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绪论 第四节 旅游地理发展历程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05 中国旅游地理未来发展
CHAPTER
中国旅游地理发展趋势
旅游需求多样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需求呈现多样化趋 势,包括休闲度假、探险 体验、文化教育等。
旅游产品个性化
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旅游产品将更加个性化 ,如定制旅游、主题旅游 等。
旅游方式自由化
随着自由行的兴起,越来 越多的游客选择自由行的 方式出游,对旅游服务的 需求也更加个性化。
中国旅游地理
目录
CONTENTS
• 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 中国旅游资源 •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 中国旅游地理环境与文化 • 中国旅游地理未来发展
01 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CHAPTER
旅游地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旅游活动的 地域影响以及旅游地的演化过程。
山等。
华东地区
01
02
03
04
上海市
拥有外滩、迪士尼乐园等著名 景点,是中国现代化大都市的
代表。
江苏省
以园林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为 主,如苏州园林、南京明孝陵
等。
浙江省
以山水风光和古镇古村为主, 如杭州西湖、乌镇等。
安徽省
以黄山等自然风光和徽派建筑 文化为主。
华南地区
广东省
以珠江夜游、广州塔等为主要特色,是中国 南方经济中心。
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秦始皇陵等。这些古迹吸引了大 量游客前来参观,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
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民族地区,了 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苗年等。
中国旅游地理 绪论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
一部分。 • 旅游的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
一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的目的地要提供各种 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 然而,实际上要区分旅游和游憩并不容易。
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时间
闲暇 游憩
工作时间
各种娱乐活动
获得第一手资料以提供可靠的依据
分析、综合、 归纳和演绎法
类比法 旅游地图法
分析研究对象内部的组成要素,将分析结果形成整 体,揭示特性。在分析和综合基础上概况原理,提
炼特征和规律。
区域对比和分类对比,区域对比是依据区域的差异 性和相似性进行比较研究;分类对比根据不同的应 用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如旅游资源、旅游客源、
1996年由中科院地理所和国家旅游局计划统计司共同承担, 由郭来喜主持的“中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理论基础及宏观配置体 系研究”课题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列为“九五”重点项 目,成为国家级自然科学领域的第一项重点旅游研究项目,显 示了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产业的成熟性和先导性,成为旅游地 理研究的一个新里程碑;
• 3、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际相结合的宗 旨;
• 4、提倡跨学科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引相 邻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科学等)的知识和研究 方法。如旅游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没有跨学科的 合作研究,就很难获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四、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分类
基本特征
实地考察法
1993年出版了第一本较高水准的《旅游地理学》教材;一大 批青年旅游地理学者成长起来,其中具代表性的有保继刚、吴 必虎、陆林等。
技术应用也呈多样化和现代化,传统技术方法得到革新,定 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得到普及,高新技术如RS、GIS、GPS等 技术也在资源普查和规划中得到运用。
中国旅游地理
第一章旅游地理学一、旅游1、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古代旅行(公元前3000多年前)(2)近代旅游(19世纪40年代)(3)现代旅游(20世纪50年代)2、旅游的概念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合。
3、旅游的本质(1)以审美为主要特征的消闲活动。
(2)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3)积极健康的社会交往形式。
(4) 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4、旅游的特征(1)异地性(2)暂时性(3)综合性5、旅游的条件•2、旅游业:指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综合性服务的行业。
