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第一单元《认识信息特征》北师大版(完整资料)

合集下载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单元 1.2 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技术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寻求知识的能力;2、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

3、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信息的含义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及其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辨别信息的真伪教具学具资料准备教材、教参、电脑课件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活动(教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课堂教学1.(1)什么是信息(2)辨别信息的真伪(3)如何获取信息2信息技术的重要性:3. 学生自学内容:4.课后任务问题1:大家平常都用什么方式和朋友或者家人进行交流呢?我们交流的内容是不是可以叫做“信息”呢?哪些东西又可以称作为“信息”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信息社会:了解一下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社会通过以上一段话,你觉得美国及其盟国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迅速并且零伤亡的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进行了信息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

那么大家可以翻开我们书上的第3页,看一下刚才我们练习的如何获取信息等步骤。

根据上面一个例子,我们看到了,因为以美国为首的盟国掌握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军事上创造了全新的信息战战法,所问题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那么,什么是信息呢?哪些东西可以称作信息呢?问题3:信息的特征是什么?普遍性、无限性、可传递性、共享性信息载体的可变性教师总结:教师归纳学生所说的信息并总结提出更多详细的信息实例;概括“信息”的含义。

思维拓展1:了解了什么是信息之后,我们来想想哪些信息对你来说是有用,哪些信息有是没用的呢?或者说,哪些信息是不真实的?总结学生结论,并指出出现信息泛滥的原因。

以及大家应该采取的态度。

知道了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那么以才轻松地取得了胜利!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关系到了国家的命运。

那么,信息技术除了运用到军事上面,还可以在哪些领域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呢?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并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第一章 活动1、认识信息技术(一)

第一章 活动1、认识信息技术(一)

库尔勒市第三中学电子备课教案年级:七年级学科:信息技术主备人:达新梅审核人:第4周共1课时编号:01课题名称第一章、信息技术应用初步活动1、认识信息课型技术课程标准依据了解信息技术、信息媒体的概念,明白信息的基本特征和信息媒体的分类;知道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教学目标掌握信息技术和信息媒体的概念,明白信息的基本特征和信息媒体的分类,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教师运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基本概念,然后通过举例的方法说明信息的特征和信息媒体的分类及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信息相关的知识点,在学习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时候教师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身所见,网络搜素等方式来了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运用,在列举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运用的实例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励志学号科技,为祖国添砖加瓦教学重点信息技术和信息媒体的概念教学难点信息的特征和信息媒体的分类教法学法任务驱动法,举例法,教师讲解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电脑、PPT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信息技术和信息媒体的概念2、信息的基本特征3、信息媒体的分类一、课前三分钟二、预习反馈三、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和信息媒体的概念,也了解了信息的特征和信息媒体的分类,并列举了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域,那么老师想问大家,你们学习了这么多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你们知道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吗?你知道信息技术将来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呢?好,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些知识四、自主学习五、合作探究六、课堂小结七、当堂检测八、作业设计九、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一、课前三分钟二、预习反馈三、导入四、自主学习三、合作探究六、课堂小结七、当堂检测八、作业设计九、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收获、不足以及整改措施。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材内容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信息、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工具等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工具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和多媒体了解信息的无处不在和信息技术及工具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信息技术工具在现代社会的运用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人们用来接受、处理、发布信息的工具很多,有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报纸、信函、计算机等,除了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这些信息处理工具外,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来展示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巨大作用,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利用计算机这个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来处理信息打好基础。

设计思想本课的学习应该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主,增强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处理的意识,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实例以及学生参与看、听、说、摸等方式,对信息和信息处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实物演示、挂图展示、观看录像片、用计算机演示等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主体参与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计算机在我们的身边时刻为我们提供服务。

