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葛敏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特殊合并症篇: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特殊合并症篇: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并可造成沉重经济负担的综合征,患者一旦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其1年生存率为50%~60%,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当。
心力衰竭的病因有多种,其中冠心病和高血压占大多数,尤其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存活的患者,由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普及,AMI 血运重建治疗使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大大提高。
因此,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造成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弗莱明翰研究显示,1971-2000年心力衰竭发病率增加,其中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病率增加是主要原因之一。
多项研究报道,心力衰竭患者中合并冠心病者占23%~73%,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约占新发心力衰竭患者的50%。
冠心病可因心绞痛而限制运动耐量,也可因发生心肌梗死而导致进一步的心肌损伤,故应根据相应指南治疗基础冠心病,改善预后。
冠心病导致的心力衰竭以左心衰竭为主,随着病情进展可累及右心而致全心衰竭,也可直接引起右心衰竭,如右心室心肌梗死引起的急性右心衰竭。
根据超声测得的 LVEF 数值,心力衰竭既可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也可为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 ction,HFpEF)。
7.2.2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7.2.2.1 发病机制出现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可以表现为 ACS或非ACS。
心肌损伤在ACS 患者通常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因心肌大片状坏死或损伤,丧失有效的收缩能力,导致心室肌整体收缩功能显著降低。
欧洲心力衰竭调查Ⅱ研究中,42%的新发心力衰竭患者可归因于ACS。
而在非ACS患者,心肌损伤则可能是心力衰竭恶化的结果。
急性心力衰竭时,升高的左心室舒张末压可导致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神经激素的过度激活可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和由内皮功能障碍引起的冠状动脉灌注降低而加重心肌缺血。
冠心病的合理用药指南葛敏
冠心病的合理用药指南葛敏冠心病的合理用药指南葛敏1. 前言冠心病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合理的药物治疗在冠心病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指南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冠心病的合理用药方案,帮助控制病情并改善生活质量。
2. 冠心病的定义和分类2.1 定义: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病症。
2.2 分类:冠心病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非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三种类型。
3. 药物治疗原则3.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3.2 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应与生活方式改变、心理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相结合。
3.3 治疗目标:药物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心肌供血、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并发症发生等。
4. 药物治疗方案4.1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4.2 血脂调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血脂水平。
4.3 β受体阻断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用于控制心率和降低血压。
4.4 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用于扩张冠状动脉。
4.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卡托普利、氯沙坦等,用于降低血压和改善心功能。
4.6 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山莨菪碱等,用于缓解心绞痛症状。
5. 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和使用:- 冠心病药物治疗记录表- 冠心病生活方式改变指南6. 法律名词及注释- 冠心病: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 心绞痛:由冠心病引起的胸痛,通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
- 心肌梗死:由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坏死,通常伴有严重胸痛和心电图改变。
冠心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指导
冠心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指导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
合理的用药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减轻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
本文将为冠心病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助其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一、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有效预防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通常情况下,冠心病患者会被建议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但对于有溃疡病史、过敏反应或出血倾向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避免自行增加剂量或停药。
二、降脂治疗冠心病患者常伴随血脂异常,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
合理降脂能够减轻冠心病的进展风险。
一般情况下,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并配合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
常用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Simvastatin)和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等。
在使用降脂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三、控制血压冠心病患者常伴随高血压,因此控制血压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的控制高血压可以减轻冠心病的症状,防止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一般情况下,冠心病患者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控制血压,包括饮食调整、减少钠盐摄入、增加体育锻炼等。
