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PT反应曲线差值来确定FIB浓度的方法。仪器法完成测定PT PT衍生法 时,FIB全部变成纤维蛋白,其浊度与FIB浓度成正比(无需加凝血
酶),可采用终点法或速率法换算出FIB浓度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FIB单克隆抗体,应用双抗体夹心法 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FIB浓度
热沉淀比浊
血浆经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钾缓冲液稀释后,加热至56℃,使
凝物等
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DIC高凝期、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临床意义】APPT变化的临床意义见上表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FIB)是由肝脏合成,是血浆浓度最高的凝

血因子。FIB浓度或功能异常均可导致凝血障碍。因此,FIB是

出血性疾病与血栓性疾病诊治中常用的筛检指标之一。FIB检测
血液凝固仪PT测定方法与检测原理
方法
检测原理
光学法 在血浆凝固过程中,纤维蛋白原逐渐转变为纤维蛋白,血浆浊度发生变化,当 一束光通过反应杯时,其投射光(透射比浊法)或散射光(散射比浊法)的强度也会随 之发生改变,可根据光强度的变化来判断血浆凝固终点。 电流法 又称钩方法。纤维蛋白具有导电性,将电极插入标本中,利用电极之间电流的 通断来判断纤维蛋白是否形成,以此确定血浆凝固终点。

白原的抗原决定簇,用其免疫动物可获得抗FDP抗体。因此,通
物 (
过免疫学方法可检测血浆FDP浓度。
FDP

FIB凝集,比浊法测定其浓度
双缩脲法
用12.5%亚硫酸钠溶液将血浆FIB沉淀分离,以双缩脲法检测
【方法学评价】FIB测定的方法学评价见 表
FIB测定的方法学评价
方法
评价
Clauss
为FIB功能检测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WHO推荐的参考 方法
PT衍生法
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是其灵敏度高,在FIB浓度异常时,测 定结果往往偏高,主要适用与健康人群或FIB浓度正常的人群

组织凝血活酶ISI的参考品,其ISI确定为1.0。ISI值越接近1.0,

表示其灵敏度越高。 (4)正常对照值:商品化参考血浆常用100名健康男女各半的
混合血浆作为正常对照用的标准血浆。
(5)IQC:反映测定结果的准确性。EQA的结果可作为评价实验
室检测质量的客观证据。
3.检测后 (1)PT报告方式:PT(s)、INR、凝血酶原比率(PTR)、凝

成人:2.00~4.00g/L。

变化 增高 减低
FIB变化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FIB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增高可能是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① 感染:毒血症、肺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② 无菌性炎症:肾病综合征、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等、 ③ 血栓前状态与血栓性疾病: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等 ④ 恶性肿瘤 ⑤ 外伤、烧伤、外科手术后、放射治疗后 ⑥ 其他:妊娠晚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检测原理】

37℃条件下,在待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后,直接
TT
将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使乏血小板血浆凝固,其

凝固时间即为TT
【方法学评价】、【质量保证】
【方法学评价】 与PT试验相同。
【质量保证】 与PT试验相同。
【参考区间】 正常人群参考范围:10~18s,超过正常对照值3s为异常。 由于试剂中凝血酶浓度不同,其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因此,每个
其他方法
如热沉淀比浊法、化学法,操作繁琐,测定结果与生理性FIB 不一定呈平行关系
FIB检测的质量保证
项目
质量保证
① FIB参比血浆必须与待检血浆平行测定,以保证测

定结果的可靠性 保证结果的可 ② 当Clauss法测定结果超出其检测线性时,必须改变

靠性和准确性 稀释浓度,并重新测定,才能保证其结果的准确性。 ③ 如FIB>5.00g/L时,可将其原来设定的稀释度1:
一般无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TT变化的临床意义见上表



白 (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纤维蛋白原、可溶性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多聚体和交联纤

