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网模型 1
第9章-数字地形模型与地形分析-第一讲
▪ DEM数据的高程分层设色显示 ▪ DEM数据与影像数据联结三维场景显示 ▪ 三维静态场景的输出功能 ▪ 三维动态飞行场景的录制与播放功能 ▪ 简单DEM模型分析功能
GIS 电子沙盘 ——高程分层设色
GIS DEM应用举例 ——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系统通过运用数字技术构造出某一区域的 虚拟场景来辅助人们进行观测, 是一个可视现实和虚拟 现实集成的系统。
垂直线 典型线
山脊线 谷底线 海岸线 坡度变换线
GIS 3.DEM的表示法
数学方法 整体拟合方法, 即根据区域所有的高程点
数据, 用傅立叶级数和高次多项式拟合统 一的地面高程曲面 局部拟合方法, 将地表复杂表面分成正方 形规则区域或面积大致相等的不规则区 域进行分块搜索, 根据有限个点进行拟合 形成高程曲面
➢DEM的表示方法
➢一个地区的地表 高程的变化可以
采用多种方法表
达
DEM 表示方法
➢用数学定义的表 面或点、线、影 像都可用来表示 DEM
数学方法 图形法
整体 局部 点数据
线数据
傅立叶级数 高次多项式
规则数学分块
不规则数学分块
密度一致
规则
密度不一致
不规则 典型特征 水平线
三角网 邻近网 山峰、洼坑
隘口、边界
点信息
ID
边1 边2 边3
1
E1
E3
E9
2
E2
E3
E4 面
3
E4
E5
E6
信 息
4
E6
E7
E8
5
E7
E9
E10
ID
起点
终点
左多 边形
右多 边形
数值模拟基础及技术方法ppt课件
ppt精选版
求实 创新 超越
REALITY,INNOVATION,TRANSCENDENCY
29
四、网格模型格块属性
ppt精选版
定义网格模型格块属性
30
网格模型格块属性
•描述各网格格块的大小尺寸和深度的参数称为几何参数。 •用来指定几何参数的关键字是:对于笛卡儿网格是TOPS,DX(或 DXV),DY(或DYV);对于径向网格是TOPS,DR(或DRV),DTHETA (或DTHETAV)和DZ;对于角点网格是COORD和ZCORN。 •描述孔隙度、渗透率的参数称为属性参数。 •描述属性的参数是:PORO(),PERMX(Kx),PERMY(Ky), PERMZ(Kz)。 •净厚比可以用关键字NTG(净厚比率)或DZNET(净厚度)来定义。 •用来显式定义一个网格是否是有效网格的关键字是ACTNUM。对于无 效网格,此值为0;对于有效网格则有一个统一的值。
战略地位 不确定性 资金密集
复杂性 高 高 高 未知性 风 技 效 间接性 险 术 益 一次性
仿真工具
ppt精选版
6
2、各种仿真工具优缺点
仿真工具
•室 内 实 验 •矿 场 试 验 •数 值 模 拟
周 期
相 似 性
费 用
重 复 性
代 表 性
短
好
低
一
次
差
长
好
高
一
次
中
短
好
低
无 限
好
ppt精选版
网格数据读取规则
•对于3D网格,网格块和节点是按照从左到右,从后到前,从 上到下的顺序排列的。 •网格的起始点并不是一定要从网格块(1,1,1)开始。 •X,Y,Z轴并不是一定要与I,J,K方向平行。
不规则三角网(TIN)
不规则三角网(TIN)Ⅰ 数字高程模型(DEM)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呈现一种连续变化的曲面,这种曲面无法用平面地图来确切表示。
于是我们就利用一种全新的数字地球表面的方法——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这种方法已被普遍广泛采用。
数字高程模型即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是以数字形式按一定结构组织在一起,表示实际地形特征空间分布的模型,也是地形形状大小和起伏的数字描述。
DEM有三种主要的表示模型:规则格网模型,等高线模型和不规则三角网。
格网(即GRID)DEM在地形平坦的地方,存在大量的数据冗余,在不改变格网大小情况下,难以表达复杂地形的突变现象,在某些计算,如通视问题,过分强调网格的轴方向。
不规则三角网(简称TIN,即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是另外一种表示数字高程模型的的方法(Peuker等,1978),它既减少了规则格网带来的数据冗余,同时在计算(如坡度)效率方面又优于纯粹基于等高线的方法。
不规则三角网能随地形起伏变化的复杂性而改变采样点的密度和决定采样点的位置,因而它能够避免地形起伏平坦时的数据冗余,又能按地形特征点如山脊,山谷线,地形变化线等表示数字高程特征。
Ⅱ TIN的基本知识在TIN中,满足最佳三角形的条件为:尽可能的保证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三角形的三条边近似相等,最小角最大化。
TIN 是基于矢量的数字地理数据的一种形式,通过将一系列折点(点)组成三角形来构建。
形成这些三角形的插值方法有很多种,例如Delaunay 三角测量法或距离排序法。
ArcGIS 支持Delaunay 三角测量方法。
TIN 的单位是英尺或米等长度单位,而不是度分秒。
当使用地理坐标系的角度坐标进行构建时,Delaunay 三角测量无效。
创建TIN 时,应使用投影坐标系(PCS)。
TIN 模型的适用范围不及栅格表面模型那么广泛,且构建和处理所需的开销更大。
获得优良源数据的成本可能会很高,并且,由于数据结构非常复杂,处理TIN 的效率要比处理栅格数据低。
地理信息系统
一、名词解释(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简言之,地理信息系统是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分析和输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2.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3.地理数据: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
4.不规则三角网模型(TIN):简称TIN,它根据区域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
5.拓扑关系:指网结构元素结点、弧段、面域之间的空间关系。
6.拓扑结构:指在点、线和多边形之间建立关联,以及彻底解决邻域和岛状信息处理问题而必须建立的数据结构。
7.空间数据结构:是指适合于计算机系统存储、管理和处理的地学图形的逻辑结构。
8.矢量数据结构:是利用几何学中的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
9.栅格数据结构:指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络,在各个网格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10.空间数据编码:指将数据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系统表示出来的过程。
11. Delaunay三角网:即由狄洛尼三角形组成的三角网,狄洛尼三角形有三个最邻近的点连接而成,这三个相邻点对应的V oronoi多边形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此顶点同时也是狄洛尼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12. V oronoi多边形:由连接两邻点直线的垂直平分线组成的连续多边形组成的图形。
13.坐标变换: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将一种坐标系的坐标变换为另一种坐标系的坐标的过程。
14.数据精度:是考察数据质量的一个方面,即对现象描述的详细程度。
15.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
第13讲 网格模型
第十三讲网格模型一. 慨述怎样将现实中的一个物体,比如,一只花瓶,一个足球,甚至一架大的战斗机,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呢?我们一般会这样做:1. 先把该物体放在一个虚拟的三维坐标系中,该坐标称为局部坐标系(Local Space), 一般以物体的中心作为坐标原点,采用左手坐标系。
2. 然后,对坐标系中的物体进行点采样(Point Sample), 这些采样点按一定顺序连接成为一系列的小平面(三角形或共面的四边形,五边形等),这些小平面称为图元(Primitive), 3D 引擎会处理每一个图元,称为一个独立的渲染单位。
这样取样后的物体看起来像是由许许多多的三角形,四边形或五边形组成的,就像网一样,我们称为一个网格(Mesh).这个采样过程又可称为物体的3D建模。
当然现在都有功能非常强大的3D建模工具,例如,3D Max, 3D Cool等建模工具,省去了我们这方面的许多工作。
3. 我们纪录这些顶点数据和连线情况到一个文件中,3D引擎读取这些数据,依次渲染每一个图元,就能在显示屏幕上再现物体。
