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9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第九章

组织行为学第九章

第九章(第十版)理解工作团队一、为什么团队如此普及团队在当代如此盛行,原因何在呢?事实表明,如果完成某种工作任务时,需要多种技能、经验和判断,那么通常由团队来做效果更好。

团队还有另一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这就是激励的作用.因此,团队如此盛行的另一种解释是,它们是管理层增强组织中的民主气氛、提高工人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团队与群体:二者有何不同群体定义为: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而成的集合体。

工作团队则不同,它通过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团队队员努力的结果导致团队绩效远远大于个体绩效之和.从图9-1中可以看到工作群体与工作团队的区别。

三、团队的类型组织中可能遇到的四种最主要的团队类型:问题解决团队、自我管理团队、交叉功能团队和虚拟团队。

1、问题解决团队①定义:这些团队一般由来自同一部门的5~12名计时工组成,他们每周用几个小时的时间来会面,讨论如何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工作环境等问题。

我们把这种团队称为问题解决团队。

②质量圈:他们定期会面,共同讨论质量问题、调查问题的起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采取纠正性的行动。

2、自我管理团队①定义:自我管理团队通常由10~15人组成,队员之间或者是工作业绩息息相关,或者是从事相互依赖性的工作。

他们承担了最多以前由主管承担的责任。

一般来说,他们的责任范围包括:计划和安排工作日程:给各成员分配工作任务;总体把握工作的步调;做出操作层面的决策;对出现问题采取措施以及与供货商和顾客打交道。

研究总体上表明,实施这种团队形式并不总能带来积极效果。

3、交叉功能团队①定义:这些团队由来自同一等级但不同工作领域的员工组成,他们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共同工作。

同样,由来及多个部门的成员组成的委员会是交叉功能团队的另一个例子。

②作用:交叉功能团队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它使组织内部(甚至是组织之间)不同领域的员工交流信息,它激发人民采用新办法解决问题,并使人们共同合作完成复杂的项目。

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第9章 组织沟通

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第9章 组织沟通
17
3、非语言符号系统
(1)非语言沟通要素
1)身体符号系统。
包括手势、面部表情、体态变化等。心理学家研究表
明:仅是人的脸部,就能做出大约 250000种不同的表 情。 2)物化符号系统系统 3)辅助语言系统
音质、音量、声调及言语中的重音、停顿、速度快慢、
附加的干咳、哭或笑等都能强化信息的语义分量,具 有强调、迷惑、引诱的功能。
一、早期的交流分析理论
相互作用分析——PAC分析法:
相互作用分析是贝尼尔(E.Berne)在其所著《大众的
游戏》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信 息沟通的方法。
贝尼尔认为,每个人在心理和性格上有三种自我状态
(人格结构)——这三种状态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 步形成的,并成为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当两个人交 往对话时,实质上就有6种状态进行相互作用。
31
32
33
34
3.非正式沟通网络优缺点
不依赖组织的权力等级系统进行沟通的渠道。
优点:沟通形式不拘,沟通速度快,在促进任务完成的
同时,能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
缺点:通过非正式网络进行的沟通难于控制,传递的信
息容易失真,并且可能导致小圈子、小集团,影响组织的 凝聚力。
35
第二节
沟通的有效性分析
种交换过程。通过沟通,人们相互交换信息、赞许、荣誉或声 望等非物质商品。——人在交往过程中,得到的是报酬,付出 的是代价,精神利润就是报酬减去代价,除非双方获利,否则, 交往无法进行下去。
社会实在论。菲斯廷格认为,当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和意见正确
与否无确定标准时,会采用现实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来评判事物, 把自己的意见与团体舆论相认同。——沟通有助于促使人们的 认知协调和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并取得团体中其他成员的支持 和帮助,消除判断事物和行为表现上的偏差。

组织行为学(第9章)

组织行为学(第9章)

