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课程教案首页
一体化教案
![一体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e9167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e.png)
一体化 课程 零件普通车床加工学习任务手柄及板牙架的加工教学时数60学时上课日期 授课班级周次 教学审批学 习 目 标 通过本学习任务的学习,学生应当1.能独立阅读零件的生产任务书,明确工时、加工数量等要求,说出所加工零件的用途、功能和分类。
2.能识读零件的图样和工艺卡,根据本任务查阅国家标准等相关资。
3.能识读板牙架的加工技术要求,制定加工工步。
4.能借助机械工人切削手册,查阅中碳钢、硬质合金的牌号、用途、性能。
5.能根据零件材料、刀具材料、加工性质、机床特性等因素,查阅切削手册,确定切削三要素中的切削速度、每转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并能运用切削速度计算公式,计算相应的转速。
6.能按零件的图样要求,测量毛坯外形尺寸,判断毛坯是否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7.能识别常用刀具材料(如高速钢、硬质合金),根据零件材料和形状特征,通过查阅切削手册和刀具手册,合理选择刀具。
8.能确定车刀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及其用途。
9.能根据刀具的材料选择合适的砂轮,按照规范的刃磨方法,安全地刃磨切断刀。
10.能根据现场条件,查阅相关资料,确定符合加工技术要求的工、量、夹具,辅件及切削液。
11.能正确装夹工件和车刀。
12.能正确车削板牙架。
13.能检查机床功能完好情况,按操作规程进行加工前机床润滑、预热等准备工作。
14.在加工过程中,能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断屑,避免积屑瘤影响加工。
15.能进行自检,判断零件是否合格,并进行简单的年月日成本分析。
16.能按车间现场管理规定,正确放置零件。
17.能按产品工艺流程和车间要求,进行产品交接并确认。
18.能按车间规定填写交接班记录。
19. 能主动获取有效信息,展示工作成果,对学习与工作进行总结反思,能与他人合作,进行有效沟通。
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讲述法、行为引导法教学 用具 多媒体设备、挂图、展示板、展示纸、水彩笔、资料柜、黑板磁铁等学生情况分析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学材分析本课程相应的学生工作页,以工作过程主线,引导帮助学生完成本学习任务。
《产品质量检测》教案——2-2端盖的检-检测零件,出具检测报告
![《产品质量检测》教案——2-2端盖的检-检测零件,出具检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66444c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9.png)
分析
零件的检测非常考验动手操作能力的一堂课程,也考验学生的耐心和细心程度,需做到准确把握量具的测量精度。
学习重点及其化解方法
重点内容:使用量具对端盖的主要尺寸和表面粗糙度进行检测以及对端盖几何公差进行检测
重点化解方法:在使用量具时要按照合理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做好量具的维护和保养保持量具的精度和它工作的可靠性。
握的知识和技能,Biblioteka 解:1.量具与辅具的分类及使用方法、使用场合 2.制定检测报告3.总结结论分析
学生通过互联网和书籍收集相关专业知识。
1.教师引导学生收集
信息
2.教师讲解专业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收集
信息
学习听讲
获取信息,制定方案
10
1、能独立完成计划内容
2、会相互沟通。
3、会检索资料。
4、会陈述工作计划。
教师扮演检测部主管,组长扮演检测组组长,将工作任务,向各小组派工,并要学生明确工作任务。
教师指导学生解读任务,明确任务要求。
任务内容:1、填写量具、辅具清单。
2、检测零件、填写测量记录卡。
3、撰写零件检测报告。
4、总结检测结论。
5、按组员能力特点分配任务。
3.学生倾听主管(教师扮演)要求。
4.学生解读任务
一体化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质量检测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一体化课程教案(首页)
学习任务
端盖的检测
学习活动
检测零件,出具检测报告
教学
时数
4
授课日期
周次
教研组审批
教学班级
学材
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
视觉教具
多媒体设备
系(部)审批
学习
一体化课程教学(周晓峰)
![一体化课程教学(周晓峰)](https://img.taocdn.com/s3/m/c237c8f1b8f67c1cfad6b8f3.png)
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2. (25分钟) 3.
