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武安古城楼简介
武安古城楼简介
武安古城楼位于河北省武安市的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七年(1469年),总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是一座古老的城堡保护墙,其中有三道门、四个守城楼。
这座城楼历来以其古朴大气著称,极具特色,是河北省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武安古城楼由三道城门、四个守城楼组成,其中东门的守城楼名为“龙凤楼”,西门的守城楼叫“天狗楼”,北门的守城楼名为“神龙楼”,南门的守城楼则为“珠楼”。
城楼呈正方形,外围有一圈宽约七米的城墙,城墙上都有射箭口,墙内有垒土,能够抵御外敌的进攻。
武安古城楼的墙体是砖石结构,墙壁厚度约3米,墙高8米,城门上有一个立着五角星的大楼,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有着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使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
进入城楼,可以看到里面曾经有过多次修缮,有一个大广场,四周依次排列着各种建筑,有宽大的马路可以通行,这里也是观光的热门景点之一。
武安古城楼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集中展示河北武安市的历史文化,可以看到的有武安古城的文物,
古城楼的石刻,当地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等等,给游客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另外,武安古城楼还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的中心,每年都会有活动举行,如春节花会、民族文化节等,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促进河北省文化交流,对于当地发展非常重要。
总之,武安古城楼是一座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古堡,更是一座蕴藏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宝库,值得每一位游客前来探索和发掘。
河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河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168处〕市名称时代位置台西遗址商藁城市中山古城遗址战国平山县常山郡故城汉元氏县井陉窑遗址隋—清井陉县天户陀罗尼经幢唐石家庄市毗卢寺明石家庄市开元寺唐—清正定县正定文庙大成殿五代正定县隆兴寺宋正定县天宁寺凌霄塔唐—宋正定县临济寺澄灵塔金正定县石广惠寺华塔金正定县家正定府文庙元正定县庄安济桥隋赵县永通桥唐赵县赵州陀罗尼经幢宋赵县柏林寺塔元赵县幽居寺塔唐灵寿县治平寺石塔唐赞皇县万寿寺塔林五代—清平山县福庆寺明—清井陉县井陉古驿道明—清井陉县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唐正定县大观圣作之碑宋赵县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1948—1949年平山县泥河湾遗址群旧石器时代阳原县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旧石器时代河北省阳原县山西省阳高县张代王城遗址春秋—汉蔚县家土城子遗址南北朝尚义县口九连城城址金—元沽源县小宏城遗址元沽源县元中都遗址元张北县下八里墓群辽张家口市梳妆楼元墓元沽源县南安寺塔辽蔚县释迦寺元—明蔚县暖泉华严寺明蔚县蔚州灵岩寺明蔚县西古堡明—清蔚县蔚州玉皇阁明蔚县真武庙明蔚县常平仓明蔚县昭化寺明怀安县时恩寺明—清张家口市洗马林玉皇阁明万全县宣化城明张家口市鸡鸣驿城明怀来县万全右卫城明万全县察哈尔都统署旧址1914—1928年张家口市会州城辽—明平泉县金界壕遗址金丰宁满族自治县金山岭长城明滦平县避暑山庄清承德市普宁寺清承德市承普乐寺清承德市普陀宗乘之庙清承德市德须弥福寿之庙清承德市殊像寺清承德市安远庙清承德市溥仁寺清承德市普佑寺清承德市承德城隍庙清承德市北戴河秦行宫遗址秦秦皇岛市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金卢龙县秦源影寺塔金昌黎县辽宁省绥中县皇万里长城—九门口明秦皇岛市抚宁县岛万里长城—山海关明秦皇岛市山海关八国联军营盘旧址清秦皇岛市北戴河近代建筑群清—民国秦皇岛市廊边关地道遗址宋永清县坊唐爪村遗址旧石器时代迁安市山西寨遗址新石器时代迁西县清东陵清遵化市天宫寺塔辽唐山市寿峰寺明—民国唐山市净觉寺清玉田县李大钊故居1889年乐亭县丰润中学校旧址1913—1925年唐山市潘家峪惨案遗址1941年唐山市唐山大地震遗址1976年唐山市南庄头遗址新石器时代徐水县北福地遗址新石器时代易县钓鱼台遗址新石器时代曲阳县南阳遗址战国容城县燕下都遗址战国易县涧磁村定窑遗址唐—元曲阳县刘伶醉烧锅遗址金—元徐水县中山靖王墓西汉满城县汉中山王墓汉定州市所药村壁画墓东汉望都县张柔墓元满城县怡贤亲王墓清涞水县清西陵清易县义慈惠石柱北齐定兴县保龙兴观道德经幢唐易县解村兴国寺塔唐博野县定定县开元寺塔宋定州市修德寺塔宋曲阳县静志寺塔基地宫宋定州市净众院塔基地宫宋定州市庆化寺花塔辽涞水县西岗塔辽涞水县涿州双塔辽涿州市圣塔院塔辽易县兴文塔辽涞源县阁院寺辽涞源县开善寺辽高碑店市北岳庙元曲阳县慈云阁元定兴县大道观玉皇殿明定州市大慈阁清保定市古莲花池金—清保定市直隶总督署清保定市药王庙明—清安国市伍仁桥明安国市永济桥明—清涿州市金门闸清涿州市定州贡院清定州市腰山王氏庄园清顺平县乌龙沟长城明涞源县万里长城—紫荆关明易县育德中学旧址1907—1937年保定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1912—1923年保定市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1917—1919年高阳县晏阳初旧居1926—1936年定州市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1938—1948年阜平县旧址冉庄地道战遗址1942年清苑县海丰镇遗址金黄骅市献县汉墓群汉献县沧纪晓岚墓地清沧县泊头清真寺明泊头市州单桥明献县沧州铁狮子后周沧县聚馆古贡枣园明—清黄骅市逯家庄壁画墓东汉安平县封氏墓群北魏—隋景县衡北齐高氏墓群北朝—隋景县水庆林寺塔宋故城县开福寺舍利塔宋景县宝云塔宋衡水市东先贤遗址商邢台市邢窑遗址隋—五代内丘县、临城县邢国墓地西周邢台市邢隆尧唐祖陵唐隆尧县普利寺塔宋临城县台邢台开元寺明邢台市扁鹊庙明—清内丘县宋璟碑唐沙河市义和拳议事厅旧址1898年威县邯磁山遗址新石器时代武安市郸石北口遗址新石器时代永年县赵邯郸故城战国邯郸市讲武城遗址战国—汉磁县邺城遗址曹魏—北齐临漳县磁州窑遗址北齐—元磁县大名府故城宋大名县赵王陵战国邯郸县、永年县磁县北朝墓群北朝磁县成汤庙山门金涉县弘济桥明永年县永年城明永年县纸坊玉皇阁明邯郸市娲皇宫及石刻北齐、明、清涉县响堂山石窟东魏、北齐、元邯郸市五礼记碑唐—宋大名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1940—1945年涉县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旧1946—1948年武安市址跨北京市天津市区京杭大运河隋—清河北省山东省域江苏省浙江省。