冲动型
决策时,反应时间短,方案提得多, 决策时,反应时间短,方案提得多,而检验和修订方 案的行动少。 案的行动少。
怠惰型
决策时,面对问题往往是犹豫不决和小心谨慎, 决策时,面对问题往往是犹豫不决和小心谨慎,对方 案反复检验,形成的想法少,往往拖延决策的时间。 案反复检验,形成的想法少,往往拖延决策的时间。
12/18/2010 6
第九章 决策
例子1 你选择哪个计划? 例子1:你选择哪个计划?
财政顾问告诉CEO应采取行动,否则公司的3 财政顾问告诉CEO应采取行动,否则公司的3 CEO应采取行动 个制造厂就得倒闭,6000名员工失业 名员工失业, 个制造厂就得倒闭,6000名员工失业,并提 交两个计划。 交两个计划。
12/18/2010 14
第九章 决策
定价与销售额规律: 定价与销售额规律:
定价决策 甲 站 原 价 提 价 原 价 提 价 步骤: 步骤:
双方不通气,各自关门决策。经小组讨论决定每一周期的定价, 双方不通气,各自关门决策。经小组讨论决定每一周期的定价, 写在纸上后,不许更改。最多进行8 销售额高者胜出。 写在纸上后,不许更改。最多进行8轮。销售额高者胜出。
12/18/2010
2
第九章 决策
二、决策的过Biblioteka 模型1、理性决策模型 、基本假设
决策者是追求最大限度目标的完全理性的人 决策者拥有作出最好决策所必需的正确和全 部的信息 决策者只找出那些具有一个或一组目标的问 题的最佳值 所有决策者在作出抉择时, 所有决策者在作出抉择时,能够以相同的态 度来运用信息
计划A 执行该计划必定保留一个工厂, 计划A:执行该计划必定保留一个工厂,保留 2000人 2000人。 计划B:执行该计划有1/3的概率可以保留全部3 计划B 执行该计划有1/3的概率可以保留全部3 1/3的概率可以保留全部 个工厂和6000名员工,但有2/3 6000名员工 2/3的概率损失全部 个工厂和6000名员工,但有2/3的概率损失全部 工厂和员工。 工厂和员工。

组织行为学9

组织行为学9

3.2 群体思维与群体转移
群体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贾尼斯称“群体思维”是“参与 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的一种思想作风,在这 个群体中,认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各 种可能行动方案更为重要”,有下述几个方面的 特点: 顺从性思维 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 盲目乐观情绪 相信群体无所不能 首创精神的假象
3.2 群体思维与群体转移
群体转移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 策的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 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态度占上 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 易向冒险转移。
3.3 群体决策技术
3.3.1 头脑振荡法
头脑振荡法最早由奥斯本于20世纪50年代 提出。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把有关的人员 召集在一起,让他们就某一专门问题无拘束 地发表意见。会议上有一些规定,不允许对 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反驳,即使是提出极其 荒谬的意见也不允许反驳。在这样的会议上 也不作结论,鼓励大胆自由地思考问题,思 路越广越受欢迎,意见提得越多越受欢迎。 但允许人们经过协商联合提出某种意见。
2.1 群体的规模与结构
群体的规模
群体规模的上限和下限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对符合小群体特征的 9129个群体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在多数情 况下,小型群体的人数为2—7人,认为这是 小群体模型的最佳人数。还有一些学者认为 ,小群体的下限应为3人,2人不能算是一个 群体。
2.1 群体的规模与结构
群体的结构 群体结构是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群体成
员的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方面,如年龄结构 、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 构,以及观点、信念结构等。 群体结构的同质性与异质性。所谓同质是指
群体成员在能力、性格、年龄、知识等各方 面都比较接近。所谓异质是指上述各方面都 迥然不同。

组织行为学 第9章 领导者与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 第9章 领导者与组织行为
9度关心生产程度横轴和9度关心人程度纵轴形成81方格,1.1为贫乏式管 理、1.9为俱乐部式管理、9.1为权威式管理、9.9为团队式管理、5.5为中 间式管理 哪种领导形态最佳要看实际工作效果,而非一成不变
第四节 权变领导
• 一、费德勒模型
提出了有效的权变模型,认为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有效性完全取 决于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应。 影响领导形态有效性的环境因素: 1. 领导者和下级的关系:下级是否喜爱追随 2. 职位权力:权力权威是否明确、充分;支持程度;影响力大小 3. 任务结构:任务明确、规划和程序化程度 对领导者最有利和最不利的情况下,采用任务导向效果好;而对领导者 中等有利的情况下,利用关系导向效果好。
第三节 领导行为理论
• 一、三种极端理论(勒温研究) 三种极端理论(勒温研究)
(一)专制作风 靠权力和强制命令让人服从的领导人。具体的特点:独断专行、剥夺下 属参与机会、约束训斥和惩罚、安排一切程序和方法、与夏季保持相当 心理距离。 (二)民主作风 以身作则,以理服人。特点是:群体讨论决策、合理分工、选择性和灵 活性大、运用个人权力和威信,参与团体活动、心理距离较小 (三)放任自流作风 无控制、无章法、悉听尊便。工作效率最低。
• 四、变革型领导理论
(一)概念 变革型领导是一种向员工灌输思想和道德价值观,并激励员工的过程, 是交易型领导和魅力型领导的发展。三个主要过程: 1. 让下属明确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 影响员工,使员工把组织利益、目标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3. 激发并满足下属高层次需求
第五节 领导理论的新发展
第六节 领导者与组织文化
• 一、领导是组织文化的缔造者、倡导者和管理者 领导是组织文化的缔造者、
(一)组织的主导价值观是领导者个人价值观的群体化 (二)组织领导者是组织文化更新的推动者 (三)组织领导者是组织文化建设的指挥者

