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RCA>1,则意味着该国以出口该种产品为主。 RCA说明一国在某些服务方面实际的对外贸易地 位或竞争地位。
2009,7
15
第三节 “比较优势模型”在现代国际服务贸 易理论中的演化
二、迪尔道夫(A.Deardoff)模型 三、萨格瑞(Sagari)模型 四、伯格斯(Burgess)模型 五、服务价格国际差异模型 六、梅尔文(Melvin)生产者服务的贸易模型
2009,7
11
第二节 现代服务价值理论评述
二、服务价值理论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发展
在现代服务业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服务价 值理论,关键是对“劳动”内涵的重新界 定和拓展,从价值的表现形式上看就是V的 扩大及组成价值量的各部分(C+V+M)构成 比例的改变。
2009,7
12
三、服务价值理论在服务贸易中的拓展
2009,7
9
第二节 现代服务价值理论评述
(二)服务产品的价值量及价值形成过程 服务产品价值量的决定有两种情况: 一是重复型服务产品。因服务劳动过程中主客观 条件的差别,生产同种服务产品需要各不相同的 个别劳动时间,故其价值量由生产这种产品所耗 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二是创新型服务产品。它的非重复生产性和共享 性使其价值量由最先生产出这种产品所耗费的个 别劳动时间和风险系数决定
2009,7
13
第三节 “比较优势模型”在现代国际服务贸 易理论中的演化
一、“比较优势模型” 是否适用于服务贸易?
适用论的提倡者: 理查德·库珀(R.Koope)(1968 )、 辛德利(Hindly)和史密斯(Smith) (1984)、 赫克曼(Hoekman)和卡森蒂 (Karsenty)(1992)、德杰克(Djajic)和 凯瑟沃斯基(Kierzkowski)(1989) 、 拉奥(Lall) (1986)、萨皮尔(Sapir)和 卢兹(Lutz)(1981)、萨皮尔(1982)、 (1985 )等;
2009,7
19
即使由于技术先进服务相对低廉,也可能造成服 务密集部门相对于其它部门规模上的扩张,以及 那些大量使用服务部门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部门 也将扩大规模。可见,即使服务部门的产品不可 贸易,服务技术的国际扩散也会对收入分配和贸 易条件产生影响。 服务技术的国外转让对本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应视 服务技术优势在竞争优势中的地位以及服务技术 转让是加强了还是消弱了其它方面的比较优势 (如要素比较优势)。
2009,7
10
第二节 现代服务价值理论评述
服务产品的价值量由三个部分构成: 在服务过程中被消耗的燃料、物料、辅助材料、 服务产品的价值以及服务业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等 (C); 服务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即维持劳 动力生产和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 表现为服务劳动者的工资(V); 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它表现为服务 部门的利润和税金(M)。
2009,7
23
梅尔文(Melvin)生产者服务的贸易模型
H-O模型和蒙代尔模型基础上发展 一、一种可贸易品情形 1.如果可贸易品是服务要素密集型,世界产 出和国际贸易可能有效率,资本密集型国 家进口可获利 2.可贸易品是密集使用的非流动要素,贸易 品和要素服务之间的交换总会导致世界产 出 3. 进口品为不可流动要素密集型,服务贸易 中,关税产生价格效应。
2009,7
17
萨格瑞模型
H-O-S定理 ,将技术差异引入传统的要素禀 赋模型, 主要论证技术差异和熟练劳动 在国际金融服务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地位,克 服了原有的局限性,使之更为符合国际服 务贸易特征。
2009,7
18
伯格斯模型
揭示不同国家服务提供技术上的差别是如 何形成比较优势和商品贸易模式。 在市场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如果技术 相同的两国商品可自由贸易(服务不可贸 易),即使无一种要素能在国际上流动, 两国的要素价格和国内服务价格的差异出 也会缩小或完全消失(在运输成本忽略为 零的情况下),从而降低市场参与者从事 服务贸易的动机。
(一)国际价值的形成及其量的决定 国际价值是有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国际价值量是国际社会必要劳动量 国际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有正向的变化关 系 (二)服务的国际价值形成及转换过程 旧三要素(资本、劳动、土地) 新三要素(知识、技术、信息) 服务业:国内价值(生产和消费)--国际价 值(流通和交换)
2009,7
21
