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有趣的圆》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圆教案名称:有趣的圆教学目标:1. 了解圆的形状和特征;2. 能够观察和描述圆的特征;3. 能够运用圆的特征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
教学内容:圆的形状和特征,圆的绘画和手工制作。
教学准备:圆的模型、圆形卡片、彩色纸、颜料、画笔、测量工具等。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圆形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引导他们讨论圆形模型的形状和特征。
2. 学习(15分钟)a. 示范绘画圆:教师带领学生用彩色纸和颜料,按照圆形模型的形状进行画圆练习,让学生观察和模仿。
b. 观察和描述圆: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圆形卡片,让他们观察和描述卡片上的圆形,如颜色、大小等。
3. 实践(20分钟)a. 圆形手工制作:教师引导学生用彩色纸剪成不同大小的圆形,然后组合在一起制作成有趣的圆形图案,如太阳、蝴蝶等。
b. 圆形测量: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些不同大小的圆形卡片,并给他们一把卷尺或直尺,让他们测量和记录卡片的直径。
4. 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提问一些问题,如“圆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怎样制作有趣的圆形图案?”让学生进行回答和讨论。
5. 实际应用(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应用了圆的图案和物品,如水果、钟表等,让学生观察和发现。
6. 拓展延伸(5分钟)为了增强学生对圆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在家庭或校园中去发现和观察有圆形的物品,并记录下来,下次课时与他人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圆的形状和特征,能够运用圆的特征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和实际应用的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圆形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圆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详细内容围绕“圆形”进行展开。
主要学习圆形的基本特征、生活中的圆形物品以及在艺术创作中运用圆形。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和描述圆形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圆形物品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提高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圆形的基本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难点:如何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圆形进行艺术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物品(如球、饼干、硬币等)、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2. 学具:每人一份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品,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并讨论圆形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各种圆形物品,讲解圆形的基本特征,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在教具中找出圆形物品,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4. 艺术创作(10分钟)引导幼儿运用圆形进行绘画和剪纸创作,培养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圆形,标明名称。
2. 画出圆形的基本特征,如边缘光滑、没有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圆形物品,画一幅以圆形为主题的画。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创作等环节,让幼儿掌握了圆形的基本特征,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到的圆形物品,鼓励幼儿进行拓展延伸,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同时,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表现,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艺术创作环节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应放在让幼儿认识和描述圆形的基本特征上,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等活动,使幼儿真正理解圆形的概念。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圆》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圆》科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观察到生活中各种圆的物体,了解圆的形状特征。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圆形卡片、圆形玩具、图片等。
2. 环境:布置一个充满圆元素的环境,如悬挂圆形气球、装饰圆形图案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幼儿关注圆的形状。
2. 认识圆形:出示圆形卡片,让幼儿触摸、观察,说出圆形的特征。
3. 寻找圆形:让幼儿分组,互相寻找身上的圆形部件,如眼睛、鼻子、手腕等。
4. 创意圆形:邀请幼儿用圆形玩具进行创意拼图,引导幼儿发现圆形可以组成各种图案。
5. 结束活动:总结幼儿在活动中的发现,强调圆形的特征和应用。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庭中的圆形物体,拍下照片,分享到班级群。
2. 环境创设:邀请幼儿用圆形物品装饰班级环境,如制作圆形挂饰、贴圆形图案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圆形特征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创意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 收集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作品,评价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4. 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受伤。
3. 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适时给予个别指导。
七、教学资源:1. 圆形卡片、玩具、图片等教具。
2. 拼图游戏素材。
3. 班级群,用于分享幼儿家庭作业作品。
4. 圆形物品,如气球、贴纸等,用于环境装饰。
八、活动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2. 认识圆形:出示圆形卡片,让幼儿触摸、观察,说出圆形的特征。
3. 寻找圆形:让幼儿分组,互相寻找身上的圆形部件。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圆》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圆》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认识形状》,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的圆形物品,了解圆形的特点,培养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知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描述圆形的特点,知道圆形是一个闭合的曲线,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圆形物品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特点,能够准确地描述圆形。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圆形物品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圆球等)、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学具:每组一张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同时,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其他圆形物品,激发幼儿对圆形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
