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20790
省考言语理解与表达.pptx

3+4排序
感谢你的聆听
片段阅 读
15 25 17 15 14 12 17 14 12
12
总计
25 25 30 30 30 30 35 35 35
35
目录
浙江特色题专项突破 逻辑填空专项突破 片段阅读专项突破
感谢你的聆听
(一)病句歧义句 (1)关联词的搭配 例1:想象不是对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而
感谢你的聆听
目录
浙江特色题专项突破 逻辑填空专项突破 片段阅读专项突破
感谢你的聆听
思路——阅读——辨析
感谢你的聆听
阅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明确题型和解题思路 2、明确主体 3、明确轻重点 4、学会划分文段层次
,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 下降了一倍多。 例: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 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
感谢你的聆听
(6)注意一面对两面和两面对一面的语病 例1:一个人学习能否进步,与这个人善于钻
研有重要关系。 例2: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关系到未
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感谢你的聆听
感谢你的聆听
• ⑴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 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 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 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 平。 b.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 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 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 源。
感谢你的聆听
设问: 举例: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
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 可爱的人》)
感谢你的聆听
省考言语理解与表达.pptx

谢谢你的阅读
引用:就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在自己的话语 中插入现成话语或故事等。引用可以分为明 引和暗引、正引和反引
举例: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 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谢谢你的阅读
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 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谢谢你的阅读
8.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 ________。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 你面对_______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 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 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 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口号 飞扬跋扈 B.号角 专横跋扈 C.口号 不共戴天 D.号角 怙恶不悛
谢谢你的阅读
目录
浙江特色题专项突破 逻辑填空专项突破 片段阅读专项突破
谢谢你的阅读
思路——阅读——辨析
谢谢你的阅读
阅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明确题型和解题思路 2、明确主体 3、明确轻重点 4、学会划分文段层次
谢谢你的阅读
⑶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特 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 号。) 例: 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 ?我看你不能去吧?
谢谢你的阅读
⑷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有 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如谁,什么, 怎么样等,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 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 a.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b.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c.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谢谢你的阅读
• ⑷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 打顿号。) 例: a.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言语理解与表达