教学准备相关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素材等。

教学过程1.引言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

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怎样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及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1.1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1.1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课时:1课时(每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内容分析:
信息素养新的体验与收获
知识符号
信息概念
信息的一般特征
人际互动表达
信息意识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
正确理解信息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
教学方法:[活动式教学]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三个学习活动环节,让学生能够从活动中体验到信息的一般特征教学主线描绘:
主线是“信息是什么”、“信息的来源有多样性”、“信息有其客观性、主观性”、“信息是可存储的、可以依附于载体中”、“信息具有时效性和价值性”。

教学环境与工具: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或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1.1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1.1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信息的特征与分类、信息技术的定义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信息的抽象概念,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具体感知信息的特征与分类,将抽象概念形象化。
2.利用图表、时间线等可视化工具,展示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其演变过程。
-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提高信息素养,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信息,具备初步的信息筛选、整理和分析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运用图表、时间线等可视化工具,提高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主动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通过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巩固所学知识,形成长期记忆。
5.社会责任感:
-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认识到自己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在网络沟通、信息传播等方面,尊重他人隐私,遵循道德规范,传播正能量。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以巩固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基础知识。
2.板书内容:
-标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基本概念
-特征
-分类
-传播方式
-二、信息技术概述
-定义
-发展历程
-应用领域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XX技术的应用
-案例二:XX技术的影响
-四、小组讨论主题
-主题一: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主题二: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

《认识信息》教学设计

《认识信息》教学设计

《认识信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联合编制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内容—认识信息。

学生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他们经过小学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课普遍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但由于本课内容基本上是概念与知识的介绍,缺乏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和游戏中直观感受信息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的含义.2、通过实验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3、了解信息媒体的概念。

4、学会区别信息与信息媒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熟悉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并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体验信息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使用信息的习惯,树立学好信息技术、掌握基本信息处理技能的决心。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信息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信息含义和特征。

2、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媒体的概念以及它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信息的含义。

2、引导学生区别信息与信息媒体。

教学方法本课运用实验法、游戏法、体验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学习的热情,实现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清晨的霞光开始变黄的树叶树木的年轮路口的红绿灯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展示自然界和人类活动有关的图片,请学生思考每一张图片都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信息。

一、信息的含义师:刚才给他们展示的这些图片都向我们传达了一定的信息。

那么什么是信息呢?生:思考。

(五分钟)师:(总结、板书)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师:除了刚才图片表达的信息以外,你还能想到生活中有哪些信息吗?学生分组讨论,每一组选个代表说说本组讨论结果.设计意图:用图片揭示某些信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敞开思想。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课题:信息的特征《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课时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信息的特征”是青岛出版社的初一《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情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业;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识别信息,合法地利用和发布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识,养成善于甄别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设计思路:《信息的特征》这节教学内容,叙述性内容较多,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想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却不知道如何设计任务,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针对学生基础不一、能力不一,又是信息技术第一课的实际,根据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强化学生活动,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亲历感官剥夺——你能坚持多久?[游戏] 请几位同学和老师做实验。

学生上来以后,让他面向墙壁站着等我的指令才能回头和说话。

让其他同学保持安静并出示一张纸板,上面写着:请大家保持安静,看看他们能坚持多久?[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只能坚持几十秒钟,而有的同学坚持的时间稍长些?[学生]:因为他耐力不行[学生]:因为被孤立,无法得到信息[总结]:由此可见,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今天我们来学习《信息的特征》。

《第1节认识信息特征》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第1节认识信息特征》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认识信息特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包括真实性、价值性、时效性等。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对信息资源的识别和利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认识信息特征》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展开,具体包括:1. 信息概念及实例分析:学生需通过查阅资料或实际观察,收集至少三个与信息相关的实例,并分析这些实例中信息的传递过程和作用。

2. 信息特征探讨:学生需深入理解信息的真实性、价值性、时效性等特征,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这些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3. 信息素养实践:学生需完成一个信息搜索任务,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特定主题的信息,并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形成一份简短的报告。

4. 课堂知识巩固:学生需完成一份关于信息特征的填空练习,以检验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作业要求1. 实例收集与分析:实例要具有代表性,分析要准确到位。

