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专版2018_2019年高一地理专题 工业地域的形成同步有效作业必修2 61

新高考专版2018_2019年高一地理专题 工业地域的形成同步有效作业必修2 61
新高考专版2018_2019年高一地理专题 工业地域的形成同步有效作业必修2 61

专题12 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基础主干知识理解和牢记

【学法提示】课前预习教材, 提炼学习重点, 做预习笔记;课堂听课理解知识, 补充和完善笔记;画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体系。

【学习内容】

1.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的含义:在一个地区内, 工厂之间、工厂内部的各个生产过程之间, 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通过不同的关系彼此联系在一起。

(2)工业联系形式

a、生产过程的联系(生产上的工业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 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 如生产流水线。

b、生产基础条件的联系(空间上的工业联系)。有些工厂之间虽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但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 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

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 形成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如某经济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部门。

举例:钢铁工业区

钢铁工业内部有烧结厂、焦化厂、炼铁厂、炼钢厂、铸造厂等, 这些生产厂之间有很密切的生产联系, 并且集聚在一起。这样, 有利于减少运费, 降低生产成本。

(3)工业集聚

工业集聚的含义: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集聚起来, 形成工业地域。

工业集聚的意义和弊端:利-----利于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费和

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应, 提高竞争力;共用基础设施, 节约生产建设成本;形成

专业化的工业集聚区, 降低损耗, 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弊-----引起工业“饱和”;污染加剧;各种资源

供应紧张;交通负荷量增大。

举例: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

该地区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类型为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优势有: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利润和效率, 取

得规模效应。惠州音响零件来源具有距惠州越近的地区, 零件来源的比例越高。

(4)工业地域

工业地域的含义: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 工业集聚而形成工业地域。

工业地域类型:

a、按形成条件分类:-----自然形成的工业地域, 是以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为基础, 以降低生产成本为

目的。-----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有的出于生产工序上的考虑, 有的则是在规划的基础上, 先建成基础

设施, 再吸引投资者建厂, 形成空间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业联系。

b、按发育程度分类:-----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一些工业区(如钢铁工业区、石油化学工业区、

汽车工业区等), 其内部工业联系比较复杂, 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 往往发展成为工业城市(如鞍山钢铁城、大庆石油城等)。-----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主要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 发展初步的加工工业(如食品工业), 这样的工业地域, 工业联系简单, 规模小、工厂少。

2.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的含义

为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 一些相互协作关系的工厂之间并不要求集聚, 有些生产企业所需要

的零件也不可能在同一地区生产, 就形成了工业分散的现象, 引发了工业的地域联系。

(2)工业分散的表现

老工业区处于饱和状态, 使新建企业分散、迁出;有相互协助的工厂之间的分散现象, 最终可形成跨

国公司。

(跨国公司:复杂产品的原料和零部件种类多, 可能由分布在很多地区的工厂供应。为了减少市场上

的交易费用, 把这种有供销关系的工厂合并在一起, 形成跨国和跨地区企业, 以及国际和区际的劳动分工, 从而产生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区位, 或接近市场, 或接近原料地, 或接近劳动力丰

富或素质高的地区等。如福特公司, 其工业部门遍布全球, 它利用各零部件产品生产所在地的区位优势,

并和这些产品所在地区建立一种供销关系甚至合并, 形成了跨国公司。)

(3)工业分散现象

如, 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之间, 可以相距较远。又如, 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 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也可以分布在许多地方, 甚

至形成跨区域、跨国的网络企业, 像美国的福特汽车的生产。

(4)工业分散的原因

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原料及产品运输量小, 运费所占成本较低。

(5)工业分散的条件

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是完善;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的发展。例如, 一个跨国企业可以把它的研究

开发部、加工基地、销售总部分设在世界各地, 但是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像在一座办公楼里一样方

便。

3.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比较

原因表现形式结果

工业集聚获得规模效益专业生产的集聚;共用基础设施的

集聚形成工业化的生产集聚地域

工业分散在全球范围内寻

找最优区位复杂产品的原料和零部件由分布在

很多地区的工厂供应;每一种原料

和零部件都会销售到很多地区

形成跨国公司以及国

际和区际的劳动分工

二、梯度练习, 理解和运用知识

【学法提示】独立练习, 独立思考, 理解知识;有疑则问, 疑难问题向老师咨询或同学探讨;独立学习是前提, 能够运用知识解释地理现象;教师讲析练习时, 请在有疑问或错误的问题下做好笔记。

