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 小结与复习
(2021年整理)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2017-2018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2017-2018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2017-2018)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2017-2018的全部内容。
魏城镇初级中学七年级下数学教案备课人:赵刚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两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出现,上课部分学生不认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学生整体基础参差不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多数学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稍差。
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有待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强化几何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教材分析: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②、平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实数: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与立方根.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 2.了解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的关系,能估计无理数的大小,能进行实数的计算.本章重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与立方根.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本章难点: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的关系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
第四章 整式的加减 复习小结课件 (共15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复习旧知
2.什么是多项式?什么是多项式的项?什么是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如何确定? 如何命名一个多项式?
关键点:多项式的项要包括前面的符号.确定多项式的次数,要先确定所有项的 次数,然后把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作为多项式的次数;写出多项式的结果时,要 按某个字母的指数降幂或升幂排列来写.
多项式的命名:根据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来命名一个多项式. 如5ab-ab+1就是三次三项式.
解决问题
6.先化简,再求值: 互动探究:先化筒,再求值。
解∶化简得∶原式=4xy+2 当x=1,y=-1代入,得 4xy+2=4×1×(-1)+2=-2
2,其中
解决问题
7.某工厂第一车间有x人,第二车间的人数比第一车间人数的号少10人, 如果从第二车间调出6人到第一车间,那么: (1)两个车间共有多少人? (2)调动后,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多多少人?
课堂小结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 多项式的项、常数项、次数,整式,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运算。
复习旧知
3.整式的概念 注意:分母含字母的不是整式.如∶ 4.什么是同类项? 关键点:同类项与字母的乘法顺序无关,同类项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所含的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如∶xy与yx
5.如何进行合并同数不变.
复习旧知
6.去括号的法则是什么? (1)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
(2)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括号前面的符号,是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符号是否变号的依据. 括号前的乘数,可运用乘法分配律先将其绝对值与括号内的各项分别相乘, 然后再去括号.遇到多层括号一般由里到外,逐层去括号. 7.整式的加减也是对整式化简的过程. 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 然后再合并同类项,求一个式子的值应先把式子化简,再求值.
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图形与位置》示范公开课教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第8课时图形与位置教材解析:本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的内容,本节课时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1节复习课,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习的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教材借助小明家所在的街区平面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复习用数对、方向距离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辨认方向,进一步掌握绘制物体的位置和路线的方法。
通过边练边理、理练结合,系统整理和复习相关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间空间观念,借助实际问题情境,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系统整理,复习辨认方向、确定位置的方法和描述、绘制路线图。
2.巩固所学的知识,能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训练画图等技能。
3.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距离感,增强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9教学重点: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路线图。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图形与位置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生1:可以用上、下、左、右、前、后。
生2:可以用东、南、西、北。
生3:还有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生:2/ 9师:怎样更精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呢?以下是小明家所在街区的平面图,如果以学校为中心,你用什么方法来确定其它地方的位置?师:学校的位置可以用哪个数对表示?师:你能用数对表示邮局、医院、公园的位置吗?师:仔细观察这三个地方的位置,有什么发现?师:请用数对表示小明家、超市和银行的位置吗?(2)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师:还有其他方法确定这些地方的位置吗?3/ 9师:还是以学校为中心,邮局在学校的( )偏()()°()米的位置?师:距离怎么计算?小结: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师:我们回顾一下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有哪些?师:用刚才的方法确定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师:如果学校的位置用数对(1,1)表示,你能表示超市的位置吗?师:你能表示银行的位置吗?4/ 9师:看来表示位置的数对随参照物位置的变化会变化。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小结与复习
结果仍相等.
质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
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知识梳理
➢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 去分母.
依据等式的性质2.
2. 去括号.
依据分配律.
3. 移项.
依据等式的性质1.
4. 合并同类项.
依据分配律.
5. 系数化为1.
依据等式的性质2.
随堂练习
1.列方程表示下列语句中的相等关系:
即a+b=-5.
当x=1时,原式=a·13+b·1-3=a+b-3=-8.
随堂练习
3.解下列方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8x=3− ;
解:(1)移项,得
-8x+ =3- .
合并同类项,得
- x= .
系数化为1,得
x=- .
(2)0.5x-0.7=6.5-1.3x;
(2)移项,得
1.1a-10=210.