对于血压无法通过非药物治疗有效控制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降压药物,如利尿剂、ACE抑制剂或钙通道阻滞剂等。
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服药,定期监测血压。
四、心血管康复冠心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心血管康复,包括体育锻炼、戒烟和饮食调整等。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心血管状况,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患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并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戒烟可以减少冠心病的发作风险,患者应该坚决戒烟,并避免二手烟的接触。
饮食调整包括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解读
尊敬的读者:今天我将为你解读《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这是一本关于冠心病用药的权威指南,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重要的指导原则。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本指南进行深入的评估,并向你介绍一些重要的内容和观点。
1.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的背景和意义在开始解读《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之前,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本指南的背景和意义。
这本指南是由一批冠心病专家和学者共同编写的,经过了严格的评审和审定。
它的出版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权威、科学的用药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冠心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2.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的内容概述接下来,让我们来概览一下《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的内容。
这本指南主要包括了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具体的用药指导、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
它涵盖了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降脂治疗、抗心绞痛治疗、抗心力衰竭治疗等方面,内容丰富全面,非常有助于医生和患者正确地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3.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的重要指导原则在《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指导原则,这些原则对于正确使用药物、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非常关键。
指南中强调了个体化治疗原则,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芳龄、性别、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另外,指南中还强调了药物的临床证据和安全性,提醒医生和患者在用药时要慎重选择,避免盲目跟风或者过度使用药物。
4.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的个人理解与观点在阅读《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的过程中,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和原则产生了一些个人的理解和观点。
我认为指南中强调的个体化治疗原则非常重要,因为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只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用药方案,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我也认为指南中对于药物的临床证据和安全性的提醒非常及时和有益,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理性地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合理用药指导
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合理用药指导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病症,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等心脏病变。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用药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为冠心病患者提供药物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导。
一、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在用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剂量和疗程,遵循医嘱服用。
同时,患者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二、β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药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耗氧量,在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常用的β受体阻断药有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造成不良反应或疗效不佳。
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ACEI和ARB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具有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注意定期监测血压、肾功能等指标,避免出现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此外,患者应避免与其他降压药物或利尿剂同时应用,以免影响药效。
四、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少冠心病的发作风险。
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血脂检测,以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
同时,患者应注意避免与贝特类药物或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五、硝酸酯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供血的作用。
患者在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时,应注意正确使用方式,遵循医生的处方用药,避免剂量过大或不足。
