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合集下载

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剖析

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剖析

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剖析【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银行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严重地破坏了金融秩序,已经成为制约银行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其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使银行人员自觉筑牢拒腐防线,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银行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不仅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而且严重地破坏了金融秩序,已经成为制约银行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年来铜川市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银行系统职务犯罪案件10件12人。

近日,通过对这些案件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基本特点(一)从案件性质看,金融系统中贪污、挪用公款、受贿三类案件比例高,占查办案件总数的95.6%。

其中贪污案件比例40.4%,占第一位;挪用公款案件比例为36.4%,占第二位;受贿案件比例为18.7%占第三位。

特别是受贿案件和挪用公款案件,横向比较比其它行业高5-10个百分点,这一现象也反映了金融系统的行业特点,大多犯罪嫌疑人是利用行业的职务之便和手中掌握的职权谋取私利。

(二)从犯罪嫌疑人的职务看,发案多集中在管理人、财、物等实权部门和实权人物上,在10件犯罪案件中,管理财务、信贷、储蓄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占40%,单位领导干部利用职权犯罪的比例占发案总数的28%。

(三)从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看,犯罪年龄呈低龄化趋势,我们对铜川市近几年情况进行分析,在金融系统涉嫌犯罪中,35-55岁是金融系统犯罪高发阶段,但近几年呈现低龄化趋势,仅去年查办的案件中,35岁以下占近50%。

(四)从查办案件的情况看,呈现出明显的“窝案”、“串案”的特点。

查出一案,牵出一串,带出一片,涉案人员较多,甚至形成了具有共享既得利益的群体。

二、主要成因(一)有章不循、制度执行不到位是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随着金融系统内部规章制度的不断健全,风险防范意识的不断增强,行业内部制度日趋完善。

金融监管局廉政风险点、防控措施汇总

金融监管局廉政风险点、防控措施汇总

金融监管局廉政风险点、防控措施汇总一、廉政风险点1. 贪污受贿风险:金融监管局工作人员可能因利益诱惑从事贪污受贿行为,导致廉政风险。

贪污受贿风险:金融监管局工作人员可能因利益诱惑从事贪污受贿行为,导致廉政风险。

2. 权力滥用风险:金融监管局工作人员可能通过滥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例如批准不符合规定的金融交易或给予不当优惠。

权力滥用风险:金融监管局工作人员可能通过滥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例如批准不符合规定的金融交易或给予不当优惠。

3. 内部控制不力风险:金融监管局内部控制机制可能存在缺陷,导致工作人员有机会利用其职务便利进行不正当行为。

内部控制不力风险:金融监管局内部控制机制可能存在缺陷,导致工作人员有机会利用其职务便利进行不正当行为。

4. 信息泄露风险:未能妥善保护金融监管局的重要信息和数据,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或被不法分子利用。

信息泄露风险:未能妥善保护金融监管局的重要信息和数据,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或被不法分子利用。

二、防控措施为了有效防范廉政风险,金融监管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完善的内部监控机制:金融监管局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控体系,加强对工作人员行为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廉政风险。

建立完善的内部监控机制:金融监管局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控体系,加强对工作人员行为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廉政风险。

2. 加强廉政教育培训:金融监管局应定期组织廉政教育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廉洁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提高他们对廉政风险的辨识能力。

加强廉政教育培训:金融监管局应定期组织廉政教育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廉洁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提高他们对廉政风险的辨识能力。

3. 推行公开透明原则:金融监管局应积极推动工作公开透明,及时发布重要信息,提供完整的决策依据,减少内外部信息不对称,防止信息泄露。

推行公开透明原则:金融监管局应积极推动工作公开透明,及时发布重要信息,提供完整的决策依据,减少内外部信息不对称,防止信息泄露。

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现状及预防

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现状及预防

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现状及预防金融机构职务犯罪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

这些犯罪行为通常是由金融机构内部的管理人员或高层人员在执行其职务时所犯下的罪恶行为,对金融市场和正常的经济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和损害。

本文将探讨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现状以及如何预防这些犯罪行为。

一、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现状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种类比较多,其中涉及较多的包括:贪污受贿、挪用资金、信用卡诈骗、内幕交易等。

这些犯罪行为在金融机构内部、市场上和社会上都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首先,这些犯罪行为会破坏金融机构的公信力和声誉,导致客户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度降低,影响机构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

其次,这些犯罪行为会扰乱市场秩序,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最后,这些犯罪行为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损害,会对国家的财政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二、预防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措施为预防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发生,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的制度和监管机制:金融机构应该建立健全内控机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管理。

加强内部监管,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

同时,加强对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监管,加强对重要人员的监管和审计。

2.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关键岗位人员是金融机构内部的核心人才,也是操纵资金和信息的关键人物。

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这些人员的聘任和考核,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过度依赖个人和个别制度。

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人员,应当进行惩戒和纪律处分。

3.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和执法:为有效预防和惩治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一套完善的惩戒机制和治理体系。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检查和风险评估,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和监管。

同时,及时发现和打击涉案人员的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4.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公众应该对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风险和防范措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分析与防范

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分析与防范

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分析与防范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金融系统中的腐败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金融系统腐败的现象不仅仅是个别个体的行为,而是系统性的问题。

因此,对于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分析和防范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将对其展开详细的探讨。

一、金融系统腐败的现状金融系统的腐败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业内部的人员贪污和渎职,例如银行柜员私自操作客户账户,为自己牟利;二是金融机构之间的勾结和串谋,例如虚高股票价格,通过内部人员操作来获取暴利,给客户和整个市场造成严重的损失;三是金融借贷市场的腐败现象,例如利用贷款机会来进行腐败,承揽不合理的工程和工程建设,存在内部红包等行为。