河北省第6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 归入公布的第二批古长城(战国—金) 和万里长 城 (明)
类型
地址
古建筑
石家庄市赵县西大里村
古建筑
石家庄市元氏县孟村
石窟寺及石刻
石家庄市裕华区尖岭村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 石家庄市桥西区
性建筑
古建筑
廊坊市固安县牛驼镇王龙 村
石窟寺及石刻
廊坊市安次区调河头乡朱
序号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名称
批次
隆福寺长明灯楼
三
前南庄陀罗尼经幢
三
南良舍造像碑
二
北丛井造像碑
二
祥符寺碑刻
五பைடு நூலகம்
牛鸾墓碑
二
文庙大殿
二
定慧寺后殿
民国 民国 民国 民国 1937 年 1941-1943 年 1943 年 1945-1948 年 1948 年 1957 年
邢台县
六、调整项目 序号 名称
1
禅林寺舍利塔
2
朗公和尚塔
3
尖岭石造像
4
正太路局路章碑
批次 三 三 五
五
时代 元 元 唐
清
5
王龙村陀罗尼经幢
二
辽
6
回龙亭碑
二
清
地址 街 9 号; 京张铁路———宣化府火车站:张家口市宣化区车站 西街 唐山市路南区新华东道 54 号 邢台市桥东区顺德路 303 号 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镇乏驴岭村
河北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十大河北历史文化名城(镇)
•邯 郸
•
邯郸地处河北省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 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 邯郸历史悠久,作为赵国国都曾长达158年之久,是河 北省最古老的城市,赵王城是全国保存最好的战国时期古 城。邯郸文化底蕴丰厚,是我国成语典故最多的城市,被 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胡服骑射”、“邯郸学步”、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毛遂自 荐”等,以言简意赅、富于哲理、寓于情趣、耐人寻味而 成为汉语言文化中的奇葩。该市精心规划城市水系,营造 碧水萦回的秀美水景;深入挖掘古赵文化,充分体现历史 文化气息。
•
• 井陉县天长镇
•
•
天长镇位于井陉县西部,素有“晋冀交通咽喉”之称, 河北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 镇”。 天长镇历史悠久,作为村落始于汉,唐代中期称天长镇, 唐末设天长军,成为著名的军城。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 年)移井陉县治于此,历经金、元、明、清、民国至新中 国成立初期延续800余年,一直为历代县治之所,1958年 才迁移到现在的微水镇。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处;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12处。
• 永年县广府镇
•
广府古城位于邯郸市永年县东南部的广府镇,区域交通 十分便捷,史载广府“北通燕涿,南达郑卫,东连齐鲁, 西接秦晋,史称漳河间一都会”。广府因其悠久的历史、 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源远流长的太极文化,而享有“古城、 水城、太极城”之美誉。 • 广府历史悠久,古称曲梁,自西汉起,历代为郡、府、 州、县治所。广府自古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既有战国名 士毛遂、三国著名谋士沮授,也有唐代宰相宋申锡等。清 代时,一代宗师杨露禅、武禹襄在广府创立杨式太极拳和 武式太极拳,更使古城威名远播海内外。古城内外历史文 物及遗存众多,有气势宏伟的古城、与赵州桥相媲美的千 年弘济桥、一代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故居,以及毛遂墓、 藏兵洞等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20余处。
河北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河北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修正)【颁布单位】河北省人大【颁布日期】 19931222【实施日期】 199312221993年12月22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12月22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河北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章名】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文物的保护和管理,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对人民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一切机关、部队、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国家文物的义务。
第三条省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为省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省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市、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为同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工作;不设立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
保护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是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的职责之一。
第四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文物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
纪念物、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革命文献资料、手稿、古旧图书资料以及代表性实物等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
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
文物等级鉴定由省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进行,其中一级文物报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认定。
