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休克晚期: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 功能衰竭的症状。前者可引起皮肤黏膜和内脏广泛出 血;后者可表现为急性肾、肝和脑等重要脏器功能障 碍或衰竭的相应症状。如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表现为少 尿或尿闭,血中尿素氮肌酐进行性增高,产生尿毒症 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尿比重固定,可出现蛋白尿和 管型等。肺功能衰竭可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发绀, 吸氧不能缓解症状,呼吸浅速而规则,双肺底可闻及 细啰音和呼吸音降低,产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之征 象。脑功能障碍和衰竭可引起昏迷、抽搐、肢体瘫痪、 病理性神经反射、瞳孔大小不等脑水肿和呼吸抑制等 征象,肝功能衰竭可引起黄疸、肝功能损害和出血倾 向,甚至昏迷
能。可对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护理:
(1)面罩或鼻导管给氧,面罩要严密, 鼻导管吸氧时,调节氧的流速的2~4升/ 分,休克解除后可减慢至1~2升/分流速 维持。如发生急性肺水肿时,立即给患 者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同时加用50%酒精吸氧,降低肺泡表面 张力,特别是患者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 痰时,应及时用吸引器吸引,保持呼吸 道通畅,以免发生窒息。
心室射血障碍:
包括大块或多发性大面积肺梗死(其栓子 来源包括来自体静脉或右心腔的血栓、 羊水栓、塞脂肪栓、气栓、癌栓和右心 心内膜炎赘生物或肿瘤脱落等)、乳头肌 或腱索断裂、瓣膜穿孔所致严重的心瓣 膜关闭不全、严重的主动脉口或肺动脉 口狭窄(包括瓣上瓣膜部或瓣下狭窄)。
心室充盈障碍:
包括急性心包压塞(急性暴发性渗出性心包炎、心包积血、主动脉 窦瘤或主动脉夹层血肿破入心包腔等)、严重二、三尖瓣狭窄心房 肿瘤(常见的如黏液瘤)或球形血栓嵌顿在房室口、心室内占位性 病、变限制型心肌病等。
落或尿液从导尿管旁流出,误认为无尿,造成
判断和处理错误。此外,还应注意尿液的颜色
及有无血尿。对休克病情变化及治疗是一个十
分敏感有意义的指标。我们采用留置导尿观察
每小时尿量,如果病人六小时无尿或每小时少 于20~30ml,说明肾小球滤过量不足,如无肾 实质变说明血容量不足。相反,每小时尿量大 于30ml,表示微循环功能良好,肾血灌注好, 是休克缓解的可靠指标。如果血压回升,而尿
混合型:
即同一病人可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因,如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其心源性休克的原因既有心肌收 缩力下降因素,又有心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所致的血流动力 学紊乱。再如风湿性严重二尖瓣狭窄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风 湿活动时引起的休克,既有风湿性心肌炎所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因 素,又有心室射血障碍和充盈障碍所致血流动力学紊乱。
3.交感神经兴奋,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 加,而心脏不能把血液充分输入动脉,因 而中心静脉压和心室舒张期末容量和压力 升高;
4.常比较早地出现较为严重的肺淤血和 肺水肿,这些变化又进一步加重心脏的 负担和缺氧,促使心泵衰竭。
病因:
包括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如病毒性、 白喉性以及少数风湿性心肌炎等)、原发性及继发性心 肌病(前者包括扩张型、限制型、及肥厚型心肌病晚期; 后者包括各种感染、甲状腺毒症、甲状腺功能减退)。 家族性贮积疾病及浸润(如血色病、糖原贮积病、黏多 糖体病、淀粉样变、结缔组织病)、家族遗传性疾病(如 肌营养不良、遗传性共济失调)、药物性和毒性过敏性 反应、(如放射阿霉素、酒精、奎尼丁、锑剂、依米丁 等所致心肌损害)心肌抑制因素、(如严重缺氧、酸中毒、 药物、感染毒素)药物、(如钙通道阻滞药β受体阻滞药 等)心瓣膜病晚期、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扑动或颤动), 以及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
