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说课.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共33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eba11f71a37f111f0855b21.png)
❖ 授课时采用大量图片直观形象的展示知识内容,同时也重 点培养对地图的读图分析归纳能力,轻松愉悦的完成教学 计划。
❖ 通过家庭作业反馈同学的学习情况对知识进行再讲解,提 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讲授新课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澳大利亚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 ——洋流对世界气候的 影响:促进高低纬之间的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 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二、讲授新课
(2)世界四大著名渔场及其成因 ——洋流对生物资源和渔 场的分布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
(3)南极企鹅受到DDT危害 ——洋流对环境的影响,扩散 污染物,加快净化速度。
❖绘图强化法:反复绘制各海区洋流分 布图,还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 读图归纳法:通过读图、绘图等归 纳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说教学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
1 导入学习 2 讲授新课 3 教学检测反馈 4 教学反思点评
一、导入学习
❖ 举例导入:二战诺曼底登陆
▪ 英美联军能够在德军严密的监视下顺利 的通过英吉利海峡,是利用了洋流运动 的规律,关闭发动机,借用深层洋流的 动力,使潜水艇避开德军的监视。
境的影响
依据:新课标内容标准设置、学习海洋地 理的基础、与人类息息相关
❖难点:洋流分布及其成因
依据:世界洋流分布广且杂、洋流成因各 不相同、理论性强
突破与解决:积极引导,新旧联系,讲解 原理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说教法
指导思想----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 者为中心的学习
高中必修第一册地理《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获奖说课课件ppt
![高中必修第一册地理《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获奖说课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ddaa2e183c4bb4cf6ecd142.png)
澳大利亚.十二门徒石
激情教育
【导入】
我中华有如此山岳河流,
我中华是如此人杰地灵,
哪还有理由让我不去爱她!
哪还有理由让吾辈不去为她奋发图强!
我定将好好学习,不负祖国所望!
【课标要求】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了解地貌的观察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地貌观察的一般顺序。 2.能在景观图、区域图或等高线地形图上,学会识别高 度、坡度的大小、坡向等特点及对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 响。 3.在地形起伏的山区,人类活动要注意保持适度规模 ,防止生态破坏。
C.③——山峰 D.④——山脊
读某岛屿简图,回答6-7题。
6.该岛地势( )
【固】
A.中部低,四周高B.中部高,四周低
C.西北高,东南低D.西南高,东北低
7.该岛的城市和公路分布具有( )
A.沿河谷分布的特点 B.网格状分布的特点
C.环岛屿分布的特点 D.与纬线平行的特点
读我国台湾铁路分布图,完成8-9题。 8.台湾岛建筑的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 【固】 据图思考,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观察举例:塔里木河冲积扇
【展】
宏观
面
点 微观
五大地形:山地、高原、 平原、丘陵、盆地
河谷
冲积扇
【学】(限时6分钟)
要求: 1、认真阅读教材和材料,有圈画和标注。 2、独立思考,完成问题。 3、有疑问的问题做好标注。 4、把握好时间。
【议】(限时5分钟)
要求: 1.讨论【学】中有疑问的问题 2.组长做好安排,起立讨论 3.拿起笔,随时记录。 4.注重效率,及时整理落实。
知识点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
地貌观察的顺序再观察和描述次一【展级】 地貌
高中地理说课PPT课件
![高中地理说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7e96fdfad6195f302ba66f.png)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法与学法
教学流程
第1页/共26页
教材分析
第2页/共26页
教材分析
• 教材分析——本节知识点分析
本节知识特点:本节以长三角和松嫩平原为例,以时间和空间为方向向我们 解释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
高考要求:结合区域图、联系图、表格和文字材料,考察区域特点,
第24页/共26页
第25页/共26页
谢谢您的观看!
第26页/共26页
组织探究活动 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第7页/共26页
说学法
合作交流法 自主探究法 做出课堂笔记 课前预习
第8页/共26页
说教具
1、带多媒体系统的网络教室。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学生预先分组,并确定组长。 4、准备好制作所用素材。
第9页/共26页
教学流程
环节一:新知导入
点击添加文本
情境创设
定基础
1:知识点多而繁杂,学生以弄 混,调理不清晰 2:分析问题不够全面,要从横 向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和纵 向时间方面分析 3:本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读图 分析能力,对区域有一定的掌握
第4页/共26页
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
优点: 1:学生经过一学 年的学习,对区域 定位和区域分析有 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2:学生生活在长 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对本地区的自然 经济特点有一定了 解。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第20页/共26页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高一地理 全球气候变化说课 3ppt
![高一地理 全球气候变化说课 3ppt](https://img.taocdn.com/s3/m/dc63e512f242336c1eb95ea8.png)
1.2.1教材处理
对教材P50的活动进 行了重新设计,使原来 单调呆板的活动变得灵 活起来,更好地调动学 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1.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全球气候在不 断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 的可能影响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候变化的适 应对策
2.教学难点
(1)历史时期和19世 纪末以来气候的变
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 可能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
说课内容
1
说教材
2
说学生学情
3
说教法学法
4
说教学流程
三维目标
教材的地位 和作用
教材重难 点.
