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案例-宋健伟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案例-宋健伟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案例-宋健伟

让课堂充满思考——《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案例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宋健伟问题背景中学的课堂教学一直提倡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实教学当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能够较为明显的体现出来,那么如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显现出来,摆脱一味的教师主导灌输式的教学情境是本案例探索的重点。

本课的题目是传统文化的继承。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如何将抽象化的概念通过实际生活的实例展现给同学则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重点。

本课中对传统文化概念以及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如: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这些都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和佐证让学生分组思考得出结论;而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归纳总结发使学生得出结论;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则是本课的核心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从现实生活中提取个方面的实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以及区分和思考得出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

案例呈现(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首先通过PPT展示两组4副图片,其中清明上河图与新浪网首页图片为一组;北京的故宫和九江一中的新教学图片为一组。

创设问题:通过这两组图片的对比,请同学们思考,里面哪些属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呢?学生回答:清明上河图与北京的故宫属于传统文化。

(二)继续设置问题情境探究,推进新课探究一创设问题:通过前面的图片展示,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分类很正确,那么请继续结合上面的图片思考,你是通过什么标准将属于传统文化的图片选出来的呢?创设问题的引导环节:如果此处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多和杂乱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图片的存在时间的角度和为什么现在仍然被人们所见到为引,激发学生的思维朝着教师预定的方向发展。

学生回答:区分标准有存在的时间长短和能否流传至今。

教师总结:文化存在时间的长短就是此文化的离现在有一定的年代,能否流传至今则体现着传统文化是否能够稳定的流传下来。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精选2篇)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篇1课题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执笔人编写日期执行人执行日期三维教学目标一、考点定位1.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2.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重点难点一、考向探究1.结合XX年北京奥运会独具中国特色的开、闭幕式演出,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案教案标题: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和方法;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和方法;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2. 分析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和方法,包括口口相传、学校教育、社会活动等;3. 重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如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并讲解其在传统文化继承中的作用。

三、讨论与实践(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并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处;2. 实践活动: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实践,如模仿书法、绘制传统画作、演唱传统曲目等。

四、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继承方式;3. 提出保护传统文化的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传统文化继承的看法和建议的作文;2. 鼓励学生收集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了解。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 学生实践活动的表现和成果;3. 学生作文的内容和观点。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展览或演出,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2. 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节日庆祝活动,提升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认同。

备注:此教案适用于各个教育阶段,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传统文化的继承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代表性内容;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4.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内容1.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传统文化的分类和代表性内容;3.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影响;4.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传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懂得珍惜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态度。

2.知识讲授(30分钟)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定义、内涵、分类和代表性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介绍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可以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案例进行分析,例如中国的四大发明、京剧艺术、茶文化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4.讨论互动(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

5.实践体验(20分钟)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实践体验活动,例如学习书法、绘画、鼓乐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6.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自主总结所学知识,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讲解;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3.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4.实践体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5.总结反思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估1.口头提问:随堂通过提问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2.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看法;3.实践表现: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表现。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教案: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主题: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年级:初中学科:语文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2. 了解传统文化继承的意义和方法;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4. 提高学生的文化继承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2. 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和方法;3. 具体的传统文化案例分析;4. 学生自主发展传统文化的创新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问答方式复习传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 教师简要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继承方式和方法- 探讨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和方法,如传师、逐字逐句学习、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等。

4. 传统文化案例分析- 分组讨论具体的传统文化案例,学生通过研究和讨论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继承方式。

5. 创新活动- 鼓励学生自主发展传统文化的创新活动,例如设计传统服饰、制作传统乐器等。

6. 总结和反思- 结合课堂讨论和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强调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 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继承方式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创新活动成果展示- 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拓展1. 培训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有关传统文化的培训活动,如书法、舞蹈等。

2. 社区实践- 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参与和传承本地的传统文化活动。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语文教科书》第X册;2. 多媒体设备;3. 传统文化相关资料和案例。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了解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和方法。