(4)在5天中,第一小组共植树60棵,第二小组共植树x(x<60)棵,
平均每天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多植2棵树.
60 x
− =2.
5 5
随堂练习
2.已知x=-1是方程ax3+bx-3=2的解,则当x=1时,求代数式
ax3+bx-3的值.
解:将x=-1代入方程a(-1)3+b(-1)-3=2,
2.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或人均效率×时间×人数);
合作的效率=各部分单独做的效率和;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小结与复习导学案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小结与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对本章所学知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将本章内容条理化,系统化, 梳理本章的知识结构.2正确理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和等式的两个性质,了解算术和代数的主导思想的区别及找准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知识的疏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本章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二、重点题型总结及应用题型一灵活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把系数化为1.根据方程的特点,可灵活运用五个步骤,以简化运算.例1 解方程:1121(1)3232x x x ⎡⎤⎛⎫--=- ⎪⎢⎥⎣⎦⎝⎭.分析:此题中括号外的系数是分数,小括号外的系数也是分数,这种类型的方程解法比较灵活,可以先去括号,再去分母;也可以先去分母,再去括号. 解法1:去中括号,得()112113632x x x ⎛⎫--=- ⎪⎝⎭. 去小括号,得1112136633x x x -+=-. 去分母,得2x - x +1=4 x -2.移项,得2 x - x -4 x =-2-1.合并同类项,得-3 x =-3.系数化为1,得x =1. 解法2:方程两边同乘6,得112(1)422x x x ⎡⎤⎛⎫--=- ⎪⎢⎥⎣⎦⎝⎭. 去中括号,得2x -(x -1)=4(x -12).去小括号,得2x - x +1=4 x -2. 移项,得2 x - x -4 x =-2-1.合并同类项,得-3 x =-3.系数化为1,得x =1. 点拨若方程中合有多层括号,则应按照分配律先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去括号,再去分母,但也有时先去分母,再去括号会更简便,这取决于所给方程的特点,因此解方程时,应灵活地选取方法,尽量使过程简单,而又不产生错误. 例2 解方程:21101136x x ++-=. 分析:本题按照常规的解方程的步骤,应先去分母,但考虑本题特点,可把213x +拆成2133x +,把1016x +-拆成10166x --来解.解:原方程可写成2133x +10166x --=1.约分,移项,得25111.3336x x -=-+合并同类项,得-x =56.系数化为1,得x =-56.评注本题采用的是“拆项法”,此方法比常规方法简便,但这种方法不是对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都适用,需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应用.题型二 方程的解的应用例3 关于x 的方程2x -4=3m 和x +2=m 有相同的解,则m 的值是( ) A .10 B .-8 C .-10 D .8解析:解方程2x -4=3m ,得x=342m +.解方程x +2=m ,得x =m -2.由两方程解相同,得342m +=m -2,解得m =-8. 答案:B例4 已知y=3是6+14(m-y)=2y的解,那么关于x的方程2m(x-1)=(m+1)(3x-4)的解是多少?分析:把y=3代入第一个方程,使这个方程转化为关于m的方程,解出m的值,再代入第二个方程,求出x的值.解:y=3代入方程6+14(m-y)=2y,得6+14(m-3)=6.解得m=3.将m=3代入2m(x-1)=(m+1)(3x-4),得2×3(x-1)=(3+1)(3x-4).解得x=53.方法先利用第一个方程求出字母m的值,再把m值代入第二个方程解第二个方程,培养思考问题的综合能力.题型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例5一通讯员骑摩托车需要在规定时间,把文件送到某地,若每小时走 60千米,就早到12分钟;若每小时走50千米,则要迟到7分钟,求路程.分析:如果设规定时间为x小时,当每小时走60千米时,则路程为601260x⎛⎫-⎪⎝⎭千米;当每小时走50千米时,则路程为50760x⎛⎫+⎪⎝⎭千米.这时可用路程相等列出方程.解:设规定时间为x小时,根据题意,得601260x⎛⎫-⎪⎝⎭=50760x⎛⎫+⎪⎝⎭.解得10760x=.所以路程为61260x⎛⎫-⎪⎝⎭=60×107126060⎛⎫-⎪⎝⎭=95千米.答:路程为95千米.例6某校校长暑假将带领该校市级“三好学生”去北京旅游,甲旅行社说:“如果校长买全票一张,则其余学生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包括校长在内全部按全票价的六折优惠”,若全票价为240元,(1)设学生数为x,甲旅行社收费为y甲,乙旅行社收费为y乙,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建立表达式);(2)当学生数是多少时,两家旅行社的收费一样?