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描写及炼字讲义
鉴赏诗歌的炼字(句)和语言讲义

鉴赏诗歌的炼字(句)和语言讲义考点一炼字(句)炼字,即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要炼的字是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字,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通常是一些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我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有的“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有的“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孟郊);有的自诩为“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杜荀鹤);有的则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有的则“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方干)。
炼句,属于诗歌句意题型,选的句子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
这类句子或者是含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者是描写生动形象有趣,或者是揭示作者情感,或者是含意深刻。
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典例剖析]1.(2014·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炼字”的四个角度1.修辞角度“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因拟人而使满篇生辉。
“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
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炼字课件

说说“敌”的妙处。
“敌”有对着、抵挡之意。 (步骤一)写出空床和素秋默 默相对的寂寥清冷氛围,而且突出了空床难寝无法承受素秋 的凄冷(步骤二)抒发了作者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步骤三)
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四川卷)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 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七八颗星是寥落的疏星,两三点雨是轻微的小雨,(步骤 一)几个数词的运用使我们感到了夜色微雨中一种轻柔的美, 营造了一种恬静、祥和的气氛,(步骤二)表达了作者对丰 收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步骤三)
叠词
有突出意境、强化情感、增强韵律、渲染色彩等 作用。叠词中的拟声词的作用就在于可以使诗文生 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 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 字描画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湖南卷)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 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 江南江北。
“诗眼”分别是“咽”、“冷”,“咽”为呜咽之声,冷有 寒冷之意。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好像呜 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好像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 孤寂的风景(意境)。
方法小结: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义)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景) 有明显手法一定要指出 步骤三、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 感情。(意境、感情)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炼字+课件

练一练
LIANYILIAN
找出值得鉴赏的字并分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铺”:写出了“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 照射过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 人以亲切、安闲之感。
练一练
LIANYILIAN
考察重点
KAOCHAZHONGDIAN
六、特殊词 (1)数量词 (2)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3)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 感。 (4)表示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 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考察重点
KAOCHAZHONGDIAN
(4)表示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 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一、名词 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 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 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考察重点
KAOCHAZHONGDIAN
二、动词
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 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 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 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 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 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 失色。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个诗句,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 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照动词,特 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
b.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 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诗眼、炼句、语言风格)课件

第一步:解释句意
【参考答案】
这这首句描绘了钟声在苍翠的山中响起的情景。 第二步:具体分析
作者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以回荡山林、
经久不息的钟声,来衬托山林静谧的气氛;从色
彩和声音的角度,运用视听结合手法写景,用
“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
彼此沟通起来。
第三步:点明作用
表达了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感受。
2023诗歌鉴赏 之语言
炼 字
考点阐释 对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类型:
1、第一种模式:炼字型(诗眼题)
2、第二种模式:炼句型 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什么是炼字?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根据内容和意境 的需要,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 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 事物或表情达意。
【规范参考答案】 ①“斗”为“相争,相斗”之意,写了江流曲折回转, 两岸石崖对峙相斗, ②“攒”为“聚集,聚拢,集中”之意。写了太阳尚 未出山,群峰聚集在一起。(释含义、结合诗句释义) ③“斗”和“攒”两字,都运用了化静为动(拟人) 的手法,“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两岸崖石耸立对峙 相斗的形态,体现了江崖陡峭之势;“攒”生动形象 地刻画出群峰集聚一起的姿态,使画面生动鲜活。 (手法+效果)
比较鉴赏
★诗中某字可否换为另 一字?请简述理由。 ★此诗有两个版本,你 认为哪一个版本的用字 更好,为什么?
炼字题方法小结
1.析本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及所用手法。
2.描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3.说效果: 分析该字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描物”角度); 分析该字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造境”角度); 分析该字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写人”角度); 分析该字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抒情”角度); 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艺术”角度)。
2024届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字++课件21张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抓住春雨特点 表达喜雨之情
表颜色的形容词
1.增强描写的画面感和色彩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错落有致搭配和谐色彩立体鲜明
2.特定颜色能够渲染出特定氛围,表达诗人特定思想和心情。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
名词
答案:分和挂。分本意为分开,意思是野竹刺破了空中的青色云气,表现了野竹的高大参天,描绘出翠竹与云气相浑然一体的景色。挂字化动为静,把白色的飞泉拟作挂于碧峰的白练,一方面写出视距之远,一方面以白泉与碧峰相映衬,两个字生动形象,突出了道士居所之景的奇丽壮观,含蓄地表达对道士的向往之情(访道士的心情迫切)。
咬文嚼字,“嚼”出诗情画意
——诗词鉴赏之炼字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苦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答题步骤
①析本义
②描情景
③说效果
诗歌鉴赏炼字题的思路方法,易错易混易漏点。
不要遗漏艺术手法
带入句中含义
●全(答题要点要全)
●顺(答题语言要完整、通顺)
三、归纳总结
(直接鉴赏关键词)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比较鉴赏)
动词
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通常能使整个画面显得生机勃勃。
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写出了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姿态之美。
形容词
不仅能更加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意象的特点,还能够营造特定的意境氛围,表达诗人特定的思想情感。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语言课件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好像呜咽之声。照在 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森幽暗,好像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孤静幽寂的 景象(意境)。
总结
诗眼
全诗的诗眼
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案步骤一:这首诗的语言浑厚无华
步骤二:诗的第一句用直白的语言表明是客中逢节, 第二句“抱膝”二字写出了枯坐的神态及孤寂之感, 三、四两句一个“想”一个“说”写出了亲人彼此思 念的场景,这些动作及想象都很直白,真实。 步骤三:这种质朴的语言、真实的场景,正道出了 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诗人的“思家”才 显得更真挚动人
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 纸上
练
习
一 《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 空好音”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1作者运用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色彩词语描画了武侯 祠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景象: 碧草-视觉,鸟鸣-听觉鸟;鸟鸣-动, 碧草—静;绿色、 黄色是色彩词。
2“自”“空”又写出了祠堂的冷清与寂静,这冷清与 寂静是投射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因为自然的春天来了, 祖国中兴的希望却十分渺茫,所以诗人认为“草”自 绿,鸟“空”鸣,无人欣赏。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大方,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问题: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全诗是怎样环绕诗 眼组织材料的?请简要分析。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1诗歌鉴赏之语言与手法讲含解析