掌握模具装配要 2. 点; 能在教师引导下 3. 制定装配步骤。
准备好所需工具 2.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 2. 培养学生的沟通表 并摆放整齐; 展 示 。 达能力和团队意识。
讨论制定正确的 3. 完善各组制定的模 3. 检测学生的 学 习 模具装配步骤并 具装配方案。 效果。
进行展示
十、学习评价
1.侧重于基本职业素养的自我评价( 20%)
评价得分
序号
评价项目
遵守 (20分)
一般遵守(10 分)
不遵守 (0分)
1 2 3 4
上课按要求出勤 备齐学习活动用品
按要求穿戴工作服等劳保用品 服从教师、小组的安排进行活 动 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小计
5
2.侧重于专业能力的小组评价( 50%)
及解决措施。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完成止动片冲压模具的装配, 提高学生的模具装配的能力。 2.小组讨论教学法 (1)各小组将全部加工好的零件及工具准备好; (2)通过讨论,明确装配方案,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场地:模具制造车间。
任务及要求。
任务:止动片冲压模 自己的工作任务。 具的装配; 1. 各组根据要求检
信息, 明确工作任务。
1.
能识读装配图纸, 1. 明确技术要求;
讲解模具装配的 基本流程; 装配前的准备工 2. 作内容 制定装配步工作进 1. 检测学生的自主学 序摆放; 行 巡 回 指 导 ; 习 的 能 力 。
2.教学设备:投影仪1台、幕布1张、实物投影仪1台、白板1张、课桌椅若干。
3.设备耗材:压力机1台、内六角扳手1套、弹簧4根、铜棒1只、螺钉若干、 铝制条料1片,装配图上所有零件。
一体化课程教案讲解版
![一体化课程教案讲解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93c940c850ad02de804138.png)
一体化课程教案首页- 学年度第学期专业名称:课程名称:学习任务名称:依据教学进度填写学习任务总课时:依据教学进度填写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制编写说明一个学习任务的教案由首页、教学分析表及若干教学环节的教学活动方案组成。
学习任务课前教学分析表学习任务情境描述依据学习任务描述表填写。
学习目标依据学习任务描述表填写。
重难点分析依据学习任务描述表填写。
学生基础分析从学生已学过的课程和掌握的情况以及授课班级学生状况分别进行描述,主要分析学习本门课程必备的基础及学生现状。
教学活动方案教学环节序号教学环节名称课时教学时间教学材料准备填写本环节教学所需的资料、设备、耗材、工具及教具等,可依据教学活动策划表及教学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学生学习成果主要填写学生在完成本环节学习后形成的可观测可测评的成果,如成品、方案、程序、海报、工作页及服务的效果等。
教案审批意见专业系课程负责人或系主任(副主任)负责对每一个教师活动方案进行审批,授课教师须在授课前2周提交审批。
签名:年月日周次教学活动设计授课课时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学活动内容及教学组织形式学时分配依据教学进度计划设计填写,对应教学进度的周次内容,以不大于4课时的内容为最小教学单元。
教案中教学活动针对每个教学单元进行细化分解,体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关注全体同学学习的组织形式。
针对超过45分钟的学生活动,授课教师要分解设计样例演示、巡回指导、普遍问题集中讲评、阶段成果展示组织及拓展知识学习组织等教师活动。
周次教学活动设计授课课时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学活动内容及教学组织形式学时分配教学后记在一个教学单元教学完成后填写,主要分析该学习任务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学实施过程碰到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实施的对策等,以及不同班级授课差异及原因。
周次教学活动设计授课课时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学活动内容及教学组织形式学时分配教学后记。
一体化课程教案首页
![一体化课程教案首页](https://img.taocdn.com/s3/m/9be6ce5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f.png)
一体化课程教案首页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一体化课程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其中,实践操作环节将由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将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结果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程考试和课程作业。
通过全面评价学生的表现,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材料。
2. 实践工具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案例,拓宽他们的视野。
4. 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安排本课程共计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实践教学学时。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课程简介和理论篇教学(2-4学时)2. 第二阶段:实践篇教学(4-6学时)3. 第三阶段:案例分析与讨论(2-4学时)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4. 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九、课程反馈与改进1. 定期收集学生的课程反馈,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满意度。
一体化教案模板范文