不仅如此,金融系统腐败的现象还表现在金融监管机构内部,例如借助职权收受贿赂,对一些不法行为视而不见。

这种行为会给金融机构和整个市场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引发财务风险和金融危机。

金融系统的腐败现象有时甚至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给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二、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原因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产生和发展与多种多样的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利益诱惑。

金融市场中存在大量的资金流动,很多人看到这些资金就会产生贪念,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利用自己的职权和权力进行腐败和渎职行为。

其次,监管不到位也是导致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还存在不少缺陷和漏洞,监管机构的监管行为有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让腐败现象在金融系统中泛滥。

第三,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道德水平也是影响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因素之一。

当前,行业内部的职业技能和对道德伦理的认知水平还无法完全满足金融创新和生产经营所需。

一些金融业务员工的业务能力有限,很难对金融市场中的问题进行识别和处理。

三、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防范措施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防范需要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需要从根本上切实解决金融系统腐败现象。

以下是几方面的措施:一是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员工职务犯罪与预防

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员工职务犯罪与预防

浅谈农村金融机构员工职务犯罪及预防近期,兴化农村金融机构查处了两起受贿违法案件。

一是原兴化农行行长王某犯收贿罪,被判有期徒刑六年九个月;二是原兴化农行业务部总经理顾某犯受贿罪,判有期徒刑十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75000元。

就犯罪成因及预防,笔者谈点浅见。

一、犯罪成因1.追求时尚,极时行乐。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地位的建立,而引发了人员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变化,诱发权利人投机心理、冒险心理和侥幸心理的增强,在追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同时,产生了权钱交易、人情交易的心理,从而不惜以职务、职权之便以身试法,满足自己的欲望。

2. “金钱”诱惑,丧失底线。

有些金融机构干部和有权部门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工作关系,把银企关系混同人情关系,将手中的权力同人际交往混淆在一起,最终感情超越原则,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以至成了企业的“内线”。

更有甚者“同企业穿一条裤子”,帮助企业对付银行,恶意套取银行资金,并从中捞取好处。

其表现:一是个别员工把正当的银企关系逐步演变成伙伴关系;二是由伙伴关系逐步蜕化成利害关系。

在利益的驱动下,步入腐败的泥潭。

3、监督制约,形同虚设。

从以上收贿案件分析看,他们收贿的地点多数在办公室和家里,且多数是在重大节日,持续性和连续性,长时间不能被发现,反映出事后监督不细,岗位制约不严,自查、互查,检查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或发现疑点后也没有深究。

在金融系统各项业务管理中,特别是“敏感”部门岗位,在内控和防范上,对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道关卡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且规定的又细又全,可谓措施严密,责任分明。

然而,在落实这些监管措施时不到位,有断档和错位现象,而来自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也存在形式主义的走过场,致使作案人在上级监督不到位、同级监督不了、下级监督无效的情况下,在职务犯罪“自由王国”里,任意作为。

这是对银行岗位监管失控而诱发职务犯罪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二、犯罪特点1.职务犯罪项目多、时间久,受收礼品方式多。

关于金融领域违纪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关于金融领域违纪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关于金融领域违纪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概述这份文档旨在分析金融领域违纪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金融行业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但违纪问题的频发对行业的稳定性和信誉造成了威胁。

因此,了解违纪问题背后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原因分析1. 利益冲突:金融行业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的情况。

例如,金融从业人员可能会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客户的真实需求,从而采取不当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包括向客户推销不适合的金融产品,或者操纵市场价格以获取个人利益。

2. 不透明操作:金融行业的一些业务可能涉及复杂的操作和机制,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不太容易理解。

这种不透明度为操纵市场和进行违规操作提供了机会。

对于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来说,难以监督和发现违纪行为。

3. 监管不力:金融行业监管的不力是违纪问题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监管部门在监督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时可能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

这使得一些机构和从业人员能够逃避监管,从而进行违规行为。

4. 高压环境和诱惑:金融行业的竞争激烈,从业人员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竞争压力。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一些从业人员可能会为了追求高绩效和高回报而诱惑于采取不当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包括违规交易、内幕交易等。

对策建议1. 加强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和效率。

同时,应建立更严格的监管制度和法规,制定惩罚措施,并加强对违纪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力度。

2.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道德观念:金融行业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金融知识和专业素质。

同时,应强调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引导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准则,在工作中遵守法律法规,以客户利益为先。

3.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内部风险控制和合规机制,加强对内部操作的监督和管理。

通过加强内部审核和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保持金融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4. 增强投资者保护意识: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保护,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

金融犯罪的预防和打击措施

金融犯罪的预防和打击措施

金融犯罪的预防和打击措施金融犯罪一直是社会上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不仅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不良影响,也造成了经济的不稳定。

为了有效预防和打击金融犯罪,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都在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

本文将就金融犯罪的预防和打击措施进行探讨,以期加强对金融犯罪的防范和打击。

一、加强监管和监察为有效预防和打击金融犯罪,加强监管和监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各国应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机制,确保金融市场的秩序和安全。

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违规行为。

另外,建立金融犯罪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市场风险,对可疑行为进行监测和调查,有效遏制金融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国际合作金融犯罪通常具有跨境特点,需要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金融犯罪。

各国要签订相关协议,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分享情报信息,加强跨国追逃和引渡工作,形成合力,加大对金融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

同时,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信息分享平台,共同提高预警和打击金融犯罪的效果。

三、强化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是预防和打击金融犯罪的关键。

各国应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明确各类金融犯罪的法律责任和处罚力度,提高打击金融犯罪的效果。

