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橄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橄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第一节病害
一、油橄榄肿瘤病
分布及危害我市栽植的油橄榄已有发现危害。国内引种油橄榄的各种植区都有发现。受害植株矮小,结实量下降,病枝易枯死,严重的整株死亡;此病在地中海沿岸甚为常见。除危害油橄榄外,还危害流苏属、白腊属、茉莉属、木犀属、连翘属等属中的多种植物。
症状危害植株的根部、根颈、主干、枝条、叶柄和果柄等部位。初为小瘤,一般直径1~3厘米,有时连成一片、或与枝干伤口等长,外呈乳头突起,浅灰褐色,后色泽加深,表面变粗糙,并凹陷开裂,内为海绵状。后分崩脱落,形成溃疡。以后又长出新瘤,瘤内大量细菌,遇水或空气潮湿,由孔道溢出或呈黏液状附在瘤外。
病原及发生发展规律一种极毛杆菌,鞭毛1~4根,革兰氏阴性反应,病原细菌在肿瘤内越冬。由雨水、昆虫或人为活动传播。经伤口或叶痕等侵入。刺激分生组织,形成肿瘤。病菌能多次重复侵染。发病多在嫁接口附近。潜育期长短取决于温、湿度。温度23℃,相对湿度84%时,人工接种后,两周即表现症状。自然情况下约20天。
防治措施
1、"剪除肿瘤是最简易方法。剪下的病枝集中烧毁。树上伤口用1000单位链霉素液或
0."1%升汞液消毒。
2、外地繁殖材料引进时,应严格执行检疫检查制度,严禁引入。
二、油橄榄孔雀斑病
分布及危害此病在地中海区域普遍发生,以春、秋为重。9月暴雨多时,发病较重。冬季暖和时,发病亦重。在干燥北非及美洲地区,此病不重。中国自引种后,云南中部首先发现病害。1974年重庆种植区也开始发现,湖南、江西
省部分种植区,亦均有发现,造成不同程度损害。我市60—70年代栽植的油橄榄区内已有发现危害。但近些年引种的栽植区内尚未发现。
症状受害部位主要为叶片,也能侵染果实及嫩枝,造成大量落叶及严重减产。病斑在叶片初为灰黑小点,逐渐扩大,边缘由浅褐变深褐色。病斑外围有一黄色晕环,形如孔雀羽斑,故名孔雀斑病。
病原及发生发展规律病原菌是环梗孢菌Seilocaea oleaginea (Cast.) Hugh. (Cyloconiumoleaginum CAST.)。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越冬。气温15℃以上及阴雨天气,病斑外形成霉层,成为侵染源。分生孢子气温或雨滴传播。潜育期一般为两周左右。孢子萌发最适温度18℃—20℃。温凉而多雨季节,有利病害发生发展。由于各地气温与雨量分布并不一致,因此也可出现一年内两个发病高峰期。
排水不良或土壤条件较差的林内,发病较重;谷地林木较山腰和坡顶为重;品种抗病性互不相同,“卡林”品种较“弗奥“为重。
防治措施
1、"防治应以检疫为主,出圃病苗不应外运;
2、清除落叶、落果,保持林内良好卫生情况;合理灌溉及施肥,适度修剪;
3、药剂以喷撒50%可湿性多菌灵或苯来特的1000倍液效果最好。
三、炭疽病
分布及危害这是油橄榄种植区内常见的一种病害。它是由炭疽菌一个集合种在许多针、阔叶树上引起的病害,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为常见。
国内四川、广西、陕西、湖北、云南、江苏等各引种区都有报道,并已造成一定损失。我市油橄榄栽植区内已有分布。
症状本病害主要危害果实、嫩芽、嫩叶及嫩梢,引起大量落果、落叶、枯梢,果实品质下降。
病斑初为褐色小点,圆形,后扩大,中心略凹陷,呈灰白色,周围有白色环圈。以后病斑中央出现许多黑色颗粒,呈轮纹排列,即病菌分生孢子盘。逢阴雨天气,涌现大量橘黄色分生孢子,籍雨水或昆虫传播。
病原及发生发展规律病原是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nm gloeosporioides Penz.