当然了,取样的点越多,再现的物体也会越逼真,要处理的数据量也越大。
二. D3D中的网格(Mesh)1、子集和属性缓存网格模型都由一个或多个子集(subset)组成,其中每个子集都具有一组相同材质、纹理和绘制状态等属性的三角形集合。
为了区分网格中的不同子集,每个子集都被指定了一个唯一的属性ID,而且网格中的每个三角形也被指定了该三角形所属子集的属性ID。
在mesh中的每个三角形都与一个属性ID相关联,表示该三角形属于该子集。
例如,上图中组成地板的三角形具有属性ID0,它表示这些三角形属于子集0。
同样,组成墙的三角形具有属性ID1,它表示这些三角形属于子集1。
三角形的属性ID存储在mesh的属性缓存中,它是一个DWORD数组。
因为每个面对应属性缓存中的一项,所以属性缓存中的项目数等于mesh中的面的个数。
属性缓存中的项目和索引缓存中定义的三角形一一对应。
DEMDOMDLG生产流程
1.数字立体摄影测量生产DLG方法
航摄负片
象片参数
象片扫描
控制点坐标
象对定向
立体测绘地物
脱机编辑
符号化 与制图整饰
矢量数据库建库 绘图或刻盘 质量检测与元数据文件 记录
2.地图扫描矢量化或手扶跟踪数字化
地图扫描矢量化或手扶跟踪数字化 地图扫描矢量化或手扶跟踪数字化技术 还比较成熟,作业流程如下:
全要素地形图
等高线版地形图
地图扫描 人机交互等高线矢量化 加测注记点
地图扫描 等高线自动矢量化 加测注记点
等高线高程赋值与检查
周边等高线地图的数据获取
构造三角网
内插DEM格网
DEM建库与刻盘
质量检测与元数据文件记录
二、数字正射影像的生产流程
数字正射影像的生产根据不同的数据源 和不同的设备有下面几种生产工艺。 1.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 与前面所述的全数字自动摄影测量和 交互式数字摄影测量方法相一致,由数字 摄影测量工作站直接生成数字正射影像, 工艺流程如下:
第二种是点栅格观点:认为该网格单元 的数值是网格中心点的高程或该网格单 元的平均高程值,这样就需要用一种插 值方法来计算每个点的高程。
规则格网的优点:
数据结构简单,很容易地用计算机 进行处理,特别是栅格数据结构的 地理信息系统。 很容易地计算等高线、坡度坡向、 山坡阴影和自动提取流域地形,使 得它成为DEM最广泛使用的格式。
遥感数据
控制点坐标
数字影象几何纠正
数字影象处理与融合
数字影象镶嵌
地名注记与 图廓整饰 数字正射影象 数据库 绘图或刻盘 质量检测与 元数据文件记录
三、数字线划图(矢量型)的生产工艺
Moldex3D模流分析之Solid网格模型-快速范例教学
基本概念此教学将提供您使用流道和冷却系统来建构网格的快速概观,可产生简易的模型并将它导出到Moldex3D Project 进行分析。
流程分为五部分:建立模穴网格、建立流道系统、建立模座、建立冷却水路,以及导出网格模型。
下列图表的简图用于说明此流程。
此矩型固体的维度为 2 mm * 20 mm * 10 mm。
若您要在阅读此教学时依照以下步骤操作,请使用「Rhino 工具栏」(Rhino Toolbar) 中的立方体(Box) 来建立此模型。
1. 建立模穴网格(Create Cavity Mesh)1.撒点单击Node Seeding来设定模型表面的网格尺寸。
在快显对话框中将[Initial Mesh Size] )设为2mm。
2.建立表面网格单击Create Surface Mesh来在模型上建立表面网格。
在快显对话框中,选取Pure triangle,然后单击Generate来建立表面网格。
2. 建立流道系统(Create Runner System)1.描绘流道的线条单击多重直线(Polyline)来描绘定义流道配置的线形对象。
2.指定流道属性单击Attribute Setting来设定流道的直径。
在Attribute下拉式清单中选取Cold Runner。
将正面直径设为 1 mm,背面直径设为 2 mm。
然后单击OK来完成设定。
结果显示如下。
3.描绘代表进浇点的点单击单点(Point)来描绘流道线条末端的点。
4.指定进浇点的属性单击Attribute Setting来将点的属性设为进浇点(Melt Entrance)。
5.建立流道实体网格单击Create Runner System Mesh来建立流道的实体网格。
3. 建立模穴实体网格(Create Cavity Solid Mesh)建立塑件的tetra 实体网格单击[Create Tetra ]来建立塑件的四面体实体网格。
在快显对话框中,将其属性设为[Cavity (Part ) Solid Mesh]。
测绘名词解释
D*名词解释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缩写DOM)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经扫描处理的数字化航空像片,经逐像元进行投影差改正、镶嵌,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范围剪裁生成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集。
它是同时具有地图几何精度和影像特征的图像,具有精度高、信息丰富、直观真实等优点。
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缩写DEM)是在某一投影平面(如高斯投影平面)上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X,Y)及高程(Z)的数据集。
DEM的格网间隔应与其高程精度相适配,并形成有规则的格网系列。
根据不同的高程精度,可分为不同类型。
为完整反映地表形态,还可增加离散高程点数据。
DLG数字线划地图:(Digital Line Graphic,缩写DLG)是现有地形图要素的矢量数据集,保存各要素间的空间关系和相关的属性信息,全面地描述地表目标。
DRG数字栅格地图:(Digital Raster Graphic,缩写DRG)是现有纸质地形图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的栅格数据文件。
每一幅地形图在扫描数字化后,经几何纠正,并进行内容更新和数据压缩处理,彩色地形图还应经色彩校正,使每幅图像的色彩基本一致。
数字栅格地图在内容上、几何精度和色彩上与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保持一致。
DTM数字地面模型DTM(Digital Terrain Models)即数字地面模型,它是地形起伏的数字表达,它由对地形表面取样所得到的一组点的x、y、Z坐标数据和一套对地面提供连续的描述的算法组成。
简单地说,数字地面模型是按一定结构组织在一起的数据组,它代表着地形特征的空间分布。
DTM是建立地形数据库的基本数据,可以用来制作等高线图、坡度图、专题图等多种图解产品。
---------------------------------数字地形模型(DTM)与地形分析在这个论坛里发现有朋友常问这些问题,所以特把有些资料贴出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更希望大家支持我,有时间到我家做客/bbs/数字地形模型(DTM)与地形分析导读:DEM和DTM主要用于描述地面起伏状况,可以用于提取各种地形参数,如坡度、坡向、粗糙度等,并进行通视分析、流域结构生成等应用分析。
无刻度直尺网格作图的基本模型及应用
无刻度直尺网格作图的基本模型及应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尺规作图的内容及要求有所加强,其地位又得到了一定提升。
尺规作图蕴含丰富的推理,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良好载体,而“无刻度直尺网格作图”是尺规作图的基础。
本文将在9×9的网格下讨论三种基本模型和四种复合模型。
在网格作图中,我们把两条相交直线叫做格点的“母线”。
若两条母线都是网格线,则交点叫格点;若两条母线中只有一条网格线,则交点叫次格点;若两条母线都不是网格线,则交点叫一般点。
我们要过一个点作一条线的平行线或垂线,当点是格点时,我们很轻松的通过平移完成,当点不是格点时,我们通常通过平移“生成”点的母线来完成。
一、基本作图1、过点作平行线①如图1,过C点作CD平行且等于AB解答:C是格点,只需要找到C的对应点D,因A到B的平移方式是横左2纵下3,则A到B的平移方式也是横左2纵下3。
总结:若点是格点,直接通过平移到对应点,并且平移横纵不变(下文中平移方式不变就不再强调)。
②如图2,过E点作EF平行且等于AB解答:E是次格点,先找到母线AC的对应母线BD,再找到E的对应点F。
总结:若点是次格点,先通过平移非网格线的那条母线到对应母线,再找到对应点。
③如图3,过E点作EF平行且等于AB解答:E是一般点,先找到两条母线的对应母线,再找到E的对应点F。
总结:若点是一般点,先通过平移两条母线到对应母线,再找到对应点。
变式:如图4,过E点作AB的平行线交BC于点F解答:我们除了用平移的方法作平行线,还可以利用X、A型相似作平行。
因为E是AC的一个三等分点,可以先连接BC,再利用相似找BC对应的三等分点F。
2、过点作垂线①如图5,过C点作CD垂直且等于AB解答:C是格点,只需要找到C的对应点D,因A到B的平移方式是横左2纵下3,则C到D的平移方式是横左3纵上2。
总结:若点是格点,直接通过旋转得到对应点,并且旋转横纵交换。
