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1500字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共8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共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e1c03a27d3240c8447eff1.png)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共8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作者:薛超凯回忆有时让人温暖,有时让人惘然。
梁任公说,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未来。
有时暗自思忖,自己莫非已步入老年?不然何以在这个别人看来年富力强的时候,常常不禁回想以前呢。
最近仔细品读了《季羡林谈人生》,感慨颇多。
面对人生,我也许还真能做到从容不迫,淡泊名利。
从小,我就习惯一种平凡,一种朴素。
面对繁华,面对奢侈,我从没有什么羡慕,即使穿着太过普通,我觉得只要洁净,就可以了,从没有想过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或是清丽可人。
人们常认为,女为悦己者容,我虽有“己悦者”,但从来没有为此煞费苦心,就连精心也谈不上。
后来,我又终于拥有了一份我非常热爱的职业,在十几年的风雨历程中,我自认为我可以在盛夏的炎热中,给人一朵青莲;在隆冬的酷寒中,送人一盆热炭。
面对职业的苛求,我与伙伴们一起切磋,一起争鸣,一起策划,可谓得心应手。
捧着浸着油墨清香的教科书品读,就觉得是在与一位高尚的智者交流,常常忘了已是夜深人静,满天繁星。
再后来,我有了亲密爱人,有了一个需要彼此支撑的小家,我们的职业都很艰苦,聚少离多,但我们珍视对方,保重自己,所以如今很是满足,尽管我曾经付出那么多,得到他的悉心呵护,我觉得艰难都成了一笔丰厚的财富。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人当然不能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与价值。
行为端庄,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是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形象,也是我追求的人生境界。
这样才上不负父母的教诲,下不愧子女的法效。
于己内心坦荡荡。
记得有人说过,名利于我如浮云。
也有人说过,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每读此言,心里油然而生一种豁达,一种超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对于圣贤,我们这些平凡人确乎相去甚远,但见贤思齐,不断地修身养性,实在是我们为人处世之本。
年近不惑,再读季老的人生感悟,更加觉得,一个人真应该好好的珍重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观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ce066e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e.png)
季羡林谈人生观后感读季羡林谈人生观,就像是跟一位超级智慧又特别亲切的老爷爷聊天,他把那些深刻的人生道理,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展现在你面前,还不辣眼睛,特舒服。
季羡林先生的人生观,给我感觉特别实在。
他就像是在生活里摸爬滚打了好几辈子,然后把最精华的感悟都拿出来分享。
他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大道理,不会说“人生就该追求什么伟大的、不切实际的东西”。
相反,他让我看到人生是由无数个小确幸和小烦恼交织起来的大网。
他对人生的态度很豁达,就像一阵清风,能吹散我们心里那些纠结和拧巴的小情绪。
比如说面对苦难吧,他不会哭天抢地地喊着“为啥是我啊”,而是觉得苦难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就像菜里的盐,虽然有点咸得发苦,但少了它,这道菜就没味儿了。
这种想法真的很厉害,像我平常遇到一点小挫折,就觉得世界都要崩塌了。
读了他的文字后,我就想,嗨,这算啥,不就是人生路上的小石子嘛,跨过去说不定还能找到宝藏呢。
先生还特别重视感恩。
他就像是一个生活的收藏家,把那些点滴的善意都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
他提到很多人对他的帮助,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鼓励眼神,他都记在心里。
这让我反思自己,平常总是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却很少注意到身边那些默默对我好的人。
从现在起,我也想做一个感恩的人,把身边的善意都当成宝贝,说不定这样我也能像先生一样,内心充满温暖和力量呢。
还有他对待学问的态度,那真的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对知识的渴望就像一个永远填不满的小馋猫看到鱼干一样。
在他眼里,学问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一种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
这让我这个有时候把学习当成任务,只想应付了事的人感到特别惭愧。
我觉得我应该像他学习,真正地去热爱知识,说不定哪天我也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神秘小岛呢。
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优秀3篇)
![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7edb37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b.png)
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优秀3篇)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篇一《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大部分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多岁到九十多岁之间写的一些散文。
既有对人生起伏的回忆,也有写景抒情的美文。
包含了对恩师,同事的评价,对生命生活的理解。
文字平实而不华丽,反映了作者本身对待人生的态度。
书中描写了自己贫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时期的生活,在清华求学以及教书并在德国留学十年的经历,以及后来的文革中的牛棚中的绝望和后来的荣耀。