2. 信息特征探讨:小组讨论要充分,每位学生都要发表观点,并记录好讨论过程。

3. 信息素养实践:搜索主题需与课程相关,报告要条理清晰,内容真实可靠。

4. 课堂知识巩固:填空练习要独立完成,答案要准确无误。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给出评价等级(优秀、良好、一般、需努力)。

2. 小组互评: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根据讨论的积极性和观点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3. 自评反思:学生需对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收获与不足。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给出详细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

2. 小组反馈: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学习,分享彼此的见解和经验。

3. 学生自我反馈:学生需根据自评反思和教师、同学的反馈意见,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六、附加资源教师可提供以下附加资源供学生学习参考:1. 信息概念及特征的拓展阅读材料。

2. 信息搜索技巧的视频教程。

3. 优秀的信息素养实践报告范例。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第二节《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北师大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第二节《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北师大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2节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单位:威宁县东风中学备课人:黄照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理解信息的基础上,理解信息技术,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我我们生活;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会在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团结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2、教学难点: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四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五教学安排: 1课时六教学过程:1、复习上次课知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一般特征,老师用过提问的方法,学生回答后给以一定的肯定,并温习信息的特性。

2、新课引入,用我们生活常用的微信做引导,我们平时都在用微信获取信息、发信息,PPT演示微信获取相关的网络信息。

从而引出信息的获取过程、作用。

3、讲授新知,(1)直接给出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指完成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等技术的总和;简称:IT。

(2)用刚才微信的实例讲解信息技术的整个过程,学生通俗易懂,接近生活。

(3)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技术有哪些?可适当让学生去说出来并给以一定的鼓励,在学生回答后老师举例: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和运用各种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利用等的方法。

(4)在老师引导后,再一次提问现在同学们能更多的举例生活中的信息技术了?这样学生会把生活中的很多信息技术说出来。

(5)学生阅读材料找出其中运用了那些信息技术?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老师给予一定的鼓励,随后和学生一起完成(如:网络、遥控等)。

(6)课堂小活动1,完成书本上P7页表格,分小组完成时间5分钟,小组长收集整理回答,老师巡视检查小组完成情况;通过这个表格填写让学会生明白其实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信息技术,只是有的时候不清楚吧了,同时也说明了信息技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件认识信息特征PPT模板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件认识信息特征PPT模板
一般情况:同学们喜欢把座右铭写在书上、写 在 便利贴上、贴在家里的墙上、放在书桌上…… 信息必须附件于某种载体
载体:书、便利贴、墙、书桌
2、信息必须附件于某种载体—— 载体依附性
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必须依附于 某种载体 ,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语 言、文字、声音、 图像以及纸张、胶片、 磁带、磁盘、光盘,甚至人 的大脑,都是 信息的载体。
02 新 课 导 入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的故事,回答下列问题:
公元前342年,魏将庞涓率军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第二 年,齐 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援助韩国。田忌采纳孙 膑的建议,首 先领兵直取魏国都城大梁。这时,庞涓急忙从韩国回 师,魏王又增派兵力 ,以太子申与庞涓两支部队全军十万,迎击齐 军。孙膑利用庞涓轻视齐军 的心理,佯作败退。
普遍存在性 载体依附性 共享性 时效性 可伪性
学习方法的交流 天气预报 诸葛亮“空城计” 无 处不在,无时不有 通过视频观看NBA
小结 信息特征: 1.普遍存在性 2.载体依附性 3.共享性 4.时效性 5.可伪性
认识信息特征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件
3、信息具有共享性
上依然每个人就同时有苹果:代表 没 有思想:代表
;但是两个人在一起交换了思想后, 。” ,交换后 ,每个人手里就 。
还可以同时存在。,交换之后 ,只会 ,
据天气预报说:2019年8月31日威宁县保家中学附 近会 下雨,这个信息对大家来说有没有意义?
4、信息具有时效性 是不是所有过时的信息都没有利用价值呢?
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问题1:存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问题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吗?
可以,交通信息既可通过