分析:(1)问分别用含x的式子表示y甲、y乙. (2)问是当y甲=y乙时求x.解:(1)因为全票价为240元,所以半票价为120元,这样甲旅行社收费为y甲=120x+240.又因为全票价为240元,所以全票价的60%为240×60100=144(元),这样乙旅行社收费为y乙=144x+144.(2)因为甲旅行社收费为y甲,乙旅行社收费为y乙,所以当两家旅行社收费一样时,即有方程120x+240=144x+144.解这个方程,得x=4.答:当学生数为4时,两家旅行社收费一样.例7某商场将彩电先按原价提高40%,然后在广告中写上“大酬宾,八折优惠”,结果每台彩电比原价多赚了270元,那么每台彩电原价是多少元?分析:假设每台彩电原价是x元,则提高40%后为(1+40%)x元,八折为(1+ 40%)x·80%元,也就是现售价为(1+40%) x·80%元.解:设每台彩电原价是x元,根据售价与原价之差等于270,列方程得x (1+40%)·80%-x=270,解得x=2 250.答:每台彩电原价是2 250元.例8某中学租用两辆汽车(设速度相同)同时送1名带队老师及7名九年级的学生到县城参加数学竞赛,每辆限坐4人(不包括司机).其中一辆小汽车在距离考场 15千米的地方出现故障,此时离截止进考场的时间还有42分,这时唯一可利用的交通工具是另一辆小汽车,且这辆车的平均速度是60千米/时,人步行的速度是 5千米/时(上、下车时间忽略不计).(1)若小汽车送4人到达考场,然后再回到出故障处接其他人,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他们能否在截止进考场的时间前到达考场;(2)假如你是带队的老师,请你设计一种运送方案,使他们能在截止进考场的时间前到达考场,并通过计算说明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方案设计问题,解答时应注意分各种情况进行讨论.解:(1)1560×3=34(时)=45(分).因为45>42,所以不能在限定时间内到达考场.(2)方案:先将4人用车送到考场,另外4人同时步行前往考场,汽车到考场后返回到与另外4人的相遇处再载他们到考场.先将4人用车送到考场所需时间为1560=14(时)=15(分).14时另外4人步行了1.25千米,此时他们与考场的距离为15-1.25=13.75(千米).设汽车返回t(时)后与步行的4人相遇,则有5t+60t=13.75,解得t=2.75 13.汽车由相遇点再去考场所需时间也是2.7513小时.所以用这一方案送这8人到考场共需15+2×2.7513× 60≈40.4(分)<42(分).所以这8个人能在截止进考场的时间前赶到.题型四图表类应用题例9 (1)七年级(1)班43人参加运土劳动,共有30根扁担,要安排多少人抬土,多少人挑土,可使扁担和人数相配不多不少?若设有x人挑土,填写下表:即可知两个等量关系:挑土人数+抬土人数=43人,挑土用扁担数+抬土用扁担数=30根.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得x=,因此挑土人数为,抬土人数为三、思想方法归纳方程体现了数学建模思想,主要培养同学们的运算能力、观察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主要解题思想方法如下:转化思想本部分内容在转化思想上的主要体现是利用方程的概念求代数式的值、巧解方程等.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困惑?五、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2y=1 B.3x+2y=0 C.x2-l=0 D.x=32. 方程247236x x---=-去分母,得( )A.2-2(2x-4)=-( x-7) B.12-2(2 x-4)=-x-7C.12-2(2 x-4)=-( x-7) D.12-(2 x-4)=-( x-7)3. 已知x=-2是关于x的方程2 x+m-4=0的解,则m的值是( )A.8 B.-8 C.0 D.24. 如果7a-5与3-5a互为相反数,则a的值为( )A.0 B.1 C.-l D.25. 甲、乙两超市为了促销一定价相同的商品,甲超市连续两次降价10%,乙超市一次性降价20%,在( )超市购买这种商品合算.A.甲B.乙C同样 D.与商品价格有关二、填空题6. 关于x的方程x n+2-n-3=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此方程的解是.7. 关于x的方程(k+2) x-1=0的解为x=1,则k的值是.8. 三个连续偶数的和为60,那么其中最大的一个是 .9. 若9人14天完成了一项工作的35,而剩下的工作要在4天内完成,则需要增加的人数是.10. 足球比赛的得分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一支青年足球队参加了14场比赛,其中负5场,共得19分,那么这支足球队胜了场.三、解答题11. 解方程:218239x xx--=+.12. 李老师这个月要参加3天培训,这3天恰好在日历的一竖排上且3个数字相连,并且这3个日子的数字之和是36,你知道李老师要在哪几天参加培训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第六章《实数》PPT课件
规律: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右每移动 2 位,它的 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 1 位;被开方数 的小数点向左每移动 2 位,它的算术平方根的小 数点就向左移动 1 位.
