源计算和评价中的应用已趋普遍水源地原规范仅对勘探试验工作应如何取得满历时十年之后许多单扩充为三款现将建模过程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强调如下一是关于水文地质条件的概化这是直接影响所建数值模型精度的关键所以应对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作深入细致的了解合理概化使模型复杂化所以一般采即拟合校正反求参数的方法又由于识别和检验是仅对数值法的实际应用作了必要的较为具体的规定至于细节性的技术事项在实际工当勘察区邻近地区有开采水源地的长观资料时的允许开其精度直接取决于水文地质条件的相似程以个不这是对勘本条文对级允许开采量与级允其次是水文年以上的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并进行群孔抽水或开采性抽对于直接利用较大的泉水天然流量作为勘探阶段的允许开采量要求具有为直接由泉流量长期观测资料确定其开采量相当于第资料应具有譬年以上的流量观测资料其预报的流量误差一般在当勘察区范围较大时其不同地段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程度必须强调指出本条文对允许开采量精度的分级对水源地地下水水质评价有地关于生产用水的水质要求由于企业用水目所以地下水资源保护原规范本章有关条文中所涉及到的地下水人工补给不论为何目的而施始必须强调化害为利在已采水源地的邻近地段勘察新水源或扩大已有水源时立新水源或扩大已有避免形成袭夺同一补给量的格甚至成为人为污染地下水的捷径据此为了做好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对尤其是水源地投产后进一步开展地下。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一、引言供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为了确保供水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水文地质勘察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以确保勘察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勘察范围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源地的选择和评估:勘察应包括对水源地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水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其是否适合供水。

2. 水文地质勘察:对水源地的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方向、水文地质特征等进行详细勘察,为供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3. 水质勘察:对水源地的水质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确保供水的安全和达标。

三、勘察方法和技术1. 地质勘察:采用地质勘察工具和技术,包括地表地质调查、钻探、取样等,对水源地的地质构造、地层性质、断裂、岩溶特征等进行详细勘察。

2. 水文勘察:通过监测井、流量测定、水位观测等方法,获取水源地的地下水位、地下水补给与排泄条件、流向等数据,为供水工程的选址和设计提供依据。

3. 水质勘察:采集水源地的水样,进行化学分析和水质评估,确保供水的安全与合格。

四、勘察成果报告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成果应编写成详细的勘察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 供水水源地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基本信息。

2. 地质勘察结果:包括地层、断裂、岩溶特征等地质结构的详细描述。

3. 水文地质勘察结果: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向、水文特征等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4. 水质勘察结果:包括水源地水质的化学分析和评估结果。

5. 勘察结论和建议:根据勘察结果,提出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五、勘察质量控制为保证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1. 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勘察工作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勘察数据准确可靠。

2. 严格勘察过程控制:对勘察人员的素质和操作流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勘察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 质量审核和验收:对勘察成果进行质量审核和验收,确保勘察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等4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等4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
50000)》等4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5.06.11
•【文号】2015年第15号
•【施行日期】2015.06.1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文水环境
正文
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等4
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2015年第15号《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等4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已通过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现予批准、发布,于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

标准编号及名称如下:
DZ/T0282-2015《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DZ/T0283-2015《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
DZ/T0284-2015《地质灾害排查规范》
DZ/T0285-2015《矿山帷幕注浆规范》
2015年6月11日。

煤矿专门水文地质勘查规范

煤矿专门水文地质勘查规范

煤矿专门水文地质勘查规范矿井水文地质观测要点包括:钻孔水位观测,矿井涌水量的观测,矿井涌水量的预测方法。

对新开凿的井筒、主要穿层石门及开拓巷道,应当及时进行水文地质观测和编录,并绘制井筒、石门、巷道的实测水文地质剖面图或展开图。

1、钻孔水位观测水位观测用作化解以下生产问题:(1)利用水位观测预报透水事故的发生;(2)介绍断层的导水性;(3)了解突水水源层位;(4)介绍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给养关系。