组织行为学9企业文化

组织行为学9企业文化

组织行为学9企业文化组织行为学与企业文化组织行为学(OB)是研究人类行为以及人类如何组织成为有效组织的学科。

OB关注个人、小组和组织的行为模式,并探讨这些行为模式如何影响组织绩效和个人幸福感等因素。

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则是指企业内部员工所共同认同并遵守的一套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制度体系。

企业文化在组织行为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刻影响着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组织效能。

企业文化对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企业文化可以塑造员工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

组织中的行为是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并通过文化的影响而得以规范。

例如,对于一个注重创新的企业来说,创新是这个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员工在工作中会受到鼓励和支持来创造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其次,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有重要影响。

一个积极、开放、关怀员工福祉的企业文化会使员工感到满意并更加忠诚,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相反,如果企业文化缺乏诚信和公平,员工可能会感到失望和不满,导致员工流失和工作质量下降。

企业文化在组织中的运作方式也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企业文化是通过组织中的各种形式和途径来体现和传播的。

例如,组织的价值观可以通过组织的宣言、行为规范和制度等方式传达给员工。

领导者的行为和决策方式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来影响员工的行为和价值观。

除此之外,组织的物理环境、沟通方式和奖惩制度等也可以反映和塑造企业文化。

通过研究企业文化在组织中的运作方式,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员工行为和组织绩效的。

企业文化和组织绩效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一个积极、有活力的企业文化能够促使员工更好地适应组织的变革和创新。

它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投入度。

而相反,一个消极、僵化的企业文化则会阻碍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它会限制员工的思维和行为,并且使组织变得官僚化和缺乏创新力。

组织行为学 第九讲:沟通

组织行为学   第九讲:沟通


(2)起源:

情境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过滤和反馈双重机制; 情境模棱两可;

导致人们焦虑;

小道消息

控制

信任

自我利益
(3)弱化小道消息不良影响的建议


公布进行重大决策的时间安排;
公开解释那些让人觉得不一致或隐秘的决 策和行为;

对于当前的决策和未来的计划,在强调其 积极一面的同时,也指出其不利的一面;

2.有效沟通的障碍
(1)过滤: 发送者有意操纵信息,以使信息显得对接受者更为有 利。

(2)选择性知觉:
接受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经验、背景 及其他个人特点有选择地去看或者去听信息。

(3)信息过载

需要处理的信息超过个体的加工能力。
2.有效沟通的障碍
(4)情绪 接受者在接收信息时的情绪感受会影响到他对信息的 解释。 5)语言


2.通道类型:

由组织建立的、用于传递有关员工的专业活动的 信息的渠道 用于在组织里传递个人或社会信息。

(2)非正式通道:

3.沟通过程的8个主要部分:


发送者(信息源)
编码 信息 通道 解码 接受者 噪音(干扰) 反馈
4.沟通过程模型:
5.沟通的方向

自下而上
9.3 人际沟通

1.口头沟通(oral communication)

优点: 快速传递、快速反馈 缺点: 信息失真 优点: 有形、可核实 缺点: 耗费时间、缺乏反馈 优点: 提供其它沟通支持,使情感和感受可观察 缺点: 对身体语言和动作的理解会影响对接受者对