1.1三维目标
知识与 技能
情感与 价值观
过程与 方法
1. 通过全球气候的长 期演变图,学生了解全 球气候一直处在波动之 中并呈现一定变化周期
2.通过资料了解全球气 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 类生活的影响,了解人 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 策
发布时间: 2015-05-17 10:41:39 | 来源: 中国广播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北京5月1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报道,近日,新疆克州阿克陶县境内的公格尔 九别峰发生了冰川移动,造成当地1.5万亩草场 消失,70户牧民房屋受损,暂无人员伤亡。
根据相关部门在现场的初步分析,造成这 次冰川移动的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 冰川溶解形成冰裂缝和冰川滑移,再受到地震 等外力影响下,该区域冰川发生大面积向下移 动所致。
B、引出新课程:
全球气候变化
阅读P46-47思考: 1、近万年气温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2、近百年全球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 是什么? 3、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高中地理说课课件
![高中地理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b4c10b90c69ec3d5bb7512.png)
1.1宇宙中的地球一、学生情况分析及对策:1、高一学生对宇宙及地球方面的知识已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因此在教学中要补充一些科学知识来帮助形成一定体系。
2、高一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等都有待培养。
因此要利用多媒体把抽象事物具体化。
3、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因此设计时要多创造机会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空间。
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教材相关插图、数据资料,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通过分析“太阳系示意图”和九大行星基本数据表,归纳出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宇宙环境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世界观,从而树立破除迷信、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天体的概念,太阳系主要成员及其特征。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三、教具准备课本的插图四、教学过程【导入】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那宇宙到底是怎样的?那我们这节课将探索宇宙的环境。
【过程】[板书]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展示天体图片(有编号、无名称)]要求学生辨认,并说一说该天体的相关知识。
[出示讨论题,学生展开讨论]恒星和行星的区别。
师:了解天体知识从天体的形状、组成物质、运动特征、是否发光方面分析。
[过渡]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什么是天体系统?师:(强调)天体系统至少由两个天体组成,同时要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
师: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来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高三地理优质课件
![高三地理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fb94c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f.png)
分析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进程,以 及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人口迁移类型与影响因素
探讨人口迁移的推拉因素,如经济、 社会、环境等。
农业区位选择与农业生产特点
农业区位选择因素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 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如气候、土
壤、市场、交通等。
农业生产特点
探讨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 如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等。
水圈组成
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水体循环过程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水循环意义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水资源,塑造地表形态 等。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地貌形态
岩石类型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
地貌形态
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等。
生物群落演替与生态平衡
农业可持续发展
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 解决措施,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业 等。
工业区位选择及工业地域形成
1 2
工业区位选择因素 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 素,如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等。
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探讨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如工业城 市、工业基地等。
生物群落演替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 定状态。
生态平衡破坏因素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生态平衡维护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 控制人口增长等。
03
人文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差异
人口分布、迁移及城市化进程
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城市化进程及特点
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差异及其原 因,如气候、地形、经济等。
高中地理课件ppt
![高中地理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2872e4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2.png)
3
应用
广泛用于导航、军事、科研、交通等领域。
06
复习题与思考题
中国地理复习题
• 总结词:中国地理的复习题主要围绕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 口与民族、经济与文化等方面进行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中 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
中国地理复习题
详细描述 1. 列出中国地理的主要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
2. 简述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点。
水文特征
介绍中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和 水资源状况。
中国人文地理
人口和民族
介绍中国的人口数量、民族分 布和语言文字。
历史和文化
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如古代文明、朝代演变等。
经济和产业
介绍中国的经济状况和主要产 业,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
城市和乡村
介绍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分布, 城市化进程和城乡差异。
华东旅游区
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地 区,以江南水乡、园林风光等人文 景观为主。
华南旅游区
包括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等地 区,以海岛风光、海滨城市等自然 景观为主。
西南旅游区
包括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等地区 ,以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 为主。
西北旅游区
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等地 区,以黄土高原、丝绸之路等人文 景观为主。
环境保护
01
02
03
环境污染
列举大气污染、水污染、 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现象 ,分析其危害。
生态保护
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组 成和功能,强调生态平衡 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措施
阐述环保法规、环境监测 和环保技术等环境保护措 施的作用和意义。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76529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11.png)
区域发展的条件
自然资源(土地、水、矿产等)、人力资源、技术条件、 政策环境等。