•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旅游与地理的关系4、旅游活动的根本特征是旅游者在地理环境中的空间流动。
5、旅游活动也影响和改变着地理环境。
6、旅游与地理知识自古相连。
7、旅游活动的综合性确决定了旅游地理的综合性。
第二节旅游地理学概述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新兴学科。
•研究对象:旅游与地理环境关系。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1、客源2、资源3、规划开发4、影响5、区划6、信息三、旅游地理学的性质新兴边缘学科.具有实用性、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第三节中国旅游地理学概述一、发展状况古代:远早于西方,成绩显著。
现代:起步晚、发展快。
二、研究任务与内容(一)中国旅游地理概念是研究中国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时空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学科。
(二)研究对象中国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
(三)研究任务1、中国旅游资源的形成分布规律。
2、中国区位与旅游客源市场。
3、区域旅游发展。
4、逐个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内容1、中国旅游地理环境2、中国旅游资源3、中国旅游客源与客流4、中国旅游业5、中国区域旅游开发6、中国旅游区划三、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与方法(一)目的1、提高从事旅游业所需的意识水平与文化素质。
浅析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浅析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发表时间:2010-08-11T16:17:20.810Z 来源:《西部科教论坛》2010年第4期供稿作者:赵云[导读]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传统。
赵云(河北省邢台市工业学校 054000)摘要本文主要回顾了我国旅游地理学近多年的发展历程,并阐述了在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表明了旅游和地理学的相互促进和发展关键词旅游地理学阶段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传统。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朴素的旅游地理记述见诸于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之中。
此外,我国独有的方志,总数不下万余种十万余卷,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古典旅游地理知识文库。
本世纪以来,也有一些地理学家对自然风景区的成因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张其昀(1934)的《浙江风景区之比较观》,任美锷(1940)的《自然风景与地质构造》10。
但是旅游地理学在中国是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产生出巨大的现实需求和地理学大变革的背景下才出现的,随即得到了超常发展,其研究理论日趋深化和成熟起来,成为地理学中瞩目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
当前大量的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就是以旅游地理学为基础的。
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走过了一条实践-理论-再实践-提高和完善理论的道路,其历程可大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初创阶段(1979-1985年),中国旅游地理学进入系统研究的标志是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
在高校中,北京大学地理系在投入部分力量转入开展与旅游地理有关的科研和教学活动方面是起步最早者。
此后,不少学者发挥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同旅游开发实践相结合,使旅游地理学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其中郭来喜、陈传康作为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开拓者,同时也是最富成效的实践者,大大推动了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郭来喜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总结、介绍了旅游地理学这门学科,陈传康则最早对风景及构景、建筑与景观、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规律性问题做了阐述。
中国旅游地理(绪论)
二、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 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 的一门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范畴)
综合性特点、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 涉及: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历 史学、宗教学、建筑学、园林学、民俗 学、美学。Βιβλιοθήκη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研究对象:整个人类的旅游活动与地理环 境之间的关系。 研究内容: 1、旅游资源的研究 2、旅游客源的研究 3、旅游区划的研究 4、旅游规划的制定 5、旅游影响的研究 6、旅游信息与地图