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相应的机构或配备专职、兼职人员,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博物馆等文物事业单位,由同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可以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并聘请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组成文物管理委员会,协调处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宣化
宣化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在张家口市东南30公里处,为张家口市辖区,位于东经115°03′,北纬40°37′。
东偏南距首都北京170公里,南偏西距省会石家庄280公里,西距大同200公里。
总面积264.3平方公里。
居住着汉、回、满、蒙、朝鲜、壮、纳西、布依、白、彝、侗、土家、达斡尔等13个民族。
共29万人。
宣化历史悠久,形势险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众多文物古迹。
从先秦开始,这里是历代府、州、郡、道、县和省、市治所的首府。
1991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一、悠久历史宣化历史渊远流长,是我国开发较早地区之一,从宣化西南60公里处我国著名的泥河湾旧石器遗址和宣化城附近的刘家窑、王河湾、水泉、龙门、赵川、关子口、西望山、李大人庄、小白杨等仰韶、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证实这里在6000年前人类活动就已遍及宣化各地。
夏、商时期宣化先属冀洲后属幽州。
周武王灭纣后宣化属燕国领地。
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至221年)民族割据,宣化曾属东湖族占地。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
分天下为36郡,宣化属上谷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宣化属广宁郡。
随、唐时期先后置涿郡、武州。
五代时(公元907--960年)石敬割燕(北京)、云(大同)16州给辽国,其中包括武州。
辽改武州为归化州。
宣化为归化州治所。
金灭辽后,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归化州为宣化州。
翌年又改为宣德州。
元初改宣德州为顺宁府,宣化为顺宁府治所。
明初年沿长城设九镇。
宣化改为宣府镇,辖左、右、前三卫。
为万全都司镇守总兵元帅驻地。
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改置宣化府。
辖一厅三洲七县。
宣化为府城治所,始定今名。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直隶省口北观察使(俗称道)。
辖3厅10县。
宣化为口北道治所。
1937年8月日本侵占后,成立伪察南自治政府。
1943年又将察南自治政府改为宣化省。
辖11县,省会定于宣化。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及相关方案评审会议纪要的通知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及相关方案评审会议纪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3.11.21•【字号】冀建村[2013]57号•【施行日期】2013.11.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及相关方案评审会议纪要的通知(冀建村〔2013〕57号)石家庄、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邢台、邯郸及定州市城乡规划局:现将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历史建筑修缮方案、基础设施改造方案和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专家评审会会议纪要印发你们,请按有关要求,抓紧修改完善相关规划和方案。
修改完善后的规划和方案,由各市城乡规划局审核后,12月10日前,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复核。
附件: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及相关方案评审会议纪要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3年11月21日附件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及相关方案评审会议纪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文物局等部门组织对省政府公布的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以及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历史建筑修缮方案、基础设施改造方案、环境综合整治方案进行了专家评审,现将专家评审意见纪要如下:一、总体意见(一)关于第一批、第二批30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规划及方案成果资料整合。
原则上,各历史文化名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保护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历史建筑修缮方案合并为一本成果,统一命名为“XX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保护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历史建筑修缮方案”,基础设施改造方案和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编制为一本成果,统一命名为“XX镇历史文化名镇基础设施改造及环境综合整治设计方案”;各历史文化名村核心保护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历史建筑修缮方案、基础设施改造方案和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编制为一本成果,统一命名为“XX村历史文化名村核心保护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历史建筑修缮方案、基础设施改造及环境综合整治设计方案”。
河北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1997年修正)
