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系统误差分析
伺服电机误差0.1mm -回复
伺服电机误差0.1mm -回复伺服电机误差0.1mm是指伺服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为0.1毫米。
这种误差对于某些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来说可能是不可忽视的,在一些精密机械设备、医疗器械和仪器仪表中常常使用到伺服电机。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误差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校正,我们将深入研究伺服电机误差的来源、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伺服电机误差的来源。
误差的产生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机械结构、传动机构、控制系统以及环境因素等。
例如,机械结构的误差可能源自于加工、装配等过程中的误差,如机械零部件的尺寸偏差、装配的松紧度等。
传动机构的误差可能来自于传动带或传动齿轮的齿距、链条的松弛等。
控制系统的误差可能是由于控制算法的不准确或者采样周期的限制导致的。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也可能对伺服电机的运行稳定性和精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要了解伺服电机误差的影响因素。
除了上述提到的机械结构、传动机构和控制系统等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对伺服电机误差产生影响。
例如,电源的稳定性对于伺服电机的运行精度具有重要的影响,稳定的电源可以保证伺服电机输出的电流和转速能够稳定。
此外,负载的变化也可能导致误差的增加,因为负载的变化会引起控制系统的响应时间变化,从而可能对伺服电机的精度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伺服电机误差的影响因素对于分析和解决误差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我们将介绍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法来减小伺服电机误差。
首先,改善机械结构的制造和安装质量是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优化加工工艺和提高装配精度,可以降低机械结构本身带来的误差。
其次,在传动机构方面,采用更高精度的齿轮、传动带等传动部件,或者通过减小传动链条的松弛和提高紧固件的紧固力来减小误差。
此外,在控制算法方面,可以采用更准确的控制算法或者增加采样周期来提高伺服电机的控制精度。
最后,在环境因素方面,保持恒定的温湿度环境,以确保伺服电机的运行稳定性。
伺服电机走位不准的原因
伺服电机走位不准的原因以伺服电机走位不准的原因为题目,我们来探讨一下其中可能的原因。
伺服电机是一种能够控制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电机。
在许多应用中,伺服电机需要准确地控制位置,以满足精确定位的要求。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伺服电机的走位并不准确,可能会出现位置偏差或者误差累积的问题。
那么,造成伺服电机走位不准的原因有哪些呢?1. 机械结构问题:伺服电机的走位准确性受到机械结构的影响。
如果机械结构不稳定或者存在松动现象,就会导致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震动或者振动,进而影响走位准确性。
2. 控制系统问题:伺服电机的走位准确性也与控制系统的性能有关。
如果控制系统的采样频率不够高或者控制算法不够优化,就会导致电机在速度和位置控制上出现误差。
3. 传感器问题:伺服电机通常使用编码器或者位置传感器来反馈位置信息,如果传感器本身存在误差或者故障,就会影响电机的走位准确性。
4. 负载变化:伺服电机的走位准确性还受到负载变化的影响。
如果负载突然增加或者减少,电机的扭矩输出可能无法及时调整,从而导致位置偏差。
5.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伺服电机的走位准确性。
例如,温度变化会导致电机的热胀冷缩,从而影响机械结构的稳定性;湿度变化会导致电气部件的绝缘性能变差,从而影响电机的工作稳定性。
针对以上可能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伺服电机的走位准确性。
我们可以优化机械结构,确保机械部件的连接紧固,消除松动现象。
同时,可以采用减震措施,降低机械振动对电机的影响。
我们可以优化控制系统。
增加控制系统的采样频率,提高控制算法的精度,从而减小位置误差。
可以使用PID控制算法或者模糊控制算法,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
第三,定期检查和维护传感器,确保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发现传感器存在问题,及时更换或者修复。
第四,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伺服电机,尽量避免负载突变的情况。
如果负载变化较大,可以考虑使用加速度控制或者力矩控制策略,使电机能够快速调整扭矩输出,减小位置偏差。
伺服的累积误差处理
伺服的累积误差处理伺服系统是一种常见的控制系统,用于精确控制机械装置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伺服系统可能会出现累积误差。
累积误差是指在连续控制过程中,由于控制器无法完全精确地跟踪参考信号,导致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异逐渐累积而产生的误差。
累积误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系统的非线性特性、传感器的误差、控制器的延迟等因素所致。
例如,在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中,由于机械装置的摩擦力、负载变化等因素,控制器无法完全精确地将装置停在期望位置上,从而产生了累积误差。
另外,传感器的精度和响应速度也会影响控制系统的精度,若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存在误差或延迟,将会导致系统的累积误差。
累积误差会对伺服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累积误差会导致系统的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存在偏差,从而降低系统的精度。
特别是在对位置、速度等要求较高的应用中,累积误差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导致装置无法满足预期的要求。
另一方面,累积误差的存在也可能破坏系统的稳定性,引发震荡、振动等不稳定现象,对系统的寿命和安全性产生潜在威胁。