【学习内容】包括两个部分

必做题

图为京津冀地区某汽车制造企业空间集聚与扩散示意图。读图, 回答第1--2 题。

1.该汽车制造企业

A.需要较强的配套生产

B.集中布局的效益最高

C. 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

D.布局主要受原料影响

2.随着京津冀城市圈的建设, 该汽车制造企业

A.将吸引大量劳动力向北京市城区聚集

B.发展会拉大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差距

C.分散布局的趋势得益于交通条件改善

D.主要利用天津港整车海运到南方市场

【答案】1.A 2.C

读“某工业地域生产示意图”, 完成3--5题。

3.对该工业地域形成影响较小的是

A.煤炭

B.交通

C.铁矿石

D.市场

4.该地域工业集聚的突出优点是

A.增加产品产量, 提高产品质量

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实现降耗减排

C.减少劳动力数量, 降低劳动成本

D.扩大市场规模, 提高产品竞争力

5.图中工业部门之间主要存在

A.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B.工序上的联系

C.信息网络联系

D.生产技术上的联系

【答案】3.C 4.B 5.B

【解析】第3题, 影响工业形成的主要因素决定了该工业布局导向。该地区铁矿石需进口, 不是其布局的主导性因素, 故判断铁矿石对该工业地域形成影响较小。第4题, 该地产业联系密切, 并且工业排放的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 实现了降耗减排,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获得很好的环境效益。第5题, 由图示关系上看, 各部门之间有投入、产出上的工序联系。

(2)以生产工序为基础的工业联系。

(3)有助于企业间交流信息, 加强技术协作, 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节约利用土地, 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节省生产建设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 取得规模效益;相关企业的集聚, 也有利于集中处理

废弃物。

三、延伸学习(用知识解释生活、自然中的地理现象)

硅谷,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大都会区旧金山湾区南面, 高科技产业云集, 硅谷最早是研究和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的地方, 因此得名。

硅谷拥有大大小小电子工业公司达10000家以上, 他们所生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约占全美1/3和1/6。80年代后, 随着生物、空间、海洋、通讯、能源材料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机构在该地区纷纷出现, 硅谷客观上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硅谷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聚集区的代名词。

结合材料, 并收集有关资料分析众多电子公司集聚硅谷的目的。

【答案】

该地区地理环境优越, 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宜人的气候;现代化交通便利, 如航空、高速公路等;是全世界的人才高地, 如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大学;世界性的市场广阔、稳定;观念超越, 具有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天然优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 使得硅谷成为创业者的摇篮;集聚于此, 便于了解最前沿的技术信息, 活动知名声誉, 共用基础设施;对整个硅谷而言, 众多高科技产业云集, 能形成规模效应, 提高产品竞争力。

【解析】运用工业集聚意义等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时, 紧扣“目的”。目的有出自内部原因也有外部条件, 去探讨问题。

高中地理简答题规范系列八工业专题

高中地理简答题规范系列(八):工业专题 ⑴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原因: ①本土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 ②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 ③沿海为平原,利于建厂; ④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原料与产品的进出口。 ⑵埃及的经济支柱:石油、运河、侨汇、旅游. 新加坡的经济支柱:炼油、造船、电子电器、海上钻井平台制造. ⑶工业集聚: ①传统工业区: 集聚原因:由于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 性很强,工业集中布置可产生集聚效应。 集聚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工业集聚导致企业间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环境污染。 ②新兴工业区: 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区分布上常具有较为显著的地区集群特点的好处是: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联系和协作。 ⑷德国鲁尔区 A. 区位优势: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离铁矿区(法国东北)较近; ③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水源充沛; ④河海联运,水运发达且为欧洲中部陆上交通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捷; ⑤德国和西欧工业发达,市场广阔。 B. 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 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C. 整治措施: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③拓展交通,发展科技;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⑸“硅谷”: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九州岛、英国苏格兰地区、印度班加罗尔。 A. 区位分析:自然因素: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社会经济因素:①高等院校云集,技术力量雄厚; ②靠近航空港,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

江苏新高考模式下的地理教学

江苏新高考模式下的地理教学 简介: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从2005年秋季开始,江苏省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为了使高考与高中新课程相衔接,江苏省教育厅组织专门力量,研制了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案。考模式为“3,学业 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 ...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从2005年秋季开始,江苏省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为了使高考与高中新课程相衔接,江苏省教育厅组织专门力量,研制了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案。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语文、数学、外语为3门统考科目,高考招生按3门总分划线,在高三下学期的6月7、8日考; 学业水平测试的必修科目在高二下学期、高三下学期,每年的4月8日全天和4月9日上午考,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报考两次,必须达到C级;选修科目在高三下学期的6月9日考,必须达到C级;技术科目测试另行安排,必须合格;除技术以外的6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全部达A,可加10分到高考分数中;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三方面的评定,凡符合标准者,可评为合格。学习能力、运 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三方面评定等第,分A、B、C、D四级。 2008方案为江苏基础教育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即“凡教必考,考则有用。”具有很强的阶段性,那么我 们中学地理教师如何来适应这种新高考模式呢,下面本人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夯实基础,激发兴趣。 高一上学期地理教学中应遵循这一原则。由于各种原因,选学地理的学生并不多,高一下学期面临分