维蛋白均可被纤溶酶降解,生成纤维蛋白(原)降解产(FDP)。

血液FDP浓度增高是体内纤溶亢进的标志,但不能鉴别原发性纤

溶亢进与继发性纤溶亢进。FDP中X、Y、D和E等片段具有纤维蛋

固所需的时间。 PT是常用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凝血途径的筛检指标

之一。

【检测原理】
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原理(图1)。
PT

图1
PT测定的3种方法与检测原理见表
目前,PT测定已普遍使用血液凝固仪,它是通过仪器连续记录血 浆凝固过程中的一系列变化,并将这些变化信号转变成数据,用计算机 收集、处理数据后得出检测结果。血液凝固仪对PT测定的3种方法与检 测原理见下表
②INR:0.8~1.24。
③PTR:成人0.85~1.15。
变化 延长
PT变化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① 先天性FⅡ、FⅦ、F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②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症(影响FⅡ、FⅦ、
FⅨ、FⅩ合成)、原发纤溶亢进症、DIC等 ③ 血循环中存在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等
质 量 保 证
血液标本采集和处理、仪器和试剂、检测温度等各种因素 都对PT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全面质量控制对保证PT检 测结果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1. 检测前 包括患者准备、血液标本采集、转运和处理等 ,其要求见下表
PT测定等止凝血试验对标本的要求
项目
要求
病人准备 停用影响止凝血功能的药物至少一周
① 原发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结构异常;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② 继发性纤维蛋白原减少:DIC晚期、纤溶亢进、重症肝炎和肝硬 化
【临床意义】FIB变化的临床意义见上表


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TT)是反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
时 间
白的筛检指标之一。TT延长主要反映FIB浓度减少或功能异常以 及血液中存在相关的抗凝物质(肝素、类肝素等)。
子更高,能检出FⅧ∶C小于25%的轻型血友病,故已替代试管法
凝血时间(CT)。但是,单一因子(如FⅧ)活性增高可使APTT缩
短,其结果则可能掩盖其他凝血因子缺乏。
变化 延长 缩短
APPT变化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① FⅧ、FⅨ水平降低的血友病甲、乙,FⅪ缺乏症,部分血管性血友 病
② FⅠ、FⅡ、FⅤ、FⅩ严重缺乏,如严重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症等 ③ 原发性或继发性纤溶亢进 ④ 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等 ⑤ 血液循环中存在病理性抗凝物质,如抗FⅧ或抗FⅨ抗体、狼疮样抗
创伤性或留置导管的血液标本,溶血或凝块形成的标本,输液时同 侧采集的标本均不宜做PT等止凝血试验
按规定离心力与离心时间要求,及时分离标本,获得缺乏血小板血 浆
2.检测中
(1)测定:无论是手工法还是仪器法,都要严格按照规程规范
操作。

(2)组织凝血活酶的质量:PT的灵敏度依赖于组织凝血活酶的

质量。必须使用标有国际敏感指数(ISI)的PT试剂。 (3)ISI和INR:WHO将人脑凝血活酶标准品作为标定不同来源
实验室必须建立相应的参考区间。
变化
TT变化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延长
①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其中更多见 于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②肝素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如肝素治多对凝血酶 有抑制作用,可导致TT延长。
缩短
磁珠法 又称粘度法。血浆凝固时血浆粘度增高,使正在磁场中运动的小磁珠运动强度 减弱,由此判断血浆凝固终点
【方法学评价】PT测定的方法学评价
PT测定的方法学评价
方法
评价
手工法(试管法)
重复性差,耗时,但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仪器,准确性好,
为仪器校准的参考方法
仪器法
操作简便/快速,结果重复性好;目前常采用光学法和磁珠法。 磁珠法的检测结果不受黄疸、乳糜、溶血标本的干扰,但反应杯 中需要加入磁珠,成本高。
3.检测后

