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生产中的废水处理

合集下载

酱油生产污水处理运行原理

酱油生产污水处理运行原理

酱油生产污水处理运行原理在酱油的制曲、发酵、回淋等流程中会产生酱油废水,包括生产基地和设备的清洗废水、原料浸泡的废水、发酵罐池的冲洗废水和包装容器的清洗消毒废水等。

来自于制曲、发酵、淋油等工序的废水,约占90%。

酱油废水的主要成分包括粮食残留物、发酵过程产物、酱油色素、大量的盐分、各种微生物及微生物的分泌物和代谢产物等。

由于上述物质的存在,导致了酱油废水中CODcr值、钠含量、色度较高的问题。

根据此类废水采用专业的酱油生产废水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酱油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之一,在满足人们饮食需要的同时,其生产过程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研究表明,生产1t酱油需要消耗7~10t的水,将带来约6~9t的废水。

废水中的主要成分包括粮食残留物、发酵过程产物、微量洗涤剂、消毒剂、大量的盐分、各种微生物及微生物的分泌物和代谢产物,呈现较高的BOD、COD和色度。

天然酿造的酱油多以大豆、面粉、麸皮等粮食为原料,废水的BOD/COD大于0.5,易于生物降解。

但色度构成物质其复杂,生成酱油天然色素的酶褐变、非酶褐变反应的各种产物、中间产物以及人工着色剂焦糖色都会随着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的清洗水排出。

它们都具有由2个或2个以上生色基共轭生成的生色集团,使有机物分子在可见光区域具有吸收峰,从而使废水具有色度。

1、生物法酱油废水的BOD/COD大于0.5,可生化性好,适宜用生物法处理,但是生物法去除酱油废水色度也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是,构成酱油废水色度的物质成分及其生成色度的反应途径都十分复杂,色度构成物质及其它成分降解的中间产物会在好氧条件下,通过各种褐变反应途径导致色度的增加,因此在生化反应中伴随着COD的降低,色度却逐渐升高。

其二是,随着有机物的进一步降低,各种色度构成物质减少,COD 和色度开始同步下降,但由于残留的色度物质的抗生化性较强,不易降解,剩余COD和色度都不能通过好氧氧化而达到一排放标准。

2、物化法物化法主要有气浮法、活性炭吸附法和混凝沉淀法。

酱油废水进行水解酸化预处理

酱油废水进行水解酸化预处理

酱油废水进行水解酸化预处理水处理技术:水解酸化主要用于有机物浓度较高、SS较高的,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工艺。

如果后级接入UASB工艺,可以大大提高UASB的容积负荷,提高去除效率。

水中有机物为复杂结构时,水解酸化菌利用H2O电离的H+和-OH将有机物分子中的C-C打开,一端加入H+,一端加入-OH,可以将长链水解为短链、支链成直链、环状结构成直链或支链,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

水中SS高时,水解菌通过胞外粘膜将其捕捉,用外酶水解成分子断片再进入胞内代谢,不完全的代谢可以使SS成为溶解性有机物,出水就变的清澈了。

这其间水解菌是利用了水解断键的有机物中共价键能量完成了生命的活动形式。

但是COD在表象上是不一定有变化的,这要根据你在设计时选择的参数和污水中有机物的性质共同确定的,长期的运行控制可以让菌种产生诱导酶定向处理有机物,这也就是调试阶段工艺控制好以后,处理效果会逐步提高的原因之一。

水解工艺并不是简单的,设计时要考虑污水中有机物的性质,确定水解的工艺设计,水解停留时间、搅拌方式、循环方式、污泥回流方式、设计负荷、出水酸化度、污泥消解能力、后级配套工艺(UASB或接触氧化)。

有人提到水解后COD不降反升,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复杂有机物在COD检测中不能显示出来,但是水解后就可能显示COD;另一种可能是调试时,运行参数控制不准确,造成水解菌胶团上升随出水流失;再一可能是没有考虑有机物的生物毒性浓度和系统的生物忍耐性,造成菌种中毒流失,流失的菌胶团在出水检测中显示COD增高,这就要求调试时加强生物相的观察和记录对比。