通过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案例,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继承方式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同时,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案
课堂小结(3分钟)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文化继承的四个表现形式以及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同学们课下要认真复习、巩固这节课的知识。
学生:京剧《苏三起解》,我过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有梅兰芳、杨小楼等。
教师:刚才同学们一起看的图片和视频中,有我国的传统建筑、经典名著、传统戏曲等,大家想下他们的共同之处在哪里?
学生:他们都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对今天依旧有很大的影响。
教师:对,大家说的非常正确。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下,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的表现形式都有哪些?
2能力目标:善于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培养学生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在我国古代,人们曾把理想的社会称为“大同”。“大同世界”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在我国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这幅图片展示的是,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大同书》
教师精讲
练习(3分钟)
下面老师结合上面所讲的内容作了一个表格,同学们认真看,巩固一下刚才我们所学习的知识。
教师:结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打上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学生回答,发表各自的观点即可。
教师精讲
传统文化继承的四种表现形式(12分钟)
教师: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下面来看下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形式。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共3篇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共3篇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共3篇《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1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方式;2.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现状;3.掌握传统文化的传承技巧;4.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二、教学内容1.传统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2.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现状,包括:快节奏生活、文化冲击、信息过载等因素的影响。

3.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技巧。

4.传统文化的融入现代社会的实践案例,如中国杂技艺术的现代演绎、中华传统曲艺在现代演绎的实践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

2.阅读文章教师分发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其中所提到的传统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3.小组讨论教师分配小组,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就阅读材料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如传承方式、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等。

4.文化传承整体课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整合性课程,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的整体流程和技巧。

5.文化课程实践案例教师介绍几个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实践案例,例如在现代音乐中使用古典乐器、在现代电影中使用传统故事情节等。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特别是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技巧,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希望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四、教学重点1.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2.掌握传统文化的传承技巧;3.了解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实践案例。

五、教学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小组讨论等形式启发学生思考;2.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

六、教学评估1.学生对传统文化定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学生掌握传承技巧的能力;3.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实践案例。

七、教学拓展教师可以邀请文物艺人、特色文化产业代表等人士讲述他们传承文化的心路历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2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对于生活、学习和社会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课标要求:1.学问目标: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继承性及其表现、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力量目标:利用教材供应的情境,培育同学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本事;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同学学会辩证观看和熟悉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熟悉文化进展的历史过程和我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传承古老文明的意义,做自觉地文化传承者。

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辩证熟悉教学方法:实例教学法、讲授法[导入]在文化多元化的今日,我们所享有的文化既是世界各国文化沟通和传播的结果,也是我们继承和积累传统文化的历史过程。

对于我们来说,假如去对待我们古老的传统文化直接关系到我们社会所走的进展道路,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历史定位。

而谈到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观看我们的传统文化。

[过渡]课本探究:从针灸、京剧和书法三者的形成进展来归纳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的特点。

这里要主动去寻求同学对于问题的探究,寻古看今,以探究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熟悉。

传统文化的特点:历史性、民族性、现实性、渗透性,以及地域性、稳定性等。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由上面几个例子,我们就可以明确感受到传统文化是人们在历史实践中制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一个民族生存和进展的重要条件。

这种传统文化保留到今日仍旧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传统文化就是在长期历史进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相对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是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它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

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薪火相传、稳定连续下去,这就是文化的继承。

这种继承特别重要,为什么呢?由于没有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也就是说,我们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头新的生活、进展我们时代文化的。

而这种继承,就表现在社会生活各方面中。

二.传统文化继承性及其表现1.传统习俗(含义、作用、一些习俗的来历)2.传统建筑(风格、结构独具魅力:中国的皇家园林和四合院)3.传统文艺(诗词歌赋的文学、吹拉弹唱的戏曲、花鸟山水的绘画等,丰富的内涵)4.传统思想(内容: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三盛玉中学王景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感悟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善于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2.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学生生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入手,通过丰富的图片,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增强感性认识。

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形成观点,掌握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观点、态度,并且能学以致用。

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体现新课改学生主体地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特别是绍兴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和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在今天的特点,【难点】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2008年是奥运年。

有一句口号是“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

奥运会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是中国第一次承办奥运这一大型体育赛事,更是一次充分全面展示中国灿烂文明的大好机会。

中国如何向世界人民展示5000年的传统文化和灿烂文明。

目前从一个个奥运宣传片中我们可以看到。

观看奥运宣传片剪辑:《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二)新课一、什么是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的含义学生活动: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传统文化。