---------------------------------------------------------精品文档行测专项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目 录前言(1)绪论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情综述(1) 第一章 言语理解的两大核心思想 ■■基础深度提升(6)知识点 对应的表现形式(6) 正对应(7) 逆对应(7)阶段练习(8)■专项重点突破(10)重难点对应思想解题全攻略(10)运用对应思想解逻辑填空题(10)运用对应思想解阅读理解题(12)运用对应思想解病句辨析题(13)阶段练习(14)■■基础深度提升(16)知识点一概括的内容(16)对文字大意的归纳(16)对作者的立场、观点、情感的提炼(17)知识点二概括的要求(17)概括要简洁(17)概括要完整(17)概括要确切(18)阶段练习(19)■专项重点突破(20)重难点一压缩提炼法(20)划分文段层次(20)筛选关键信息(21)过滤非关键信息(23)重难点二写作思路辨析法(25)先提出问题,后解决问题(25)先强调重要性,后指出现状(26)先言他物,再引入正题(26)一层推一层,层层递进(26)并列式叙述(27)重难点三价值取向指示法(27)阶段练习(28)第二章教你学会逻辑填空■■基础深度提升(31)知识点一词语的理性义(31)词义所指的范围/词语的适用对象(31)词义的轻重程度(32)知识点二词语的色彩义(33)词语的感情色彩(33)词语的语体色彩(33)词语的形象色彩(34)阶段练习(34)■专项重点突破(36)---------------------------------------------------------精品文档重难点一语素分析法(36)存异组词法(36)分解组词法(37)扩展组词法(37)重难点二“三彩”辨析法(37)注意感情倾向(38)分辨语体色彩(38)联想词语形象(39)重难点三语法判定法(41)选项与空缺处所填词语词性应保持一致(41)并列成分的词语词性通常一致(41)“很”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不能修饰偏正结构的形容词(41)语意重复的词语一般不连用(42)数量词修饰名词需遵循习惯(42)阶段练习(43)■■基础深度提升(46)知识点习惯搭配上易出错的词语(46)阶段练习(48)■专项重点突破(49)重难点一法律专业术语(49)重难点二经济专业术语(50)重难点三心理专业术语(52)阶段练习(53)■■基础深度提升(55)知识点一叠词(55)定义(55)分类(55)AABB式叠词的分类(56)知识点二带后缀类词语(56)定义(56)特点(56)“然”类后缀词特点(57)阶段练习(57)■专项重点突破(58)重难点一AABB式叠词的解题技巧(58)重难点二“然”类后缀词的解题技巧(59)阶段练习(60)■■基础深度提升(61)知识点一望文生义(61)---------------------------------------------------------精品文档知识点二断词取义(62)知识点三忽视多义(62)知识点四形近、音近混淆(63)阶段练习(64)■专项重点突破(65)重难点一从适用对象角度判断(65)重难点二从程度轻重角度判断(66)重难点三从侧重点角度判断(67)重难点四从感情色彩角度判断(68)重难点五从语法角度判断(69)重难点六从语义重复角度判断(69)阶段练习(70)■■基础深度提升(74)知识点一八大复句关系的类型(74)知识点二八大复句关系的常用关联词(75)并列关系(75)承接关系(75)递进关系(75)选择关系(75)转折关系(75)假设关系(76)条件关系(76)因果关系(77)阶段练习(77)■专项重点突破(79)重难点一区分“并列关系”与“递进关系”(79)重难点二区分“并列关系”与“选择关系”(80)重难点三区分“假设关系”与“转折关系”(80)重难点四区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81)阶段练习(82)附录(85)附录1 常见易混实词(85)适用对象或范围不同的易混实词(85)轻重程度不同的易混实词(88)附录2 常见“然”类后缀词(89)附录3 常见易误成语300例(91)附录4 常见易混虚词(99)第三章教你学会阅读理解■■基础深度提升(101)知识点一主旨观点型题目的题型特点(101)---------------------------------------------------------精品文档材料特点(101)提问方式特点(102)正确答案特点(102)知识点二主旨观点型题目的错误选项类型(103)知识点三主旨观点型题目中的关键信息(105)首尾句(105)关联词语(105)高频词语(107)阶段练习(108)■专项重点突破(109)重难点一锁定特定字眼找主旨(109)重难点二依据论述对象找主旨(110)通过句子的主语找论述对象(110)通过“研究人员”、“科学家”等字眼找论述对象(111)表示某一特定含义的概念为论述对象(111)重难点三借助论证方法找主旨(112)因果论证法(112)归纳论证法(113)对比论证法(114)假设论证法(115)演绎论证法(116)重难点四体会感情倾向找主旨(117)阶段练习(118)■■基础深度提升(124)知识点细节理解型题目的七大常设陷阱(124)无中生有(124)颠倒黑白(124)偷换概念(124)以偏概全(125)混淆时态(125)逻辑混乱(125)推断错误(125)阶段练习(126)■专项重点突破(127)重难点一“无中生有”的主要表现及纠错对策(127)重难点二“颠倒黑白”的主要表现及纠错对策(127)重难点三“偷换概念”的主要表现及纠错对策(128)重难点四“以偏概全”的主要表现及纠错对策(128)重难点五“混淆时态”的主要表现及纠错对策(129)重难点六“逻辑混乱”的主要表现及纠错对策(129)重难点七“推断错误”的主要表现及纠错对策(131)---------------------------------------------------------精品文档阶段练习(133)■■基础深度提升(136)知识点一保持语意连贯的三个基本条件(136)知识点二保持语意连贯的七大原则(136)阶段练习(138)■专项重点突破(140)重难点一意境协调之五大方面(140)重难点二前后照应之三种类型(141)重难点三承启恰当之两种方法(142)重难