诗歌鉴赏之语言与手法(讲)考向一炼字1.讲高考(1)考纲要求能够鉴赏一首诗中点明主旨的关键字词,体会诗歌中某一个字的深刻含义,鉴赏一首诗或一句诗中精练含蓄的关键词。
(2)命题规律炼字是高考诗词鉴赏的热点,考查的重点是动词、形容词、词类的活用和叠音词的表达效果以及诗歌中某个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
题型以主观题为主。
例:【2024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分)(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纳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实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炼字的题目留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
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作用,如转折、过渡等。
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此题主要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方面考虑。
【点睛】炼字题是诗歌语言类题考查最常见的一种,它须要考生能够:1.正确推断所考之字在诗中的意思(考生可在原诗基础上通过“组词法”确定该字在诗中的意思)。
2.了解不同词性的字在诗中可能产生的表达效果,如:动词,使诗中所写内容表现更生动,更有动感,用词显得新奇,不落俗套;形容词,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精确生动地传达作者的情感,特殊是表色调的形容词,多能表现心情,增加描写的色调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叠词,舒缓语气,增加韵律感,起强调作用,营造特定意境等;数量词,精确详细表现所绘之物。
2025年专题五诗词鉴赏之炼字-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技巧(全国通用)课件

壹 炼字
动词
使诗歌有动态之美,具有凝练、形象、生动 传神的效果,赋予形象以动态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故居》)
为何是“敲”不是“推”?
在万物入睡、沉寂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 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也更 能凸显出环境的幽静。
壹 炼字
形容词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化 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 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 二人善于山水画。
壹 炼字
形容词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 出事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还能传达出 作者的感情。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 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 二人善于山水画。
壹 炼字
虚词
这里的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 虚词的锤炼运用恰当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 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 美学效果。
首联;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句中 “才”“未”两个副词,写出了朝雾刚刚散去、 朝阳尚未东升的风景,奇妙地扣紧诗题的“早” 字,描写严谨细致。
常
考 词
• 动词:通常具有精准传神地表现被描述对象某种特点的效果,常会 涉及到拟人手法,使得所刻画的对象富有动感;
性
• 形容词:从形、声、色、态等方面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特点,还能传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指导:炼字(附典例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指导:炼字(附典例解析)【考点解读】诗歌作品的语言: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感情、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考点精解】鉴赏诗歌字词意义时,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推敲:1.从表情达意的角度;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类试题的解题步骤为:第一步,牢记语言风格的种类,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第二步,结合诗歌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诗歌的语言风格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现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
【技巧点拨】考准确理解古代诗歌中字词的意思,掌握炼字炼词技巧,应关注“两把握,四要点”。
“两把握”指:1.从字词的表面义和语境义入手,把握字词的含意。
无论是炼字还是炼词,首先要把握字词的具体意义,除了把握字词的表面义外,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把握其语境义。
2.从使用的手法入手,把握句子的特色。
分析关键字词所在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把握句子的语言特色。
“四要点”指:1.交代字或词的具体意思。
2.给出字词所使用的手法。
归纳字词使用的手法可以从描写景物的手法入手,比如从嗅觉、听觉、视觉或动静、虚实、远近、明暗等角度分析景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如比拟、比喻、夸张、借代等。
3.写出字词描摹的景物特征。
4.写出表达的思想情感。
具体的答题模板:字(词)的意思+使用的手法+描述的画面(营造的氛围)+表达的情感。
【典例解析】一、(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题目: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3分)【答案】“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步骤一) 。
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步骤二) ,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步骤三) 。
2025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