(2)休克中期:休克早期若不能及时纠正,则休克症状 进一步加重,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或 欠清,全身软弱无力,脉搏细速无力或未能扪及,心 率常超过120次/min收缩压<80mmHg(10.64kPa)。甚至 测不出脉压<20mmHg(2.67kPa),面色苍白发绀,皮肤 湿冷发绀或出现大理石样改变尿量更少(<17ml/h)或无 尿。
2.强心甙:在心源性休克时除特殊情况不应使用, 因为洋地黄不能增加心源性休克时的心排血量,却可 引起周围血管总阻力增加,反而减少心搏出量。还可 诱发心律失常,因此只有在伴发快速性心律失常时方 考虑应用。
3.其他药物:高血糖素、皮质激素、极化液对心源 性休克均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其疗效不确切。血管扩 张剂对急性二尖瓣返流和室间隔穿孔时的血流动力学 障碍有调整作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者,有选择地给于抗凝治疗,可防止发展为消耗性凝 血病,降低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预防左心室内 腔梗死部位的附壁血栓形成,并可防止冠状动脉内的 血栓增大。肝素常用量为3万~4万u/24h。此外,对于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内或周身采用溶血 栓治疗,可使缺血心肌的血供恢复,从而改善心室功 能与消除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因为冠状动脉闭塞后至 形成心肌坏死尚需一段时间;目前认为在动脉闭塞后 3~6h内,如能通过系统的或冠状动脉内溶血栓治疗, 或是利用机械方法,使血管再通,恢复心肌血液供应, 则至少有一部分心肌不致发展到坏死的程度。
(5)有呼吸道梗阻者要及时清除梗阻, 如取下假牙、吸痰、保证呼吸道能畅。
观察氧疗效果,若紫绀不减通,血 气分析结果不正常,做好上呼吸机的准 备。
(6)心源性休克由于心排出量减少,末 梢循环灌注量减少,血流留滞,末梢发 生紫绀,尤其以口唇、粘膜及甲床最明 显,四肢也因血运障碍而冰冷,皮肤潮 湿。这时,即使血压不太低,也应按休 克处理。当休克逐步好转时,末梢循环 得到改善,紫绀减轻,四肢转温。所以 末梢的变化也是休克病情变化的一个标 志。还必须做好患者的保温工作,防止 呼吸道并发症和预防褥疮等方面的基础 护理工作 。
心理护理:
集中检查和治疗、护理,尽量少打扰病 人。
态度和蔼,耐心回答病人及家属的问题, 加强巡视,及时解决病人的需要。
遵医嘱给予镇静药,保证其休息。 允许病人说出内心感受Baidu Nhomakorabea作出回应。
预防与预后 :
心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期 控制导致心功能损害的病因,避免感染、 劳累、手术等加重心脏负担的应激性因 素,是预防心源性休克的主要环节。
诊治,病死极高。是心脏病最危重征象之一。
特点:
1.由于心泵衰竭,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血压降低;微循 环变化的发展过程。基本上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相同, 但常在早期因缺血缺氧死亡;
2.多数病人由于应激反应和动脉充盈不足,使交感神经 兴奋和儿茶酚胺增多小动脉、微动脉收缩,外周阻力 增加,致使心脏后负 荷加重;但有少数病人外周阻力 是降低的(可能是由于心室容量增加,剌激心室 壁压 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血管运动中枢的抑制);
临床分期:
根据心源性休克发生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早中、晚 三期。
(1)休克早期:由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儿茶酚胺大量分 泌入血,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 安、恐惧和精神紧张,但神志清醒、面色或皮肤稍苍 白或轻度发绀、肢端湿冷,大汗、心率增快。可有恶 心、呕吐,血压正常甚至可轻度增高或稍低,但脉压 变小尿量稍减
实验室与特殊检查:
心电图
是诊断各种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
心肌供血不足和心肌梗死(包括范围)的重要手
段之一。
X线片 了解两肺充血水肿情况,明确胸腔有无积
液、积气,观察心脏大小和纵隔有无增宽等情况。