同时,要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科技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犯罪的手段也越来越复杂和隐蔽。

因此,加强科技应用是预防和打击金融犯罪的必然选择。

各国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的金融监管系统,提高金融犯罪的预警和识别能力,减少金融犯罪的发生。

同时,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保护金融信息安全,有效防范黑客攻击和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

综上所述,金融犯罪的预防和打击需要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监察,加强国际合作,强化法律法规,加强科技应用,形成合力,有效预防和打击各类金融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软硬兼施 内外兼管 标本兼治——浅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有效预防

软硬兼施  内外兼管  标本兼治——浅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有效预防

利 润多 不 作 为 衡 量 经 营好 坏 的 惟 一标

这 样 有 意 无 意 地 把 从 业 人 员 误 早 发 现 、早预 防 ,达 到 “ 不 ” ,即 三
不 敢 犯 罪 、不 能 犯 罪 、不 想犯 罪 ,最 终 降 低职 务 犯 罪 率 ,确 保金 融 机 构健 康有 序发 展 。
率 越 来 越 低 , 因 金 融 从 业 人 员 之 间 , 甚 至 是 金 融 从 业 人 员 与 社 会 人 员 之 间 ,相 互 利 用 、 内 外 勾 结 、多 环 节
约 金 融 改 革 和 发 展 的 重 要 素 。 为
此 , 切实 加强 金 融 系 统预 防职 务 犯 罪
益 ,给社 会带来 了不安定 因素 。 4 犯罪形 式越 来越 复杂 化 。 、
1 、预 防 职 务 犯 罪 的主 观 意 识 淡
漠。 金 融 系 统 既 是 同 家 经 济 宏 观 调 控
部 门 ,也是 独 立 的 经济 实体 ,获 取 经 营 利 润 ,创 造 经 济 效 益是 它的 重 要 任 务 。 为实 现 这 个 目标 ,有些 金 融 部 门
比例 越 来越 高 。犯 罪 主 体 多元 化 还 表 现 在 共 同 犯 罪 增 多 。 由 于 金 鬲 业 务 交 虫
米 ,随 荇 金 融业 务 的 小 断 发展 ,金 融 违 法 犯 罪 尤 其是 职 务 犯 罪 案件 频 发 , 给 家 财 产造 成 了巨 人 损 失 ,极 人 地
●李丽 娟 / 文


融足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我
罔 金 融 体 制 的 不 断 改 革 与 创
的 逐 步 深 化 ,金 融 手 段 的 高 科 技 化 以 及 金 融 业 区 际 ,国 际 联 系 的 H益 密 切 ,金 融 领 域 贪 污 贿 赂 等 职 务 犯 罪 表 现 出许 多不 同以往 的特点 。 1 、犯 罪 主 体 越 来 越 多 元 化 。

谈金融腐败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

谈金融腐败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

谈金融腐败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金融管理秩序,关系着国家整个经济秩序的稳定。

当前,金融领域内的腐败现象呈现出严峻态势,违规违纪、违法犯罪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贪污、贿赂、挪用、占用、侵吞公款的手段不断翻新,数额越来越大。

仅对我市1996年以来金融领域内发生的经济犯罪的调查发现,我市司法机关查处的金融领域内的经济犯罪案件,占这一时期立案查办案件总数的20%.因此,笔者对我市金融部门近年来所发生的经济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其特点,寻求金融领域内部人员腐败的原因,研究预防对策,对遏制金融腐败的上升势头,维护金融秩序,确保我市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部门经济犯罪的特点(一)违法犯罪的手段呈现多样性、复杂性、智能性。

随着金融部门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加强管理,金融系统经济犯罪的手段不断推陈出新,由原始的存储环节上的虚设帐户,到支取环节的截扣利息,又逐渐发展到伪造结付单据、偷盖他人印鉴套取国库款,甚至内外勾结,以钻法律政策空子,篡改计算机程序,集中反映了犯罪手段的多样性、复杂性及智能性。

结合实践发现,目前金融部门经济犯罪的手段主要有:1、利用假授权,透支信用卡套取国库款;2、利用业务及身兼多职的便利条件,制造假进帐单,然后伺机在结算时扣押资金以平帐;3、利用金融系统发放兑付各种有价债券、凭证之机贪污公款;4、利用出具“高息代保管”单据,截留储户存款;5、利用多种手段,谋得其它银行储蓄所结息清单,然后利用利息补差款项顶本金,并以假名骗取银行利息补差;6、违反银行双人双枪取款押送制度,变双人取送款为单人取送款,给嫌疑人以可乘之机。

此外,还有虚设帐户、假填存折、收入不入帐、伪造凭证、擅改金融业务计算机程序、贪污国库款等手段。

(二)犯罪主体各层次普遍存在。

金融部门经济犯罪的主体多为基层单位的领导或者会计、出纳、复核员、储蓄所长及储蓄员等年轻业务干部或直接保管现款的业务人员,他们利用职务之便或乘管理及制度上存在的漏洞伺机作案。

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金融职务犯罪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利用其从事融资活动的便利或滥用职权、不尽职责,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破坏金融治理秩序或国家对职务活动的治理职能,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众所周知,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所造成的财产缺失庞大,不仅损害金融机构自身的合法利益,更严峻地损害宽敞存款人、股东的合法权益,极易诱发金融风险,危害社会稳固。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安全差不多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本文将在分析现时期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差不多情形的基础上,概括其特点,分析其成因,并为更好地预防金融机构犯罪提出计策性建议。

一、现时期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一)复杂性金融职务犯罪是一种特定身份犯罪,是公共权力异化为私人权力的结果。