②如图6,过E点作EF垂直且等于AB解答:E是次格点,先过A点作AB的垂线AC(横纵交换),再过次格点E点作AC的平行线EF。
6.2 天宝TBC中GGF文件的创建与加载实训教材
天宝TBC 中GGF 大地水准面模型文件的创建与加载1.1 EGM2008模型1.1.1 EGM2008概述EGM2008是由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US National Geospatial-Intelligence Agency)于2008年4月欧洲地球科学联盟大会上首次发布的最新一代全球超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其阶次完全至2 159 (另外球谐系数的阶扩展至2 190次),相当于模型的空间分辨率约为5′(约9 km)。
该模型采用了GRACE 卫星跟踪数据( ITG-GRACE03S 位系数信息以及相应的协方差信息)、卫星测高数据和地面重力数据等,该模型无论在精度还是在分辨率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步。
该模型提供的最终成果包括:2190阶次的全球重力场模型;全球5‘×5’网格重力异常;全球5‘×5’、 2.5‘×2.5’、1‘×1’网格大地水准面;全球5‘×5’网格垂线偏差。
由于GNSS 测量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该模型以及GPS/水准数据有望获得更高精度的区域似大地水准面。
1.1.2 EGM2008数据体官方下载地址:/GandG/wgs84/gravitymod/egm2008/egm08_wgs84.html 精度最高的为1‘×1’有两种格式,Und_min1x1_egm2008_isw=82_WGS84_TideFree 1'x1' Database (Big Endian ) Und_min1x1_egm2008_isw=82_WGS84_TideFree_SE 1'x1' Database (Small Endian )1.1.3 EGM2008格网文本格式数据提取(1)通过下面的官方下载地址下载Alltrans EGM2008 Calculator 1.2软件 http://www.allsat.de/de/support/onlinesupport.html(2)数据提取步骤步骤一:打开Alltrans EGM2008 Calculator 1.2 选择External database(外部数据体,也就是我们下载的EGM2008数据体的两种格式的一种),示例为大端法,主要观察红色框框。
1格网数字高程模型讲解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技术室
现代测量学
规则格网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技术室
现代测量学
三、DEM的表示方法
3、不规则三角网(TIN)表示法 (Tr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简写为
TIN) TIN表示的DEM是由连续的相互联接的三角形组 成,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不规则分布的高 程点的位置和密度。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技术室
现代测量学
泰森多边形构建TIN
泰森多边形: 将分布在平面区域内地一组离散点用 直线分隔,使每个离散点都包含在一个
多边形内。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技术室
现代测量学
五、 数字高程模型的应用
1、利用DEM绘制等高线 2、DEM绘制地面晕渲图 3、透视立体图的绘制 4、求地表面积 5、求体积 6、基于DTM的地形分析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技术室
现代测量学
4、求地表面积
地表面积的计算可看作是其所包含的每个格 网表面积之和。若格网中有特征高程点,则可 将格网分解为若干个小三角形,求出它们斜面 面积之和作为格网的表面积。若格网中没有高 程点,则可计算格网对角线交点处的高程,用 四个共用顶点的斜三角形面积之和作为格网的 表面积。
z=a0+a1x+a2y
系数a0、a1、a2可利用3个邻近的已知点求得 (2、多项式内插
内插点附近的曲面函数为
z=a0+a1x+a2y+a3xy+a4x2+a5y2
系数a0,…,a5,可以用被插值点附近的6个离散点代入 上式来确定
绘制三维网格模型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教学资源库
□ 提示:①如果一个对象是封闭的,则另一个对象也必须是封闭的或为 一个点。如果曲线是非闭合的,直纹曲面总是从曲线上离拾取点近的 一端画出,因此用同两个对象创建直纹曲面时,拾取点位置不同,得 到的直纹曲面也不同。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教学资源库
□ ②直纹曲面的网格密度由系统变量Surftab1确定,其初始缺省值为6,网格密 度越大,即系统变量Surftab1的值越大,直纹曲面显示便越光滑。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11.2.3.7 绘制边界教网学格资源库
□ 边界网格是用四条首尾连接的边创建三维多边形网格。用于创建边界的对象可以是直 线段、圆弧、圆、样条曲线、二维多段线、三维多段线等。
□ 选择第一条边的方向为边界曲面的M方向,第二条边的方向为边界曲面的N方向。
□ 命令:Edgesurf 菜单:【绘图】建模网格边界网格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用不同方式来定义旋转轴:
教学资源库
□ ⑴指定旋转轴的起点
缺省项,指通过两个端点来确定旋转轴
指定轴端点:∥ 确定旋转轴的另一个端
点
□ ⑵对象 指定一个对象作为旋转轴
作为旋转轴的对象只能选择用LINE命令绘制的直线或用PLINE 命令绘制的多线段
□ ⑶X轴/Y轴/Z轴 以X轴、Y轴或Z轴作为旋转轴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环境工程CAD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教学资源库
第11章 三维图形绘制与编辑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教 学 内 容 教学资源库
□ 11.2.2由二维对象创建三维实体 □ 11.2.2.1通过拉伸创建实体 □ 11.2.2.2通过旋转创建实体 □ 11.2.3绘制三维网格模型 □ 11.2.3.1绘制平面曲面 □ 11.2.3.2绘制三维面 □ 11.2.3.3绘制三维网格 □ 11.2.3.4绘制旋转网格 □ 11.2.3.5绘制平移网格 □ 11.2.3.6绘制直纹网格 □ 11.2.3.7绘制边界网格
GIS技术讨论:03 全球离散格网系统
其他
压缩球面剖分数据为目的的小波方法等剖分方法 (Schroder 1995)
基于多面体的球面格网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
剖分方法 编码模型 邻近兄弟寻址 坐标转换 地物表示
基本构成要素 (Sahr 2003)
理想多面体 多面体的定位 多面体的层次剖分 平面与球面的对应关系 点在格网单元中的分布
类型I剖分 (Class I)
将每条边等分为n段,用平行线连接各分点,细分为更小的三角形(或 多边形)。其孔径为n2
类型II剖分 (Class II)
将三角形的边等分为n段(n=2m, m>0),作各边的垂线剖分三角形
多面体表面的层次剖分(2)
• 将地球按经纬度分成32个45度*45度的区域,每个区域作为一个四叉树的根节点 逐层细分,细分后的每个区域建立一个局部坐标系统,区域内的数据用投影后 建立的规则格网表达
变间隔经纬网
使同一层次经纬格网的面积近似相等,或限制在同一数量级 DTED (Digital Terrain Elevation Data) (NIMA 2005,Bjorke 2003,2004,Seong 2005)
地理信息科学进展
全球离散格网系统
Discrete Global Grid System
基本理论基础 主要的格网模型 主要的编码方法
全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散格网
动因
地球表面小范围区域:传统的平面坐标系统,相对成熟 较大的浏览跨度下:地球的曲面特征显著,平面地理坐标的地理格网划
分,会导致空间数据的重叠或者断裂、几何变形以及空间关系的不一致
球面正多面体格网模型 基于柏拉图立体的球面剖分,是一种层次性的、面片近似规 则的、相似大小与形状、全域可寻址的、与数据无关的树状 结构模型 格网剖分比较规则、格网点分布较均匀、具有层次性、具有 连续性、全球坐标标准统一 缺点:没有顾及地球的真实形状,在表达地形时还不够精确 主要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空间数据模型有哪些?