关于穷国和富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差异的解 释: 由于穷国的劳动力禀赋相对丰富,穷国的 劳动力密集型服务的价格水平较低,因而 在工程承包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上具有比较 优势。 由于富国资本、技术要素禀赋较为丰富, 因而在金融、工程咨询、信息处理等资本 型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
2009,7
22
服务价格水平的影响因素的实证 分析(法尔维· 格默尔) – 国家间服务价格与人均实际收入成正相关。 – 其它因素不变,农业耕地、矿藏、资本较大的 贸易赤字和较高的贸易品价格(由于贸易政策 的影响),将倾向于提高国内服务价格和人均 实际收入;而较多的人口和劳动力禀赋倾向于 降低国内服务价格。 – 非熟练劳动力的增加将降低服务价格,而熟练 劳动力的增加则可能降低,也可能提高服务价 格。技能劳动力进行补贴,都将降低服务价格。
5
第一节 传统服务价值理论批判
四、对传统服务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首先,部分学者坚持以生产劳动的一般含义为 标准,即纯粹的服务劳动是非生产劳动,不创 造价值。 其次,当代学者试图从价值论的角度修正服务 的概念,将服务归入传统生产性劳动的范畴。 再次,有学者认为,不能用生产性和非生产性 来规定人们从事劳动的性质,进而在此基础上 讨论服务价值问题。 (社会使用价值有用的劳 动) 最后,从服务部门的角度将研究对象具体化成 2009,7 为一个新的研究途径。
(一)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1)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消费替代性、互 补性和引致性—共性,可消费性 (2)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生产、交换、消 费的同时性和非贮存性---非实物使用价值 (3)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非转移性—生产 者和消费者相对位移克服 (4)服务产品使用价值再生产的严格制约性— 价值补偿为“惊险的跳跃”
2009,7
20
服务价格国际差异模型
关于穷国服务业价格低于富国服务业价格的解释: (克莱维斯· 巴格瓦蒂) 各国的贸易品行业的工资因生产率的不同存在 着差异,表现为穷国的贸易品行业的工资低于富 国贸易品行业的工资;而各国贸易品行业的工资 率决定非贸易品(主要是服务业)的工资率,这 就决定着穷国的服务业工资低于富国服务业工资; 另一方面服务行业的国际间生产率差异较小,其 结果是穷国单位服务的工资成本低于富国,即低 收入国家或地区的服务和其它非贸易品的低价格。
6
服务部门的角度研究服务价值 1)纯粹的商业服务价值 2)可供消费的服务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 3)保持劳动能力,是劳动能力改变形态的服 务劳动创造价值---教师、医生 4)从事金融活动的服务价值 5)国家公务员的劳动不创造价值 具体分析论
2009,7
7
第二节 现代服务价值理论评述
一、服务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不适用论的提倡者:迪克(Dick) 、菲科特克 蒂(G.Feketekuty) 、山姆普森(Sampson) 和斯纳普(Snape) 等。
2009,7
14
国际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论
显性比较优势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 (某国某种产品的出口额/该国全部产品的出口额) /(世界该种产品的出口额/世界全部产品的出口额)
2009,7
16
迪尔道夫(A.Deardoff)模型
1.商品和服务贸易的互补性 – 商品和服务贸易与传统的比较优势说相符。 – 互补性服务贸易不会影响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在服务贸易分析中 的适用性。 2.要素移动的服务贸易 通过生产要素的跨境移动并结合东道国的相关资源优势从而能以较低 的价格提供服务。 3.含有稀缺要素的服务贸易 – 要素禀赋决定服务贸易的模式 – 在某些情况下,要素也可能发生递向流动,即由价格较高的一国 流向价格较低的一国(如管理要素) – 迪尔道夫在比较优势说的适用性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进一 步证明了商品与服务贸易的不可分性,但过于强调要素,最终决 定要素出口与否的是服务价格。
一、古典经济学中价值创造理论概述
威廉·配第(W. Petty):提出了劳动决定价 值的基本原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其所花费的 劳动时间决定的。此外,他还提出了“劳动是财 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认为劳 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了价值。显然,这种观点混淆 了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价值创造两个不同的概念, 与其劳动价值理论自相矛盾。 亚当·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既可以由生产中 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又可以由购买的同量劳动来 决定。实际上,亚当·斯密在劳动价值论方面最 具意义的工作是把劳动区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 产性劳动,且认为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