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从八九十年的生活经历来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彻。
虽然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是作者能够从容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以及现在的荣誉和将来的生死。
谈到了自己的恩师陈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适之,当然也有对自己的母亲的遗憾和在德国的爱情的回忆。
虽然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是从文中表现的非常的谦虚,而且非常的敬业,虽然是高龄,任然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些知识。
整本书读完,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弃。
发现作者最终的成绩,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努力。
在清华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期间因为二战自己无法回国,但是正是这段时间奠定了其学术基础。
这个和乔布斯有类似性,谁知道乔布斯在大学时候旁听了书法课而迷上了书法,后来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
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
无论如何,努力是必须的。
这又让我想起了游戏《第七封印》中的“主动面对积极深入”,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这种心态。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篇二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他精通多种外语,在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
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幕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在文字不多的一节一节的小内容中,语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
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
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理与升华。
毋庸置疑,这本书对于青年的成长颇有益处,从中我们能读到学者的探究与思索、长者的淡泊与磊落、智者的睿智与明悟,还能读到先生大半生的热情与追求、甜蜜与苦涩、遗憾与困惑、诚实与坦荡。
季羡林谈人生观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33f615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4.png)
季羡林谈人生观后感季羡林先生那可是学界的泰斗啊,读他谈人生观,就像是坐在一位智慧长者的面前,听他慢悠悠却又句句在理地讲述人生的真谛。
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就感觉季老特别实在。
他没有给我们讲那些虚头巴脑的大道理,什么一夜暴富、瞬间成名之类的梦幻泡影。
他就像个老中医一样,把人生的病症和良方都摆在我们面前。
他说人生是充满了酸甜苦辣的,可不是只有甜。
这可太对了,就像我自己的生活,有时候顺风顺水,觉得自己简直是世界之王;可有时候呢,倒霉事儿一件接一件,感觉都快被生活揍趴下了。
季老谈到做人要真实,不要虚假。
这让我想起了那些在社交网络上拼命包装自己的人,美颜开到最大,生活全是滤镜。
可实际上呢,真正的生活哪有那么完美?季老就像是在说:“年轻人,别装了,真实一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是正道。
”我就想啊,要是人人都能像季老说的这样,那这个世界得多可爱啊。
大家都真诚相待,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也不用成天戴着面具做人,多轻松。
而且他对名利的看法也很独特。
在这个大家都追名逐利的时代,季老就像是一股清流。
他说名利这东西,有就有,没有也别强求。
这可不是他站着说话不腰疼,他自己那可是有真本事的,却能这么看淡名利。
我就琢磨自己,平时为了一点小利益,争得面红耳赤,为了得到别人的夸赞,拼命表现。
和季老一比,自己就显得太幼稚了。
就像季老在旁边笑着说:“孩子啊,那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你这么拼命追,累不累啊?”季老还提到要学会感恩。
这一点我以前真没太在意。
我总是抱怨生活中的不如意,却忽略了身边那些小小的幸福。
读了他的话,我就开始留意了。
像每天早上的那杯热咖啡,出门时邻居的一个微笑,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啊。
要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那生活简直处处是惊喜。
季羡林谈人生 读后感大学生
![季羡林谈人生 读后感大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dd7c49d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8.png)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大学生篇一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读了季羡林先生的《季羡林谈人生》,我心里就像被扔进了一块大石头,激起了层层的波澜。
也许有人会说,人生嘛,不就是吃喝拉撒睡,有啥好谈的?但季先生的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人生更深层次的东西。
季先生在书中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这句话真的让我深思。
想想看,我们总是在追求完美,可这世上哪有真正的完美?我觉得自己以前就是太执着于完美了,可能考试少考了几分就觉得天塌了,和朋友闹了点小矛盾就觉得世界末日了。
现在想想,这多傻呀!人生就是充满了遗憾和不完美,这才让我们有了前进的动力,不是吗?还有啊,季先生说“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高考的经历。
考前我那叫一个自信满满,觉得自己肯定能考个好成绩,走向人生巅峰。
结果成绩出来,傻眼了,比预期差了好多。
那段时间我真是垂头丧气,觉得人生没希望了。
可后来呢?我上了一所还算不错的大学,遇到了一群很棒的朋友,也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现在回头看,当时的倒霉,也许是为了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走运呢!季先生的文字,就像一位亲切的长辈在和我唠嗑,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有的只是朴实无华的人生智慧。