正是因为这种主体的特定性带来了犯罪分子的〝自我爱护〞功能。

犯罪前他们打着〝公平〞、〝合法〞执行金融职务的身份进行,理所因此的不易受到阻碍;犯罪过程中他们实施的是以权谋利、将公权暗化为私权,能够骗取领导和同行的支持;犯罪后他们往往利用职权地位所形成的阻碍,公布或隐秘地对抗司法机关的侦破活动,利用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开脱罪责,无形中增加了司法机关的追诉难度。

(二)隐藏性一样犯罪如杀人、放火、抢劫等,是以公民个人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为侵害对象的,受害者与犯罪者利益冲突猛烈,揭露犯罪的积极性高。

而职务犯罪是金融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其侵犯的对象属于国家或集体的公共财产,一样不是以公民个人利益为直截了当侵害对象。

因此,别人既不容易了解贪污者的职务内幕,又不容易与之发生直截了当的利益冲突,故不易被察觉和揭露。

(三)智能性犯罪形式多样,手段隐藏智能化。

随着金融系统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多种多样,且不断翻新,向智能化、技术化方向进展。

有的犯罪分子为了躲避法律制裁,往往将多种犯罪交错在一起,制造〝案中案〞,作案手段比较高超,反侦察能力增强。

如何预防金融职务犯罪

如何预防金融职务犯罪

如何预防金融职务犯罪金融职务犯罪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从业人员利用其职务之便,以非法手段获取、占有或挪用他人财物的行为。

这种犯罪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金融领域的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

因此,预防金融职务犯罪至关重要。

下面将提供一些预防金融职务犯罪的方法和措施。

1.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框架,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并对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监管和查验。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确保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2.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金融从业人员应具备较高的道德和职业操守,了解和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风险意识。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的能力。

3.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规范操作流程,并设置合理的审批和监督机制。

同时,加强内部审计的力度,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

4.加强风险管理和反洗钱工作: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各种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控制。

同时,加强反洗钱工作,建立健全的客户身份识别和交易监测机制,防止金融机构被用于洗钱或其他非法活动。

5.提高信息技术安全保障: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机构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威胁。

因此,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安全保障工作,建立高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数据保护和风险防范,防止黑客和其他非法分子入侵系统,造成财产损失和业务中断。

6.建立举报机制和加强法律惩处:金融机构应建立公正、透明的举报机制,鼓励员工和客户对涉嫌犯罪行为进行举报。

同时,加强对金融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依法追究犯罪分子的责任,提高违法犯罪成本和风险。

7.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金融犯罪往往跨越国界,需要国际合作才能有效打击。

金融机构应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和执法部门的合作,分享信息和情报,共同打击跨国金融犯罪。

金融市场的金融犯罪预防和打击金融犯罪的措施和挑战

金融市场的金融犯罪预防和打击金融犯罪的措施和挑战

金融市场的金融犯罪预防和打击金融犯罪的措施和挑战在现代社会中,金融市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类投资者获取回报的重要渠道。

然而,与金融市场的繁荣相伴而来的是各种金融犯罪行为的增长。

这些金融犯罪行为不仅对个人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还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金融犯罪预防和打击金融犯罪成为了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金融犯罪的特点和类型金融犯罪是指在金融领域内,以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通过欺骗、侵占、伪造等手段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金融犯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度技术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金融犯罪手段不断升级,利用电子支付、网络交易等方式实施犯罪行为。

2. 国际化:金融犯罪往往跨越国界,利用各种金融市场的相互联系,逃避国际执法机构的追捕。

3. 高风险性:金融犯罪涉及大额资金和复杂的交易机制,其风险性较高,容易给受害者带来巨大损失。

目前,金融犯罪的类型主要包括金融诈骗、洗钱、内幕交易等。

其中,金融诈骗是最常见的一种金融犯罪行为,它通过虚构投资项目、编造赢利模式等手段欺骗投资者,以获取非法利益。

二、金融犯罪的危害金融犯罪给金融市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不可忽视。

首先,金融犯罪行为严重损害了金融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破坏了市场秩序,扰乱了正常的投融资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其次,金融犯罪行为导致了资金的大规模流失,给企业和个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再次,金融犯罪行为也直接影响了金融机构的稳定和发展,削弱了金融体系的信誉和公信力。

三、金融犯罪预防的主要措施为了预防和打击金融犯罪行为,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各国通过颁布相关的金融犯罪法律法规,并不断修订和完善,加大对金融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加强执法力度:各国加强金融执法机构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大对金融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特点

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特点

一、银行业职务犯罪案件特点
1、犯罪主要是贪污、挪用公款、贿赂犯罪。

其中包括:一是一些领导滥用权力直接敢于金融机构决策,通过“写条子”、“打招呼”,甚至命令银行贷款、投资、担保等,从中收取好处。

二是银行决策层或高管在正常的金融决策中贪污挪用公款,牟取私利,或者在贷款、审批过程中收取贿赂。

三是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利用金融监管权力收取贿赂。

四是银行业一般从业人员利用经手、管理业务的便利实施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

这里介绍一下,检察机关查办几种罪的数额标准。

贪污有死刑,基本上一万一年。

挪用公款是5000元起步立案,按情节,80%也可立案。

诈骗罪基本上是五年上下。

受贿比照贪污处罚。

2、银行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违规现象严重。

上述案件中,1000万元以上金融诈骗案和部分小额贷款诈骗案都存在银
行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违规操作现象。