河北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1997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7.12.22•【字号】•【施行日期】1993.12.22•【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河北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1993年12月22日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97年12月22日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修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文物的保护和管理,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对人民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一切机关、部队、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国家文物的义务。
第三条省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为省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省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市、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为同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工作;不设立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
保护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是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的职责之一。
第四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物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文物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
纪念物、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革命文献资料、手稿、古旧图书资料以及代表性实物等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
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
文物等级鉴定由省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进行,其中一级文物报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认定。
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相应的机构或配备专职、兼职人员,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博物馆等文物事业单位,由同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可以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并聘请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组成文物管理委员会,协调处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北蔚县---代王城镇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北蔚县---代王城镇离开西合营,走上G112,在一个三岔口,拐向G342 下广线(下花园至广泉),我们的第二站是代王城镇。
代王城镇位于河北省张家口蔚县城东中部,壶流河南岸,距县城东偏北15公里,位于蔚县城、西合营之间。
代王城镇是蔚县十一个镇中最古老的集镇之一,历史非常悠久,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诸族杂处,迁徙无常,数分数合,但古代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夏、商之间,我国的人类社会就构筑了国家的感念。
夏商之后的西周,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一支——代戎,在以现今蔚县为轴心的一块土地上建立起了奴隶制国家——代国,代王城便是其国都王城。
代国乃商汤所封,早于战国七雄立国。
秦统一后沿用为代郡郡治,两汉时亦为郡治。
春秋末期,韩、赵、魏“三家分晋”,赵襄子,为扩大势力,杀死其姐夫代王;前228年秦王政破赵国,秦亡后,项羽徒封赵歇为代王;汉代高祖立其兄为代王,均驻此。
汉武帝时代国废。
从此,代王城亦丧失了一国之都城的地位。
但是自赵襄子灭代,至“五胡十六国”,代地历经秦、两汉、三国魏晋数代,近800多年,除东汉治高柳(今山西省阳高县)外,代王城始终是治所。
代王城镇内有古代王城城址,其城垣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代墓群和三面观戏楼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0处,分别为:大堡、东堡、西堡、小堡城、地藏寺、财神庙、观音庙、郝杰故居、龙王届、刘家药铺。
此外还有未定级的有重要价值的历史遗存六十余处。
没有找到许多的城门,有位残疾人手脚比划着给我们指路,我们也只看了戏台、地藏庙和财神庙,没有太多往前走。
走在代王城里,不得不由衷的说,很失望也很失落。
破旧的房屋,路上的垃圾,新的房子突兀的矗立在老屋之中,总是那些刺眼的不协调。
汽车在小巷中左右拐,迎面总是能有一幢几百年的房子,或者有一堵即将损毁的黄泥墙,在高土墙上的老屋前门锁着,后墙就已经风化破落,露出了支撑房屋的脊梁。
邢台历史文化名城与古代建筑遗址
邢台历史文化名城与古代建筑遗址邢台是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古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古代建筑遗址。
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和建筑遗址不仅见证了邢台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您介绍邢台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古代建筑遗址。
一、历史文化名城1. 桃城遗址:桃城遗址是邢台的核心遗址,始建于西汉时期,有2000多年的历史。
这里曾是邢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
如今,桃城遗址已成为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历史的魅力。
2. 邢台古城墙:邢台古城墙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之一。
这座城墙始建于明代,长约12公里,拥有城门11座。
登上城墙可以俯瞰整个邢台市区,欣赏到独特的历史建筑风貌,感受到岁月的沧桑与变迁。