班问题,所以这一阶段让适合学地理的同学顺利进入地理班尤为重要。“心理优势”理论告诉我们:“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源泉和动力,人的活动往往被“需要”所驱使,以求得 自身的满足,人所体验的“需要”越强烈,就越有兴趣,由此所产生的活动就愈有力,愈有效。兴趣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乃是对学材料的兴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讲:“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是促使学生选学地理的一个突破口。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自古以来,人们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为一个人知识渊博的标志。可见,地理的重要性早为人们所认识。事实上,地理知识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地理知识的作用更不容忽视,诸知农业生产、城市规划、工业布局、修筑公路、矿山开采、行军打仗、水利建设、商业贸易、国际交往、环境保护、居家旅游等等皆离不开地理知识。全国高校招生专业共计700多个,要选考地理的竟有200多个专业,占了2,7多,这并非偶然,而是因为21世纪的经济发展需要员有相当地理素质的人才,尤其是经济、社会、外贸、旅游与地质、农业领域的人才,应该有更高的地理素质要求,这是社会的需要,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内容广泛,目标很多, 涉及众多学科领域,但核心问题恰恰是当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即人地关系,协调人和环境的关系。这个重大课题是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难以独立承担的,它需要高素质的地理人才来接受这一跨世纪的崭新课题。正如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所指出的那样:“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理直气壮地发展地理科学。”要迅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的地理人才,来描绘21世纪议程所展示的宏伟蓝图。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很

2021-2022年高一地理暑假作业(5) 含答案

2021年高一地理暑假作业(5)含答案 完成时间:40分钟检查人签字:得分: 1. 下列关于海陆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①两极周围都是陆地②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③东西半球海陆分布比较均匀④除了北冰洋以外,其他大洋均跨南、北半球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2. 面积最小的洲和面积最大的洋是() A. 亚洲、太平洋 B. 欧洲、大西洋 C. 非洲、印度洋 D. 大洋洲、太平洋 3. 既有赤道穿过,又有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大洲是() A. 欧洲 B. 亚洲 C. 北美洲 D.南极洲 4. 巴拿马运河沟通了() A. 印度洋、太平洋 B. 太平洋、大西洋 C. 北冰洋、大西洋 D. 大西洋、印度洋 5. 下列能看到极昼、极夜现象的大洲是() A. 非洲 B. 大洋洲 C. 南美洲 D.亚洲 6.海峡是海洋运输的重要通道。图中甲、乙、丙、丁中代表马六甲海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地区是() A.美国 B.欧洲 C.东亚 D.东南亚 8.去新马泰旅游时,下列景点能够看到的是() A.仰光的大金塔 B.下龙湾C.曼谷的水上市场D.柬埔寨的吴哥窟 9西亚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其周围的“五海”中不属于海洋的是() A.红海 B.黑海 C.地中海 D.阿拉伯海 10.小丽的爸爸从国外打工回来,他说:“这个国家的淡水比石油还宝贵。”这个国家可能是 A.印度 B.沙特阿拉伯 C.日本 D.美国 11.下列各大洲中,地形以平原为主的是() A.亚洲 B.北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 12.贝贝在欧洲西部旅游时拍摄了许多旅游景点图片,他在网上发送给玲玲时,有个国家标 注错了 ..,请你帮忙找出来()

2020届新高考地理第十一章环境与发展第30讲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教学案

★第30讲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选修Ⅰ-3) 一、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1.自然界的碳循环 (1)定义:碳元素不断地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之间进行转移和交换,构成了自然界的碳循环。 (2)过程 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碳固定在生物体内,有些生物在地壳运动中被掩埋而形成化石燃料。 ②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燃料的燃烧,使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重新返回大气中。 2.温室效应 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3.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系统失衡;全球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威胁人类健康。 4.国际减排合作 (1)碳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和共同性。 (2)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二、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1.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 (1)核心区: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区内严禁一切干扰活动。 (2)缓冲区: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带,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3)外围区:即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周围,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3.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保护自然本底;贮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 三、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1.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1)含义:当污染物从一国的管辖地区转移至另一国或者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地区,就会造成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2)形式:①通过空气和水的流动,使一国发生的污染扩散到邻国或周边国家。②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把一些可利用的污染物作为商品输出到远离所在国或地区的欠发达国家或地区。③发达国家通过投资等方式将落后的重污染设备、技术和行业等转移到本国区域之外。 2.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反而使污染向异地蔓延和扩散,并形成新的污染危害,危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的环境安全。 3.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需要世界各国站在全球的角度,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四、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1.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1)基本国策:环境保护。 (2)三大基本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2.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 (1)环保措施: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 (2)2018年国家新组建了生态环境部。 (3)成效:全力推进污染治理,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微点1 在人类活动成为一个重要的扰动因素前,自然界的碳循环相当稳定,并维持着动态平衡。 微点2 由于人类对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植物对大气中CO2吸收和贮存减少,同时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环境中排放大量CO2,破坏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碳平衡,增强了大气的温室效应。 微点3 大气中人为增加的CO2主要是由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仍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最多的,并且发达国家还通过产业转移方式进行碳转移,因此发达