渎职犯罪,主要涉及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两个罪名。

滥用职权,属于乱作为,造成个人财产损失立案10万元,集体损失20万元。

3-7年,玩忽职守,属于不作为,个人损失标准15万元,集体损失30万元。

3、犯罪数额巨大,动辄数百万上千万上亿元甚至数亿元,造成的损失巨大。

4、犯罪的行业特点突出。

犯罪主体的专业水平和知识水平都比较高。

多为银行业高管和重要岗位。

重要岗位包括关键岗位各位中层干部和核心岗位会计、储蓄、结算、信贷、
信用卡、联行、出纳等。

谈金融腐败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

谈金融腐败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

谈金融腐败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金融腐败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从业人员通过滥用权力、违规操作、贪污受贿等手段获取非法私利的行为。

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以下特点:一、极具隐蔽性:金融腐败通常发生在金融机构内部和金融从业人员之间,涉及到复杂的业务流程和规则。

因此,金融腐败常常被隐藏得十分隐蔽,很难被外界察觉。

二、巨大的经济影响:由于金融领域的特殊性,一起金融腐败事件常常导致巨额财务损失。

这不仅会直接损害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的利益,还会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降低市场信心,扰乱金融秩序。

三、长期的影响:金融腐败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所带来的不良后果通常会长期存在。

除了经济上的损失,金融腐败还会破坏公众的信任和对金融体系的信心,给整个社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金融腐败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度不健全:金融腐败往往与制度的薄弱和缺失有关。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不够明确,监管制度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强大,容易导致金融腐败的产生。

二、道德观念淡薄:金融腐败与人们的道德观念紧密相关。

如果社会上普遍存在道德观念淡薄、重利轻德的风气,金融腐败现象易于滋生和蔓延。

三、利益诱惑强烈:金融业务通常涉及大量的资金和利益,金融从业人员经常面临着极大的利益诱惑。

如果他们缺乏职业道德和自律意识,就容易被经济利益驱使,陷入金融腐败的泥潭。

为了预防和打击金融腐败,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加强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行为的监督和管理,提高监管的效力和透明度,防止金融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金融腐败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和责任追究机制。

加大对金融腐败犯罪的打击力度,形成良好的法律环境。

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培养他们的职业操守和自律意识。

通过强化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降低金融腐败的发生率。

四、加强国际合作:金融腐败往往具有跨国性质,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打击金融腐败。

加强银行监管预防金融职务犯罪

加强银行监管预防金融职务犯罪

加强银行监管预防金融职务犯罪今年来,我国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件呈高发势头。

其涉案金额之大,涉及面之广,智能化程度之高令人触目惊心。

这不仅给银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也带来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损害了银行的信誉。

一金融职务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一)转轨时期金融体制还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当前金融体制改革正处于深化时期,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调整金融秩序的法律框架虽已大体建立,但仍过于粗疏, 不能完全适应预防违法犯罪的需要。

整体上看,金融系统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金融市场结构性矛盾和利益格局不平衡是当前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现象较为突出的社会原因。

作为转轨时期的社会问题,金融领域的职务犯罪是由于尚未真正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与市场秩序的结果。

金融体制的急剧变化,使金融活动失控是产生犯罪的根本原因。

同时,转轨时期必然存在一些宏观调控的空白或“盲点”,金融市场实践超前与法制相对滞后是滋生犯罪的直接原因。

(二)银行内部疏于管理,防范意识差银行内部疏于管理,防范意识差,规章制度执行不严,给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

因此内控不力是金融职务犯罪案件高发的直接原因。

在某些金融机构中,特别是基层银行的负责人,往往集人、财、物权力于一身,上级疏于监导、下级不敢监督,使其权力常常处于真空状态。

由于金融系统上下级和部门之间的监督不力。

致使有的部门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有章不循、使涉案人员能够作案方便,并屡屡得逞。

疏于管理、制度不落实、部门岗位职责不清、风险防范意识差是金融职务犯罪案的主要原因,( 三) 银行内部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目前,银行系统内部一些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他们片面抓业务、重效益,而忽视队伍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或思想工作“一阵风”以会议落实会议,用通知传达通知,导致一些人拜金主义、利已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潜滋暗长,恶性膨胀,在侥幸心理下,最终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道路。

( 四) 涉案人员职业道德缺失,法律意识淡薄金融部门是一个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行业,金钱的诱惑更为直接和强烈。

金融腐败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

金融腐败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

金融腐败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金融管理秩序,关系着国家整个经济秩序的稳定。

当前,金融领域内的腐败现象呈现出严峻态势,违规违纪、违法犯罪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贪污、贿赂、挪用、占用、侵吞公款的手段不断翻新,数额越来越大。

经过对我们金融企业近年来所发生的经济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其特点,寻求金融领域内部人员腐败的原因,研究预防对策,对遏制金融腐败的上升势头,维护金融秩序,确保金融秩序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部门经济犯罪的特点(一)违法犯罪的手段呈现多样性、复杂性、智能性。

随着金融部门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加强管理,金融系统经济犯罪的手段不断推陈出新,由原始的存储环节上的虚设帐户,到支取环节的截扣利息,又逐渐发展到伪造结付单据、偷盖他人印鉴套取国库款,甚至内外勾结,钻法律政策空子,篡改计算机程序,集中反映了犯罪手段的多样性、复杂性及智能性。

结合实践发现,目前金融部门经济犯罪的手段主要有:1、利用假授权,透支信用卡套取国库款;2、利用联系业务及身兼多职的便利条件,制造假进帐单,然后伺机在结算时扣押企业资金以平帐;3、利用金融系统发放兑付各种有价债券、凭证之机贪污公款;4、利用出具“高息代保管”单据,截留储户存款;5、利用多种手段,谋得其它银行储蓄所结息清单,然后利用利息补差款项顶本金,并以假名骗取银行利息补差;6、违反银行双人押运存取款制度,变双人存取款为单人存取款,给嫌疑人以可乘之机。