为了有效处理伺服系统的累积误差,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可以使用更精确的传感器来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
传感器的精度和响应速度直接影响着控制系统的性能,因此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对于减小累积误差非常重要。
其次,可以采用自适应控制算法来实时校正累积误差。
自适应控制算法可以根据实际输出和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异,自动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从而减小累积误差。
此外,还可以采用预测控制算法来提前预测系统的行为,从而减小累积误差。
预测控制算法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预测系统未来的状态,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控制,从而减小累积误差。
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通过增加反馈环节来减小累积误差。
通过引入反馈环节,系统可以实时地根据实际输出和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异进行校正,减小累积误差。
在伺服系统中,通常采用位置反馈或速度反馈来实现对系统的实时校正。
开环控制的伺服系统误差分析
开环控制的伺服系统误差分析在开环控制的伺服系统中,由于没有位置检测及反应装置,为了保证工作精度的要求,必须使其机械系统在任何时刻、任何情况下都能严格跟随步进电动机的运动而运动。
但实际上,在机械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总会有误差存在,其中除了零部件的制造及安装所引起的误差外,还有由于机械系统的动力参数(如刚度、惯量、摩擦、间隙等)所引起的误差。
在系统设计时,必须将这些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一、死区误差所谓死区误差(又叫失动量),是指启动或反向时,系统的输入运动与输出运动之间的差值。
产生死区误差的主要原因:a.传动机构中的间隙b.导轨运动副间的摩擦力c.电气系统和执行元件的启动死区(又称不灵敏区)。
由传动间隙所引起的工作台等效死区误差δc(mm)可按下式计算式中,p是丝杠导程(mm);δi是第i个传动副的间隙量(rad);ii是第i个传动副至丝杠的传动比。
由摩擦力引起的死区误差实质上是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传动机构为克服静摩擦力而产生的弹性变形,包括拉压弹性变形和扭转弹性变形。
由于扭转弹性变形<<拉压弹性变形,常被忽略,于是由拉压弹性变形所引起的摩擦死区误差δμ(mm)为:式中:Fμ—导轨静摩擦力(N);K0—丝杠螺母机构的综合拉压刚度(N/m)。
由电气系统和执行元件的启动死区所引起的工作台死区误差与上述两项相比很小,常被忽略。
如果已采取消除间隙措施,则系统死区误差主要取决于摩擦死区误差。
假设静摩擦力主要由工作台重力引起,则工作台反向时的最大反向死区误差Δ(mm)可按下式求得式中,m—工作台质量(kg);g—重力加速度,g=9.8m/s2;μ0—导轨静摩擦系数;ωn—丝杠—工作台系统的纵振固有频率(rad/s)。
减小系统死区误差的措施:1.消除传动间隙;2.采取措施减小摩擦,提高刚度和固有频率。
对于开环伺服系统为保证单脉冲进给要求,应将死区误差控制在一个脉冲当量以内。
二、由系统刚度变化引起的定位误差仅讨论由丝杠螺母机构综合拉压刚度的变化所引起的定位误差。
伺服电机回差误差
伺服电机回差误差
伺服电机回差误差是指伺服电机在正向和反向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惯性和传动系统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电机转向完成后,再向相反方向运动时出现延迟的现象。
回差误差通常由参数设置不当、传动系统不平衡等原因引起,也可能是由于机械结构问题,如轴承损坏、机械传动装置松动或磨损等,或者是传感器故障或损坏,例如编码器或霍尔传感器等。
此外,伺服电机的回差误差还与其位置控制方式有关。
例如,采用绝对编码器时,由于编码器每转一圈输出的脉冲数固定,因此回差误差也是固定的。
而在采用增量式编码器时,回差误差会随着电机的转速而变化。
为了减小伺服电机的回差误差,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
例如,优化电机的控制算法,提高电机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调整机械结构,如增加轴承的精度和刚度、优化传动系统的设计等;采用高分辨率的编码器或光电编码器等传感器;以及加强电机的维护和保养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关于伺服电机回差误差的信息,建议咨询伺服电机相关业内人士。
伺服系统误差分析
伺服系统误差分析(1)机械误差:机械误差是由机械部件制造和装配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例如,机械传动系统中齿轮、螺杆的间隙、磨损等都会导致系统误差。
(2)电气误差:电气误差是由电气部件的特性和性能引起的误差。
例如,伺服电机转子的不平衡、定子线圈的电阻误差等都会引起误差。
(3)控制误差:控制误差是由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参数设置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例如,控制系统的采样周期、控制增益等都会影响系统误差。
2.误差分析方法(1)开环测试:开环测试是在不进行控制的情况下,直接给伺服系统输入参考信号,然后测量输出信号和参考信号之间的差异。
通过开环测试可以得到系统的静态误差(即参考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偏差)。
(2)封闭环测试:封闭环测试是在进行反馈控制的情况下,给伺服系统输入参考信号,然后测量输出信号和参考信号之间的差异。
通过封闭环测试可以得到系统的动态误差(即参考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响应时间和过渡过程中的误差)。
(3)频率特性分析:频率特性分析是通过对伺服系统进行频率响应测试,得到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等信息。
通过频率特性分析可以找出系统的频率响应范围、稳定性特性等。
(4)数学模型分析:数学模型分析是通过建立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系统进行解析求解。
通过数学模型分析可以计算出系统的稳态误差、过渡过程中的误差等。
3.误差补偿方法(1)调节控制增益:根据伺服系统的误差特性,适当调节控制增益,可以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
(2)设计前馈控制器:将参考输入信号通过数学模型进行预测,然后加入到控制器输出信号中,可以减小系统的动态误差。
(3)使用反馈补偿器:通过测量系统输出信号和参考信号之间的误差,根据误差大小调节控制器输出信号,可以减小系统的误差。