我在想,等我以后老了,再回过头来看这本书,是不是会有新的感悟呢?也许那时我会笑着对自己说:“嘿,当年读这本书的时候,你还是太年轻啦!”总之,读了《季羡林谈人生》,我对人生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
不再那么浮躁,不再那么追求完美,而是学会了接受不完美,学会了在得意时保持清醒,在失意时保持希望。
这一路的阅读,真好!篇二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想跟你们聊聊季羡林先生的《季羡林谈人生》。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嘀咕着:“这老爷子能谈出啥新鲜玩意儿来?”可没想到,读着读着,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季先生说人生就像一场戏,有时候你是主角,光芒万丈;有时候你又成了配角,默默无闻。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大学里参加社团活动的经历。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范文(精选5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5f203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e.png)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范文(精选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心得,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心得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1《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
以前看到谈论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义”一统,“口号”满篇,而季老先生用十分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
季先生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取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
他对人生好处与价值的一句评价:“如果人生真有好处与价值的话,其好处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职责感”。
“有所作为”“承担职责”这类词如果从一个普通人口里蹦出,实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联系季老的学识与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认同。
季老的文字初读平淡如水,索然寡味,并无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诲。
掩卷深思,顿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归真;世间之真理,又何需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呢?先生思考人生的见解是独到的。
但他并不特立独行,只是从不人云亦云。
在人生的旅途上,上天给了每个人不一样的天时、地利、人和,如果个人的经历是一个个句点,把点连成线便成了走过的人生。
人生的契合就应在线上而不在点上,或许一样平淡无味的连成直线,或许一样跌宕起伏的连成曲线。
先生走过的人生道路无疑是曲折的,这无数条曲线迂回蜿蜒,爬满了老人往昔光泽红润的脸。
饱经沧桑的他告诉我们:“不完满才是人生。
”整本书读完,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下。
关于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关于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2e4dceb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6.png)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关于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通古今,对中华文化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和研究,他的著作也一直颇受推崇。
近来赏读季老的随笔杂谈《季羡林谈人生》,从中体会到不少季老的人生感悟,很是受用。
《季羡林谈人生》,单是看这本书名就让人眼前一亮,心头涣然冰释。
细细翻来,书中理论并无玄妙莫测、恍兮惚兮之处,而是真真切切,鞭辟入里,入眼入心。
整书中,季老反复强调:人生于世,主要要解决三个关系。
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第三是人的自身修养,也就是人的行为与感情的关系。
处理好这三个关系,人就能顺利发展,快乐生活,社会就能阔步前进;处理不好,就会磕磕碰碰,停滞不前。
季老对人生这三个关系的提法引发了我的深思:人活着,无论于己,于人,不管苦痛、喜悦,这一切事物、情绪不都在这三种关系之中吗?首先,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人定胜天”。
说到人和自然的关系,首先要提到的就是环境问题。
这两年坊间一直流传着2012地球灭亡的玛雅预言:神奇的玛雅人预见到地球和人类会在2012年彻底被毁灭。
虽说这已经被无数的科学家证实只是一个谣言,但却给我们每一个人都敲响了保护环境的警钟。
我们砍伐森林,我们围海造田,我们能飞上天空,潜入海底,一时间人们真的以为人定胜天,人类无所不能。
我们按着自己的意愿改造着这世界,乐此不疲。
可你有没有停下脚步看看,这世界天空还那么蓝吗,绿色还那么多吗?我们对大自然的改造就像是物理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样也回报在我们的身上。
全球变暖,冰川恶化,厄尔尼诺等异常现象的增多,这都是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警示。
大自然已经告诉我们,与它相处,我们要学会彼此适应,互相合作,那种只顾着自己的发展享乐,而丝毫不考虑它的赔本买卖,大自然是不会答应的。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500字_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500字_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d800ec4f61fb7360b4c657d.png)
