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产业布局管理规划策划方案

合集下载

温州新设两区一园规划方案

温州新设两区一园规划方案

温州新设两区一园规划方案引言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温州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进城市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温州市决定新设两个区域,并规划建设一个公园。

本文将详细介绍温州新设两区一园的规划方案。

一、新设区域规划1. 区域一:商务中心区商务中心区将建设在温州市中心地带,总面积约为1000公顷。

该区域将成为商务、金融和文化交流的核心地带,为企业提供便利的办公条件和专业的服务。

主要规划内容:1. 建设大型商务综合体,包括高档写字楼、五星级酒店、会议中心等。

2. 打造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扩建地铁线路、修建高速公路和建设交通枢纽。

3. 建设商业步行街,整合周边商业资源,提供购物、娱乐和休闲场所。

4. 建设文化艺术中心,为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和艺术活动。

2. 区域二:科技创新园区科技创新园区将建设在温州市郊区,总面积约为500公顷。

该区域将成为科技、创新和创业的重要基地,为科技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优质的环境和政策支持。

主要规划内容:1. 建设高科技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

2. 建设科技孵化中心,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所、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

3. 建设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和创新团队。

4. 建设生态景观,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二、公园规划公园将建设在温州市郊区,总面积约为1000公顷。

作为新设区域的重要配套设施,公园将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健身的场所,并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主要规划内容:1. 设立多功能活动区,包括运动场、儿童游乐区和户外健身设施。

2. 建设生态湿地,保护濒危物种和改善生物多样性,同时提供教育和科普活动。

3. 打造人工湖和游船码头,提供丰富多样的水上娱乐和观光活动。

4. 建立花坛和草坪,打造宜人的景观,提供休闲和绿色空间。

三、实施计划根据温州市的发展目标和城市规划,温州新设区域和公园规划方案将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21-2025年)1. 完善规划方案,进行土地调查和评估,并启动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温州市产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的批复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温州市产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的批复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温州市产业(工业)园区
发展规划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06.08.25
•【字号】
•【施行日期】2006.08.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温州市产业(工业)园区发展规
划的批复
市计委:
温计产〔2003〕337号请示悉。

经研究,市人民政府原则同意《温州市产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

请会同市经贸委、规划局、国土资源局,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有关县(市、区)政府,认真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2006年08月25日。

温州最新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温州最新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温州最新规划方案背景随着经济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相应地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规划,以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

温州市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都市,也在不断地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和发展需求。

目标为了进一步完善温州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温州市政府近期推出了新的规划方案,旨在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交通条件和市容市貌,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品质,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竞争力。

具体的规划目标如下:1.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提高城市空气质量,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2.改善交通条件: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流速,降低出行成本,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3.改善市容市貌:提高城市建筑和道路的美观程度,增强城市的文化气息,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4.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公共设施和服务,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幸福感和满意度。

具体规划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温州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划措施,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城市的生态、交通和市容等各个方面。

城市规划1.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打造城市的生态绿色空间。

2.完善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和治理体系,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舒适感和健康水平。

3.优化城市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合理分配城市用地,加强城市的土地保护和利用效率。

4.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更加注重城市居民的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建筑设计1.注重建筑文化和历史文脉的保护,充分利用城市的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温州地方特色的建筑和城市景观。

2.提高建筑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利用新型建材和节能技术,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加强建筑安全和管理,提高建筑的抗震和安全能力,保障城市居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交通管理1.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和规划,增加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道,降低机动车密度,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2.加强交通管理和安全,提高交通规则和法律的执行力度,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市民的交通安全和利益。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区创新型产业用地管理的实施意见-温政办函〔2020〕21号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区创新型产业用地管理的实施意见-温政办函〔2020〕21号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区创新型产业用地管理的实施意见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区创新型产业用地管理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优化市区创新型产业用地布局,细化产业准入与土地开发利用要求,强化项目用地供后管理,推动创新型产业健康发展和经济新动能转换,加快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根据《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5号)等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完善市区创新型产业用地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优化创新型产业用地范围和规划布局(一)明确产业范围。

本实施意见的创新型产业用地是指为适应创新型企业发展和创新人才的空间需求,用于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检测、检验、认证等具有显著创新特征的产业功能及其配套设施用地和总部用地。

相关产业具体见《温州市区重点发展创新型产业目录》。

(二)优化区域布局。

在现有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浙南产业集聚区、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温州市大学科技园、生命健康小镇等五大创新型产业重点平台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在炬光园工业区、鞋都三期、高新区农业示范单元等产业片区范围内集中成片布局一定量的创新型产业用地,比例控制在各区片工业用地总面积的30%以内。

二、进一步细化创新型产业用地开发利用管理(三)实施项目遴选。

创新型产业用地出让前,属地政府(园区管委会)要按照“标准地”的要求,明确用地的产业类型及用地标准,并组织对申请用地的创新型产业项目进行准入遴选,符合条件的均可参加土地竞买。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