(4)提高系统的机械和电气性能:优化机械部件的加工和装配精度,提高电气元件的质量和性能,可以减小系统的误差。
伺服的累积误差处理
伺服的累积误差处理引言:在伺服系统中,误差处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伺服系统的输出与期望值之间会产生微小的差异,这就是累积误差的概念。
累积误差会逐渐积累,导致系统的性能下降甚至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因此,准确处理伺服的累积误差是确保系统稳定性和精准性的关键所在。
一、累积误差产生的原因伺服的累积误差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传感器误差和控制算法误差。
1. 传感器误差:传感器是伺服系统中用于测量实际输出值的关键组件。
然而,传感器本身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例如,位置传感器可能会由于机械因素或电子元件的偏差而产生微小的测量误差。
这些误差会在每次测量中积累并传递给控制系统,导致伺服系统的输出值与期望值之间产生偏差。
2. 控制算法误差:伺服系统的控制算法是根据期望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差异进行调整的。
然而,由于算法的理论模型无法完全反映实际情况,控制算法本身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些误差可能源自参数估计的不准确、控制器的非线性等因素,会导致控制器无法完全消除误差,从而使累积误差逐渐增大。
二、累积误差的影响累积误差会对伺服系统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精度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累积误差会导致伺服系统的输出值与期望值之间的偏差逐渐增大。
这会使得伺服系统的精度下降,无法达到预期的控制精度要求。
特别是对于需要高精度控制的应用,累积误差的存在将成为系统性能的瓶颈。
2. 系统稳定性变差:累积误差的存在会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变差。
由于累积误差的不断积累,系统的输出值可能会在稳态时产生明显的偏差,从而使系统难以保持稳定。
这会导致系统的振荡、震荡或者无法达到期望的响应速度,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系统失控。
3. 控制性能下降:累积误差的存在会导致伺服系统的控制性能下降。
由于累积误差的逐渐增大,系统的控制器无法及时对误差进行纠正,从而使系统的响应速度变慢、稳态误差增大等。
这会直接影响到系统对于外部扰动的抵抗能力和对期望值的跟踪精度。
伺服的静态误差
伺服的静态误差
摘要:
1.伺服的静态误差的概念和定义
2.伺服的静态误差的计算方法
3.伺服的静态误差的影响因素
4.伺服的静态误差的减小方法
正文:
一、伺服的静态误差的概念和定义
伺服的静态误差是指在静态工作状态下,伺服系统的输出量与给定量之间的偏差。
它是衡量伺服系统精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伺服系统的控制效果和性能。
二、伺服的静态误差的计算方法
伺服的静态误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静态误差= (输出量- 给定量) / 给定量
其中,输出量为伺服系统的实际输出,给定量为用户设定的期望输出。
三、伺服的静态误差的影响因素
伺服的静态误差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伺服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不同的伺服系统结构和参数设置,其静态误差表现也不同。
2.系统的工作环境:温度、湿度、振动等因素都会对伺服系统的静态误差产生影响。
3.控制器的性能:控制器的性能直接影响着伺服系统的控制效果,从而影响静态误差。
四、伺服的静态误差的减小方法
要减小伺服的静态误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合适的伺服系统结构和参数:合理的结构和参数设置可以有效降低静态误差。
2.提高控制器的性能:通过提高控制器的计算能力和算法精度,可以减小静态误差。
3.对系统进行补偿:通过对系统进行模型补偿或者控制器补偿,可以有效减小静态误差。
4.改善工作环境:通过控制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可以减小静态误差。
伺服系统定位误差形成原因与克服办法
伺服系统定位误差形成原因与克服办法1.机械结构方面的原因机械结构方面的原因是导致伺服系统定位误差的一个主要因素。
机械件的加工精度、刚性以及装配质量都会对定位误差产生影响。
例如,机床滚珠丝杠的传动精度不高、松动现象严重,会导致定位误差增大。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提高机械制造工艺,增加机械加工的精度和装配的精度,以减小机械结构方面的误差;-选择高精度的机械件,例如精密滚珠丝杠、高精度的导轨等,可以提高定位的精度;-采用刚性好的机械结构,减小机械变形,从而减小定位误差。
2.传感器方面的原因传感器方面的原因也是导致伺服系统定位误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传感器的精度、分辨率以及非线性特性都会影响定位的准确性。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选择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传感器,例如光电编码器、磁性编码器等,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和补偿,消除传感器的非线性特性,实现更准确的测量;-采用多传感器测量的方法,提高定位系统的容错能力和鲁棒性。
3.控制系统方面的原因控制系统方面的原因也会导致伺服系统定位误差的增大。
控制系统的采样周期、控制算法以及采样信号的噪声都会对定位系统的性能产生影响。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缩短控制系统的采样周期,提高对系统状态的采样频率,以实时调整控制量,减小定位误差;-采用更高级的控制算法,例如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适应性;-提高采样信号的质量,例如增加滤波器、降低噪声等,提高采样信号的可靠性,减小错误干扰。
4.环境因素的原因环境因素也会对伺服系统的定位误差产生影响。
例如,温度变化会导致机械结构的膨胀和传感器的漂移,进而影响定位的准确性。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在机械结构设计中考虑温度膨胀的影响,采用温度补偿措施,减小温度变化对定位系统的影响;-选用温度稳定性好的材料,降低机械结构的热膨胀系数,减小温度变化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对传感器进行温度补偿,校正传感器的漂移,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S120速度设定及误差分析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S120速度设定及误差分析项目中通过上位机设定S120转速3000Rpm,但是实际转速只有2970Rpm,伺服系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误差(1%)呢?想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楚以下概念。