四、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1、位置 疆域 和邻国
2、人口和民族 13.2802亿人口(截至2008年末) 56个少数民族
3、中国地理概况及特征 (1)、中国地貌轮廓特征 1、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 状分布。 2、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
(2)、中国气候特征 1、典型的季风气 候 2、大陆性气候明 显,雨热同期 3、气候类型复杂 多样
2、本书所采用的中国旅游区划方案
采用陈锡畴主编的《中 国旅游地理》一书的 区划方案,将全国划 分为八大旅游区
第三节 中国旅游区划
1、旅游区的概念和特性 旅游区:一般所指的旅游区,是综合 性的旅游区,即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 旅游景点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 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含有为 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 基础设施。 特性:系统性、地域性、层次性、优化性
2、旅游区划的任务与原则 任务:1、通过实地工作和综合分析,确定 各个旅游区合理的范围和界线,以及区 内各级旅游经济中心。 2、确定各旅游区的性质、特征、功能 和地位,指出其今后发展的方向和规划 建设的重点。 3、说明各旅游区的主要线路、旅游地 理环境状况,充分发挥旅游”热点“优 势,带动旅游冷点的开发,提高旅游区 整体功能效益。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它涉及对旅游者的行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地的规划与管理、以及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1. 旅游活动空间分布和旅游流分析:研究旅游者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旅游流的流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对旅游资源进行识别、评价和规划,以实现其可持续利用。
3. 旅游地发展与管理:探讨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竞争力、市场营销和规划管理。
4. 旅游影响研究:分析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5. 旅游政策和规划:研究旅游政策制定、旅游规划理论和实践。
二、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一)学科性质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它结合了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二)学科特点1. 实践性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旅游实践活动,如旅游规划、市场营销、政策制定等。
2. 空间性明显:旅游地理学强调对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差异和空间关系的分析。
3. 综合性突出:旅游地理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复杂的旅游系统。
4. 动态性:旅游地理学关注旅游活动和旅游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一)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
2. 文献分析法:对相关的书籍、论文、报告等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
3. 案例研究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地或旅游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4. 模型构建法:构建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旅游现象。
5. 空间分析法:利用GIS等空间分析技术来研究旅游活动的空间特征和规律。
(二)研究技术1. 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析、旅游规划、市场分析等。
中国旅游地理
绪论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旅游地理学(Geography of Tourism)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新兴学科。
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旅游活动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娱乐性和参与性的旅游活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旅游与娱乐休闲活动的内容越来越接近。
因此,在中国通常称为“旅游地理学”,而在国际上也就有不同的称呼。
如:英国部分学者称之为“休闲和旅游地理学”(Geography of Recreation and Tourism);加拿大有些学者称之为“游憩地理学”(Recreation Geography);有的称之为“闲暇地理学”(Leisure Geography);俄罗斯学者则称之为“休憩与旅游地理学”(ГеографияОтдыхаиТуризма)等,此外还有“娱乐地理学”等不同名称,而在汉文化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常称为“观光地理学”。