要点二
区域发展策略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促进产业集聚、加强区域合作等。
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实践
可持续发展理念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满足当 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
VS
可持续发展实践
推广绿色经济、促进循环经济、加强生态 文明建设、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等。
海洋水体的性质和运动
海洋水体的性质
温度、盐度、密度等。
海洋水体的运动
海浪、潮汐、洋流等。这些运动对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例如,洋流可以调节全 球气候,影响渔场分布和海上航行等。
04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的组成和结构
岩石圈的定义和范围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硬壳,包 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厚度约60-120 公里。
降水类型及分布规律
降水类型
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
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天气系统及其变化过程
锋面系统
01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带来不同的天气变化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02
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
地壳运动的影响因素
地壳运动受到地球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内力 包括地幔对流、板块运动等,外力包括地震、火 山等自然灾害。
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地壳运动是地表形态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动力,不 同的地壳运动形式会形成不同的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的类型和特点
地表形态的类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共13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共1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2ff86eb58f5f61fb7366644.png)
中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非线性的。高一学 生将出现阶段性的高原期和飞速发展期,他 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将接近于成熟,能运用 抽象的适用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去思考解 决问题,可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 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 (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 响。 教育。
说课的基本步骤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 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 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纲要》、课标的四性、新理念、新教法等理论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这 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如: 1、参与式 2、讨论式 3、互动式 4、体验式 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出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达到体验中感 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主体部分: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 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五、说板书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如果时间 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 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 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如: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 美价值等。
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一全套课件pptx
![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一全套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9be8be9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6.png)
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原理
定位原理
利用GPS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通 过测量信号传播时间和卫星位置,采 用后方交会原理确定用户接收机的三 维坐标。
定位精度
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卫星信号质量、大 气折射、多路径效应等,不同应用场景 下定位精度有所差异。
数字地球构建及未来发展趋势
数字地球构建
以地球为对象,以地理坐标为依据,利用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网 络技术等,构建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地球。
人口增长
介绍人口增长的概念、原因和后 果,包括人口爆炸、人口红利等。
人口迁移
分析人口迁移的类型、原因和影 响,如经济、政治、自然灾害等
因素。
人口分布
探讨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包 括人口密度、人口集中与分散等。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化进程
阐述城市化的概念、历程和特点,以及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 影响。
承载力动态监测与预警
建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超 载问题。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经济发展模式, 如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调整,促进经济高质 量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大气圈层结构与气候类型
大气圈层结构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逸散层的特 点与功能。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 候等的主要特征和分布地区。
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风带与气压带的形成与分布,以及 对气候的影响。
人教版高一地理上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说课PPT
![人教版高一地理上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说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4fd9b892bceb19e8b8f6ba21.png)
活动探究!
常绿阔叶林
教材分析
教材
学情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第2课时】山地垂直性分异规律
总结方法,迁移运用 总结分析珠穆朗玛 峰的垂直自然带带 谱的方法,迁移运 用,思考乞力马扎 罗山垂直自然带的 分布。 学以致用,知识迁 移。
理念、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理念等。
教学理念
教材
学情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1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可以看出,本节
内容主要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而对本章节来说,是对第
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一个承接。 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
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 。 (2)图中自然带分布体现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 律,这种地带性规律的产生受 水分 影响较大,同 热量 时也是在一定的 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 北半球中纬度大陆 这种分布特征在 地区表现得特别 明显。
提出要求,活动探究 总结方法,迁移运用 对比总结,加深理解
针对具有不同特点的地域分异规律,设计不一 样的教学环节,可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同时可 以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
学情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第2课时】山地垂直性分异规律
生活中的地理!