1,机械输出轴每圈所代表的精度单位:如图中圆圈所标注,通常我们默认为1圈为10000LU,此LU为S120伺服电机所设置的基本单位,如机械旋转一圈为10mm,则每个单位LU表示的精度为10/10000=0.001mm。
2,机械轴减速比:对于ERW项目定位轴来说,一般减速比都比较大,本例中设定为1:720,本例中螺距(LEAD)设定为8mm(8000LU).此时我们通过上位机下发3000Rpm的转速,程序计算线速度为V=n*(GN/GDN)/LEAD=(3000×1/720)/8=33.333mm/Min。
通常情况下,我们通过S120参数P2643(EPOS direct setpoint input/MDI velocity setpoint/MDI v_set)接收速度设定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P2643的单位为1000LU/min,所以33.333mm/Min=333330LU/min=33.33×1000LU/min,P2643为双整型,故33.33小数点后面都省略掉了,这样就降低了精度,约1%被省略掉了,所以实际输出的转速就少了1%。
那么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呢? 可以将机械轴每一圈对应的精度调高:如可以设置为1圈为80000LU,这样误差只有0.1%,如果设置为800000LU,这样误差就只有0.01%,就可以得到理想的精度了。
实际上对于S120,很多参数都是以1000LU为单位,如jog speed(P2585,P2586)的设定,加减速设定(P2572,P2573)等,所以对于大减速比的机械来讲,需要合理的设置这个参数,以达到理想的精度。
伺服电机累计误差
伺服电机累计误差摘要:1.伺服电机的概念2.累计误差的定义3.伺服电机累计误差的产生原因4.伺服电机累计误差的影响5.伺服电机累计误差的解决方法正文:一、伺服电机的概念伺服电机,又称为随动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转换为角位移的电机。
它具有高精度、高扭矩、高速度、高可靠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机器人、精密仪器等领域。
二、累计误差的定义累计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它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累积。
在伺服电机的应用中,累计误差会导致电机运行轨迹与预期轨迹之间的偏差逐渐增大。
三、伺服电机累计误差的产生原因1.系统分辨率:伺服系统的分辨率决定了其可以识别的最小角度变化。
分辨率越高,可以识别的角度变化越小,累计误差也就越小。
2.编码器精度:编码器是伺服电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作用是将电机的旋转角度转换为电信号。
编码器的精度直接影响到伺服电机的精度,从而影响累计误差。
3.控制系统参数:控制系统的参数设置不当,如增益、滤波器等,也可能导致伺服电机的累计误差增大。
四、伺服电机累计误差的影响伺服电机的累计误差会影响到电机的运行精度和稳定性,导致控制系统的跟踪性能下降,进而影响到整个自动化系统的性能。
五、伺服电机累计误差的解决方法1.提高系统分辨率:通过提高系统分辨率,可以减小累计误差,提高电机的运行精度。
2.选择高精度编码器:高精度编码器可以输出更高精度的旋转角度信号,从而减小累计误差。
3.调整控制系统参数:合理调整控制系统的参数,如增益、滤波器等,可以有效地减小累计误差。
4.定期维护和校准:对伺服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校准,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总之,伺服电机的累计误差是影响其运行精度和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伺服电机累计误差
伺服电机累计误差摘要:1.伺服电机的概念与作用2.伺服电机累计误差的概念及影响因素3.如何减小伺服电机的累计误差4.总结正文:伺服电机是一种精确控制转矩、转速、位置和加速度的电机,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动化领域。
然而,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伺服电机可能出现累计误差,影响其控制精度和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伺服电机累计误差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如何减小伺服电机的累计误差。
一、伺服电机的概念与作用伺服电机是一种闭环控制系统中的执行元件,通过接收来自控制器的信号,精确地控制电机的转矩、转速、位置和加速度。
伺服电机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使其成为各种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关键部件。
二、伺服电机累计误差的概念及影响因素1.累计误差的概念:伺服电机累计误差是指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电机输出与控制器指令之间的偏差逐渐增大,从而影响电机的控制性能。
2.影响因素:伺服电机的累计误差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a.摩擦力的影响:伺服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摩擦力会使得电机的转矩产生偏差,从而导致累计误差。
b.齿隙影响:电机的齿轮箱、轴承等部件的间隙会导致位置误差,从而产生累计误差。
c.温度影响: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温度变化会引起电机材料的热膨胀和间隙变化,进而影响累计误差。
d.非线性影响:电机及控制系统中的非线性因素,如电感、电容等参数的变化,会导致伺服电机的累计误差。
三、如何减小伺服电机的累计误差1.选择合适的电机:在选择伺服电机时,应充分考虑电机的精度、稳定性、耐久性等性能指标,以降低累计误差。
2.优化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如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可以提高电机的控制精度和鲁棒性,从而减小累计误差。
3.减小摩擦力和齿隙:通过选用高性能润滑剂、提高零件加工精度、合理设计齿轮箱结构等方式,减小摩擦力和齿隙,降低累计误差。
4.控制温度影响:采用温度控制系统,如散热器、风扇等,保持电机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以减小温度对累计误差的影响。
伺服系统误差分析.