其实,它们之间既有相当多的共同之处,也有一定差异,因为“消闲”、“娱乐”等的范畴大于“旅游”。
但是,迄今对它们之间的界定尚无公认的看法。
旅游地理学与旅游地理有明显的差别,即:旅游地理学偏重于旅游地理理论的研究和阐述,文体以分析论述为主;旅游地理则是在旅游地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某一特定区域内旅游事实的记述和分析,文体以叙述说明为主;从旅游院校的培养目标考虑,学生更需要旅游地理方面的知识。
当然,不能脱离旅游地理学基础理论的指导。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一切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的科学。
它对于地表的一切现象均要回答三个问题,即:这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在那里?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旅游,它是地球表面的一种人文现象,一种为了消闲、娱乐等目的,从一地到另一地,一段时间后再回到原地的移动线路闭合的人口流动现象,并且这种流动对所涉及的区域产生了广泛的深远的影响。
对此现象,地理学,具体说是旅游地理学,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有:何处以及为什么会成为旅游客源地或旅游接待地?是哪些因素决定着旅游客流的方向和强度?一个地区如何根据其旅游资源及旅游客源条件提升其旅游业的竞争力?旅游现象将对旅游客源地和旅游接待地产生何种影响?等等。
中国旅游地理——彭淑清版第一章绪论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旅游资源研究 (二)旅游地的研究 (三)旅游者的研究 (四)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五)旅游区划的研究 (六)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七)旅游影响的研究
中国旅游地理
主编:彭淑清
第一章 绪论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内容; 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熟悉我国旅游区划的原则。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概述
一、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麦克默里
(K.McMurry)在《地理评论》上发表“娱乐 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一文,被认为是旅游地 理学的开山之作,标志着现代旅游地理学的诞 生。 1976年在第23届国际地理大会上成立了旅游地 理专业组,正式成为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我国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 世纪70年代末期,而真正发展则是在20世纪80 年代。
(三)中国地理概况及气候特征
1.中国地貌轮廓特征 (1)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分布于中国西部,以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为主体,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由极高山、高山、高原及其间的河 谷平原和盆地构成。如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 山——唐古拉山脉、横断山山脉、羌塘高原、拉萨河谷平 原等。 第二级阶梯由青藏高原外缘至大兴安岭——太行山—— 巫山——武陵山——雪峰山一线之间的一系列高山、高原、 盆地构成。如阿尔泰山、天山、秦岭、准噶尔盆地、塔里 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 第三级阶梯分布于第二级阶梯以东,由广阔的平原和丘 陵构成。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 三角洲等。
中国旅游地理绪论 第四节 旅游地理发展历程
1984年,中国第一名旅游地理硕士研究生 毕业。
1989年,第一名博士研究生毕业(比美国晚 38年)。
1999年,已有15名以旅游地理为选题的地理 学博士生取得博士学位。
这些标志着中国旅游地理学高层次专业人才 的培养也得到了重视。
(五)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
旅游地理学这一学科已经有了一个初
步的构架,发展是相当快的。
二、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各国学者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的称谓虽 略有差别,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 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
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 同时还有其他的研究领域。
3.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 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 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 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为研究 主题。
旅游地理主要刊物
探讨与思考
1.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旅游地理学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3.比较旅游地理学与旅游地理的异同。 4.从学科的性质谈谈旅游地理学发展的