超声心动图 特别是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不
仅能够观察心脏的收缩功能,而且能够监测心脏各
腔室的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容积,评估心脏舒张功
心源性休克
重症医学科 何丽荣
定义:心源性休克(心血管内科)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极度
减退,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种 综合征。其病因以急性心肌梗死最多见,严重(爆发性)心肌炎、心 肌病、心包填塞、严重心律失常或慢性心力衰竭终末期等均可导致本 症。本病死亡率极高,国内报道为70%-100%,及时、有效的综合抢救 可望增加患者生存的机会。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由于心脏排血功 能衰竭,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心输出量导致血压下降,重要脏器和 组织供血严重不足,引起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以 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临 床表现有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脉搏细弱、全身软弱、无力、面色苍白、 皮肤湿冷、发绀、尿少或尿闭、神志模糊不清、烦躁或昏迷若不及时
其他临床表现:
由于心源性休克病因不同,除上述休克的临床 表现外,还有相应的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 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例本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 常有心前区剧痛可持续数小时伴恶心、呕吐、 大汗、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甚至因脑 急性供血不足可产生脑卒中征象。体征包括心 浊音界轻至中度扩大,第一心音低钝,可有第 三或第四心音奔马律;若并发乳头肌功能不全 或腱索断裂,在心尖区可出现粗糙的收缩期反 流性杂音;并发室间隔穿孔者在胸骨左缘第3、 4肋间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双肺底可闻湿 啰音。
(2)主动建立静脉通道一至两条。在输 液时,输液速度应控制,应当根据心率、 血压等情况,随时调速滴速,特别是当 液体内有血管活性物质时,更应注意输 液通畅,避免脱落、外溢。
(3)在放置留置导尿管应保持尿管畅通,避 免发生阻塞、扭曲,并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
了解进出液体平衡情况。尤其是要避免尿管脱
量仍很少,考虑发生急性肾功衰竭,应及时处 理。
(4)血压、脉搏、末梢循环的观察血压变化
是反映血液动力等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心源
性休克病人血压降低或测不出。血压降低则有
脑、肾及冠状动脉末梢循环灌注不足,所以,
血压变化直接标志着休克的病情变化及预后, 因此,在发病几小时内应严密观察血压,15~ 30分钟一次,待病情稳定后1~2小时观察一次。 若收缩压下降到80mmHg以下,脉压差小于 20mmHg或患者原有高血压,血压的数值较原 血压下降20~30mmHg以上,要立即通知医生 迅速给予处理。
药物治疗 :
1.儿茶酚胺类:常用药物有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 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在低血压的情况下,肾上腺素 可以提高血压和心脏指数。当血压较高时,肾上腺素不能使心肌 灌注量再增加,反而使心脏指数下降,故肾上腺素仅能短期应用, 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尽快改用较弱的升压药。但也有人认为肾 上腺素可使冠状动脉狭窄段后的血供区血流量相对降低,所以不 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治疗。心源性休克时,应用 低浓度(0.03~0.15mg/kg·min)去甲肾上腺素,可通过提高心肌 血流量而改善心肌供氧。异丙肾上腺素虽可提高心排血量,但由 于扩血管作用降低血压,而使心肌氧供减少。多巴胺是去甲肾上 腺素的前体,具有正性心力作用,用药后心率增加不明显。对不 同的血管其作用与药物浓度有关,2~4(~8)μg/(kg·min)时对肾 脏和内脏血管有扩张作用,引起肾血流量增加,尿量增加。因此 适合于明显的心动过速和末梢循环阻力低下的休克患者,有时往 往与异丙肾上腺素并用。用量从1μg/(kg·min)开始,逐渐可增加到 15μg/(kg·min)。多巴酚丁胺(dobutamin)是最近新发现的儿茶酚 胺类药物,有与多巴胺相似的正性心力作用,有轻微的增加心率 和收缩血管的作用,用药后可使心脏指数提高,升压作用却很弱。 本药静脉点滴,治疗量为5~10μg/(kg·min)。