同时,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等检查,以监测药物疗效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六、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能够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在冠心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患者在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时,应密切关注血压和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避免出现低血压或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2016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2016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20161、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范围2、冠心病概述2.1 定义2.2 流行病学2.3 病因与发病机制3、诊断标准3.1 临床症状3.2 体格检查3.3 实验室检查3.4 影像学检查4、分类与分期4.1 稳定型心绞痛4.2 不稳定性心绞痛4.3 心肌梗塞4.4 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4.5 无症状性冠心病5、治疗原则5.1 药物治疗5.2 支持治疗5.3 指征与禁忌证5.4 外科手术治疗6、一线药物治疗6.1 阿司匹林6.2 β受体阻滞剂6.3 他汀类药物6.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6.5 钙通道阻滞剂6.6 硝酸酯类药物7、次级药物治疗7.1 抗凝治疗7.2 抗血小板治疗7.3 拮抗剂治疗7.4 心血管活性药物8、辅助治疗8.1 心肌营养支持8.2 心脏康复9、并发症的处理9.1 心律失常9.2 心力衰竭9.3 心肌梗死9.4 猝死10、转运与转诊标准11、随访与复诊指导12、附件:冠心病用药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法律名词及注释:- 药品:指定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者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包括化学合成药物、生物技术药物、中草药及传统药物等。
-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 支持治疗:提供支持性护理及辅助治疗,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恢复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 临床症状:指患者在生理、心理及行为上表现出的异常情况。
- 禁忌证:某一特定疾病或情况下不宜使用某种药物的条件。
- 指征:某一特定疾病或情况下应使用某种药物的条件。
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心脏疾病,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冠心病的患病率逐渐增高,因此控制冠心病非常重要。
合理用药可以有效减轻冠心病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合理用药的指南,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
一、药物治疗原则:1. 综合治疗:冠心病患者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式。
2. 个体化治疗:不同患者的病情各不相同,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确定。
3. 定期复查:冠心病患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指标,及时评估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二、主要药物及其作用:1.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2.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罗洛尔等,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功能。
3.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症状。
4. ACE抑制剂:如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可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肌功能,预防心肌重塑。
5. β受体拮抗剂:如地尔硫䓬、卡维地洛等,可使心肌收缩力和心脏负荷降低,改善心脏功能。
6. 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等,可排泄多余的盐分和水分,减轻心脏负荷。
三、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服药,不得随意增减药量。
2. 定期复查并及时调整用药:患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血脂等指标,根据复查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3. 定时测量血压:冠心病患者应定时测量血压,保持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4. 避免交叉用药: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要避免交叉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
5. 注意药物禁忌:部分药物可能会有患者的禁忌症状,患者在用药之前应详细了解药物的禁忌症应用。
6.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在药物使用期间要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联系医生。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出版: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率分析
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合理用药与监测
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合理用药与监测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重点讨论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合理用药与监测。
一、合理用药1. 降脂药物冠心病患者常伴随着血脂异常,因此合理使用降脂药物十分重要。
常见的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药物。
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医生会进行个体化的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
2. 抗血小板药物冠心病患者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合理使用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3. 抗心绞痛药物冠心病患者常常伴随着心绞痛的症状,抗心绞痛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
硝酸酯类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是常用的抗心绞痛药物。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4. 抗高血压药物冠心病患者通常伴随着高血压,合理控制血压对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非常重要。
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ACE抑制剂、ARB和钙通道阻滞剂等。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调整。
二、药物治疗的监测1. 心电图监测心电图监测是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中常用的监测手段。
通过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可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的心电活动。
2. 生化指标监测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生化指标的监测非常重要。
常见的生化指标包括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和肝肾功能等。
医生会根据这些指标的变化,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