趋势。 5.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开端及代表人物。 6.描述并说明旅游系统图。
伊瓜苏瀑布
黄果树瀑布
喜马拉雅山
砂岩峰林
(一)中国古代 (二)中国近代
(一)古代旅游知识的积累
➢ 先秦时期 ➢ 秦汉时期 ➢ 中世纪时代 ➢ 明清时代
(二)现代旅游地学的发展
1.在中国系统地开展旅游地理学的科学研究是以 1980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为 标志开始的。
2.陈传康、郭来喜、杨冠雄等是当代中国旅游地 理学的主要开拓者。
中国旅游地理
3、为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打好区域 旅游地理的知识基础
4、普及旅游地理知识,提高旅游者 的旅游欣赏水平
第二章:旅游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旅游者与地理环境 一、旅游者 特点:
异地性、闲暇性、享受性 消费性、地域性
二、旅游者产生的历史背景
1、自然背景:地貌、水文、气候、 植被、动物等
2、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各种传统 行为等
林海雪原
沙漠绿洲
坦荡草原
京畿要地
世界屋脊
中华摇篮
峡谷巨川
山水神秀
石林洞乡
南国侨乡
港澳台
加勒比海
夏威夷群
地
岛
中
海
3、经济背景:经济发达 经济不发达
4、环境质量背景:自然环境 经济环境
三、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和旅游客流 1、决策: 原则——最大效益原则 “旅速游缓” 步骤——确认旅游需求
三大效益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按旅游资源本身属性和成因分类 (1)自然旅游资源 岩石圈——地貌类、地质类等 水圈——江、河、湖、瀑、泉、海等 大气圈——天气、气候、气象 生物圈——动物、植物
(2)人文旅游资源 历史古迹、风俗民情、宗教、 博物馆、城市风貌、游乐场
三、旅游资源的评价:
1、评价内容: 自身评价、开发评价、三大效益
2、旅游业对区域社会的影响:
积极的影响: 经济收入、人民外交、民族文 化保护发展、科技交流
在那高贵华美的音乐圣殿里,这位如茉莉般芬芳美丽的女子用她 美妙的歌声演绎着东方艺术,传播着中华文化,表达着中奥两国 人民爱好和平的共同心声……她,是文化使者;她,是和平之星! 第一位登上悉尼歌剧院舞台的亚洲艺术家,宋祖英不仅登上了她 个人艺术生涯的一个顶峰,还让东方的民族声乐艺术在西方的音 乐圣殿大放异彩。宋祖英此次维也纳独唱音乐会,安排了其最具 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和两首德国经典音乐作品《野玫瑰》、《我是 邮局的克丽斯特》。谢幕时,应观众要求,又加唱了一首云南民 歌《放马山歌》,共15首歌曲。据观众反映,宋祖英不但把中国 民族音乐表现得精彩绝伦,而且把德国歌曲演绎得韵味十足。 宋祖英是中国歌坛上的一个亮点,是一朵湘西雪山秀水养育的山 花。她的歌喉清凉甜美,深受人们喜爱。宋祖英不但歌美,人也 美,仪态清俊秀逸,天然去雕饰。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仅 有宋祖英的《茉莉花》等享誉世界的优美民歌,也有《海风阵阵 愁煞人》等难度较高的中国歌剧选曲,更有《好日子》《小背篓》 等感情真挚的中国现代民族声乐作品。 伴乐:维也纳国家民族歌剧院交响乐团;伴唱:维也纳国家民族 歌剧院合唱团。
中国旅游发展历程
一、古代旅行和旅游(1840年前)
(二)古代中国旅游的旅游形式 3、宗教旅行 代表人物:法显、玄奘、鉴真等
精品课件
西去取经 东晋法显(334-420) ;3 岁出家。公元399年,65岁的 法显来到北印度,专研佛经, 公元412年回国,《佛国记》
唐代高僧唐玄奘(602664),13岁出家公元627年 西去取经 ,在印度十五年
精品课件
一、古代旅行和旅游(1840年前)
(二)古代中国旅游的旅游形式 4、商务旅行
商务旅行主要是经商为目的的旅行,旅游者主要是商人 。 “商旅”则是为做买卖而往返各地的商业旅行活动。 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商路如 “丝绸之路”、“海上 丝绸之路”、“茶马古道”。 代表的人物:春秋战国时期的陶朱公、吕不韦等。
精品课件
一、古代旅行和旅游(1840年前)
(一)古代中国旅游发展
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和
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 即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从农、牧、手工业中分 离出来。
精品课件
一、古代旅行和旅游(1840年前)
(一)商古品代经中济国的旅发游展发使得展不同产品交换的地域范围
——日本《张骞之远征》桑原博士 “张骞的西部探险,完成了探索中亚的史诗般的功业。”
——《剑桥中国史》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明清时期,郑和七下西洋是当时航海旅行的典型代表
精品课件
郑和下西洋:最早的领先世界的航海旅行 发生早:1405—1433年,在欧洲“地理大 发现”前半个世纪; 规模大:第一次,62艘船 28000人;第五次 ,900艘船,27000人; 行程长:前后历时28年,主要访问国家在东 南亚沿岸、中东、东非等地,最远抵达非洲东 海岸,访问国家达到50多个。
04 中国旅游地理第四章
第四章
旅游区划
一般而言,旅游区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系统性:其在职能上和地域上都是完整的, 具有配套的社会功能,拥有食、住、行、游、娱、购等 子系统,能系统满足游客的各种旅游需求。 第二、地域性:以一定的地域空间为载体,每一个 旅游区内至少有一个完善的旅游中心或者旅游组织基地, 并有发达的旅游交通网络联系内外。 第三、层次性:有不同功能类型和不同等级层次之 分,各个层次结构的旅游区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旅 游区系统。