经济情况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925.57亿元。人 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37366元,增长10.0%, 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520美元。

主城区(3个):鹿城区、 龙湾区、瓯海区 县级市(2个):瑞安市、 乐清市 重点县镇(6个):永嘉、 洞头、平阳、苍南、文成、 泰顺

包括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洞头县行政辖区及瓯
北片、七里片总面积为1423.6平方公里。
都市区规模

人口规模 规划确定温州近期(2007年)城市人口为200万人左 右;中期(2012年)城市人口为225万人左右;远期 (2020年)城市人口不超过260万人。

用地规模 近期城市建设用地为179.26km2(人均89.63m2), 中期用地为206.5km2(人均91.78m2),远期用地为 259.71 km2 (人均99.89 m2)。
中心城市对外交通
中心城市道路交通
中心城市中期规划图
•用地发展方向 •开发原则 •住宅建设 •绿地建设
中心城市远景规划设想图
•产业发展 •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布局结构

发展目标 远景温州成为更高一级区域的次中心,进 入国内一流城市行列,城市的可居性增加, 金融商贸业发达,在城市的管理和运营方 面成为国内的典范,创造“新的温州模 式”。
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是指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 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 局。小商品是指生产规模· 技术含量和运输成本都较低 的商品。大市场是指温州人在全国建立的市场网络。 曾经在全国流通一时。

人口情况 温州市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地区,据公安户籍人口报 表显示,2011年末我市户籍人口为798.36万人,共 229.29万户。分户籍类别看,全市非农业人口171.34 万人,农业人口627.02万人,户籍口径的城镇化率为 21.5%

温州最新规划方案

温州最新规划方案

温州最新规划方案2019年12月,温州市政府发布了最新的城市规划方案,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对该规划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规划范围该规划方案覆盖了温州市所有行政区域,总面积达到10569平方公里。

其中,城市用地面积为1609平方公里,农村用地面积为6235平方公里,森林用地面积为297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754平方公里。

此外,规划范围还包括10个重点产业园区和4个旅游经济开发区。

二、规划目标该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城市宜居、产业兴旺、绿色发展和智慧温州。

具体来说,规划有以下5个方面的目标:1. 建设宜居城市。

计划到2025年,全市城镇人口比例将达到75%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5%以上,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达到60%以上,人均居住面积将达到40平方米以上。

2. 推动经济发展。

计划到202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将达到5000亿元以上,旅游接待人数将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新增注册企业将达到2万家以上。

3. 保障生态环境。

计划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64%以上,水质达标断面比例将达到9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将减少20%以上。

4. 推进文化建设。

计划到2025年,全市文化产业产值将达到200亿元以上,文化设施覆盖率将达到90%以上,文化消费将占家庭消费支出的10%以上。

5. 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

计划到2025年,全市将建设5G网络覆盖城市区域,建设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现城市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实施重点:1. 调整城市布局。

规划将大力推进城市副中心和新城区建设,通过多措并举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

2. 优化交通网络。

规划将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公路网、快速路网和高速铁路网,提升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3. 发展现代产业。

规划将着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现代化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

温州策划方案

温州策划方案

温州策划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出一项关于温州的策划方案,包括温州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市场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本方案的目标是促进温州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温州的形象和竞争力。

2. 发展目标2.1 经济目标•提高温州的经济增长率,使其年均增长率达到7%以上。

•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升级和转型,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2.2 社会目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比例,改善民生。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条件,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3. 重点领域3.1 制造业升级•推动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

•建设一批现代化的产业园区,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吸引优秀的企业进驻。

3.2 服务业发展•加强金融、物流和信息技术等服务领域的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财务、法律、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和培训。

•培育文化、旅游和创意产业,提高温州的文化软实力和吸引力。

3.3 城镇化建设•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

•优化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推动城市功能的提升和空间的有效利用。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供水、供电等服务水平。

4. 市场推广4.1 品牌推广•打造“温州制造”、“温州服务”的品牌形象,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和竞争力。

•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进行品牌推广和宣传。

•加强对外合作,扩大品牌影响力。

4.2 旅游推广•充分发挥温州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活动,提高温州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确保游客的满意度和口碑。

5. 人才培养5.1 人才引进•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为温州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温州最新规划方案-更新版

温州最新规划方案-更新版

温州最新规划方案背景温州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一直以来都具有着卓越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最近温州城市规划局发布了最新的规划方案。

规划目标本次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构建一个更加宜居、环保、绿色的城市,实现城市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的规划目标包括:1.建立一个覆盖面积更广、绿化覆盖率更高、空气质量更好的城市。

2.实现城市交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鼓励和支持公共出行方式的发展,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3.建设更多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提高城市的服务品质,满足市民和游客的需求。