3. 邢台博物馆:邢台博物馆是一座专门展示邢台历史文化的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大量的文物和历史资料。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邢台的历史沿革、传统文化和重要事件,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二、古代建筑遗址1.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邢台市东南部的云冈山脚下,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石窟之一。
石窟内有丰富的佛教雕塑和壁画,展示了北方石窟艺术的独特风貌。
云冈石窟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吸引着众多的艺术爱好者和文化观光者。
2. 赵州桥:赵州桥是中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石拱桥之一,位于邢台市赵县。
这座桥建于公元605年,是古代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之一,也被誉为“中国石拱桥之冠”。
赵州桥的独特结构和精美雕刻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3. 平遥古城:虽然平遥古城不在邢台市内,但距离邢台不远,也是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古代建筑遗址。
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都之一,有2500多年的历史。
这里的古建筑以明清时期的民居、庙宇和城墙最为著名,保留了古代城市布局和建筑风貌,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邢台历史文化名城与古代建筑遗址丰富多样,每一个地方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正定古城的介绍
正定古城的介绍1. 概述正定古城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
作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
2. 历史沿革2.1 建城背景正定古城的建城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这里是少数民族活动的地方,后来成为秦朝的属地,随后又先后属于汉、魏、晋、北魏等朝代。
直到唐朝时期,正定逐渐兴盛起来,并成为当时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2 历史变迁在历史的长河中,正定古城曾多次经历扩建和毁损的过程。
尤其在北魏时期,这里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兵变,使得古城的建筑遭到了严重破坏。
然而,随着朝代的更迭,正定古城也不断修复和重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历史遗迹。
3. 建筑与景点正定古城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景点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提的建筑和景点:3.1 平阳公主庙平阳公主庙是正定古城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
庙内供奉着唐代公主,是人们祈求平安和幸福的圣地。
3.2 安远桥安远桥是正定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物,也是中国古代石拱桥的代表之一。
桥身上有许多石刻和浮雕,记录了当时的历史和文化。
3.3 古城墙古城墙是正定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辽代,经过多次扩建和修缮,如今仍然保存完好。
古城墙周围建有护城河和角楼等防御设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建筑价值。
3.4 孔庙孔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孔子的场所,正定古城的孔庙规模宏大,建筑古朴典雅。
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碑刻,是研究孔子和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
3.5 驿站文化街区驿站文化街区是正定古城的传统商业街区,这里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也有各种特色商店和小吃摊。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古老的建筑风格,品尝正定的特色美食。
4. 文化底蕴4.1 儒家文化正定古城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多次举办了儒家经典的讲学和研讨活动,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儒家学者。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特色分析——以石家庄为例
价值品位 。河北都堪称是全国的旅 游资源大省 。有着丰富的滨海旅 游资源, 本文举例论述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 的特点、河北省旅游资源概 况及特点。
关键词:旅游 开发 ;历史文化 名城 ;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红色旅游
历史 文化名城是我 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 因其拥 有众 多的风 景名胜 、丰富 的文物古 迹、 独特 的城市风貌 , 从而为旅游业的发展 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 , 历史文化名城 旅游业发展迅速 , 但在开发现状上还存在一 定 问题 ,为此 ,可施行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可
综合 论坛
2 0 1 3年 4期 ( 上)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以石 家庄 为例
潘 莹 1赵 晓冬 2 赵 晓峰 3
( 1 ,3河北 工业大学 3 0 0 4 0 1 2河北省张家口市 交通局 0 7 5 0 0 0)
摘 要:河北省地 处环京津、环渤海的特殊地理位置, 是全国惟一兼有 高原、 山地、丘陵、平原 、湖泊和海滨的省份 ,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
一
赫。 市 区的毗卢 寺是 全 国重 点文 壁画的内容包涵佛 、道、儒三教人物故 事 经画 1 2 2组共 5 0 0多身 ,线条流畅、色彩 艳丽、服饰精美 , 是我 国古代 壁画艺术 的瑰
宝。
中。