![一体化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ca77e3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2.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1)了解一体化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2)掌握一体化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熟悉一体化管理的特点和实施步骤。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一体化生产的认识和兴趣,树立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一体化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一体化管理的特点和实施步骤。
2. 教学难点:(1)如何将一体化理念融入到企业生产和管理中;(2)一体化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一体化生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一体化生产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一体化生产的实际应用;4.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一体化?一体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如何?(2)简要介绍一体化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 讲解一体化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介绍一体化生产的定义、特点和优势;(2)讲解一体化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流水线生产、精益生产等。
3. 讲解一体化管理的特点和实施步骤(1)介绍一体化管理的定义、特点和优势;(2)讲解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步骤,如:规划、实施、监控、改进等。
4. 案例分析(1)展示一体化生产的实际案例,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生产等;(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总结一体化生产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5.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 如何将一体化理念融入到企业生产和管理中?b. 一体化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一体化课程教案
![一体化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de83c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e.png)
一体化课程教案标题:一体化课程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设计一节一体化课程,通过综合多学科内容和跨学科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阶段的课程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不同学科知识与内容之间的联系和互相作用;- 掌握相关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知识。
2. 技能目标:- 能够跨领域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能够运用学科间的交叉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成为团队合作的积极参与者;-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意愿。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体化课程的设计,将涵盖地理、环境科学、经济学和道德教育等学科内容并进行整合。
1. 学科内容:- 地理:城市规划、人口增长;- 环境科学:环境污染、资源利用;- 经济学:城市发展、可持续经济;- 道德教育: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 教学活动:-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学科知识与问题,整合各自的观点和发现,并解决相关的问题。
- 视频和案例分析:观看相关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的视频,分析案例研究,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 团队项目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并在最后进行演示和评估。
四、教学方法1. 跨学科教学法:通过将多学科知识整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观察比较和实际案例等方式,主动探索相关知识和概念。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共同学习,并共同完成最终的团队项目。
4. 视频和案例分析: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和案例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记录: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观点和思考过程。
2. 团队项目演示和评估:对学生的团队项目进行评估,包括项目设计的创意度、清晰度和可行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六、教学资源1. 电子教育资源:提供相关学科的电子书籍、学术论文和案例资源。
一体化课教案(首页)
![一体化课教案(首页)](https://img.taocdn.com/s3/m/b1ef39c1aeaad1f346933f6e.png)
一体化课教案(首页)学校:深圳高级技工学校共9 页审阅意见:签名:教学过程组织教学(3分钟)---学生分组,教师分发练习纸复习旧课(7分钟)---采用提问,学生回答方式,巩固已学知识。
(提示:本节所讲的断面图和剖视图有关联,复习剖视图,为断面图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1、什么是剖视图。
2、剖视图的种类及适用场合。
3、剖切面的种类有哪些。
引入新课(5分钟)一、任务描述及分析展示轴断面图模型,播放多媒体课件。
---模型展示和课件教学,使教学更直观,更贴近学生问题的引出:-----讨论如何更好的表达键槽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启发式教学,教师设疑,学生思考,讨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学生得出如下方案:(1)、用基本视图的形式表达;(2)、用剖视图的形式表达。