同时,引导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一个圆形,加深对圆形的认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认识的圆形物品。
(3)将剪下的圆形用胶棒粘贴在另一张画纸上,组成一幅美丽的圆形画。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圆形,标注“有趣的圆”。
2. 在圆形旁边画出几个小圆形,标注“硬币、瓶盖、圆球等”。
3. 在另一侧画出一个画有圆形作品的画纸,标注“我们的作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与家长一起画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圆形的认识程度,针对幼儿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加深对圆形的认识,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圆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
2.难点:通过实践操作,发现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卡片、圆形物品、圆形图案等。
2.学具:圆形贴纸、剪刀、胶水、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圆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圆形的特点。
2.教师与幼儿互动,讨论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基本环节1.认识圆形(1)教师出示圆形卡片,让幼儿说出圆形的特点。
(2)教师引导幼儿在教室里寻找圆形物品,并分享给小伙伴。
2.圆形的分类(1)教师出示不同大小的圆形卡片,让幼儿按大小进行分类。
(2)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圆形卡片,让幼儿按颜色进行分类。
3.圆形的拼贴(1)教师发放圆形贴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幼儿自由拼贴圆形图案。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趣的圆形作品。
4.圆形的运用(1)教师出示圆形物品,让幼儿说出它们在生活中的用途。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用圆形物品解决问题,如制作圆形帽子、圆形口罩等。
(三)实践环节1.圆形接力赛(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排成一列。
(2)每组的第一名幼儿手持圆形卡片,跑向终点,将圆形卡片交给下一名幼儿。
(3)以此类推,直到一名幼儿接到圆形卡片,最先完成的组获胜。
2.圆形拼图游戏(1)教师将圆形卡片剪成若干小块,打乱顺序。
(2)幼儿分组合作,将圆形卡片拼成完整的圆形。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圆形的特点和应用。
2.教师鼓励幼儿分享在实践环节中的感受和收获。
五、作业(课后)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拍照并分享到班级群。
2.家长协助幼儿用圆形物品创作一幅画,带到幼儿园与小伙伴分享。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幼儿对圆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美术乐园》第四章《形状世界》的第三节《有趣的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掌握圆形的基本画法,并能够运用圆形进行创意绘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学会用圆形进行绘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美术创作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圆形的基本画法,并能运用圆形进行创意绘画。
教学重点: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学会用圆形进行绘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物品(硬币、瓶盖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圆形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
(2)教师示范如何用画笔画出圆形,并讲解画圆形的基本方法。
3. 动手操作(10分钟)(1)教师分发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材料,指导幼儿按照示范方法画圆形。
(2)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练习画圆形。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挑选一位幼儿的作品,进行讲解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创意绘画主题,如“圆形的太阳”,让幼儿运用圆形进行绘画。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幼儿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圆》2. 板书内容:圆形的特点:没有角,边缘光滑画圆形的方法:以点为中心,画弧线连接创意绘画:圆形的太阳、圆形的气球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圆形画一幅创意画,主题自选。
2. 答案示例:画一个圆形的脸,再加上眼睛、鼻子、嘴巴等,形成一个可爱的卡通形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讲解、示范、动手操作等环节,让幼儿掌握了圆形的基本画法,并能够运用圆形进行创意绘画。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圆活动设计科学精品教案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圆活动设计科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中的第二节“有趣的圆”。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基本概念、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以及圆形的特点和趣味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概念,认识圆形的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圆形物品的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对形状的审美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特点,能够区分圆形和其他形状。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圆形物品的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物品(如球、饼干、硬币等)、圆形卡片、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幼儿观察教具中的圆形物品,引导幼儿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引出圆形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圆形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讲述圆形的特点。
讲解如何用画笔、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圆形物品。