3. 不良反应监测药物治疗过程中,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对于一些特殊的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出现肌肉疼痛和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因此,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及时处理。
4. 追踪随访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医生需要进行追踪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药物依从性。
通过定期的随访,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62页)
• 伴严重心动过缓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 功能紊乱、明显支气管痉挛或支气管哮喘患者 禁用 β 受体阻滞剂。外周血管疾病及严重抑郁 均为应用 β 受体阻滞剂的相对禁忌证。慢性肺 源性心脏病患者可谨慎使用高度选择性 β1 受 体阻滞剂。无固定狭窄的冠状动脉痉挛造成的 缺血,如变异性心绞痛,不宜使用 β 受体阻滞 剂,此时 CCB 是首选药物。推荐使用无内在拟 交感活性的 β 受体阻滞剂。β 受体阻滞剂的使 用剂量应个体化,目前在住院和门诊治疗的患 者中普遍未达到较为有效的治疗剂量,其使用 方法应由较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当达到上 述静息心率时维持当前剂量
冠心病用药分类
• 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应与预防心肌 梗死和死亡的药物联合使用,其中一些药 物,如 β 受体阻滞剂,同时兼具两方面的 作用。目前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主 要包括 β 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及钙 通道阻滞剂
• β 受体阻滞剂能够抑制心脏β 肾上腺素能受体,从 而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减少 心肌耗氧量和心绞痛发作,增加运动耐量。用药 后要求静息心率降至55~60次/分,严重心绞痛患 者如无心动过缓症状,可降至 50 次 / 分。 如无禁忌证,β 受体阻滞剂应作为稳定型心绞痛 的初始治疗药物。β 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心肌梗 死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死亡和再梗死的风险。目 前可用于治疗心绞痛的 β 受体阻滞剂有多种,给 予足够剂量均能有效预防心绞痛发作。目前临床 更倾向于使用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 阿替洛尔及比索洛尔。同时具有 α 和 β 受体阻滞 的药物,在CSA 的治疗中也有效。
硝酸酯类药物
• 硝酸酯类药物为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剂,能够减少心肌 耗氧量,改善心肌灌注,缓解心绞痛症状。硝酸酯类药 物会反射性增加交感神经张力,使心率加快。因此,常 联合负性心率药物如β 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 CCB 治疗 CSA。联合用药的抗心绞痛作用优于单独用药。舌 下含服或喷雾用硝酸甘油可作为心绞痛发作时缓解症状 用药,也可于运动前数分钟使用,以减少或避免心绞痛 发作。长效硝酸酯药物用于降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 度,并可能增加运动耐量。长效硝酸酯类药物不适宜治 疗心绞痛急性发作,而适宜慢性长期治疗。每天用药时 应注意给予足够的无药间期,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如 劳力型心绞痛患者日间服药,夜间停药,皮肤敷贴片白 天敷贴,晚上除去。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_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_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1、简介1.1 冠心病的定义和流行病学情况1.2 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和目标2、诊断和鉴别诊断2.1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特点2.2 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心脏造影的诊断价值2.3 冠状动脉造影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的鉴别诊断3、冠心病治疗原则3.1 控制危险因素3.1.1 控制高血压3.1.2 控制血脂异常3.1.3 控制糖尿病3.1.4 控制肥胖3.1.5 戒烟限酒3.2 药物治疗3.2.1 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和使用3.2.2 β受体阻滞剂的选择和使用3.2.3 钙通道阻滞剂的选择和使用3.2.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选择和使用3.2.5 利尿剂的选择和使用3.2.6 心血管疗法的选择和使用3.3 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4、冠心病患者的管理和护理4.1 定期随访和监测4.2 生活方式调整和康复训练4.3 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5、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处理5.1 心绞痛的处理5.2 心肌梗死的处理5.3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处理5.4 心力衰竭的处理5.5 心律失常的处理6、药物不良反应和临床应对策略6.1 抗血小板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应对策略6.2 β受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和应对策略6.3 钙通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和应对策略6.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不良反应和应对策略6.5 利尿剂的不良反应和应对策略7、附录7.1 相关附件7.2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冠心病患者用药清单附件2:冠心病康复训练指导手册附件3:冠心病食谱推荐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抗血小板药物:一类防止血小板聚集和凝集的药物,常用于预防冠心病患者的血栓形成。
2、β受体阻滞剂:一类干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心血管系统中作用的药物,常用于控制心率和减少心力消耗。
3、钙通道阻滞剂:一类通过阻断细胞膜上的钙通道,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药物,常用于扩张冠状动脉和减少心肌耗氧。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_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_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章节一: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范围1.3 参考资料章节二:冠心病概述2.1 定义2.2 流行病学特征2.3 病因与发病机制章节三:诊断与评估3.1 临床表现3.2 心电图检查3.3 血液生化检查3.4 影像学检查3.5 冠状动脉造影3.6 评估与分级章节四:治疗原则4.1 非药物治疗4.1.1 生活方式干预4.1.2 收缩压控制4.1.3 控制血脂4.1.4 控制血糖4.1.5 戒烟控制饮酒4.1.6 体力活动建议4.2 药物治疗4.2.1 抗血栓治疗4.2.2 β受体阻滞剂4.2.3 硝酸酯类药物4.2.4 钙通道阻滞剂4.2.5 ACE抑制剂和ARB 4.2.6 利尿剂4.2.7 阿司匹林4.2.8 辅助治疗章节五: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5.1 年龄相关问题5.2 性别相关问题5.3 合并疾病的处理5.4 妊娠期冠心病5.5 儿童和青少年冠心病章节六:用药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6.1 药物相互作用6.2 不良反应和副作用6.3 药物的合理使用章节七:随访与评估7.1 随访频率7.2 随访内容7.3 评估指标章节八:附件附件1:冠心病治疗方案表格附件2:冠心病风险评估工具法律名词及注释:1.《药品管理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法律,用于管理药品相关事宜。