答案展示:
“横”,横浮的意思。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加湍急。郊野渡口,行人无 多,此刻更其无人,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横在涧中,自在浮 泊,悠然漠然。“横 ”准确地写出了空空的渡船自如自在,恬然悠悠的形 象特征,从而以这种清幽自在的场景,较好地表现了诗人恬淡的胸襟。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请简析“五岭 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腾”“走”二字的妙处。
的前提
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选用人才的慨叹
语言特点句 表达技能句 行文结构句
倒装,有错位之美;对仗,有整饬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美
早生华发。”全为倒装句,按现代汉语语法顺序,应调
整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莫道不销魂,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定居临安一带(今浙江杭州),部分 士人不忘故国,时发感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开头运用征鸿和归燕进行比兴,表达了词人郁结在胸中的思乡之情。 B.“一春”是指词人对故乡的怀念从春分、春社,直到寒食,经历了整个 春天。
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要看出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秋日菊花喻人消瘦,暗示
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出相思之苦,耐人寻味
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 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 秋瑟瑟。”用于开篇,交代时间、地点,点明季节特征, 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 渲染出一种悲凉气氛,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蹊径,尤 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字

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字”回味经典:①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品味“推、敲”之别②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填谁最合适?一、明确教学目标:(一)熟悉炼字题的常见题型。
(二)掌握炼字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思路。
要求:解读诗歌,掌握答题规律,有效组织答案,做到准确答题、规范答题。
二、炼字一般炼哪些字炼字:动词、形容词、叠词、颜色词、副词等三、各类词的作用(一)生动形象类(动词、形容词)动词——凝练形象,生动传神,有的更有化静为动的效果。
特点: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
形容词——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
(特别注意:重叠运用和活用作动词)。
(二)强调类(副词、叠词、颜色词)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获得更有诗意的表达。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
颜色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渲染气氛,表现心情。
特点:准确、鲜明、强调突出。
具体教学内容:四、高考炼字题主要设问方式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五、举例分析:例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下方山寒鸟树间响,落星川际浮。
繁霜白晓岸,苦雾黑晨流。
鳞鳞逆去水,弥弥急还舟。
望乡行复立,瞻途近更修。
谁能百里地,萦绕千端愁?问:诗歌三、四句中“白”“黑”两字的使用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5分).例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六、归纳梳理答题思路:(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结合修辞、表现手法分析,再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注意: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联想想像,再现诗句表现的图景。
(3)点出该字表达效果。
七、挑战15年高考:1、(15广东)阅读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课件