(2)PT结果审核与复查:应该结合标本质量和临床诊断等对结 果作出综合判断后,才能发出正确的检验报告。重视异常结果的

复查,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进行复查,并加强与临床沟通,及时

掌握反馈信息。 【参考区间】每个实验室必须建立相应的参考区间。

①PT:11~16s,超过正常对照值3s为异常。
容器
真空采血管、硅化玻璃管或塑料管
抗凝剂
ICSH推荐到抗凝剂为109mmol/L枸橼酸钠,其与血液的容积比为1:9
采血 运送标本 不合格标本 离心标本
止血带使用时间不超过60s,采血要顺利,加血液至抗凝管后,应立 即轻轻地颠倒混匀5~8次,避免标本溶血和凝固
及时送检,因为血液离体后,凝血因子逐渐消耗,随着标本存放时 间延长,其消耗加快
什么是血液凝固?
血栓与止血常用筛检试验
1. 凝血酶原时间(PT)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 纤维蛋白原(FIB) 4. 凝血酶时间(TT)
5.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6. D-二聚体
7. 临床应用


酶 凝血酶原时间(PT)

是在体外模拟体内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凝

血活酶的混合物。因其来源及制备方法不同,可影响APTT测定结
证 果。
3.检测后 与PT试验相同。
【参考区间】

27~45s,超过正常对照值10s为异常。 但每个实验室必须建立相应的参考区间。


【临床意义】 APTT是检测内源性凝血因子是否缺乏的比较灵敏的试验(表

),而且检测FⅧ、FⅨ的灵敏度比FⅪ、FⅫ和共同途径中凝血因

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检指标之一。

【检测原理】 APTT检测原理见图2


APTT

图2
【方法学评价】APPT测定的方法学评价见表
APPT测定的方法学评价
方法
评价
手工法(试管法)
重复性差,耗时,但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仪器, 准确性好,为仪器校准的参考方法
仪器法
操作简便/快速,结果重复性好;目前常采用光学法 和磁珠法。磁珠法的检测结果不受黄疸、乳糜、溶血标本 的干扰,但反应杯中需要加入磁珠,成本高。

方法有多种,有的准确性较差,已趋向淘汰。目前常用的方法
FIB
有Clauss法、PT衍生法等。

【检测原理】Clauss法、PT衍生法等方法的检测原理见表
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与检测原理
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与检测原理
Clauss
即凝血酶法。在被检血浆中加入足量的凝血酶,血浆即凝固, 其凝固时间与FIB浓度呈负相关,从国际标准品FIB参比血浆测定的 标准曲线中可获得FIB浓度
血酶原活动度(PTA),其评价见表


PT报告方式与评价

报告方式
评价

PT(s)
必须使用的方式,因为试剂不同,其结果差异大,但 要同时报告正常对照值
INR
当口服抗凝剂病人治疗监测时,必须使用的报告方式
PTR PTR=被检血浆/正常对照血浆PT,现已少用
PTA
为被检血浆相当于正常对照血浆凝固活性的百分率,可用 于评估肝受损程度

10改变为1:20,其检测结果乘以2

① 当标本中存在异常纤维蛋白原、FDP、肝素和类肝 素抗凝物质时,Clauss法测定的FIB浓度可假性减
注意异常结果 低或测不出,此时,需用其他方法(如PT衍生法)
的复查
复查
② PT衍生法检测结果可疑时(如结果过高或过低),
则采用Clauss法复查


【参考区间】

血液标本采集和处理、仪器和试剂、检测温度等各种因素 都对APTT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全面质量控制对保证

APTT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保 证
1. 检测前
与PT试验相同。但应注意冷冻血浆可降低APTT对狼疮抗凝 物(LAC)与FⅫ、FⅪ等缺乏的灵敏度。


2.检测中 其室内质量控制与PT试验相同。APTT试剂是激活剂和部分凝
缩短
① 先天性FⅤ增多症 ② 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③ 药物影响,如长期服用避孕药等
【临床意义】PT变化的临床意义见上表



分 凝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APTT是在体外模拟体内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

浆凝固所需的时间。以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共同途径是否异

常和血液中是否存在抗凝血物质,APTT是常用而且比较灵敏的
凝血功能
主讲人:杨耀元
血液凝固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凝血酶,最终使 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在生理情况下,人体的凝血、抗凝血 与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并受神经-体液的 调节,使血液既不溢出血管壁而出血,也不在血管内发生凝固而导致血 栓形成。但在病理情况下,凝血功能亢进、抗凝血或纤溶功能降低,可 引起血栓前状态或血栓形成;反之,则可导致低凝状态或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