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分析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分析与对策关键词:职业倦怠护士心理学
职业倦怠是人们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之中由于受环境、情感等内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身心不适、心理衰竭、情感封闭和亚健康状态[1]。职业倦怠表现:对职业前景茫然,缺乏工作热情和动力易产生疲劳、厌倦、焦急、烦燥,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心理缺乏。目前,受医疗大环境的影响,医患矛盾突出,护理人员长期工作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极易导致职业性倦怠。护士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护士自身的健康,而且影响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队伍的稳定,所以不论护士还是管理者都应重视职业性倦怠的预防。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09年3月-2009年12月对在院护士调查问卷216份,均为女性,本科15人,大专123人,中专78人,工作年限3年以下42人,2-5年96人,6-10年48人,11年以上90人。
1.2采用心理咨询公司设计的职业倦怠测试问卷并根据工作匹配理论对试卷进行修改,设计了护士职业倦怠心理测试题,涉及与工作匹配的工作负荷、控制感、社交、报酬、公平、价值观等。根据所得分值进行评定,20分以下无职业倦怠症状,20分-40分出现职业倦怠前期症状,40分以上有职业倦怠症状。
2 结果
出现职业倦怠19人,出现职业倦怠前期症状126人,无职业倦怠61人。
3 护理人员出现职业倦怠原因分析:
3.1外部环境因素
3.1.1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疾病护理,而是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现代护理工作是一项风险大、责任重、要求高的助人专业。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规范的专业技术,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丰富的人文知识,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一颗理解他人的心,要求护士的基础素质和专业水平必须有一个质的飞跃。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士被赋予多元化的角色,除执行医嘱、做好常规护理外,还承担着教育者、心理辅导员、社会工作者及收费解释员等多种类工作,工作内容大大增加,容易产生疲劳感。
3.1.2疾病的复杂性疾病变化多端,随时随地都有新的变化,要认真观察、详细记录、不容忽视。比如慢性病人具有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的特点,有的病人虽然经长时间的精心护理,但由于病情反复,极大地挫伤了护理人员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情感反应激烈,心理能量消耗大[2]。在医院护士接触病人机会最多,需频繁面对病人生死等极端痛苦场面,较多接受了强烈的紧张感及死亡的刺激,易产生悲哀、负疚、无助等挫折反应,情感反映较强烈,心理能量被过多消耗,并在思想上滞留一种“生死无常”的悲观消极情绪,伤害了“实施人道的天使”的自尊心、自豪感。
此外,不同科室间护士的压力感明显不同,其中外科系统护士的压力感较内科系统护士偏高;内科系统中,急诊科护士压力感偏高,
这与不同科室间的工作性质有很大的关系[3]。外科ICU和急诊科护士接收的病人病情急且重,病情变化快,这不仅要求护士有娴熟的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又因护士的人员数量相对不足,夜班时间长且频繁,致使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加之女性生理上因素影响体力和情绪的波动,在抢救危重病人时,缺乏心理承受能力,担心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经常处在紧张的环境中工作,致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
3.1.3工作风险高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工作中不得存在一点马虎,在实施护理操作时需要全身心地投入,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医疗差错、引起护患纠纷,导致护士在工作中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总是瞻前顾后,身心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担心差错事故是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之一,如果护士在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如在注射或发药中出错,会威胁到病人的身心健康,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另外,护理工作中存在职业安全问题,如生物性危害(被细菌、病毒等感染)、化学性危害(甲醛、环氧乙烷、消毒液、抗肿瘤药、臭氧等)、物理性危害(X线)、环境性因素危害(各种废气排放、噪声干扰等)[4]等,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3.1.4倒班的影响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士频繁轮班、值夜班。夜班时促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及甲状腺素均较白班显著升高,促进人体代谢以及氧和热量的消耗,还可使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对人体的应激程度增加,额外的增加了生理、心理负担[5]。由于三班倒,造成护士睡眠质量差、饮食无规律,影响了护士正常的社会
活动及家庭生活,造成不良心理状态,长期也会导致身心疾病。
3.2护理人员本身的因素
3.2.1生理因素的影响护士群体以女性为主,而女性的生理因素对心理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表现在:月经期易出现焦虑、烦噪,不易过度劳累;在妊娠期的不适,以及哺乳期可导致紧张忧虑等。
3.2.2缺乏沟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在医院特定环境中,由于医生具有处方权,护士作为助手仅有建议权,而护士接触病人机会最多,观察病人最仔细,也最容易发现病人存在的建康问题。当护士向医生反映病人情况时,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医生不但不引起重视,甚至将护士作为发泄对象,同事之间由于存在竞争、经济利益等冲突,加之部分护士心理封闭,不愿敞开心灵,接纳对方,致使同事之间难以沟通、交流,长期下去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心身健康受到影响,处于心力交瘁的疲惫状态,致使护士心理能量耗竭。
3.2.3个人成就感低下在我国,护士的社会地位仍然较低。病人在出院后往往会对医生表示感谢,而护士为病人付出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承认;部分医院的领导对护士工作不够重视或相对医生待遇偏低,媒体和医院对外宣传中对护士正面形象宣传不足;文凭相对较低,继续深造及职称晋升的机会太少等问题,使护士不能从工作中充分体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6],目前,医院收费中较多体现了检查和治疗价值,而护理价格则远远低于治疗价值,致使重医轻护、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差、精神压抑等。长期重复单调的工作,导致护理人员缺乏主人翁意识。有职业倦怠前期症状的护士认为,参
与决策机会少,工作处于被动状态,无力感和低个人成就感明显。会影响护士的服务质量、对专业的喜欢程度和医院的信心,形成恶性循环链。
3.2.4对自身认识不足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造成了强烈的事业竞争紧迫感,护理服务范围扩大,服务内容的增加,如电脑的普遍使用,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开展使护士认为自己的业务技术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迫使护士们不断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而造成了护士知识积累上的压力。有些护士缺乏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对本职工作不满意,甚至厌恶,对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一种长期的消极负性情绪[7]。消极的认知方式常会导致消极的行为和情绪,这种情绪进一步引起工作兴趣减退,形成恶性循环。加之多数护士没有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训练,一旦在工作生活中受挫,不会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平衡和完善,造成护患冲突,出现人际关系障碍。
4 表现
上述各种原因造成的这种紧张状态使护士产生一系列的身心症状,心理上首先出现了情绪的变化,产生了悲观、失望、缺乏自信心,厌恶自己的工作,继而在工作中性格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感、易怒、爱唠叨,甚至注意力涣散、精力不集中、反应的敏捷度降低,出现了疲劳感、周身无力、睡眠不良等症状,使正常心理、生理过程被扰乱,出现心理生理的功能障碍,继而在躯体薄弱环节易感器官上发生病变产生心身疾病。这些变化能涉及神经、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