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外延

合集下载

浅谈校园文化

浅谈校园文化

浅谈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内部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体系。

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校园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氛围:学术是学校的核心任务,学校应该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 人文关心: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 价值观引领:学校应该明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4. 文化传承:学校要传承和宏扬本土文化,让学生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

校园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学校是一个充满多样性的社区,校园文化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观念。

2. 开放性: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自由表达和交流的平台。

3. 持续性: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的持续努力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参预。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3.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4. 促进学校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可以提升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成果展示1. 建立学术交流平台:学校可以组织学术讲座、学术竞赛等活动,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2. 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学校可以组织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3. 宏扬本土文化:学校可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拓展与载体创新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拓展与载体创新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拓展与载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受到党和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

2004 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下发,强调指出大学生对于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更加强调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就是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一种载体和途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起到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而主题不够突出、引导性不强的或者消极的校园文化则会减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所以校园文化建设重在内在品质的建设。

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因而研究校园文化的内涵拓展和载体创新,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所有成员共同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

校园文化的提法主要兴起于20 世纪80 年代,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它不是单一的、杂乱无序的,而是多元的、有序的。

关于校园文化的分类,理论界莫衷一是,最常见的分类大致分为三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这三类各自从一个侧面构成了校园文化的重要内涵谓物质文化,即是指保证高校日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源和环境,比如校舍、教室、图书馆等教学硬件设施,教师宿舍、学生宿舍等后勤保障资源,以及校园布局、建筑雕塑风格、校园绿化、环境卫生等。

所谓制度文化即是指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以及生活娱乐方式等。

所谓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指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精神、文化氛围。

二、校园文化载体探析校园文化的含义非常广泛,指在校园环境中,以全体师生员工为主体共同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

校园文化载体作为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

最新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意义与提升策略创新-精品

最新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意义与提升策略创新-精品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意义与提升策略创新一、校园建设的内涵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

从校园文化的结构上看,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

(一)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载体,是校园的景观,是校园文化的硬件,也是校园文化的表层。

各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的部署,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等等都属于物质文化建设的范畴。

布局合理的校园环境让人赏心悦目,除了一些必要的绿化外,校园环境规划更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

例如:增加阅报栏、宣传橱窗、板报等设施;加强图书室、阅览室、陈列室的建设;教学楼、办公楼悬挂或张贴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

这些都能充分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办学理念,优化校园的环境与物质设施的人文装饰、温馨提示,使校园充满了物与人对话的鲜活气息。

(二)行为文化建设行为文化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应,是校园文化在师生身上的具体体现,主要指师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模式、各类群体(社团)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校风、学风等。

要从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树立严谨务实、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让全体师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行为文化建设中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构建价值理念体系,利用先进的理念引导行为。

其次,管理人员率先垂范,引领师生员工的行为。

再次,以制度强化为保障来塑造行为文化建设的环境。

(三)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是学校自身文化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原则,是校园文化内层的东西。

科学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其潜在的功能无疑是巨大的。

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

学校要创新有利于师生、学校健康发展的招生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各项制度,如,建立和完善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制度;加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各项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组织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和各类等。

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并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学生所认同的带有本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规范、教学原则、培养目标、学校传统等因素的总和。

是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它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它反映着办学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不同侧面所存在的影响力。

当前,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校园文化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阔。

其德育功能也更显著,对受教育者的作用也更为全面与深远。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的内涵是一个多层次、多成份的有机组合体。

从其表现的内容来看,可以划分为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三大类。

物质层面主要指校园的建筑风格、绿化植被、地理环境、生活设施、教育教学设施等,它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

制度层面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二是指长期自然形成的习以为常的交际方式、娱乐方式、风尚习惯等。

精神层面是指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包括知识取向、政治取向、审美取向、伦理取向等,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所在。

当前,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应凸显出以下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内涵特质:(1)师德修养。

校园文化应是良好师德修养的自然折射。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乐园,也应是教师的精神家园。

教师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决定着他的教育行为,在诸多方面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

教师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关爱、对知识的汲取、对名利的淡泊,都会从教师的个性气质上反映出来,都会对受教育者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