田凯勋对酱油进行水解酸化预处理,明显提高了酱油可生化性。

发现当pH=7.0、HRT=4h时,酱油的BODs/COD值从0.34提高到0.52,COD去除率可达15.4%。

经水解酸化预处理后,同浓度的酱油废水好氧处理效果明显变好,达到COD去除60%时所需的停留时间可缩短6h。

梁卫东等在牡丹江市调味厂,在曝气池前设置水解酸化池(采用升流厌氧滤池),酱油废水经水解酸化后BOD5/COD值从进水的小于0.3提高到0.4~0.6,BOD5和COD去除率均达到40%以上。

最新整理酱油生产中的废水处理.docx

最新整理酱油生产中的废水处理.docx

最新整理酱油生产中的废水处理酱油制造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酱油生产排放量大增,使酱油在作为人们日常中的调味品、满足人们饮食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有研究表明,每生产1t酱油需要消耗7m3~10m3的新鲜水,即生产1t酱油会产生约6m3~9m3的酱油。

酱油浓度高、负荷变化大、色度大,属于难处理有机废水。

酱油废水主要来自制曲、发酵、回淋和包装等工段过程,包括生产场地和设备清洗废水、原料浸泡废水、产品废溢流、发酵罐池冲洗废水和包装容器的清洗消毒废水,以及部分职工、办公废水。

来自于制曲、发酵、淋油等工序的废水,约占90%。

一般年产万吨酱油厂的日均废水排放量在100m3~300m3左右,采用传统工艺废水排放量更高。

我国每年酱油生产产生的废水接近5000万rn3。

酱油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排人水体,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1酱油废水的处理技术 1. 1废水的主要成分酱油废水的主要成分包括粮食残留物、发酵过程产物、酱油色素、微量洗涤剂、消毒剂、大量的盐分、各种微生物及微生物的分泌物和代谢产物。

废水具有较高的BOD,COD,SS和色度,废水BOD5/COD大于0。

5,易于生物降解。

酱油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指标如表l所示。

1.2酱油废水处理的难点(1)色度高。

酱油色素是酱油废水中最难去除的部分,酱油色素主要两部分组成:一是酱油发酵过程中于糖氨反应(美拉德反应)形成的黑色;其次是于产品调配时人工加人的焦糖色素。

上述两类物质均是结构极其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到目前为止,尚未明了其分子结构。

其含有的生色基团以下2个或2个以上共轭生色基构成:这些共轭生色基使有机物分子在可见光区产生吸收峰,使废水具有了色度。

经验表明,活性炭吸附、微电解等方法对这类废水色度的去除并不理想,且在充氧吹脱过程中色度有加深的趋势。

废水中色素物质的去除是酱油废水处理中的难点,目前为止,鲜有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的报道。

(2)冲击负荷变化大。

酱油工业废水处理设备

酱油工业废水处理设备

一、食品废水按生产过程主要分为:原料清洗水,生产工段废水,成品阶段生产废水二、食品废水特征主要有:水量不均,有机物浓度高,N、P含量高,生物降解性好三、酱油类生产工艺流程:成品酱油→调味→包装→成品四、酱油产生过程产生的污染物:成分主要为粮食残留物如碎豆屑、麸皮、面粉、糖分、酱油、发酵残渣、各种微生物及微生物分泌的酶和代谢产物、酱油色素、微量洗涤剂、消毒剂和少量盐分等,色度较高,酱油色素是当中较难除去的污染物。

同时污染物成分不稳定,特别是现在特别产业较多,酱油种类繁多,更导致废水成分的复杂化。

五、一种处理方法SBR法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其处理机理与活性污泥法相同。

SBR活性污泥法是在单一的反应器内,按时间顺序进行进水、反应(曝气)、沉淀、出水、待机(闲置)等基本操作,从污水的流入开始到待机时间结束为一个周期操作,这种周期周而复始,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