4.开发更多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推动城市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规划内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温州城市规划局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内容。

建设更多的公园和绿地本次规划方案将建设多个城市公园和绿地,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提高空气质量。

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和娱乐设施,促进身心健康。

实现城市交通的绿色化和智能化本次规划将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改善,优化公交车路线和车辆调度,提高公交服务质量。

同时,也鼓励和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包括自行车、步行和共享单车等。

此外,该规划方案还将推行交通智能化,包括智能停车管理和智能交通信号,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

提高城市服务设施本次规划将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覆盖范围,包括医疗、教育、文体等方面。

同时,国际化、智能化的商业设施也将在城市内不断增加。

开发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温州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此次规划将在对这些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上,开发更多的旅游项目和主题公园,提升城市的旅游品质和知名度。

总结本次温州城市规划的发布,对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质、促进经济的发展以及推动城市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推进,温州将成为一个更加宜居、发展和谐的城市。

(发展战略)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

(发展战略)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

《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提出“126”空间布局(即“一轴、两区、六片”)和“十二产业区”联动的发展框架。

“一轴”联动基础设施先行加快甬台温高速和滨海大道的建设,不仅为合理开发瓯江、飞云江、鳌江等三江河口地区资源提供基础保障,更成为串联“六片”和“十二产业区”的沿海快速通道发展轴。

“两区”互动协调联动开发沿海产业带分核心区、规划区两个层次。

核心区:北至南塘、南至霞关的南金公路沿线乡镇,以及部分海岛乡镇,具体包括乐清、龙湾、洞头、瑞安、平阳、苍南等6个县(市、区)的44个乡(镇、街道),陆域面积约1656平方公里。

协调区:市域其他乡镇,重点协调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网络等,目标是实现陆海联动开发,一方面让产业带工业布局为中心城区、沿海重点城镇的“退二进三”预留空间,另一方面能与带上原有开发区(园区)的产业发展形成互动和梯度转移。

“六片”协进统筹实施规划“六片”是指乐清片、瓯江口(洞头)片、龙湾片、瑞安片、平阳片和苍南片等6个片区,其发展规划是以重点城市(镇)为依托,以重点产业区为基础,兼顾县(市、区)等行政实施主体的操作性,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分片实施。

·乐清片包括乐清乐成、翁垟、黄华、天成、蒲岐、南岳和南塘等7个乡镇。

以乐清城市建设区为中心,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生产性服务和滨海旅游业;乐清经济开发区和乐清湾临港产业基地两大产业基地为支撑,承接传统产业转移及培育临港产业;南岳、蒲岐、翁垟、黄华等城镇配套。

·瓯江口(洞头)片包括龙湾灵昆、洞头霓屿、元觉、北岙、东屏、大门等6个乡镇,以及温州半岛工程形成的陆域。

状元岙港区着重培育港口物流、出口加工、对台经贸合作等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小门岛着重发展石化产业和原材料储运业。

·龙湾片包括龙湾海滨、永兴、沙城、天河、海城等5个街道(镇),含滨海工业园区和民营科技产业基地,主要任务是加快城区“退二进三”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

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

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

《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提出“126”空间布局(即“一轴、两区、六片”)和“十二产业区”联动的发展框架。

ﻫ“一轴”联动基础设施先行加快甬台温高速和滨海大道的建设,不仅为合理开发瓯江、飞云江、鳌江等三江河口地区资源提供基础保障,更成为串联“六片”和“十二产业区”的沿海快速通道发展轴。

“两区”互动协调联动开发ﻫﻫ沿海产业带分核心区、规划区两个层次。

ﻫﻫ核心区:北至南塘、南至霞关的南金公路沿线乡镇,以及部分海岛乡镇,具体包括乐清、龙湾、洞头、瑞安、平阳、苍南等6个县(市、区)的44个乡(镇、街道),陆域面积约1656平方公里。

ﻫ协调区:市域其他乡镇,重点协调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网络等,目标是实现陆海联动开发,一方面让产业带工业布局为中心城区、沿海重点城镇的“退二进三”预留空间,另一方面能与带上原有开发区(园区)的产业发展形成互动和梯度转移。

“六片”协进统筹实施规划ﻫ“六片”是指乐清片、瓯江口(洞头)片、龙湾片、瑞安片、平阳片和苍南片等6个片区,其发展规划是以重点城市(镇)为依托,以重点产业区为基础,兼顾县(市、区)等行政实施主体的操作性,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分片实施。

ﻫ·乐清片ﻫﻫ包括乐清乐成、翁垟、黄华、天成、蒲岐、南岳和南塘等7个乡镇。

以乐清城市建设区为中心,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生产性服务和滨海旅游业;乐清经济开发区和乐清湾临港产业基地两大产业基地为支撑,承接传统产业转移及培育临港产业;南岳、蒲岐、翁垟、黄华等城镇配套。