学生感受得到,家长也感受得到。

因此,校园文化所折射出的首先应当是教师的精神风貌,即爱岗敬业的精神品质,崇尚知识的心理态度,关爱全体学生的博爱精神,创新方法追求完美的教育理想。

校园文化气息,应该是浓郁的书香气息,包括教师的自觉学习、相互交流、潜心研究、自我展示等风气。

(2)教育思想。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方面。

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培养学生精神面貌的场所。

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完善校园环境,提升学习生活水平,加快传承学校精神,促进学校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校园文明,构建文明校园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加快文化传承;尊重学生感受,培养学生诚信、宽容、尊重他人的态度;丰富校园活动,积极发展校园文化;注重学习活动,营造勤学苦练的氛围;强化校园管理,提升校园秩序。

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首先就要把握好校园文明建设。

校园文明要求学生要遵守礼貌、爱护公物、改善环境卫生、禁止噪音干扰、禁止损坏校园公共设施等。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宣传文明礼仪,建立文明校园,引导学生树立文明意识,培养学生文明的学习行为。

而提高文化素养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开设系列学习和讲座活动,以及举办一些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文艺演出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大对古典文献的传播,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此外,学校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健康的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外延:概念与实践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外延:概念与实践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外延:概念与实践校园文化建设是指在一定校园文化氛围中,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文化传承、艺术表现、活动交流、氛围营造等方式,培育和弘扬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多元、包容、开放、创新的发展过程。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如下:一、内涵1.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文化传承、艺术表现、活动交流、氛围营造等方式,培育和弘扬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促进校园文化多元、包容、开放、创新为方向,努力构建一种积极向上、和谐共存、生动活泼、创新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

2. 校园文化建设的外延校园文化建设的外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传承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感。

(2)艺术表现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推进高雅艺术、繁荣文化艺术、创新艺术形式为重点,鼓励学生参与和支持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培养艺术爱好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3)活动交流校园文化建设要以鼓励学生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志愿服务等课外活动为途径,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天地,促进人际交往和沟通,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氛围营造校园文化建设要以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共存、生动活泼、创新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为重点,通过举办讲座、论坛、展览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实践1. 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1)坚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坚持以先进文化为主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办学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办学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办学特色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本文以“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办学特色”为主题,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意义、策略以及与学校办学特色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打造鲜明的办学特色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文化;办学特色;文化建设;特色发展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意义1.1 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以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管理制度、师生行为规范、校园环境、校园活动等为载体,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文化氛围。

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各个方面。

1.2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鲜明的校园文化能够吸引优秀师资和学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优化学校的管理机制: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规范师生行为,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2.1 明确办学理念,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所有文化建设的根本。

明确的办学理念能够指引学校的发展方向,凝聚师生的共同目标,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凝练出简洁明了、易于理解的办学理念,并将其融入到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学活动、校园环境等各个方面,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

2.2 优化管理制度,打造良好的制度文化良好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学校文化导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内涵

学校文化导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内涵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只有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并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为理论基础,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为学校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为教师提供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在这个基础上以文化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以文化的推动力影响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一、校园文化代表着先进的文化方向1.校园环境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就是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师德培养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

所谓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各种发展要素间的一种均衡有序、协调促进的和谐状态,和谐的校园文化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目标与内涵,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与模式。

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大致可分为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硬环境建设一般包括学校建筑、文化设施及校园景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括标志性文化载体如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建设。

硬环境建设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形式,同时本身也包含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如果说硬环境建设体现的是校园文化直观的外在的形象,那么软环境建设表现的则是校园文化主观的内在气质。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无疑应将重点放在软环境建设上。

从这一点上说,我们要注重建设的是特色文化,所谓的特色文化是有别于一般校园文化的个性特征,它主要表现在对于校园文化的构思上,比如:有些地方有校园特色文化园区,笔者所在的贵州省余庆中学,为了激发莘莘学子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余中精神,挖掘他山文化、长征文化、大电站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等为代表的余庆地方特色文化内涵,营造志存高远、健康和谐、奋发有为的校园文化氛围,于2006年创建特色文化园区。

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与外延

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与外延

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与外延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概念,不仅包括校园内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还包括与学校社区相互作用的外部文化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学校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并探讨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学校文化的内涵学校文化是指一个学校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包括学校的理念、文化、价值观、文化规范、行为准则、精神和习惯等。

学校文化的内涵是学校的精神实质和文化底蕴,是学校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

学校文化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校训校训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体现了学校的理念和价值观。