点四合乎逻辑之三种顺序(143)重难点五话题统一之两种手段(144)重难点六运用排除法解语意连贯型题目(146)排除法在语句填充类题型中的运用(146)排除法在语句排序类题型中的运用(147)排除法在推断下文类题型中的运用(148)阶段练习(149)■■基础深度提升(153)知识点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153)知识点二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指代义(153)知识点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154)阶段练习(155)■专项重点突破(156)重难点一语境分析法(156)联系上下文(156)联想文段背景(158)把握标点提示(158)重难点二修辞提示法(158)重难点三层次分析法(159)阶段练习(160)■■基础深度提升(163)知识点一寓言与寓意(163)知识点二寓言的特点(163)阶段练习(164)■专项重点突破(165)重难点一尾句提示法(165)直接提示型(165)间接提示型(166)重难点二对比推导法(166)重难点三排除法(167)---------------------------------------------------------精品文档排除对材料简单概括或就事论事的选项(167)排除与常识不符的选项(168)排除离题的选项(168)排除没有深度的选项(168)阶段练习(169)■■基础深度提升(172)知识点好标题的“四要”(172)阶段练习(174)■专项重点突破(175)重难点一提炼新闻题材标题的方法(175)消息(175)评论(176)行业动态(177)重难点二提炼寓意类题材标题的方法(178)阶段练习(179)■■基础深度提升(182)知识点一文章阅读题目的考查内容(182)对文章中词语的考查(182)对文章中句子的考查(182)对文章中细节的考查(183)对文章主旨的考查(183)对文章标题的考查(183)对文章语意连贯的考查(183)对文章隐含信息进行推断的考查(183)知识点二文章阅读题目的做题步骤(183)阶段练习(184)■专项重点突破(186)重难点一解答文章阅读题目的三种通用方法(186)筛选法(186)比较法(186)排除法(187)重难点二解答科技说明文的一些特殊技巧(189)要做到“三读清”(189)要弄清文章的“五关系”(190)重难点三经典例题演示(194)阶段练习(206)第四章教你学会语句表达■■基础深度提升(217)知识点句子的六大成分(217)---------------------------------------------------------精品文档主语(217)谓语(218)宾语(218)定语(218)状语(218)补语(218)阶段练习(219)■专项重点突破(220)重难点一“把”字句和“被”字句(220)重难点二存现句(221)重难点三连谓句(221)重难点四双宾句(222)重难点五兼语句(222)阶段练习(223)■■基础深度提升(225)知识点一成分残缺(225)知识点二成分赘余(226)知识点三句式杂糅(226)知识点四搭配不当(226)知识点五歧义(227)知识点六不合逻辑(227)阶段练习(228)■专项重点突破(229)重难点一结构分析法(229)重难点二词语标识法(230)并列词(231)两面词(231)否定词(231)代词(231)介词(232)数量词(232)关联词(232)阶段练习(233)■■基础深度提升(235)知识点一问号的用法(235)知识点二顿号的用法(236)知识点三逗号的用法(236)知识点四冒号的用法(237)知识点五引号的用法(237)知识点六省略号的用法(238)---------------------------------------------------------精品文档知识点七括号的用法(238)知识点八书名号的用法(239)阶段练习(239)■专项重点突破(240)重难点一易混标点符号的区分(240)重难点二不同位置“某某说”后的点号使用(241)重难点三不同类别的引用中的标点符号的使用(241)阶段练习(242)■■基础深度提升(244)知识点一对比(244)知识点二衬托(244)知识点三比喻(245)知识点四借代(245)知识点五通感(246)知识点六比拟(246)知识点七排比(246)知识点八设问(247)知识点九反问(247)知识点十夸张(247)阶段练习(248)■专项重点突破(249)重难点一对比与反衬的区分(249)重难点二比拟与比喻的区分(249)重难点三借喻与借代的区分(250)重难点四反问与设问的区分(250)阶段练习(251)中公教育·2011-2012年图书体系(254)中公教你学·2012年独家权威公务员笔试课程介绍(258)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260)---------------------------------------------------------精品文档第一章言语理解的两大核心思想◆本章导读◆言语理解是公务员考试行测部分的重要内容,它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经典题型汇总与解析及备考攻略(樊政名师团队提供)

言语理解与表达经典题型分析及备考攻略自公务员考试这种人才测评模式确立以来,言语理解与表达始终作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一部分测评的相关能力与考生多年来的学习积累有相当大的联系,所以在答题时,大多数考生感觉难度不大,备考时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也相应较少。
但是由于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题目看似简单,迷惑性却强,看似熟悉,测评重点却不同,导致了很多考生最终失分比较严重。
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大纲中指出:“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应试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这说明了该部分测查的是考生对于汉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具体要求为:“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在历年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主要出现四种题型: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和篇章阅读。