不需要初沉池、二沉池和清水池,占地面积省,节省投资。

反应过程基质浓度梯度大,反应推动力大,处理效率高。

耐有机负荷冲击能力强,运行方式灵活,静止沉淀,出水水质好。

反应池设备间歇运行,有利于设备的保养。

反应池有一定的水量调节功能,可以承受高峰流量。

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

没有污泥膨胀的问题。

SBR工艺对自动化控制要求很高。

由于撇水深度通常为曝气池的一半左右,出水的水位必须按最低撇水水位设计,总的提升高度高于其它工艺,水力能耗略有增加。

进水COD和色度分别小于1400mg/L和1000倍时,SBR池出水COD 和色度均100mg/L和50倍以下。

出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且处理效果较稳定。

当废水COD值在2000~4000mg/L时,经SBR生化处理后的出水达国家二级标准。

酱油生产中的废水处理酱油生产中的废水处理

酱油生产中的废水处理酱油生产中的废水处理

酱油生产中的废水处理酱油生产中的废水处理酱油制造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酱油生产排放量大增,使酱油在作为人们日常中的调味品、满足人们饮食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有研究表明,每生产1t酱油需要消耗7m3~10m3的新鲜水,即生产1t酱油会产生约6m3~9m3的酱油。

酱油浓度高、负荷变化大、色度大,属于难处理有机废水。

酱油废水主要来自制曲、发酵、回淋和包装等工段过程,包括生产场地和设备清洗废水、原料浸泡废水、产品废溢流、发酵罐池冲洗废水和包装容器的清洗消毒废水,以及部分职工、办公废水。

来自于制曲、发酵、淋油等工序的废水,约占90%。

一般年产万吨酱油厂的日均废水排放量在100m3~300m3左右,采用传统工艺废水排放量更高。

我国每年酱油生产产生的废水接近5000万rn3。

酱油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排人水体,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1酱油废水的处理技术1. 1废水的主要成分酱油废水的主要成分包括粮食残留物、发酵过程产物、酱油色素、微量洗涤剂、消毒剂、大量的盐分、各种微生物及微生物的分泌物和代谢产物。

废水具有较高的BOD,COD,SS和色度,废水BOD5/COD大于0。

5,易于生物降解。

酱油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指标如表l所示。

1.2酱油废水处理的难点(1)色度高。

酱油色素是酱油废水中最难去除的部分,酱油色素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酱油发酵过程中由于糖氨反应(美拉德反应)形成的黑色;其次是由于产品调配时人工加人的焦糖色素。

上述两类物质均是结构极其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到目前为止,尚未明了其分子结构。

其含有的生色基团由以下2个或2个以上共轭生色基构成:这些共轭生色基使有机物分子在可见光区产生吸收峰,使废水具有了色度。

经验表明,活性炭吸附、微电解等方法对这类废水色度的去除并不理想,且在充氧吹脱过程中色度有加深的趋势。

废水中色素物质的去除是酱油废水处理中的难点,目前为止,鲜有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的报道。

(2)冲击负荷变化大。

酱油酿造废水的处理回用

酱油酿造废水的处理回用

酱油酿造废水的处理回用水处理技术:利用酱油酿造生产微生物絮凝剂与传统的絮凝剂铝盐和铁盐相比,微生物絮凝剂不仅具有絮凝剂的特性,而且可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因此近年来受到国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由于其培养基的成本过高,限制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大规模生产。

含高浓度有机物酱油酿造作为廉价培养基,既可以完全利用中丰富的营养物作为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碳源,又可以降低水中的污染物,特别是COD的含量,达到双重功效。

刘晖等以青霉菌HHE-P7为研究对象,研究筛选了多种工业废水,发现酱油废水中,因其COD含量高,碳源丰富,可作微生物絮凝剂MBF7的廉价培养基。

培养基的配方为COD20000mg/L左右,K2HPO4为110g/L。

王曙光等的试验也发现: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sp.)LG5-1能够利用酱油酿造废水作为替代培养基生产微生物絮凝剂。

并得出以酱油酿造废水为培养基生产微生物絮凝剂GIL-1的最佳条件:100ml酱油酿造废水中加入2ml乙醇(75%)作为补充碳源,不需添加氮源,调节pH值至810左右,培养时间约为48h。

获得的絮凝剂GIL-1具有较高的絮凝率和较好的稳定性能,低温储存200d,絮凝率仍可达7613%。

从酱油洗涤滤布水中氨基酸日本酱油酿造工业采用反渗透膜或荷电膜从清洗压榨酱油滤布的废水中可得到含氨基酸的浓缩液。

反渗透膜采用NTR-1597-Pl8A,膜面积12.8m2,操作压力40kg/cm2,可得到浓缩2~6倍的氨基酸,可作酵母培养基。

还可在膜外表面及细孔表面导入具四级或三级氨基交联构造的各种荷电膜,可选择分离清洗酱油滤布液中的氨基酸。

酱油渣的综合利用我国酱油渣产量很大,由于其富含家畜及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经发酵后可制成微生物培养基、蛋白饲料,或直接作为饲料用于猪、鱼类的养殖。