《第1节认识信息特征》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第1节认识信息特征》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认识信息特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的特征,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认识信息特征》课程教材,掌握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特征以及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 特征探究:学生需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信息的时效性、共享性、价值性等特征,并记录下自己的分析和理解。

3. 操作实践:学生需利用计算机或移动设备,搜索至少三个与信息特征相关的实际案例(如新闻信息、社交媒体信息等),并制作一份简单的PPT或Word文档,展示案例及其所体现的信息特征。

4. 创作作品: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个能够体现信息特征的简单作品,如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微信推文,或编写一个短文,描述一个具有明显信息特征的事件。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并做好笔记,理解并掌握信息的定义和特征。

2. 特征探究要求:学生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准确,记录清晰。

3. 操作实践要求:学生需在搜索案例的过程中,注意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制作的PPT或Word文档要求格式正确,内容清晰。

4. 创作作品要求:作品需紧扣信息特征,内容积极健康,形式新颖有趣,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笔记,检查学生对信息特征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探究的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对信息特征的掌握情况。

3. 检查学生制作的PPT或Word文档,评价学生的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

4. 根据学生创作的作品,评价其创新能力和对信息特征的运用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阅,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 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讲解,对个别问题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

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作品,取长补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4. 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

《第1节认识信息特征》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第1节认识信息特征》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认识信息特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1. 理解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重要性。

2. 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3.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辨别和描述信息的类型。

4.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预习新课:学生需预习《认识信息特征》课程内容,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

2.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听讲,并记录教师讲解的信息特征,包括信息的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依附性等。

3. 实例分析:学生需收集至少三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信息实例(如新闻报道、社交媒体信息、学校通知等),并分析这些信息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4. 作品制作:学生需制作一份PPT或Word文档,展示自己的信息实例及分析结果,要求条理清晰,图文并茂。

5. 实践操作: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需实际操作信息技术工具(如电子表格、文字处理软件等),进行信息的管理和操作。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需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不依赖他人。

2. 实例分析要结合实际生活,体现信息的多样性。

3. 作品制作要规范,格式正确,内容详实,重点突出。

4. 实践操作需按照教师指导,认真完成每一个步骤,并记录操作过程。

5. 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不得拖延。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

2. 评价标准包括理论学习、实例分析、作品制作和实践操作四个方面。

3. 对于优秀的作业,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4. 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教师将给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批改完作业后,将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

2. 反馈内容将包括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改进建议。

3. 教师将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4. 对于学生的疑问和困惑,教师将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信息特征,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

1.1认识信息特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1.1认识信息特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视频资源:《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处理》等。
2.拓展要求:
-学生自主选择拓展内容,进行课后学习。
-鼓励学生主动查找其他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资料,扩大知识面。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学生可在课后讨论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作业、生活琐事等。
8.学生作品展示区:在教室中设置一个学生作品展示区,以便学生展示他们的信息技术作品和成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认识信息特征”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信息特征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信息特征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信息特征的魅力或特点。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注意力不集中,这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对于课程学习,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促使他们主动去学习和探索信息技术的知识,这对于课程的学习有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还较为肤浅,需要通过深入的教学和实践,来提高他们的理解程度。
(3)案例分析题
假设你所在的城市近期举办了一场大型活动,作为活动组织者,请列出你认为需要用到的信息技术,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希望通过这次检测,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随时提问,我会为大家解答。现在,请大家开始答题。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
-学生可尝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搜索引擎、数据分析软件等,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第一单元《认识信息特征》北师大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第一单元《认识信息特征》北师大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1节认识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单位:威宁县东风中学备课人:黄照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团结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对信息的理解、有什么特征的认识2、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及其具体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四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五教学安排: 1课时六教学过程:1.用古话“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出自的典故韩国向齐国救援。