活动总结、概念阐释: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学生活动:概念解析:(1)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带有民族色彩(2)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渗透到各个领域(3)具有相对稳定性2.传统文化的继承学生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成果展示。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展示自己收集的传统文化(分为四个方面,即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并简要分析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主要是在今天的变革与联系)。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及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方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及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方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能力目标: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延续及其影响;培养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作用的能力;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和糟粕的能力,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和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难点: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引导结合讲授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大家已经学习了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这是从空间上、横向上来讲文化。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文化由什么构成?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由于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有不同,也就是说文化具有多样性,所以需要文化传播,即文化横向交流的过程。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大家想想这应该从什么方面讲文化?生:是从时间上、纵向上讲文化。

对,这是从时间上、纵向上讲文化。

文化继承就是文化从古到今纵向积累的过程,文化发展是讲文化未来走向,是文化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的过程。

这节课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

新课讲授:第一目传统文化面面观探究一:1.汤姆从美国来昆明,你想介绍他一些什么昆明传统文化?生:略2.你知道它们的由来吗?生:略3.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找到它们有些什么共同的特点?在老师启发下,引导学生回答传统文化的历史性、时代性、继承性、稳定性、民族性。

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平度一中沈立刚课前欣赏开心学国学的主题曲《龙文》。

导入:作为国内第一档普及推广国学文化的大型电视节目,它以一种轻松快乐的方式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之路。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过渡:“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快到了,我们同学谈一下自己对中秋节的认识与感受?哪位同学介绍课前查到的中秋节的资料以及对中秋节的认识?生:答教师总结:①千年历史,世代传承,所以我们可以说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

②节日世代相传,寄托着我们情怀,表达着我们的情感,所以以节日为代表的传统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过渡:合家团圆,吃完月饼之后,我们利用这个小长假北上首都来一次以感受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之旅。

第一站来到中国最大的四合院----府,后来著名的思想家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曾在此居住,这就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康有为故居。

哪位同学根据课前你查到的资料作为导游介绍谈一下自己对四合院了解。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小结:一座小小的四合院就犹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正因为如此我们说以四合院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过渡:在康有为故居,我们缅怀伟人的同时,更要感受伟人的思想,他为挽救民族危亡,著书立说,在《大同书》中提出了自己构建的美好社会的蓝图。

哪位同学谈一下你所了解的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有哪一些?生:答学生展示完后教师多媒体展示自己查到的康有为的大同思想资料。

教师过渡:其实康有为并不是提出大同思想的第一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弟子们假托孔子之名写了一本书《礼记·礼运》,在书中描绘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大同思想,多媒体展示图片(礼记·礼运中提到的大同思想)。

设疑:你发现他们有相似之处吗?这说明了什么?教师小结:康有为大同思想继承了礼记·礼运中提到的大同思想的优秀的部分并发扬广大,这说明传统思想具有继承性。

传统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优秀教学案例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具体的传统文化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4.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关系,如:“传统文化对个人有何影响?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设计小组活动,如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并展示研究成果,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2.让学生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评价,如分析自己的观点是否合理,是否有待改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让学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2.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小组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提炼出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继承意义。
2.学生自我总结: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进行总结,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四课的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学中,我作为特级教师,深感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并不牢固,他们往往对传统文化存在误解和偏见。因此,我决定设计一份优秀教学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教案:传统文化的继承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2.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继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3.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

4.探讨如何更好地继承和传承传统文化。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以“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征”为题,引导学生讨论,了解传统文化是指代表一个民族或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的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

2.探究(20分钟)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探讨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继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每个小组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向全班汇报。

3.分析(20分钟)教师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为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从外来文化影响、快速发展的科技进步、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冷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

4.探讨(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继承和传承传统文化。

学生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经典的推广等方式进行。

-社会活动:举办传统文化节、文化交流等活动,引导年轻人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传统文化可以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新出适合现代社会的形式,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5.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三、教学资源:1. PowerPoint 演示文稿2.班级小组讨论的题目和纸张3.教材和教辅材料:如《中华传统文化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精粹》等四、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的质量和表现2.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性3.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继承意义的认识是否增加4.学生对于如何更好地继承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撰写关于传统文化继承的论文或演讲。

2.学生可以组织学校或社区内的传统文化活动,向更多人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案

一、教案主题:传统文化的继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3.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

三、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3. 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重要性和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继承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文化,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2. 讲解: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重要性和价值,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继承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是如何被继承和发扬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分析我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差异,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地,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传统技艺体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传统技艺,如剪纸、书法、篆刻等,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七、课堂作业:1. 请学生课后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在日记中写下自己对传统文化继承的思考。

2. 选取一种传统技艺,进行深入了解并尝试创作,下节课分享成果。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方面。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和重要性。