ﻫ·瓯江口(洞头)片ﻫﻫ包括龙湾灵昆、洞头霓屿、元觉、北岙、东屏、大门等6个乡镇,以及温州半岛工程形成的陆域。

状元岙港区着重培育港口物流、出口加工、对台经贸合作等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小门岛着重发展石化产业和原材料储运业。

ﻫﻫ·龙湾片ﻫﻫ包括龙湾海滨、永兴、沙城、天河、海城等5个街道(镇),含滨海工业园区和民营科产业基地,主要任务是加快城区“退二进三”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

温州策划方案

温州策划方案

温州策划方案1. 背景介绍温州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以其创业创新活力和独特的商业模式而闻名。

近年来,温州市政府决定加大投入,进一步增强温州的发展活力和经济实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全面的温州策划方案,以促进各个领域的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

2. 目标和目的本策划方案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和行动,实现以下目标:•提升温州的经济实力和创业创新环境。

•加强温州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促进温州各个领域的发展,优化城市发展结构。

3. 战略规划基于以上目标和目的,我们制定了以下战略规划:3.1 经济发展•发展新型产业,如科技创新、互联网金融等,吸引更多创业者和投资者进入温州。

•支持本地企业的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手续,降低企业成本,吸引更多外资和跨国公司进入温州。

3.2 文化旅游•加大对文化旅游的投资,打造具有温州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景点,吸引更多游客到访。

•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节庆,提升温州的文化品味和吸引力。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促进温州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3.3 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水电气等,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和便利性。

•打造宜居城市环境,增加公园、绿化带等公共空间,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改善空气质量、水质等环境问题,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4 教育科研•提升温州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建设更多高水平的教育和科研机构。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鼓励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4. 执行计划为了有效实施上述战略规划,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成立一个由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组成的温州发展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在每个战略规划的领域中确定具体的目标和任务。

•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温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2003-2015年)

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2003-2015年)

市产业布局规划(2003-2015年)市产业布局规划课题组成员顾问:金凤君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召集人:卓高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组长:蔡永进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副组长:祖新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处长王钢市经济建设规划院院长俞洪新市经济建设规划院高级顾问成员:姜永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师善武市经济建设规划院经济师高文芳市经济建设规划院经济师王仲锋市经济建设规划院经济师雪明市经济建设规划院高级工程师目录一、产业布局现状二、功能定位和布局原则三、产业总体布局四、农业布局五、工业布局六、服务业布局七、中部都市产业区布局八、南部轻工拓展区布局九、北部旅游产业区布局十、西部生态产业区布局附表一:市产业布局主要指标表附表二:市产业布局用地表附表三:市农业布局表附表四:市工业布局表附表五:市服务业布局表2007-11-01 20:51:32 来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浏览次数:125字号:【大中小】市产业布局规划产业布局指生产要素、主要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优化组合,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

为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编制《市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就主要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规划年限至2015 年,是调整产业布局的实施性规划,是引导行业布局的指导性规划,是平衡专项规划的协调性规划。

一、产业布局现状(一)陆域资源条件我市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港口资源丰富,但陆域自然资源极为有限,人均拥有量低,开发程度已达相当水平。

全市陆域总面积11783.5km 2 (约占省的11.6% ),其中平地面积为2059km 2 ,仅占17.5% (省为23.2% )。

2002 年底全市总人口约740 万人,人口密度达627 人/km 2 (省为440 人/km 2 ),平原地区更高达800 人/km 2 。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部分的工业规划 2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部分的工业规划 2

温州市城市(chéngshì)总体规划部分的工业规划1、先进(xiānjìn)制造业布局:乐清经济开发区:在现状乐清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利用乐成围垦填海用地继续向东拓展,北部与乐清、南部与翁垟之间通过生态廊道隔离,建设紧凑型、生态发展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着重发展电工电器、电子信息、仪器仪表、机械装备和船舶修造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积极引进创投资金,加快推进产业创新;积极引进和集聚国内外企业,扶持科研孵化(fūhuà)、企业会展和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新型材料等相关产业集聚。

柳白工业园区:促进柳市和北白象两镇工业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园区集聚,重点在甬台温高速公路和104国道以北、规划温州中心城区至乐清快速路以南建设柳白工业园,通过工业区的共建促进柳市和北白象一体化发展。

另外,北白象镇还可以在磐石(pánshí)温州电厂周边发展集中工业园区。

柳白工业园区以打造国际化电器产业基地相关产业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精密仪器、高端装备、医疗设备等,将柳市和北白象培育为温州工业发展模式率先创新的基地之一。

乐清临港产业基地:有限开发(kāifā)滨海大道(乐清段)东段的乐清湾港区一期南区围海(涂)和港区一期北区围海(涂)工程,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