此外,酱油渣也可应用于制曲等工艺。

但我国目前对酱油渣的开发利用还进行得不多。

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环保意识的加强,从酱油渣中提取油脂、膳食纤维、磷脂、黄酮等将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酱油生产酿造废水处理的改造工程例析

酱油生产酿造废水处理的改造工程例析

酱油生产酿造废水处理的改造工程例析酱油是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品,在满足人们饮食需要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废水。

酱油生产废水主要来自于制曲、发酵、淋油等工序,主要成分为粮食残留物、各种微生物、微生物分泌的酶和代谢产物,以及微量洗涤剂、消毒剂、大量的盐份等。

废水呈现较高的COD、BOD、SS和色度、含盐量高,属于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酱油生产厂家通常还会生产相关的调味品如醋类、调味酱类、豆豉等副食品,使酱油废水的成分更加复杂。

酱油酿造加工是一个高耗水的过程,酱油废水本身的浓度高、难处理的特征所引起的环境污染也日益受到重视。

企业首先应采取措施有效减少用水量和废水的产生,减少废水排放和废水的污染程度。

对于末端的污染治理技术近年来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付之工程实践,本文就笔者所参与的某酱油生产企业的废水处理改造项目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1、工程概况1.1 原水水量、水质和排放指标本项目设计改造的废水处理站规模为600m3·d-1,预处理按8小时运行设计,单位处理量为75m3·h-1;生化系统每天运行24小时,单位处理量为25m3·h-1。

设计进水和出水的的指标见表1。

酱油酿造废水是典型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且含有一定量的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具体的特点如下:1、盐份较高。

食盐是酱油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酱油废水中的酱油罐冲洗水、滤布冲洗水等是高盐废水。

虽然与其他工序的废水调匀后可降低含盐量,但废水中的盐含量还是处理较高的水平。

笔者采用仪器进行监测后,平均的电导率和TDS为7112μs·cm-1,3500mg·h-1,从原料生产的工艺分析,盐份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虽然生化处理对于氯化钠的容许浓度为4000mg/L,本废水虽未达到临界浓度限制,但高盐份的废水对废水的生化处理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影响生化的效果。

2、固体悬浮物浓度高。

固体悬浮物主要为废水中含有粮食的残留物,颗粒状的豆类经过发酵后产生粘稠状的豆浆和大纤维颗粒,普通的格栅很难对其起到过滤的作用。

食品工厂污水处理工艺

食品工厂污水处理工艺

要由两局部组成:一酱油发酵过程中由于糖氨反响(美拉德
反响)形成的黑色;其次由于产品调配时人工参加的焦糖色 素。上述两类物质均是构造极其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1. 食品厂废水简介 由于污泥的体积庞大,性质不稳定,极易腐化,不利于运输和处置,对环境会造成直接或潜在的威胁。
盐度对物化处理工艺的影响很小,但对所接触金属设备有腐蚀作用,将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酱油色素是酱油废水中最难去除的局部,酱油色素主要由两局部组成:一酱油发酵过程中由于糖氨反响(美拉德反响)形成的黑色;其次由 于产品调配时人工参加的焦糖色素。 数量:2台〔1用1备〕 功率:3 kW 而研究说明:经煤渣吸附后,出水清亮,出水COD降低,色泽明显变淡。
食品工厂污水处理工艺
优选食品工厂污水处理工艺
目录
〔6〕 污泥干化场一座 酱油色素是酱油废水中最难去除的局部,酱油色素主要由两局部组成:一酱油发酵过程中由于糖氨反响(美拉德反响)形成的黑色;其次由 于产品调配时人工参加的焦糖色素。 目前,我国的酱油生产以北方的“低盐固态工艺〞和南方的“高盐稀态工艺〞为主。 酱油色素是酱油废水中最难去除的局部,酱油色素主要由两局部组成:一酱油发酵过程中由于糖氨反响(美拉德反响)形成的黑色;其次由 于产品调配时人工参加的焦糖色素。
于产品调配时人工参加的焦糖色素。
由数酱于量油污 : 废泥2水台去和的是〔体一除胶1积种用悬体庞有1备大机浮物〕,物物质性含功质量。率不较:稳高3定的k,食W极品易发腐酵化废,水不。利于利废运用水输和多中处孔某置,性种对固或环境体几会吸种造成附污直接或潜在的威投工胁。资艺少简、单能、耗维低修、方便。
煤〔渣1〕吸由附于对废CO水D含和有色大度量的悬去浮除物率,分首别先到经第格4天栅和拦第截3局天部染就悬下物浮降物,得后很使,快进废。入水集水净池化。 。 生化处理有工艺效污降泥产低量污高。染物浓度, 产目生前大 ,量我改的国化的善学酱生污油泥生物产; 降以北解方性的“能低。盐固态工艺〞和南方的“高盐稀态工艺〞为主。

