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化石主要门类与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壁的组合类型
四层式
致密层 + 透明层 + 内、外疏松层 Fusulina, Fusulinella
( 四层式 致密层 + 透明层 + 内、外疏松层 )
Fusulinella
副隔壁
由旋壁的蜂巢层向下延伸聚集形成的薄板,比隔壁略短。 是高级蜓类的一种特殊构造
轴向副隔壁 — 与隔壁平行 旋向副隔壁 — 与隔壁相交
房室
旋圈 旋壁
隔壁
蜓壳的基本构造 之三
通道,旋脊,列孔,拟旋脊
通道:前后房室的口孔连通成为通道 旋脊:通道两侧的两条隆脊(三角形突起) 列孔:隔壁基部有一系列规则的小孔 拟旋脊:列孔两旁的次生堆积物
蜓壳的构造示意图
蜓壳构造的变化(1)
壳形的变化
壳长—平行于轴方向上壳的最大长度 壳宽—垂直于轴方向上壳的最大宽度
高级蜓类具有两种副隔壁,如Yabeina
蜓类的研究方法
蜓个体小,包旋壳,只有切片才能研究内部构造
轴切面 - 通过初房,平行于假想轴(旋轴)的切面 旋切面 - 通过初房,垂直旋轴的切面 弦切面 - 不通过初房平行于旋轴的切面 斜切面 - 与旋轴斜交的切面
蜓壳切面方向示意图
蜓类的研究方法
轴切面 可见: 初房、旋圈、旋脊或拟旋脊、褶皱的隔壁
旋切面 可见:初房、隔壁、房室、拟旋脊、旋圈多少
弦切面 可见:隔壁褶皱情况、旋脊或拟旋脊
斜切面
wk.baidu.com
轴切面
轴切面
旋切面
轴切面、旋切面
蜓类的演化趋向
壳体变大:小者1mm,大者可达数cm
壳形变化: 短轴型(透镜形) 等轴型(圆球 形) 长轴型(纺锤形,长圆柱形)
蜓类的演化趋向
旋壁构造复杂化: 单层三层四层蜂巢层 出现副隔壁
现代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门分类
根据运动类器官的有无划分类型分为4个纲: 鞭毛虫纲—1条或数条鞭毛;无重要化石 孢子虫纲—无运动类器官,寄生生活,无化石 纤毛虫纲—体表具许多短纤毛,化石稀少 肉足虫纲—具伪足;化石丰富,比较重要的
有放射虫目和有孔虫目
二 . 蜓亚目(Fusulinina)
分类位置:属肉足虫纲(Sarcodina) 有孔虫目(Foraminiferida)
疏松层:位于致密层上、下方,或透明层下方的一层疏松 不均匀的灰黑色半透明层。 位于致密层之上的叫外疏松层; 位于壳壁内表面的叫内疏松层
蜓壳旋壁微细构造示意图
旋壁的组合类型:单层式、双层式
单层式: 只有致密层
双层式: 致密层+透明层
Palaeofusulina
致密层 +蜂巢层 Schwagerina
古生物化石主要门类和概述
一、 原生动物门---蜓亚目 二、 腔肠动物门珊瑚纲 三、 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头足纲 四、 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 五、 腕足动物门 六、 半索动物门笔石纲 七、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八、 古植物
动物 界各 门类 演化 谱系 示意 图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蜓亚目
一. 概况
态
11
蜓壳的基本构造 之一
初房与旋壁
初房:位于壳的中央,一般呈圆球形,最早形成 的房室
旋壁:虫体分泌的硬体,它围绕一假想轴增长, 同时向旋轴两端伸展,包裹内部的房室
旋壁 旋轴 初房
蜓壳的基本构造 之二
旋圈,隔壁,房室,口孔
旋圈:旋壁围假想轴旋转一圈,称一个旋圈 隔壁:旋壁前端向内弯曲形成隔壁,平或褶皱 房室:相邻隔壁间的狭长空间,一旋圈内多个 口孔:每个隔壁基部中央的缺口
地史分布:早石炭世晚期出现; 早、中二叠世最繁盛; 晚二叠世末灭绝
蜓类演化迅速、地理分布广、数量多、 特征清晰,是全球C-P纪重要的标准化石,具有 重要的生物地层学意义
蜓壳的基本特征
大小: 一般4-5mm,小者不到1mm,大者可达3-
6cm
形态: 纺锤形、椭圆形、圆柱形、球形、透镜形
蜓壳体
蜓 壳 的 形
蜓类的演化趋向
隔壁褶皱:平直两端褶皱全面褶皱
蜓类的演化趋向
旋脊:粗大细小变成拟旋脊 ↘消失
蜓的演化趋向示意图
蜓类的演化趋向
隔壁、旋壁、旋脊在演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隔壁平直或轻微褶皱 旋壁四层式或三层式 旋脊显著
隔壁褶皱强烈 隔壁平直
旋壁蜂巢层式 出现副隔壁
旋脊不发育或消失 拟旋脊发育
蜓类的生态及地史分布
旋壁由数层物质组成,有原生壁和次生壁 原生壁---致密层,透明层,蜂巢层 次生壁---内、外疏松层
致密层:一层薄而致密的物质。在薄片中呈一条黑线 所有蜓都有致密层
透明层:位于致密层之下的透明的壳质,成分为方解石 (一般较低级蜓具有)
蜂巢层:位于致密层之下,一层较厚具蜂巢状构造的壳层 呈梳状,断面为多角形(高级蜓)
原生动物是最低等的真核单细胞动物,只有一个细胞
原生动物没有真正的器官,但细胞分化产生“类器官 ” 如鞭毛、纤毛、伪足就是运动类器官。
原生动物个体微小,由细胞质+细胞核组成,一般需用 显微镜才能看到,属微化石。有些原生动物具有骨架 或坚硬的外壳。
原生动物分布广泛,生活在淡水、海水、潮湿的土壤 中,有的营寄生生活。
生态: 蜓类是浅海底栖动物,生活于大约 100m深热带、亚热带平静浅海中。
地史分布:始现 C13 极盛 P2 灭绝 P末
Palaeofusulina 双层式(致密层+透明层)
Palaeofusulina
旋壁的组合类型
三层式
致密层 + 内、外疏松层 Pseudostaffella 致密层 + 蜂巢层 + 内疏松层 Verbikeena
Pseudostaffella 三层式(致密层+ 内、外疏松层)
Verbikeena 三层式(致密层+蜂巢层+内疏松层)
按长、宽比例分为三种: 长轴型 壳长壳宽 纺锤形壳 等轴型 壳长=壳宽 球形壳 短轴型 壳长壳宽 透镜形壳
蜓壳类型(壳形变化)示意图
蜓壳构造的变化(2)
隔壁的变化:
• 平直—一般为早期低级的蜓类 • 隔壁两端褶皱 • 全面褶皱—部分高级蜓类
隔壁平直
隔壁褶皱
5、蜓壳构造的变化(3)
旋壁结构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