2、矿井涌水量的观测矿井涌水量的量测,常用的方法存有浮标法、堰测法、容积法和观测水仓水位法。

3、矿井涌水量的预测方法(1)地下水动力学法(小井法);(2)水文地质比拟法;(3)涌水量与水位再降浅曲线法:根据三次扣(或摆)水试验资料去推断涌水量。

知识点:井下水文地质观测1.对崭新修筑的井筒、主要穿着层石门及拓展巷道,应及时展开水文地质观测和编录,并绘制井筒、石门、巷道的量测水文地质剖面图或进行图。

2.当井巷穿过含水层时,应当详细描述其产状、厚度、岩性、构造、裂隙或者岩溶的发育与充填情况,揭露点的位置及标高、出水形式、涌水量和水温等,并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遇下列地质构造时,应观测的内容包括有:(1)突遇含水层裂隙时,应测量其产状、长度、宽度、数量、形状、细长攻灭情况、填充程度及填充物等,观测地下水活动的痕迹,绘制裂隙玫瑰图,并挑选存有代表性的地段测量岩石的裂隙率为,测量面积大小由其裂隙原产密度情况确认。

(2)遇岩溶时,应当观测其形态、发育情况、分布状况、有无充填物和充填物成分及充水状况等,并绘制岩溶素描图。

(3)突遇脱落结构时,应测量其断距、产状、断层拎宽度,观测断裂带填充物成分、含水程度及导水性等。

(4)遇褶曲时,应当观测其形态、产状及破碎情况等。

(5)突遇失陷柱时,应观测失陷柱内外地层岩性与产状、裂隙与岩溶发育程度及涌水等情况,认定失陷柱发育高度,并基本建设卡片、附于平面图、剖面图和素描图。

(6)遇突水点时,应当详细观测记录突水的时间、地点、确切位置,出水层位、岩性、厚度,出水形式,围岩破坏情况等,并测定涌水量、水温、水质和含砂量等。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202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202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202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保证勘查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勘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勘查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

第三条在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中,应遵循“安全第一、
质量第一”的原则,坚持责任及时、质量可靠、数据准确、技
术先进、科学合理的原则,加强勘查管理,严格按照本规范执行。

第四条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应结合矿区地质条件,
采取合理的勘查方案和技术手段,深入开展勘查,以确保勘查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勘查计划
第五条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应根据勘查任务书编制
勘查计划,经审批后开展勘查工作。

第六条勘查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勘查任务及目的;
(二)勘查范围;
(三)勘查方法及技术手段;(四)勘查技术要求;(五)勘查组织安排;(六)勘查安全措施;(七)勘查费用预算;(八)勘查质量控制要求。

第三章勘查组织
第七条矿区水文。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二O一O年六月目录前言 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44 总则 54.3 任务 54.4 工作部署基本原则 55 基本要求 66 设计书的编制与审批 96.1 设计书编制原则 96.2 设计书内容要求 96.3 设计书审批 107 图幅调查 107.1 基本调查内容与一般要求 107.2 不同类型区水文地质调查要求 13 7.2.1 平原地区 137.2.2 丘陵山地地区 137.2.3 岩溶地区 147.2.4 滨海地区 157.2.5 内陆盆地区 167.2.6 黄土地区 167.2.7 红层地区 177.2.8 冻土地区 187.3调查技术方法及要求 187.3.1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87.3.2遥感调查 197.3.3水文地质测绘 207.3.4 地球物理勘探 227.3.5 水文地质钻探 257.3.6水文地质试验 267.3.7水文地球化学调查 287.3.8地下水动态监测 298 综合评价 308.1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评价 308.1.1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 308.1.2 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 328.1.3 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评价 32 8.2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划 368.2.1 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 368.2.2 含水层防污性能评价 398.2 .3 地下水调蓄功能评价 418.2.4 城镇后备和应急水源地评价 43 8.2.5 供水安全论证 458.2.6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458.2.7 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 479 图件编制 479.1 编图基本原则 479.2 单幅图 4811.3 综合评价图 4810 数据库建设 4910.1 基本要求 4910.2 数据库内容 4910.3 数据库建设的组织 4910.4 数据库格式 5011 成果 5011.1单幅图成果 5011.2区域成果 5112 成果验收 5212.1 野外验收 5212.2 报告审查 52前言本规范是结合1∶50000水文地质调查的实际需要,按照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的基本要求编制,适用于1∶50000水文地质调查的全过程,是1∶50000水文地质调查执行过程中的规范性文件。

水文调查规范

水文调查规范

水文调查规范水文调查规范一、调查目的:1.了解当地水资源的情况,包括水质、水量、水文地质等方面的情况。

2.了解当地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和问题,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为制定当地水资源管理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查内容:1.水环境质量调查:包括对水体的颜色、浊度、气味、pH值、溶解氧、总溶解固体、化学需氧量等水质指标的测定。