(课本P2页)引出信息的重要性,然后给出今天的课题《认识信息的特征》(板书)根据典故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孙膑用了什么方法?在故事中,通过什么方式传递信息?信息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后老师给以适当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信息的重要性、表现形式、载体等。

2、新课讲授老师根据刚才的故事让学生总结信息的概念,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然后老师分别举生活中信息的实例,最后给出信息的定义;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3、老师讲解完概念后,适当鼓励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信息,比如天气预报、新闻联播都可以获取信息。

老师引导:比如多天已经知道的信息,今天还能成为信息?当然不能,因为已经过时了;那么昨天是美国消失了,真实么?请同学们回答;引出信息的属性:(1)事实性。

事实是信息的核心价值。

它是信息的第一属性。

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可能价值为负,既害别人,也害自己。

(2)时效性。

信息的时效是指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3)不完全性。

客观事实的信息通常难以一次就全部获得,它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程度有着直接关系。

《第1节 认识信息特征》学历案-初中信息技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第1节 认识信息特征》学历案-初中信息技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认识信息特征》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认识信息特征》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认识信息的特征以及如何对信息进行正确的识别与处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信息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理解信息的定义,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2. 技能与操作: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信息的分类方法,并能够正确识别和处理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信息定义及特征的掌握情况。

2. 技能操作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信息分类作业及课堂实践操作,评价学生的信息分类和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参与度,评价学生对待信息的态度及信息素养的形成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信息实例(如新闻报道、社交媒体信息等),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含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理解信息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如信息的时效性、共享性、价值性等。

3. 实例分析:教师提供几个具体的信息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信息的分类方法。

4. 互动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社交媒体、新闻报道等),分析该主题下信息的特征和作用。

5. 总结反馈:学生分享探究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和反馈,强调信息的价值和正确处理信息的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信息特征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一项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信息实例,分析其特征和处理方法,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应反思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信息技术初一上册第一章教学方案

信息技术初一上册第一章教学方案

信息技术初一上册第一章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能够使用计算机及常见的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操作;- 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和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网络操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创新意识和基本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积极思考和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意识,注重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计算机的组成和功能;- 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 计算机的分类及其特点;- 常见的办公软件和应用软件。

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开机与关机;- 桌面和开始菜单的使用;-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文字处理和简单图像处理操作。

4. 网络的基本知识和网络安全- 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互联网的概念和功能;- 常见网络服务和应用;- 网络安全的意识和基本防范措施。

三、教学方法1. 导入阶段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对此的兴趣。

2. 理论授课阶段结合多媒体课件和教材,系统地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以及网络的基本知识和网络安全。

3. 实践操作阶段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练习,例如开机与关机,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文字处理和简单图像处理操作等。

4. 互动讨论和实验研究阶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

《第1节 认识信息特征》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第1节 认识信息特征》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认识信息特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使学生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可传输性、可存储性、可压缩性、可压缩性等。

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信息的特征。

二、作业内容:任务一:搜集生活中的信息并讨论要求学生们寻找身边的各种信息源,例如:电视、报纸、互联网、天气预报等,记录下来并进行讨论,识别各种信息的类型和特征。

学生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信息无处不在,同时感受信息的各种特征。

任务二:制作信息特征卡片学生们根据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制作一个信息特征卡片,卡片上应包含自己对信息各种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这包括信息的可传输性、可存储性、可压缩性、可压缩性、可共享性、可处理性和可再生性等。

任务三:进行信息特征的实际操作学生们可以使用各种软件或工具,例如音频编辑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尝试模拟信息的可传输性和可存储性。

同时,学生们也可以尝试压缩和还原音频或图像文件,体验信息的可压缩性。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课堂上完成,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2. 作业应包含个人对信息特征的理解和认识,并注明所用工具和软件。

3. 鼓励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讨论和交流,分享经验和技巧。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完成质量、所使用的工具和软件、以及与课堂内容的关联程度。