组织行为学原理与实务第9章:权力与冲突

组织行为学原理与实务第9章:权力与冲突
折中:中庸的解决方法,双方 都做出一定的让步,当双方 势均力敌,需快速决策时采 用。
协作: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 方利益,寻求双赢结果。
迁就:为安抚对方,把对方利 益置于自己之上,自我牺牲。
人际冲突处理技术
无效的技术
不作为 保密 拖延 以程序为借口拖延 人格损毁
有效的技术
寻求共同目标、共同点 增加资源 变革人事 变革结构 谈判
权力的定义(R.Dahl)
权力(power):
一个人(A)用以影响另一个人(B) 的能力,通过这种影响使B做在其他 情况下不可能做的事。此定义表明: • 权力是潜在的能力,无需实际证明; • 权力产生于B对A的依赖关系; • 假定B对自己行为有一定自主权。
依赖(dependency):
指A掌握了B的某些需求的情况下, B与A的特殊关系。例如学生要获 得文凭必须修满某教师的学分。一 般来说,依赖性越强,则A对B的 权力越大。
人们服从一个人的愿望或指示因 为这种服从能够给人带来益处。 如金钱、晋升、友好的同僚等。
专家性权力
专家性权力 (expert power):
基于专长、技能和知识的权力。 如IT专家、税务专家、医生、 心理咨询师所拥有的职业权力。
个人魅力
参照性权力/个人魅力 (referent power):
基于对拥有理想资源或个人特质的 人的认同:如果我崇拜你,则你对 我拥有权力,因为我想取悦于你。 如迈克尔乔丹、贝克汉姆对球迷拥 有的权力。
依赖
➢ 资源的重要性 ➢ 资源的稀缺性 ➢ 资源的不可替代性
1923年,福特公司有一台大型电机发生故障,全公司所有工程师会诊 两三个月都没有结果,最后不得不邀请一位退休工程师来诊断。他在这台 大型机器旁搭了帐篷,整整检查了两昼夜,仔细听电机发出的声音,反复 进行各种计算,用梯子上上下下测量,最后用粉笔在这台电机的某处用粉 笔画了一个圈,对福特公司的经理说:“打开电机,把画圈的地方的线圈 减少十六圈,故障就可排除。”工程师们半信半疑地照办了,结果电机正 常运转,大家为之一惊。

《组织行为学》课件第9章 群体间的动力学

《组织行为学》课件第9章 群体间的动力学
心理因素:认识障碍、态度障碍和情绪 障碍
物理因素:自然障碍、机械障碍、距离 障碍和信息过量的障碍
5、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正确使用语言文字 容忍不同意见 良好沟通十戒
二、群体的合作与竞争
1、群体合作的概念
合作是社会化劳动的一种形式。它是指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为了实 现共同的目标,自觉或不自觉地相互配 合的一种行为方式。
第九章 群体间的动力学
一、群体间的沟通 1、沟通的概念 2、沟通的模式
明确传送意念 编码 传递 接受 译码 反应行动
3、沟通途径的分类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下行沟通、上行沟通与平行沟通 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4、影响沟通的因素
文化因素:语义的障碍、经验障碍和文 化程度的障碍
社会因素:地位障碍、职业障碍和组织 结构的障碍
3、群体凝聚力 凝聚力的概念 凝聚力与群体工作绩效
4、环境因素 首先,如工作的组织、工人的空间位置 和时间安排——将决定谁跟谁相互影响、 哪些人能结成群体 工作性质或场所本身的要求 管理思潮

5、合作、竞争与工作效率 群体内的竞争与合作 群体间的竞争与合作
三、群体间的冲突与协调 1、冲突的概念 2、对冲突的正确理解 3、冲突的原因
人的本性 信息原因 认识原因 价值观原因 本位原因 个性差异原因 争权夺利
4、群体之间冲突的结果 冲突对群体内部的影响 冲突对群体间关系的影响
5、冲突的解决方法 协商解决法 仲裁解决法 权威解决法
6、群体的协调
影响群体协调的因素:外在因素与内在 因素
组织关系的协调:与上级关系的协调、 与下级关系的协调、与同级关系的协调
人际关系的协调:平等、诚信、利益、 形象
四、影响群体绩效的因素 1、群体成员的构成

组织行为学9企业文化

组织行为学9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作用(续)
文化人的作用
身价高些 本领强些 执着些 个性强些 修养好些
企业文化的作用(续)
企业的精神财富(无形资产) 企业的两个无形网之一 企业的形象特征,识别作用,广告作用 企业凝聚力的来源 保证企业的行为的一致性 增加对企业的信任 对企业的约束作用 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 厂容,厂貌,建筑风格,绿化,美化 产品的特色,式样,品质,包装 厂旗,厂服,厂徽,厂花,厂歌 企业造型 企业的纪念品 企业的文化媒介:广播,报纸等
四. 企业文化的建立
物质条件:衣食足,知荣辱 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错误观点:只有投入,没有产出
企业高层领导人的支持 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 来自社会的压力 来自员工的要求
三.企业文化的结构
物质层 制度层 精神层
1.企业文化的内核(精神层)
企业精神 企业最高目标 企业经营哲学 企业风气 企业道德 企业宗旨
2. 企业文化的制度层
一般制度
厂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分配制度等
特殊制度
职工民主评议干部,干部五必制度等
企业风俗
年度运动会,集体婚礼,赛歌会
3.企业文化的物质层
3.企业制度的建立
什么是有文化的人:有知识的人 什么是知识,条理性的信息 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保证 企业制度
责任制 5S 工具到位 奖惩分明
4.企业价值观的建立
企业的理念 企业的社会职责
股东与风险共享者 守法与符合道德
经营方式:目的vs手段 企业内部的风气
5.企业家在建立企业面广 有明显的主题 以精神因素为主 也可以通过物质来体现
二 企业文化的作用
一个人只有钱行不行? 一个企业只有利润行不行? 一个人只有钱,另一个人只有文化你要哪一个