2.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3.探讨传统文化的继承方法和策略。

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简介材料。

2.分发学习笔记和讨论指导。

3.准备相关讨论问题和活动。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复习上一课时学到的关于文化传承的知识,呈现传统文化的定义。

2.提问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步骤二:讲解(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强调其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和特色。

2.分发学习笔记,学生可以记录相关概念和信息。

步骤三:讨论与探究(25分钟)1.提出问题: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和发展有何影响?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3.鼓励学生提供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经验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步骤四:案例分析(20分钟)1.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案例来分析,例如中国的京剧、国画、传统节日等。

2.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由来、特点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继承情况。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策略。

步骤五:展示与总结(15分钟)1.学生代表可以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分享对于传统文化继承的见解和策略。

2.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和建议,并给予肯定和提醒。

3.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研究。

四、课堂作业1.学生写一份关于自己对传统文化继承的思考和计划的作业。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兴趣。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继承和传承传统文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案

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案

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价值和传承方式,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3)学会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了解当地传统文化;(2)运用对比、分析等方法,探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3)发挥创意,设计传承传统文化的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3)树立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和价值;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

难点: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了解相关传统文化资料;(2)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 学生准备:(1)调查、了解当地传统文化;(2)收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分享调查成果,了解当地传统文化;(2)提问:什么是传统文化?为什么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2. 教学新课:(1)介绍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和价值;(2)讲解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3)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当地传统文化?(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

4. 实践活动:(1)学生自主设计传承传统文化的活动;(2)展示活动成果,互相评价。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2)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6. 作业布置:(1)编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小短文;(2)调查身边人的传统文化认知和态度。

六、教学拓展1. 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组织一次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民间艺术表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案例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案例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内容。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第一目“传统文化面面观”,主要是通过展示生活中传统文化片段,让学生体验何谓传统文化;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阐述了基于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等相关文化知识,为学习本课做了相应的知识铺垫。

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已拥有一定生活体验,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

但也应看到在西方文化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下,盲目崇尚西方文化、忽视身边传统文化对某些青少年来说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在教学中应直视并反思传统文化继承者流失的现状。

三、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相关内容,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基础知识以及认知、理解和接受能力,特拟定本案。

1、知识目标:理解传统文化的表现;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

2、能力目标: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含义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五、设计思想本框题在设计上遵循新课程生活化的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做到把理论性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感受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导其领悟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进而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课堂充满思考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案例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宋健伟问题背景
中学的课堂教学一直提倡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实教学当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能够较为明显的体现出来,那么如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显现出来,摆脱一味的教师主导灌输式的教学情境是本案例探索的重点。

本课的题目是传统文化的继承。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如何将抽象化的概念通过实际生活的实例展现给同学则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重点。

本课中对传统文化概念以及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如: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这些都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和佐证让学生分组思考得出结论;而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归纳总结发使学生得出结论;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则是本课的核心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从现实生活中提取个方面的实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以及区分和思考得出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

案例呈现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通过PPT展示两组4副图片,其中清明上河图与新浪网首页图片
为一组;北京的故宫和九江一中的新教学图片为一组。

创设问题:通过这两组图片的对比,请同学们思考,里面哪些属于我
们的传统文化呢?
学生回答:清明上河图与北京的故宫属于传统文化。

(二)继续设置问题情境探究,推进新课
探究一
创设问题:通过前面的图片展示,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分类很正确,
那么请继续结合上面的图片思考,你是通过什么标准将属于传统文化
的图片选出来的呢?
创设问题的引导环节:如果此处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多和杂乱可以引
导学生从这些图片的存在时间的角度和为什么现在仍然被人们所见
到为引,激发学生的思维朝着教师预定的方向发展。

学生回答:区分标准有存在的时间长短和能否流传至今。

教师总结:文化存在时间的长短就是此文化的离现在有一定的年代,
能否流传至今则体现着传统文化是否能够稳定的流传下来。

所以此时
引出传统文化的含义就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和保留在现实生活
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探究二
通过PPT展示4组图片,第一组展示端午节划龙舟和春节铁春联两副
图片、第二组展示黄鹤楼和哥特式建筑代表米兰大教堂的图片、第三
组展示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的书法和吴道子《天王送子图》、第四组展示孟子头像及其人性本善的观点以及墨子的头像及其兼爱的思想。