酱油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酱油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酱油废水处理工程实例发布时间:2022-11-15T07:33:31.267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6月13期作者:邓嘉成[导读] 某酱油废水处理工程利用废水处理系统采用“物化+生化+深度处理”工艺将生产废水处理达标排放。

邓嘉成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115摘要:某酱油废水处理工程利用废水处理系统采用“物化+生化+深度处理”工艺将生产废水处理达标排放。

本文介绍了该项目的处理工艺、主要构筑物及运行成本分析等,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字:酱油废水;物化;UASB;厌氧;Fenton反应1工程概况1.1建设规模某酱油废水处理工程项目处理规模:(1)废水处理工程:总规模2000m3/d。

1.2设计进出水水质废水处理系统的进水来自于生产场地及设备的清洗废水、原料浸泡废水和发酵罐池的冲洗废水。

设计进水水质根据建设单位某厂区的水质监测数据,以及同类项目的数据而定,污水排放标准执行污水排放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及《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较严值,主要控制指标见表1。

1.3废水水质分析本项目废水具有如下显著的特点:1.盐份较高。

食盐是酱油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酱油废水中的酱油罐冲洗水、滤布冲洗水等是高盐废水。

2.固体悬浮物浓度高。

固体悬浮物主要为废水中含有粮食的残留物,颗粒状的豆类经过发酵后产生粘稠状的豆浆和大纤维颗粒。

3.色度高。

酱油色素是酱油废水中最难去除的部分,为高分子化合物,这些有色基团使有机物分子在可见光下产生吸收峰,使废水具有明显的色度。

4.污染物成分复杂。

产品品种多样化,产品种类复杂,使废水的成分更复杂,治理难度高。

综上分析而言,食品行业废水的B/C比较好,但固体悬浮物高、色度深、盐份高,是典型的高浓度难处理有机废水。

2污水处理工艺2.1废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说明废水经过格栅除去垃圾、悬浮固体,之后进入初沉池,经重力沉降去除污水中的微小悬浮物,出水进入综合调节池,进行充分混合后泵至物化反应池物化预处理,减少生化系统处理负荷,在物化反应池投加NaOH调节PH至中性,之后投加PAC和PAM进行混凝反应随后进入物化沉淀池沉淀去除大部分的色度和SS后,在中间水池用泵提升至UASB厌氧池进行厌氧反应,进一步降低出水中的污染物,厌氧池中废水中的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被转化成易于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如有机酸等),出水进入缺氧池。

酱油制造业的环境污染与治理

酱油制造业的环境污染与治理

酱油制造业的环境污染与治理酱油作为中国传统调味品,其制造业具有悠久的历史。

然而,随着酱油产量的不断增长,制造业对环境的影响亦日益严重。

本文将重点分析酱油制造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酱油制造业的环境污染酱油制造业的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废水污染酱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其中含有高浓度有机物、悬浮固体、氨氮等污染物。

这些废水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周围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废气污染酱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机气体,如硫化氢、甲烷等。

这些废气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长期接触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3. 固体废物污染酱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副产物,如豆饼、残渣等。