它是一种简洁、精炼、具有启发性的短语或句子,通常在学校内悬挂或张贴,成为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行为准则和人生导向。

2. 校风校风是学校文化的氛围,反映了学校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它是一种典型的、稳定的、普遍的文化行为方式和态度,包括学校内外的言行举止、管理方式和教育方式等。

3.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学校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这些活动包括学校的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社团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等,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实践,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反映了学校的理念和价值观。

它包括学校的建筑、设施、园林、绿化等,旨在创造一个安宁、和谐、舒适、美观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学校文化的外延学校文化的外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内部的文化环境,二是学校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文化氛围。

1. 学校内部的文化环境学校内部的文化环境包括学校的文化设施、校园文化活动、师生关系、班级文化等,旨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和谐健康、鼓励创新、催人上进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此氛围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和成长。

2. 学校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文化氛围学校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文化氛围,包括学校的社区关系、我与他人、社会文化等,旨在促进学校与外部环境的融合,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和谐健康、共同发展的文化氛围,为学校的发展和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8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8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8篇)第一篇:加强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2008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开展。

高等教育环境孕育了高校校园文化这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的产生和开展,这种文化对维系校园精神力量和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不断提高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和提升高校人文素质,应当努力发明理想的大学校园文化气氛,健全和完善大学校园文化制度。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发明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标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历史开展过程中由高校人(师生员工)发明,并存在和开展于大学校园中,由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的一种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动态文化与静态文化的统一。

它具有引领文化、凝聚向心、陶冶鼓励、标准约束等功能。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1、制度建设不够完善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有力保障,当前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盛,但在制度保障上有待加强和提高。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进一步立足高校实际,因地制宜地完善校园文化根底设施,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探索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努力打造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厚的育人摇篮。

学校文化建设的含义内容及意义

学校文化建设的含义内容及意义

学校文化建设的含义内容及意义学校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和传承学校独特的文化特色,注重学校文化的塑造和传播,促进学校整体素质的提升。

这不仅涉及到学校管理、师生关系、教育理念等方面,还与学校的精神风貌、教育方法和教育结果等方面紧密相关。

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重大,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和持续发展。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学校文化建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课程设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奋斗目标,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品质素养。

1.2 学校的文化氛围的营造学校文化建设旨在打造积极向上、团结友好、秩序井然的学校文化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文艺演出、社团活动和各种社交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和社交能力,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协作意识。

1.3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学校文化建设还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素养提升。

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专业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评价体系的建设,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潜力。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塑造学校独特的文化特色每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特文化特色,这有助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通过建设学校文化,学校能够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品牌,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声誉。

2.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

学校可以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艺术修养和社交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和发掘学生的潜力。

2.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学校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接触、了解和参与各种文化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觉,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如何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

如何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

如何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辽源市实验小学 孟莉芳教育部于2006年4月25日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

”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校发展过程自然形成的文化形态。

校园文化以它独特的形成过程、制度、精神、课程、活动等文化。

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占有得天独厚的重要地位地位。

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没有形成,他们的精神世界犹如一张白纸,需要我们正确的引导他们在这张崭新的画纸上挥毫他们美丽的人生。

但是他们的接受能力很强,也很容易被一些混淆的观念所迷惑,这就是她与初、高中学生的差异和难度所在。

所以,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教学系统在按照规律运转时最具有挑战性的,它无声、无形,却需要更多的智慧、知识。

它同时兼备各种文化的素质与特点,给人以不可置疑的精神力量,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挖掘和探索,在我们无垠的想象和创新过程中不断得到进步和完善。

它所具备的教学、管理、服务、组织、课程等各方面的规则和方案,能使我们在不断的求索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使我们的道德品质得到提升,使我们的精神得到激发,使我们的素质得到熏陶。

使每位教师和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都得到应有的启迪和收获。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学是每一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能力,但是一谈到校园文化建设可能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那太抽象太复杂了。

”不可否认,校园文化建设既抽象又复杂,但是它的作用和对教育事业的推动力却是无可替代的,过去,我们只重视教学成绩却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少数学生的成绩上去了,但他们的身体素质、道德修养并没有得到提升。