3. 随堂练习(15分钟)幼儿在画纸上用画笔、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圆形物品,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圆2. 板书内容:圆形的概念圆形的特点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一个你喜欢的圆形物品。
收集生活中其他圆形物品,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对于动手操作环节,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完成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寻找其他形状的物品,激发幼儿对形状的兴趣。
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收集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增强幼儿对圆形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
4. 随堂练习的组织和指导。
5.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圆》
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圆》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圆形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1.认识圆形,掌握圆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圆形,感受圆形的美。
2.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形图片、圆形玩具、圆形贴纸等。
2.环境准备:布置一个充满圆形元素的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圆形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玩具的形状。
2.认识圆形(1)教师展示圆形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圆形的特征。
3.感知圆形(1)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室内寻找圆形物品。
(2)幼儿分享自己找到的圆形物品,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4.圆形的运用(1)教师出示圆形贴纸,引导幼儿将贴纸贴在指定的位置。
(2)幼儿互相合作,完成圆形贴纸的布置。
5.圆形创作(1)教师发放圆形画纸,引导幼儿用画笔或彩泥创作圆形作品。
(2)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6.游戏活动(1)教师组织圆形接力比赛,幼儿分成若干小组,用圆形玩具进行接力。
(2)比赛结束后,教师宣布比赛结果,给予获胜小组奖励。
(2)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教学延伸1.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并拍照记录。
2.主题活动:组织圆形创意画展,展示幼儿的圆形作品。
七、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注重与幼儿的互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2.在圆形创作环节,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的指导,提高作品质量。
3.在教学延伸环节,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相信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重难点补充:1.认识圆形,掌握圆形的基本特征。
教师问:谁可以告诉我,你们在哪里见过圆形呢?幼儿回答后,教师引导:是的,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圆形,比如车轮、硬币、气球等等。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圆》科学活动精品教案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圆》科学活动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形状的世界》第三节《有趣的圆》。
本节课主要详细内容为: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通过观察、实践、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对圆形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知道圆形的基本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游戏等形式,深入理解圆形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物品(如硬币、圆球、饼干等)、画有圆形的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通过实物展示,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形状,引导幼儿关注圆形。
2. 讲解(10分钟):(1)教师用卡片展示圆形,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圆形的特点。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幼儿了解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10分钟):(1)让幼儿用剪刀剪下圆形,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2)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圆形,巩固对圆形的认识。
4. 游戏(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找圆形”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圆形的认识。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圆形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圆形,标注“圆形”。
2. 旁边列出圆形的特点,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在画纸上画出至少5个圆形,并剪下来。
2. 答案:完成作业后,让幼儿将剪下的圆形贴在画纸上,进行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对圆形有了深入的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圆形掌握的程度。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品,让幼儿发现圆形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家长参与活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圆形,增进亲子关系。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圆》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圆》科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认识圆的特性,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圆形图片、圆形玩具、圆形物品(如轮子、碗等)。
2.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光线充足的教室。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系列圆形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形状)。
2. 基本环节:a. 教师向幼儿讲解圆形的特性,如圆形无角、边缘光滑等。
b.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圆形分类,让幼儿将圆形物品归类。
c. 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指触摸圆形物品,感知圆形的边缘。
3. 拓展环节:a.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圆形创意画,让幼儿用画笔在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圆形图案。