人世驱驰方丈[注]内,海波摇动一杯中。
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诗:“人世驱驰”,意思是人世间的奔 从含意角度 波辛劳;“方丈”形容屋子小;“海波摇动”指一杯水中波
澜起伏。
“人世驱驰方丈内,海波摇动一杯中”,这个对偶句如果前
从技巧角度
后联系起来看,就发现是一个比喻,在这一方小屋中看人间 世事,就如在一杯茶水中看波涛翻滚,比喻看透世事,波澜
诗眼
是诗中最能表现意旨或者表现力最强的关 键性字词,它们描摹物态能抓住景物特征
,描摹心理能妙传人物心绪,描摹情景能 让人有如身临其境。
品味诗眼题型
1.全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字,你同意这
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
析。
诗
3.找出全诗的诗眼,并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 案
①“斗”字,意为争斗、对峙;“攒”字,意为聚集。② 两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③“斗”字将山崖人格化, 描写两岸崖石耸峙交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山崖陡 峭、峥嵘之势。④“攒”字将群峰人格化,描写群峰相连, 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极具动态感。
1 (2023·江西上饶开学检测 T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溪上作 陆游
炼字题型
提问方式: 1.某一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
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答题步骤
《的表DA现手法
第一步: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第二步: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 述的景象。
第三步:指出该字的特点(如是否为色彩词、叠字 ,有无活用等)和所用的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课件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孤,孤独。一片孤独的城池处 于万仞高山之间。运用拟人和双关 的修辞。营造凄清冷寂的氛围,表 达诗人漂泊异地的孤苦。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冷”运用双关和移情于物的手法, 不仅写出了中秋月夜里露珠的冰凉, 同时表达诗人漂泊异地的孤苦。
表达诗人……情感
常用术语: 1.化静为动 2.赋予画面动态感 3.化抽象为具体 4.拟人
旅夜书怀 杜甫
动词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答案:“垂”是低垂的意思,运用反衬手法,
描画了后原人野评广价阔颔,联星的星中在天“边垂遥”挂和低“垂涌的”景用象。 “画涛得处涌 翻面极。” 动动是的态好涌景美,动象,你的。描认意 以画为思 乐了呢, 景大?运 写江试用 哀激比 情荡简拟 和奔析的 动流这手静,二法结月字,合光的赋的随妙予手波
五、拟声词 作用:再现词语的声音和情态,
形象写出事物……特点,营造…… 氛围,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参考答案:
拟声词 叠词
1)“萧萧” 是落叶瑟瑟飘落的声音。
“滚滚”是长江汹涌澎湃的景象。
2)描画秋叶飘落,江水翻滚的景象。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shuāng 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①“带”是携带的意思。 ②描画老鹤在钟声中飞到海幢寺的画面。 ③运用拟人,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 ④营造祥和静谧的氛围,表达诗人闲适 自得的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法吗?为什么?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描景象,摹情态 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
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谈作用/点意境/表感情
诗歌鉴赏之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内容上的作用
翻译解析----(点明时间季节) (二)、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运用手法(如:修辞、动静、虚实、远近高 低等多角度、色彩、感官、反衬等)渲染氛围; 奠定感情基调;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主旨)。 (三)、结构上的作用
照应题目、照应上下文、对比 (承上启下, 铺垫)
①“扫”在诗中指用力地吹起。②运用拟人的手法, 使人想见寒风阵阵,木叶尽脱的景象。③渲染出了 边地秋天的萧杀气氛。 “侵”“催”二字则将人点缀其中,“侵”道出了 夜的寒凉逼人,力透纸背;“催”运用拟人手法道 出了行程的遥远和旅人的匆忙。一幅“关山行旅图” 宛然在目,柳恽旅途的艰险与辽远于此可见。
⑴诗中“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内容上:点明时令,朋友远行是在万物肃杀的秋 季。情感上:通过想像再现了一种“落木千山” 的空阔景象,渲染了柳恽旅途的凄清和幽冷,表达 了对朋友的担忧。结构上: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 (答对两点即给满分)
早行 陈与义(宋诗)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法吗?为什么释? 词
描述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离回人望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
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此
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尽致地表
现了离别的酸楚。
意境或情感
答柳恽① 吴均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寒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②。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⑵这首诗中“扫”“侵”“催”等字眼都极具锤炼之功。请任 选一个赏析其妙处。 (2分)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 感。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 生机的景象,以动写静,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之情。
真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
答柳恽① 吴均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寒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②。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注:①吴均的朋友柳恽将有远行,便作了《赠吴均诗三首》。吴均这首诗就是答 他的赠诗而作。②催轴:即催车上路。这两句也是说晓行露宿,饱尝风霜之苦。③原 陆:高原和平陆。这两句是说,你这一去远隔高原和平陆,究竟会去到哪里呢?
注意: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
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 谈,要回归原诗,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真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
[zhà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第二句与第四句具有怎样的作用? ①内容上: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只听到稻田深处的草虫 鸣叫,交代了天未放亮,突出诗人出行之早。 ②情感上: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星斗纵横,分外明亮, 衬出夜之昏暗;稻田深处的草虫鸣叫,反衬出环境之寂静。渲 染寂静凄冷的氛围,烘托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羁旅漂泊的愁 绪(借景抒情—主旨) ④结构上;照应题目:天未放亮,星斗纵横,稻田深处的 草虫鸣叫,可见出行之早。照应题目“早行”。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的炼字
考点阐释
• 炼字的定义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 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 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提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
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
的理解。
(步骤一)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参考
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步骤二)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步骤三)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