第六章 校园文化建设

第六章 校园文化建设
1、校园文化建设倡导的内在品质与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具有可通约性。
37
2、校园文化建设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客观需要。
(二)校园文化建设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中的价值意义
1、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培育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
2、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培育提供现实性条件。
(三)关于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几点要求
38
1、运用内化理论,增强校园文化的渗透性和感 染力。
2、运用实践理论,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在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实际效果。
3、借鉴系统化理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 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整合作用。
4、运用传播理论,充分发挥网络校园文化在核 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传播作用。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
3、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物质文化建设——抓好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
(1)教学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包括楼宇命 名、教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设计。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办公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包括楼宇命名 、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及会议室、接 待室等各种功能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设计。
第六章 校园文化建设
一、内涵、特点
1、内涵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 ,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 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 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 种群体文化。
2、特点 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

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参考)

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参考)

日前,为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认定,全市大多数学校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但也有少数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比较单一、片面、浅显,感到无所适从,为了帮助各学校抓好校园建设工作,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品位,现提供一些相关资料供各学校参考。

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参考)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一个学校的个性魅力,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包含四个方面:(一)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也就是一个学校的显性文化,是现实目的的突进和载体。

是必要的物质条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支撑,包含一个学校的整体布局,校园绿化、校园美化等。

是显性的,硬件的。

就是能让校园的各个区域都会说话.给人一种幽雅、宁静的感觉。

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二)活动文化建设是推进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培养师生能力的载体,包含学校的各种活动,如文体活动、教学活动、健康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综合实践活动等。

(三)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文化活动的核心内容,包含办学理念,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学校的灵魂.是师生共同奋斗的最高目标。

共同的价值观念,是本质、个性的集中反映.是学校的精神风貌,体现在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和人际关系的建设、校园环境建设上.(四)制度文化建设包含学校所有的、传统的、现代意识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建设等。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须注重实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须与社会大环境相吻合。

不能违背现行的各项法律法规。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

是个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须用“心”去做。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一)办学理念(以小学办学理念为说明)山东某小学学校办学理念一、办学理念: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内涵阐释: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总目标,关注学校发展,关注教师发展,关注学生发展。

1、办学要以学校发展为核心,学校发展了,社会才能进步,同时学校发展不是一时的,要有可持续性,要立足长远,按照规划,一步一步扎实推进。

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参考)

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参考)

日前,为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认定,全市大多数学校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但也有少数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比较单一、片面、浅显,感到无所适从,为了帮助各学校抓好校园建设工作,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品位,现提供一些相关资料供各学校参考。

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参考)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一个学校的个性魅力,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包含四个方面:(一)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也就是一个学校的显性文化,是现实目的的突进和载体。

是必要的物质条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支撑,包含一个学校的整体布局,校园绿化、校园美化等。

是显性的,硬件的。

就是能让校园的各个区域都会说话。

给人一种幽雅、宁静的感觉。

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

(二)活动文化建设是推进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培养师生能力的载体,包含学校的各种活动,如文体活动、教学活动、健康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综合实践活动等。

(三)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文化活动的核心内容,包含办学理念,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学校的灵魂。

是师生共同奋斗的最高目标。

共同的价值观念,是本质、个性的集中反映。

是学校的精神风貌,体现在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和人际关系的建设、校园环境建设上。

(四)制度文化建设包含学校所有的、传统的、现代意识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建设等。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须注重实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须与社会大环境相吻合。

不能违背现行的各项法律法规。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

是个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

须用“心”去做。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一)办学理念(以小学办学理念为说明)山东某小学学校办学理念一、办学理念: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内涵阐释: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总目标,关注学校发展,关注教师发展,关注学生发展。

1、办学要以学校发展为核心,学校发展了,社会才能进步,同时学校发展不是一时的,要有可持续性,要立足长远,按照规划,一步一步扎实推进。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一、校园文化的意义和作用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部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思想道德传统,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核心力量。

中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校园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其次,校园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最后,校园文化可以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的师生加入。

二、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校园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学风和特色活动等。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念。

校风校训则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是学校规范行为和塑造学生品格的重要依据。

学风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体现。

此外,校园文化还包括丰富多样的特色活动,如文艺晚会、科技创新竞赛等,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兴趣爱好。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有效的实施。

首先是因地制宜原则,即校园文化建设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注重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