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的空间数据模型有哪些?之前在百度知道上看到了这个问题——“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的空间数据模型有哪些?”今天就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些整理,看看能不能帮到⼤家。
空间数据模型是指利⽤特定的数据结构来表达空间对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关系和属性信息;是对空间对象的数据描述。
空间数据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它不仅决定了系统数据管理的有效性,⽽且是系统灵活性的关键。
⽬前,与GIS设计有关的空间数据模型主要有⽮量模型,栅格模型,数字⾼程模型,⾯向对象模型,⽮量和栅格的混合数据模型等。
前⾯四种模型属于定向性模型,在模型设计时只包括与应⽤⽬标有关的实体及其相互关系,⽽混合模型的设计则包括所有能够指出的实体及其相互关系。
就⽬前的应⽤现状⽽⾔,⽮量模型、栅格模型、数字⾼程模型相当成熟(⽬前成熟的商业化GIS主要采⽤这三类模型),⽽其它模型,特别是混合模型则处于⼤⼒发展之中。
⼀、⽮量模型(vector model)⽮量模型是利⽤边界或表⾯来表达空间⽬标对象的⾯或体要素,通过记录⽬标的边界,同时采⽤标识符(Identifier)表达它的属性来描述空间对象实体。
⽮量模型能够⽅便地进⾏⽐例尺变换、投影变换以及图形的输⼊和输出。
⽮量模型处理的空间图形实体是点(point)、线(line)、⾯(area)。
⽮量模型的基本类型起源于“Spaghetti”模型。
在Spaghetti模型中,点⽤空间坐标对表⽰,线由⼀串坐标对表⽰,⾯是由线形成的闭合多边形。
CAD等绘图系统⼤多采⽤Spaghetti模型。
GIS的⽮量数据模型与Spaghetti模型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通过拓扑结构数据来描述空间⽬标之间的空间关系,⽽后者则没有。
在⽮量模型中,拓扑关系是进⾏空间分析的关键。
在GIS的拓扑数据模型中,与点、线、⾯相对应的空间图形实体主要有结点(node)、弧段(arc)、多边形(polygon),多边形的边界被分割成⼀系列的弧和结点,结点、弧、多边形间的空间关系在数据结构或属性表中加以定义。
数字高程模型及其应用
按方位取点法
第37页/共93页
通过以上过程,总结DEM内插的步骤: 1)选用合适的数学模型; 2)利用已知数据点求模型中的参数; 3)根据模型求待定点的高程。
第38页/共93页
2.线性内插
Z a0 a1X a2Y
Y
1P
2
3
X
Z 1
X
Y
a0 a1
a2
Z1 1 X1 Y1 a0 Z2 1 X 2 Y2 a1 Z3 1 X 3 Y3 a2
mm
Zx, y
Cij xi y j
i0 j0
第22页/共93页
分块内插
分块内插是把整个区域分成若干子块,对每一 子块使用一个函数拟合该区域内的地表面,利 用该块内的数据点求解待定参数。
分块
第23页/共93页
逐点内插法
以每一待定点为中心,定义一个局部函数 去拟合周围的数据点。逐点内插法十分灵 活,精度较高,计算方法简单又不需很大 的计算机内存,但计算速度可能比较慢
1. 由现有地形图上获取:通常采用扫描装置获取 手扶跟踪数字化仪 扫描数字化仪
2. 摄影测量方法获取 3. 野外实地测量 4. 遥感系统,如GPS、激光测高仪直接获取
第8页/共93页
六、数字地面模型的发展过程
50年代末概念形成 60-70年代对DTM的内插问题进行研究 70年代中、后期对采样方法进行研究 80年代以来,全方位对DTM进行研究,包括
1
X L
1
Y L
Z
A
1
Y L
X L
ZB
X L
Y L
ZC
1
X L
Y L
ZD
D
P Y AX
如何进行地理空间数据的模型建立与分析
如何进行地理空间数据的模型建立与分析地理空间数据是指带有地理位置信息的数据,其记录了地球上不同区域的各种属性。
在如今数据驱动的社会中,地理空间数据的模型建立与分析对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地理空间数据的模型建立与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地理空间数据的模型建立地理空间数据的模型建立是指将真实世界的地理信息通过抽象和建模的方式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形式。
从数据形式上来说,地理空间数据可以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种类型。
1. 矢量数据建模矢量数据是通过点、线、面等几何要素来表示地理对象的数据形式。
在矢量数据建模中,常用的数据模型包括欧几里得模型和拓扑模型。
欧几里得模型是一种基于空间坐标的数据模型,通过确定空间中的点、线、面的位置和相对关系来描述地理要素。
在欧几里得模型中,地理要素的属性信息和几何信息被分开存储,常用的数据格式有Shapefile和GeoJSON等。
拓扑模型是一种基于地理实体之间的拓扑关系来描述地理要素的数据模型。
在拓扑模型中,地理要素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被统一存储,可以更好地描述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拓扑模型有面邻接关系模型和图结构模型等。
2. 栅格数据建模栅格数据是将地理空间划分为规则的像素网格,并将地理要素的属性信息以栅格的形式进行存储。
在栅格数据建模中,常用的数据模型有格网模型和格网金字塔模型。
格网模型是一种将地理空间划分为等大小的像素网格,每个像素网格存储一个值来表示地理要素的属性信息。
格网模型适用于连续变量的表示,如高程数据和遥感影像等。
格网金字塔模型是一种将地理空间划分为多个层级的像素网格,每个层级的像素网格存储了不同分辨率的地理要素属性信息。
格网金字塔模型适用于多尺度分析,可以在不同层级上对地理要素进行分析。
二、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是指通过空间统计、空间交互和空间模拟等方法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解释和预测的过程。
格子气模型
由于人员有偏随机运动,且有8个移动方向,因 此需要将优先方向D投影到各个方向上
人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强度用F 表示,不 同方向上大小不同
按照移动规则以及影响因素,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
✓ 为了保证各个方向上的概率之和为1,设置归一化因子N ✓ i, j 表示该方向是否被其他个体占据,取0、1两个值 ✓ Ii, j 表示是否沿上一时间步的方向走,>1表示是,=1表示没 有这 一性质,每一步均重新选择方向
规则:
1、每个个体占据多个格子 2、每个时间步长移动一格 3、允许相邻个体之间的压盖 4、规定8个移动方向
场景:方形的大厅和一个 宽度为W的出口,人员有 偏随机运动
在人群疏散过程中不可避 免地存在着人员之间的相 互作用力以及人和建筑物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将个 体当作有质量无体积的质 点则无法准确描述这种作 用力。
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从前面提到的几种模型的建立方法可以看 出,基本上是从场景着手,定义个体的移 动规则,以及更新规则。按照规则建立相 应的数学模型。
如果模拟场景有多个出口,怎么建模? 如果考虑到人员的从众效应,怎么建模?