高中地理工业图解

资源、能源的分布、分类 重工业 轻工业 新兴工业 采掘工业 原料工业 加工工业 传统工业、新兴工业 类型 3强四弱 变化 区位 工业 区位 因素 选择 经济效益:五种导向型工业 环境效益:污染工业布局 社会效益: 产业 综合效益: 世界 影响 转移 集 工业 工 地域 工业化 对环境 聚 业 的影响 城市化 地 分 中国工 域 业基地、 散 工业地 带、经 济区 ? 一、工业的分类 ? 1 、重工业 :生产各种 生产资料 的工业部门。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等 ? 轻工业 :生产各种 生活资料 的工业部门。食品工 业、纺织工业、造纸工业 ? 新兴工业 :计算机工业等 ? 2 、 采掘工业 :对自然资源的开采 , 一般包括采矿业、 伐木业等 ? 原料工业 :对采掘工业产品进行加工、生产各种原材料的工业部门。包括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 化学工业、建材工业、森林工业等 加工工业 :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加工制造的工业, 又称制造工业。机械工业等 采掘工业 原料工业 加工工业

二、工业区位因素 1、区位因素 ? 自然区位因素: ? 0. 位置 : 纬度、海陆、相对、交通、资源位置 ? 1 、原料?原料、地处、接近、丰富 ? 2 、能源?能源、地处、接近、丰富,廉价的水能 ? 3 、水源?水源、接近、充足 ? 4 、土地广阔、地价低 ? 社会经济因素 ? 5 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廉价丰富或高素质人才 ? 6 、交通?交通便利,价格(水运价格低) ? 7 、市场(国内、国际)接近、广阔 ? 8 、政策?政策支持 ? 9 、工业基础 ? 10 、农业基础(为工业提供加工原料) ? 11 、技术?技术支持 ? 12 、个人偏好 ? 13 、工业惯性 ? 14 、环境因素 二、区位因素 ? 2 、区位因素变化 ? 1 )区位因素影响力变化: 3 强 4 弱的变化 ? 案例 1 、世界工业布局的变化 ?煤铁复合体型--- 临海型--- 临空型 ? 案例 2 :钢铁工业布局变化 ?临煤 --- 临铁—临市场 ?(原料导向型—市场导向型、 ?宝山钢铁厂区位因素:交通 —市场—原料? 2 )区位优势弱化--- 产业转移 ? 原因、微笑曲线、规律、影响

高考地理经典热点专题工业区位

高考地理经典热点专题-工业区位高考地理经典热点专题之《工业区位》 一、工业区位因素 1、主导区位因素为经济因素: 2、具体工厂选址考虑环境因素: 3、答题指南: 在选择工业区位时,主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考虑。 (1)从经济因素看,主要从土地成本(城市中心、边缘、远郊地区的地价差异很大)、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 电子、纺织、食品、出版印刷等无污染、高利润的企业一般位于市区;钢铁、石化、火电厂等需要大面积地势平坦的土地,并且要减少对城市的环境污染,一般选择在郊外;钢铁、制糖等制成品重量大为减少,原料及运输成本比重高的企业应以原材料产地为首要区位因素;有色金属冶炼等消耗大量能源,应接近廉价的电力供应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对于电子装配、服装、纺织等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企业,应接近廉价劳动力;对于高科技产业来讲,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区位选择的关键;啤酒饮料、家具制造一般宜接近消费市场;许多交通枢纽城市往往是工业区位选择的首选。 (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要考虑风向,应选择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例题1:读“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力模式图”,图中各点与中心距离的长短表示各区位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与图示区位条件相匹配的工厂是 A.①——有色金属冶炼厂B.②——计算机装配厂 C.③——甘蔗榨糖厂D.④——采矿厂 答案:A点拨:有色金属冶炼需要消耗大量电能;②主导区位因素为技术,而计算机装配厂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工业; ③主导区位因素为市场,而甘蔗榨糖厂需要靠近原料产地; ④主导区位因素为劳动力,而采矿厂需要靠近原料产地。 例题2:下图为某城市一年中各风向出现的频率及该市工业区划图,据图回答(1)~(3)题。 (1)图示地区工业布局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点拨: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和西北风,结合河流流向判断工业布局是否合理。①为钢铁厂,建设在城区西侧,大气污染小,且有铁路,所以布局合理。②为炼铝厂,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和原料,不能建设在城区内;③为服装厂,