丰富的旅游 资源 , 形成 了该省发展旅游业 的 巨大潜力 ,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基础条件 。 3 .总体经济环境 优势。随着环渤海地 区的崛起 , 河北省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 列全 国第六 。 经济运行情况 良好 , 伴随着天 津滨海新区的开放 开发, 河北 省作为环京津 的首要之地 ,经济发展必将驶入快车道 ,将 为旅游业 的发展奠定坚实 的经济基础。 二 、石家庄市旅游资源概述 石 家庄市位于燕赵大地中南部 , 西依巍 巍太行 , 东结华北平原 , 是河北西进 山西必 经之路。石家庄市至今虽然不过百年历史 , 但它所辖县 ( 市) 区却历史悠久。早在 6 O O O 多年前 , 我们 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 , 从 事各种生产活动 , 创造灿烂的古代文化 。境 内有新石器时期的 白佛口遗址 、由母系氏族
河北衡水市文化遗产浅析
河北衡水市文化遗产浅析河北省的衡水市位于京津冀地区的中心位置,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历史文化悠久,遗存丰富。
本文将从历史、艺术、建筑等多个角度对衡水市的文化遗产进行探析。
一、历史文化遗产衡水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可追溯至商代时期,当时的衡水就已是商业和交通的重要枢纽,因而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如夏陵墓等。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衡水是赵国的都城,其宫殿、城池等建筑遗址遗存至今并得到保护和展示。
同时,汉代和唐代时期的碑刻、塔庙、书院等文化遗产也在衡水大量保留下来,向后代传达了历史与文化的精髓。
二、艺术文化遗产衡水市的艺术遗产主要包括紫砂壶、景泰蓝、景德镇瓷器等。
其中,紫砂壶是衡水市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之一,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传承了当地工匠精湛的手艺。
而景泰蓝则是衡水市的红色文化之一,可以在市内多处博物馆和纪念馆中观看到。
此外,衡水市的传统乐器、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在当地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衡水鼓、草编等传统工艺品也随处可见。
三、建筑文化遗产衡水市的建筑文化遗产以古代建筑为主。
衡水的古建筑群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位于安平县的古城墙和大中桥。
衡水古城有2600多年的历史,曾是燕国和赵国的边疆重地,现已发掘的城楼、城池等建筑让人叹为观止。
而位于衡水市区的大中桥,则是古代木结构抽水式运河渠道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世界木结构工程奇迹”。
除此之外,衡水市还有许多古村落、庙宇、民居等建筑遗存,值得更加深入的发掘和保护。
总之,衡水市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反映了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历史传承和多元文化的交融。
目前,衡水市在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相信衡水市的文化遗产会更加美好地延续下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解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解读一、效力等级和与相关文物法规的关系(一)效力等级:属于国务院制定并公布的行政法规,在效力等级上低于法律而高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二)与相关文物法规的关系1、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在效力等级上低于文物保护法,所以该条例中有关文物保护的规定,如果与文物法相抵触,则应当适用文物保护法,不适用该条例的规定。
2、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二者效力等级相同,均由国务院制定和公布,如果发生抵触,适用哪一部条例最终由国务院载决。
3、河北省实施文物保护法办法:办法的效力等级低于该条例,如果办法与条例的规定抵触,则适用该条例的规定。
(三)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河北省实施文物保护法办法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相关规定1、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并报国务院备案。
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专门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2、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七条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核定公布。
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规划,应当符合文物保护的要求。
3、河北省实施文物保护法办法第十四条依法核定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规划应当符合文物保护的要求。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22.06.30•【字号】冀建村建函〔2022〕113号•【施行日期】2022.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关于做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各市(含定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设局):为加强我省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完善我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体系,现就做好我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通知如下:一、科学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符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注重保持和延续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应当由具有甲级资质的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承担,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应当由具有乙级以上资质的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承担。
保护规划要确定保护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界线,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控制措施,提出保护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和环境要素的分类保护整治要求和利用措施。