诗歌引入,引起思考 从生活中的地理知 识入手,引出山地 垂直性分异现象的 存在,增加课堂趣 味性,引起学生的 兴趣。 由浅入深,循循善 诱。
高一必修地理课件ppt课件ppt课件
![高一必修地理课件ppt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7ddd5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9.png)
交通布局
分析交通布局对城市和区 域发展的影响,了解交通 建设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
通信技术
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 和应用,探究其对人们生 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交通和通信发展案例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解 不同地区交通和通信发展 的经验和问题。
05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概述
世界地理的形成
简要介绍地球的形成、板块构造 、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
作用,形成了地球的复杂系统。
大气圈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空气层,对地球的气 02 候、天气变化和人类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水圈是由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组成的 03 ,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方面也
有重要影响。
03
自然地理要素
气候和气象
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总结世界各地的主要气候类型,如温带、热带、亚热带 等,以及它们的气候特点、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气象现象及其影响
分析常见的气象现象,如风、雨、雪、雾、雷电等,以 及它们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水文和水资源
01
水循环过程
详细解释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如蒸发、降水、径 流等,以及它们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
02
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包括节约用水 、污水处理、水权管理等措施。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这就是自转。自转一周大约 需要24小时,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还围绕太阳旋转,这就是公转。公转一周大约需要 365.25天,产生了四季变化的现象。
地球的圈层结构和相互影响
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 01 石圈和地幔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喀斯特地貌说课课件(共24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喀斯特地貌说课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4de99c915f804d2a16c141.png)
讲授新课——⑴景观欣赏,直观感受
呈现景观图片,增 强视觉对比,直观 感受景观特点
讲授新课——⑵阅读文本,概念学习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 本,提取重要信息, 完成对喀斯特地貌概 念的学习;讲解概念 中的关键词,适当涉 及成因问题。
讲授新课——⑶明确分类,认识特点
引导学生梳理归类; 讲解喀斯特溶蚀地貌 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 程;学生认识常见的 喀斯特地貌景观,描 述地貌特点。
2.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
基础差、兴趣低
厌“地”怕“地”
素养目标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图像,识别常见的喀斯 特地貌。(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能够根据景观图片或示意图,描述常见喀斯 特地貌的景观特点。(综合思维)
3、能够简单分析喀斯特地貌与其他自然地理要 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巩固练习
针对教学目标和 重难点设置练习 题,有效促进学 生强化学习认知, 提高学习效率
3
说板书设计
溶沟、石芽
对
喀 斯
溶蚀地貌:峰林、孤峰
溶斗、地下溶洞
特
地
貌
沉积地貌:石钟乳、石笋、
石柱、钙华
人 类 活 动 的 影
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以本节课地貌、景观两个概念为核心,发散延伸出喀斯特地貌的 具体表现和特点,突出核心概念—教学内容——拓展延伸——地对 人的影响主线,教会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和逻辑关系能力,在归纳 梳理中培育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4
说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
课堂 容量 用教 材教
研读课标内容要求,做好教材二次开发,最大程度利用教材栏 目和文本,引导学生学会从教材中获得信息,并对教学内容进 行加工、梳理和建构。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ppt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65d2c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7.png)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 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 线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 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 向,纬线圈由赤道向两极 逐渐缩小。
地理坐标
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 球面坐标,由经度和纬度 两个要素组成。
地球的运动
地区则相对便利。
自然灾害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03
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对城市和交通线路造成严重破坏。
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与农业
光照、热量、水分等气候 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 量有重要影响。
土壤与农业
土壤的肥力、质地和酸碱 度等因素直接影响农作物 的生长和质量。
地形与农业
不同地形对农业生产的类 型和方式产生影响,如山 地农业、平原农业等。
介绍岩石的成因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阐述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02 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
分析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火山等)和外 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
03 地貌类型
介绍常见的地貌类型,如山地、丘陵、平原、盆 地等,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生物圈与生态环境
生物圈概述
地图的三要素
方向
地图上表示地理方位的方法,主要有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三种。
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和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统称为地图的“语言”。图例 是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的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注记是地图上用 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阐述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说课课件(共22张PPT)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说课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ffedf24ddccda38366baf27.png)
倡导节约水资源 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学情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对水资源有一定了解,对水资 源的时空分布不难理解;但对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还没形成完
整的综合利用的思想
能力基础 具备基本的地理特征分析、比 较与概括能力、地理因果关系 分析与推理能力和地理信息加
工能力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三、说教法与学法
图表分析 00 300 200 100
0
我国污水排放量统计与预测
案例分析:沙漠中的奇迹—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
图表分析 合作探究
①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⑴ 开源措施: ② 修筑水库
③ 开渠引水,实行跨流域调水 ④ 海水淡化 ⑤ 人工增雨 ⑥ 寻找替代水源
提出问题 引导推测 解决问题
启发式教
三、说教法与学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迁移应用
探究式学
四、说教学程序
31
情境导入 引发思考
2
自主学习 获取新知
3
图表分析 合作探究
4
知识拓展 学以致用
情境导入 引发思考
情境导入 引发思考
水很重要吗? 我们需要节约水吗? 海洋里不是有很多水吗? 我们很缺水吗? 我们家好像从不缺水呀?