2.水量调查:包括对水体的水深、流速、水位、水量等水量指标的监测。

3.水文地质调查:包括对水文地质环境的地下水位、地下水温、地下水流向等指标的测试。

4.水资源利用调查:包括对当地水资源利用的类型、用途、用水量等方面的调查。

5.水资源管理调查:包括对当地水资源管理政策、管理机构、管理措施等方面的了解。

三、调查方法:1.实地调查:到当地水体附近实地调查,采集水样进行水质检测,测量水位、水深、流速等水文地质参数。

2.问卷调查:向当地居民、农民、企业、政府等提供调查问卷,了解其对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意见和需求。

3.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出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四、数据处理:1.对实地调查采集到的水质数据、水量数据、水文地质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形成调查报告。

3.对调查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提出水资源管理建议和措施。

五、调查可行性评价:1.对调查目的和内容进行评估和确定,确保调查过程符合科学、实用、可行的原则。

2.根据调查范围、调查时间、调查人员等因素,评估调查的成本和可行性。

六、调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调查过程的合法合规。

2.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数据偏差和误差。

3.尊重当地居民和相关单位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与其沟通和协商。

4.保护好调查过程中涉及到的水资源和环境,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七、调查报告的编写和发布:1.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撰写调查报告。

2.发布调查结果,向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建议和意见。

(完整版)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完整版)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二O一O年六月目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3)4总则 (5)4。

3任务 (5)4.4工作部署基本原则 (5)5基本要求 (6)6设计书的编制与审批 (9)6.1设计书编制原则 (9)6。

2设计书内容要求 (9)6.3设计书审批 (10)7图幅调查 (10)7。

1基本调查内容与一般要求 (10)7。

2不同类型区水文地质调查要求 (12)7.2.1平原地区 (12)7。

2.2丘陵山地地区 (13)7。

2。

3岩溶地区 (14)7。

2。

4滨海地区 (14)7。

2.5内陆盆地区 (15)7.2。

6黄土地区 (16)7.2.7红层地区 (16)7。

2.8冻土地区 (17)7.3调查技术方法及要求 (17)7。

3。

1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7)7。

3.2遥感调查 (18)7。

3.3水文地质测绘 (19)7。

3.4地球物理勘探 (20)7。

3。

5水文地质钻探 (24)7。

3.6水文地质试验 (26)7.3.7水文地球化学调查 (27)7。

3.8地下水动态监测 (28)8综合评价 (29)8.1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评价 (29)8.1。

1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 (29)8。

1。

2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 (30)8.1。

3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评价 (31)8。

2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划 (35)8.2。

1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 (35)8。

2。

2含水层防污性能评价 (37)8。

2.3地下水调蓄功能评价 (39)8。

2.6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44)8.2。

7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 (45)9图件编制 (45)9.1编图基本原则 (45)9。

2单幅图 (46)11。

3综合评价图 (46)10数据库建设 (46)10。

1基本要求 (47)10.2数据库内容 (47)10.3数据库建设的组织 (47)10。

4数据库格式 (47)11成果 (48)11。

地质勘察工程师对地下水文地质调查的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师对地下水文地质调查的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师对地下水文地质调查的规范要求地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对于城市建设、农田灌溉和生态环境维护起着关键的作用。

地质勘察工程师在进行地下水文地质调查时,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规范要求,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就地质勘察工程师对地下水文地质调查的规范要求进行探讨。

一、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地下水文地质调查之前,地质勘察工程师应当进行详细的调查计划的编制。

调查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调查目的和范围:明确调查目的,界定调查范围,确保调查工作的实际需求。

(2)调查方法和方案:根据调查目的和范围,确定调查方法和方案,包括野外地勘、室内分析等内容。

(3)调查设备和材料:根据调查方法和方案,准备相应的调查设备和材料,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4)调查组织:明确调查组织结构和人员职责,确保调查工作的有序进行。

(5)调查时间和经费:制定调查工作的时间安排和经费预算,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调查效率。

二、野外地勘工作野外地勘是地质勘察工程师进行地下水文地质调查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地质地貌调查、水文地质剖面测量、地下水位观测等内容。

在野外地勘工作中,地质勘察工程师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规范要求:(1)勘察基点的确定:根据调查目的和方案,在勘察区域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勘察基点,并确定其经纬度及海拔高度等重要参数。