这些固体废物若处理不当,将占用土地资源,造成环境污染。

环境治理措施针对酱油制造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治理措施:1. 废水处理酱油制造业废水处理可采用生物处理、膜分离等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膜分离技术则通过膜材料将污染物与水体分离,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 废气处理废气处理可采用吸附、生物滤池等技术。

吸附技术利用吸附剂将有害气体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生物滤池技术则利用微生物将有机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3. 固体废物处理酱油制造业固体废物处理可采用资源化利用、填埋等技术。

资源化利用将副产物作为肥料、饲料等资源进行再利用。

填埋则将废物进行安全处置,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酱油制造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通过采取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酱油制造业对环境的影响。

然而,治理环境污染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4. 节能减排与工艺优化为了进一步减轻酱油制造业对环境的影响,企业应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和工艺优化工作。

(1) 节能减排酱油制造业可以通过改进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清洁能源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

1044.渗析法处理酱油废水

1044.渗析法处理酱油废水

渗析法处理酱油废水人们早就发现,一些动物膜,如膀胱膜、羊皮纸(一种把羊皮刮薄做成的纸),有分隔水溶液中某些溶解物质(溶质)的作用。

例如,食盐能透过羊皮纸,而糖、淀粉、树胶等则不能。

如果用羊皮纸或其他半透膜包裹一个穿孔杯,杯中满盛盐水,放在一个盛放清水的烧杯中,隔上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烧杯内的清水带有咸味,表明盐的分子已经透过羊皮纸或半透膜进入清水。

如果把穿孔杯中的盐水换成糖水,则会发现烧杯中的清水不会带甜味。

显然,如果把盐和糖的混合液放在穿孔杯内,并不断地更换烧杯里的清水,就能把穿孔杯中混合液内的食盐基本上都分离出来,使混合液中的糖和盐得到分离。

这种方法叫渗析法。

起渗析作用的薄膜,因对溶质的渗透性有选择作用,故叫半透膜。

近年来半透膜有很大的发展,出现很多由高分子化合物制造的人造薄膜,不同的薄膜有不同的选择渗析性。

半透膜的渗析作用有三种类型:①依靠薄膜中“孔道”的大,小分离大小不同的分子或粒子;②依靠薄膜的离子结构分离性质不同的离子,例如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做成的薄膜可以透过阳离子,叫阳离子交换膜,用阴离子树脂做成的薄膜可以透过阴离子,叫阴离子交换膜;③依靠薄膜:的有选择的溶解性分离某些物质,例如醋酸纤维膜有溶解某些液体和气体的性能,而使这些物质透过薄膜。

一种薄膜只要具备上述三种作用之一,就能有选择地让某些物质透过而成为半透膜。

在废水处理中最常用的半透膜是离子交换膜。

酱油废水含有较高的盐度,因此常在处理工艺中加入脱盐工序以降低出水的盐度。

其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就是渗析法。

日本学者吉村实将谷氨酸母液经过浓缩脱盐或透析脱盐后用作畜类饲料添加剂水解酸化预处理,可消化粗蛋白和可消化营养物质分别为16.8%和30.4%。

刘贤杰等电渗析法应用于酱油脱盐中,可将含盐19.4%的酱油脱盐至9.1%的减盐酱油。

酱油生产废水怎么处理

酱油生产废水怎么处理

酱油生产废水处理工艺膜生物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Bioreactor,简称MBR)水处理技术是一种生物技术与膜技术相结合的高效生化水处理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是结合了膜分离技术和传统的污泥法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技术,由于膜的过滤作用,生物完全被截留在生物反应器中,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问和污泥龄的彻底分离,使生物反应器内保持较高的MLSS。

硝化能力强,污染物去除率高。

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高效膜分离技术与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

中空纤维膜的应用取代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有效的达到了泥水分离的目的。

充分利用膜的高效截留作用,能够有效地截留硝化菌,完全保留在生物反应器内,使硝化反应保证顺利进行,有效去除氨氮,避免污泥的流失,并且可以截留一时难于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延长其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分解。

应用MBR技术后,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可达:COD≥93%、SS=100%。

产水悬浮物和浊度几近于零,处理后的水质良好且稳定,可以直接回用,实现了污水资源化。

田禹、仉春华等采用膜生物反应器装置对酱油等调味品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处理。

研究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0h,DO为2.5mg/L,pH为7~8,MLSS为8~9g/L的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出水稳定达到一级排放标准,避免了在SBR中存在的COD和色度不能同步去除的问题。