依托乐清湾港开发和乐清电厂建设,积极发展钢材、煤炭、建材等大宗散货储运业,港口物流业和集装箱运输业,建设港口物流中心,成为温州区域性能源、原材料的集散枢纽;培育壮大船舶修造、电力能源及设备、新材料、石化产品深加工等临港工业。

虹桥工业区:集中在虹桥镇区以东集中布局。

以电子信息设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主,传统制造业发展集中至乐清湾临港产业基地。

平阳滨海产业区:加快西湾南片围垦区和宋埠—西湾围垦区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及市政配套服务,建设平阳先进制造业基地。

宋埠—西湾围垦区建设应与瑞安阁项围垦及产业区的开发进行整合发展,积极吸引来自瑞安及中心城区和乐清的产业转移,重点承接汽摩配、紧固件等通用设备业的发展,形成特色机械装备基地。

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 55页)

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 55页)

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 55页)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0一一年十月目录前言 (1)一、发展背景与趋势 (2)(一)国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来 (2)(二)浙江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设想 (2)(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3)二、现实基础和优劣势分析 (5)(一)现实基础 (5)(二)优势分析 (10)(三)劣势分析 (11)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14)(一)指导思想 (14)(二)基本原则 (14)(三)发展目标 (15)四、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 (17)(一)先进装备制造业 (17)(二)新能源产业 (19)(三)新材料产业 (21)(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23)(五)节能环保产业 (25)(六)生物产业 (26)五、主要任务 (28)(一)着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及项目 (28)(二)着力实现重点领域突破,攻克一批关键技术 (28)(三)着力完善政府引导机制,实施一批示范应用工程 (29)(四)着力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引进一批领军人才 (30)(五)着力规划科学空间布局,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区 (31)六、产业空间布局 (32)(一)总体框架 (32)(二)分类产业布局 (36)七、保障措施 (39)(一)加强组织领导 (39)(二)出台相关政策 (39)(三)拓宽投融资渠道 (40)(四)搭建“产、学、研”平台 (40)(五)培育推进重大项目 (41)附表1: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及主导产业附表2: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布局附表3: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重点建设平台附表4: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重点培育项目附图1:总体框架图附图2:产业集聚区布局图前言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结合,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属于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温州策划方案

温州策划方案
(2)社会保障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险待遇,确保群众基本生活。
2)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四、实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节点、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
3.加强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三、具体措施
1.产业结构调整
(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2)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优化传统产业
1)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产业技术水平,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2)培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打造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2.城市品质提升
(1)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鼓励绿色出行。
2)优化城市道路体系,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
(2)公共服务设施
1)加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
2)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2)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信息、文化创意等,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2)传统产业提升
1)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产业技术水平,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2)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提高产业附加值,打造知名品牌。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交通设施
1)优化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鼓励绿色出行。
2)完善城市道路体系,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

温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温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温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目录附附附附附图3:温州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总体布局图45序言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是就业人数多、成长潜力大、创新性高和引领力强的现代新兴产业。

2009年9月,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发布,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在浙江,省委于2008年10月决定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为全省文化产业大发展营造良好环境;2011年1月,《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又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指南,《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把现代服务业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文化产业作为构成现代服务业的主要成份,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已经凸显。

从趋势来看,当人均GDP超出5000美元,并向10000美元迈进时,会出现文化产业发展的井喷现象。

温州“十二五”正处于人均GDP从5000美元向10000美元迈进的重要阶段,文化产业正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在此背景下,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根据上述纲领性文件编制,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省委“两创”总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突出文化引领作用、提升创新创意能力、全力推进温州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总体部署的一项重要产业规划,是温州市“十二五”时期各类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重要依据。

《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第一章现状与问题一、产业现状“十一五”期间,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文化大市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

2006年1月,市委出台《温州市加快建设文化大市的决定》;2009年3月,市委出台《温州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 2009—2012)》,温州文化产业开始获得较快发展,主要表现为:1.温州文化产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温州市产业布局管理规划方案

温州市产业布局管理规划方案

温州市产业布局管理规划方案温州市产业布局管理规划方案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 - )目录一、产业布局现状二、功能定位和布局原则三、产业总体布局四、农业布局五、工业布局六、服务业布局七、中部都市产业区布局八、南部轻工拓展区布局九、北部旅游产业区布局十、西部生态产业区布局附表一:温州市产业布局主要指标表附表二:温州市产业布局用地表附表三:温州市农业布局表附表四:温州市工业布局表附表五:温州市服务业布局表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产业布局指生产要素、主要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优化组合,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

为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编制<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就主要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规划年限至年,是调整产业布局的实施性规划,是引导行业布局的指导性规划,是平衡专项规划的协调性规划。

一、产业布局现状(一)陆域资源条件我市为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港口资源丰富,但陆域自然资源极为有限,人均拥有量低,开发程度已达相当水平。