精心整理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500字_读后感【第1篇】季羡林先生山东临清人,享年98岁.是中国着名的古文学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0年他考取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他在年当选会长。
卷,内容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糖史、中火罗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的翻译。
季先生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作颇多,成为享誉海外的东方学大师,他还精于语言,通英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精于此语言仅有的几位学者之一。
他研究翻译了梵文着作和法、英等国经典,诸如梵文名着《沙恭达罗》和世界瞩目的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等。
季羡林始终将学术视为自己的第一生命。
在德国留学时正值二战,他在“生命危及,朝不虑夕”中专心研究,在文革中,他历经磨难,偷偷翻译篇幅宏大的印度还了我一个自由身,皆大欢喜”。
他认为自己是陶渊明的信徒。
故常以陶的下列诗句自勉: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季先生这种以百姓平常心面对人生,一切顺其自然的境界实在可贵。
以容忍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容忍确实是一件好事,甚至于是一种美德。
在家庭和社会中,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季老反复强调要采取容忍的态度,其中包含三层意思。
季老是国际着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12种语言。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是我厂在读书月活动中发放的书籍,书中汇集了季老九十余年的生活感悟。
读季老的这本书,犹如当面在聆听季老的谆谆教导。
事实上对于季老的认知,并不是单一的从这本书开始的,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也是经历了一个只惟大师之名到逐步去了解季老人生轨迹的过程。
常人看季老的人生,并不完美,逝世后的身后事纷争不断,或许有缺陷的人生才是最真实的。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500字5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500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b5f8faa76e58fafbb00334.png)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500字5篇《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每千字美文构成。
之前见到讨论人生道路的文章内容,大多数是“现实主义”一统,“宣传口号”满篇,而季老爷子用十分质朴的语句讨论了人生道路绕不动的甜酸苦辣、进退荣辱,语言表达质朴无华,但从一个“见惯了世间百态,明了人世间秋春”的世纪老人金庸小说绘制,渐觉启发之意不同寻常。
下边是的我为大家梳理的文章内容,期待大家可以喜爱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每千字美文构成。
之前见到讨论人生道路的文章内容,大多数是“现实主义”一统,“宣传口号”满篇,而季老爷子用十分质朴的语句讨论了人生道路绕不动的甜酸苦辣、进退荣辱,语言表达质朴无华,但从一个“见惯了世间百态,明了人世间秋春”的世纪老人金庸小说绘制,渐觉启发之意不同寻常。
人生的真谛是啥?它是哲学思想永恒不变的话题讨论。
季先生注重,对人生道路难题的思索并不是这些坐着崇高圣殿里的思想家们的专利权,“吾辈普通人”还要反躬自省:你活着为了什么?人没法选择生和死,但人不可以总处于处于被动和糊里糊涂当中,大家应大有作为。
他对人生道路益处与使用价值的一句点评:“假如人生道路真有益处与使用价值得话,其益处与使用价值就取决于对人类发展的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岗位职责感”。
“大有作为”“担负岗位职责”这种词假如从一个平常人嘴里蹦出来,登记平凡忠恕之道之嫌,但联络季老的见识与为人,又不由自主暗暗认可。
季老的文本初读平淡无奇,索然寡味,并无是多少奇特深奥的教导。
掩卷思索,领悟:大智大慧者,当然反璞归真;人世间之真知,又何需绮丽的文辞来装饰呢?季老爷子还明确提出了“不圆满才算是人生道路”,它是他从另一种益处上对人生道路的阐释。
虽然每个人都期待有一个极致的人生道路,殊不知每一个人不太可能自始至终一帆风顺。
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
哪儿诸事都是会使你顺心如意呢?更何况人日常生活在世界上又怎能逃离了“生、老、病、死”呢?既然这样,人活一世,就不必幻想生活一直那麼圆圆满满,重点在于大家采用如何的生活观念。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5c2a0d770bf78a6429546b.png)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观后感。
以下整理的《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体会1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在文字不多的一节一节的小资料中,语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
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
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理与升华。
毋庸置疑,这本书对于青年的成长颇有益处,从中我们能读到学者的探究与思索、长者的淡泊与磊落、智者的睿智与明悟,还能读到先生大半生的热情与追求、甜蜜与苦涩、遗憾与困惑、诚实与坦荡。
季羡林谈人生问题的短文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
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
世事沧桑,从这样一位智识老人口中道来的人生感悟,如陈年佳酿,沁人心脾。
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季羡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难以找到时下一些教科书式的人生哲学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说教。