《组织行为学》第九章 团队

《组织行为学》第九章  团队

— 5—
2
团队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2.2 团队绩效的影响因素
① “IPO”模型(th,1964)
— 6—
2
1
团队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2.2 团队绩效的影响因素
工作设计
工作设计包括工作的自主性、重要性、互相依赖性等方面 • 工作的自主性对知识型团队的绩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工作的互相依赖性也对团队绩效有明显的影响,中等水平的工作互相依赖 性对团队绩效的影响是最好的
强烈的团队归属感

共同的目标 是构成团队、

良好的沟通 与协调能力
维系团队成 员的基础条 件
是团队成熟 程度的重要 标志
工; ② 具有问题解决 能力和决策技 能的人; ③ 懂得沟通、善 于解决冲突及 处理人际关系 的人。

高效团队成 员认同团队 的文化、价 值观,对团 队有强烈的 归属感
— 10 —
— 4—
2
团队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2.1 团队绩效的含义
→ 团队绩效是指由团队成员之间共同协作、共同努力的集体成果。 外在绩效,如生产力质量决策质量; 内在绩效,如工作满意度。 → 从广义上看,团队绩效既包括主要任务绩效,也包括其他绩效,如团队成 员满意度,团队未来的发展等。 → 而狭义的团队绩效是指主要任务绩效,与工作内容密切相关。
— 11 —
3
创建高效团队
团队培训
• •
3.2 创建高效团队的方法
4
5 6 7
体验式培训是高效团队的组建、维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极其有效的工具。 培训的目的就是将团队建设中的疑难问题提到桌面上来,加强团队成员间的沟通、培养 个体和群体反省的习惯以发展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高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9

高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9

第九章群体间互动行为(重点章节)群体间行为如同群体内部行为一样,当它们置于组织环境的相互联系时,需要保持、维护和加强群体在组织中的地位、权利和利益分配,参与对组织资源的占有。

同时,由于组织的业务流程和工作需要,各群体间必然存在客观的依从关系。

因此,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行为联系是必然的,群体间的互动行为就是在这种联系中产生的。

用。

群体互动是以某种群体关系为基础的,它是连接两个不同组织群体的桥梁。

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

当群体之间呈合作状况时,群体互动就表现为建设性的;当群体之间彼此面临利益冲突时,就会产生破坏性的互动。

成功的群体间工作绩效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有一个关键概念贯穿于所有因素中,这就是协作。