本区包括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五省市。 本区具有沿长江两岸名产遍布、风光秀丽、城市游憩系 统完善、园林古迹著名、购物旅行兴盛等特点。本区旅 游点的分布非常集中,密度占全国首位。本区可分为长 江三角洲旅游地带(城市景观、园林景观、客源丰富)、 江南名山旅游地带(以黄山、庐山、雁荡山、九华山、 普陀山等为重要节点)和沿江旅游地带等。本旅游区城 市人口分布集中,可达性好。
长江三峡风光图
长江三峡风光图
长江三峡沿途旅游资源分布图
第四章
旅游区划
(四)四川盆地巴蜀文化风景旅游区(川渝)
本区包括四川、重庆两省市。其特色之一为 巴蜀文化特色鲜明,基于红色砂岩地貌的摩崖石 刻非常丰富,之二为自然景观非常秀丽。本区有 成都平原和峨眉山地组成的旅游地带和沿江的重 庆至三峡(包括大足、乐山等石刻区)等著名旅 游地带。
第四章
旅游区划
(五)长江中下游山水名胜园林购物旅游区(沪苏浙鄂皖)
第四章
旅游区划
二、旅游区划的含义与目标
旅游区划是指旅游区的划分。 旅游区划的具体目标主要是: 第一,寻找合理的旅游区界线。 第二,分析、确定各级旅游经济中心。 第三,确定各旅游区的性质、特征和地位, 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第四,提出次一级旅游区划的意见。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式
• 约翰斯顿(Johnston,1991)三种范式:探险、环境决定论和 可能论、区域。
三种范式对旅游地理学的影响: (1)探险:传递地方形象,建构和保持旅游地的地方形象。 (2)环境决定论和可能轮:旅游和游憩、气候对旅游行为的
向联系都已相当复杂,它所提出的许多问题,如研究解决 某一问题或旅游的区域开发时,常常是经济学者、地理学 者、管理学者和其他专家聚而会诊。
旅游学者开始注重新的技术手段在研究、教学和咨询 工作中的运用,特别是旅游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用,可以 快捷地获得信息,作为便利的分析工具,提高研究成果的 多样化表达水平,并朝研究、教学、咨询一体化方向迈进。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趋向
1、各国学者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差别,总的 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
recreation——加拿大,闲暇活动(在外过夜); 英 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闲暇活动(不在外过夜)。
由于旅游(在外过夜的)所牵涉到的服务设施(最重要的 是旅馆和交通)和空间范围远比休闲(不在外过夜的)所 涉及的多、远,其经济和社会意义也重要得多,旅游成为 地理学者研究闲暇活动的主要领域。
二战之前
➢20世纪初英美地理学研究对象:旅游、游憩; ➢旅游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富有阶层的生活内容初具规模; ➢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扮演重要作用,处撰写导游材料 、旅行指南外,少时地理学这关注旅游和游憩的人后特征 和经济特征。 ➢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是不自觉的,少数地理学者涉及 旅游产业。
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
5、理论和实用研究各不偏废
70年代以前的旅游地理研究,极少纯粹思辩性质的理 论研究(如关于旅游区位的问题),且缺乏相应的实证工作, 绝大多数研究是着眼于具体的实际问题,这是应用学科在 创始时期必须要经过的阶段。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
本章提要
旅游:一种空间现象 地理学:研究空间现象的科学
旅游地理学在国外的发展
旅游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与演化
2
旅游:一种空间现象
3
易与“旅游”混淆的概念 – 休闲(leisure) • 家庭休闲 • 外出休闲 – 消遣、游憩(recreation) • 室内消遣 • 户外游憩 – 一日游(day tour;day trip)
12
2.旅游吸引物 旅游吸引物(tourism attraction)国内称之为旅游资 源,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是地理学家进行旅游研究最具特 色的方面。旅游吸引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适宜性及评 价方面。早期的旅游地理学者对各种旅游吸引物的适宜 性进行了研究,如法国学者对山地、海岸的研究,英国 学者对森林的研究等等。旅游吸引物评价从开始的定性 评价到后来的定量评价,评价技术越来越复杂,但评价 技术和评价目的清晰度却受到质疑。到了80年代以后, 因为无法有更大的技术上或理论上的突破,已经很少有 学者再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了。
8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5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喷气式民航客机在国际 交通中的广泛应用,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开始在发达 的工业国家出现。后来,这种大规模的旅游活动扩 展 到 全 世 界 , 于 是 被 称 之 为 “ 大 众 旅 游 ( Mass tourism)”的现象开始出现,这标志着世界旅游进 入了现代时期。与此相适应,随着更多的国家开始 出现现代旅游现象,从60年代开始,大部分的欧洲 国家也开始了旅游地理学方面的研究。
9
二、发展阶段(1970s至今)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 学丙觉得应该通过旅游了解我国的历史与 文化,想到西安去;同学丁则倾向去
完整版ppt课件
4
• 体验探险的刺激,建议去鄂西山区的野外生存 训练基地去漂流、攀岩。还有同学选择去北京、 张家界、庐山……
• 问 题:如果你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你会选 择哪个目的地?你作出的选择受什么影响?