【高中教育】最新高考地理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08工业区位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考地理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08工业区位 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1.(20xx·全国丙卷·T1~3)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 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 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 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 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 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 国建纺纱厂。20xx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 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 A.离原料产地较近B.离消费市场较近 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 要因素可能是( ) A.原料价格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D.市场需求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 了( ) A.原料使用量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D.设备费用 【答案】(1)D (2)C (3)B

比国际市场高1/3”,只要是在国外,原料价格一般都比较低,因此没有必要考虑原料价格,A错误;美国劳动力价格高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因此B错误;美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发达的经济体,是世界 上最具竞争力、创新力和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投资环境优越,C正确;产品运至杭州,说明不是利用美国市场,D错误。第(3)题,纺纱业属 于劳动密集型工业,而且美国劳动力价格较高,纺纱业要想获取利润,必须减少劳动力数量,因此B正确;作为纺纱厂原料的棉花,在加工 过程中基本没有废弃物,即使工业技术水平再提高,原料使用量也很 难降低,A错误;运输量的多少取决于纺纱厂产量的多少,与工业技术水平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工业技术水平提高,设备费用降低,不只局限于美国,且设备费用不是纺纱厂的主导区位因素,D错误。 2.(20xx·全国卷Ⅱ·T7)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xx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 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 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示意M国的位置。据此完 成下题。 2.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 ) A.美国B.日本

浙江地理新高考特点与教学方案策略

高考研究报告之二 地理“新高考”(学考选考)试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浙江地理“新高考”试题相比与老高考有较大的变化,从内容形式上看,从11加2,变成了25加2加2,题量增加更加能够扩大知识面、知识点的考核,突出体现考核地理核心素养。三次选考试题总体来说稳中有变,略有命题难度提高的倾向,但知识点都落实在考纲范围内,题量、题型、赋分等基本上稳定,具体分析如下。 一、“新高考”试题的整体特点 1.试卷的结构特点 1)内容结构:选择题25题共50分,26试题地理10分,侧重考查自然地理,27题中国地理,侧重考查人文地理。前面70分为学考要求,最后两道大题目28、29题为选考要求。其中28题为世界地理,考查的内容必然包括地球运动,29题为中国地理。 2)知识点分布: 总体来看,相对分散中又有集中。必修一集中在第二章,必修二集中在第三章,必修三集中在第一章。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都集中在考纲中的第二章。 3)四个考核要求的分布情况 (2)学考要求为d的考点统计 (2015.10)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额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2016.4)1.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人类活动的影响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鲁尔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016.10)1.亚洲地形。气候和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总的来说,考核内容中d要求只有7个(必修一、二各2个,必修三第一章3个),针对每年的考试中都有两个至三个的d知识点考到,所以d有关的知识点必须认真准备,而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是每次都考到。总体来看,a的考核数量在减少,b有明显的增加,总体来说就是考核的难度有所上升。 2.地理试题的主干知识体现 试题以考查地理主干知识为主,难度适中,考查范围广,基本覆盖了必修一、二、三的所有地理主干考点。如自然地理部分,试题涉及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循环规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规律;人文地理部分,区位仍是考察的主线(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选修《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是必考的内容。区域地理部分,以区域为载体考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区域的呈现主要是以教材中出现的亚洲、欧洲、美国等为主,中国地理则有各个省份的区域轮廓。 根据统计必考的内容有, 必考的知识点: (必修一)1.地球运动-分析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2.地球表面形态 3.大气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5.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必修二)1.城市空间结构 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5.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类型 6.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修三)1.认识国家 2.区域差异 3.区域联系 4.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自然灾害)(环境保护) 3. 地理图表丰富多样,凸显地理学科特色

2020年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记忆] 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 快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 件改善,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始 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 快 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 善,死亡率逐渐降低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 自然增长 率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 水平 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 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些国 家的人口数量还会 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 日本 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很快, 世界新增人口 中,发展中国家 占到80%以上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 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 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 缓慢,很多国家实 施人口控制措施 中国、印度、 巴基斯坦 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过渡模式)“三低”模式 特点 出生率高高高低 死亡率高高低低 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 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 生产力水平 ? ? ?→ ?不断增长 分布热带原始森 林等地区的 落后民族较落后的发 展中国家或 地区 亚、非、拉等洲的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 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展中 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2021-2022年高一暑假作业(八)地理 含答案

2021年高一暑假作业(八)地理含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地理科学广泛运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都有了重大变化。据此回答1--3题。 1.南京市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各个出租车的位置信息,可采用的技术是 A.RS B.GIS C.GPS D.GPS和GIS 2.有关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具体事例,正确的是 ①用GPS确认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位置②用GPS了解各大城市的天气 ③用遥感技术估测华北小麦受旱灾影响面积④用遥感技术统计春运期间的客流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在城市管理GIS中,将城市交通图层、居民区图层、公园分布图层叠加后,可以 A.计算城市绿地面积 B.分析建筑设计的质量 C.估算商品零售总额 D.合理调整公交线路站点 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分析完成4---6题。 4.c代表的地壳物质是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岩浆 5.指向b的箭头③代表的是 A.上升冷却凝固 B.变质作用 C.外力作用 D.重熔再生 6. 下面四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②箭头作用形成的是A