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2009,7
1
第二章 学 习 要 点
1.服务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⒉ 服务国际价值的形成及转换; ⒊ H-O模型在服务贸易理论中的适用性; ⒋ 垄断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差异化服务产品贸 易模型; ⒌ 若干主流经济学理论在服务贸易中的研究与应 用。
2009,7
2Leabharlann Baidu
第一节 传统服务价值理论批判
4
第一节 传统服务价值理论批判
三、效用价值论中有关服务价值的阐述
从服务效用价值论的观点出发,只要劳动创造了满足 人类某种需要的效用,就可以认为该劳动成果具有价值。 非实物劳动成果归于社会产品的范畴,正是遵循了效用价 值论的标准,即非实物劳动成果同实物劳动成果一样,也 具有消除相对稀缺,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功能。不论人类 创造的劳动成果采取实物形态还是非实物形态,只要达到 上述标准,就该被承认为产品。既然服务是一种产品,就 会有使用价值,即非实物使用价值。该使用价值与一般实 物使用价值不同的是,它不采取实物形式,而是与劳动过 程紧密结合,在活动状态中被消费,就是马克思所说的 “运动形式”的使用价值。 既然服务已经具有价值,那么服务产品在市场经济中 也应具有价值。因为,生产服务产品耗费了劳动者的劳动, 2009,7 这种劳动凝结在非实物使用价值上。
总结:该模型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服务贸易和商品贸 易的一般均衡模型。坚持了服务贸易、商品贸易、 要素流动之间的完全替代性,无论那种贸易模式, 其最终的福利效果是等价的。但对贸易和投资的 任何干预,必定会产生较难预期的不确定结果。
2009,7
3
第一节 传统服务价值理论批判
二、马克思有关非生产性劳动的价值创造理论
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具有两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 动,其中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马 克思又提出,抽象劳动中只有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而非 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它只是参与价值的实现和分配。 马克思依据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在《资本论》中提出 了生产劳动的范围,即包括物质产品生产领域的一切劳动、 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延续的劳动(如包装、保管等劳动) 以及相关的各种生产性劳务(如货物运输等),非生产劳 动则是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劳动。 虽然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延续的劳动也属于生产劳 动,而且根据马克思的说法“生产劳动就是一切加入商品 生产的劳动”,这些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但是他又指出 “资本主义生产在这个领域中的所有表现,同整个生产比 2009,7 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可以完全置之不理。”
2009,7
24
4.进口品为可流动要素密集型,服务贸易中, 进口关税降低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 5.资本服务要素可流动的情况下,征税提高 劳动力报酬,提高不可流动要素的报酬。
2009,7
25
二、两种可贸易品情形 当资本和服务都成为可贸易商品是,由于生产和 贸易的模式的不确定性,贸易成本存在的可能性 会让这种不确定消失。任何扭曲或限制,都会减 低世界生产和贸易的效率。
2009,7
8
第二节 现代服务价值理论评述
服务产品具有价值的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生产服务产品耗费的劳动凝结在非实物使 用价值上形成价值实体; 第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使生产服务产 品的劳动取得社会形式,从而表现为价值; 第三,服务产品与实物产品不能按异质的使用价 值量,而只能按其中凝结的同质抽象劳动量进行 交换,从而以价值为尺度决定其交换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