能。可对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护理:
(1)面罩或鼻导管给氧,面罩要严密, 鼻导管吸氧时,调节氧的流速的2~4升/ 分,休克解除后可减慢至1~2升/分流速 维持。如发生急性肺水肿时,立即给患 者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同时加用50%酒精吸氧,降低肺泡表面 张力,特别是患者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 痰时,应及时用吸引器吸引,保持呼吸 道通畅,以免发生窒息。
心室射血障碍:
包括大块或多发性大面积肺梗死(其栓子 来源包括来自体静脉或右心腔的血栓、 羊水栓、塞脂肪栓、气栓、癌栓和右心 心内膜炎赘生物或肿瘤脱落等)、乳头肌 或腱索断裂、瓣膜穿孔所致严重的心瓣 膜关闭不全、严重的主动脉口或肺动脉 口狭窄(包括瓣上瓣膜部或瓣下狭窄)。
心室充盈障碍:
包括急性心包压塞(急性暴发性渗出性心包炎、心包积血、主动脉 窦瘤或主动脉夹层血肿破入心包腔等)、严重二、三尖瓣狭窄心房 肿瘤(常见的如黏液瘤)或球形血栓嵌顿在房室口、心室内占位性 病、变限制型心肌病等。
落或尿液从导尿管旁流出,误认为无尿,造成
判断和处理错误。此外,还应注意尿液的颜色
及有无血尿。对休克病情变化及治疗是一个十
分敏感有意义的指标。我们采用留置导尿观察
每小时尿量,如果病人六小时无尿或每小时少 于20~30ml,说明肾小球滤过量不足,如无肾 实质变说明血容量不足。相反,每小时尿量大 于30ml,表示微循环功能良好,肾血灌注好, 是休克缓解的可靠指标。如果血压回升,而尿
混合型:
即同一病人可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因,如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其心源性休克的原因既有心肌收 缩力下降因素,又有心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所致的血流动力 学紊乱。再如风湿性严重二尖瓣狭窄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风 湿活动时引起的休克,既有风湿性心肌炎所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因 素,又有心室射血障碍和充盈障碍所致血流动力学紊乱。
3.交感神经兴奋,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 加,而心脏不能把血液充分输入动脉,因 而中心静脉压和心室舒张期末容量和压力 升高;
4.常比较早地出现较为严重的肺淤血和 肺水肿,这些变化又进一步加重心脏的 负担和缺氧,促使心泵衰竭。
病因:
包括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如病毒性、 白喉性以及少数风湿性心肌炎等)、原发性及继发性心 肌病(前者包括扩张型、限制型、及肥厚型心肌病晚期; 后者包括各种感染、甲状腺毒症、甲状腺功能减退)。 家族性贮积疾病及浸润(如血色病、糖原贮积病、黏多 糖体病、淀粉样变、结缔组织病)、家族遗传性疾病(如 肌营养不良、遗传性共济失调)、药物性和毒性过敏性 反应、(如放射阿霉素、酒精、奎尼丁、锑剂、依米丁 等所致心肌损害)心肌抑制因素、(如严重缺氧、酸中毒、 药物、感染毒素)药物、(如钙通道阻滞药β受体阻滞药 等)心瓣膜病晚期、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扑动或颤动), 以及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
(2)休克中期:休克早期若不能及时纠正,则休克症状 进一步加重,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或 欠清,全身软弱无力,脉搏细速无力或未能扪及,心 率常超过120次/min收缩压<80mmHg(10.64kPa)。甚至 测不出脉压<20mmHg(2.67kPa),面色苍白发绀,皮肤 湿冷发绀或出现大理石样改变尿量更少(<17ml/h)或无 尿。