二、按期完成保护规划编制及修编工作。
根据《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规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所在地城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自批准公布之日起一年内组织编制完成相应的保护规划,并报送省人民政府审批。
今年新公布的第五批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所在地要落实有关要求,抓紧组织开展保护规划编制,并督促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按规定程序及时报批。
前期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期限已到期的,所在地要同步启动修编工作。
保护规划编制及修编工作应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联合工作机制,保护规划期限应与同级国土空间规划一致。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承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冀政字〔2015〕66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承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正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承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冀政字〔2015〕66号承德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承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的请示》(承市政〔2014〕76号)收悉。
经研究,同意《承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5-2030年)》。
现批复如下:一、明确保护范围。
历史城区范围为:北至狮子沟北侧山体山脊,东至磬锤峰山脊、罗汉山西麓及鳄鱼山山脊,西至二道沟公园、佟山公园及石洞子沟公园东侧,南至石油南路、武烈河中心线及承德火车站南界,总面积约39.3平方公里。
划定二道牌楼和滦河老街两处历史文化街区,二道牌楼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13.14公顷,核心保护范围8.66公顷;滦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67.4公顷,核心保护范围23.2公顷。
二、实施保护规划。
延续山体、水系自然形态,重点保护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空间格局、视线通廊和整体风貌,严格保护二道牌楼、滦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尺度和历史风貌。
加强对建筑高度、体量、样式和色彩的规划引导和控制。
加大对名镇名村、历史街巷、传统村落、古树名木、历史建筑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力度。
积极传承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强名城保护管理法制建设,严格依法实施管理。
三、推进保护工程。
完善保护规划体系,抓紧制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及其他历史地段保护性详细规划,加快推进历史建筑修缮、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改造等保护工程。
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加强历史城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综合防灾体系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意见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6.01•【字号】冀政[2006]41号•【施行日期】2006.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意见(冀政〔2006〕41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在对文化遗产资源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建立完备的文化遗产资源档案和数据库;重要文物保护单位险情基本排除,抢救一批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建设不断得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文化遗产保护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到2015年,初步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以政府保护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体制基本形成,保护文化遗产成为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文化遗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二、加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一)加强文物资源调查研究。
2006年抓好文物资源普查试点,三年内完成调查、登记工作,建立完整的文物资源档案和数据库。
推进文物普查成果转化,根据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公布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
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所在地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建立档案。
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保护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的完整性。
(二)制定科学的文物保护规划。
根据文物资源状况,结合各地实际,制定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将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并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改造、旅游发展等规划相衔接。
河北省文化遗产汇总
河北省文化遗产汇总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