此外,还有虚设帐户、假填存折、收入不入帐、伪造凭证、擅改金融业务计算机程序、贪污国库款等手段。

(二)犯罪主体各层次普遍存在。

金融部门经济犯罪的主体多为基层单位的领导或者会计、出纳、复核员、储蓄所长及储蓄员等年轻业务干部或直接保管现款的业务人员,他们利用职务之便或乘管理及制度上存在的漏洞伺机作案。

(三)涉案数额大,经济损失严重。

金融部门经济犯罪案件绝大多数都是十万元以上的特大案件,而且,犯罪分子为了满足各种欲望,将公款用于个人及家庭高消费,或用于营利性活动,甚至用于嫖娼、赌博等非法活动,致使公款无法追回,给国家造成的危害大,损失重,社会影响恶劣。

解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危害及预防

解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危害及预防

解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危害及预防金融系统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金融犯罪特别是金融职务犯罪往往给金融机构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会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和金融风波,其危害性更甚于其它犯罪。

本文就金融职务犯罪形态特点、危害,成因及预防措施作粗浅的探讨,希望有益于金融职务犯罪的预防。

一、金融职务犯罪的形态金融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指在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中工作的人员,利用从事融资活动的职务之便,侵犯公共财产,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以及其它危害社会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信用合作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

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金融犯罪形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法律明确规定以职务便利为构成要件的犯罪,如贪污罪,职务侵占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以假币换取货币罪等。

二是法律尽管没有明文规定是否利用职务便利为犯罪构成要件,但犯罪的构成与行为人的身份和职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银行人员购买伪币罪、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用帐外客户资金拆借、发放贷款罪,非法出具金融票据罪、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等。

三是金融机构人员在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其手段又触犯了其它罪名,如伪造、变造金融罪证罪。

银行业务包括会计结算、出纳、储蓄、信贷、信用卡等方面,金融犯罪主要体现在这些业务中,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金融从业人员在实施犯罪时往往是多种手段并用、各种行为交叉,在一种业务中使用的手段,也可能在另一种业务中使用。

以下所列的犯罪形式主要是根据金融业务性质,以岗位特征划分形态的。

1、结算业务中的犯罪形式结算是指因商品交易、劳务供应、资金调拔等经济活动需发生的货币收付行为,分为货币结算和转帐结算,银行的结算主要为转帐结算,转帐结算中银行从业人员的犯罪主要针对结算凭证和会计帐本,其具体形式主要有:伪造:涂改结算凭证,隐匿、销毁记帐单据侵吞银行资金,利用空头结算凭证或者重复利用结算凭证骗取银行资金;虚构收付关系贪污银行资金;虚构伪造存款帐户或付款凭证挪用银行资金;收帐、重复出帐挪占银行资金、非法多次转帐、改变资金正常流向占用银行资金;非法拆借客户资金;利用结算时间差套取银行资金等。

金融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金融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的违珐 违 规 违纪 案件 .绝 大部 分涉 案人员 利用 担 当金融 中层 主 管人 岗位 ;中层 以 上高 级管 理 岗位 ,手 中掌 握 着 系统各 专 业 各 岗位 职 务的便 利 既没 有 完全履 行 职责 范围 人 、 、 大权 的经 营 决策 或管 理 层 有上 升趋 势 。五是 从 钱 物
污; 利用 微机 操 作信 息 处 理之 便 虚设 账 外账 , 收存款 不 是金 融从 业 人员 受 到社会 上 不 法分 子 的腐 蚀 拉拢 .铤 而 吸
人 账 挪作 他用 ;以及 内外 勾 结摘 资金 体 外循 珂_ 荨共 同作 走 险 以身试 法 。 案 。 二是 从 发 案 的部 位看 。一 线 操作 岗 位如 会计 、 蓄 、 储
内应 当履 行 的 义 务 .又逾越 职 权 滥用 手中掌 握 的职 权 图 涉 嫌犯 罪 的主 体来 看 . 轻人 、 年 基层 部 门 的领 导居 多 。
谋 私 利 ,形成 职 务 犯罪 的 案件 屡 有 发生 且居 高 不下 。根
二、 金融职 务 犯 罪原 因 据去 年 有关 统 计数 字 , 作 案 人员 涉 案的 性 质来 看 . 从 挪用 引发 职 务犯罪 的原 因是多 方 面 的 ,有思 想道 德 的滑 和 贪污 案 件 仍 然 突 出 。仅 去 年 金 融 系统 立 案 查处 挪 用 、 坡 , 有制 度不 健 全 的漏洞 . 有管 理 不严 、 督 不力 . 有肪 监 更 贪污 案 件分 别 占经 拼案 件 总数 的 4 %和 3 % ; 中百万 范鸯 处 不 力 ; 主观 的 、 7 1 其 有 客观 的 , 结起 来 主要有 以 下 几 归 元 以上 挪用 案 件和 贪 污案 件 分 别 占百万 元 经济 案件 总 数 个 方 面 : 的 6 %和 2 %。 案 人员 利用 其 主 管审 批 、 拨 资金 , 2 8 涉 调 管 主观 因素 是关 键 。金融 职 务 犯罪 行 为人 是 职 务 犯 罪 理 、 配 公 共财 物等 的权 力 . 取侵 吞 、 支 采 窃取 、 取 或者 其 的 内在 因素 ,是行 为 人 的犯 罪动 因 .是 根本 性 的犯 罪 原 骗 他 手段 非珐 占用 公菇 财物 作 案 。其 主 要特 点 :一 是从 涉 因 。主要 是行 为 人的 世 界观 、 行观 、 人 价值 观 受 到强 烈 的 案 手段 来 看 作 案 人利用 职 务的便 利 以赔 谋 私 、以贷 谋 冲击 造成 的 心态 的变 异 。 些 人受 市场 经 济 的冲击 , 到 某 看 私 ,接 受 贿 略 ;利 用 职务 之便 伪 造凭 证支 取 现金 予 以贪 别人 从银 行 贷款 发 财致 富 . 生严 重 的心 理 失 衡感 。 别 产 特