✓ Di, j 表示优先方向D沿(i,j)方向的分量
✓ fi, j 、 fw 分别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作用力以及人与墙之间的
P
w
作用力
规则:每个个体占据两个 格子,有四个可能的移动 方向
每人可能会处在如右图所 示的9种状况下
场景:在某些紧急情况下, 例如地震、在某些顶比较低 的通道里疏散等等,人们不 大可能正常地行走。考虑人 们爬行的状态,需要重新建 立模型来模拟。
基本格子气模型(Lattice-Gas Automata) 是元胞自动机的具体化,利用元胞自动机 的动态特征来模拟流体粒子的运动。
三维网格模型的分割及应用技术综述
第17卷第8期2005年8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JOURNAL OF COMPU TER 2AIDED DESIGN &COMPU TER GRAPHICSVol 117,No 18Aug 1,2005 收稿日期:2004-03-09;修回日期:2004-07-08 基金项目:国家“八六三”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点项目(2001AA231031,2002AA23102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8030608);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2001BA904B08);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前沿研究项目(20006160,20016190(C ))三维网格模型的分割及应用技术综述孙晓鹏1,2) 李 华1)1(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xpsun @ict 1ac 1cn )摘要 对三维网格模型分割的定义、分类和应用情况做了简要回顾,介绍并评价了几种典型的网格模型分割算法,如分水岭算法、基于拓扑和几何信息的分割算法等;同时,对网格分割在几种典型应用中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分类介绍和评价1最后对三维分割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1关键词 分割Π分解;三维分割;形状特征;网格模型中图法分类号 TP391A Survey of 3D Mesh Model Seg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Sun Xiaopeng 1,2) Li Hua 1)1(Key L aboratory of Intelligent Inf ormation Processi ng ,Instit ute of Com puti ng Technology ,Chi 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 ng 100080)2(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 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 ng 100039)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brief summary to 3D mesh model segmentation techniques ,includ 2ing definition ,latest achievements ,class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is field 1Then evaluations on some of typical methods ,such as Watershed ,topological and geometrical !method ,are introduced 1After some ap 2plications are presented ,problems and prospect of the techniques are also discussed 1K ey w ords segmentation Πdecomposition ;3D segmentation ;shape features ;mesh model1 引 言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建模方法的数字几何处理技术,继数字声音、数字图像、数字视频之后,已经成为数字媒体技术的第四个浪潮,它需要几何空间内新的数学和算法,如多分辨率问题、子分问题、第二代小波等,而不仅仅是欧氏空间信号处理技术的直接延伸[1]1在三维网格模型已成为建模工作重要方式的今天,如何重用现有网格模型、如何根据新的设计目标修改现有模型,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1网格分割问题由此提出,并成为近年的热点研究课题[223]12 网格分割概述三维网格模型分割(简称网格分割),是指根据一定的几何及拓扑特征,将封闭的网格多面体或者可定向的二维流形,依据其表面几何、拓扑特征,分解为一组数目有限、各自具有简单形状意义的、且各自连通的子网格片的工作1该工作被广泛应用于由点云重建网格、网格简化、层次细节模型、几何压缩与传输、交互编辑、纹理映射、网格细分、几何变形、动画对应关系建立、局部区域参数化以及逆向工程中的样条曲面重建等数字几何处理研究工作中[223]1同时,三维网格模型的局部几何拓扑显著性也是对三维网格模型进行检索的一种有效的索引[4]1与网格曲面分割有关、并对其影响巨大的一个早期背景工作是计算几何的凸分割,其目的是把非凸的多面体分解为较小的凸多面体,以促进图形学的绘制和渲染效率1该工作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但多数算法难以实现和调试,实际应用往往不去分割多面体,而是分割它的边界———多边形网格1多面体网格边界的分割算法有容易实现、复杂形体输出的计算量往往是线性的等优势[5]1另外一个早期背景工作是计算机视觉中的深度图像分割,其处理的深度图像往往具有很简单的行列拓扑结构,而不是任意的,故其分割算法相对简单[6]1三维网格模型的分割算法一般是从上述两类算法推广而来1心理物理学认为:人类对形状进行识别时,部分地基于分割,复杂物体往往被看作简单的基本元素或组件的组合[728]1基于这个原理,Hoffman 等[9]于1984年提出人类对物体的认知过程中,倾向于把最小的负曲率线定义为组成要素的边界线,并据此将物体分割为几个组成要素,即视觉理论的“最小值规则”1由此得到的分割结果称为“有意义的”分割,它是指分割得到的子网格必须具有和其所在应用相关的相对尺寸和组织结构1由于曲率计算方法不同,很多算法给出的有意义的分割结果也存在差异1诸多应用研究[10214]证明,网格模型基于显著性特征的形状分割,是物体识别、分类、匹配和跟踪的基本问题1而有意义的分割对于网格模型显著占优特征的表示和提取、多尺度的存储和传输以及分布式局部处理都是十分有意义的1211 网格分割的发展较早的三维网格分割工作可以追溯到1991年,Vincent 等[15]将图像处理中的分水岭算法推广到任意拓扑连接的3D 曲面网格的分割问题上11992年,Falcidieno 等[16]按照曲率相近的原则,把网格曲面分割为凹面片、凸面片、马鞍面片和平面片11993年,Maillot 等[17]将三角片按法向分组,实现了自动分割;1995年,Hebert 等[18]给出了基于二次拟合曲面片的曲率估计方法,并把区域增长法修改推广应用到任意拓扑连接的网格曲面分割问题中;1995年,Pedersen [19]和1996年Krishnamurthy 等[20]在他们的动画的变形制作过程中,给出了用户交互的分割的方法11997年,Wu 等[3]模拟电场在曲面网格上的分布,给出了基于物理的分割方法;1998年Lee 等[21]和2000年Guskov 等[22]给出了几个对应于简化模型的多分辨率方法;1999年Mangan 等[2]使用分水岭算法实现网格分割,并较好地解决了过分割问题;2001年,Pulla 等[23224]改进了Mangan 