(2)勘察线路的布置:按照调查方案,在勘察区域内合理布置勘察线路,保证调查数据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3)采样点的设置:根据调查目的和方案,在勘察线路上适时设置采样点,保证采样点的代表性和稳定性。

(4)观测数据的记录:准确记录野外地勘过程中的各项观测数据,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成分等内容,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5)野外勘察报告的撰写:在野外地勘工作结束后,编写详细的野外勘察报告,总结调查结果,提出建议和措施。

三、室内分析工作室内分析是地质勘察工程师对地下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地下水样品分析、地下水位资料处理等内容。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规范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规范
4 、 钻孔应取芯钻进。岩芯采取率:岩石大于70%,破碎带大于60%,粘土大于 70%,砂和砂砾层大于50%。当采用水文物探测井,能正确划分含(隔)水层位置 和厚度时,可适当减少取芯。
5 、 钻孔的孔斜应满足选用抽水设备和水位观测仪器的工艺要求。 6 、钻孔控制深度以揭穿主要目的层为原则,重点控制第一期开拓水平,少数孔
注:一般将钻孔单位涌水量小于0.001L/s·m的岩层视为隔水层
各类充水矿床应着重查明的问题
孔隙充水矿床
应着重查明含水层的成因类型,分布、岩性、厚度、结构、粒度、磨圆度、分选 性胶结程度、富水性、渗透性及其变化;查明流砂层的空间分布和特征,含(隔)水 层的组合关系,各含水层之间,含水层与弱透水层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评价流砂层的疏干条件及降水和地表水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详查 勘查 详查、勘查
3~5
5~7
根据需要对详查阶段钻孔取舍和补充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代表性点
3~5
7~10
根据需要对详查阶段钻孔取舍和补充
勘探坑槽道或生产矿井
详查、勘查 勘察坑道和主要生产矿井设排水量观测站,简单矿区可省略
水化学样、细菌样检验
详查、勘查 可作水源地的井、泉,地表水按丰、枯季取样
水化学分析样
2、 描述岩芯的岩性、结构构造、裂隙性质、 密度、岩石的风化程度和深度以及岩溶形态、 大小、充填情况、发育深度,统计裂隙率、岩 溶率。
3 、 单一含水层(组)的钻孔应测定终孔稳定水 位。
水文地质钻探
1 、 钻孔施工宜采用清水钻进,当地层破碎不能用清水钻进时,应在主要含水层 或试验段(观测段)用清水钻进,若必须采用泥浆钻进时,应采取有效地洗井措施。
直接充水的矿床: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含冒落带和底板 破坏厚度),与矿体直接接触,地下水直接进入矿坑。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一、勘查范围1.勘查范围应适应工程建设实际需要。

2.勘查综合利用已有的气象、地动、水文及地质其他资料,在勘查范围内完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任务。

二、勘察方法1.对潜水断层、挤岩破坏带、滑动层和节理的勘查,可进行反射地震、电磁、抽水试验等方法调查。

2.泥石流勘查,应收集源头、谷地、扇状、口状和防止措施等资料,利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得到有关高密度泥石流高度、走向及活动条件等信息,编制勘测报告。

3.地下水勘查,应组织流域观测、空间观测、钻孔调查等观测,进行水文调查以及水情测量,综合分析地下水库的空间分布和特点,编制勘测报告。

三、调查规定1.勘查编制的调查报告中应包含对整个工程范围水文地质条件的描述、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主要数据和结论等内容。

2.勘查报告需包含详细的指标、性质、类型、层次、检测原理及仪器设备等调查项目,明确调查质量要求。

四、调查成果1.根据勘查调查结果,综合分析研究,形成完整的报告文件,并对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及推荐。

2.勘查成果文件按照设计标准的要求,形成报告文件,并用有效的数据描述和黑白图表示出来,配以计算结果分析,为技术决策、调查及审核提供准确可靠依据。

五、数据处理1.对勘查测量资料、土石调查记录、样品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形成统计数据。

2.从气象、地动、地下水情测量等资料中,导出水文地质体系,并形成相关数据文件。

六、审核要求1.审核负责人应熟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数据评价、分析及处理技术,具备独立设计及工程文书写作的能力。