教师分析:(1)、用基本视图的形式表达(如下图)可以看到左视图为一些同心圆,这些同心圆为看图带来了困难,究竟哪个圆应对应哪段轴呢?很难立即看出。
---学生得出结论(2)、用剖视图的形式表达(如下图)外轮廓有必要再表达吗?-没有必要。
---学生得出结论断面图剖视图视图(3)、有没有简单的方法表达台阶轴呢?应该怎样去表达呢?---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引领和铺垫有!这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断面图教师布置教学任务,课程内容采用一体化教学(45分钟)§3-7机件的基本表示法---断面图二、相关知识通过前面的视图、剖视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表达机件外形和内部结构的方法。
在机械工程中,还常常需要表达零件某处的断面形状。
这一节将在介绍断面图概念的基础上,讲解两种断面图的画法。
1、断面图的概念用剖切面假想地将物体的某处切断,仅画出该剖切面与物体接触部分的图形,即为断面图。
适用:断面图常用于表达型材及机件某处的断面形状。
按断面图的摆放位置不同,断面图分为移出断面图和重合断面图两种。
2、移出断面图画在视图之外的断面图称为移出断面图。
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3、重合断面图剖切后将断面图重叠在视图上的断面图称为重合断面图。
一体化课程教案模板
![一体化课程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fbbc57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5.png)
多媒体素材
提供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THANKS
感谢观看
知识点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拓宽视野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知识点三是知识点一和知识点二的延伸,需要 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广泛的知识。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培养创新能力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知识点三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05
课程资源
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确保内容 质量与课程目标相符合。
参考书
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 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扩展知识面 。
网络资源
网站
推荐与课程相关的官方网站或教育平台,提供在线学习资源 。
数据库
引导学生使用学术数据库,查找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权威 资料。
其他资源
实验器材
XXXX的未来发展(XX 学时)
02
教学内容
知识点一
总结词
掌握基础知识
详细描述
知识点一是整个课程的基础,需要确保学生掌 握相关的基础概念和理论。
总结词
培养基本技能
详细描述
知识点一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如计算、分析图表等。
建立学科思维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通过知识点一的学习,应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科特有的思 维方式,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一体化课程教案 模板
汇报人: 202X-01-10
目录
• 课程概述 • 教学内容 • 课程实施 • 教学反思 • 课程资源
一体化全书教案教学设计
![一体化全书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5d3d1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a.png)
一体化全书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介绍与目标1.1 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量不断增加,人们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广泛。
一体化全书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高效地获取和整理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1.2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高效获取、整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本课程分为四个模块:知识获取、知识整理、知识应用、综合素质培养。
每个模块包含相关教学内容,具体如下:(1)知识获取: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2)知识整理: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笔记等方法整理知识。
(3)知识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维、沟通表达等能力。
2.2 教学方法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手段,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具体方法如下:(1)线上学习:学生通过平台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练习任务。
(2)线下课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实践、分享经验。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课后实践: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本课程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内容包括:(1)知识获取:考察学生线上学习进度、练习完成情况。