其次是科学规划原则,即校园文化建设要有系统性和目标性,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

再次是全员参与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广泛凝聚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

最后是持续改进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不断总结经验、调整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和方法为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

学校可以设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或委员会,明确职责和权责,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对师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

此外,学校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和多媒体设备,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和影响力。

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一、背景介绍校园文化建设是指学校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和措施。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塑造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二、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修养。

2.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

4. 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三、具体措施1. 开展道德教育活动:a. 组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讨论道德问题,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

b. 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向优秀的道德模范学习。

c.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不同现象和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 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a. 组织艺术节,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

b. 开展文学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写作,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c. 组织文化讲座和展览,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园进行学术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

3. 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a.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开展环保、扶贫等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b.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和职业,为将来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4. 校园文化活动:a. 组织校园文化节,包括体育比赛、展览、演讲比赛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b. 建立学生社团和俱乐部,提供学生展示自己特长和兴趣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创新热情。

c. 开展校园文化创意设计比赛,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四、评估与改进1. 定期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估,收集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相关活动和措施。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思考[摘要]校园文化是当今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连续的精神状态和行为风格,是一个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和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校园文化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思考学校是以传授人类文化知识为己任,故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学校教育自身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表现形式,对实现学校育人目标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个人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以及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做法和设想。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校园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分支,广义上指在学校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文化素质及审美情操为目标,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

狭义上提倡精神文化,包括学校全体成员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知识和能力结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

校园文化从其内部结构来分析,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校园的物质文化,它是校园文化水平的外在标志,主要包括各种教学、科研、物质资料以及校园环境;第二层次是校园制度文化,它既是文化活动的准则,本身又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教学,科研,生活的模式,群体行为的规范习惯等;第三个层次是校园行为文化。

它主要包括师生员工的各种行为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风,教风,学风;第四个层次是校园精神文化,它包括校园文化观念,历史结构,为校园大多数主体认可,遵循的共同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生活信念等内容,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关键。

二、如何建设校园文化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整合优化育人环境高尔基说过:“一个美的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主题多彩的、富有创造力和吸引力的无声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外延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生存方式等构成的观念形态的复合体。

校园文化则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素质教育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它能给予学生情感的精神食粮,使学生做到道德提升、人格发展、快乐生活、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

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

过去我们在强调教育功能和途径时,比较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而对“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则不太重视。

其实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校园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区别
校园文化建设是基于对特定对象的具有权威性与引领性的一种教育行为,它与大众文化是有本质区别的。

大众文化具有普适性,它面对的是全社会各阶层人员。

大众文化固然也有教育功能,但更多的还是强调娱乐因素的。

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当下“快餐化”的出版和阅读盛行。

许多出版物,要么弄些扎眼的大图片,文字寥寥,没什么信息量;要么就是讲些离奇的故事,什么思想都没有传递。

“无厘头文化”广受追捧。

比如说手机短信,俏皮轻快,娱乐至上,但大多数只不过是小聪明而已,只有意思而没有任何意义,造成了一种“文化泡沫”。

中国的大众文化,不经意间就变得娇滴滴、嗲兮兮、甜丝丝、轻飘飘、黏糊糊的一团氤氲,于是就有了“借我一双慧眼”的歌吟了。

比如有专家就完全颠覆了李清照在人们心中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

而把她说成是虽然长得漂亮又有才,但也有很多“劣行”,比如好赌、好酒、好色。

还有,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不是敬业而是因为怕老婆等等。

应该说,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

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建设校园文化,那么大众文化势必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校园文化的定位则是引领、规范、科学。

校园文化建设
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校园文化也可以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它能促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变革,对于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发学生智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树立和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误区与对策
现在有这么一种倾向,就是将学校的“校园艺术节”“体育运动会”、“朗读比赛”、“故事大赛”、“演讲赛”、“学科竞赛”等等活动等同于校园文化建设了,打个标语,什么“弘扬校园文化,落实素质教育”就好比是万金油了。

当然,上述活动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问题是我们以偏概全,就盯着这些活动,片面认为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要遵循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融合传统与创新,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

另外还要遵循发展性原则,因为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
性等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体现发展主题。

比如我们应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认识到环境也是一种教育力量,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说话,每一棵花、木都发挥育人的功能。