该书融合了季羡林先生在不一样时期所写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与人生回忆,资料侧重于人生二字,以指导当年青年一代树立崇高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完美的人生理想。
全书以修身、治学、寄情、旷达为题,将季羡林对人生的感悟、理解与智慧箴言集于一书。
在书中,季羡林以自我亲历过的事情、感受过的情愫,高度概括与浓缩了90余年漫长的人生中,那些最刻骨铭心的生存体验和人生感悟。
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季羡林提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我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
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我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
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
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绝无仅有。
反之,为自我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坏。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就应有一个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
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
忍者,相互容忍也。
《季羡林谈人生》的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380893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b.png)
《季羡林谈人生》的读后感《季羡林谈人生》的读后感1《季羡林谈人生》由几十篇千字随笔组成。
以前看过关于人生的文章,大部分都是“主义”统一,充满了“口号”。
然而,季先生用非常简单的话语谈到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起起落落、进退的荣辱。
他的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位“习惯了各种生活,了解了世界的春秋”的世纪老人的笔下,他逐渐觉得启迪的含义非同寻常。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
季先生强调,对生活问题的`思考不是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的专利,“我们这一代凡人”也应该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不能选择生与死,但人不能总是处于被动与困惑之中,我们应该有所作为。
他评价生活的好处和价值:“如果生活真的有好处和价值,它的好处和价值在于人类发展的责任感。
”如果“有所作为”和“承担责任”这样的词从一个普通人身上跳出来,就有平庸教育的嫌疑,但是联系到季老的知识和性格,就忍不住暗暗认同。
季老字初读平淡如水,枯燥乏味,没有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诲。
掩卷深思,顿悟:大智大智者,自然反归自然;为什么要用华丽的辞藻来修饰世界的真理呢?先生对生活的思考是独一无二的。
但他并非特立独行,只是从不听从别人的建议。
在人生的旅途中,上帝给了每个人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和和谐。
如果个人经历是一个句子,把点连成一条线就成了人生。
生活的契合应该在网上而不是在点上,也许同样平淡无味的连成直线,也许同样跌宕起伏的连成曲线。
先生走过的人生道路无疑是曲折的,这无数条曲线蜿蜒曲折,爬满了老人过去光泽红润的脸庞。
饱经沧桑的他告诉我们:“不完整就是人生。
”读完整本书后,我发现人生总是有起伏,但我不能随时放下。
发现作者的最终成就,离不开他年轻时的‘努力’。
在清华大学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
在德国,他因为二战无法回国,但正是这段时间奠定了学术基础。
这和乔布斯很相似。
谁知道乔布斯在大学里听书法课,迷上了书法?之后,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
人生有很多偶然性,但也有它的必然性。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500字5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500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152c2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4.png)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500字5篇《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
以前看到谈论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义”一统,“口号”满篇,而季老先生用十分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
以前看到谈论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义”一统,“口号”满篇,而季老先生用十分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
季先生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取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
他对人生好处与价值的一句评价:“如果人生真有好处与价值的话,其好处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职责感”。
“有所作为”“承担职责”这类词如果从一个普通人口里蹦出,实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联系季老的学识与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认同。
季老的文字初读平淡如水,索然寡味,并无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诲。
掩卷深思,顿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归真;世间之真理,又何需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呢?季老先生还提出了“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他从另一种好处上对人生的诠释。
尽管人人都期望有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