其中,国考中主要出现选词填空和片段阅读两种题型,各省公务员考试则不尽相同,但也集中在这四种题型当中。
同时,通过对历年公务员考试题目的分析,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主旨概括类题型和意图推断类题型在考试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且题目难度也在逐渐增大。
针对这一部分,主要给考生三点建议:第一,加强对答题技巧的掌握,特别是排除法的运用和对重点词语的把握。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考的是语言能力,于是许多考生在做题时完全“跟着感觉走”,而忽视了其作为考试科目的性质。
诚然,在做这部分题目时语感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每个人的语言习惯、语言积累均不相同,也就是说没有哪个人能够保证自己的语感是绝对正确的,更没有谁能够确保自己在面对每一道题时都能准确无误地运用语感来进行判断。
所以建议大家在练习的过程中,仔细体会每种题型的解题技巧,争取在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技巧的基础上做到举一反三。
言语理解与表达试题及答案解析(1)

言语理解与表达(共25题,参考时限25分钟)请开始答题:1.在电信业务中,我国国际电话通话费过高,严重影响国际电信业务的增加,而市内电话亏损,1995年,全国亏损60亿元。
调整后的国际电话通话费标准平均提高20%。
长途电话在价格总水平不提高的前提下,简化计费等级。
为减轻农民负担和用户安装电话的负担,降低农村电话通话费和城乡电话初装费。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A.我国国际电话通话费过高,严重影响国际电信业务的增加,不利于国际交流B.我国国际电话通话费过高,市话收费过低,发展极不平衡C.国家改革电话费管理制度,提高市内电话通话费,降低国际电话通话费、电话初装费和农村电话通话费D.国家下大力气调整电话收费价格,改变不合理现象2.人的书写习惯形成之后,具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这种相对稳定性是由条件反射的强弱规律所界定的。
因为一个人从学到练习书写到书写动力定型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较长的时间。
在此时间内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刺激次数和强度都在日益加大,从而使自动化锁链系统也就越加巩固,最终导致书写习惯的形成。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人的书写习惯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B.人的书写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C.人的书写习惯是由于条件反射的刺激形成的D.人的书与习惯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3.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参与资本与技术的引进和输出,摆脱封闭的自我调整,在国际产业结构的转换中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这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商品和劳务的交流,通过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可以对我国产业结构起补调作用,实现对原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
同时填补国内的一些空白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在这里,关键是如何瞄准国际产业结构的动向,盯住国际产业结构变动的重心,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条有效途径B.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产业结构的转换中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C.通过商品和劳务的交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D.瞄准国际产业结构的动向,盯住国际产业结构变动的重心,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4.英国东部伊普斯威奇市的英国电信公司实验室的科学家称,由于人脑中神经元的大小和数量与为它们提供的血管之间存在微妙的平衡关系,因此根本的改善是不可能的。
国考省考通用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分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逻辑填空、篇章阅读四种,题量一般为 30~40 道题。
片段阅读题型题量片段阅读共分为中心理解题(标题填入题)、细节判断题、词语理解题三种。
考查找到重点,留心细节、正确理解。
片段阅读再国考和大部分省考中题量为15 道左右,占比 40% ~50% 。
在言语模块中,先看提问,辨清题型,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顺序为:理解提问-阅读文段-匹配选项。
记住:内容至上。
中心理解题考察目的:中心理解题,即理解给出文段的中心思想。