(2)用计算器计算 3(精确到0.001),并利用你在(1) 中发现的规律说出 0.03, 300, 30 000 的近似值,你 能根据 3 的值说出 30 是多少吗?
2.会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掌握算术平方根的非负 性.(重点、难点)
导入新课
历史感悟
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70年~公元前500年) 公元前500多年古希腊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导入新课
万物皆数
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 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明很高兴,他想
裁出一块面积为25dm2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 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你能帮小明算一算吗?
所以这个数是3或-3. 会不会是巧合呢?
解:设每块地板砖的边长为x m.由题意得
240x2 60, x2 1 . 4
x 1 1 0.5 42
故每块地板砖的边长是0.5 m.
拓展提升
已知:|x+2y|+ 3x 7 (5y z)2 0
求x-3y+4z的值. 解:由题意得:
3x 7 0, x 2y 0,5y z 0,
所以正数 t 4 2 (秒). 即铁球到达地面需要2秒.
当堂练习
1.填空:(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 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3,则这个数是 9 . (2) 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为a,则这个自然数 是_a_2_;和这个自然数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是 a2+1 .
2024年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 小结与复习(课件)
要点梳理
一、数据的收集
1. 收集数据的方法
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有:调查、试验、查阅资料 等,调查又分为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等.
2. 统计活动的过程 (1)明确调查目的和问题; (2)确定调查对象; (3)选择调查方法; (4)展开调查; (5)收集并整理数据; (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二、普查和抽样调查 1. 普查有关概念
A. 随机抽取该校一个班级的学生 B. 随机抽取该校一个年级的学生 C. 随机抽取该校一部分男生 D. 分别从该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中各随机抽
取10%的学生
考点三 根据统计图获取调查信息
例3 某校课外小组为了解同学们对学校“阳光跑操” 活动的喜欢程度,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被调查的 每个学生按 A (非常喜欢)、B (比较喜欢)、C (一般)、 D (不喜欢) 四个等级对活动评价.图①②是该小组采 集数据后绘制的两幅统计图.经确认扇形统计图是正 确的,而条形统计图尚有一处错误且并不完整.请你 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解析:在条形图和扇形图中,关于 A,B 的统计量是 已知的,且是成比例的,说明两个组数据若错则都错, 若正确则都正确,而题目告诉我们只有一个是错的, 所以错的只有条形图中的 C 了。由此入手,先算出样 本容量,再由样本容量进一步算出等级 D 的人数,再 用样本容量减去 A,B,D 等级的人数即得 C 等级的 人数,然后更正.(4) 用样本中的“非常喜欢”和 “比较喜欢”的学生占样本的比例乘总人数600,即 得全校对此活动“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学生 共有多少人.