2.强心甙:在心源性休克时除特殊情况不应使用, 因为洋地黄不能增加心源性休克时的心排血量,却可 引起周围血管总阻力增加,反而减少心搏出量。还可 诱发心律失常,因此只有在伴发快速性心律失常时方 考虑应用。
3.其他药物:高血糖素、皮质激素、极化液对心源 性休克均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其疗效不确切。血管扩 张剂对急性二尖瓣返流和室间隔穿孔时的血流动力学 障碍有调整作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者,有选择地给于抗凝治疗,可防止发展为消耗性凝 血病,降低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预防左心室内 腔梗死部位的附壁血栓形成,并可防止冠状动脉内的 血栓增大。肝素常用量为3万~4万u/24h。此外,对于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内或周身采用溶血 栓治疗,可使缺血心肌的血供恢复,从而改善心室功 能与消除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因为冠状动脉闭塞后至 形成心肌坏死尚需一段时间;目前认为在动脉闭塞后 3~6h内,如能通过系统的或冠状动脉内溶血栓治疗, 或是利用机械方法,使血管再通,恢复心肌血液供应, 则至少有一部分心肌不致发展到坏死的程度。
(5)有呼吸道梗阻者要及时清除梗阻, 如取下假牙、吸痰、保证呼吸道能畅。
观察氧疗效果,若紫绀不减通,血 气分析结果不正常,做好上呼吸机的准 备。
(6)心源性休克由于心排出量减少,末 梢循环灌注量减少,血流留滞,末梢发 生紫绀,尤其以口唇、粘膜及甲床最明 显,四肢也因血运障碍而冰冷,皮肤潮 湿。这时,即使血压不太低,也应按休 克处理。当休克逐步好转时,末梢循环 得到改善,紫绀减轻,四肢转温。所以 末梢的变化也是休克病情变化的一个标 志。还必须做好患者的保温工作,防止 呼吸道并发症和预防褥疮等方面的基础 护理工作 。
心理护理:
集中检查和治疗、护理,尽量少打扰病 人。
态度和蔼,耐心回答病人及家属的问题, 加强巡视,及时解决病人的需要。
遵医嘱给予镇静药,保证其休息。 允许病人说出内心感受Baidu Nhomakorabea作出回应。
预防与预后 :
心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期 控制导致心功能损害的病因,避免感染、 劳累、手术等加重心脏负担的应激性因 素,是预防心源性休克的主要环节。
诊治,病死极高。是心脏病最危重征象之一。
特点:
1.由于心泵衰竭,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血压降低;微循 环变化的发展过程。基本上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相同, 但常在早期因缺血缺氧死亡;
2.多数病人由于应激反应和动脉充盈不足,使交感神经 兴奋和儿茶酚胺增多小动脉、微动脉收缩,外周阻力 增加,致使心脏后负 荷加重;但有少数病人外周阻力 是降低的(可能是由于心室容量增加,剌激心室 壁压 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血管运动中枢的抑制);
临床分期:
根据心源性休克发生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早中、晚 三期。
(1)休克早期:由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儿茶酚胺大量分 泌入血,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 安、恐惧和精神紧张,但神志清醒、面色或皮肤稍苍 白或轻度发绀、肢端湿冷,大汗、心率增快。可有恶 心、呕吐,血压正常甚至可轻度增高或稍低,但脉压 变小尿量稍减
实验室与特殊检查:
心电图
是诊断各种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
心肌供血不足和心肌梗死(包括范围)的重要手
段之一。
X线片 了解两肺充血水肿情况,明确胸腔有无积
液、积气,观察心脏大小和纵隔有无增宽等情况。
超声心动图 特别是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不
仅能够观察心脏的收缩功能,而且能够监测心脏各
腔室的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容积,评估心脏舒张功
心源性休克
重症医学科 何丽荣
定义:心源性休克(心血管内科)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极度