全市陆域总面积11783.5km 2 (约占浙江省的11.6% ),其中平地面积为 2059km 2 ,仅占 17.5% (浙江省为 23.2% )。

年底全市总人口约 740 万人,人口密度达 627 人 /km 2 (浙江省为 440 人 /km 2 ),平原地区更高达800 人 /km 2 。

(二)产业发展概况改革开放20 多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得到明显提升。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060.9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 14357 元,三次产业比例为 5.3 : 56.6 : 38.1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为 28.7 : 32.3 : 39.0 。

优化温州市产业规划布局

优化温州市产业规划布局

优化温州市产业规划布局郭建东;李纪远【摘要】坚持产业空间与产业升级相匹配、与城市建设相协调、与资源环境相融合、与区域交通相衔接的原则,建设空间集聚、资源节约、功能融合、统筹发展的"一核三带四区多点"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布局,是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上的相互关系和组合形式。

产业布局战略是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为此,研究温州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是当前温州建设"1650"国际性生态型现代化大都市的必然要求。

【期刊名称】《浙江经济》【年(卷),期】2012(000)023【总页数】2页(P48-49)【关键词】产业升级;优化调整;温州市;规划布局;产业布局战略;产业空间布局;环境可持续发展;现代化大都市【作者】郭建东;李纪远【作者单位】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上海同济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1.3坚持产业空间与产业升级相匹配、与城市建设相协调、与资源环境相融合、与区域交通相衔接的原则,建设空间集聚、资源节约、功能融合、统筹发展的“一核三带四区多点”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布局,是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上的相互关系和组合形式。

产业布局战略是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为此,研究温州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是当前温州建设“1650”国际性生态型现代化大都市的必然要求。

产业空间布局,是由集聚带、集聚区、集聚点等空间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产业空间结构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区域性等基本特性。

通常产业布局受地理区位因素、土地资源因素、交通基础设施因素、工业化基础和城市化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认为产业布局的模式主要有:均质模式、增长极模式、点轴模式和网络模式。

由均质布局向极核布局、点轴布局、网络布局的演变,是产业布局演变的一般规律。

温州产业布局,伴随温州产业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92年):自主创业、村村点火阶段。

该阶段家庭工业蓬勃兴起,产业布局总体上呈现分散、均质的特征。

关于温州市产业布局的总体设想

关于温州市产业布局的总体设想

关于温州市产业布局的总体设想
汪浩
【期刊名称】《浙江经济》
【年(卷),期】2004(000)017
【摘要】科学规划温州市的产业布局。

是加快发展温台沿海产业带的重要基础。

温州产业布局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战略,建设两个中心。

明确六个方向,构筑“一核三带四区”。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汪浩
【作者单位】温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553
【相关文献】
1.辽宁省区域产业布局的总体构想 [J], 冯贵盛
2.区域产业布局与职业人才培养——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 [J], 熊萧;
3.区域产业布局与职业人才培养——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 [J], 熊萧
4.浅谈台安县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与产业布局规划 [J], 吕永钢
5.温州市人民政府召开全市金融工作会议谢庆健同志提出温州市深化金融改革的设想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州规划方案公示 (4)

温州规划方案公示 (4)

温州规划方案公示背景为了更好地规划城市的未来发展,温州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方案。

这些规划方案不仅涉及到城市的建设、交通、环境等多个领域,还涉及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为了让市民和企业了解到这些规划方案的内容,温州市政府进行了公开的宣传和公示。

规划方案的内容城市建设温州市计划未来十年内,在城市建设方面投入约500亿元,建设一批新城区和新城镇,以解决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

同时,加强现有城区的更新改造,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交通发展温州市交通建设是未来规划的重要部分。

未来十年,温州市将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建设数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以缓解交通拥堵。

同时,规划新建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构建一个更加便捷的交通网络。

环境保护温州市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规划方案中也包括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

包括加强绿化、减少污染排放、治理水源保护区、建设生态保护区等方面。

经济发展温州市计划未来十年内,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扶持和发展,同时也将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和扶持力度,打造出多业态集聚的科技产业园区。

目的是提高温州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文化建设未来十年,温州市将注重文化建设,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推广。

打造市民文化生活的良好氛围,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提升温州市的文化软实力。

公示和宣传为了让更多的市民和企业了解到温州市的规划方案,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公示和宣传。

市政府网站上公布相关信息,同时也在各大报纸、电视台等媒体宣传。

此外,市政府还在各个社区、企业等场所举办座谈会,开展宣传和讲解工作。

并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以更好地完善方案。

总结温州市的规划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推动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以提高城市的整体水平和品质。

市政府通过公示和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市民和企业了解到这些规划方案的内容,并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不断完善和改进。