2.《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法律法规,用于管理医疗器械相关事宜。
附件:附件1:冠心病治疗方案表格附件2:冠心病风险评估工具法律名词及注释:1.《药品管理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法律,用于管理药品相关事宜。
2.《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法律法规,用于管理医疗器械相关事宜。
冠心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指南
冠心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也是导致心脏病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案中,合理的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为冠心病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指南,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病情。
一、抗血栓治疗抗血栓疗法是冠心病治疗中的基础,它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防止心肌梗死等急性事件的发生。
常用的抗血栓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肝素和华法林等。
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
对于冠心病的稳定患者来说,口服阿司匹林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一般剂量为75-150毫克/天,可根据具体病情调整剂量。
2. 肝素: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可以延缓血液的凝结,减少血栓的形成。
对于冠心病的急性期患者来说,静脉滴注肝素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剂量和滴注速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3. 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可以长期预防血栓的形成。
对于冠心病合并有心房颤动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来说,口服华法林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心脏的作用。
剂量需要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调整,一般维持在2-3之间。
二、降脂治疗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降低血脂水平可以有效地改善血管功能,并减少冠脉的粥样硬化,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常用的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和阿司匹林等。
1.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最常用的降脂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来降低血脂水平。
常见的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一般剂量为晚上口服,具体剂量需要根据血脂水平和病情进行调整。
2. 贝特类药物:贝特类药物是一类能够通过阻断肝脏合成胆固醇的药物,从而降低血脂水平的药物。
常见的贝特类药物有贝特妥和非诺贝特等,剂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3. 阿司匹林:除了作为抗血栓药物外,阿司匹林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降脂作用。
对于冠心病的稳定患者来说,口服阿司匹林可以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2016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之用药分类
《2016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之用药分类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归属为缺血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临床最常见类型。
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可用药物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2016年发布的《冠心病用药指南》中将所用药物根据药理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类。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受体阻滞剂如无禁忌证,受体阻滞剂应作为稳定型心绞痛的初始治疗药物。
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应个体化,由较小剂量开始。
用药后要求静息心率降至55~60次/分,严重心绞痛患者如无心动过缓症状,可将心率降至50次/分。
选择性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等),主要作用于1受体。
非选择性1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作用于1和2受体,目前已较少应用。
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阿罗洛尔、拉贝洛尔等),可同时作用于和1受体,具有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
伴严重心动过缓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紊乱、明显支气管痉挛或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受体阻滞剂。
周围动脉病(PAD)及严重抑郁是使用受体阻滞剂的相对禁忌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可谨慎使用高度选择性1受体阻滞剂。
无固定狭窄的冠状动脉痉挛(CAS)造成的缺血,如变异性心绞痛,不宜使用受体阻滞剂,此时CCB(钙离子拮抗剂)应为首选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常联合负性心率药物如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CCB治疗。
联合用药的抗心绞痛作用优于单独用药。
舌下含服或喷雾用硝酸甘油仅作为心绞痛发作时缓解症状用药,也可于运动前数分钟使用,以减少或避免心绞痛发作。
长效硝酸酯类药物不适宜治疗心绞痛急性发作,而适宜心绞痛的慢性长期治疗。
长效硝酸酯类药物用于降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并可能增加运动耐量。
用药时应注意给予足够的无药间期(通常每日应有6~8小时的间歇期),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DOI :10.12037/YXQY .2018.06-01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通讯作者:韩雅玲 E-mail :hanyl@周玉杰 E-mail :azzyj12@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2018年3月1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药师协会组成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经3次联合会议讨论后最终确定了指南修订的总体原则及新指南拟回答的核心问题。
指南工作组针对这些核心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文献检索和评价策略,综合评价、筛选出相关文献。
修订过程主要包括下列几项特点:(1)本指南是在尽可能全方位检索复习临床循证研究证据的基础上,由指南工作组有关专家及团队分工写作而成。
草案完成后,经过多次修改,并经多方评审。
(2)本指南工作组由多年来一直从事冠心病临床和研究工作的专家组成。