7. 若此图表示目前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 从亚洲迁往北美洲 B. 从欧洲迁往南美洲 C. 从大洋洲迁往非洲 D. 从北美洲迁往南美洲 8. 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A. 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 乙地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C.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D. 甲地环境优美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完成9--10题。 9.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属于上升气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属于低压区的是 A.① B.③ C.⑤ D.⑥ 13.下列热力环流中,正确的环流是 A.①→④→⑤→②→① B.⑤→⑥→③→②→⑤ C.①→③→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⑥

高中地理工业专题试题答案

工业测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 1.B【解析】大型客机的研制属技术导向型工业,需接近科技研发能力强,协作条件好的地区。 2.C【解析】本题考查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的形成,形成工业地带的工业地域是发育程度到的工业。选择C项。 3.B 4.B 5.C 6.A【解析】“四幅图的布局均合理”说明工厂不会对居民区造成污染。河流无论从厂区流向居民区还是从居民区流向厂区均合理,则说明该工厂不污染水源,应为电视机厂。 7.D 8.C 9.A【解析】1.图形仅仅表达了工业区随时间变化与市中心的距离越来越远,即由城市中心转向郊区发展。按图形的城市中心区工业区分布状况的变化来看,在阶段T4时工业深受金融商业活动的排挤,大量迁出城市中心区,城市中心区的工业大大减少,将大部分土地让位于金融商业;T5阶段各工业区的空间间隔开来,可能是卫生防护隔离带,避免工业企业之间的相互污染。2.市区工业部分外迁,可以大大减少市区工业企业,降低工业污染集中程度,生态环境会有所改善;也能让为工业企业服务的部分交通运输不必进入市区,从而缓解市区交通紧张。外迁的工业仍然属于城市经济,不会降低城市经济实力。即使部分土地让位于商业或住宅,还是属于人类生活生产的配套设施,所以对城市聚落功能没有影响。 10.C 11.C 12.D 13 C 14.A【解析】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 15.C 16D 17D【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类工业原料的投入比重最大,属于原料导向型。选择C项。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类工业的技术导向型工业,运费低是运量小,价值高,运费比例小。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丙类工业是劳动力密集型,布局在经济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 18.C【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该生态产业园区的核心企业为制糖厂,制糖工业属原料导向型工业。 19.C【解析】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对教育非常重视,因此科技水平较高,而动漫产业属技术导向型,适宜分布在科技水平高的地区。 20.C【解析】按工业生产投入因素在总投入中所占比重的多少,工业可分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四类,对于每一类型工业的特点、分布应明确了解,便于掌握。 21 B 22A【解析】第(1)题,动漫产业属于知识含量极高的产业,与美国“硅谷”类似。第(2)题,此类产业多依托科技及发达的城市,地价较高。 23.B【解析】知M为市场城市,N为原料供给地,以市场M或原料N为中心的同心圆表示单位运费等值线,当工厂选择在d位置时,靠近原料供应地,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故选B鱼罐头加工工业。 24.A【解析】宝钢集团主要是利用便利的海洋运输条件,结合上海雄厚的工业技术基础建立起来的,同时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广泛的消费市场需求。钢铁工业与廉价劳动力关系不密切,同时上海也是我国劳动力工资相对较高的地区。 25.A【解析】大的企业组织生产以管理和研发为中心,布局在市中心,在地价相对较高的地区也可以布置核心生产部门,其外围地价较低才能布局配套生产部门。 二、非选择题 26.(1)炼铝工业。因为附近有煤矿和铝土矿,接近原料、燃料供应地;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靠近公路,交通运输便利;处在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及河流的下游,对城市环境污染较小。 (2)接近消费市场 (3)靠近大学城,科技力量较强;交通运输便利;距重工业区较远,污染小 27.(1)C 位于城郊,发展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可以就近供应城镇,市场产值最大(2)B 位于海湾内,风浪小(3)电子该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料、能源缺乏,应选择耗原料、能源少的企业;理工大学技术力量强,可选择技术要求高的企业;城镇地价较高,应选择占用土地少的企业;该地有

2020届新高考地理第一章地理基础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及特点 地形等高线特点图示 山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 低 盆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低外 高 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 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 1.概念: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2.比例尺: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据要求确定。 3.意义:它在平整土地,修建渠道,修建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