2.应按照有关的施工规范及规定,检查、审核后审核结论,拟定施工方案,规划管理工程的施工过程。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水文地质调查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水文地质调查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水文地质调查规范要求在地质勘察工程中,水文地质调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工程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证水文地质调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科学合理的规范要求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调查内容、方法、技术要求等方面,系统地探讨地质勘察工程中水文地质调查的规范要求。

一、调查内容水文地质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水文地质基本资料、水文地质地层记录以及水文地质特征等。

其中,水文地质基本资料主要包括地层分布、地下水位、地下水温、地下水化学成分等方面的资料;水文地质地层记录则是对于地层的详细描述,包括地层的厚度、性质以及相对顺序等;水文地质特征则包括水文地质现象、地下水流动方向和速度等信息。

在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时,需要全面收集、记录和总结这些内容,以便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1.野外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的野外调查是保证调查准确性的基础。

在进行野外调查时,应该根据调查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如浅层试验井、地下水位观测井、水文地质剖面、水文地质剖面等。

同时,在野外调查过程中,要注意对调查数据的准确记录,确保后续分析和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2.室内分析室内分析是水文地质调查的补充,通过对野外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测试和数据分析,来验证和补充野外调查的结果。

主要包括岩石与土壤样品的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地下水化学成分测试等。

在进行室内分析时,要注意对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处理,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三、技术要求1.仪器设备要求水文地质调查需要使用一系列的仪器设备,如水位计、温度计、水质采样器等。

这些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校准,并定期维护和检修,以确保其性能和准确性。

2.数据处理要求对于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获得的数据,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

主要包括数据记录、数据归档、数据分析以及数据绘图等步骤。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要注意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3.报告编写要求水文地质调查结束后,需要编写相关的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地质调查规范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二O一O年六月目录前言本规范是结合1∶50000水文地质调查的实际需要,按照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的基本要求编制,适用于1∶50000水文地质调查的全过程,是1∶50000水文地质调查执行过程中的规范性文件。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起草。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本规范的附录为规范性附件,属于规范的内容之一。

本技术要求主要编写人有:。

引言1∶50000水文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专门性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这项工作的开展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水文地质的研究精度,完善水文地质调查评价方法体系,为国家宏观决策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由1个技术要求正文和3个附录组成。

图幅调查阐明了平原区、丘陵区、岩溶地区、滨海地区、内陆盆地区、黄土地区、红层地区、冻土地区等不同类型地区1∶50000水文地质调查的调查内容与要求,界定了不同类型区的工作定额;对资料搜集与整理、遥感解译、、水文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水文地球化学调查等各类调查方法及要求进行了进行了统一规范。

综合研究规范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潜力评价、地下水功能评价、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含水层防污性评价、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评价及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划等技术过程和方法。

编图技术要求对1∶50000水文地质调查主要图件编制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编图方法和图示图例进行统一和规范。

成果要求规范了成果报告的编写要求和数据库的建库要求。

本技术要求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按已有的技术要求、规范、规程、标准执行。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界定了1:50000水文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规定了1:50000水文地质调查内容、技术方法、工作定额、综合评价、图件编制、报告编写、成果验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是1:50000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程序、设计编写、调查实施、综合评价、成果编制、质量监控、成果提交、验收与评审的主要依据。

本《规范》适用于1:50000水文地质调查。

其它比例尺的水文地质调查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 44—86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 55—87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GB/T 13727—92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11616-89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 10202—88 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GB 5749—85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084-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2999-91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T 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5218—94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T 14175—93 水文地质术语GB/T 14497—93 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文件要求GB50296-99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DZ/T 0124—94 水文地质钻孔数据文件格式DZ/T 0128—94 地下水资源数据文件格式DZ/T 0133—94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 0148—94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 0151—95 区域地质调查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 0181—97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全国爱卫会/卫生部1991年颁布)《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试行)(国家计委地质局,1975年5月)《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补充规定》(试行)(地质矿产部,1982年3月)DD 2004-01 1:25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 2004-02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DZ/T01551-95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ZB/T D10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DD2008-01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DD2008-03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规范3术语和定义区域水文地质调查Regional hydrogeologic survey为调查区域地下水类型、埋藏、分布、形成条件、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区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域环境地质问题所进行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工作。