考察频次:必考题型,考点最多、题量最大,占到阅读理解的 50%以上的比重。
题型特征:题干中出现“主要 /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主旨/主题/观点/概括”等标志词。
解题思路:寻找中心句或整体把握文段中心。
微观到文段和选项中的重点词语,宏观到文段的整体结构,都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文段中心,做出正确选项。
一、重点词语三类词语是分析文段结构、把握重点内容的必备,分别是:关联词——结构担当主题词——内容担当程度词——精彩担当(一)结构担当:关联词帮助理顺文段脉络,分清文段主次的标志性词汇。
常见类型包括转折、因果、条件、并列四大类。
分别搞清楚各类关联词的不同侧重点。
1、转折关系转折之后是重点。
标志词:(1 )典型转折关联词:然而、不过、可是、但是、却、事实上、实际上、其实。
( 2 )非典型转折关联词(表语义相反或不同):殊不知、截然不同、全新的、误读、相对而言。
2、因果关系结论是重点,更有助于我们确定正确答案。
标志词:( 1 )最常考:因此、因而、故而、所以、从而。
( 2 )易忽略:可见、看来。
( 3 )文段选项均可能出现:导致、致使、使得、造成。
( 4 )少见但需注意:为何、归咎。
ps :其他常表示总结的标志词:也可以这么理解,换句话说,也就是说,于是 ......当因果关联词引导的结论句出现在文段末尾时,其作为文段中心句的可能性比较大,因而应重点关注。
沟通-言语理解表达与资料分析

1,根据本文,造成美国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的原 因是: A.美国电力需求的急剧大幅度增加。 B.衰退的美国经济,无力斥巨资升级电网系统。 C.美国在电网系统管理上的重大缺口。 D.没有按需要建立起充足的电力传输网。 2,根据本文,不能推断出的结论是: A.本世纪前两年,中国用于电厂建设的资金累计不足2500亿元。 B.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用于农村电网建设的总投资不超过5760亿 元。 C.中国各大电网之间的互联很不充分。 D.美、加的这次事故是因为美国电力系统也存在“重发、轻供、不管 用”的现象 3.根据本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近年来我国电网建设十分迅速。 B.在2001-2002两年间,中国新增输电线路1.11万公里。 C.目前,我国的电厂与电站的建设比电网建设要好些。 D.农网改造并没有改变我国部分地区仍存在严重缺电的现状。
言语理解与表达(6) 言语理解与表达(
科学研究表明,原来太阳是一个能量输出不断变化的天体,正 是这些变化,才引起了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状态的强烈扰动。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推断: • A.太阳是一个能量输出不断变化的天体,它的变化,导致了 天气的变化。 • B.太阳能量输出的不断变化,引起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状态的 强烈扰动,这是科学研究证实的。 • C.太阳能量的不断输出,将引起地球空间环境发生急剧变化。 • D.太阳能量的不断变化,是造成自然灾害的直接因素和直接原因。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2)
• 下面两个表格是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请根 据数据回答问题 1、消费性支出年增幅最大的是
• 哪一年 A 1997 D 2000 B 1998 C 1999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995年彩电就很普及了 B 2000年平均两户就有一台沐 浴热水器 C 2000年家家有了彩电,还有 一家有两台的 D 洗衣机的增长不明显
2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类的阅读理解题
A: 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电子工业产业 结构的变化 B: 电子工业产生出了很多分支
C: 由于各种家用电器的广泛应用,家用电器 工业成为电子工业中一个很大的门类 D: 集成电路板生产部门的出现也引起了无线 电工业的变化‛
言语表达类的词语替换题
诚实作为一种优良品质,在道德上 历来是备受 推崇 的。( A、尊崇 C、尊敬 ) B、遵守 D、遵循
义,都不能做‚怀疑‛的宾语,D 句中 的‚取消‛和‚成效‛词语搭配不当, 所以A、B、D应排除。故本题的正确答案 为 C
如今有些地方的官员,利用后中的权力, 将自家的门牌号、电话号、手机号都使用了 ‚8‛与‚6‛这些所谓吉利的号数,甚至向 公众讲话也选在所谓吉利的日期进行,这表 明 。 A.这些地方干部,不信唯物主义,而搞封建 迷信 B.这些地方干部喜欢玩数字游戏 C.这些地方干部对‚8‛与‚6‛很认可 D.这些地方干部很无聊
但对词的理解能力仅仅是言语理解的初级水平
对短语与句子的理解是言语理解的较高水平
语法:‚小王把我打了‛和‚小王被我打了‛ 语境: ‚你为什么这么说?‛
1、‚王老师说:‘据美国K大学研究人员称,大多数 ‚生物降解‛塑料并不真正降解。’张同学好奇地 问:‘老师,你为什么这么说?’王老师回答: ‘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 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 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 每个所谓的‚生物降解‛塑料产品都不能降解,也 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言语理解类的长句理海雕的数量出现显著增长,将它 从联邦政府《濒危物种法》所列的‛濒危物 种名单‛上撤下。 (2006年江苏) 目前美国白头海雕是否属于濒危物种( ) A.不属于 B.属于 C.不知道 D.与此无关
《言语理解与表达》课件