b.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圆形拼图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1.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引导幼儿说出圆形的特点。
2.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在家里找出更多的圆形物品,并与家长分享圆形的特点。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增加圆形元素,如圆形地毯、圆形装饰品等。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圆形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表现。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圆形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情况。
七、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难点:幼儿对圆形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策略:通过实物展示、操作实践等方式,帮助幼儿直观地感受圆形的特征;设置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圆形的特性。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舒适,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
2. 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3. 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他们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圆》精选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圆》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三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二章《有趣的圆形》。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帮助幼儿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区分圆形,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品,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圆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品,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圆形玩具等)、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学具:圆形物品、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圆形玩具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圆形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圆形。
(2)教师讲解圆形的基本特征,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自己尝试画一个圆形。
(2)教师指导幼儿正确地画圆形,并提醒他们注意圆形的特征。
4. 小组活动(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些圆形物品和画纸。
(2)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用圆形物品在画纸上拼出不同的图案。
(1)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幼儿欣赏并给予掌声。
(2)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圆形的特征。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圆形,标注“圆形”。
2. 在圆形旁边写出圆形的基本特征,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一个圆形物品,并画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圆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圆形的特征,避免过于关注具体物品。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圆》精选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圆》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三单元《图形的世界》中的第六节《有趣的圆》。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圆形的感知能力;学习用圆形组合出不同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并掌握其基本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幼儿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圆形,掌握圆形的特点。
难点:用圆形进行组合创新,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卡片、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等)、教学课件。
学具:彩纸、剪刀、胶棒、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准备一个圆形的篮子,引导幼儿观察篮子的形状。
(2)邀请幼儿将篮子里的圆形物品一个一个捡出来,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3)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圆形的?2. 教学新课(1)教师展示圆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其形状。
(2)教师讲解圆形的特点,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3)通过课件展示,让幼儿了解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用圆形组合出的不同图形,如太阳、花朵等。
(2)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3)讲解组合图形的方法,并示范操作。
4. 随堂练习(1)分发彩纸、剪刀、胶棒等学具,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组合出不同的图形。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帮助。
(1)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圆2. 板书内容:(1)圆形的特点:边缘光滑、没有角(2)圆形组合图形:太阳、花朵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圆形组合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充分认识到了圆形的特点,并能够用圆形进行组合创新。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圆》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圆》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形状的世界》第三节《有趣的圆》。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圆形,探索圆形物品的特性,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圆形的认知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并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图片、圆形物品(如球、硬币、饼干等)、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2. 学具:圆形物品、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圆形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上的形状。
同时,让幼儿找出教室里的圆形物品,激发他们对圆形的兴趣。