考虑其动态误差,只用上述静态误差指标计算测量误差;
在计算测量误差时,根据工况找主要影响的指标;
(单向位移传感器和温度、压力传感器,灵敏限就不一定很主
要,测量区域常常不包含零点。因此,线性度、迟滞回差、重复
性、温度误差和电源误差是主要的误差来源)
计算总误差时可以认为它们是独立的、且对总误差影响很小的
对应的谱密度为 SR (), SNi () ,则
3
2
Se () e ( j) 2 SR () eNi ( j) SNi ()
i0
注意:
e2
0 Se ()d
以上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 对非单位反馈必须转化为单位反馈后,再分析计算; 对各元件的扰动误差都可计算到它的输出端; 对多回路,现内环后外环,简化回路,等效为单环单位反 馈回路,其各回路误差可等效为干扰量; 串级反馈系统具有抑制干扰的能力,位置越后,抑制力越 强,位置越前,抑制力越弱。检测、前置放大精度高的原因。
1、如果各量均为确定函数,用拉氏变换归化:
3
E(s) e (s)R(s) eNi (s)Ni (s) i0
e (s)
E(s) R(s)
1 (s)
1 1 G1(s)G2 (s)G3 (s)G4 (s)
eN0
(s)
C ( s) N0 (s)
G1(s)G2 (s)G3 (s)G4 (s) 1 G1(s)G2 (s)G3 (s)G4 (s)
一般都会得到有效的
误差源
抑制
传感器输入输出作用图
一、测量元件测量误差的定义及分析计算方法 传感器精度(或误差)表示有总指标或分项指标 传感器输入输出关系为:
c (a0 a1r (1) a2r (2) anr (n) )r
数控机床的伺服性能及其误差分析
中,必须考虑软件处理的时间是否足够。
fmax = Vmax / 8
(4)
式中
fmax———最高速度的脉冲频率,k~z
Vmax———最高进给速度,mm / min
又设 D 为调速范围,D = Vmax / Vmin
得 fmax = DVmin / ! = DK! / ! = DK
(5)
由于频率的倒数就是个脉冲的间隔时间,对应于
跟随误差,也不会产生轮廊误差。"KV 增大,S 就增大, 实际运动轨迹将偏离指令轨迹。
!" 卷 第 !#" 期
!""! # $! !"
研究·开发
!圆弧加工时的情况
若指令圆弧为 x2 + y2 = R2,所采用 X、Y 两个伺服
系 统 的 速 度 误 差 系 数 相 同 ,KVX = KVy = KV,进 给 速 度 V = V2X + V2y = 常数,当指令位置在 P ( x,y D 点。实际位 置在 P' ( X - eX, y - ey D 点处,描绘出圆弧 AB,见图4所 示。
服务对象:企业、设计研究院所、大专院校从事机械设计、研究、
统所要求的伺服性能及其误差进行了分析,该研究结
果为伺服数控加工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任仲贵主编. 现代制造工程 [ M ] . 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 社,1999
2 刘跃南主编. 机床计算机数控及其应用 [ M ] . 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1997
回 调速范围
在数控机床的加工中,伺服系统为了同时满足高
速快移和单步点动,要求进给驱动具有足够宽的调速
范围。单步点动作为一种辅助工作方式常常在工作台
FANUC-0i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的动态误差分析及补偿方法探讨
ZHANG S h a o — x i n
( An h u i I n d u s t r y a n d Tr a d e Vo c a t i on a l Te c h n i c a l Co l l e ge ,H u a i n a n 3 1 0 0 2 7 ,Chi n a )
t r o j me t h o d ,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 d e c e l e r a t i o n -t i me c o n s t a n t a d j u s t me n t me t h o d a n d S O o n .Th i s p a p e r p r e s —
t h i s p a p e r h a s d e c r e a s e d d y n a mi c a l e r r o r a n d e n h a n c e d wo r k i n g a c c u r a c y . Th i s c a n a l s o b e p r o v e d b y
a c t u a l p r o j e c t s .
Ke y w o r d s : d y n a mi c e r r o r ;e r r o r r e s t r a i n;c o mp e n s a t o r y o p t i mi z a t i o n
me t a l p a r t s .I t s s e r v o s y s t e m’ S d y n a mi c a l e r r o r ,wh i c h c o n t a i n s t wo a s p e c t s :s i g n a l d e l a y a n d s y s —
伺服定位不准的原因
伺服定位不准的原因伺服定位不准是指在伺服系统中,所设定的目标位置与实际位置存在偏差。
这种偏差可能会导致机器运行不稳定,影响加工质量甚至出现事故。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伺服定位不准的原因。
一、机械结构问题1.机械结构刚度不足:机床刚度不足会导致在加工过程中发生振动,进而影响伺服系统的精度。
2.传动链路松动:传动链路松动会导致传递到伺服系统的指令信号与实际运动存在误差,从而影响定位精度。
3.负载过大:当负载过大时,由于惯性力的作用,伺服系统难以控制电机的速度和位置,从而影响定位精度。
二、电气问题1.电源电压波动:当电源电压波动较大时,会直接影响到驱动器输出的电压和电流大小,从而导致驱动器输出功率不稳定,进而影响伺服系统的精度。
2.编码器损坏:编码器是反馈信号的重要来源之一,在编码器损坏的情况下,伺服系统无法准确获取实际位置信息,从而影响定位精度。
3.控制卡故障:控制卡是伺服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当控制卡发生故障时,会导致指令信号无法正常输出,从而影响定位精度。
三、环境问题1.温度过高或过低:温度是影响伺服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导致电子元器件的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伺服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精度。