(1) 此次调查的人数为__2_0_0____人; (2) 条形统计图中存在的错误是___C_____(填A,B, C中的一个),并在图中加以改正;
第8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小结与复习)教案-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知识网络只住3人,且空余11间宿舍,求该年级寄宿学生有多少人?宿舍有多少间?解:设该年级寄宿学生有x 人,宿舍有y 间.根据题意可得⎩⎨⎧-=--=+3)111(746x y x y 解这个方程组,得 ⎩⎨⎧==85514y x 答:该年级寄宿学生有514人,宿舍有85间.10.A 、B 两地相距36千米.甲从A 地出发步行到B 地,乙从B 地出发步行到A 地.两人同时出发,4小时相遇,6小时后,甲所余路程为乙所余路程的2倍,求两人的速度.解:设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为x 千米/时和y 千米/时.根据题意可得⎩⎨⎧-=-=+)636(26363644y x y x 解这个方程组,得 ⎩⎨⎧==54y x 答:甲、乙的速度分别为4千米/时和5千米/时.【课堂训练案】1.小红用110根长短相同的小木棍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连续摆正方形或六边形,要求相邻的图形只有一条公共边.(1)小红首先用m 根小木棍摆出了p 个小正方形,请你用等式表示m ,p 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2)小红用剩下的小木棍摆出了一些六边形,且没有木棍剩余.已知他摆出的正方形比六边形多4个,请你求出摆放的正方形和六边形各多少个?(3)小红重新用50根小木棍,摆出了s 排,共t 个小正方形.其中每排至少含有1个小正方形,每排含有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可以不同.请你用等式表示s ,t 之间的关系,并写出所有s ,t 可能的取值.解:(2)设六边形有x 个,正方形有y 个.根据题意可得⎩⎨⎧+==+++41101315x y y x 解这个方程组,得 ⎩⎨⎧==1612y x 所以正方形有16个,六边形有12个.(3)根据题意可得 3t +s =50又根据题意可得,t ≥s ,且s ,t 均为正整数.因此s ,t 可能的取值为:选做题:复习题8第9、11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知识点复习与小结优秀教学案例
3.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证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鼓励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为小ຫໍສະໝຸດ ,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交流。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为小组,给出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例如,可以让学生探讨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并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例如,可以让每个小组成员依次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交流。
(四)总结归纳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实数的兴趣和好奇心。
2.通过图形、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3.设计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4.创设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注重小组合作的过程和结果,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提高方向。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愿意主动学习数学。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相交线与平行线研讨说课复习课件
D.(2),(3) ,(3)
巩固练习 下列各图中∠1与∠2哪些是同位角?哪些不是?
1 2
() 1
2
()
1 2
()
1
归纳特征:
2
两角的两边
组成字母F.
()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内错角的概念
观察∠3和∠5两角:
87 5
6 43 12
探究新知 观察∠3和∠5两角: 各有一边在同一直线上.
87 5
6 43 12
巩固练习
如图,(1)∠1和∠4是直线__A__B_与直线__C_D_被直线___B_D__所截 形成的____内__错__角__.
(2)∠2和∠3是直线__A_D__与直线_B_C__被直线__B_D___所截形成的
内__错__角___.
A
D
33 44
11 22
B
C
探究新知 知识点 3
同旁内角的概念
探究新知
变式图形:图中的∠1与∠2都是内错角.
1
1
2
2
12
2 1
图形特征:在形如“Z”的图形中有内错角.
探究新知
87 56 43 12
图中的内错角除∠3和∠5外, 还有……
探究新知 考 点 1 内错角的识别
如图,与∠1是内错角的是( B )
1 23
45
A. ∠2 C. ∠4
B. ∠3 D. ∠5
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点:
与被截直线的关系 与截线的关系
同位角 被截直线的同旁 截线的同旁
内错角
被截直线之间 截线的两旁
同旁内角 被截直线之间 截线的同旁
观察∠3和∠6:
87 5
10分钟的初中数学说课稿8篇
10分钟的初中数学说课稿8篇10分钟的初中数学说课稿8篇说课稿需要注重教师对于教学评价的归纳和总结,提供可行的评价方案,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方向和反馈。
需要注重授课措辞和形式的规范,语言准确、清晰流畅,同时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表达能力。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10分钟的初中数学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10分钟的初中数学说课稿(精选篇1)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因式分解》第一节课的内容·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恒等变形·它是学习分式的基础,又在恒等变形、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函数中有广泛的应用,就本节课而言,着重阐述了两个方面,一是因式分解的概念,二是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它是继整式乘法的基础上来讨论因式分解概念,继而,通过探究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来寻求因式分解的原理·这一思想实质贯穿后继学习的各种因式分解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原理,而且又为后面学习因式分解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因式分解这一节课的内容,对于掌握各种因式分解的方法,乃至整个代数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掌握从整式乘法得出因式分解的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分工协作及合作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及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比、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事物之间互相转化的辨证思想,从而初步接受对立统一观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的本质属性是学习整章因式分解的关键,而学生由乘法到因式分解的变形是一个逆向思维·在前一章整式乘法的较长时间的学习,造成思维定势,学生容易产生“倒摄抑制”作用,阻碍学生新概念的形成·因此我将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因式分解的概念教学的难点: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并能意识到可以运用整式乘法的一系列法则来解决因式分解的各种问题·二、说学情1·学生已经学习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以及整式的除法的学习