二 旅游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 (一)地理学与旅游学 • (二)地理学与社会科学 • (三)地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
完整版ppt课件
7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概述
三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完整版ppt课件
8
第二节 中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旅游地理
完整版ppt课件
1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导读
• 本章介绍了旅游地理学和中国旅游地理 • 学的有关知识,阐述了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 和基本问题,如旅游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 等,还回顾了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史,明确了 • 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并探讨了旅游地理学与 • 相邻学科的关系。
完整版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34
第一节 旅游交通概述
一 旅游交通的概念 二 旅游交通的性质 (一)公共性 (二)特殊性 • 1.旅游交通具有一定的游览性 • 2.旅游交通具有较高的准时性 • 3.旅游交通具有一定的舒适性 • 4.旅游交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 5.旅游交通产品具有一定的无形性和不可储存性 (三)层次性
据安阳旅游局一位负责人介绍,这批游客一共 100人,此后还会有5批游客来到安阳观光。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ppt83页).pptx
历史上著名的两位高僧
• 东晋法显和唐代玄奘两位高僧,前 往南亚取经,写下著名的《佛国记 》和《大唐西域记》;
历史上最著名的旅游地理学家
北魏的大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
• 在自然地理方面的贡献 • 1、河流水文:原文137条,河流的发源、流程和
流向;流速、含沙量、水位、冰期 • 2、对河床宽度、险滩、峡谷、瀑布的研究 • 3、对湖泊的研究:500个,湖泊地貌、水文、消
• 各种旅游地理学研究组织开始成立。
• 1971年,法国地理学会建立了旅游地理委员会 ;
• • 1972,在蒙特利尔国际地理学大会上,成立了
旅游和闲暇地理工作组;
• 1974年,美国地理学家协会成立了游憩、旅游 及体育特别委员会
(二)、研究特点和主要研究领域
• 1、特点: • 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以主动
• 旅游地理的研究在不同国家表现出不同的 特点:
发达国家
• 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以其多样化的多 角度的研究视野为特点,地理学者在从事 理论性的研究时常常注意针对特定的案例 ,因此旅游地理研究表现为较明显的实证 性质。
• 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法国等从事旅游 地理理论研究者相对较多,影响较大;
• 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研究方向相对分散 ,着眼于实际开发和规划者较多。
• 地理学者、经济学者、管理学者共同会诊 • 旅游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6、新的研究内容不断涌现
– 城市旅游 – 事件旅游(包括:体育赛事与体育旅游、节事
FSE旅游、会展旅游MICE与会议旅游MT) – 旅游目的地管理 – 社区旅游、旅游与文化变迁、旅游中的跨文化
交流、原始文化(原住民文化、遗产)保护
参与和多样化的研究内容为特点。
《中国旅游地理》课件
详细描述
华东旅游区是中国著名的山水风光旅游区,如黄山、九寨沟等,同时该区域还拥有许多水乡风情的小 镇和村落,如周庄、乌镇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华南旅游区的特色
总结词
热带风光、海岛风情
详细描述
华南旅游区位于中国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自然风光和海岛风情,如海南岛、涠洲 岛等。该区域的海滨和海岛是夏季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度假
总结词
中国旅游地理是研究中国旅游现象及其与地理环境关 系的学科,对于促进旅游业发展、优化旅游资源配置 、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中国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如长城、故宫、九寨沟、张家界等。随着中国经济的 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也得到了迅猛 发展。因此,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对于指导旅游业发展、 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提高旅游开发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 意义。同时,通过研究中国旅游地理,还可以深入了解 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 依据。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四川省
九寨沟、都江堰等
云南省
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等
重庆市
解放碑、磁器口古镇等
贵州省
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等
西藏自治区
布达拉宫、大昭寺等
西北旅游区
陕西省
秦始皇兵马俑、华山等
青海省
青海湖、疆维吾尔自治区
天山天池、吐鲁番葡萄沟等
青藏旅游区
青海省
青海湖、塔尔寺等
西藏自治区
青藏旅游区的特色
总结词
高原风光、宗教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地理主要刊物
探讨与思考
1.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旅游地理学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3.比较旅游地理学与旅游地理的异同。 4.从学科的性质谈谈旅游地理学发展的
趋势。 5.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开端及代表人物。 6.描述并说明旅游系统图。
伊瓜苏瀑布
黄果树瀑布