简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简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1. 职务犯罪的概念职务犯罪指的是在从事工作或担任职务期间,员工利用其职务的职权或资源进行非法行为,以获取个人利益或给他人带来损失的行为。

这些犯罪行为可能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侵占国有财产等。

2. 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2.1 利益驱动职务犯罪往往源自个人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

许多职务犯罪行为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比如通过滥用职权获得财务利益、接受贿赂等。

由于部分员工在工资待遇、职位晋升等方面的不满,他们容易受到潜在收益的诱惑而从事职务犯罪。

2.2 职权不规范职务犯罪也与职权不规范有关。

一些组织在管理体制上存在不足,职权划分不明确、职责交叉等问题,给员工提供了从事职务犯罪的机会。

缺乏对职权行使的监督和管理,有助于职务犯罪的发生。

2.3 监管不足监管不足也是职务犯罪产生的因素之一。

监管机构在执法力度和监管效果方面存在不足,容易导致职务犯罪者逃脱惩罚。

一些员工对于监管机构的能力和决心存在误判,从而敢于冒险从事职务犯罪。

2.4 道德缺失道德缺失是职务犯罪产生的潜在原因之一。

一些员工在面对利益诱惑时,缺乏正确的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容易被个人私利所驱使而从事职务犯罪行为。

缺乏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会增加职务犯罪的发生风险。

3. 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为了防止职务犯罪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对策:3.1 健全内部控制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职权和责任,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

同时,加强对内部各个环节的监督和审核,确保职权行使的规范和合法性。

3.2 强化监管机构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督能力和执行力度,提高对职务犯罪行为的查处率,对职务犯罪行为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监管机构还应加强与企业和组织的合作,形成联合执法和监管的合力,提高监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3 提高职业道德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员工正确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

关于金融领域违纪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关于金融领域违纪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关于金融领域违纪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背景金融领域是一个关系到全球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重要行业。

然而,近年来,金融领域的违纪问题日益突出,给整个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违纪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原因分析1. 利益驱使:金融领域的高盈利性质使得某些从业人员寻求不正当的个人利益。

他们可能通过内幕交易、挪用资金等手段来获取巨额利润。

2. 监管不严:金融领域的监管体系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

监管机构的监督力度不足,监管规则不够严格,导致一些违规行为得以滋生。

3. 道德风险:金融领域的从业人员往往面临巨大的道德挑战。

一些从业人员缺乏诚信和责任感,从而出现了各种违规行为。

4. 内部控制不足: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容易造成违纪问题的发生。

例如,内部审计制度薄弱、激励机制不健全等。

对策建议1. 加强监管力度:相关监管机构应加大对金融领域的监管力度,加强监督和执法,严惩违规行为,确保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2. 完善内部控制: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健全审计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监督,防止违纪问题的发生。

3. 增强道德教育:加强金融领域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培养诚信和责任感,提高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4.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增加金融领域从业资格的准入门槛,筛选出具备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人才,降低潜在违纪风险。

结论金融领域违纪问题的发生对行业形象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通过加强监管、完善内部控制、提高道德教育和行业准入门槛等对策,能够有效地减少违纪问题的发生,维护金融领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作者:佚名2006/2/23 11:32:02 来源:中审网
金融业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经济部门,平稳的金融秩序、良好的金融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主要条件。

而近年来出现在金融系统内的职务犯罪案件不断增多,涉案数额不断增长,且影响恶劣,损失巨大。

本文拟通过对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原因及一些案例的分析,来寻求惩治与防范金融犯罪的对策,也给大家敲敲警钟,以达到保护国家财产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目的。

案犯用何手段从何环节下手?
金融系统的经济犯罪主要表现是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三种犯罪。

掌有审批贷款、批提现金、单位基建等权力的领导、信贷员多是通过审批收受钱、物;会计、出纳等工作人员为了谋取私利,多是利用自己掌握现金的工作之便直接侵吞或挪用公款。

案犯作案手段主要表现为:
一是利用企事业单位、个体企业急需批贷款之机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索贿受贿。

如我区龙华信用社副经理兼龙华信用社主任卓惠庭,龙华农村信用社副主任郑锦福、信贷员许金平,农行龙华支行计划信贷部副主任赵海浪,中行龙华支行信贷员古林军等5人,就是再批贷款给10多各贷款单位的过程中互相勾结,时分时合,大肆索取、收受人民币、港币、地皮、手提电话等贿赂。

卓、郑、许、赵四人还应贷款单位邀请到澳门旅游,在境外收受港币、赌博筹码等贿赂。

二是利用批准提现金的职权受贿及挪用公益金炒股。

如福永信用社内勤主任罗志文,批准搞装修的工头庄某提取现金人民币425万元。

为此,庄送给罗“好处费”4万元,罗如数收下。

罗还利用自己一人经管信用社公益金之便,从帐上挪用公款10万,用于个人炒股。

三是采取存款不入帐、偷支储户存款等方法贪污、挪用公款。

如福永信用社凤凰分社出纳员王四新,在协助凤凰村委代收屋地款中将2万元收款单撕毁,贪污2万元。

此外还采取收储不记帐,私自保管存款传票、底单的手段挪用储户存款共计9万多元。

四是利用购买办公楼和支付楼款之机收受贿赂。

如农行龙华支行副行长兼龙华信用社总经理江德珍,1993年主持购买位于龙华镇某村的两栋楼宇作办公场所,并于1994年春节支付500万元楼款给该村过春节。

为感谢江在买楼和支付楼款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对方送价值人民币48万元的股票及2万元现金给江。