·2·八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大变化和提高,自学能力较强,通过类比学习加快知识的学习·三、说教法学法教发与学法是互相和统一的,正如新《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就本节课而言,在教法上不妨利用对比教学,让学生体验因式分解概念产生的过程;利用类比教法、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因式分解概念的理解;利用尝试教学,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不管用什么教法,一节课应该不断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机制,不断优化教师本身的教学行为,自始至终对学生充满情感、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最重要的·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以下六个环节:创设情景,引出新知;观察分析,探究新知;师生互动,运用新知;强化训练,掌握新知;整理知识,形成结构;布置作业,巩固提高·具体过程设计如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出新知我先出示几个整式乘法的练习,让学生做·教师巡视·学生完成习,一是复习整式的乘法,激活学生原有整式乘法的认知结构,满足“温故而知新”的后,教师引导:把上述等式逆过来看一看还成立吗?安排这样的练教学原理·二是为本节课目标的达成作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引出课题——因式分解·第二环节:观察分析,探究新知全班两个组,比赛看哪一组算的快,当a=101,b=99时,第一组求a2—b2的值,第二组求(a+b)(a—b)·教师巡视,代表性地抽取两名学生板演,给出两种解法·安排这一过程是想利用对比分析,让学生体会,把a2—b2化为整式积的形式,会给计算带来简便,顺应了因式分解概念的引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将会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发教学高潮,是学生知识及能力获得发展的有效动力·故在教因式分解概念时,我设计以下两个问题:(1)你能尝试把a2—b2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吗?并与小学所学的因数分解作比较·(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归纳因式分解的定义·一个多项式→几个整式+积→因式分解我特设三个例题,这几个题目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例1、例2罗列一些似是而非、容易产生错误的对象让学生辨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互逆关系·促使他们认识概念的本质、确定概念的外延,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例3体会用分解因式解决相关问题的简捷性·第三环节:强化训练,掌握新知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学数学而不练,犹如入宝山而空返”·适当的巩固性,应用性练习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所必不可少的·为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及时安排学生完成两个练习·通过这两个练习让学生学会辨析因式分解这种变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因式分解,为下一节提取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打基础;同时又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第四环节:整理知识,形成结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小结·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升为一种能力,并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提炼能力·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提高·在作业上我布置了看书、作业本、思考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五、说板书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因为提纲式—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10分钟的初中数学说课稿(精选篇2)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判定》的第二课时。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章实数第一节实数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理解实数的定义,掌握实数的分类。
2.能够运用实数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实数的定义及分类。
2.难点:实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习的自然数、整数、分数等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新课讲解(1)实数的定义:实数是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数集。
(2)实数的分类:有理数和无理数。
(3)实数的性质:实数具有稠密性、连续性、有序性等。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实数的应用,如测量、计算等。
4.练习巩固(1)判断下列数是否为实数:2,-3,$\frac{1}{2}$,$\sqrt{2}$。
(2)将下列数分类:1,-1,$\frac{1}{2}$,$\sqrt{2}$,$2.5$。
5.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复习实数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节实数的运算一、教学目标1.掌握实数的四则运算。
2.能够运用实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实数的四则运算。
2.难点:实数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习的四则运算,引导学生思考实数运算与小学阶段运算的区别。
2.新课讲解(1)实数的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2)实数运算的法则: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3)实数运算的注意事项:注意符号、括号等。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实数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测量、计算等。
4.练习巩固(1)计算:$2+3\cdot4-5\div2$。
(2)解方程:$x+2=5$。
5.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复习实数运算的法则和注意事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第一节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第4章整式的加减+复习与小结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知识点讲练 知识点3 合并同类项
1.与单项式 6a2b 是同类项的是( C )
A.5ab
B. 4ab22.已知 3x5 ym与2xn y2为同类项,则m+n的值等于 ___7__.
4x2 2y 1 2x2 2y 6 2x2 4y 7 (2)当x 1, y 2时,原式 2 8 7 17
课堂小结
表示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 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4x2 5xy 3(x2 xy 1) 4x2 5xy 3x2 3xy 3 x2 8xy 3
当x 2,y 1时,原式 4 16 3 23
综合练习 5.化简
(1)a 4b 3a 5b 解: (a 3a) (4b 5b)
2a b
(2)4x2 3x 2 2x2 4x 5 (4x2 2x2 ) (3x 4x) (2 5) 2x2 x 3
A.5
B.1
C.4
D. 3
4.多项式 2x3 3x2 x 5 的常数项是___5__,二次项 是____3_x_2 __.