的曲率估计工作;1999年,Gregory 等[25]提出一个动画设计中的交互应用,根据用户选择的特征点将网格曲面分割为变形对应片;1999年,Tan 等[26]基于顶点的简化模型建立了用于碰撞检测的、更紧致于网格曲面分割片的层次体包围盒12000年,Rossl 等[27]在逆向工程应用中,在网格曲面上定义了面向曲率信号的数学形态学开闭操作,从而得到去噪后的特征区域骨架,并实现了网格分割;2001年,Yu 等[28]的视觉系统自动将几何场景点云分割为独特的、用于纹理映射和绘制的网格曲面片二叉树;Li 等[29]为了碰撞检测,给出了基于边收缩得到描述几何和拓扑特征的骨架树,然后进行空间扫描自动分割;Sander 等[30]使用区域增长法,按照分割结果趋平、紧凑的原则分割、合并分割片1所有这些方法都是为了使分割的结果便于参数化,即只能产生凸的分割片1由此产生边界不连续的效果12002年,Werghi 等[31]识别三维人体扫描模型的姿态,根据人体局部形状索引进行网格模型的分割;Bischoff 等[32]和Alface 等[33]分别给出了网格分割片光谱在几何压缩和传输中的应用;Levy 等[34]在纹理生成工作中,以指定的法向量的夹角阈值对尖锐边滤波,对保留下来的边应用特征增长算法,最后使用多源Dijkstra 算法扩张分割片实现了网格模型的分割;2003年,Praun 等[35]将零亏格网格曲面投影到球面上,然后把球面投影到正多面体上得到与多面体各面对应的网格模型分割,最后将多面体平展为平面区域以进行参数化,但其结果不是有意义的分割1212 网格分割的分类早期的网格分割算法多为手工分割或者半自动分割,近两年出现了基于自动分割的应用工作1从网格模型的规则性来看,可将分割算法分为规则网格分割、半规则网格分割和任意结构的网格分割算法,根据分割结果可以分为有意义的分割和非有意义的分割1同时,面向不同的应用目标出现了不同的分割策略(见第4节)1目前,网格分割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三个方面:边界光顺程度、是否有意义、过分割处理效果1多数分846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年割算法以边界光顺为目标,采用的方法有在三角网格上拟合B样条曲面然后采样[20],逼近边界角点(两个以上分割片的公共顶点)间的直线段[30]等1近年来多数分割算法都追求产生有意义的分割结果1对于过分割的处理方法目前主要有忽略、合并和删除三种方式1多数三维网格分割算法是从二维图像分割的思想出发,对图像分割算法作三维推广得到其三维网格空间的应用1如分水岭算法[2,15,23224,36239]、K2 means算法[40]、Mean2shift算法[41]以及区域增长算法[18,30]等1同样,与图像处理问题类似,光谱压缩[33,42243]、小波变换[31]等频谱信息处理方法在三维网格分割中也有算法1除此之外,同时考虑几何与拓扑信息的分割会产生较好的结果1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有基于特征角和测地距离度量[44]、基于高斯曲率平均曲率[45247]、基于基本体元[32]、基于Reeb图[48250]、基于骨架提取和拓扑结构扫描[27,29,51252]等使用三维网格曲面形状特征的算法1作为网格模型的基础几何信息,曲率估计方法目前主要为曲面拟合、曲线拟合以及离散曲率等三种1其中曲面拟合法较为健壮,但是计算量大;离散曲率法计算量小,但是除个别算法外都不是很健壮,且无主方向主曲率信息;曲线拟合的曲率估计方法则集中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优势[3],实际研究中使用较多13 典型三维网格分割算法311 分水岭算法1999年,Mangan等[2]的工作要求输入的是三角网格曲面,以及任何一种可以用来计算每个顶点曲率的附加信息(如曲面法向量等),并针对体数据和网格数据给出了两种曲率计算方法;但是分水岭算法本身和曲率的类型无关1首先,计算每个顶点的曲率(或者其他高度函数),寻找每个局部最小值,并赋予标志,每一个最小值都作为网格曲面的初始分割;然后,开始自下而上或者自上而下地合并分水岭高度低于指定阈值的区域,有时平坦的部分也会得到错误的分割,后处理解决过分割问题1分割为若干简单的、无明确意义的平面或柱面,属于非有意义的分割1Rettmann等[36237]结合测地距离,并针对分水岭算法的过分割给出一个后处理,实现了MRI脑皮层网格曲面的分割12002年,Marty[38]以曲率作为分水岭算法的高度函数,给出了有意义的分割结果1 2003年,Page等[39]的算法同样只分割三角网格,依据最小值规则,他们试图得到网格模型高层描述1其主要贡献为:创建了一个健壮的、对三角网格模型进行分割的贪婪分水岭法;使用局部主曲率定义了一个方向性的、遵循最小值规则的高度图;应用形态学操作,改进了分水岭算法的初始标识集1文献[39]在网格的每一个顶点计算主方向和主曲率,根据曲率阈值,使用贪婪的分水岭算法分割出由最小曲率等高线确定的区域1形态学的开闭操作应用于网格模型每个顶点的k2ring碟状邻域,闭操作会连接空洞,而开操作会消除峡部1创建了标识集后,依据某顶点与其邻接顶点之间的方向,由欧拉公式和已知主曲率计算该顶点在该方向上的法曲率从而得到在该方向上、该顶点与邻接顶点之间的方向曲率高度图,并将其作为方向梯度1对该顶点所在的标识区域使用分水岭算法得到分割片1上述工作表明,分水岭算法在改进高度函数的定义后,可以得到有意义的分割效果1312 基于拓扑信息的网格分割基于几何以及拓扑信息的形状分割方法可以归结为Reeb图[50]、中轴线[52]和Shock图[53254]等1基于拓扑信息的形状特征描述主要有水平集法[55]和基于拓扑持久性的方法[56]11999年,Lazarus等[51]提出从多面体顶点数据集提取轴线结构,在关键点处分割网格的水平集方法,如图1所示1这种轴线结构与定义在网格模型顶点集上的纯量函数关联,称之为水平集图,它能够为变形和动画制作提供整体外形和拓扑信息1图1 人体网格模型及其水平集图文献[51]针对三角剖分的多面体,使用与源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作为水平集函数,基于Dijkstra 算法构造记录水平集图的结构树,其根结点、内部结点和叶子分别表示源点、水平集函数的鞍点和局部最大值点1该工作可以推广到非三角网格模型1 2001年,Li等[29]基于PM算法[57]的边收缩和94618期孙晓鹏等:三维网格模型的分割及应用技术综述空间扫掠,给出了一个有效的、自动的多边形网格分割框架1该工作基于视觉原理,试图将三维物体分割为有视觉意义和物理意义的组件1他们认为三维物体最显著的特征是几何特征和拓扑特征,由此,定义几何函数为扫掠面周长在扫掠结点之间的积分为骨架树中分支的面积;定义拓扑函数为相邻两个扫掠面拓扑差异的符号函数,并定义了基于微分几何和拓扑函数的关键点1文献[29]首先基于PM算法将每条边按照其删除误差函数排序,具有最小函数值的边收缩到边中点,删除其关联的三角形面片;如果某边没有关联任何三角片则指定为骨架边,保持其顶点不变;循环上述过程,得到一个新的、通过抽取给定多边形网格曲面骨架的方法1其次,加入虚拟边连接那些脱节的骨架边,称这些虚拟边以及原有的骨架边组成的树为骨架树,即为扫掠路径1扫掠路径为分段线条1然后,定义骨架树中分支面积(扫掠面周长函数在扫掠结点之间的积分),分支面积较小的首先扫掠,以保证小的、但是重要的分割片被首先抽取出来,以免被其他较大的分割片合并1最后,沿扫掠路径计算网格的几何、拓扑函数的函数值1一旦发现几何函数、拓扑函数的关键点,抽取两个关键点之间的网格曲面得到一个新的分割片1整个过程无需用户干涉12003年,Xiao等[48249]的工作基于人体三维扫描点云的离散Reeb图,给出了三维人体扫描模型的一个拓扑分割方法:通过探测离散Reeb图的关键点,抽取表示身体各部分的拓扑分支,进而进行分割1水平集法具有较高的计算速度和健壮的计算精度1基于拓扑持久性的方法结合代数学,能更准确地计算形状特征,但是没有解决分割问题[55256]1 313 