2. 评价结果将反馈给每个学生,指出其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五、作业反馈:1. 学生们应认真听取评价结果,反思自己的作业,并据此调整后续的学习和操作。

2. 教师应对评价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

3. 如果学生们在作业中遇到困难或问题,应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和支持。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们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和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同时,教师也能通过作业评价和反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信息的概念、特性、应用等的深入理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第1节认识信息特征》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第1节认识信息特征》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认识信息特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1. 理解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重要性;2. 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3. 学会分析和辨别不同类型的信息;4.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认识信息特征》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展开,具体包括:1. 信息概念的理解:学生需撰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包括信息的定义、作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2. 信息特征的探究:学生需通过上网搜索或实地调查,收集至少三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并分析这些信息的特征,如时效性、共享性、价值性等。

3. 信息处理实践:学生需使用信息技术软件(如Word、Excel等)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和编辑,形成一份信息报告。

4. 小组合作讨论:学生需与小组同学共同讨论,分享各自收集和处理的信息,并就信息的特征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小组观点。

三、作业要求1. 短文撰写要求内容完整、条理清晰,体现对信息概念的理解;2. 信息特征的探究需真实可靠,不得抄袭;3. 信息处理实践要求操作规范,报告格式清晰,内容详实;4. 小组合作讨论需积极参与,形成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短文的内容、结构和语言表达进行评价;2. 教师根据学生收集和处理的信息的质量、数量和真实性进行评价;3. 教师根据学生小组合作的态度、交流和讨论的深度进行评价;4.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2. 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4. 作业反馈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认识信息特征》课程的知识点,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重要性,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并学会分析和辨别不同类型的信息。

1.1 认识信息特征 课件 北师大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1.1 认识信息特征 课件 北师大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什么是信息?
学校的下课铃声响了----传达‘下课’的信息----学生‘听’到 离开座位 电视天气预报会下雨----传达‘下雨’的信息----学生‘看’到 上学打伞 放学路上小吃摆摊了----传达‘香味’的信息----学生‘闻’到 小吃味道
思考:这些例子中信息的传达分别依赖了 什么?
信息的传播会利用到声音、文字、图片、符号、嗅(味)觉等
认识信息特征
1.什么是信息?
重庆
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 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 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 界,而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 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
什么是信息?
笑脸
乱码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显然笑脸是信息,第二个图片不是
什么是信息?
乱码
笑脸
但可能对于外星人来说,可能是截然相反的。WHY?
什么是信息?
人们同语言传递思想,就是一种信息,说话就叫传递信息,可以将这个信息叫做 语言信息。这种语言信息是找不到实体的。 光也可以传递信息。另外的还有如电报、电话等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也可以传播 信息。 这些光信息、电报信息等,与语言信息相对,这种信息与较早时期或者说与所谓 科学的信息观念是有着区大区别的。与语言信息相比较,可以认为比如说是介质 不不同,解读的人(设备)的不同,对于信息的理解(感知)也是不同的,就会 出现人类和“外星人”对于信息的理解的不同。也可以认为这些是机器信息。 而通过某些方式、协议又可以将不同的信息进行一个转换,可以通过某些设备将 这些机器信息转化为我们人类可读的信息。同样的,也可以将我们人类的一些信 息转化为机器可认知的信息。
信息技术技术和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1节认识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单位:威宁县东风中学备课人:黄照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团结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对信息的理解、有什么特征的认识2、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及其具体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四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五教学安排: 1课时六教学过程:1.用古话“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出自的典故韩国向齐国救援。

(课本P2页)引出信息的重要性,然后给出今天的课题《认识信息的特征》(板书)根据典故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孙膑用了什么方法?在故事中,通过什么方式传递信息?信息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后老师给以适当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信息的重要性、表现形式、载体等。

2、新课讲授老师根据刚才的故事让学生总结信息的概念,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然后老师分别举生活中信息的实例,最后给出信息的定义;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3、老师讲解完概念后,适当鼓励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信息,比如天气预报、新闻联播都可以获取信息。