2. 讲解圆形概念(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形物品,让幼儿触摸并感受圆形的特性,帮助他们理解圆形的概念。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圆形物品,让幼儿进行分类,并引导他们发现圆形物品的共同特点。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和画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圆形物品,并进行展示。
5.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圆形的,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6.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用剪刀剪下圆形,并粘贴在画纸上,创作出一幅圆形主题画。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圆》2. 内容:圆形的概念圆形物品的特性生活中的圆形物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中的圆形物品,并画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活动幼儿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发现圆形物品的共同特点,加强他们对圆形概念的理解。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圆形物品进行创意拼画,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圆》科学活动教案(1)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圆》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认识形状》,具体内容为《有趣的圆》。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圆形的特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培养幼儿对圆形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圆形,理解圆形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圆形物品的能力,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关注。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圆形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圆形。
难点: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卡片、圆形物品(如球、硬币、瓶盖等)、画纸、画笔、胶棒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向幼儿展示圆形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其形状。
(2)教师拿出圆形物品,如球、硬币、瓶盖等,让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圆形的特点,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2)教师拿出圆形卡片和物品,让幼儿对比观察,加深对圆形特点的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画笔,让幼儿尝试画出一个圆形。
(2)教师指导幼儿用剪刀剪下自己画的圆形,并用胶棒将其粘贴在画纸上。
(1)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圆形物品。
(2)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圆形创作出美丽的画作。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圆形,标注“有趣的圆”。
2. 在圆形旁边写出圆形的特点:“边缘光滑,没有角”。
3. 在另一侧黑板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图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圆形物品。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喜好,画出圆形物品,如蛋糕、气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和父母一起寻找圆形物品,加强对圆形的认识。
同时,教师可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圆形创意画展”,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圆》(精选12篇)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圆》〔精选12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圆》〔精选12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圆》篇1活动目的:1、引导幼儿认识圆形并用恰当的语言描绘:xx是圆形的,xxx也是圆形的。
2、开展幼儿的语言表达才能、想像力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3、进步幼儿的竞赛意识和快速反响才能。
活动准备:1、足球、乒乓球、篮球等一些具有圆形特征的物体。
2、水果如苹果、桔子、荔枝等。
3、大量具有各种形状的玩具。
活动过程:1、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请小朋友们猜一猜红布下到底藏了什么呢?引发幼儿讨论和有意注意。
(足球、篮球、乒乓球、钟表、鼓等。
)(2)渐渐揭开红布,向幼儿展示物体,诱导幼儿边看边说它们的名称和形状,引出活动主题“有趣的圆”。
2、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感知“圆”的特性。
(1)请个别幼儿上前触摸各种球体,去发现其特征在老师下说出自己对“圆”的感受。
(很光滑,圆溜溜的没有尖尖的角。
)(2)请小朋友们和老师比赛好吗?看谁在教室内找到的。
又多又快(2分钟)。
组织全体幼儿在室内寻找。
(3)让我们蒙起眼睛试试看,还能摸到“圆”吗(3分钟)。
3、室外发现,开拓思维。
小朋友,教室外面还有圆吗?(有)多吗?(多)让我们一起到室外去找一找。
(5分钟)开拓幼儿想像力和创造性,丰富幼儿对“圆”的经历。
4、击鼓传花,听说竞赛。
(1)说明游戏竞赛规那么:幼儿分为两队,各代表红花队和黄花①鼓点响起,两队各自传花:鼓点一停,两队持花者站起,红队持花者说上句:xx是圆形的,后由黄队持花者说下句也是圆形的。
说对者可由老师在黑板上相应花前贴上一枚圆片,如说错和重复别人的句子都不能贴磁片。
②游戏双方两队以圆形磁片多者为胜方。
(2)赛后,老师进展简单小结,为胜方鼓掌祝贺,同时也为败方增强信心鼓掌支持。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以“有趣的圆”为主题进展绘画。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圆》篇2活动目的:1. 指导幼儿在圆形的根底上添画各种物体,使幼儿在添画过程中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幼儿园《有趣的圆》教案
幼儿园《有趣的圆》教案教案背景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图形之一,幼儿园是儿童最初接触图形学科的阶段。
正确的引导,能够让他们从幼儿时期就对图形建立美好的认知,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本节课主要教授有趣的圆,让孩子们通过游戏和讲解认识圆和圆的特征,并且巩固他们的认知,丰富语言表达。
教学目标1.认识圆形,知道圆形的定义。
2.了解圆形的特点,如半径、直径等。
3.能够用自然语言表述圆形的特点。
4.锻炼幼儿园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5.开发幼儿园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对图形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要准备好以下物品:1.圆形的物品,比如水杯盘子等。
2.图案卡片(圆)、水彩笔等文具。
教学内容和步骤Step1 自然示范引出教师向孩子们展示圆形的物品,比如水杯、盘子等,引导孩子们发现物品是圆形的,询问孩子们认为这些物品的形状是什么,并向孩子们介绍圆的定义。
Step2 多媒体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讲解圆的相关知识,如圆的定义、半径、直径等特点。
并强调圆与其他图形的不同之处,如圆与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的区别。