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
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它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
河北的四大文化遗产金山岭长城是长城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之一,位于河北省滦平县与北京市密云县交界处。
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为大将徐达主持修建。
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蓟镇总兵官戚继光、蓟辽总督谭纶在徐达所建长城的基础上续建、改建。
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区、一级旅游景点,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承德避暑山庄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
始建于一七零三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八十九年建成。
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热河行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零零七年五月八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清东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共建有皇陵五座—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东(慈安)、西(慈禧)太后等后陵四座、妃园五座、公主陵一座,计埋葬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规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以下简称省级专项资金)由省级预算安排,省财政厅会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管理,用于支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项目的补助。
省财政厅主要负责专项资金的管理,包括年度预算安排、下达项目资金预算、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要负责项目的管理,包括项目实施管理、监督检查、评估验收。
省财政厅会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项目申报、审核项目申报材料、组织专家评审、提出资金分配方案、开展项目资金绩效评价。
第三条省级专项资金的申请和使用要遵循公开透明、公正合理、重点支持、统筹兼顾的原则。
第二章补助范围和标准
第四条省级专项资金补助范围:市(县)人民政府确
定并公布的历史建筑修缮,历史文化名城中涵盖的历史文化街区、省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整治以及基础设施改造。
历史建筑修缮、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整治及基础设施改造任务按《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办字〔2012〕24号)执行。
第五条省级专项资金补助标准:
(一)历史建筑按实际修缮的建筑面积计算,根据评估验收结果,按每平方米1000元至3000元给予补助。
(二)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整治以及基础设施改造,针对主要历史街巷两侧30米范围,根据评估验收结果,按每个街区100万元至120万元给予补助,小于1公顷的不予补助。
第三章项目的申报
第六条省级专项资金实行申报制,按照项目类型、工程量、工程进度、地方配套能力、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补助额度和项目。
第七条申请省级专项资金补助的项目实行属地化管理。
符合条件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地历史文化名城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含省直管县)提出申请,报经设区市历史文化名城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组织审核,联合行文
(含具体项目资料)上报省财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直管县项目材料报设区市财政、历史文化名城主管部门的同时,分别报省财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各一份。
第八条申报省级专项资金补助的项目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一)项目的设计方案(或项目实施方案)、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文件;
(二)项目的工程预算(或支出预算);
(三)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及落实情况。
所附材料除设计图纸外,均按A4纸张尺寸制作,有封面和目录,装订成册。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九条省级专项资金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项目进度,及时、足额将资金拨付给相关部门和单位。
第十条申报省级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要自觉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督导检查。
项目由当地历史文化名城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第十一条各级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省级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省级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对弄虚作假、冒领奖励或截留、挪用、滞留专项资金的,一经查实,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第427
号)进行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自2013年6月10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3年12月31日。
附件: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表市(县)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