情境导入 引发思考
设计意图 由图片导入加以层层递进的提问,让学 生身临其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
‖自主自学主习学习获取新知
广义: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水资源
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 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 和 浅层地下水储 量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
① 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⑵ 节流措施:
② 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③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练习
Text 1
延伸练习
拓展练习
游戏
• 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复述 •总对结书本上重要知识点概括、
• 对课本上的思考题,活动 体进行独立思考解答 • 对课本上阅读题进行探究 • 同学和老师一起分析我国 的其他区域
• 同学四人一组,通过抽签的 方式任意来解答问题(运用 本章知识点)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环节四:课堂小结
教学重点:培
养学生从经济和自然 的各个要素分析区域
教学难点:结合
不同的区域特点,联系 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从而树立可持续发 展观念
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引探式教学法
创设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欲望 增强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问题意识 促进思维发展
组织探究活动 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说学法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地位与特点
地位
特点
本节分析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 的区别,要求掌握区域特征和比较 差异的一般方法,要联系生产生活 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意识 培养自己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事物 的能力,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奠 定基础
1:知识点多而繁杂,学生以弄 混,调理不清晰 2:分析问题不够全面,要从横 向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和纵 向时间方面分析 3:本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读图 分析能力,对区域有一定的掌握
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
优点: 1:学生经过一学 年的学习,对区域 定位和区域分析有 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2:学生生活在长 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对本地区的自然 经济特点有一定了 解。
缺点
1:本节知识点较多, 较复杂,学生很可能不 能一下子理解,运用。 2:学生对松嫩平原不 了解,识记会出现困难
教学目标的制定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类 活 动
备注
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 畜牧业
差 异
其他 生产 活动
工业 商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 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 枢,长江入海门户, 对内外联系方便,
商业贸易发达
思考:华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区域工业 发展比较
板书设计
区域含义
合作交流法 自主探究法 做出课堂笔记 课前预习
说教具
1、带多媒体系统的网络教室。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学生预先分组,并确定组长。 4、准备好制作所用素材。
教学流程
环节一:新知导入
点击添加文本
情境创设
读图分析
引出课题
1 独立探究
环节二:新知探究
2 四人小组
3 展示汇报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环节三:新知巩固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堂教学说课稿
——说 课 环 节——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法与学法
教学流程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内容分析
1、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地理高中二年级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 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组课文展示了 许多方面的内容,为后来学习区域与生态建设 ,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识目标: 1、结合区域图,联系图表格和文字材料 考察区域特点,区域差异及差异原因 2、考察区域发展的影响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掌握概括区域特征和比较差异的一般 方法
情感目标:
是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长 白 山
原
共性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地 理 环 境 差 土地条件 异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①都是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位于北纬30°附近,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部,长江入海口
北纬43°~48°,地处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畅所欲言谈收获
思考:什么是区域, 区域有哪些特点?
定义 区域
特征
具有一定的区位 特征
有些边界是明确 的有些边界是过 度的
区域内部稳定 性区域之间的 差异性
区域划分过程 中有一定的层 次
思考:以上几幅图各 具有区域的哪些特点?
32
长江 黄海
°N
三角洲 东海
小兴安岭
大 45 兴 °N 安
岭
松 嫩 平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 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 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 及生长期都较短。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粮食作物 农业
水稻(主)、油菜、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棉花等
人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知识点分析
本节知识特点:本节以长三角和松嫩平原为例 ,以时间和空间为方向向我们解释地理环境差 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环 境的影响。 高考要求:结合区域图、联系图、表格和文 字材料,考察区域特点,比较区域差异及差异 形成的原因,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及差异形成的 原因。
地理环境差异 对区域发展影 响长江三角 洲和松嫩 平原比较
区域不同发 展阶段对地 理环境影响
自然要素
经济要素 早期 农业社会 现代
地理位置差 异
气候条件差 异
矿产资源条 件差异
水热条件差 异
农业
交通
总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 织者,引导者”为宗旨,引导学生主动 地去思考,积极地去探究,注意发掘文 本固有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 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延伸相结合,课堂成 了学生展示生命活力与灵活性的广阔天 地,充分发挥文本启迪人,教育人的功 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