基于实体表示的网格分割2002年,Bischoff等[32]把几何形状分割为表示其粗糙外形的若干椭球的集合,并附加一个独立的网格顶点的采样集合来表示物体的细节1生成的椭球完全填充了物体的内部,采样点就是原始的网格顶点1该方法的步骤如下:Step11首先,在物体原始网格的每一顶点上生成一个椭球,或者随机在物体原始网格上采样选择种子点;每个种子点作为球面上的一个顶点,沿该点的网格法向做球面扩展,直至与网格上另外一个顶点相交;然后沿此两点的垂直方向将球面扩张为最大椭球,直至与第三个网格顶点相交;最后沿此三点平面的法向(即该三点所在平面的柱向)扩张,直至与第四个网格顶点相近,由此得到一个椭球1Step21对生成的椭球进行优化选择,体积最大的椭球首先被选中,以后每一次都将选出对累计体积贡献最大的椭球1如果有若干体积累计贡献相近的椭球同时出现的情况发生,则最小半径最短的椭球被选出1为了简化体积累计贡献的计算,对椭球体素化后计算完全包含在椭球内的体素的数目进行堆排序1发送方传送选出的椭球集合;接收方得到包含基本几何和拓扑信息的椭球集合后,使用Marching Cubes算法或者Shrink2wrapping算法抽取0等值面1显然即使部分椭球丢失,工作依然可以继续:因为椭球是互相重叠的,抽取等值面不影响它们的拓扑关系,而且如果重叠充分,丢失少部分椭球不会影响重要形状信息的重构1如图2所示1图2 以不同数目椭球表示的网格分割Step31在生成很好地逼近原始物体的初始网格后,开始将采样点(即原始网格顶点)插入网格[58]1为了提高最终重构结果的质量,由Marching Cubes算法生成的临时网格顶点在网格原始顶点陆续到来后,最终被删除,因为它们不是物体的原始顶点1314 基于模糊聚类的层次分解2003年,Katz等[44]提出了模糊聚类的层次分解算法,算法处理由粗到精,得到分割片层次树1层次树的根表示整个网格模型S1在每个结点,首先确定需要进一步分割为更精细分割片的数目,然后执行一个k2way分割1如果输入的网格模型S由多个独立网格构成,则分别对每个网格进行同样的操作1分割过程中,算法不强调每个面片必须始终属于特定的分割片1大规模网格模型的分割在其简化模型上进行,然后将分割片投影到原始网格模型上,在不同的尺度下计算分割片之间的精确边界1文献[44]算法优点是:可以对任意拓扑连接的或无拓扑连接的、可定向的网格进行处理;避免了过分割和边界锯齿;考虑测地距离和凸性,使分割边界通过凹度最深的区域,从而得到有意义的分割结果1分割结果适用于压缩和纹理映射14 三维网格分割应用411 三维检索中的网格分割算法在三维VRML数据库中寻找一个与给定物体056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年相似的模型的应用需求,随着WWW的发展正变得越来越广泛,如计算生物学、CAD、电子商务等1形状描述子和基于特征的表示是实体造型领域中基本的研究问题,它们使对物体的识别和其他处理变得容易1因为相似的物体有着相似的分割,所以分割结构形状描述子可以用于匹配算法1中轴线、骨架等网格模型拓扑结构的形状描述子在三维模型检索中也得到研究,它可以从离散的体数据以及边界表示数据(网格模型)中抽取出来1对于后者,目前还没有精确、有效的结果[39]1但我们相信,依据拓扑信息进行分割得到的分布式形状描述子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三维模型检索思路1 2002年,Bischoff等[32]提出从椭球集合中得到某种统计信息,如椭球半径的平均方差或者标准方差,以及它们的比率,由于这些统计信息在不同的形状修改中都保持不变,作为一种检索鉴别的标识的想法1但是没有严格的理论或者实验结果证明1 2002年,Zuckerberger等[59]在一个拥有388个VRML三维网格模型的数据库上,进行基于分割的变形、简化、检索等三个应用1首先将三维网格模型分割为数目不多的有意义的分割片,然后评价每一个分割片形状,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1为每个分割建立属性图,看作是与原模型关联的索引,当数据库中检索到与给定网格模型相似的物体时,只是去比较属性图相似的程度1属性图与其三维模型的关联过程分为三步:(1)分割网格曲面为有限数目的分割片;(2)每一个分割片拟合为基本二次曲面形状;(3)依据邻接分割片的相对尺寸关系进行过分割处理,最后构造网格曲面模型的属性图1对分割片作二次拟合,由此产生检索精确性较差的问题;分割片属性图的比较采用图同构的匹配方法,计算量较大,且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从其实验结果看,有意义的分割显然还不够,出现飞机、灯座等模型被检索为与猫相似的结构;区分坐、立不同的人体模型效果显然也很差等12003年,Dey等[4]基于网格模型的拓扑信息,给出了名为“动力学系统”的形状特征描述方法,并模拟连续形状定义离散网格形状特征1实验表明该算法十分有效地分割二维及三维形状特征1他们还给出了基于此健壮特征分割方法的形状匹配算法1 412 几何压缩传输中的网格分割健壮的网格模型压缩传输方法必须保证即使部分几何信息丢失,剩下的部分至少能够得到一个逼近原始物体的重构,即逼近的质量下降梯度,要大大滞后于信息丢失梯度1无论是层次结构的还是过程表示的多边形网格模型,它们的缺陷是:严格的拓扑信息一致性要求1顶点和面片之间的交叉引用导致即使在传输中丢失了1%的网格数据,也将导致无法从99%的剩余信息里重建网格曲面的任何一部分1对此可以考虑引入高度的冗余信息,即使传输中丢失一定额度的数据,接收方依然可以重构大部分的几何信息1问题的关键是将几何体分割为相互独立的大块信息,如单个点,这样接收方可以在不依赖相关索引信息的情况下,重构流形的邻域关系1为了避免接收方从点云重构曲面的算法变得复杂,早期的健壮传输方法总假设至少整体拓扑信息可以无损地传送1一旦知道了粗糙的形状信息,接收方可以插入一些附加点生成逼近网格12002年,Bischoff等[32,58]在网格分割工作中将每个椭球互相独立地定义自己的几何信息1由于椭球的互相重叠,冗余信息由此产生,因此如果只有很少的椭球丢失,网格曲面的拓扑信息和整体形状不会产生变化1冗余信息不会使存储需求增加,因为每个椭球和三角网格中每个顶点一样,只需要9个存储纯量1其传送过程如下:种子点采样生成椭球集合;传送优化选择的椭球子集;接收方抽取等值面重构逼近网格;以陆续到来的原始网格顶点替换临时网格顶点11996年,Taubin等[42]首先在几何压缩处理中提出光谱压缩,其工作在三维网格模型按如下方式应用傅里叶变换:由任意拓扑结构的网络顶点邻接矩阵及其顶点价数,得到网格Laplacian矩阵的定义及由其特征向量构成的R n空间的正交基底,相对应的特征值即为频率1三维网格顶点的坐标向量在该空间的投影即为该网格模型的几何光谱1网格表面较为光顺的区域即为低频信号12000年,Karni等[43]将几何网格分割片光谱推广到传输问题上1光谱直接应用于定义几何网格的拓扑信息时,会产生伪频率信息1对于大规模的网格,由于在网格顶点数目多于1000时,Laplacian矩阵特征向量的计算几乎难以进行,因此该工作在最小交互前提下,将网格模型分割为有限数目的分割片1该方法有微小的压缩损失,且在分割片边界出现人工算法痕迹12003年,Alface等[33]提出了光谱表示交叠方法:扩张分割片,使分割片之间产生交叠1具体方法是把被分割在其他邻接分割片中的、但与该分割片15618期孙晓鹏等:三维网格模型的分割及应用技术综述邻接的三角片的顶点,按旋转方向加入到该分割片中,从而由于分割片重叠搭接产生冗余信息,并称这种分割片扩展冗余处理的光谱变换为交叠的正交变换1该工作在几何网格压缩和过程传输的应用中明显地改进了Karni等的工作1显然上述工作的基础是良好的网格分割1建立分片独立的基函数将使得分割效果更为理想1413 纹理贴图中的网格分割如果曲面网格的离散化是足够精细的,如细分网格,那么直接对顶点进行纹理绘制就足够了;否则就要把网格模型分割为一组与圆盘同胚的、便于进行参数化的分割片,再对每片非折叠的分割片参数化,最后分割片在纹理空间里拼接起来1网格模型的分割显然会因其局部性而降低纹理映射纹理贴图、网格参数化的扭曲效果1面向纹理的分割算法一般要求满足两个条件:(1)分割片的不连续边界不能出现人工算法痕迹;(2)分割片与圆盘同胚,而且不引入太大的变形就可以参数化1不要求有意义的分割结果12001年,Sander等[30]基于半边折叠的PM算法,使用贪婪的分割片合并方法(区域增长法)对网格模型进行分割1首先将网格模型的每一个面片都看作是独立的分割片,然后每个分割片与其邻接分割片组对、合并1在最小合并计算量的前提下,循环执行分割片对的合并操作,并更新其他待合并分割片的计算量1当计算量超出用户指定的阈值时,停止合并操作1分割片之间的边界为逼近角点间直线段的最短路径,从而减轻了锯齿情况12002年,Levy等[34]将网格模型分割为具有自然形状的分割片,但仍然没有得到有意义的分割结果1为了与圆盘同胚,该算法自动寻找位于网格模型高曲率区域的特征曲线,避免了在平展区域内产生分割片边界,并增长分割片使他们在特征曲线上相交,尽量获得尺寸较大的分割片1414 