创设问题:通过观察上面四组图片,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些是不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呢?第二个问题:你能通过观察图片归纳出传统文化有哪些表现形式吗?第三个问题:传统文化的这些表现形式各自代表什么呢?
创设问题引导环节:第一组图片是表现出中国人过年过节时的一些习俗,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形式;而第二组图片是从古代建筑的角度表现传统文化;第三组图片则是从古代的书法和绘画角度表现传统文化,属于传统文艺的组成部分;第四组图片是从古代思想角度表现传统文化,如民本的思想演变成今天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些思想对社会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请同学们讨论和归纳传统文化具体的表现形式。

教师总结:传统文化可以以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四种形式表现出来,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从这四个方面进行继承的。

传统习俗: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的、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

——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探究三
上课之前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提前准备材料,教师准备我国各民族服饰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准备的材料为我国古代以来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教师准备的材料:通过PPT展示2组图片。

一族为传统藏族服饰与传统苗族服饰;另一组为传统傣族服饰与传统满族服饰。

学生准备的材料:古代至今的春节风俗习惯,包括唐代春节放灯和饰梅花妆、宋代春节燃放爆竹、明代春节拜年送名片、清代春节猜灯迷等传统习俗。

现代春节电脑控制放烟花爆竹,网上猜灯迷,网络、电话、短信拜年等习惯。

讨论:
1、通过对比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体现出传统文化的什么特性?
2、古代春节的风俗习惯至今保留下来的有哪些?它们有哪些特点?创设问题引导环节:通过对比不同民族间服饰的差别,应该提示学生将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找出来。

通过不同时代春节的风俗习惯的对比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放爆竹和猜灯迷等活动在我们今天春节依然存在,只是其中有些东西内涵与时俱进了但实质却是一直都存在的。

让学生理解其是传统文化的特点,理解传统文化只有符合社会生活发展的需求,符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会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才能稳定的流传下来。

教师总结: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探究四
通过PPT展示2组传统文化的图片,一组为古代女子“缠足”的图片
和封建时代看见父母官百姓要下跪行礼的图片;二组为现在女孩子跳
舞的图片和领导人与百姓间见面握手的图片。

创设问题引导环节:有教师阐述过去的女孩-般在五六岁时开始缠足,其方法是用长布条将拇趾以外的四个脚指连同脚掌折断弯向脚心,形
成“笋”形的“三寸金莲”。

这样做一般大都是在长辈的逼迫下进行的。

母亲或祖母不顾孩子的眼泪与喊叫,以尽到她们的责任,并以此保证
孩子未来的婚姻生活。

通过对比让学生选择出至今仍被我们所选择的
传统文化和被我们放弃了传统文化。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面对传统文
化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教师提问:假如这些图片里面的人物是你,你会选择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选择身体自由发展和平等的握手交往方式。

教师总结: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持“取其精华,去取糟粕”、“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的态度。

(三)继续引导学生,将知识生活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更要将思考推广到
生活中,让学生更加细心地发现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利用本课所学的
知识去分析这些传统文化的特点,在课后在生活中再思考自己应该如
何对待身边的这些传统文化,让学生汇集各自的心得体会,形成课程
小论文。

供给相关处室教研参考。

(四)课堂知识总节
含义: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
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含义:在一定社会群体中预定俗成、
传统习俗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作用:对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
持久的影响持久
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表现形式
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
为代表。

传统文化
传统思想: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
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相对稳定性
特点
鲜明的民族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态度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教学反思
本课知识核心是让学生明白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课堂中通过不断发问让学生思考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此举更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与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思考和探讨使学生对知识层层深入去思考和理解,使学生能全身心的参与课堂教学工作。

但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围绕教师所提的问题思考必须解决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所设置的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是学生所了解的例子,尽量避免将问题情境设置于学生知识和认识的盲区;第二,设置的问题情境时应观察学生的反映,教师必须激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又加强对学生的思考的引导,使学生能朝者教师社顶的方向思考和探讨,避免出现答非所问或者学生思考和讨论出现盲区、盲点的现象;第三,课堂教学活用多媒体的同时也应当适当的加以板书,多媒体播放的速度尽量放慢,配合板书使学生的思维能够跟上教学的进度,使学生能层层推进地理解知识。

此外课堂才做层面还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如图片展示以外的关于传统文化表现方面的知识应加以准备,做到课堂上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保证课堂教学有较高的质量。

专家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