(2)知识整理:考察学生笔记、思维导图的质量。
(3)知识应用:考察学生解决问题、案例分析的能力。
(4)综合素质培养:考察学生在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表现。
3.2 教学反馈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针对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具体做法如下:(1)定期查看线上学习数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线下课堂注意观察学生表现,及时发现问题。
(3)开展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
(4)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体化课程教案(最终)
![一体化课程教案(最终)](https://img.taocdn.com/s3/m/ea3b072e580216fc700afdca.png)
4、完工后能否照现场管理规范清理场地、归置物品。
5、工作中是否遵守安全用电操作规程。
教学条件工具、量具、夹具电工工具一套、万用表等。
材料组合开关、熔断器、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按钮、端子、导线、线槽等。
设备西门子S7-200、电脑等。
图纸彩色A4纸教室分配教室布置图教学流程图学习阶段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准备,制定计划(7课时)当前值达到预设值时,计数器位ON,当前值继续计数到32767停止计数。
5、增减计数器有两个脉冲输入端:CU输入端用于(加计数),CD输入端用于(减计数)。
二、根据运料小车的控制要求,列出I/O分配表I/O分配表。
输入输出元件代号输入地址元件代号输出地址SB3 I0.0 KM1 Q0.0SB1 I0.1 KM2 Q0.1SB2 I0.2 YC1 Q0.2SQ1 I0.3SQ2 I0.4SQ3 I0.5SQ4 I0.6FR I0.7三、制定工作计划1、人员分工2、工具及材料清单3、工序及工期安排4、安全防护措施息,回答其他组员和老师的质疑。
组内讨论自主列出I/O分配。
学生讨论,与老师沟通自主给出工作计划。
织学生小组交流,总结主要知识点。
教师指导,答疑教师给出适当的引导。
评价。
评价学生知识点迁移能力。
评价学生的大局观及统筹规划的能力。
一、运料小车控制系统的硬件连接1、硬件接线图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搜集信息,提出问题,个别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知学习活动3:任务实施(6课时)2、控制系统梯形图。
独自完成硬件接线图组内讨论,参考相关资料进行程序编写教师指导提出可行性建议识点的迁移能力考察学生独立动手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学习活动3:任务实施(6课时)二、安装完毕后进行组内自检和互检断电检查情况记录表序号测试内容自检情况记录互检情况记录1 用兆欧表对电动机进行绝缘测试2 用万用表对PLC输出电路进行断电测试3 用万用表对PLC输入电路进行断电测试组内自检与组与组之间互检,填写记教师巡回指导,严格遵守“7S”现场管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及严谨的工作态。
一体化课程 教案
![一体化课程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c6efc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6e.png)
一体化课程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独特之旅:发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点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点和相互依赖关系;2. 培养学生多学科合作和综合思考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技巧;4. 激发学生对跨学科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案时间:4周(每周4节课,每节课45分钟)教案步骤:第一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引入- 第一节课:介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定义,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研究领域;- 第二节课:讨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点,并引入一些具体的例子;- 第三节课: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点的理解和想法;- 第四节课:总结本周的学习,回顾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点,并布置作业。
第二周:案例研究与跨学科合作- 第一节课:介绍一个具体实际问题,例如气候变化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第二节课:分组讨论,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子问题,例如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要求他们同时考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因素;- 第三节课: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研究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第四节课: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总结讨论。