2.湿度过大或过小:湿度是影响电子元器件寿命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湿度过大或过小时,会导致电子元器件氧化、腐蚀等问题,从而影响伺服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精度。
以上就是伺服定位不准的原因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机械结构方面可以加强机床刚度、调整传动链路等;在电气方面可以保证电源稳定、及时更换损坏的编码器等;在环境方面可以控制温湿度等。
只有全面分析问题,找到根本原因,才能有效解决伺服定位不准的问题,保证机器的稳定运行和加工质量。
某炮塔数字伺服控制系统误差分析
文章编号 :64 47 【0 1 0 -0 90 17 -5 8 2 1 )6 0 3 ・3
应 用 实践
某 炮塔 数 字伺 服控 制 系统误 差 分析
王永珍 ,王星 民
( 国营第 75厂 , 西 太原 O 02 ) 8 山 304
摘 要: 介绍 了数 字伺服控制 系统的误 差源, 由其产生的误差进行 了误差分析 , 对 并将该 分析 方法应用 于某炮
E=0
()= 一 ()= 面 丽 1 s 1 s 砸
咖(= S N) o
=
嚣
执行 元件等 , 每种元件都有 自身的误 差。由于元件在系统 而 结构 中所处的位置不同 , 身的误差 对系统误差影响程度 其本
也不 同。
咖(= S N) 2
()= J s
措
丽 丽
前提 下 , 总存在一定 的误差 。数字伺服 系统在运行过 程中的 误差 是多种多样的 , 但归结起来 , 误差主要源于元件误差 、 原 理误 差( 系统误差 ) 以及环境变化 引起的误差… 。 数字伺服系统 由各种各 样控制 元 件组成 , 测量元 件 、 如
Es = ( s +∑ i () () . ( s ) N , ) NS
塔 数字伺服 控制 系统 , 出降低 或削除误 差的有效途径 , 提 为数字伺服控制 系统 的设计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 : 误差 源;误差 ;误差分析 ;数字伺服控制 系统
中图分类号 :P 9 T2 文献标识码 : A
O 引言
任何 一个 实际的数字伺服控制系统 , 满足系统 稳定 的 在
图 1 数字伺服控制系统框图
干扰。实际上 , 每个环节 , 括测量 、 包 放大执行元件 的误 差都 可 以计算到它的输 出端 , 为对 系统 的干扰处理。对 于多回 作
伺服系统误差分类_计算及分析
伺服系统误差分类、计算及分析赖天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9研究所,成都610036)摘 要 通过对雷达类设备伺服系统误差分类、综合方法以及天线座轴系误差分析的介绍,论述了常见雷达类武器装备中伺服系统精度的有关问题,可供同行进行类似设计时参考。
关键词 传动系统 天线座 精度 误差The Sort,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rror of ServomechanismLai Tianhua(Southwest 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Equipment,Chengdu610036,China)Abstract:the sort,the integration method of the error of radar servomechanism and the error analy sis of the shafting of antenna pedestal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analysis,the prob lems about the servomec hanism system precision of radar weapon equipment have been discussed.It can be a reference to other designers.Keywords:driving system;antenna pedestal;precision;error1 概述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体制雷达不断出现,使得各种电子武器装备对机械传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精度,是雷达类设备、卫星地面站以及射电望远镜等设备的一个重要技术性能指标。
在它们的工作过程中,都有机械传动系统带动天线等装置进行转动,通过天线的运动,达到对目标信号进行截获、跟踪、干扰的目的,以实现武器装备的各项战术性能。
伺服电机 1000线编码器误差
伺服电机 1000线编码器误差一、概述在伺服电机系统中,编码器是一项关键的组成部分,它用于检测电机旋转的精确位置和速度。
而1000线编码器,则是一种高精度的编码器,其优点在于可以提供更加精细的位置和速度反馈信号,从而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然而,即使是1000线编码器,也难免存在误差。
本文将就伺服电机1000线编码器误差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问题。
二、误差类型及产生原因1. 脉冲计数误差伺服电机1000线编码器会产生脉冲信号,而在传输过程中,由于电磁干扰、信号衰减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脉冲信号的计数出现误差。
这种误差通常是由于编码器本身信号输出的稳定性不够造成的。
2. 机械误差编码器安装在电机轴上,而电机轴的旋转还会受到机械传动系统的影响,如轴承的磨损、传动装置的松动等,这些因素也会对编码器的位置检测产生影响,从而产生误差。
3. 环境影响编码器所处的环境也会对其工作产生影响,如温度变化、湿度等都有可能会导致编码器误差。
三、问题的解决与改进1. 信号处理技术的改进针对脉冲计数误差,可以采用一些信号处理技术进行改进,如增加滤波器、提高信号放大器的性能等,从而减小误差。
2. 机械系统的优化设计对于机械误差,可以通过优化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采用高精度的轴承、传动装置等方式,降低机械误差对编码器的影响。
3. 环境控制在编码器的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环境温湿度等因素,抑制环境对编码器造成的不利影响。
四、对主题的个人观点在实际应用中,伺服电机1000线编码器误差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这并不代表我们无法解决。