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
哪里事事都会让你称心如意呢?况且人生活在世上又怎能逃脱了“生、老、病、死”呢?既然如此,人活一世,就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关键在于我们采取怎样的生活态度。
读到那里,我突然明白了他为什么说那句“人和政通、海晏河清”,是啊,评价一个时期,如果不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准参照,而以完美的理想化标准去要求,明显属于空想。
季羡林谈人生观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5c5137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3.png)
季羡林谈人生观后感《季羡林谈人生观后感》(一)嗨,亲爱的朋友们!最近我读了季羡林先生谈人生,哎呀,真的是感触多多呀!季先生说人生就像一场戏,有时候你是主角,有时候又成了配角。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那些日子,有时觉得自己威风凛凛,干啥都顺,可有时又觉得自己渺小得像粒沙子。
可不就是这样嘛,人生哪能一直顺风顺水呢!季先生的文字就像一个亲切的长辈在跟我唠嗑,告诉我别着急,慢慢走,人生的路还长着呢。
我觉得吧,咱们不能总是盯着远方的目标,而忽略了身边的美好。
就像春天的花,夏天的风,秋天的叶,冬天的雪,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呀。
读了季羡林先生的这些话,我决定以后要更加珍惜每一天,不管是开心还是难过,都是我人生的宝贵经历。
嘿嘿,朋友们,你们觉得呢?《季羡林谈人生观后感》(二)哈喽呀,大家!今天我想跟你们聊聊我读完季羡林先生谈人生之后的感受。
你们知道吗?季先生说人生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也没有什么一定要达成的目标。
这可真是让我心里一动。
我以前总是给自己定好多好多的计划,完不成就特别沮丧。
现在想想,好像有点傻。
人生嘛,就该像一条流淌的小河,有时候遇到石头拐个弯,有时候水面宽阔就畅快地流。
不必太纠结一定要流到哪里去。
还有哦,季先生说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这可太难啦!咱们总是容易被各种事情搅得心烦意乱。
但是仔细想想,着急上火有啥用呢?还不如心平气和地去面对。
而且呀,季先生让我明白了,人生中的苦难和挫折也是有价值的。
就像咱们摔了一跤,疼是疼,但是爬起来就更小心,也更勇敢了不是?读完之后,我就觉得自己好像通透了一些。
不再那么焦虑,不再那么浮躁。
我要好好享受这人生的旅程,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是风景。
亲爱的们,你们要是还没读,真的可以去看看,说不定也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呢!。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6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172d1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2.png)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通用16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篇1《季羡林谈人生》,是季羡林谈人生问题的短文的汇集,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
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
世事沧桑,从这样一位智识老人口中道来的人生感悟,如陈年佳酿,沁人心脾。
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季羡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难以找到时下一些教科书式的人生哲学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说教。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季羡林赞成张载“民胞物与”的世界观,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点。
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的伙伴,对自然界的利用要使用和平的手段,而不是强制的手段。
也就是说,是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
否则,人类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或惩罚。
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季羡林提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
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
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
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绝无仅有。
反之,为自己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坏。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
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
忍者,相互容忍也。
在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上,季羡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灭私心,“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正是基于这种人生观,季羡林对人生具体境遇的态度,无论是对人生的不完满、世态炎凉,还是对爱情、老年等等的论述,都显得豁达、宽容、乐观和实用。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和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个意义和价值基于平实的真理。
季羡林的人生哲学也许不是无懈可击的,但却是平实而真挚、引人向善、切实可行的。
《季羡林谈人生》的读后感6篇
![《季羡林谈人生》的读后感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0ea40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1.png)