这些规划方案的实施,将为温州市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大的动力和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2003-2015年)目录一、产业布局现状二、功能定位和布局原则三、产业总体布局四、农业布局五、工业布局六、服务业布局七、中部都市产业区布局八、南部轻工拓展区布局九、北部旅游产业区布局十、西部生态产业区布局附表一:温州市产业布局要紧指标表附表二:温州市产业布局用地表附表三:温州市农业布局表附表四:温州市工业布局表附表五:温州市服务业布局表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产业布局指生产要素、要紧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优化组合,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

为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增强都市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依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编制《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就要紧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规划年限至 2015 年,是调整产业布局的实施性规划,是引导行业布局的指导性规划,是平衡专项规划的协调性规划。

一、产业布局现状(一)陆域资源条件我市为浙江省三大中心都市之一,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气候和气,雨量充沛,港口资源丰富,但陆域自然资源极为有限,人均拥有量低,开发程度已达相当水平。

全市陆域总面积11783.5km 2 (约占浙江省的 11.6% ),其中平地面积为 2059km 2 ,仅占 17.5% (浙江省为 23.2% )。

2002 年底全市总人口约 740 万人,人口密度达 627 人 /km 2 (浙江省为 440 人/km 2 ),平原地区更高达 800 人 /km 2 。

(二)产业进展概况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我市经济社会进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得到明显提升。

2002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060.9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 14357 元,三次产业比例为 5.3 :56.6 : 38.1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为 28.7 : 32.3 :39.0 。

效益农业、开放型农业、订单农业快速进展,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轻工产业总产值达 1396.01 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61.4%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进展,累计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92 家;现代服务业快速进展,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产业分布现状及特点我市要紧产业相对集聚在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和沿海平原,初步形成“一带两区” 的产业布局雏形。

一带:以组团和轴线分布为特色的沿海产业集聚带,集聚了全市约 85% 的 GDP 、 90% 的工业总产值、 95% 的服务业增加值。

二区:以生态产业为主的内陆山地经济区,集聚了全市 65% 的旅游总收入、 60% 的种植业总产值;以海洋产业为主的海洋岛屿经济区,集聚了全市 95% 的海洋总产值。

产业布局呈现以下特点:1 、产业总体分布呈非均衡状态。

产业总体分布“中心强化、南部弱化”、“平原集聚、山区趋散”。

75% 左右的 GDP 、工业总产值、服务业增加值集中在瓯江流域和飞云江北岸,飞云江南岸地区进展相对落后; 85% 以上的 GDP 、工业总产值、服务业增加值集中在平原地区,山区、海岛进展缓慢。

2 、产业布局差不多体现区域的资源特点和地理区位。

种植业相对布局在内陆山区,养殖业集中在东部沿海(海岛)和平原水网地区。

工业布局要紧依托市域交通主干骨架和各类都市(镇)。

现代服务业大多集中在温州市区,旅游业则充分挖掘了得天独厚的“山(雁荡山)水(楠溪江)”自然资源优势。

3 、优势特色产业和块状经济集群初步凸现。

初步形成了一批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中国眼镜生产基地”等 16 个“国”字号生产基地。

同时行业空间集聚度较高,形成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块状经济:市区的服装和鞋革、乐清的电子电器、瑞安的汽摩配、永嘉的泵阀、苍南的包装印刷、平阳的塑编等。

(四)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产业布局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 、区域分工不清晰,产业同构现象较为严峻。

要紧县(市、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不明显,“小而全、小而散、小而低”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全市产业整合存在较大空间。

2 、城区集聚辐射能力不强,与全国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市区集聚辐射能力较弱,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进展相对缓慢,同时基础设施运转水平不高,都市综合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与全国同等都市相差较远。

3 、产业分布“宏观集聚、微观分散”、资源利用率较差,可持续进展能力有待提高。

虽 90% 以上的经济总量集中在沿海产业集聚带上,但城乡空间及其内部生产、居住、商贸等功能区存在混杂交错现象,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业小区“遍地开花”、过多过密且规模偏小,土地和其它经济资源白费较为严峻,同时存在较大环境污染。

二、功能定位和布局原则(一)产业功能定位围绕建设“国际性轻工城”,把温州建设成为国际性轻工产业中心和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

1 、国际性轻工产业中心包括轻工产品生产基地、研发中心、流通枢纽三层含义。

国际性轻工产品生产基地——做强特色产业、做大潜力产业、培育高新产业、承接外部产业转移,产品加工能力、工艺技术装备差不多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定份额,产品品牌具有国际阻碍力,使温州成为国际轻工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完善轻工产业链,努力进展上游的原材料业和机械装备业,成为轻工业的重要支撑。

国际性轻工产品研发中心——加大先进技术引进、汲取、开发力度,通过引进国内外闻名企业、研发设计和教育培训机构、建立轻工技术创新“网络联盟”,加快人才培养,增强企业科技实力,使企业拥有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先进技术,使温州成为国际重要的轻工产品设计中心、创新中心。