知识点讲练 知识点3 合并同类项 (1)所含_字__母__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_指__数_也相同的 项叫做同类项. (2)把多项式中的_同__类__项__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第4章 整式的加减
小结与复习
R·七年级上册
(1) 复习掌握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项 和次数,整式的分类等概念。 (2) 会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学懂它们之 间的区别和联系; 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5】已知 ,则
(2)
y-1
,
,
= 0.08138,
= 37.77 .
【例6】计算:
=
.
【归纳拓展】开立方运算时要注意小数点的变化规律,开立方 是三位与一位的关系,开平方是二位与一位的关系.
【迁移应用4】计算: 答案:(1)5.79;(2)5.48
课堂小结
1.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复习,你认为平方根和立方根之 间有怎么样的区别与联系?
2.什么是实数? 3.实数的运算法则与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有什么联系?
课后训练
1.写出两个大于1小于4的无理数___2_、_π___.
2. 10 的整数部分为__3__,小数部分为_ 10 __3__.
3.一个立方体的棱长是4cm,如果把它体积扩大为 原来的8倍,则扩大后的立方体的表面积是_3_8_4_c_m_2_.
(2)下列实数 , , ,3.14159, ,- 中, 正分数的个数是( B )
A. 1个 B. 2个 C.3个 D.4个
【注意】 , 等不属于分数,而是无理数.
专题三 实数的估算及与数轴的结合
【例3】(1) 20 位于整数 4 和 5 之间.
(2)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
= -2a .
(1) 0.36 1 2016 3 8;
解:原式=3.6;
(2)
1
1
2
3
64.
16 2
解:原式=-4.
4.求下列各式中的x.
(1) (x-1)2=64;
(2)
x 2
3
729
0
(x=9或-7 )
(x=-18)
5.比较大小: 2 5 与 2 3 .
解:∵(-2+ 5 )-(-2+ 3)= -2+ 5+2- 3 = 5 - 3 >0 ∴-2+ 5 >-2+ 3 另解:直接由正负决定-2+ 5 >-2+ 3
;④
1 4
.
专题二 实数的有关概念 【例2】在-7.5, , 4, , , 0.15, 中,无理数 的个数是( B )
A. 1个 B. 2个 C.3个 D.4个
【归纳拓展】对实数进行分类不能只看表面形式, 应先化简,再根据结果去判断.
【迁移应用2】(1)在- ,0.618, , , 中, 负有理数的个数是( A ) A. 1个 B. 2个 C.3个 D.4个
6.若 3a 4 (4b 3)2 0, 求-ab 的平方根.
解:∵|3a+4|≥0且(4b-3)2≥0
而|3a+4|+(4b-3)2=0
∴|3a+4|=0且(4b-3)2=0
∴a= 4 ,b= 3 .
3
4
∴-ab=-(
4 3
×
3 4
)=1
,
∴ 1 的平方根是±1.
7.计算:
第六章 实 数
小结与复习
知识网络
互为逆运算
乘方
开方
实数
平方根 正
算术平方根
立方根
有理数
无理数
运算
专题复习
专题一 开方运算
【例1】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 25 ; (2) 6 1 ; (3) (10)数的立方根:
(1)
-
8 ;(2)0.027;(3)1125
7 8
(1) 5 ; (2) 5 ;
a 0b
【归纳拓展】
1.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是比左边的数大.
【迁移应用3】如图所示,数轴上与1, 对应的点分 别是为A、B,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C,设点C表示的 数为x,则 x 2 = 2 2 2 .
CAB
0
1
2
专题四 实数的运算
【例4】(1)
6
2
(1) 2 ; (2) 0.3; 5
(3) 10. (3) 1 .
2
【归纳拓展】解题时,要注意题目的要求,是求平方 根、立方根还是求算术平方根.
【迁移应用1】求下列各式的值:
① 400 ;
③ 49 100
② 16 81
④ 3 1 63 64
答案:①
20;②
4 9
;③
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