Step3 游戏互动教师在课堂中组织“找圆”游戏,通过找圆形物品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并在游戏中巩固他们对圆形的认识。
同时,教师要给予孩子们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Step4 图案练习教师分发图案卡片,让孩子们在图案卡片上涂色。
教师要求孩子们围绕圆的特点来选择颜色,如用红色和黄色来表示阳光下的圆形水滴。
教师在这个步骤中要及时纠正孩子们的错误,帮助他们理解颜色与形状的关联。
Step5 语言表述教师鼓励孩子们用语言来表述圆形的特点。
教师要求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形的特点,并在表述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引导孩子们运用形容词、副词等,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
教学评价通过这次课程教学,孩子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圆形,并能用自然语言正确地描述圆形的特点。
同时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得到了提高,并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水平。
中班数学活动优质教案《有趣的圆》
中班数学活动优质教案《有趣的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认识形状》,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有趣的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学会辨别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并能够运用圆形进行创意组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的特征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识别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运用圆形进行创意组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教具(如硬币、瓶盖等)、圆形卡片、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学具:每组一份圆形物品(如饼干、玩具等),每组一张圆形卡片,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圆形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圆形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2)教师讲解圆形的画法,并示范。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画圆形。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识别。
(2)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更多的圆形物体。
(3)每组汇报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 创意组合(10分钟)(1)教师分发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材料。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圆形进行创意组合,制作一幅美丽的画。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1)每组展示作品,分享创作过程。
(2)教师点评,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圆2. 内容:(1)圆的特点:没有角,边缘光滑,大小不一。
(2)圆形物体:硬币、瓶盖、饼干、玩具等。
(3)圆形画法:以一个点为中心,用圆规或直接画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出至少5个圆形物体,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画一画:运用圆形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圆》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圆》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形状的世界》中的第二节《有趣的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了解圆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圆形的感知和创新能力;学习用圆形组合出不同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知道圆形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出圆形的物体。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特点,能够独立创作出圆形组合图形。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圆形的认知,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图片、圆形物品、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等。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圆形的特点。
(2)邀请幼儿举例生活中见过的圆形物体。
2. 讲解与示范(5分钟)(1)教师讲解圆形的特点,如边界光滑、没有角等。
(2)示范如何用圆形组合出不同的图形,如小鸡、小花等。
3. 实践活动(10分钟)(1)分发画纸、水彩笔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创作圆形组合图形。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圆形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图案。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
(2)引导幼儿发现其他同伴作品的优点,学会欣赏和赞美。
(1)教师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圆形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圆2. 板书内容:(1)圆形的特点:边界光滑、没有角(2)生活中的圆形:硬币、圆桌、轮胎等(3)圆形组合图形:小鸡、小花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圆形创作一幅画,主题不限。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圆形的认知程度,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其他形状,如方形、三角形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圆》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圆》科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观察到生活中各种圆的物品,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圆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生活中圆的物品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圆形的物品(如圆形的玩具、日常用品等)、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圆形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手中的圆形物品,观察圆的特征,如直径、半径等,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 创作: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圆形,并涂上喜欢的颜色。
4. 分享: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创作过程,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圆形物品,进行亲子创作。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作品装饰在活动室的环境中,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作品的价值。