喜马拉雅山
砂岩峰林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Textbook Series for 21st Century
旅游地理
学习和研究旅游地理的目的:
提高从事旅游业所需的意识水平和文化素质 直接和具体满足从事旅行社经营与导游业务工作
的需要 为从事我国区域经济开发与旅游业经营管理工作
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相关知识 为进一步从事有关旅游地理的科学研究打好区域
四、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2)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的以资源、旅游开
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的研究为主,扩展 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 系统研究。 3)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 相结合的宗旨。 4)在研究方式上,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
丹霞
“天下第一斑石”
山西应县木塔
4.理论和实用研究各不偏废。
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 术手段的运用。
三、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旅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源远流长、 浩如烟海、瑰丽多姿的中国古代文献中,有着大 量的诗词、歌赋、散文、游记、专著,栩栩如生 地描绘了祖国的锦锈山河,广阔而深邃地揭示了 大自然的壮美与情趣。
(三)20世纪60年代中以后
世界旅游业在此时期也进入发展最 快最稳的时期。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 于旅游的研究以主动参与和多样化的 研究内容为特点。地理学者在这一时 期所做的大量旅游研究的实际工作, 为旅游地理学的科学化和迅速发展提 供了基础。
(四)20世纪70年代中期
包括旅游地理学者在内的各学科旅游 学者在继续实用研究的同时,开始致力于理 性成分更高些的研究的总结。
3.经过20年的努力,旅游地理学已成为一门相对 独立的学科,在整个地理学领域中逐渐确定了其相应 的地位,并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
1984年,中国第一名旅游地理硕士研究生 毕业。
1989年,第一名博士研究生毕业(比美国晚 38年)。
1999年,已有15名以旅游地理为选题的地理 学博士生取得博士学位。
这些标志着中国旅游地理学高层次专业人才 的培养也得到了重视。
(二)二战之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
过去了的战争气氛、恶化的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较 快发展使得发达国家国内旅游需求急增,以相邻国家为目的
地的国际旅游业得到初步发展,总的来说,地理学者对于旅 游的研究没有明显的方向和兴趣,所做的研究工作仍然是零 散的,这一时期参与旅游研究的地理学者人数仍然有限,如
英国人文地理学家科波克(Coppock J T) ,美国克莱门特 (Clement H G)。在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休闲和旅游环境的改 善,包括城市公园用地、娱乐设施的监理等问题;在国家公 园的建立,乡村土地利用研究讨论到旅游需求和设施的建立; 地中海、加勒比海、西太平洋旅游地大开发和规划研究。
一、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
➢ 二战之前 ➢ 二战之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 ➢ 20世纪60年代中以后 ➢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 ➢ 20世纪80年代初
(一)二战之前
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 是不自觉的,只是在研究土地利用时 将旅游作为一种土地利用方式而加以 研究,涉及到这一领域的地理学者也 只是个别的,美国地理学家克·麦克默 里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游 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疑问,被 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一)中国古代 (二)中国近代
(一)古代旅游知识的积累
➢ 先秦时期 ➢ 秦汉时期 ➢ 中世纪时代 ➢ 明清时代
(二)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1.在中国系统地开展旅游地理学的科学研究是以 1980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为 标志开始的。
2.陈传康、郭来喜、杨冠雄等是当代中国旅游地 理学的主要开拓者。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
旅游地理学这一学科已经有了一个初
步的构架,发展是相当快的。
二、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各国学者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的称谓虽 略有差别,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 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
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 同时还有其他的研究领域。
3.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 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 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 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为研究 主题。
旅游地理的知识基础
第一章 绪 论
学习内容 1.旅游地理学的相关概念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3.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4.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二、旅游与地理
➢ 地理学 ➢ 地理学的分类:二分法、三分法 ➢ 地理与旅游的关系
第四节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