地下水系统Groundwater system是具有水量、水质和能量输入、运移和输出的地下水基本单元及其组合。

是指在时空分布上具有共同地下水循环规律的一个独立单位。

它可以包括若干次一级的亚系统或更低的单位。

地下水激发补给量 Induced Recharge of Groundwater含水层在开采条件下所获得的大于天然补给量部分的补给量。

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 Potential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现状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开采量扩大的可能性及可采资源量扩大的数量。

超采区或已出现严重环境地质问题区可采资源量扩大的量为负数。

地下水防污性能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指地下水抵御污染的能力,也可理解为地下水对污染反应的敏感性。

防污性能越强,地下水抵御污染的性能越强。

生态环境需水量 Eco-environmental Water Requirement生态需水量是指维持生态系统中具有生命的生物体(人、畜除外)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量。

环境需水量是指为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及其水环境所需要的水量。

地下水生态水位 Ecological Groundwater Level地下水生态水位是指满足生态环境要求、不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地下水位。

地下水开发环境效应评价E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对地下水开发利用引起的或可能引起的正的或负的地质环境影响的分析研究,包括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两个方面。

更新水资源 Renewed water resources河流的多年平均流量和含水层来自降水的多年平均补给量,根据水循环计算。

可更新水资源Renewable water resources指地下水体(深部含水层)的补给强度在人类时间尺度上可以忽略的,因此可认为是不可更新的。

可更新表示为流量,不可更新表示为储量。

更新性或更新量Rnewal nature更新性指含水层相对于一个给定开采程度而维持其水量的能力。

取决于来自地表及相邻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和排泄向地表及相邻水文地质单元的水量平衡。

地下应急水源地 Emergency groundwater source area指在常规供水不通或受阻中断的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启用向人们提供生活用水、部分或全部的生产用水,以保障城市安全供水的地下水水源地。

地下水功能 Groundwater Function指地下水的质和量及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环境所产生的作用或效应,包括地下水的资源供给功能、生态环境维持功能和地质环境稳定功能。

地下水资源功能 Groundwater Resource-function,记作GRF地下水的资源功能是指具备一定的补给、储存和更新条件的地下水资源供给保障作用或效应,具有相对独立、稳定的补给源和地下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

地下水生态功能Groundwater Eco-environmental Function,记作GEF地下水的生态功能是指地下水系统对陆表植被或湖泊、湿地或土地质量良性维持的作用或效应,如果地下水系统发生变化,则生态环境出现响应的改变地下水地质环境功能 Groundwater Geo-environmental Function,记作GGF 地下水的地质环境功能是指地下水系统对其所赋存的地质环境稳定具有支撑或保护作用或效应,如果地下水系统发生变化,则地质环境出现响应的改变。

4总则性质:1:50000水文地质调查属基础性、综合性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目的:提高我国重要地区的水文地质研究程度,服务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国土资源开发与整治规划、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关专门性的勘察提供设计依据,为水文地质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基础资料,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任务(1)查明含水层或蓄水构造的空间结构与边界条件。

(2)查明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地下水动态特征和影响因素。

(3)查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初步查明地下水污染现状。

(4)查明地下水开采历史和开发利用现状。

(5)查明与地下水开发利用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6)完善和优化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点。

(7)建立1:50000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

(8)评价地下水资源及其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9)提出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区划和保护地质环境的对策建议。

工作部署基本原则重点地区优先部署。

1:50000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部署优先考虑如下地区:(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急需的地区;(2)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或所占供水比例较高的地区;(3)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调蓄功能的地区;(4)自然因素或人类作用下已经产生严重环境地质问题的地区。

以问题为导向。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以解决各地区地下水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为核心,针对不同地区的关键问题,各有侧重地部署不同层次的调查工作。

综合应用技术方法与手段,尤其注重新技术新方法应用。

水文地质调查应以地下水系统等现代地学理论为指导,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利用各种新的调查技术方法,大幅度提高调查工作效率,加大调查的深度和广度。

注重已有资料的再开发利用。

要充分收集调查区已有的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资料,重视资料的再开发利用,将资料分析研究贯穿于调查工作的全过程。

基础调查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1)基础调查基础调查以含水层空间结构、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变化为重点,以地下水的资源、生态、环境、调蓄功能评价为途径,以提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方案和防治环境地质问题为目标。

(2)实际应用结合基础调查,针对不同地区的关键问题,各有侧重地部署不同层次的工作。

东部地区调查工作还应围绕提高地下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提供技术支撑来开展;西部地区调查工作还应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来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