1、相互依赖性相互依赖关系中有三种主要的类型:联营式、顺序式和互惠式。

三种类型所要求的群体相互作用程度是逐步提高的。

当两个群体的功能相对独立,但它们共同的产品会为组织的总体目标作出贡献时,就属于联营式相互依赖关系。

当一个群体依赖于另一个群体的投入,并且这种依赖性是单向的时候,就属于顺序式的相互依赖关系。

当群体之间交换他们的投入和产出的时候就属于互惠式相互关系。

2、任务不确定性任务不确定性的关键在于非常规的任务要进行更多的信息加工,而低不确定性的任务则是规范化的。

另外,从事规范性工作的群体不必与其他群体进行很多相互作用。

相反,从事高不确定性工作的群体要对自己面对的问题作出随机应变的反应,这反过来又需要得到更多更好的信息。

3、时间与目标取向研究表明,在工作的时间与目标取向基础上,不同群体对于“哪些方面重要”的认识各不相同,这一点使得具有不同认识的群体之间很难共事。

(1)规则与程序最为简单、花费也最低的办法是:事先构建一系列正规的规则与程序来具体说明群体成员之间应该怎样相互作用。

这些规则与程序把部门或工作群体之间流动的信息和相互作用的需要减少到最低程度。

(2)层次等级如果程序与规则不足够充分,那么组织中层次等级的使用就会成为首选办法。

组织行为学9组织环境变革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9组织环境变革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9组织环境变革与发展
• 6)各项工作、决定以及法规都有一定的法 定公式及程序系统,并记载于公文书上。
• • 7)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组织的行政人员是
一批具有管理专门才能的管理者,并不是所 有权者。
组织行为学9组织环境变革与发展
——官僚模型的缺点
• 1)可能会干扰组织目标的完成。 • 2)可能会助长某些形式的独裁领导和控制,从
组织行为学9组织环境变革与发展
• 第二节 组织理论发展
一、古典的组织理论(官僚模型) 1、 德国的社会学家韦伯(M.Weber)1910年提出。 ——特点: • 1)明确规定的职权等级制度。每个下级都处在
一个上级的控制和监督之下,职务和权力是明文 规定的,制度不变,人员可以调换。 • 2)专业化的分工。每个人的工作都分成简单的、 例行常规的、明确规定的作业。
2)该模型提出了具体的团体分析单元,即活动、相互 作用、思想感情、规范等(统称为团体系统四要素), 有助于我们分析组织中的社会心理现象。
3)霍曼斯的系统理论和应变系统理论的早期模型,为 更精确的组织模型奠定了基础。
组织行为学9组织环境变革与发展
——利克特的“重叠群体” 和“联接针(栓、销)角色”模型
• 2)外部系统的三个要素是相互依赖的。其中一 个发生变化,其它因素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 3)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是相互依赖的,一个系 统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系统的变化。
• 4)内外两个系统又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依赖的。
组织行为学9组织环境变革与发展
霍曼斯的组织模型的贡献
1)该模型告诉我们,组织中任何一个部门所发生的事 件和进行的变革都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它必然会影 响组织的其它部门和周围的环境。
组织行为学9组织环境变革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第9章 沟通

组织行为学第9章 沟通

二、沟通的分类
(2)正式沟通网络
A
A
B
E
A
B
C
C
D
环式
链式
E
D
E
轮式
A
B
C A
D
B
E
C
E
C
D
Y式
全通道式
A
B
D
E
倒Y式
二、沟通的分类
正式沟通网络类型的比较
网络类型 链式
解决 问题 速度
较快
轮式

环式

全通道式 最慢
Y式、倒Y式 较快
信息 精确度 较高
高 低 最高 较低
组织化
慢、稳定 迅速、稳
定 不易 最慢、稳 定 不一定
二、沟通的分类
(2)非语言沟通
有位心理学家对此列出一个公式: 信息的传递100%=7%语言+38%语音+55%态势
二、沟通的分类
2.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正 式结构或层次系统运行,由 组织内部明确的规章制度所 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传递 与交流。
非正式沟通是指以一定 的社会关系为基础与组织内 部明确的规章制度无关的沟 通方式,它的沟通对象、时 间及内容等各方面都是未经 计划与难以辨别的。
二、沟通的分类
(1)正式沟通渠道
1、上行沟通
组织成员通过一定 的渠道与管理决策 层进行的信息交流。
2、下行沟通
组织中信息从较高 层次流向较低层次 的一种沟通,这是 传统组织内最主要 的沟通渠道。
4、斜向沟通
在正式组织中不同级 别又无隶属关系的组 织、部门与个人之间 的信息交流。
3、横行沟通

第9章 权威关系《组织行为学》

第9章    权威关系《组织行为学》
1.制度的含义 长期以来,制度一直是多学科研究的焦点内容。
组织行为学
52
表9—2制度的定义
1.制度是一般思想习惯、某种生活方式与自然习俗(凡勃伦,1932)
2.制度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人行动的方式(Commons,1934)
3.制度是一种决策式行为规则(Elsner,1989) 4.制度是社会中人与人、组织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博弈的规则,提 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是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North,1990)
9.2.3 制度的产生
1.制度化的过程 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是指制度的形成过程。
(1)制度维持 (2)制度扩散
组织行为学
57
2.制度化的依托 影响制度维持与扩散的因素很多,其中规范、领导、权力的作用尤为重要。
(1)规范与制度 (2)领导与制度 (3)权力与制度
组织行为学
(1)重要性。如果没人对你掌握的资源感兴趣,那就谈不上依赖和权力。因此,要想具有权力, 必须使对方感到你掌握的资源很重要。重要性是依情境的不同而有变化的。
(2)稀缺性。如果某种资源充足,那么拥有这种资源不能产生权力。一种资源必须被认为是 稀缺的,才能使他人依赖资源拥有者。
(3)不可替代性。一种资源越是没有替代物,则由于实现对它的控制而带来的权力就越大。 这可用权力弹性(elasticity of power)这一概念来表述。
权宜之计
社会义务
理所当然
强制性
规范性
模仿性
工具性
恰当性
正统性
规则、法律、认 证书、鉴定 可
盛行、同构性
法律
道德
文化
组织行为学
55
3.制度的类型 制度有不同表现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案例分析(50分)《王安电脑公司》1、思考题:根据西文人性假设理论,王安的是人性观属于哪一种:答案:根据西文人性假设理论,王安的是人性观属于自我实现人性的假设。