国际性轻工产品流通枢纽——扩大对外交往,提高国际声誉,加快商贸、会展、现代物流等行业进展,拓宽轻工产品的世界流通网络,让世界轻工产品汇合温州、让温州轻工产品走向世界,使温州成为国际重要的轻工产品流通枢纽。

2 、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积极进展为轻工配套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强化温州作为浙江省区域中心都市的综合产业服务功能,积极进展商贸物流、金融、商务办公、信息服务、科研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加快温州深水大港建设和完善对外交通体系,强化集聚、辐射功能,提升都市综合竞争力,使温州成为辐射浙南闽北、阻碍湘赣的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商务信息中心和科研教育中心。

(二)产业进展方向紧扣功能定位,结合产业基础,确定我市产业的要紧进展方向是:积极进展轻型加工业、现代服务业、高新产业、石化工业、效益农业、旅游业等六大产业。

轻型加工业——要紧进展鞋革、服饰、电子电器、包装印刷、生活用具(锁具、眼镜、打火机、剃须刀、文具业等)、汽摩配和塑料制品业等,并延长产业链,积极进展与轻工配套的机械装备业。

现代服务业——要紧进展商贸物流、金融、商务办公、信息服务和科研教育业。

商贸物流要紧进展商贸和现代物流等。

金融要紧进展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和金融租赁业等。

商务办公要紧进展企业治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知识产权服务和会展等。

科研教育业要紧进展研发、设计、专业技术服务等科研服务业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服务业。

高新产业——在积极进展有地点特色的轻工基础上,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培育高新产业。

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引进与本地轻工产业紧密相关的高新技术,注重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扶持进展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和设备制造、新材料工业,充分发挥其对其它产业的先导带头作用。

石化工业——充分发挥温州具有岸线资源和深水大港等优势,加强“引资、引智、引业”,承接外部相关产业转移;扶持进展精细化工、大型石化工业和石油液化气的深加工等;做大作强有一定产业基础的船舶修造业。

效益农业——在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前提下,着重进展特色种植业(果蔬、名优茶、竹笋、中药材、花卉等)、效益养殖业(畜禽养殖、水产品养殖),加强捕捞业治理调控力度,保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旅游业——通过协调统一、合理开发全市旅游资源,着重进展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专项旅游和特种旅游等,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旅游集散中心。

(三)产业布局原则1、统筹安排原则:把我市的产业布局放在浙南闽北,长三角经济区、粤闽经济区乃至全国、世界的更大视野中考虑,特不是考虑与周边区域相衔接。

统筹考虑市域内县(市、区)行政区划、经济区划进行布局。

2、战略调整原则:依照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分布特征,以都市化的标准,大幅度整合原有以小城镇为依托的产业分布结构;从全市经济社会进展 15 年乃至更长的时刻,对产业进展定位、方向提出的要求,进行产业布局的前瞻性考虑安排。

3、合理分工原则:城区退出传统工业,大力进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产业,提升产业层次;拉开拉大布局框架,在沿海布局数片大型工业用地;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形成各具特色、分工明确的产业集群布局。

4 、递次推进原则:“面上”在全市分不构筑定位分工各异的产业区,引导产业相对向功能产业区集聚;功能产业区的产业相对集聚到“线”上,形成产业要素在空间上相互联系的产业带;产业带上的产业相对往“点”上集聚,改“小而多”的布“点”为“大而少”的布“点”格局。

5 、完善综合原则:相关产业布局在相近的地点,强化产业内部有机联系,形成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特不是轻工产业的上游产业、配套产业、支撑产业等,并在空间布局上相互衔接。

6 、突出重点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限选择确定产业的重点,在布局上确保用地;提高行业空间集聚度,突出抓好重点行业特色区块建设。

7 、集约利用原则:置换整合既有土地,做大做强产业基地,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操纵部分土地用途,预留以后产业进展空间,做好产业的可持续进展;按照土地级差原则,不同地域布局土地产出效率不同产业。

8 、有效调控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加强政府在产业布局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把分散的产业整合到统一协调的布局框架中去,提高产业的空间集聚度,增强产业间协调配套能力。

(四)要紧指标到 2015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4100 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8000 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 2 : 52 : 46 ;——经济密度达 3500 万元 / 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保持在 0.2 亩左右;——工业(产值)入园率为 85% 左右;——工业园区土地产出率为 40 亿元 / 平方公里;——万人服务业用地为 0.3 平方公里。

三、产业总体布局(一)总体目标产业布局的总体目标是:围绕“一港三城”进展战略,加快产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中心城区大力进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产业,提升产业层次;沿海平原构筑若干大型工业产业园,拉开布局框架;各地建设特色产业园,形成产业集群;区域产业科学分布,构筑“一核三带四区”的总体布局,突出农业六类基地,建设工业四大产业园,构建一个中央商务区、一个科研教育区、八个商贸区、十个物流园区,把我市建成为国际性轻工产业中心和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