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北戴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上阕写景,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意象),整幅画面有什么特点?

“大雨”、“ 幽燕”、“白浪”“打渔 船”。整幅画面雄浑壮阔,很有气势。
3、在写景上诗人运用了哪些写景的 方法?


借景抒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4、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说明理由。
• 我认为“落”和“滔”用得好。“大 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 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 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 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 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 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一日时逢 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顿起击水之兴, 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于风 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有纵笔挥毫,写 下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展示 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 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 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 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6、你是怎样理解“换了人间”?
• 今天又逢萧瑟秋风,那吹送了上千年 的代代秋风,但一切都变了呀,• 种新的 一 美已经出现。新中国已诞生在历史的长河 之中。

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 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 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 次推移,极富层次感。“秦皇岛外打鱼船” 回应开头一句的“幽燕”,点明地点,又 与题目相吻合。“打鱼船”、“一片汪洋 都不见,知向谁边”的意境或也取轧于古 人对大海惊涛骇浪的描写,但《浪淘沙》 是小令,不直铺叙,用精炼的设问句式写 出来,化实为虚,以简驭繁,真乃神来之 笔!与其说是写人写船,不如说是以小衬 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 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 旷悍,突出风雨中的海天莫辩、浩茫混沌、 旷荡无崖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 量,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词?词牌?词题? 2、你所知道的词牌有哪些? 3、词有哪两大代表流派?代表人分别是?
豪放派,代表人辛弃疾,苏东破 婉约派,代表人李清照,秦观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 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 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 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 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 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 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 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 同罢了。 词的题目就是题目,和诗歌的题目 之类一样。 比如沁园春 雪 ,沁园春是词牌,雪是题目。
人萧鞭 谁一天 间瑟。往 边片。 大 。秋东事 ?汪秦 雨 风临越 洋皇 落 今碣千 都岛 幽 又石年 不外 燕 是有, 见打 , ,遗魏 ,鱼 白 换篇武 知船 浪 了。挥 向。 滔
《 浪 淘 沙
毛 泽 东
北 戴 河 》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 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 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 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 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 选》、《毛泽东题词墨迹 选》.
1、通过诵读,你感知这首词写了什么景?抒 发了诗人怎样情感?上、下阕有什么不同?
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 “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 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 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 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 形并茂气象磅礴,这情景较之曹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 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晴日所见更令人惊心动 魄。 • 上阕写景,望中所见,说的是空间; • 下阕抒怀,心中所想,咏的是时间。 • 诗人歌颂今天的社会主义的美好。 •
二、1、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字词质疑: (1)标拼音:幽燕 碣石 萧瑟 (2)释词义: 幽燕 碣石 魏武 都不见 萧瑟秋风 人间 (3)感知词的大意
翻译
• 大雨落在了幽燕, • 滔滔波浪连天, • 秦皇岛之外的打鱼船, • 全被汪洋所遮没, • 也不知漂去了哪边? • 往事已有千年, • 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 • 东巡至碣石吟咏过诗篇。 • 秋风瑟瑟到了今日, • 人间却换了新颜。 • 一切都过去了,一种新的美已经诞生。
5、下阕先写了什么?词人这样写的 目的
• 词的下片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 “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 面。 毛主席这时面对大海,想到了这一千五百 多年前的往事,• 到了曹操——又一个 想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主席的眼 前除大海之外,有大雨、• 凉风、有涛声, 有 还有幻觉中曹操的雄姿,古战场、• 将士 古 及古代的诗篇……而这一切全凝结在: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二行之 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赏析诗句 领悟意境 探究思考: 1、通过诵读,你感知这首词写了什么景? 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感?上、下阕有什么不同? 2、上阕写景,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意象), 整幅画面有什么特点? 3、在写景上诗人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方法? 4、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说明理由。 5、下阕先写了什么?词人这样写的目的是? 6、你是怎样理解“换了人间”?
• 他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气 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清刘熙载 《艺概.诗概》),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 雄才大略和进取精神,同时也反应了汉末 人民的苦难生活,开建安文学风气之先。 词的下片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 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面。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 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 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 “挥鞭”是一个典型的蕴藉丰饶的动态意 象,作为片段过程,它概括了人物驰骋沙 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作为瞬间动作, 它显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赢武的性格 特征。“遗篇”指曹操的《观沧海》诗, “东临碣石”乃该诗首句,引入词中,化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建安12年(207年)夏5月,曹操出征乌桓, 九月胜利班师。经过碣石山,立马观海,慷慨赋 诗,流露出包容天地的帝王气象。 今人范曾作。

上片写景,景中含情,而下片抒情,情中 有景。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 此时此地此景,自然会使人联想起一千多 年前曹操登陆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 首《观沧海》诗。“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 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魏晋风 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东汉莫年, 豪强群起割据,“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 战”(曹操《葛里行》)。连年混战,民 不聊生,曹操雄才崛起,“挟天子以令诸 侯”,经过几十年的征战,终于扫荡了分 割的世族军阀与豪强势力,统一了中国北 方,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历史上举一 反三一定的进步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