方量的依据。 微点1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分 (1)海拔:地表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表某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如图,甲地海拔为1 500 m,乙地海拔为500 m。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1 000 m。 微点2 等高线地形图的五个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等高距一般全图一致。 (3)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D处等高线重合处形成陡崖)。 (4)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5)示坡线指示地势降低的方向,如图中C处附近的短线。 微点3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等高距。 微点4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规则 (1)确定剖面线两端点的海拔。 (2)确定剖面线经过地区海拔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3)为了使地面高低起伏更明显,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原图大。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与判断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 m,瀑布的落差为72 m。据此回答1~2题。

高一地理暑假作业《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试题

高一地理暑假作业《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试题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暑假作业,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关《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及行动方案 ②该书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③该书提出的“人口与人类住区消费与社会服务”的内容,主要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范围 ④该书提出的“团体与公众参与”“立法与实施”等内容,主要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范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来源:。。。。。] 2.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城市环境恶化 B.酸雨 C.温室效应增强和荒漠化 D.水土流失 3.我国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有 A.以农村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迅速蔓延 B.庞大的人口压力 C.自然资源总量少 D.自然灾害频繁

4.有关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必须用1份世界平均财富去养活相应8倍的人口 ②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约占世界21%的人口[来源:] ③我国有高达1/3的新增产值来养活新增加的人 ④我国资源利用率低,长期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②④ 5.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根本区别在于 A.粮食产量高 B.种植业比重下降,而林、牧业发达 C.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D.机械化、电气化水平高 6.有关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农业发展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B.生产结构单一,劳动生产率不高 C.生态环境好,但粮食产量不高 D.能源就地取材,以秸秆、柴草为主要燃料 7.下列属于清洁生产的是 ①生产可在自然界分解的包装袋②及时清理垃圾 ③加强对生产末端环境污染的处理④利用矿物燃烧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②④ 8.关于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案,下列叙述组合正确的是

江苏新高考地理学科教学建议

2008年新高考地理学科教学建议 一、模块分析 1.08年新高考方案 江苏2008年普通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具体讲,就是由“3个(语文、数学和外语)统考科目、七个(理化生政史地技)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和综合素质评价(“普通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三部分组成。其中学业水平测试又分为5门必修水平测试和2门选修水平测试。因此除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组织外,由省统一组织的高考考试将有三类,设有三个本科门槛即5门必修应达5C,2门选修应达2B,统考科目总分达省本科投档线。学业水平测试达6A者,可在统考科目总分中加10分参与划线,统考科目以440分划本科线,以480分排序投档。 可见08新高考模式对于三门统考科目仍以原始分计算,但削弱了相互(原为五门)间的互补关系,加大了区分度。对于学业水平测试以等级区分,虽模糊了同一等级中分数间的差异,但互相独立,将现在的三门综合测试变成了逐门等级测试,提升了各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筛选功能。你达到标准就上,否则就没有上本科资格。故对于学生来说学业水平测试,尤其是选修水平测试一点也不能失误(只考一次),一旦失误将造成无法补救的后果。因此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科双基夯实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2.08年新高考模式下的地理学科地位 高中地理,作为2008年新高考学业水平测试科目,有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水平测试。 必修层次的水平测试在每年的4月8~9日进行,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报考二次。考试时间75分钟,等级计算方法:满分为100分。100分~90分为A级,89分~75分为B级,74分~60分为C级,59分及其以下为D级。单科C级及其以上的比例一般控制在95%以上。参加两次测试的,取较高等级计算成绩。可见必修学科的水平测试是以分数60分作为划定C级的标准线,且比例控制在95%以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控制难度(相当于现在的会考水平)以本为本,以标为纲,多快好省的狠抓双基,力争大面积丰收。 选修层次的学业水平测试在每年的6月9日,考试时间100分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可报考一次。选修学科等级计算方法:满分为120分,根据考生成绩按比例折换成相应的等级。A级为前20%(含20%)的考生,其中前5%为A+;B级为前20%至前50%(含50%)的考生,其中20%—30%为B+; C级为前50%至前90%(含90%)的考生,D级为90%以后的考生。可见选修层次的水平测试等级是以比例作

最新高一地理暑假作业答案

最新高一地理暑假作业答案 2015最新高一地理暑假作业答案 1.B 2.A 3.C 4、D根据题干提供的四幅图可判定,流动沙丘迎风的一侧坡度 比较平缓。鞍部为两座山山顶之间凹下去的部分。背斜是储藏石油 的良好构造,开采石油当然应在背斜顶部开凿。化石存在于沉积岩 当中,C处为岩浆岩,不会有化石存在。 5、(1)C(2)C(3)红壤增施矿质肥料(氮磷钾提高土壤肥力)、补充熟石灰(中和土壤酸度),栽培绿肥(增加有机质含量)、掺入沙子(改 良土壤结构)等。 (4)甲为阴坡,乙为阳坡,乙坡的光照、热量资源更充足。 (5)Ⅱ沿等高线走,地势平坦起伏小,工程量小。(6)乙地交通便捷,铁矿资源丰富。(7)立体农业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和环境效益。(8)①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水利设施 等;②实现规模、集约化经济,走农业产业化道路;③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④治理水土流失,加强环境保护。 6、A由表中提供的日出时间可知甲地位于乙地东部,且甲昼长 大于乙,可知甲地的纬度高于乙地,即甲位于乙的东北方。 7、C由甲地日出时间5:28可知,甲位于北京(东八区)东部, 因此,当北京日出时(6点),位于30°E的地区为24小时,即两个 日期的分界线,当甲地日出时,两个日期的分界线应在38°E。 8、C由甲地昼长可知,此时我国处于夏季,长江流域此时处于 多雨季节,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达最大值。所以②④正确,选C。 9.(1)横断山脉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南北纵列,平行分布。