五、活动反思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总结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活动的开展提供改进的方向。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六、教学资源1. 实物资源:圆形物品(如轮子、硬币、瓶盖等)、圆形卡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2. 数字资源: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圆形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手中的圆形物品,观察圆的特征,如直径、半径等,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 创作: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圆形,并涂上喜欢的颜色。
4. 分享: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圆活动设计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圆活动设计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中的第三节“奇妙的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动手制作圆形物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圆形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圆形。
2. 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3. 提高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制作简单的圆形物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圆形的基本特点,能够独立制作圆形物品。
教学重点:培养观察力,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圆球等)、教学PPT、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介绍圆形的基本特点,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2)展示教材中的圆形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3. 例题讲解(5分钟)(1)这个物品是什么形状?(2)它和其他形状的物品有什么不同?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画纸、彩笔,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圆形物品。
5. 动手制作(15分钟)指导幼儿利用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一个圆形物品。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圆形2. 板书内容:(1)圆形的特点:边缘光滑、没有角(2)生活中的圆形物品:硬币、瓶盖、圆球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动手制作等形式,让幼儿认识了圆形,并发现了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寻找圆形物品,并与家人分享。
(2)开展“我眼中的圆形”绘画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圆》科学活动教案
活动意图:
为认真贯彻落实《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把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以及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我生成了以科学领域为中心的中班主题活动《有趣的圆》。
本次活动选自省编教材中班下册主题《好玩的玩具》。
活动中,主要通过幼儿观察、探索、操作、实验等方法,找出身边的圆和身体上的圆,了解“圆”对人类的作用。
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去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能找出生活中圆圆的东西,并用肢体做出圆。
2.了解“圆”对我们人类的作用,和“圆”成为好朋友。
3.积极参与区域活动,并分享在区域中的探索。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手工区材料:纸、笔、橡皮泥等
3.益智区材料:图片、插塑玩具等
4.奇思妙想区:彩带、报纸、绳等
5.音乐区:音乐歌曲碟片、各种表演道具
活动重点:通过观察让幼儿找到身边和身体上的“圆”。
活动难点:动手操作创造出圆圆的东西。
活动过程:
1.律动《开汽车》,进人活动室。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开汽车进入活动室。
2.播放多媒体课件,发现生活中的圆。
(1)让幼儿观察图片,哪些东西是圆圆的。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好多圆圆的东西,他们都是我们的朋友,身边、身上、公园里、马路上等等,我们想想看,把它的名字说出来。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请幼儿一次性说出三种圆圆的水果。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都喜欢吃水果,下面请你一口气说出三种圆圆的水果。
(幼儿踊跃回答)
(3)教师引导幼儿在身体上找圆,然后用肢体来表现圆。
(4)教师讲解“圆”的好处,为什么有些东西做成“圆圆的”。
3.区域活动:寻找圆、制作圆。
幼儿到各个区域活动。
活动中,教师个案观察。
(1)手工区:准备纸、笔、橡皮泥等材料,让幼儿动手画出、捏出、撕出大小不同的圆。
(2)益智区:准备图片、玩具等材料,让幼儿在图片中找出哪些东西是“圆”的,运用玩具插出圆的建筑物等。
(3)奇思妙想区:准备绳子、彩带、报纸等材料,让幼儿动脑动手把这些不是圆的东西变成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4)音乐区:准备和圆有关的歌曲,让幼儿听音乐创编出与“圆”有关的动作或者游戏,并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4.分享区域里的成果
教师提出问题:
(1)报纸可以怎么变出圆?你想到了几种方法?(幼儿自由回答)
(2)你发现图片里的圆一共有多少个?(幼儿自由回答)
幼儿提出问题:
(3)为什么喝的水杯口是圆的?(幼儿讨论)
(4)为什么车轮是圆的?(幼儿讨论)
教师请创编动作的幼儿带领其他幼儿一起跳舞。
5.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重点,让幼儿初步了解“圆”对我们人类的作用。
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鼓励和表扬。
活动延伸:给每位幼儿发一条彩带,请幼儿用彩带想出多种方法变出圆。
活动反思:中班幼儿正处于对任何事都好奇的阶段,他们喜欢观察、探索和挑战,为满足幼儿这一需求,我在活动中不断地给幼儿抛出问题,让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动手动脑。
在整个活动中从头到尾都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环节衔接有序,目标明确,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的兴趣。
我准备了一些常见的圆圆的东西的图片,例如钟表、硬币、猫头鹰、篮球等,让幼儿找出哪些东西是圆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回答。
在活动中,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圆的,身体上有哪些是圆的,用肢体表现出圆来等。
通过这样的提问,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善于思考的能力。
3.利用区域活动达到教学效果。
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我准备了几个区域让幼儿轻松愉快的去操作、实验,幼儿互相交流,共同成长,寻找答案。
总之,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目标展开,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是,还有不足之处,例如没有关注到个别幼儿,没有完全以幼儿为主,教师有包办代替的地方,在今后教学中应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