言语理解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言语理解是人际交流、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 缺的能力,广泛应用于教育、商务、媒体等 领域。
语言理解的类别
言语理解可分为口语理解和书面理解,两者 在表达方式和处理方式上存在差异。
言语表达基础
什么是言语表达
言语表达是指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将自己的想 法、思想和意见清晰地传达给他人。
《言语理解与表达》PPT 课件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一门关于语言的重要课程,本PPT课件将带您探索言语理 解与表达的基础、实践和未来发展方向。
言语理解基础
什么是言语理解
言语理解是指人们通过听、读、分析和推理 等方式理解和解读他人表达的信息。
言语理解的基本原理
言语理解基于语言输入的解码和推理过程, 涉及语义、语法、上下文等因素。
言语表达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言语表达是有效沟通、展示自我和影响他人的 关键技能,在各个人际交往场合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
言语表达的基本原理
言语表达基于语言的编码和选择过程,包括词 汇选择、语法组织和句子连接等要素。
语言表达的类别
言语表达可分为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不同的 场景和目的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实践
通过演讲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参与演讲活动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自 信和流利度。
通过写作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多写作练习,训练逻辑思维和组织能力,提高 书面表达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话提高言语理解能力
积极参与对话交流,倾听他人观点,培养理解 他人言辞的能力。
通过阅读提高言语理解能力
广泛阅读各类文章、新闻等材料,拓宽视野, 提高理解和推测能力。
总结与展望
1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
2020言语理解与表达超全面知识点概括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考查能力】理解→片段阅读+ 篇章阅读表达→选词填空+ 语句表达【做题顺序】审题干→读题面→看选项作对比【正确答案的标志】转换的两种模式:▲同义替换▲精简压缩片段阅读知识点:主旨概括题【辨别标志】▲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谈论、强调、说明、阐明、阐述、分析、介绍主要等)的是?主旨类:找重点▲对这段文字概括(复述、归纳、总结)最准确的是?概括类:突出重点,兼顾其他(重点是第一位的,其他其次,择优原则)【做题原则】▲找重点,即文段主题句。
▲对比选项进行转换(同义替换、精简压缩)。
▲忠于原文,无需引申。
▲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
【解题技巧】宏观(行文脉络)▲文章结构微观(关联词语)▲逻辑标志知识点:递进复句【典型格式】不但……,而且……。
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
【关联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而且=并=并且=也=还甚至=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典型例句】1)黄金不只是一种名贵的金属,也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万能语言。
2)寿昌不仅学习戏里的唱腔身段,还从母亲那里弄些碎布学剪戏中的人物。
3)犯罪官员们所面对的不单是牢狱之灾,他们似锦的前程也毁了。
4)来这家大型食品超市购物的不仅有当地的家庭主妇,而且有附近街区的居民,甚至京津地区也有驱车前来采购的。
【总结】▲递进复句重点在递进之后。
▲一级递进与二级递进同现时,二级递进是重点。
【技术链接】▲反面论证法▲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标志词: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等。
▲围绕反面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否则”,反面论证,起到再次强调先前论述的正确性,之前的内容也就是文章重点所在。
}知识点:成分紧缩法▲长难句就找主谓宾,宾语通常是一个复合结构或小句。
言语理解与表达思维导图【精校】

题 干中有对要填入词进行解释的语 句 ,常出现在空格后
结合语境
小技巧
News
语句排序题
语句填空题 下文推断题
关 联词
标 点符号 语 体风格
转折
特征 要点
但 是、可是、不过、然而、虽然、却 等
空 格前后语义相反
递进
特征 要点
不 但、不仅、除了 ···而·且·、·还、也等
空 格在递进词前,选程度轻的词,格 在 递进词后,选程度重的词,
并列
特征 要点
既 ···又·····,··一·边·····一·边·····,·也·· ···也····等···
注 意相容句式提示并列
因果
特征 要点
因 为 ···所·以·,·由于 ···因·此·等· 结 合语境,因果互推
必要
特征 要点
没 有 A就没有 B、唯有 A才有 B 、应 该 、应当等
抓 住重点条件和关键对策
”、 “根据题意,文中某某词的意思是
”
等
破题思路 小技巧
充 分利用题干中所给的信息,按照全 文 去理解词句
名词
首 尾:把握整个文段的理解词义
中 间:词语后出现 “——”:“ ”等符号 时 ,说明要重点理解之后的内容
代词