(2)西昌纬度位置低,发射初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四面环海,安全性能高;通过海运,利于运输大型火箭。(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3)②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降水天气多(云层厚,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盆地地形,地形闭塞,不利于空气对流扩散。 10.(1)BC(2)城市过分集中,人口稠密,地价过高,不利于城市 的进一步发展;还出现大气、水、噪声、垃圾等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绿地面积小等问题(3)D 11.解析:(1)在产生革命以前,由于生产力很低,世界人口发展缓慢。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口发 展的速度加快,特别是二战以后,由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很快,人口迅猛增长。(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亚非拉人口增 长迅速,欧、北美人口增长趋缓。(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在近代 明显趋缓,造成老龄人口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人口老年化现象严重。 答案:(1)①1920年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②1920年后,世界人口增长快;(2)增长很快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 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3)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缺乏劳动力,影响经济的发展。 12.B13.B 14.(1)人口剧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加剧环境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失去平衡的危险;(2)保护环境和改善环 境质量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5A16A17B18D19A20D21A22D23B24.D25D26C27.B28.C29.C30.A31. D32.A33.C34.C35.B36.B37.A38.C39.B40.A 41.(1)日本首尔(2)乙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众多的火山活动带来大量地热资源 和天然温泉。(3)①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为发展渔业和水产养 殖业提供有利条件);②温带大陆架海域广阔;③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

高三地理工业专题

下图为某工业产品价格和成本与市中心距离相关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工业部门最不可能布局的地点是 (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2.导致图中成本曲线由a到b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B.购买力更强C.地租价格更便宜D.劳动力素质更高答案: 明代学者王象晋在《木棉谱序》中记载:“北土广树(指棉花)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鬻于南,布则方舟鬻于北”即形成“北棉南运,南布北运”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纺织工业迅猛发展,至1990年石家庄市共有县以上棉纺织企业22个。2007年底该市最大的五大棉纺厂决定集体搬迁至常山纺织工业园(见右图)。据此完成5~6题。

5.明初形成棉花产业布局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除了自然条件外,还有( ) A.生产技术B.劳动力C.交通 D.市场 6.与五大棉纺厂决定集体搬迁至常山纺织工业园无关的是 ( ) A.土地成本B.劳动力成本C.政府的产业政策 D.城市规划答案: 以宁波为龙头、以宁海为基地,加上周边的温州、台州、丽水、义乌、桐庐等地,浙江省已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文具产业圈。这里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小,产品物美价廉,是全球文具的采购中心和代工生产基地。据此回答7~8题。 7.从工业区位因素分析,文具产业的区位选择最符合下面金字塔图中的( ) 8.与浙江文具制造业有较大外贸往来的国家主要有( ) A.美国、俄罗斯、德国B.利比亚、古巴、南非C.澳大利亚、越南、摩纳哥D.哥伦比亚、新加坡、韩国答案:

读2009年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变化对比表,回答9~10题。 9 ( ) A.技术B.交通C.政策 D.环境 10.投资增速快的地区,资金主要流入的电子信息产业部门是( ) A.硬件制造B.品牌营销C.信息传输D.软件设计答案:企业总是布局在有利润空间的地方,这一原理通过空间成本曲线和空间收入曲线来反映。下图示意某类企业收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O代表市中心)。据此回答11~12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与解读 1.课标内容: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课标解读:了解工业的概念以及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联系实际理解影响工业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社会、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材分析 第四章是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姊妹篇。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工业是在农业发展基础上出现的产业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则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本单元探讨了工业生产活动及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了使本单元的知识通俗化,教材使用了大量的事例,引用大量地图和资料内容,联系实际,结合不同地域的工业生产活动,以事例分析来引证理论内容,然后再通过理论来指导今后的生产、发展,使理论和实践得到统一。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渗透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活动。另外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地域的工业类型,从珠江三角洲的变化到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发展变化乃至世界主要工业基地的工业建设、发展情况,既要看到我国的强盛也要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一节结合大量活动设计以及典型案例,介绍了工业的概念及工业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重点在于分析其发展变化对工业生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针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特别关注工业地域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让学生理解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及其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表,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2.结合实际分析工业的区位选择,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工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