他们是:韩雅玲、赵冬、张权宇(第1章:冠心病概述),梁振洋、马颖艳、田孝祥、韩雅玲(第2章:冠心病用药分类),马颖艳、翟恒博、张权宇、韩雅玲(第3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赵昕、顾崇怀、韩雅玲(第4章: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韩雅玲、张效林、张权宇(第5章:微血管性心绞痛),韩雅玲、张权宇(第6章: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周玉杰、赵迎新、许晓晗、刘小慧、罗太阳、刘宇扬、耿宇、史冬梅、贾硕、赵全明、闫云峰、刘文娴、陈立颖、周志明、刘文娴、任燕龙、聂毛晓、杜俣、胡成平、刘巍、翟光耀、于一(第7章:冠心病特殊合并症),周玉杰、刘巍、刘晓丽、刘桂英、吴思婧(第8章:冠心病特殊类型),张权宇、韩雅玲(第9章:冠心病相关中成药治疗),刘海伟、张权宇、韩雅玲(第10章:冠心病常用药物用药小结),张权宇、田孝祥(附录1:冠心病常用药物一览表),李洋、韩雅玲(附录2:药物相互作用一览表)。
完稿后由《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编辑部负责统稿,最终由主编韩雅玲院士和周玉杰教授组织修订、定稿。
(3)写作团队针对每个核心问题,确定文献检索策略,检索的数据库包括PUBMED 、EMBASE 、CBMDISC 、CNKI 、万方、维普及CMCC 等数据库中2006—2018年发表的关于冠心病药物治疗的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初步筛选。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合理的用药方案和严格的药物管理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冠心病合理用药的指南,帮助大家了解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以及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管理和预防冠心病。
冠心病用药原则1.充分知情,遵医嘱用药在开始药物治疗前,患者应充分了解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治疗目的和方法,以便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同时,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不要随意更改或停用药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2.控制用药剂量和种类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规定剂量,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多种药物,特别是成分相似的药物,以减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3.与其他药物合理配伍冠心病患者往往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因此患者应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以便合理配伍使用。
例如,β受体拮抗剂与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合用可能导致心脏抑制作用增强,因此应避免使用。
4.定期随访,调整用药方案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随访医生,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用药方案。
一般来说,药物治疗方案需要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评估和调整。
5.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冠心病患者应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了解最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观察自身身体状况,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冠心病用药示例1.单硝酸异山梨脂片(佳乐定)单硝酸异山梨脂片是一种常用的冠心病治疗药物,适用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它可以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和减轻心脏负担来缓解症状。
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规定剂量。
2.麝香保心丸麝香保心丸是一种中药制剂,适用于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冠心病患者。
它主要由麝香、人参、牛黄、肉桂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强心、芳香开窍等作用。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改善预后的药物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改善预后的药物冠状动脉粥样硕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硕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者冠状动脉疾病,简称冠心病,归属为缺血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硕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
日前,《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已正式发表于《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8年第6期。
关于冠心病管理中常用的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新版指南主要有如下建议〜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血栓烷A2 (TXA2 )的合成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所有患者如无用药禁忌证均应服用。
阿司匹林的最佳剂虽范围为75〜150mg/d ,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出血或对阿司匹林过敏。
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改用氯毗格雷作为替代治疗。
目前尚无指南推荐替格瑞洛可用于替代阿司匹林,必须在心血管医师指导下进行阿司匹林与氯毗格雷、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之间的替代治疗。
氯毗格雷氯毗格雷为P2Y12受体拮抗剂,为无活性前体药物,需经肝脏活化后通过选择性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ADP受体而阻断P2Y12依赖激活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 n b/ID a复合物,有效减少ADP介导的血小板激活和聚集。
半衰期为小时,常规剂虽起效时间为2〜8小时,主要用于近期心肌梗死患者、与阿司匹林联合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包括支架植入后),用来预防动脉粥样硕化血栓形成事件,同时可用于对阿司匹林禁忌患者。
该药起效快,顿服300〜600mg后约2小时即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常用维持剂虽为75mg,每天1次口服。
可用于对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的替代治疗。
替格瑞洛替格瑞洛为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为非前体药,无需经肝脏代谢激活即可直接起效,直接作用于血小板ADP受体。
常规剂虽起效时间为30分钟至4小时,平均半衰期为7.2小时,与氯毗格雷相比,其特点为起效快、抗血小板作用强且可逆。
既往1〜3年前心肌梗死病史且合并至少一项以上缺血高危因素:> 65岁、糖尿病、二次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肾功能不全(肌酊清除率v 60ml/min)]的患者,可考虑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60mg,每日2次)12〜30个月的长期治疗,治疗期间严密监测出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 受体阻滞剂
作用机制 β 受体阻滞剂能够抑制心脏 β 肾上腺素能受体, 从而减慢心
率, 减弱心肌收缩力, 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 减 少患者心绞痛发作。