自我实现的概念,强调的是要求自主、挑战、个人成长以及充分发挥自己潜能与才智等较高的层次的需要。

从这种假中推演出的关于权威及心理契约的含义是很深刻的,权威不再存于某一特定的个人,甚至也不在哪一特定的职位上,而是寓于工作任务自身。

让人们能自己彻底解决一项问题的挑战,正是自我实现的核心。

管理自我实现的人应重在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件环境,此时的管理者已不是指挥者、调节者和监督者,而是起辅助者的作用,从旁给予支援和帮助,激励的整个基础已经从外在性的转到内在性的了,也就是从组织必须干什么事来激发起员工的积极性,转到组织只是为职工的积极性提供一个表现与发挥的机会而已,而这种积极性是本来就存在的,只不过要把它引向组织的目标。

在管理制度上给予自我实现的人以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让组织成员参与管理和决策,并共同分享权力在该案例中,王安在管理上目光远大,办事果断,懂得人才开发的重要性,充分重视人的作用,以最大努力发挥公司里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对人的使用,充满新生、理解和信赖;为了不使员工感到失望,避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王安亲自谈心,给予鼓励和安慰,维护员工的自尊;此外,王安很少解雇员工,以员工归属感。

王安的种管理理念正是符合西文人性假设理论。

王安实行的种“自我实现人性假设”管理模式,使得王安电脑公司以不断地发展着,并以此丰富自己的成功经验。

2、思考题:如果用M(积极性的高低)=E(期望值)·V(效价)来表示王安激励的过程,那么请你指出这个模型中什么是目标、变量和关系。

答案:在这个模型中,1、E是目标,即是期望值,是指个人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达到目标并能导致某种如果的概率,即个人据其经验对自己所采取的行动将会导致某种预期成果之可能性的主观估计;2、V是变量,即是目标效价,是指达到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是个体对这一成果或目标之有用性的主观估计。

当个人对达到某种成果或目标漠不关心时,效价值为零;当个人宁可不要出现这种结果时,效价为负值,当个人希望达到预期结果时,效价为正值;当个人强烈期待出现预期结果时,效价值就很高。

总之,只有在效价大于零时,个体才会有一定的动力。

效价值越高,动力就越大。

3、这个模型辩证地提出在进行激励时要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也是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的三个条件:第一,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人们总是希望通过一定努力达到预期目标,如果个人主观认为达到目标的概率很高,就会有信心,并激发出很强的工作力量,反之如果他认为目标太高,通过努力也不会有很好绩效时,就会失去了内在的动力,导致消极。

第二,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人总是希望取得成绩后能够得到奖励,当然这个奖励也是综合的,既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

如果他认为取得绩效后能得到合理的奖励,就可能产生工作热情,否则就可能没有积极性。

第三,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人们总是希望自己所获得的奖励能满足自己某些方面的需要。

然而由于人们在年龄、性别、资历、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对各种需要要求得到满足的程度不同。

因此对不同的人,采用同一种奖励办法能满足的需要程度不同,能激发出的工作动力也就不同。

二、案例分析(50分)《研究所里来个老费》1、思考题:请用个性理论分析老费、老鲍和季老的个性特征。

答案:用个性理论分析:一、老费是一个充满自信,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人,他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技能,办事果断,工作主动、积极,有干劲,有口才,工作效率高,但他不善于与人合作,有一定程度的专断,不能尊重人,不能帮助别人提高工作能力。

二、老鲍作为课题组组长,他希望靠权力和强制命令让人服从,下级没有参与决策的机会,只要奉命行事,习惯于先安排一切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下级就要服从等。

是一个害怕别人比自己强、有能力的人。

没有关心、宽容待人之心,不能知人善任,面对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费士廷,他不仅没有充分发挥他的专长,反而产生嫉妒,对他冷漠。

作为领导者他也缺乏风度,无法事事出于公心,不谋私利、能上能下,不能与善于有个性的人一同共事。

三、季老是一个只注重对生产人物和激化、指导、控制职工的工作活动,不关心人,很少注重下属士气的人,他应协调好老鲍和老费的关系,使他们了解组织的目标,建立“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协同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2、思考题:季老对这样的部下应如何管理?答案:季老对这样的部下应采取能力差异的管理方法。

这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在具体运用上,可以考虑几个原则:一、能力阈限原则,在选择人员时,应该坚持被录用的人员能够达到基本的阈限原则,这就是能力阈限原则。

二、能力合理安排原则。

在工作岗位的安置上,除需要考虑能力阈限的原则外,也要根据个人的兴趣与特长,进行合理的安排,这就是能力合理安排原则的要求。

三、能力互补原则。

由于不同个体的能力有差异,应该在工作安排上采取取长补短的方法,使不同能力特长的个体之间在能力上有所补偿。

这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思考题:3、根据态度平衡理论,季老应怎样帮助鲍尔敦使他达到心理平衡?答案:鲍尔敦作为小组组长,没有关爱、宽容待人之心,不能知人善任,面对具有专业知识和能的费士廷,他没有充分发挥他的专长,反而产生嫉妒,对他冷漠;害怕费士廷的能比自己强会危及自己在课题组中的地位和权力,怕他的光环盖过自己。