老师引导:比如多天已经知道的信息,今天还能成为信息?当然不能,因为已经过时了;那么昨天是美国消失了,真实么?请同学们回答;引出信息的属性:(1)事实性。

事实是信息的核心价值。

它是信息的第一属性。

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可能价值为负,既害别人,也害自己。

(2)时效性。

信息的时效是指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3)不完全性。

客观事实的信息通常难以一次就全部获得,它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程度有着直接关系。

(4)层次性。

管理系统在客观上是有层次的(如公司级、工厂级、车间级等)。

(5)可变换性。

不同形态的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变换,也可以由不同的载体来存储。

(6)价值性。

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劳动创造的,是一种资源,因而是有价值的。

(7)可压缩性。

通过各种模型,将大量具有一定规律的数据加以压缩。

4、探究新知-信息特征学生观察多媒体大屏幕图片:(1)(2)(3)通过图一看出什么信息、图二、图三呢?学生回答后,询问信息是不是到处都是,随时随地都有!从而引出信息的第一个特性:(1)信息普遍性,信息存在我们自然界、人类社会等领域中。

其次老师引导学生比如看报纸我们是从什么获取的信息,是纸张?文字?图片?学生回答后,老师加以总结信息的第二特征:(2)信息的依附性也就是信息必须借助某种形式表现出来,同时这些形式必须依附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面。

如树、文字、火等。

老师举例,如新闻联播通过声音、文字将信息表现出来;报纸通过文字、图片将信息表现出来等。

学生思考回答信息的载体?学生先总结、老师后做规范:信息的载体:文字、声音、图片等下面老师与生活中QQ群实例讲解信息的共享性,比如生活中会有班级群、家庭群、工作群等等,这些都是进行信息的传播、共享得出信息共享性(3)信息的共享性(4)信息具有时效性时效性老师直接给出,让学生自己分析为什么会有时效性,时效性是什么含义?后老师根据书本P4页案例讲解说明信息的时效性。

最后老师通过举例生活中、同学之间、社会中等很多的人都会被骗,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是信息的获取是假的、不正确的等,导致上当受骗,因为得出信息的可伪性(5)信息的可伪性信息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对事物变化反映出来的一种现象。

虽然从理论上讲是客观的、真实的,但由于在产生、传播、加工、整理等过程中,受到影响的因素很多,往往会发生一些偏差,这也是难免的。

因此,从信息利用的角度去看,有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失实的。

七巩固提升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一个例子,找出其中信息、信息的载体、信息的价值性、真假性、可否传播等。

八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那些知识点?还有那些没理解的?九作业布置想一个故事,找出其中有用的信息,并把它写出来。

课后反思:1、信息的感念多样化: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以理解为为主;2、信息的特征很多,讲解中应以主要讲解,当然要引导学生明白。

附:信息的概念信息(Information)是客观世界所固有,人类自古对其有一定的认识,但从来没有像现代社会这样引起如此广泛、深入、持久的影响,以至于它传播范围可及星际空间,传播速度可及光速极限。

要为信息给出一个定义,却十分困难。

现在各种有关信息的定义达几十种之多。

正如19世纪的印度哲学家辨喜所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是最简单的东西,它和你自己存在一样简单”。

正是由于信息概念十分广泛,所以,不同学科对其有不同的解释。

一般认为,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这是因为:第一,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

这些特征包括事物的有关属性状态,如时间、地点、程度和方式等。

第二,信息是可以通讯的。

大量的信息需要通过各种仪器设备获得。

第三,信息形成知识。

人们正是通过人类社会留下的各种形式的信息来认识事物、区别事物和改造世界的。

信息具有以下属性:1.事实性。

事实是信息的核心价值。

它是信息的第一属性。

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可能价值为负,既害别人,也害自己。

2.时效性。

信息的时效是指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3.不完全性。

客观事实的信息通常难以一次就全部获得,它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程度有着直接关系。