减退,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种 综合征。其病因以急性心肌梗死最多见,严重(爆发性)心肌炎、心 肌病、心包填塞、严重心律失常或慢性心力衰竭终末期等均可导致本 症。本病死亡率极高,国内报道为70%-100%,及时、有效的综合抢救 可望增加患者生存的机会。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由于心脏排血功 能衰竭,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心输出量导致血压下降,重要脏器和 组织供血严重不足,引起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以 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临 床表现有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脉搏细弱、全身软弱、无力、面色苍白、 皮肤湿冷、发绀、尿少或尿闭、神志模糊不清、烦躁或昏迷若不及时
其他临床表现:
由于心源性休克病因不同,除上述休克的临床 表现外,还有相应的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 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例本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 常有心前区剧痛可持续数小时伴恶心、呕吐、 大汗、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甚至因脑 急性供血不足可产生脑卒中征象。体征包括心 浊音界轻至中度扩大,第一心音低钝,可有第 三或第四心音奔马律;若并发乳头肌功能不全 或腱索断裂,在心尖区可出现粗糙的收缩期反 流性杂音;并发室间隔穿孔者在胸骨左缘第3、 4肋间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双肺底可闻湿 啰音。
(2)主动建立静脉通道一至两条。在输 液时,输液速度应控制,应当根据心率、 血压等情况,随时调速滴速,特别是当 液体内有血管活性物质时,更应注意输 液通畅,避免脱落、外溢。
(3)在放置留置导尿管应保持尿管畅通,避 免发生阻塞、扭曲,并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
了解进出液体平衡情况。尤其是要避免尿管脱
量仍很少,考虑发生急性肾功衰竭,应及时处 理。
(4)血压、脉搏、末梢循环的观察血压变化
是反映血液动力等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心源
性休克病人血压降低或测不出。血压降低则有
脑、肾及冠状动脉末梢循环灌注不足,所以,
血压变化直接标志着休克的病情变化及预后, 因此,在发病几小时内应严密观察血压,15~ 30分钟一次,待病情稳定后1~2小时观察一次。 若收缩压下降到80mmHg以下,脉压差小于 20mmHg或患者原有高血压,血压的数值较原 血压下降20~30mmHg以上,要立即通知医生 迅速给予处理。
药物治疗 :
1.儿茶酚胺类:常用药物有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 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在低血压的情况下,肾上腺素 可以提高血压和心脏指数。当血压较高时,肾上腺素不能使心肌 灌注量再增加,反而使心脏指数下降,故肾上腺素仅能短期应用, 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尽快改用较弱的升压药。但也有人认为肾 上腺素可使冠状动脉狭窄段后的血供区血流量相对降低,所以不 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治疗。心源性休克时,应用 低浓度(0.03~0.15mg/kg·min)去甲肾上腺素,可通过提高心肌 血流量而改善心肌供氧。异丙肾上腺素虽可提高心排血量,但由 于扩血管作用降低血压,而使心肌氧供减少。多巴胺是去甲肾上 腺素的前体,具有正性心力作用,用药后心率增加不明显。对不 同的血管其作用与药物浓度有关,2~4(~8)μg/(kg·min)时对肾 脏和内脏血管有扩张作用,引起肾血流量增加,尿量增加。因此 适合于明显的心动过速和末梢循环阻力低下的休克患者,有时往 往与异丙肾上腺素并用。用量从1μg/(kg·min)开始,逐渐可增加到 15μg/(kg·min)。多巴酚丁胺(dobutamin)是最近新发现的儿茶酚 胺类药物,有与多巴胺相似的正性心力作用,有轻微的增加心率 和收缩血管的作用,用药后可使心脏指数提高,升压作用却很弱。 本药静脉点滴,治疗量为5~10μg/(kg·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