膜生物反应器中生物相研究表明,菌胶团、丝状菌、原生动物等构成膜生物反应器更为复杂系统,使膜生物器的抗冲击性负荷的能力更强,在高、低负荷时都有稳定的处理效果。

吸附法吸附法是对溶解态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

废水处理中的吸附处理法,主要是指利用固体吸附剂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性能,去除废水中多种污染物的过程,处理对象为剧毒物质和生物难降解污染物。

吸附法可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三种类型。

酱油废水处理简介

酱油废水处理简介

酱油废水处理简介一、酱油的生产及排水1.1原料和添加剂酱油的原料:绝大多数以大豆、麦麸、小麦、玉米等为原料。

色素:具有2个或2个以上生色基共轭生成,键能较高,不易断裂。

谷氨酸:鲜味。

葡萄糖和某些氨基酸:甜味。

有机酸:酸味。

酪氨酸:苦味。

食盐:咸味。

1.2废水来源废水主要来自于制曲、发酵、淋油等生产工序,约占90%。

1.3废水量估算生产1t酱油需要消耗7~10t的水,产生约6~9t的废水。

二、酱油废水的分类酱油生产废水可分为普通酱油废水和老抽废水。

老抽又称红酱油,是在天然发酵、自然生色的淡色酱油基础上经阳光暴晒浓缩,添加焦糖色、蔗糖等人工增色剂后调制而成,其体态浓稠,黏度高,色度重,同时还含有大量盐分、清洗剂、防腐剂,而且有些企业还兼顾生产其他副食品,废水中还夹杂有辣椒、花椒等调料。

三、酱油废水的水质特点废水的主要成分为粮食残留物,各种微生物及微生物分泌和代谢的产物,还有微量洗涤剂、消毒剂和一定量的盐。

⏹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固体悬浮物高⏹色度高⏹含盐量高⏹可生化性差⏹含有大量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抑制剂,是典型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

四、酱油废水处理技术4.1化学絮凝沉淀去除色度酱油废水的色度很高,直接用活性炭吸附是不行的,不仅去除效果差,而且会对活性炭有破坏作用,因此可先用絮凝剂处理,去除一部分色度,再用活性炭吸附,就可以达到处理目的。

但目前国内酱油废水处理还是采用生化处理,很少用到物化处理。

4.2活性炭吸附去除色度酱油废水的色度处理是一个难题。

活性炭具有吸附芳香族化合物的良好作用。

对无机物也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粒状活性炭对于Ag+、Cd2+及CrO42-等离子的吸附去除率可达85%以上。

4.3厌氧消化处理厌氧处理装置一般采用厌氧消化池,如UASB,其COD去除率可以达到83%,NH3-N平均去除率达94%,SS平均去除率达90%。

4.4厌氧水解酸化酱油废水经厌氧酸化反应后固体物质降解为溶解性物质,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

酿酱油的水处理方法

酿酱油的水处理方法

酿酱油的水处理方法我折腾了好久酿酱油的水处理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我一开始真的是瞎摸索。