(=Gloeosporium olivae (Petri.) Foschi.)。国内前报道的疮痂菌(G .olivarum Alm.)现亦归属于此种。
病菌以菌丝体潜伏。春季气温回升,春雨来临,病斑上产生大量孢子,侵染叶、果、嫩梢各部,在水膜中萌发。菌丝生长适温为18—25℃。
引种品种中,“米扎”较抗病,“贝拉”和“弗奥”较易感病。
防治措施防治以清理园地最为重要。注意排水,适当修剪,通风透光。喷药以坐果初喷1%波尔多液或
0."2%代森锰或
0."2%代森锌等药剂,可收实效。
四、根结线虫病
分布及危害此病国外未见报道,估计缺乏深入研究。国内已知发生在广西、广东、福建、江西等省,造成一定程度危害。不但影响生长和产量,且加重青枯病发生。我市近些年引种的栽植区内尚未发现。症状植株小苗或大树嫩根上,形成大小不等虫瘿。树龄不同,受害程度各异。以5—10年生逐渐进入结果期的幼树,侧根多的,被害最烈。大部虫瘿是由根尖膨大变成的。虫瘿初期表面光滑,淡黄色,剖开可见许多易剥离细胞和白色透明雌虫。雌虫产卵后,虫瘿表面粗糙,有许多小孔,瘿内有空洞和黄褐色胶黏物。
病原及发生发展规律油橄榄根结线虫,属根结虫属4个种:
即爪根结线虫Meloidogynejavanica (Trenb) Chitwood.南方根结线虫
M.incognita (Koforid & White) Chitwood.花生根结线虫M.arenia (Neal) Chitwood.尖形根结线虫M.acrita (Chit-wood.)
E. P.& Taylor.根结属Meloidogyne线虫均为雌雄异性。雄虫线形,雌虫膨大成球形或洋梨形。
线虫在春季及秋季各侵染一次。成虫在虫瘿内越冬,于4月—5月产卵。孵出幼虫后钻进根尖,以口腔腺分泌的消化液刺激细胞,在刺吸点周围形成数个细胞后,就在其中栖息并取食。
进而刺激中柱细胞增生,形成虫瘿。从侵染至形成黄豆大小虫瘿约需60天。幼虫在虫瘿内发育成成虫,至7月—8月进行交配产卵或孤雌生殖,秋季孵化出的幼虫,再次侵染形成虫瘿。
抗病品种有“米扎”、“莱星”等。“弗奥”、“卡林”等易感病。
防治措施在林地内不应间种感病寄生作物,如花生、黄豆、绿豆、瓜类、红薯等。土壤杀虫一般用熏蒸剂如氯化苦,D—D混剂,二溴氯丙烷等。应在种植前20天左右处理,以防药害。
五、煤污病
分布及危害症状这是一种常发病,多见病。在叶片、嫩芽或枝条表面形成一层煤烟状黑色霉层,影响光合作用,阻塞气孔,造成一定损失。
霉层是病菌的菌丝和繁殖体。菌丝暗色,有隔,直径不等,互相交错形成薄膜覆盖寄主表面。镜检时,可见少数完整子实体。
病原及发生发展规律病原煤炱菌Capnodium eleaophilum Pril.的分生孢子器长颈烧瓶状,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有性期子囊座无孔口,内有多数子囊,各有8个子囊孢子。
煤炱菌的生长发育需要糖份。蜡蚧及木虱等危害,常引起煤污病发生。它们分泌的蜜露成为病菌营养来源。有时当温度急剧变化时,树木也会产生含糖分的分泌物,导致煤污病发生。
较高气温有利于病菌生长发育,较高的空气湿度如露水有利于病菌繁殖。因此阴坡或凹读较易发病。
防治措施适度修剪,加强通风透光。喷施石灰硫磺合剂,夏季用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