4.层次性。

管理系统在客观上是有层次的(如公司级、工厂级、车间级等)。

5.可变换性。

不同形态的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变换,也可以由不同的载体来存储。

6.价值性。

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劳动创造的,是一种资源,因而是有价值的。

信息的价值 = 使用信息所获得的收益 - 获取信息所用成本7.可压缩性。

通过各种模型,将大量具有一定规律的数据加以压缩。

信息的特征信息反映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事物的表征,但它并不是事物的本身。

信息来源于事物,又必须依赖物质作为传播的载体。

信息既与事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

一、一般信息的特征信息作为人类社会科学劳动创造出来的知识资源,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1.无限开发性信息是人类劳动产生的,在人类生存和接触到的一切领域中,必然产生信息。

信息以物质的形式为载体向人们提供精神智慧,具有无限性和可开发性。

人类劳动产生了信息,信息又促进了人类发展,发展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信息。

物质的世界是无限的,人们对于物质的认识也是无限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还是无限的。

信息的无限性,决定了信息的可开发性。

信息给人们以新的知识来促进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又要求对信息不断地向更新、更深、更广的层次开发。

2.时间时效性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有一个时间概念。

信息也是如此,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从广义上讲,信息是永存的,但从狭义上讲信息具有很强的时间时效性。

我们知道,信息的价值就是在于被人们所利用。

如果信息失去了利用机会,或者根本就不可能被利用,信息还有什么价值?这就是信息的时间时效性。

如果超出了时间界限,再好的信息也是不会产生出效益的。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大家都在说“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社会”,所谓“竞争”,说穿了也就是信息竞争。

我们大家经常都在讲“竞争的社会,就是优胜劣汰”,所谓的“优胜劣汰”,说到底也就是信息被利用的效益(结果)。

能利用信息则胜,没有利用信息必败。

而这一切均需要有一定的机会,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3.存贮共享性信息是事物的表象,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这就形成了可以存贮的基础。

由于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存贮,就又形成了可以共享的基础。

信息的存贮形式各种各样,科技的进步,使存贮的形式更加多样化。

最基本的方式是用大脑记忆,最现代的方式是计算机存贮。

可以是声音、文字,也可以是图表、字符。

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信息存贮的形式将更加先进。

信息虽然以一定的物质作为载体,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物质的属性。

它并不像一般物质那样被“买方”得到就意味着“卖方”的失去。

例如,你将你知道的消息告诉了别人,虽然别人也知道了,但并不因为别人知道了而你就不知道了。

它也不像一般物质那样“卖”一件则少一件。

例如,一条消息发表后,可以有许多人得到,并不由于得到的人多了而这条消息就减少了。

4.加工传递性信息作为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个表征,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是完全可以进行加工整理并传递的。

因此,信息的加工传递特性是信息发挥作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特性。

信息的加工包括两个内容:①对信息的整理,即对信息进行认识分析、归纳综合、分类汇编。

这就像配中药方剂一样,中药很多,根据需要可以配成许多处方;②对信息的转化,即将信息由一种形式转化成为另一种形式。

例如,可以将某一信息转化成文字语言、图表图像、数据信号等。

信息的传递特征是信息产生效益的必然条件。

信息传递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语言(说或电话)、动作、表情、气味、颜色等直接传递,也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和声音(印刷品、电磁波、各种影视媒体、计算机网络)等间接传递。

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高科技的间接传递方式更加体现了信息的传递特征。

5.亦真亦假性信息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对事物变化反映出来的一种现象。

虽然从理论上讲是客观的、真实的,但由于在产生、传播、加工、整理等过程中,受到影响的因素很多,往往会发生一些偏差,这也是难免的。

因此,从信息利用的角度去看,有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失实的。

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

不论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信息发生失实的现象还相当普遍。

且不说大的方面,就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到“芝麻”大的一点事情,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失实,最后可以变成为“西瓜”那样大。

当然,关于信息的特征还很多,并不止以上所列的这么几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