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关键部件的质量,可以有效降低编码器误差,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五、总结本文就伺服电机1000线编码器误差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误差类型及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与改进方法,并共享了个人的观点。
伺服电机累计误差
伺服电机累计误差摘要:1.伺服电机的概念和作用2.伺服电机的累计误差3.累计误差的影响和应对方法4.消除伺服偏差计数器累计误差的方法5.伺服电机的跟踪误差理解正文:伺服电机是一种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执行元件,它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
伺服电机的位置精度非常高,能够实现精确的控制。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伺服电机可能会出现累计误差,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伺服电机的累计误差主要源于其工作原理。
由于电机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且在转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机械摩擦、电子元件的特性等,这会导致电机的转速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种差距在多次重复操作后,会逐渐累积,形成累计误差。
累计误差并不一定对电机的工作产生影响,但它可能会导致机械运动的准确性下降,特别是在需要高精度定位的应用中。
例如,如果一次误差一个小脉冲,那么在100次操作后,误差就会累积到100个脉冲。
这种误差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加会越来越大。
那么,如何应对这种累计误差呢?一种方法是合理设置电子齿轮比,这与传动比有关系。
通过调整电子齿轮比,可以减小电机转速与目标值之间的差距,从而减小累计误差。
另外,还可以通过消除伺服偏差计数器的误差来减小累计误差。
偏差计数器的偏差就是你输入的目标位置指令脉冲数与电机转动过程中编码器检测反馈的脉冲数的差。
通过调整偏差,可以控制电机的运动状态,使其更接近目标位置。
此外,还需要理解伺服电机的跟踪误差。
跟踪误差是指电机实际转速与目标转速之间的差距。
比如,你希望电机以1000RPM的速度运行,但实际运行中,电机的转速可能在1000RPM上下波动,这种波动就是跟踪误差。
总的来说,伺服电机的累计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设置和调整,使其对电机的工作影响降到最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分辨力和分辨率 分辨力和分辨率 分辨力指传感器输入从任意某个非零值开始变化时, 分辨力指传感器输入从任意某个非零值开始变化时,所引起 传感器输出变化的最小输入变化值。指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的被测 传感器输出变化的最小输入变化值。 量对象的最小值。 量对象的最小值。 传感器的分辨力和其量程之比的百分数称为分辨率。 传感器的分辨力和其量程之比的百分数称为分辨率。 (4)重复性 x:指传感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变化,并连续多次 重复性e 指传感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变化, 重复性 测量所测得的输出不一致的程度。它反映了传感器的随机误差。 测量所测得的输出不一致的程度。它反映了传感器的随机误差。 ex=±[3σ/UFS]×100% UFs U ± × 其中, 是 次测量误差的均方根 次测量误差的均方根。 其中,σ是n次测量误差的均方根。 (5)迟滞误差 回差 t 迟滞误差(回差 迟滞误差 回差)e ∆U 反映传感器在正行程测量与 反行程测量之间不重合的程度。 反行程测量之间不重合的程度。 r 计算时用e 较为合理 较为合理。 计算时用 t/2较为合理。 et=[∆U正反max/UFS]×100% 正反 × 迟滞误差
2、分指标精度(七个分指标) 、分指标精度(七个分指标)
U
UFs (1) 线性度 f(非线性误差 线性度e 非线性误差 非线性误差) 表示实测输出特性曲线与理想拟合 实际情况 直线之间的吻合程度。 直线之间的吻合程度。其最大偏差为 拟合直线 ∆Umax,满量程输出为 FS, 满量程输出为U ef=±[∆Umax/UFS]×100% ± × 折算为输入量, 把ef折算为输入量,还需除以该传感 器的灵敏度。 器的灵敏度。
正、补偿加以解决。 补偿加以解决。
简称精度) (2)精密度 简称精度 )精密度(简称精度 它表示传感器示值不一致程度。也就是说,测量结果不致性; 它表示传感器示值不一致程度。也就是说,测量结果不致性; 精度等级反映传感器综合精度的基本指标; 精度等级反映传感器综合精度的基本指标; 在工程测量中,为简单表示传感器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在工程测量中,为简单表示传感器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常用 精度等级A%来表示精度等级的概念。 来表示精度等级的概念。 精度等级 来表示精度等级的概念
讨论系统各环节对输入信号、 讨论系统各环节对输入信号、干扰信号引起的误差传 递和归化
结构已知的系统如下: 结构已知的系统如下:
n0 r
E(s) G1(s) _
n1
n2
n3
G2(s)
G3(s)
G4(s)
c
输入R(s),输入干扰噪声N0(s),输出 ,输入干扰噪声 输出C(s),误差 输入 输出 ,误差E(s),各级的 , 等效扰动信号分别为N 等效扰动信号分别为 1(s)、N2(s)、N3(s)。对单位反馈系统而 、 、 。 总的误差就是R(s)、N0(s)、N1(s)、N2(s)、N3(s)所引起的误 言,总的误差就是 、 、 、 、 所引起的误 差归化到E(s)点上的总和。 差归化到 点上的总和。 点上的总和
1、如果各量均为确定函数,用拉氏变换归化: 、如果各量均为确定函数,用拉氏变换归化:
E ( s ) = Φ e ( s ) R ( s ) + ∑ Φ eN i ( s ) N i ( s )
i=0 3