动画与几何变形中的网格分割影视动画制作中,多个对象间的几何变形特技使用基于网格分割的局部区域预处理1如建立动画区域对应关系,对多个模型进行一致分割,然后在多个模型的对应分割片之间做变形,将提高动画制作的精度和真实性;且每个“Polygon Soup”模型都可用来建立分割片对应;模型间的相似分割有利于保持模型的总体特征1目前,多数的自动对应算法精度较低,手工交互指定对应关系的效率又太低1 1996年,Krishnamurthy等[20]从高密度、非规则、任意拓扑结构的多边形网格出发,手工指定分割边界,构造张量积样条曲面片的动画模型1文献[20]首先在多边形网格的二维投影空间交互选择一个顶点序列,然后自动地将顶点序列关联到网格上最近的顶点上;对于序列中前后两个顶点计算在网格曲面上连接它们的最短路径;对该路径在面片内部进行双三次B样条曲面拟合、光顺、重新采样,得到分割片在两个顶点之间的边界曲线1但计算量的付出依然是非常昂贵的11999年,Gregory等[25]在两个输入的多面体曲面上交互选择多面体顶点,作为一个对应链的端点,对应链上其他顶点通过计算曲面上端点对之间的最短路径上的顶点确定,由此得到这些顶点和边构成的多面体表面网格的连通子图;然后将每一个多面体分割为相同数目的分割片,每个分割片都与圆盘同胚;在分割片之间建立映射、重构、局部加细,完成对应关系的建立;最后插值实现两个多面体之间的变形12002年,Shlafman等[40]的工作不再限制输入网格必须是零亏格或者是二维流形1该算法通过迭代,局部优化面片的归属来改进某些全局函数,因此与图像分割K2means方法相近,属于非层次聚类算法1最终分割片的数目可以由用户预先指定,从而避免了过分割,且适用于动画制作的需求1分割过程的关键在于确认给定的两个面片是否属于同一个分割片1其分割工作是非层次的,因为面片可能会在优化迭代中被调整到另外一个分割片去1该工作表明,基于分割的变形对于保持模型的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1局部投影算法能够产生精细的对应区域,且能自动产生有意义的分割片1415 模型简化中的网格分割网格简化是指把给定的一个有n个面片的网格模型处理为另一个保持原始模型特征的、具有较少面片、较大简化Π变形比的新模型1三维网格分割显然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网格简化,其基本思想是在简化中增加一个预处理过程,先按模型显著特征将其分割为若干分割片,然后在每个分割片内应用简化算法,由此保持了模型的显著特征,如特征边、特征尖锐以及其他精细的细节1例如,把曲率变化剧烈的区域作为分割边界,将曲率变化平缓的区域各自分割开来,就是基于曲率阈值的网格简化方法1网格曲面分割结果的分割片数目在去除过分割后被限制在指定的范围内1256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2格网电离层模型
广域增强系统(WAAS)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为提高GPS 卫星导航系统在本地区的位置服务精度与可靠性而提出并且成功实施运行的系统,WAAS 建议采用格网电离层模型,其能够为单频接收机用户提供大范围、实时与精确的电离层延迟误差改正。
WAAS 把复杂的电离层视为距离地面约350公里的薄层,并把它作为地面站点及用户接收机共同的参考面。
并将电离层参考面按55⨯的间隔划分成大量的网格单元。
在广域增强系统的覆盖范围内分布着一定数目的基准观测站以及一个主控站,各基准观测站根据观测到的GPS 资料,实时地分离出卫星和接收机的仪器偏差与电离层延迟数据,然后提取出各电离层穿刺点处的精确垂向电离层延迟数据信息;主控站整合网络覆盖区域内所有观测基准站所有可视卫星的电离层穿刺点处的精确电离层TEC 信息,并通过一定的算法计算出电离层参考面上所有网格结点处的电离层垂向总电子含量(VTEC),建立覆盖整个网络服务区的电离层格网模型,并分析格网模型的模型精度;主控站再将所有网格结点的电离层延迟数据以一定格式生成电文经由GEO 卫星播发给服务区域内的用户,用户接收机首先计算各可视卫星穿刺点的位置坐标,根据各穿刺点落入的网格单元所对应的GEO 卫星播发的格网点电离层延迟信息,按照一定算法解算出各可视卫星伪距观测中的电离层延迟误差量[26,36-37]。
(1)网格结点电离层的解算[38]
广域增强系统主控站首先接收其网络覆盖区域内的所有观测基准站发送的实时电离层延迟误差信息,其中包括所有基准站可视卫星电离层穿刺点的位置坐标及各穿刺点的电离层VTEC 信息,然后采用距离反比例加权算法解算出WAAS 整个网络覆盖区域内的所有网格结点的VTEC 值。
距离反比例加权法是基于空间相关性原理而来的,根据距离的远近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即所测穿刺点距离该格点越近权重值越大,越远权重值越小,然后整合相应格网点周围四个网格内的穿刺点VTEC 信息来估算出网格结点的垂直电离层延迟误差, 如图2.1。
计算公式如下:
111/00i n n ion ij j
i i ij ij ion i ion ij D d DR d d D D d ==⎧<<⎪=⎨⎪=⎩∑∑ (2-4-1)
-1
()cos [sin sin cos cos cos()]ij i j i j i j d R H ϕϕϕϕλλ=++- (2-4-2) 式中,DR 表示距离阈值,作用是对监测站数据进行筛选;(,)i i ϕλ为格网点
i 的地理经纬度;(,)j j ϕλ为穿刺点j 的地理经纬度;R 为地球半径,H 为电离层单层模型高度。
图2.1 主控站网格点算法示意图
(2)用户穿刺点电离层的解算
WAAS 系统中的用户计算电离层延迟的方法与主控站和基准站的算法相似,不同的是最终电离层延迟误差的获取是来自于对同步卫星广播电离层延迟数据的内插。
具体流程如下:
1) 确定可视卫星电离层穿刺点位置,其中用户的位置由用户接收机提供概略位置,但并不影响电离层延迟误差的解算。
基本公式,参考文献38.
2) 用户电离层穿刺点垂直延迟误差的获取
虽然用户接收机可以接收到来自同步卫星转发的WAAS 网格点的垂直电离层延迟数据,然而对于用户来说,其所有的电离层穿刺点不可能同时或时刻都在网格结点上,所以需要利用广播的电离层延迟数据对各个穿刺点进行内插解算。
内插法的一般公式为
1(,)n V
V u i u u
i i T W x y T ==∑ (2-4-3)
式中,V u T 为待求值;(,)i u u W x y 为加权函数;,u u x y 为待求点位置的函数;n
为参加计算的已知点的个数;V i T 为已知的边界条件。
加权函数(,)W x y 有很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
其中最为常用的的三种:双线性加权法、距离倒数加权和Junkins 加权法。
Junkins 法与倒数法相比较而言,接收机的计算负荷不高,和双线性法相比来说,Junkins 的空间相关性更强,要强调的一点是其为WAAS 文件规范中所推荐的方法,所以本文在对用户电离层穿刺点进行电离层解算时采用Junkins 法。
Junkins 的权函数计算公式为
22(,)(,)(9664)W x y f x y x y x y xy ==--+ (2-4-4) 计算矩形四点加权时的加权函数为
1234(,)(,)
(,)(1,)
(,)(1,1)
(,)(,1)W x y f x y W x y f x y W x y f x y W x y f x y ==-=--=- (2-4-5)
矩形内插法的计算公式为
4
1(,)(,)V
IPP IPP IPP i IPP IPP Gi i I W x y I ϕλ==∑ (2-4-6)
式中,V IPP I 为待求点(穿刺点)的垂直电离层延迟;,IPP IPP ϕλ为穿刺点的纬度和经度;(,)i IPP IPP W x y 为Junkins 加权函数;,IPP IPP x y 为电离层穿刺点位置与相关网格结点的位置的函数;Gi I 为网格结点的电离层垂直延迟误差量,通过导航电文播发而来。
,IPP IPP x y 的计算如图2.2所示,
21
IPP IPP x λλλ∆=- (2-4-7) 21IPP IPP y ϕϕϕ∆=
- (2-4-8) 1IPP IPP λλλ∆=- (2-4-9) 1IPP IPP ϕϕϕ∆=- (2-4-10) 1λ,2λ,1ϕ,2ϕ,IPP λ∆,IPP ϕ∆的含义如图所示。
图2.2 IPP x ,IPP y 的计算示意图。