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测试的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测试的发展历史

一、测试的起源

测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设计的,并逐渐发展起来的。

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感到有必要确定物体的属性,例如数量、大小、重量之类的物理属性,于是就产生了测量,并研究用测量的方法来了解这些属性。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测量的范围越来越广,测量的工具越来越多,测量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测量的对象逐渐从物扩大到人,从对人的形体测量扩大到对人其他方面的测量,例如对人的能力和知识的测量。

对人的知识和能力的测量,始于原始社会后期。当时,生产水平日益提高,氏族、部落之间的交往增多,冲突也逐渐加剧。为了维持氏族、部落的生存和发展,要向年轻一代传授生产技能、军事技术、宗教知识,于是产生了教育。为了检验教育的成果,开始用骑马、射箭、搏斗等演示活动来考察技艺。青少年一般要经过严格的考核之后才能被承认是氏族、部落的正式成员。

后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出现了阶级,社会分工更明确了,教育逐渐从生产、劳动中分化出来,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和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也就是说,出现了教育和学校。随着教育的发展,测量受教育者的方法日趋完善。人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把测量作为一种手段,而且开始研究教育测量(educational measurement),因此出现了教育测量学。

二、世界各国的考试制度

(一)、中国是测试的故乡

中国是考试的故乡。就出现大规模的、严格管理考试而言,中国早于西方各国。我国的考试制度在奴隶社会末期就初步形成了。《礼记》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秦汉以前贵族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显示出,在西周的时候就有定期考查学生作业的考试制度,而且当时的“国学”中的大学,每隔一年必须考一次。

考试制度到了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运用。据记载,早在公元前165年的时候,汉献帝就使用正式的考试来选官职候选人。到了隋朝,这一做法发展成为系统的科举制度。唐代继续实行科举制度。那时,科举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常科,有秀才、明经、进士、明书、明法、明算等基本科目,每年定期举行;另一类是制举,由皇帝根据需要临时下令举行。宋代科举的办法,大体上用的是唐代的老办法。明代做了一些变更,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开始盛行所谓的“八股文”。这种特殊文体,对于明清两朝的教育和文风都有重大影响。

科举考试的方法,同现代的考试有相似之处。例如,题型之一是贴经,这种题型多少有点像今天的填空题。所谓贴经,就是从经书中任揭一页,留出一行,其余的文字都盖起来。留出的一行,要用纸贴盖三个字。考生得把这三个字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又如,考试常常用策问。策问就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生产等方面的问题提问,要考生书面答题,阐述自己的意见。与今天的政治课的问题颇有类似之处。

中国的科举考试不仅有笔试,还有口试。例如,唐代有一种考试方法,称为口义,要

应考者口述经义。《新唐书•选举志上》有这样的记载:“凡明经,先贴文,然后口试经文大义十条……元和二年……明经停口义,复试墨义十条。”“口义”是口试经义;“墨义”是将所答内容,录于纸上,“直书其义,不假文言”。

封建帝王用科举考试来选拔官员,具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首先,科举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权制,把选择官员的权利从世家大族手里夺过来。其次,科举制度可以确保封建帝王根据考试成绩广泛地从下层吸收、选拔人才。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还调动了知识阶层,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子弟的学习积极性。历代以科举入仕的人,有才识的人不少。可以说,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了考试的重大作用,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当代中国的考试,继承了中国古代考试的一些优良传统,也从国外吸收了大量科学的理论和有用的经验。以学校考试为例,教育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校考试的改革和发展。教育工作者逐步懂得,考试要为社会服务,要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考试的目标、内容、方法标准等的确定,都要有利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现代的学校考试,与旧社会的那一套已完全不同了。首先,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局限于古代圣贤说教和文学、政治经典,而是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不再局限于记忆和背诵,比较注重理解和应用。其次,教育方法有重大改进。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英语考试的改革走在其他学科的改革之前。我国英语界最早引进多项选择题技巧(multiple choice technique),后来又率先采用完形填空技巧(close technique),为题型的改革做了有益的尝试。1981年,在当时高教部的领导下,我国第一个标准化考试(简称EPT,即English Proficiency Test)诞生,在此基础上,又推出了MET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CET(College English Test)等颇具影响的英语标准化考试。另外,英语界最早使用光电阅读器阅卷,最早在像高考这样大型考试中应用教育统计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二)、西方的考试制度

西方国家建立国家考试制度,比中国晚的多。据史料记载,到19世纪,西方才有比较完备的考试制度(或称考绩制度),政府根据竞争性的考试以及对业绩的客观评价来选拔官员。最早建立这种制度的是普鲁士和英国。1883年,美感正式用考试来选拔官员,用所谓的量才录用制取代原来的政党分摊制。

现在,除了欧洲、北美各国,很多国家实行国家公务员任职考试制度。例如日本就有比较完善的公务员制度。根据日本《国家公务员法》的规定,要做公务员就得参加考试。考试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三个等级中,参加高、中级考试的人必须具备大学学历。

很多国家非常重视中学统考和高等院校入学考试,把这一类考试看作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以美国为例,1959年,衣阿华州衣阿华市一个名为美国大学院校测验规则处(American College Testing Program,缩写为ACTP)的机构推出一种标准化考试系列,取名为美国大专院校测试(Academic College Test ,缩写为ACT)。测试分为课程测试,包括英语、数学、社会知识、自然科学四个认知领域;兴趣发明测试,包括六个方面、两大类。ACTP负责命题、制卷、阅卷等各项有关测试的工作,提供成绩报告,另外还提供学生简况(ACT Student Profile)。现在,很多中学把ACT作为高中结业或毕业考试,很多高等学校把ACT分数作为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又如,美感的学习能力测试(SAT 即Scholastic Aptitude Test )也是一种被当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著名的标准化考试。

考试这种测试形式不会因为朝代的变更或社会制度的变革而失去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考试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接受,测试的方式方法也会越来越科学,而研究测试的重要性也会越来越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