从态度平衡理论的角度来看,这种不平衡状态会引起个体心理紧张,产生不满的情绪。

那么,作为副所长的季老,可从以下几种方法消除这种不协调状态,帮助鲍尔敦达到以下平衡。

一、改变行为,使他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二、改变态度,使他符合行为;三、引进新认知元素,改变不协调状态。

作业2: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与讨论1、本人分析的观点:(40分)答案:这里,我主要运用费罗姆的期望理论进行分析,期望理论认为:当人们有需要,又要达到这个需要的可能,其积极性才高。

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与效价值的积。

在小苗成长这个案例中:①分梳技术的研制及其成功对小苗有很高的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他有这样的一种抱负,一种追求,小苗的主观性效坐是高的;②同时,小苗对于付出努力行为以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也有充分的信心,其期望值也是高的。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给予小苗持续6年项目支持,使小苗通过努力取得绩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又通过绩效获得了组织的奖励,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奖励;最终通过奖励满足了个人需要。

所以,这个案例显示出,研制工作本身所提供的效价(即内酬效价)、完成任务的效价、以及外在奖酬的期望值,也都是不低的,所以小苗的积极性得了充分的激发和调动,并最终获得成功。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对于企业和国家都有重要的作用,企业拥有这样的人越多,发展就越快,越能取得经济效益,国家拥有这样的人越多,就越兴旺发达。

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造就出高成就需要的人。

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要注意发现、培训有成就需要的人。

2、记录同学发言(25分)同学(只要求记录主要观点)发言要点: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的重要性!缺少客观的评价体系,有效激励机制,那么它们只能达到一个短期激励的效果。

即在一定时期内虽然能够提高员工个人绩效,鼓舞员工士气,但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整体绩效。

要想实现员工个人绩效与企业整体绩效的协调一致,实现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双赢,我信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绩效,从而实现有效激励的绩效管理体系,即: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签名:3 同学(只要求记录主要观点)发言要点:奖一励百、惩一儆百!对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员工进行大力的表彰,对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吃饱了混天黑的员工给予必要的惩戒,无疑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全体员工的知识素养,开阔他们的精神境界。

对忠于职守、业务熟练、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一定的奖励,对不精业务又不肯钻研、工作中有重失误的员工给予适当的惩罚,无疑能发挥奖一励百、惩一儆百的作用,有助于全体员工业务素质的提高。

签名:4 同学(只要求记录主要观点)发言要点:改变一个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激励一个人有时候也许只需要一句话,人才是不是笨狗熊,不是只会懒洋洋地躺在路边晒太阳的波斯猫,人才是只虎,天生就有要在旷野山林里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每位人才都有自我激励的本能,他们都希望能够自主,希望自己的能力得以施展,希望得到认可,希望自己的工作富有意义,一个聪明的组织或者领导者如果能够利用他们的这一本能去激励人才,甚至可能不需花费分文。

5 同学(只要求记录主要观点)发言要点:新资报酬是一种权利,只有肯定才是一个礼物!激励是一柄双刃剑,如何用,作用如何值得我们深思,激励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就会促使人才留下来,用不好,就会伤害人才的自尊心,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每个人才都有希望别把自己看成是“自尊人”、“价值人”和“自我实现人”。

因此,激励人的重点应该放在肯定上。

结论:帮助组长归纳总结:通过我们小组5个同学积极的讨论,热烈的发言,各自的观点可以概括归纳为:欲想使各种激励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激励中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影响激励效果的因素。

如何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目前“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发展前景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最后由组长代表全组在全班发言组长发言:如何激励员工,小苗成长的案例反映出该企业在管理中采取激励员工的方法是成功的,是可行的,要让员工为企业努力工作,首先得刘员工获得在物质、精神,特别是精神上的满足,同时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干劲,提高工作效率。

一、向他们描绘远景。

领导者既要让下属了解工作计划和目标,又要看到他们自己努力的成果员工愈了解公司目标,对公司的向心力愈强,越能专心投入工作。

二、授予他们的权力。

一是让员工明确授权的权责;二是一旦授权,就应放让他们去干,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上,提高自主性和能动性。

三、肯定成绩,做好评价。

可采取奖勤罚懒、罚一警百的办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公开赞扬、私下批评,奖励他们的成就。

四、倾听员工的心声。

不但要求他们提高工作效率也要鼓舞他们的士气,帮助、引导他们树立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