β 受体阻滞剂
根据 β 受体阻滞剂的作用特性不同将其分为 3 类 : ①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 ②非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剂:
激活的内膜肌细胞(HLA-DR+ ) 正常的内膜肌细胞
血管腔狭窄并不严重,但斑块象“皮薄馅大的饺子”,脂质核心大,表面的纤维帽较薄,极易破裂,是隐藏在血管内的“不定 时炸弹”。
传统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
其它危险因素
1、肥胖和超重 2、不良饮食习惯 3、性别:研究发现美国白人和非白人的男性冠心病发病率
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68
流行病学
《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4》 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 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目前心血管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 的40% 以上,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 无论城市或农村、男 性或女性,AMI 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0 岁开始显 著上升, 其递增趋势近似于指数关系。
普萘洛尔 ③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
阿罗洛尔、拉贝洛尔
常用肾上腺受体阻滞剂药物
β 受体阻滞剂
绝对禁忌症: ①心率< 60次 / 分 ; ②动脉收缩压< 100 mmHg ; ③中、 重度左心衰竭( ≥ Killip Ⅲ级) ; ④二、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 PR 间期> 0.24 秒 ; ⑤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或哮喘 ; ⑥末梢循环灌注不良。
冠心病合理用药
葛敏 2016-11-17
冠心病概述 Coronary Heart Disease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 血、缺氧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状 动脉疾病,简称冠心病,归属为缺血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 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
临床分型
流行病学
《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2014》 显示,2013 年我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约为100.86/10 万, 农村居民为 98.68/10 万, 与 2012 年(分 别 为 93.17/10 万,68.62/10 万) 相比明显提高。 城市冠 心病死亡率高于农村。 但二者之间的差距正在明显 缩小, 男性高于女性。AMI 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可舒张静脉,增加静脉贮备量,使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前负 荷,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 改善心肌灌注,缓解心绞痛症状。 2、改变心肌血液的分布,增加缺血区血液。 3、保护心肌细胞,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 4、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常用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
1、短效硝酸酯类不仅作为心绞痛发作时缓解症状用药, 也 可于运动前数分钟使用, 以减少或避免心绞痛发作。
稳定的斑块
内膜
纤维帽 血管内腔
脂质 核心
中膜
T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组织因子)
激活的内膜肌细胞(HLA-DR+ ) 正常的内膜肌细胞
脂质核心较小,周围的纤维帽很厚,斑块体积可以不断增大,使管腔逐渐狭窄,导致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的斑块
内膜
纤维帽 血管内腔
脂质 核心
中膜
T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组织因子)
2、长效硝酸酯类药物用于降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并可能增加运动耐量。( 每日 6 ~ 8 小时的间歇期), 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3、硝酸酯类药物会反射性增加交感神经张力, 使心率加快 ,因此常联合负性心率药物如 β 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 类CCB 治疗CSA。联合用药的抗心绞痛作用优于单独用药
作用机制:
降低心肌耗氧
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 保护缺血的心肌细胞
CCB类药物
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 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 拮抗交感神经活性 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 抑制血小板聚集
常用CCB类药物
相对禁忌证: ① PAD ② 胰岛素依赖糖尿病
β 受体阻滞剂
1、作为稳定心绞痛的初始治疗药物。
2、能降低心肌梗死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死亡和再梗死的风 险。多项荟萃分析显示, 心肌梗死后患者长期接受 β 受 体阻滞剂二级预防治疗, 可降低相对死亡率 24%
硝酸酯类药物
作用机制: 1、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剂,松弛平滑肌,使血管扩张。小剂量即
1979年WHO根据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将冠心病分为5型 1. 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2. 心绞痛 3. 心肌梗死 4. 缺血性心肌病 5. 猝死
临床分型
近年从提高诊治效果和降低死亡率出发: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UA、NSTEMI
STEMI 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稳定型心绞痛 缺血性心肌病
硝酸酯类药物
注意事项: 1、头痛、面部潮红、心率反射性加快和低血压, 上述不良
反应以短效硝酸甘油更明显。 第一次含服硝酸甘油时, 应注意可能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2、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引起的心绞 痛, 不宜使用硝酸酯类药物, 因为硝酸酯类药物可降低 心脏前负荷, 减少心搏出量, 有发生晕厥的风险。
均高于女性。 4、心理社会因素 5、遗传因素
冠心病的用药分类
一、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 1、β受体阻滞剂 2、硝酸酯类药物 3、钙拮抗剂( CCB) 4、其它治疗药物:曲美他嗪、尼可地尔
二、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2、β受体阻滞剂 3、他汀类药物 4、ACEI 或 ARB类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系统性、进展性疾病,LDL-C沉积是其启动环节.
斑块破裂
单核细胞 LDL-C
黏附分子 巨噬细胞 CRP
氧化的 LDL-C 泡沫细胞
平滑肌细胞
内皮功能受损
炎症
氧化
斑块不稳定 和血栓形成
LDL进入内皮下,吸引单核细胞进入血管壁,并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氧化的LDL,形成泡沫细胞, 泡沫细胞死亡后释放游离的LDL,形成脂质核心。平滑肌细胞的移行和增殖以及纤维组织的沉积使斑块体积不断增 大,并引起结构的变化使斑块被纤维帽覆盖。当斑块破裂时,脂质核心里的致血栓物质就被暴露在血液中,引起急 性血栓栓塞,造成心肌梗死甚至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