第三周:分析和批判性思维- 第一节课:引导学生分析已展示的研究成果,评价学生小组的研究方法和结论的可靠性;- 第二节课:讨论发现和评价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鼓励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反思;- 第三节课:进行实践活动,例如模拟辩论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讨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优先关系;- 第四节课:总结本周的学习,鼓励学生就跨学科研究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四周:解决问题与展望未来- 第一节课:引导学生从研究和讨论中提出解决方案,促进他们对实际问题的思考;- 第二节课: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他们之后如何将所学的跨学科知识应用于其他领域;- 第三节课:学生小组合作,提出并展示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方案;- 第四节课:总结整个教案,回顾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收获,并进行讨论和反思。
一体化课程教案模板
![一体化课程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5ec3c72b84ae45c3a358c1c.png)
(2)焊接取红色导线1根,一端焊在红把锷鱼夹上,另一端焊在电池盒正极焊片上。
取黑色导线1根,一端焊在黑把锷鱼夹上,另一端焊在电池盒负极焊片上。
根据操作步骤,自己动作完成学习任务。小组之间进行互查提问,相互评价。
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评价)
电烙铁要用220V交流电源,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根据教学活动内容,学生先自行作答,之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相互评价。
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评价)
教学活动:(10分钟)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二)焊锡和助焊剂
焊接时,还需要焊锡和助焊剂。
(三)辅助工具
为了方便焊接操作常采用如下工具等做为辅助工具。同学们应学会正确使用这些工具。
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
得分
元件检测
20分
按图正确选用元件10分
正确检测元件的好坏10分
一体化课程教案(首页)
课程
电子技能训练
授课教师
课题(项目)名称
任务二焊接工艺
审批
学习任务
掌握电烙铁的使用方法
学会电烙铁的维修方法
授课课时
授课日期
年月日至年月日
授课班级
项目(任务)描述
电烙铁的使用方法,电路板元件插装与焊接
教学目标
1、掌握电烙铁的工作原理
2、掌握一般电子元件的焊接方法
3、掌握电路板拆焊技术
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评价)
教学活动:(10分钟)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3.检查焊接质量
10个焊点中,符合焊接要求的有儿个?将不合格的焊点重新焊接。
一体化课程教案首页
![一体化课程教案首页](https://img.taocdn.com/s3/m/86edc04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1.png)
一体化课程教案首页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一体化课程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3. 学分:2学分4. 学时:32学时5. 授课对象:专业大一学生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使学生了解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1. 教学模块一:课程基础知识内容: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课时:8学时2. 教学模块二:课程实际应用内容: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和技巧课时:16学时3. 教学模块三:实践与训练内容:学生独立完成课程相关的实践项目课时:8学时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举例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实践训练法:学生独立完成实践项目,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评估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2. 实践项目成绩:学生独立完成的实践项目,占总评的30%;3. 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涵盖课程基础知识、实际应用等,占总评的3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一体化课程教材,出版社:出版社,版本:第几版2. 辅助材料:教学PPT、案例分析、实践项目指导书等3. 网络资源:相关学习网站、论坛、博客等4. 实验室资源:计算机、实验设备、软件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教学模块一:课程基础知识(2周)课时分配:第1-2周,每周4学时2. 教学模块二:课程实际应用(4周)课时分配:第3-6周,每周4学时3. 教学模块三:实践与训练(2周)课时分配:第7-8周,每周4学时4. 期末考试(1周)课时分配:第9周,每周4学时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背景和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4.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1任务1 纯电动汽车电动空调
![5-1任务1 纯电动汽车电动空调](https://img.taocdn.com/s3/m/a809f05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9.png)
理实一体化课程教案(首页)
JWC001-3-1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技术
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
三、汽车空调的电动制冷系统部件功能
把低温、低压的气态的制冷剂吸入压缩成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
四、工作原理
1、制冷原理
如图5-1-5所示,由空调驱动器驱动的电
动压缩机将气态的制冷剂从蒸发器中抽出,并
将其压入冷凝器.高压气态制冷剂经冷凝器时
液化而进行热交换(释放热量),热量被车外的
空气带走.高压液态的制冷剂经膨胀阀的节流
作用而降压,低压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气化