《季羡林谈人生》的读后感6篇《季羡林谈人生》的读后感6篇《季羡林谈人生》的读后感1我已经很久不好好看书了,也很久不做读书笔记了。
现在想到如何能写出一份差强人意的读书笔记的方法,大概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这份读书笔记是写给自己看的。
不是写给别的人看,不必带着济世的口气,不必带着演讲的顾虑,对自己诚实。
更不必像上班打卡一样为了表示看完一本书去做笔记。
我这样说是因为这些相反的事我以前在短暂的时间里都干过,我20xx年开始用博客写过文章,我是在被社交网络影响的一代中长大的。
在社交媒体上的写作,或多或少有一种传播的意图,而作者这种潜在的心理动机,大概是由于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说话的目的总归是想与外界交流。
然而社交网络看似开放,实则封闭,这种交流未必有效,这构成了人的意愿与现实环境的冲突。
现在我渐渐意识到,在网络上写作虽然不可能是纯粹的私人写作,但是更多程度上是自娱自乐。
我的这篇读书笔记更强调的是个人感受,而非对内容本身的评价。
这本书是我高中时候买来看过第一遍。
现在想来,我那时之所以会买这本书,动机实在是比较功利的:以为自己看完了就能参透些什么,实则什么也没记住。
人生没有捷径可走,别人的经验自己体会过的理解最深,没用心想过的偷不来。
如今看第二遍,仍然没有看全,是跳读的。
原因是因为季老的一些话,常常让我想起更多,于是先记下一些再说。
我过去以为这种书读得最快,实则读得最慢了。
读书的速度,不跟它的厚度成比例。
要说我第一遍读时什么都没记住也是假的,我还偏偏就记住了这句:“根据我的观察,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坏人》)为什么唯独对这句印象最深,我自己也不清楚。
大概是因为我害怕“坏人”。
但是我人生中并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坏人,这才是最坏的事情。
季老对坏人有个简单的评定:损人不利己。
但是我对人的评价趋向于多元化,这有可能使我走向这种情境,即“一般人虽受相当教育,但缺乏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这次再读,这句话依旧在我脑海中出挑得很。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26a657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e.png)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精选15篇)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一):《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大部分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多岁到九十多岁之间写的一些散文。
既有对人生起伏的回忆,也有写景抒情的美文。
包含了对恩师,同事的评价,对生命生活的理解。
文字平实而不华丽,反映了作者本身对待人生的态度。
书中描述了自我贫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时期的生活,在清华求学以及教书并在德国留学十年的经历,以及之后的牛棚中的绝望和之后的荣耀。
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从_十年的生活经历来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彻。
虽然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可是作者能够从容的应对过去的一切以及此刻的荣誉和将来的生死。
谈到了自我的恩师陈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适之,当然也有对自我的母亲的遗憾和在德国的感情的回忆。
虽然是大师级的人物,可是从文中表现的十分的谦虚,并且十分的敬业,虽然是高龄,任然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些知识。
整本书读完,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可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下。
发现作者最终的成绩,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努力。
在清华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期间因为二战自我无法回国,可是正是这段时光奠定了其学术基础。
这个和乔布斯有类似性,谁明白乔布斯在大学时候旁听了书法课而迷上了书法,之后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
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可是也有其必然性。
无论如何,努力是务必的。
这又让我想起了游戏《第七封印》中的"主动应对用心深入",任何时候都需要持续这种心态。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二):季羡林先生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佛学家、比较文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同时也是散文家。
他精通英语、德语、梵语、法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多种外语,并著有很多专著。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如今已是97岁高龄了)是我崇拜和敬仰的我国当代学界泰斗。
这位智者的思想火花,给我启迪、震撼。
读之使人明智。
他的语言朴实而不失睿智,俨然在聆听一位长者侃侃而谈,让你在简便的氛围里得到精神的提升和心灵的愉悦。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大学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f218f84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13.png)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大学篇一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读了季羡林先生的《谈人生》,我这心里头啊,就跟那被风吹过的湖面似的,一波一波的,久久不能平静。
说真的,一开始读这书,我觉得有点懵圈。
季老说的那些人生道理,有的我能明白,有的吧,我可能还得琢磨琢磨。
也许是我这阅历太浅,还没能完全领会其中的深意。
季老在书里讲,人生啊,就像一场马拉松,有时候跑得快,有时候跑得慢,可不管咋样,都得一直跑下去。
这话说得可真在理儿!我就想啊,我这人生的马拉松才跑了一小段,未来的路还长着呢,说不定啥时候就摔个跟头,或者跑岔气儿了。
但那又咋样?爬起来接着跑呗!还有啊,季老说人生中会有很多的不如意,可能这一秒还开开心心的,下一秒就碰上糟心事儿了。