重 点看代词前的内容,如不能判断再 看 后面的内容
心、中心、主要等。如: 要说明 ”
“以上文字主
识别关联词、行文脉络
破题思路
抓住主旨句
小技巧 题型特点
概括 + 分析
正 确作答规律:一般是观点句、对策 句
易 错项特征:主体错误、逻辑不符、 分 句内容、主观推断、空穴来分
提 问方式中主要有意在、意图、启示 等 。如: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这“段文 字 意在说明 ”
行政第二部分第一章言语理解与表达

行政第二部分第一章言语理解与表达内容概述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的目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言语活动在人类社会活动和交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语言不仅是人类传播文化、负载文明的重要形式,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
可以说,语言活动是我们传递信息、进行交流的不可或缺的支撑性工具,语言能力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符号系统和社会现象,其出现和形成、发展成熟都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和内在规律,也与人类具体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语言具有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本要素,基于不同要素之上,人类有独特的技能加以运用、驾驭。
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作为一种职业能力测验,与语言学的专业测验要求是不一样的,最为明显的是前者侧重于应用,不考名词术语,而考查对语言知识的广度,不考深度;同时,考查考生对语言知识正确迁移的能力,对语言规范运用的敏感性。
在现代社会的信息环境中,行政机关办公人员(公务员)必须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大量繁重的公函文案,而文件公函中的绝大多数信息都是用语言文字来完成的。
因此,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还考查公务人员对语言信息的准确理解、筛选、概括、阐述、评价的能力,当然,必要的语言运用的速率是很重要的。
此项测验被细化为言语的理解与表达两部分,这两部分所考查的标准不一样,目的及反映人的能力也各不相同,需要区别对待。
言语的理解实际上是我们在获得言语信息后在一定时间内在头脑中建立语义的过程。
言语信息表达的单位从低到高依次为词、短语、句子、段落、文章,因此言语的理解是阶梯式的。
词语是言语材料中最小的意义单位,各种信息无论多复杂,都借助于词来表达。
所以,正确理解词语是理解语言的最基本要求。
但是,作为一名公务人员,仅仅有对词语的理解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够由词及句、由句成章地理解。
短语和句子由词语构成,但并非简单的堆砌罗列,而是有一定的内在结构和相互关系。
不同的结构和关系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不同的理解角度得到不同的答案。
言语理解与表达华图讲义含所有基本知识点ppt

华图教育还提供线上答疑平台 和线下辅导服务,为考生解答 疑难问题,帮助考生扫清学习
障碍。
华图教育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和 学习交流会,为考生提供展示 自己、交流学习的机会,激发 考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象。
演讲
在演讲中,口语表达技巧同样 重要。流畅、有感染力的表达 可以更好地传达信息,吸引听
众的注意力。
日常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口语表达技巧 同样可以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清晰、流畅的表达可以让沟通
更加高效、愉快。
06
华图教育特色讲义
华图教育简介与优势
华图教育是由北京华图宏阳教育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发起成立, 提供公务员在内的各类公职人员录用考试辅导的上市公司。
华图教育依托于公务员考试研究院的专业支持,拥有优秀的核心团队,师资力量 雄厚,与公考相关的考情、考务和考题研究透彻。
华图教育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完善的产品服务体系,课程设置科学、分模块精 细化,为不同基础的考生提供个性化辅导方案。
华图教育课程设置介绍
华图教育课程设置全面,涵盖了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招聘、金融银 行等各类公职考试,针对不同考试特点,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辅导课 程。
拼写错误
拼写错误会影响文章的可 读性,应尽量避免。
表达不清
如果表达不够清晰,会影 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写作高分策略探讨
01
深入了解题型
熟悉各种题型的要求和特点,以 便在写作时能够更好地应对。
高分技巧二
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使 文章更加紧凑和连贯。
03
02
高分技巧一