要着力提高校园环境育人的意识,建造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强调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一点在于,要能寻求突破口,走特色化路子,从而在共性之中体现鲜明的个性特色。

比如说京剧进校园,如果能坚持到底就是很好的探索。

再比如写字教学,现实情况如何呢?现在众多学生将字写得张牙舞爪、满纸狼藉、目不忍睹,根本达不到规范化的起码要求。

那为什么不能有效对学生进行写字训练呢?从主观上看,绝大多数学生、家长、教师普遍都不赞成把太多的时间用在练字上,他们认为,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其他各门考试科目上更加值得。

所以说,如果将写字教学扎实开展下去,也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我们从对汉字书写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因此,我们可以说,汉字的书写,其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现象,既包括了书法艺术所涉列的书家、书史、书学、碑帖,又融进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不同学科
的精髓。

一句话,汉字的书写本身有着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进行写字教育,就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写字、写好汉字,更重要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汉字书写背后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进而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它和识字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巩固识字的手段。

学生掌握学过的字,又能写得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不仅可以使他们在校期间能更好地完成各种作业,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

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可以受到美的感染,陶冶高尚情趣,培养审美观念和一丝不苟、爱好整洁等良好习惯,有益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外延
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即教育是综合的,光靠学校教育还远远不够,那就要构建立体的教育网络。

我们还要清楚,建设校园文化也是如此,如果所有活动在局限于校园之内,即便再丰富,手段再新颖,都是对学生的“圈养”,而不是真正意义的发展学生个性。

陶先生对于传统的旧学校和旧教材提出过这样尖锐的批评:“现在鸟笼式的学校,培养小孩子用的是干腌菜的教科书。

”因此,他呼吁“要解放孩子的空间”,因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

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内在之创造力”。

1、要向社会延伸
社会是个大课堂,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校外,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比如组织学生参观科学馆。

在科普专家的组织下,让学生经历观察、模型制作、查阅文献、测量、数据记录、结果分析、交流分享等科学研究的必要环节。

这对他们掌握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实,科技馆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整合是国际趋势。

例如美国每个州都有很多博物馆,常有老师带着学生来上课,有时还特约这里的科学家为学生讲解。

198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与国家研究理事会就共同启动了“科学家参与教育的对策”行动,倡导科学家们参与幼儿园和中、小学科学教育。

内容包括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科学知识,与教师合作,参与“系统科学教育改革”甚至还参与教材的编写。

2、要向自然延伸
今天中国的教育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学校不敢组织孩子参加野外活动,夏令营、冬令营、春游、秋游大为减少。

为什么?是因为怕出事,一出事就打官司,父母把学校告上法庭,学校输怕了。

越不组织,孩子越不能得到锻炼,越不组织,孩子越没有经验,越容易出问题。

因而我们要尽快解放教育,让我们的教育更适合孩子,我们不需要违背孩子天性的教育。

越是与大自然亲近,越容易感情丰富,思维敏捷;越是顽皮好动,越使生活乐趣无限;而感情丰富又顽皮好动的人,往往是热爱生活、富于创造的人。

柳斌先生说:“孩子固然是家庭的孩子,社会的孩子,但首先应该是自然的孩子,大地的孩子。

我们需要塑造孩子,但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天真,不能以一代人的刻板为代价。

因为被这种呆板所钝化的,恰恰是人类活跃的思维,被磨损的恰恰是灵感与悟性。


因此,创造条件让孩子走出校园,投入到大片然的怀抱,吹吹田野的风,踏踏原野的草,掬一捧泉水洗洗脸,摘一朵野花夹在书页中……都是对孩子极好的教育呢。

3、要向家庭延伸
没有家庭参与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家长出于功利和爱,往往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方法欠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庭教育问题的症结在于,成年人在与孩子的权利博弈中,以长者的权威对儿童权利的漠视和剥夺,这实际上是对孩子社会化过程的粗暴干预。

许多家长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老师的“助教”和孩子学习的“拐杖”上,在课余时间给孩子“加码”,蚕食着孩子们的健康,降低其生命质量。

还有许多现象,比如父母忙于工作忽视孩子,意外伤害频频发生;夫妻离异,推脱对孩子的抚养教育责任;农民进城务工亲子长期分离等,儿童面临的生存危机大多可以从父
母作为孩子监护人的失职中找到原因。

所以说,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联手,构筑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