一、诱发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思想政治工作乏力。

由于金融系统之间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干部一手硬、一手软,片面抓业务、重效益,而忽视队伍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或思想工作“一阵风”以会议落实会议,用通知传达通知。

多数经营管理人员在反腐败问题上讲的多,做的少,要求别人的多,要求自己的少,致使一些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包括个别领导干部拜金主义、利已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潜滋暗长,在侥幸心理下,在有条件时往往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金融系统管理不严、监督不力,给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

近年来,各金融机构在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建立了一套工作、监督制度。

但仍有少数单位存在着重效益,轻管理;重经营轻监督;重数字,轻检查的现象。

致使有的部门有章不循、各种检查走过场,造成监督失控,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规范和约束作用,表现为往往在犯罪行为发生很长时间后才发觉报案,延误了最佳抓捕时机,造成损失无谓增大。

(三)金融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金融事业的快速发展,业务量增大,人员大幅度增加,且来源广泛,素质参差不齐。

在进人过程中,对调入人员把关不严,使一些政治文化素质较差,法制观念淡薄人员通过顶替、“内招”、照顾关系等渠道涌进金融系统,且忽略政治思想教育只经简单业务培训匆匆上岗,为犯罪埋下重大隐患。

还有一些金融单位在用人观上存在一些偏差,重业务发展、轻职业道德教育,把经济指标和业务实践当作硬杠杠,使一些“业务能人”极易放松思想防线,陷入极端利已主义和拜金主义。

当现实条件和自身条件不可能通过合法途径实现追求目标时,行为人就有可能利用职务之便,步入犯罪的行列。

(四)执纪力度不强。

少数金融部门对反腐败的重要性和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认识不足,担心影响自己声誉、政绩和经济效益,存在着“家丑不可外扬”的错误思想对发生在本机构、本部门的经济违法违纪问题不严查、不深究,甚至对有些涉嫌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擅自进行内部消化处理,在捂不住或内部消化不了时才报案,导致犯罪分子携款潜逃;对一些违法犯罪只重视挽回经济损失,弱化法纪惩处等,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致使犯罪分子有恃无恐,频频作案,一定程度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预防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和职工队伍。

就是要结合金融系统职工队伍的思想;进行有针对性、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注重对基层领导
干部的选拔、使用和管理监督,真正把那些素质过硬、能力较强、作风踏实的人员选拔进领导班子。

二是结合法制教育开展业务培训。

从抓基础知识入手,有计划地进行业务培训和经常性地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保证这项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稳定性,逐步提高全行业的业务素质和调研水平,自觉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是针对金融系统个别职工利用职务之便,胆大妄为,肆无忌惮的侵吞、挪用公款,搞权钱交易的情况,及时主动向司法机关告发,追究其法律责任,做到惩前毖后。

(二)深化金融体制,加强对金融秩序的宏观调控。

金融系统严密完备、有行业特色的规章制度和具体的操作规程,是实现金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代的重要保证。

因此,要遏制和防范金融职务犯罪的产生,铲除滋生的土壤,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整顿金融秩序,建立一套完备有序的金融行为运行机制,化解和防范因金融体制“脱节”、“无序”和“失控”产生的各种金融职务犯罪。

一要严格清理非金融机构和违法金融活动,净化金融竞争秩序,使之有序化发展;二是加大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要提高金融监管、稽查人员的执法水平,尽快培养出一批既懂金融又懂法律的“双面人才”。

同时,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及时更新稽查手段,以高科技监管对付高科技犯罪。

(三)强化监管,保障监督效果,减少职务犯罪的机会。

管理的关键是制度,制度的关键在落实。

金融部门要严格按照金融法规和有关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大监督,形成防范机制。

首先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充分发挥金融系统建立的以监察、稽核、事后复核为主的监督体系,尤其要强化稽核工作,针对某些金融从业人员长期固定的岗位组合可能产生弊端,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调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以遏制可能产生的犯罪动因。

其次要开展业务监督检查。

分管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要加强对经营业务进行经常性与突击性的监督检查,以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还要抓好职能监督。

纪检、监察、稽核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灵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全面与专项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对帐目进行认真清查,防止走过场、流于形式,实现监督的最佳效果。

再次要搞好社会监督。

要自觉地接受社会监督。

公开办事制度和办事程序,积极主动地征询群众意见,定期与纪检监察、检察和审计机关沟通情况,将内部监督与群众监督、党纪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紧密结合,协同合作,落实好预防工作的措施。

(四)打防结合,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

治理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既要打击,又要预防,二者相辅相承,必须坚持“打击”、“预防”两手都要抓,都要硬,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与办案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硬任务,硬指标,切实落到实处。

首先要加大打击力度,惩前毖后。

一检察机关应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管辖范围,继续将
金融机构列为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的重点部门,发动群众举报,对案件线索一查到底,凡达到追究刑事责任的,坚决依法惩处,决不手软。

二金融机构要克服部门保护主义思想,对违规违纪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肃处理,决不宽容;同时,对触犯刑法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报案,以做便及时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和惩罚犯罪分子,也可对金融机构潜在的犯罪者和其他干部职工发挥一般预防作用,使其悬崖勒马,不敢实施犯罪。

其次在惩治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同时,必须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减少和消除产生职务犯罪的土壤和条件,从源头上预防犯罪,才能把职务犯罪逐步遏制到可能的最低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