使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和恰当的修 辞手法,增加文章的表现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66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释义考点分布考情分析方法技巧释义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考查作为公务员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在整个公务员考试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贯穿于行测、申论和面试。
不单单是对语文能力的考查,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考点分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逻辑填空阅读理解语句表达考情分析题型逻辑(选词)填空、阅读理解、语句表达、语文知识题量30--40道题分值约0.8分学习方法----语感素质是关键,阅读速度是王道阅读训练词汇积累语感培养正向分析勇敢抉择思维技巧掌握做题顺序(看提问→读材料→辨选项)掌握大意,细节决定关键词定位选择最佳答案夯实基础、提高对语文的敏锐感激发潜力、加快做题速度阅读理解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题型包括:主旨意图、细节理解、词句理解、标题提炼、观点态度把握材料中重要的词语关联词、代词、强调词、高频词分析材料的行文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分总分、分分理解材料中重要的句子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作答顺序题干问题选项主旨意图细节理解语句理解标题提炼主旨意图提问方式:“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这段话主要讲述/介绍的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强调的是”“这段话的主旨是”“主要”、“主旨”、“意在”、“中心”、“核心”、“概括”方法与技巧1、抓住关键词,把握题旨关联词语、强调词、高频词2、抓住关键句,把握题旨首尾句、中心句、转承句3、通过行文脉络,把握主旨总分、分总、分总分、总分总等4、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过于绝对关键词1、关联词转折、因果、条件、假设2、强调词应当、务必、事实上、总而言之、意味着、专家认为3、高频词文段当中多次出现的词语4、倾向性片面、可惜、遗憾的是一、转折虽然...但是;尽管...可是但;却;其实;不过;然而实际上;事实上转折之后的内容是重点【例一】2017国家空气、水、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必需条件。
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解析

电子产品容易受到突然断电的损害。断电可能是短暂的,才十分之一秒,但对于电子产品却可能是破坏性的。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不间断电源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系统,通讯系统以及其它电子设备。不间断电源把交流电转变成直流电,再对蓄电池充电。这样,在停电时,蓄电池即可以弥补断电的间歇。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断电对电子产品的损害 如何用蓄电池防止断电损害 防止断电损害电子产品的办法 不间断电源的工作原理及功能 D
英国科学家指出,在南极上空,大气层中的散逸层顶在过去40年中下降了大约8公里。在欧洲上空,也得出了类似的观察结论。科学家认为,由于温室效应,大气层可能会继续收缩。在21 世纪,预计二氧化碳浓度会增加数倍,这会使太空边界缩小20公里,使散逸层以上区域热电离层的密度继续变小,正在收缩的大气层至少对卫星会有不可预料的影响。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太空边界缩小的幅度会逐渐加大 温室效应会使大气层继续收缩 大气层中的散逸层顶会不断下降 正在收缩的大气层对卫星的影响不可预料 B
法国语言学家梅耶说:“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所以,语言的工具性本身就有文化性。如果只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或语言、词汇和语法规则的传授,以为这样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往往会因为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而频频出现语词歧义、语用失误等令人尴尬的现象。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语言兼具工具性和文化性 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特点 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应受到重视 交际中出现各种语用错误的原因 解析: C
在一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里,真正有效的工作时间平均约六个小时左右。如果一个人工作不太用心,则很可能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间只有四小时;但如果另一个人特别努力,绝大部分心思都投注在工作上,即便下班时间,脑子里还不断思考工作上的事情,产生新的创意,思索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同样一天下来,可能可以积累相当于十二个小时的工作经验,长期如此,则两个人同样工作十年之后。前者可能只积累相当于六七年的工作经验。但后者却已经拥有相当于二十年的工作经验。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习惯 B.方法 C.态度 D.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