这让我想起我上次考试,本来觉得自己准备得挺充分,结果成绩一出来,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当时我就觉得天都要塌了,心里头那个郁闷啊!可现在想想,这不过是人生中的一个小挫折,难道因为这一次考砸了,我就不活啦?季老还提到人生要有追求,要有梦想。
我就在想,我的梦想是啥呢?是赚大钱?还是成为一个有名的人?好像都不是。
也许我的梦想就是能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能和家人朋友在一起,这就够了。
读这本书,我觉得季羡林先生真的是把人生看得透透的。
不过我也在想,他说的这些道理,我能真正用到生活中吗?也许能,也许不能。
毕竟人生这玩意儿太复杂了,谁也说不准。
但不管咋说,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这就已经很棒啦!篇二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哎呀,读完季羡林先生的《谈人生》,我这小心肝儿可是被触动得不要不要的!你说人生这东西,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季老在书里给出了他的看法,可我读着读着,脑袋里就像进了一群蜜蜂,嗡嗡直响。
季老说人生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也许今天你还是个春风得意的大老板,明天就可能变成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这让我想起我家隔壁的大叔,之前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可后来因为一个决策失误,赔得血本无归。
当时好多人都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他这不行那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1500字
《季羡林谈人生》全篇没有华丽的辞藻,朴素的语言朗朗上口、言简意赅又意味深长。
读后,我感受颇深。
季老一生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处处充满了人生智慧,一生都在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
在现在这个充满浮躁的社会里,这本书很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不完满才是人生
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纵览古今内外,百分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朴素的真理。
如果真能了解其中的含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对己,可以不烦不燥;对人,可以体谅理解。
只有认识到了这个道理,人生才能更加释怀、做人才能更加坦荡、遇事才能更加知足常乐。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不经历风雨不会见到彩虹,只有经历过痛苦磨难的洗礼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做人与处事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
第三,个人心中思想和情感矛盾与和谐的关系。
如果能处理好这三个关系,生活就能愉快。
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我们处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必须讲究人际关系。
懂得爱人,而后,人才爱之,这是无私大爱的仁爱之心。
"满招损,谦受益。
"无论工作还是学习,都要有谦虚的态度、不耻下问的态度,这样才能利人利己、终身受益。
任何时候都不要被赞誉冲昏了头脑。
人处在家庭和社会中,要懂得宽容,互相体谅才能和睦。
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时尚。
论成功
"天资+勤奋+机遇=成功".人与人的天资是不同的,这是客观事实,谁也不能否认。
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机遇,却往往被人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
天资是由"天"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自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勤奋是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的。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思而行
"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劝人做事不要鲁莽,仔细考虑后再行动,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放眼当下,行事之前先考虑可行性,考虑得越广越好、越细越好,再加以比较,谋后而定。
我们面对的现实
所谓"当时",指人生过去的某一个阶段。
处在那个阶段中时,会觉得日子也不过如此,是很寻常的。
但过了十几年、二十几年或者更长时间后,回头看,当时实在有不寻常之处。
不惑之年的我,回忆起当年走过的路,感慨万千。
曾经吃过的苦,现在看来已经变成了美好的回忆。
所有的过往烟云都已不复存在,唯有那颗炽热的心仍在跳动。
当下亦或将来即将面对的困难,放到整个人生中去看,都将会是非常渺小的、微不足道的。
引用宋代大儒朱熹的诗句,"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即使已经到了40岁,仍然要坚持学习、要惜光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个决心,不只是说说而已,要言行合一!
有为,有不为
"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可做,这就是"有不为".在这里,关键是"应该"二字,什么是"应该"?我想,"应该"二字应以王阳明的"致良知"为标准。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大善大恶",倒是处处充满了"小善小恶".遵循自己的良知标准,处理好这些"小事",我们的人生也能像季老那样处处流露出智慧。
有时候,"大善小善"和"大恶小恶"是有联系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小恶积累太多,终有一天便会酿成大错。
时下有多少贪官污吏不是从小贪开始的啊?
人生之路崎岖坎坷,有失败、有成功,有懵懂、有困惑,有喜悦、有悲伤。
有幸遇一位和蔼的老者在身边提点教导,便会少走些弯路、少一些苦闷。
《季羡林谈人生》是季老一生的经验与智慧,教导我如何走好人生之路。
微言大义,恐怕我得用一生的时间来细细体会、慢慢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