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影响因素和估值方法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因素和估值方法分析

摘要:本文对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种类、层次以及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过程。

关键字:公允价值;计量;估值方法

一、引言

国际会计准则(ifrs)和公认会计准则(gaap)把公允价值定义为“一种资产或负债能够与有意愿的交易对手以有序方式进行交易和清偿的价格。”我国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也基本与此相同。我国会计准则虽然规定了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但在复杂的公允价值实务处理中,对于估值技术的应用、如何选择估值方法和模型,如何确定相关参数假设等,部分公司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二、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

公允价值作为会计信息的一种动态反映,体现了资产和负债在某一时点上的实际价值,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更为相关。

《债务重组》准则明确规定了公允价值的运用前提是“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计量”,对于债务重组时转出资产、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以及修改债务条件后的债务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且涉及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但是,对公允价值的具体估值方法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非货币资产交换》准则规定了对换入和换出资产均以公允价值计价,但其前提是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该准则也

给出了存在活跃市场、存在同类或类似市场、不存在同类或类似市场三种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实质上把公允价值的确定分为三个层次,其可靠性是逐步下降,特别是第三层次的估计的可靠性最差。这种分层次的公允价值估值方法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准则是一致的。但是,会计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技术在实务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套期保值》、《金融资产转移》、《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采用的是在金融工具分类基础上的混合计量模式,也是准则体系中对公允价值应用最广泛的部分。与其他会计准则相比,这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规定最为详细,明确把公允价值的估计方法区分为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形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形,但是,该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也只是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在会计实务中运用同样缺乏可操作性。

三、影响估值方法选取的因素

1.估值的层级

我国公允价值在计量时仍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层级划分,将公允价值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存在活跃市场,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此层级取得的公允价值是最客观的;第二层次,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存在类似活跃市场,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决定,此层次虽然存在同类交易的活跃市场,但是如何调整到计量对象的价值具

有主观性;第三层次,不存在前两种情况的市场,此层次不存在交易的活跃市场,需要通过估价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2.资产和负债的属性

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确定,取决于资产或负债在计量日的特征、位置、联合或分散程度、市场状况、利率、交易目的以及它们受到的各种限制。资产或负债属性条件的变化影响着不同估值技术的选择。

四、估值方法的应用

对于资产负债表中各要素公允价值的计量,一般采用三种估值技术: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与公允价值的三个级次相对应,估值技术优先考虑市场法,其次考虑收益法,最后采用成本法。

1.市场法

当资产和负债存在活跃市场或类似活跃市场时,可以应用市场法确定公允价值。应用市场法时,应当考虑相关市场的活跃程度,从相关市场是否获得足够的交易案例或其他比较对象,判断其可比性、适用性和合理性,并尽可能选择最接近的、比较因素调整较少的交易案例或其他比较对象作为参照物。对参照物的比较因素要进行分析,做出恰当、合理的调整,重点关注作为参照物的交易案例的交易背景、交易地点、交易市场、交易时间、交易条件、付款方式等因素。

市场法的应用中要注意应当获取足够的参考样本,防止企业通过操纵可比样本价格来影响自身资产估价,从而实现其资产账面价值

的调高或调低,达到利润平滑的目的。

2.成本法

采用成本法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应按照当前市场条件确定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成本法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估值公式为:

某资产的公允价值=资产重置成本-资产实体性贬值-资产功能性贬值-资产经济性贬值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成本法是基于当前要重置一项资产的服务能力的金额来计量公允价值。要得到某资产的公允价值,就先算出该资产的重置成本,然后再考虑其他因素,包括各项贬值因素。理论上可以通过实体性、功能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将与资产相关的贬值严格区分。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三种损耗是很难严格加以区分的。此外,对于各种贬值的估计存在很大的主观性,由于不同的人进行估值可能直接导致资产价格出现实质性的差异。

3.收益法

收益法下主要是运用现值技术将未来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值来确定会计要素的金额。这是目前较为成熟、使用较多的估值技术。该方法主要是将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按照预计的折现率在预计期限内加以折现计算确定公允价值,运用现值技术时,企业所使用的估计应当与市场一般参与者所使用的估计和假设相一致,并应确保其能反映计量项目的下列因素:①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②对这些现金流量金额或时间可能的差异预期;③以无风险利率表示的货币时

间价值;④资产或负债中内在不确定性的价格;⑤包括非流动性和市场非完美性的其他因素。

收益法的估值过程中,涉及人为主观估计的不仅包括各年的预期现金流量,还包括用于折现的利率。只有两个方面都同时公允才能实现价值公允的目标,这就给公允的价值估计机制带来了一个大难题。这也是在实务应用中,可能引起人为主观调整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通过将现金流量或折现率调整无风险现金流量或者是高风险的折现率来实现固定一个因素,而估计另外一个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估值主观随意性。

参考文献:

【1】常勋.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j] .则会月刊.2004(1):3-4. 【2】罗胜强.公允价值会计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4

【3】张瑞深.中国公允价值计量偏好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