酿酱油时,水可太重要了,水要是不干净或者不合适,那酱油的味道和质量肯定就不行。

我一开始就用家里的普通自来水,啥也没处理,结果酿成的酱油有股怪味。

后来我才知道,自来水里有好多余氯,还有可能有一些杂质,这对酿酱油是非常不利的。

然后我就想办法怎么去掉这些东西。

我试过把水静置一段时间,就像让东西沉淀下来一样。

我弄了个大桶,把水放进去,想着那些杂质啊,氯啊会不会就自己沉到底下或者挥发掉。

等了一天,用这个水处理酱油原料,发现味道还是不行。

我意识到光是静置是不够的。

后来我就学人家,把水烧开。

就像我们喝生水会拉肚子,烧开就没事儿了一样,我觉得烧开能把水里的细菌和部分氯除掉。

这确实有点效果,酿出来的酱油怪味没那么重了。

但我感觉还是不够完美,总觉得还缺了点啥。

接着我又学会了用活性炭来处理水。

活性炭这东西就像个小海绵,可以吸附很多脏东西。

我把活性炭放在一个小容器里,让水从里面过滤过去。

这就有点像我们用滤网过滤豆浆渣一样,活性炭把水里的一些小颗粒和异味都吸附走了。

不过这个方法就要注意活性炭的更换,要不然吸附满了又会让脏东西跑回水里。

我又考虑到水里的矿物质的问题。

我不确定煮过然后活性炭过滤后的水里矿物质还合不合适。

我听说有的酿酱油的水,是含有特定矿物质比例的。

我就想是不是应该在处理后的水里再加点什么东西调整下矿物质比例。

这个我还在摸索试验,没太搞明白。

再就是水的酸碱度。

我试了一下简单的酸碱测试,发现酸碱度好像也会影响到酿酱油。

我觉得这个水不能太酸也不能太碱,中性附近可能比较好。

如果太酸的话,可以加点小苏打来调一下。

不过这个量可真不好掌握。

我有一次加太多小苏打了,结果酿成的酱油口感很怪,有点发涩,那次可真是失败的教训。

反正这酿酱油的水处理起来学问可不少,还得慢慢摸索。

酱油厂废水除氯的工艺流程技术

酱油厂废水除氯的工艺流程技术

酱油厂废水除氯的工艺流程技术哎呀,说起这个酱油厂废水除氯的事儿,我可得好好跟你唠唠。

这事儿可不简单,得是门技术活儿。

你知道,酱油厂那废水,味道重得跟啥似的,里面氯含量还高,不处理直接排放,那可不环保,对环境影响老大了。

先说说这废水吧,它不是那种清汤寡水的,而是黑乎乎的,有时候还带点泡沫。

这玩意儿,你闻一下,那味儿,啧啧,能把人熏个跟头。

但是呢,这废水里头的氯,那可是个麻烦事儿。

氯这东西,多了对人体不好,对环境也不好,所以得想法子给它除掉。

咱们先得把这废水收集起来,不能让它乱流。

收集好了,就得开始处理了。

首先,得用个叫“沉淀池”的东西,让那些大颗粒的杂质先沉下去。

这沉淀池,就像个大水缸,废水在里面转悠转悠,那些重的东西就慢慢沉到底部,清水就浮在上面。

沉淀完了,废水还是黑乎乎的,但至少没那么混浊了。

接下来,得用上一种叫“活性炭”的东西。

这活性炭,长得跟木炭似的,但是吸附能力超强。

把废水通过活性炭一过滤,那些氯啊、色素啊,都能被吸附掉。

这过程,你得看着,因为活性炭用久了,吸附能力就下降了,得定期更换。

活性炭过滤完,废水就清亮多了,但氯还没完全除掉。

这时候,就得用上“离子交换树脂”了。

这树脂,长得跟塑料珠子似的,但是它能跟氯离子交换,把氯给固定住。

这树脂,你得定期再生,不然它就没用了。

最后,还得检测一下,看看氯含量是不是真的降低了。

这得用专门的仪器,一测就知道。

如果氯含量达标了,那这废水就算是处理得差不多了。

你看,这整个过程,就跟过五关斩六将似的,每一步都不能马虎。

虽然听起来挺复杂的,但都是为了保护环境,让咱们的地球更绿色,更健康。

所以啊,别看这酱油厂废水处理不起眼,其实里头的学问大着呢。

咱们得认真对待,毕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酱油生产中的废水处理
酱油制造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酱油生产排放量大增,使酱油在作为人们日常中的调味品、满足人们饮食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有研究表明,每生产1t酱油需要消耗7m3~10m3的新鲜水,即生产1t酱油会产生约6m3~9m3的酱油。

酱油浓度高、负荷变化大、色度大,属于难处理有机废水。

酱油废水主要来自制曲、发酵、回淋和包装等工段过程,包括生产场地和设备清洗废水、原料浸泡废水、产品废溢流、发酵罐池冲洗废水和包装容器的清洗消毒废水,以及部分职工、办公废水。

来自于制曲、发酵、淋油等工序的废水,约占90%。

一般年产万吨酱油厂的日均废水排放量在100m3~300m3左右,采用传统工艺废水排放量更高。

我国每年酱油生产产生的废水接近5000万rn3。

酱油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排人水体,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1.3酱油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和工艺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