而进行热交换(吸收热量),蒸发器附近被冷却
了的空气通过鼓风机吹入车厢.气态的制冷剂
又被压缩机抽走,泵入冷凝器,如此使制冷剂
低压一般为0.25-0.3MPa、高压一般为
因受环境温度及加注量同时影响,不可作
空调控制面板根据驾驶员的操作需求,发送AC信号、冷暖选择信号、鼓风机信号到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同时接收空调压力开关、温度信号,通过CAN 传输系统
2)PTC制热模块的检查
比亚迪E6暖风系统PTC制热模块的电路,如图5-1-11所示.利用万用表检测PTC
温控开关的检查:比亚迪E6暖风系统温控开关的电路如图5-1-12所示
2、新能源汽车PTC加热芯拆卸(1)关闭点火开关,拔下钥匙.
3、空调压缩机的拆缷
以北汽EV160为例,空调压缩机的拆卸如下:
①铺设三件套.
②关闭点火开关,拔出钥匙.
③打开前机舱盖,铺设翼子板护垫.
2、新能源汽车PTC加热芯拆卸(1)关闭点火开关,拔下钥匙.
(15)松开压缩机的三个固定螺栓取下压缩机总成,如图5-1-23所示.。
一体化课程教案首页
![一体化课程教案首页](https://img.taocdn.com/s3/m/6e73c41abd64783e08122b01.png)
一体化课程教案首页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专业名称:环保课程名称:水质理化指标检测学习任务名称:工业废水色度的测定学习任务总课时:50授课班级:环保1201~食品1201共5个班授课教师: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制学习任务课前教学分析表[学习背景]国家标准GB 18918-2002中规定,城市污水厂的出水色度值在30,我院有一次在朝阳区环保局检查的时候被告知出水色度接近60,属于超标。
由于绿藻快速生长引起的藻污染事件工业污水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2012年山东青岛到江苏盐城的绿藻大爆发事件[任务引入]1区环保局检查学院实验室下水发现排水中色度不合格(50度以下),而环保局的检测结果为70度,略高于排放标准,为此需要我们对学院实验室下水中色度值做准确测定,以确认实验室下水是否超标?或超标多少?2 通过色度的检验,可以了解其污染源,进而从污染的源头抓起,有效控制污染[完成任务的工作流程]承担该项任务的检测员,根据教师(或实验室辅导教师)派发任务的要求,依据GB/T11903─1989和GB/T 605─2006要求制定实验室检测计划,准备仪器试剂,实施检测;并与指导教师(或实验室辅导教师)沟通,复核检测结果,提交原始记录,出具检测报告;按照实验室管理规范清洁整理,保养设备并填写记录。
1 接受检验任务单:【教师发放】受学院的委托,对南院实验楼下排实验污水按照GB/T11903─1989《水质 色度的测定》,对水中色度进行测定,独立完成含量测定,并填写检测报告。
2 读工作页中的任务单:【学生做】下发任务单和GB/T 9737—2008《易炭化物质测定通则》标准 [分组]1读任务单;2读标准;3二者结合,明确工作任务 [教师明确的任务] 1 要测的水样有色2 配置一系列有色标准溶液(共20种不同颜色溶液)3 用水样与标准色标进行对比,确定水样的色度 3 读标准,了解标准色标的制备方法 [列出需要使用试剂]1)六水合氯化钴CoCl 2•6H 2O 、 2)六水合氯化铁FeCl 3•6H 2O 、 3)五水合硫酸铜CuSO 4•5H 2O 、 4)1+39盐酸溶液 [复习]请学生写出:硫酸铜、三氯化铁、氯化钴、盐酸的化学分子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体化课程教案首页
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
专业名称:环保
课程名称:水质理化指标检测
学习任务名称:工业废水色度的测定学习任务总课时:50
授课班级:环保1201~食品1201共5个班授课教师: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制
学习任务课前教学分析表
[学习背景]
国家标准GB 18918-2002中规定,城市污水厂的出水色度值在30,我院有一次在朝阳区环保局检查的时候被告知出水色度接近60,属于超标。
由于绿藻快速生长
引起的藻污染事件
工业污水排放引
起的环境污染
2012年山东青岛到
江苏盐城的绿藻大
爆发事件
[任务引入]
1区环保局检查学院实验室下水发现排水中色度不合格(50度以下),而环保局的检测结果为70度,略高于排放标准,为此需要我们对学院实验室下水中色度值做准确测定,以确认实验室下水是否超标?或超标多少?
2 通过色度的检验,可以了解其污染源,进而从污染的源头抓起,有效控制污染
[完成任务的工作流程]
承担该项任务的检测员,根据教师(或实验室辅导教师)派发任务的要求,依据GB/T11903─1989和GB/T 605─2006要求制定实验室检测计划,准备仪器试剂,实施检测;并与指导教师(或实验室辅导教师)沟通,复核检测结果,提交原始记录,出具检测报告;按照实验室管理规范清洁整理,保养设备并填写记录。
1 接受检验任务单:【教师发放】
受学院的委托,对南院实验楼下排实验污水按照GB/T11903─1989《水质色度的测定》,对水中色度进行测定,独立完成含量测定,并填写检测报告。
2 读工作页中的任务单:【学生做】
下发任务单和GB/T 9737—2008《易炭化物质测定通则》标准
[分组]
1读任务单;2读标准;3二者结合,明确工作任务
[教师明确的任务]
1 要测的水样有色
2 配置一系列有色标准溶液(共20种不同颜色溶液)
3 用水样与标准色标进行对比,确定水样的色度
3 读标准,了解标准色标的制备方法
[列出需要使用试剂]
1)六水合氯化钴CoCl2•6H2O、
2)六水合氯化铁FeCl3•6H2O、
3)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4)1+39盐酸溶液
[复习]
请学生写出:硫酸铜、三氯化铁、氯化钴、盐酸的化学分子式。
[讲授新课]
拿出上述三瓶化学试剂,请学生观察三种固体颜色,思考一下其溶液的颜色会是什么颜色呢?
试剂分子式规格药品颜色硫酸铜
三氯化铁
氯化钴
盐酸
2 [学生活动]
请3名学生配制三种试剂的溶液颜色,其他学生观察、记录颜色。
并对学生操作过程提出意见及不同意见。
[教师引导强调]
1)存在形式不同时,颜色有变化 2) 溶液浓、稀时,颜色也有变化
3 [设问] 若两种溶液混合会有什么变化?前面实验见过没有?
4 [学生操作] 1:1比例
序号 混合液 实验颜色
1 氯化钴+三氯化铁
2 氯化钴+硫酸铜 3
三氯化铁+硫酸铜
5 [教师总结]
过程中要求学生:
1 学生预见的颜色与演示的演示是否一致;
2 操作是否规范,如何判定?
见下图
橙色
绿色
紫色
藕荷色
6 [小结] 对学生操作演示和学生观察操作情况,从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1)学生对混合后颜色的遇见,可能问题
2)演示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
3)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情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