E (s) 1 Φ e (s) = = 1 − Φ (s) = R (s) 1 + G1 ( s ) G 2 ( s ) G 3 ( s ) G 4 ( s ) − G1 ( s ) G 2 ( s ) G 3 ( s ) G 4 ( s ) −C (s) Φ eN 0 ( s ) = = N 0 ( s ) 1 + G1 ( s ) G 2 ( s ) G 3 ( s ) G 4 ( s ) − G 2 ( s )G 3 ( s )G 4 ( s ) −C (s) Φ eN 1 ( s ) = = N 1 ( s ) 1 + G1 ( s ) G 2 ( s ) G 3 ( s ) G 4 ( s ) − G 3 ( s )G 4 ( s ) −C (s) Φ eN 2 ( s ) = = N 2 ( s ) 1 + G1 ( s ) G 2 ( s ) G 3 ( s ) G 4 ( s ) −G4 (s) −C (s) Φ eN 3 ( s ) = = N 3 ( s ) 1 + G1 ( s ) G 2 ( s ) G 3 ( s ) G 4 ( s )
第二章 伺服系统误差分析
主要内容
概述 伺服系统元件误差 伺服系统原理动态误差 伺服系统原理稳态误差 随机系统误差分析 伺服系统设计中的误差分配
概 述
伺服系统要求被控对象(角度、位移、速度)按指 伺服系统要求被控对象 角度、位移、速度 按指 角度 定的规律变化 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总是存在一定的误差(也称控 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总是存在一定的误差 也称控 制精度,精度是重要指标之一) 制精度,精度是重要指标之一 误差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精度等级A%定义为 定义为 精度等级 定义为 ∆ m ax A% =
x m a x − x m in
× 100%
式中 在规定工作条件下, 式中∆max:在规定工作条件下,测得的最大绝对误差允许值 Xmax:测量范围上限值; Xmin:测量范围下限值 测量范围上限值; L = Xmax - Xmin 量程 精度等级的意义: 精度等级的意义 A%=0.1%时,该传感器为 级;∆max 在出厂时,一般取 在出厂时, 时 该传感器为0.1级 3σ值。这意味着把随机误差看成高斯分 布,有99.73%的把握, 的把握, 值 的把握 使随机误差不大于∆ 也有用2σ 值,即有 即有95.45%的把握保 使随机误差不大于 max。也有用 的把握保 证随机误差不大于∆ 证随机误差不大于 max。 如果给出了传感器的精度等级和量程L, 如果给出了传感器的精度等级和量程 ,传感器的最大误差 ∆max=A%·L
r _ ε G H c r
E(s)= ε(s)/ H(s)
r' 1/H e _ G H c
· 关于干扰对误差 的影响 关于干扰对误差E(s)的影响 ·
−C (s) Φ eN 0 ( s ) = , N 0 (s) 关于负号问题 E (s) 而 不 是 Φ eN 0 ( s ) = N 0 (s)
e f ( t ) = c rf ( t ) − c f ( t )
∆U max
r
线性度表示图
(2) 灵敏限 死区 s 灵敏限(死区 死区)∆r 当传感器输入量缓慢地从零点开始, 当传感器输入量缓慢地从零点开始,逐渐增加到传感器输出值 刚刚开始微小变化时的输入值∆r 刚刚开始微小变化时的输入值 s。 死区为输入量变化的一个有限区间内,输出为零。 死区为输入量变化的一个有限区间内,输出为零。 对于双量测量元件,如果拟合直线通过死区中点, 对于双量测量元件,如果拟合直线通过死区中点,那么灵敏限 和死区是一致的。单向测量元件,二者本来一致。 和死区是一致的。单向测量元件,二者本来一致。
一、测量元件测量误差的定义及分析计算方法 测量元件测量误差的定义及分析计算方法 传感器精度(或误差) 传感器精度(或误差)表示有总指标或分项指标 传感器输入输出关系为: 传感器输入输出关系为:
c = ( a 0 + a1 r
(1)
+ a2 r
(2)
+ L + an r
(n)
)r
其 中 , a i为 常 数 , 理 想 情 况 下 , 有 c = a0 r 线性关系
2
∑
i=0
3
2
Φ e N i ( jω ) S N i (ω )
注意: 注意:σeΒιβλιοθήκη =2∫∞ 0
S e (ω ) d ω
以上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 以上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 对非单位反馈必须转化为单位反馈后,再分析计算; 对非单位反馈必须转化为单位反馈后,再分析计算; 对各元件的扰动误差都可计算到它的输出端; 对各元件的扰动误差都可计算到它的输出端; 对多回路,现内环后外环,简化回路, 对多回路,现内环后外环,简化回路,等效为单环单位反 馈回路,其各回路误差可等效为干扰量; 馈回路,其各回路误差可等效为干扰量; 串级反馈系统具有抑制干扰的能力,位置越后, 串级反馈系统具有抑制干扰的能力,位置越后,抑制力越 位置越前,抑制力越弱。检测、前置放大精度高的原因。 强,位置越前,抑制力越弱。检测、前置放大精度高的原因。
对于动态情况, 与 的各阶导数有关 的各阶导数有关, 对于动态情况,c与r的各阶导数有关,理想情况是各 阶导数为零。 阶导数为零。 输出与理想输出的偏差可看成随机分布, 输出与理想输出的偏差可看成随机分布,不管其原因 传感器给出的精度指标一般有两种(综合与分指标) 传感器给出的精度指标一般有两种(综合与分指标)
Q c rf ( t ) = 0,∴ e f ( t ) = − c f ( t )
2、若输入r及干扰 i为随机量,且相互间独立,各自 、若输入 及干扰 为随机量,且相互间独立, 及干扰n 对应的谱密度为 SR (ω), SN (ω) ,则
i
S e (ω ) = Φ e ( jω ) S R (ω ) +
伺服系统元件误差
测量元件的误差占系 次要输入 统误差的比例重 供电 温度 冲击振动 电磁场 伺服系统中的测量元 件对系统精度的影响 主要输入 主要输出 是直接的 传 感 器 (基准加使用) 反馈所包围回路中的 各种放大、 各种放大、执行等元 线性 电压灵敏度 滞后 干扰 件的误差或因环境条 温度系数 件变化而引起的误差, 件变化而引起的误差, 重复性 稳定性 一般都会得到有效的 误差源 抑制 传感器输入输出作用图
几点说明: 几点说明:
· 关于误差 与偏差ε(s)的区别 关于误差E(s)与偏差 (s)的区别 与偏差ε
定义: E(s)=Cr(s) -C(s); ε(S)=R(s) -C(s)H(s) 定义 ; 对单位反馈,期望输出c 等于实际输入 实际输入r, (s); 对单位反馈,期望输出 r等于实际输入 ,有E(s)= ε(s); 实际输入r, 对非单位反馈 期望输出c 不等于实际输入 其关系为: 单位反馈, 对非单位反馈,期望输出 r不等于实际输入 ,其关系为: Cr (s)=R (s)/H (s)=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